第四章 宪法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49
宪法宣讲提纲一、宪法历史背景及修改情况二、宪法的基本框架修改后宪法共143条,分为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中国宪法内容主要包括:(一)序言的内容:制定宪法的宗旨、目的和依据,制定宪法的经过,宪法的构成,宪法的演变,宪法的修改,宪法的本质,宪法的原则,宪法的地位等。
同时还阐述了本国和本民族长期奋斗的历史和取得的胜利成果,指出今后国家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
(二)总纲(32条)1、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宪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和国家的标志与象征制度。
例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的基本经济文化制度包括经济制度及教育、科学和其他文化制度等。
如:社会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生产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经济基础,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4条)基本权利: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权利,包括:选举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人身不受非法拘禁、逮捕、搜查及侵害,人格尊严、住宅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
4、宗教信仰自由。
5、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6、社会经济权,包括劳动权、休息权和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7、文化教育权。
8、妇女平等权利及婚姻、家庭、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
9、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基本义务:1、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最高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力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一般格式:1. 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标题通常位于文档的最上方,使用较大的字号和粗体字体,以突出显示。
2. 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前言部分主要介绍宪法的制定背景、宪法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
前言通常以“前言”作为标题,紧接着是正文的开始。
3. 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正文部分包含了多个章节和条款,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总则。
该章节规定了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机构的性质和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该章节详细列举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等,同时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
该章节规定了国家的权力机构,包括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等。
第四章,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该章节规定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包括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和权力划分、地方的自治权等。
第五章,法律和法律制度。
该章节规定了法律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法律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等内容。
第六章,宪法的解释和修改。
该章节规定了宪法的解释和修改程序,以及宪法的保护等。
4. 结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常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结尾,标明宪法的名称和国家的名称。
总的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格式通常包括标题、前言、正文和结尾部分。
正文部分包括总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法律和法律制度、宪法的解释和修改等章节。
这种格式旨在清晰地呈现宪法的内容,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宪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读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的最高法律文书,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共包括了138个条款,分为序言和11章。
宪法序言阐述了宪法的重要性和宪法的性质,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第一章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包括国家性质、国旗、国徽、首都等内容。
第二章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人权、公民的基本权利、教育、劳动、婚姻、财产等方面。
第三章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包括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领导人的产生和职权、国家机构的职责等内容。
第四章规定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制度,包括所有制形式、经济计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
第五章规定了国家的文化和教育制度,包括教育的方针、文化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内容。
第六章规定了国家的民族和宗教制度,包括民族平等、民族自治、宗教信仰自由等方面。
第七章规定了国家的国防和法律制度,包括国防建设、国家安全、法律的适用等内容。
第八章规定了国家的基本经营制度,包括土地所有权、资源所有权、资本主义经济、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
第九章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制度安排。
第十章规定了宪法的修正和宪法的解释,包括宪法的修正程序、宪法的解释权等内容。
最后一章是附则,规定了宪法的生效时间和其他相关事宜。
总的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国家的根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具有非常重要的法律地位和社会意义。
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宗教、国防、法律等各个方面,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宪法也是国家权力的约束和规范,保障了公民的权利,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宪法的实施和遵守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建设法治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第一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定义及关系。
2.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实现与保障。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关系及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实现与保障。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重要性。
2. 讲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实现与保障。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第二章:公民的人身权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身权利的概念及内容。
2. 让学生掌握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权利。
3.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他人人身权利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人身权利的定义及分类。
2. 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权利。
3. 公民人身权利的实现与保障。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身权利的概念、分类及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权利。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民人身权利的实现与保障。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人身权利的概念及重要性。
2. 讲解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权利。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公民人身权利的实现与保障。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公民人身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第三章:公民的财产权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财产权利的概念及内容。
2. 让学生掌握我国宪法规定的财产权利。
3.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他人财产权利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财产权利的定义及分类。
2. 我国宪法规定的财产权利。
3. 公民财产权利的实现与保障。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产权利的概念、分类及我国宪法规定的财产权利。
宪法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宪法的含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政治体制,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权力机构和其运行方式,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是一部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对其他法律具有约束力。
二、宪法的种类宪法可以分为成文宪法和习惯宪法两种。
成文宪法是以书面形式制定的宪法,内容详尽,通常经过宪法制定程序制定;而习惯宪法则来源于历史传统和国家实践,没有明文规定,通常形成于国家实践和传统。
三、宪法的主要内容1. 宪法的宗旨和基本原则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宗旨和基本原则,包括国家的政治体制、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文化和教育制度等。
2. 国家权力机构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其他国家机关的组成和职权,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
3. 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了国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和其他权利。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法律、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公共利益等。
4. 国家的经济制度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节方式等。
5.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宪法规定了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法律的形成程序、法律的效力和适用等。
四、宪法的修改和解释宪法的修改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一般需要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审查和确认。
宪法的解释由最高法院和其他司法机构负责,但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有时也可以进行宪法解释。
五、宪法的保障和实施宪法的权威和保障需要国家政府和全体公民共同维护,国家政府和公民都应当为宪法的保障和实施承担责任。
六、宪法的意义和作用宪法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规定,对国家政治生活、社会发展和公民权利义务具有重要的规定和保障作用。
宪法的实施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知识内容
一、宪法概念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二、宪法内容
共有5个部分。
分别是: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等重要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宪法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最高行为准则。
四、宪法作用
1.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机制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
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2.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
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得到最明确的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3.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