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爸爸的花落了
- 格式:docx
- 大小:21.52 KB
- 文档页数:6
文章结构⑴第一部分:毕业典礼前(1—34段):由夹竹桃花——(想起)病床叮嘱;由迟到——(想起)赖床被打;由钟声响了——(想起)爸爸爱花⑵第二部分:毕业典礼时(35—53段):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想起)闯练做事⑶第三部分:毕业典礼后(54—68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写主人公的爸爸对她严中有爱的教育和爸爸在去世时她的人生体验,表现了主人公对爸爸的崇敬和怀念,她也从中感悟到爸爸去世后自己虽然小,但应该承担起许多原属于爸爸的责任。
中心思想作者以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为副线(明线),以夹竹桃花为主线(暗线),双线穿插,表现了父爱的伟大,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怀念明线是:毕业典礼暗线是:爸爸的花和死亡全文的基调是:哀而不伤TASK1.阅读全文,找出文中哪些写的是现在发生的事情?哪些写的是回忆?眼前事:1-12, 31-32,35-37,54-68回忆:13-30,33-34, 38-532.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内容。
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
(1)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
(2)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
(3)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
(4)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3.阅读第30段,找出描写师生情的句子。
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创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课文节选自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课文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
文章时间跨度大,场景变化多,有现实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过渡十分自然,内容丰富而不拖沓,时间交错却不零乱,这与作者运用插叙的叙述方法分不开,但初一学生把握这种开合自如的叙述结构有一定难度,因此我设计了表格,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按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重新将事件排序,然后与原文进行比较来理解插叙的妙处。
教学目标:1、疏理情节,了解插叙的作用。
2、在探究、比较阅读及分角色朗读中,体会深沉的父爱。
教学重点:疏理情节线索,了解插叙的作用,体会深沉的父爱。
教学难点:了解插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聆听深沉父爱的赞歌课堂导入,播放林媚的《父亲》:“听听你的叮嘱,我接过了自信,凝望你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
有老有小,你手里捧着孝顺,再苦再累,你脸上挂着温馨,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一曲父亲的颂歌,唱出了对父亲的深爱之情。
今天,我们将学习林海音的小说片段《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起疏理深沉父爱中成长的故事,感知父亲的形象,了解英子的成长足迹。
二、疏理深沉父爱中成长的故事1. 填表:速读课文,疏理小说的情节和思路。
2.思考:小说的情节中“我和父亲的故事”如同一颗颗珍珠珍藏于“我”的内心深处,它们被一根丝线穿在一起,这根丝线就是文章的线索。
结合表格分析,你认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文章线索:一是毕业典礼,二是花———双线并行的结构。
作用: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
3. 比较:如果“我和父亲的故事”按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该怎样排序?会有什么效果?插叙顺叙典礼前①昨天,医院看父一年级时,①我赖床挨打(回忆)②一年级时,我赖床挨打爸爸给我送衣和钱给我送衣和钱毕业前:典礼中毕业前:②爸爸爱花,也爱我们(回忆)③为叔叔急得吐血③让我独自寄钱④爸爸爱花,也爱我们④为叔叔急得吐血⑤让我独自寄钱昨天,⑤医院看父典礼后⑥爸爸去世典礼后,⑥爸爸去世明确:本文时间跨度大,场景变化多,使用插叙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互相呼应、对照,达到层次丰满的叙事效果。
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有感导读:本文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有感,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有感1 在朵朵花儿竞相争艳之时,总有几朵花儿凄凉地化泥护花。
不论是什么花,开得多么娇娆艳丽艳丽,都逃不过凋落的宿命。
该落时,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凋零,却要将自己最后一颗种播撒。
人,亦是如此。
——题记“啪啦……”一声轻而细的声音使我在思索中惊醒,回头一看,窗外的月季正藕断丝连地垂着,似乎一个呼吸就能结束它的生命,它正与死神搏斗着,但终究无力回还,无奈地选择了放弃,却又是那么的不甘心。
这一瞬间与我的心灵碰撞了一下,不期然地想起《爸爸的花儿落了》中夹竹桃花,它伴随着英子的长大,也随着英子爸爸的去世而凋谢了。
英子的爸爸,没有给女儿留下任何浮华之物,所留下的是他对女儿“严厉”的教导、人生的叮嘱,这些财富伴随英子一生,让英子在人生路上坚强地走完人生,坚定自己的信念,明确自己要走的路,如:走路上学,不偷懒赖床,独立闯练……特别是那句“不要怕,英子,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让英子成为一个敢作敢为、不怕困难的人,继承着爸爸的精神。
正如花一样,当它凋零之时,它的后代悄悄含苞待放,就像蒲公英,随着风播种它的种子,延续着逝者的精神。
生者已逝,活者又能为死者做什么呢?我想,只能继承死者的精神罢了,证明逝去的人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不枉过此生。
生命初始,是花蕾初放;生命至极,是花朵怒放;生命结束,是花儿枯萎。
花落时,意味着另一朵花在静静等待开放;花落时,意味着另一颗种子满怀希望地投入泥土的怀抱;花落时,意味着新的生命即将诞生。
也许,所有人都没有理由惧怕死亡,因为在死亡之时,另一个人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生命如花,当死亡来临时,你要知道,它并不可怕,因为,你的生命曾经像花一样灿烂过。
——后记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有感2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爸爸的生命结束。
“我”恍然长大。
《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都弥漫着淡淡的感伤。
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油鞋、油纸伞、挪窝儿、鸡毛掸子、咻咻、玉簪花、麻渣、骊歌、四眼狗、肿胀、叮恐惧、花圃。
2、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3、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思,有所得。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的父子情感。
2、体会文章中的“父亲”这一形象。
3、使学生能够把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反思自己的亲情和友情。
4、理解文章中的“花”这一形象。
5、体会文中的一些含蓄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任务:1、掌握文章的一些文学常识。
2、深入理解“父亲”和“花”这两个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形象。
3、让学生具体体会一下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细腻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通过对“父亲”和“花”这两个形象的讨论,体会文章中父亲与“我”的情感。
2、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的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写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包含着浓浓亲情的文章,非常值得我们共同来体会,共同来学习。
那么在首先,我想请问一下同学们,从你们懂事起到现在,你们有没有过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父母亲,想一想疼你爱你的亲人甚至是用你的笔写下你的感受呢?(有)(没有) 请看课文的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这是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
有关作家林海音及其《城南旧事》的一些资料课后会印发给大家,希望你们回去之后能够仔细的阅读,不仅能够丰富文学知识,扩大知识面,而且对于你们理解这篇课文很有帮助。
(二)讨论:文章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10——15分钟)(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互相交换预习作业,给五分钟时间讨论,然后请各小组发言。
):爸爸表面上是很严厉,但实际上却充满着爱心。
他时时盼望着自己长大,鼓励女儿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他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后,便急得吐血。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可爱的小编有缘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8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浏览全文,理请思路,了解插叙的巧妙运用。
2、品味语言,体味父爱,感悟成长。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丛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感悟影响我成长的父爱。
【教学难点】理解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短片。
师:这是中国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在历经世事之后,回想童年的一段内心独白。
从中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他对童年的无限怀念之情。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的思绪,走进她的童年,看一看伴随着爸爸的花开花落,她是怎样一步步成长的。
(板书: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二、浏览全文,整体感知组织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弄清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来的,从而了解文章内容,理清全文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插叙的巧妙运用。
板书:眼前事 1 ↓32↓35──35↓ 54──68回忆事2──3133──3438──53探逃爸盼闯望学爸望练爸挨爱长寄爸打花大款`三、体悟真情本文回忆了这么多往事,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件?(逃学挨打)。
下面,我们来欣赏根据这件事拍摄的电视散文《迟到》:看完之后,思考:1、你感受较深的是什么?2、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3、� 感悟影响我成长的父爱,引起情感的共鸣,得到有益的启示。
英子在风里、在雨里、在爸爸爱的港湾里漂流,再一次又一次的磨练中渐渐成长,你能找出英子成长的足迹吗?“花儿“在本文中有什麽作用?四、感悟成长1、“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呀!”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2、如何理解文中“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五、品位语言本文叙述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我们读后却被深深地感动,并产生了心灵的共鸣。
爸爸的花儿落了摘抄好句
以下是一些《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好句摘抄:
1.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2. 爸爸是多么喜欢花。
每天他下班回来,我们在门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头后面抱起弟弟接接说笑地走进门来。
3. 英子,不要怕,只要是自家的孩子,送进去,妈妈不打你。
4. 老高已端了一碗热茶来让我喝。
送英子上学,不管是晴雨,他都来接送我。
5. 进了教室,下了讲台,到讲台下去拿出粉笔和尺,表示谦虚和蔼的态度勉励同学们努力学习。
6.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
7. 到(kān)了办公室去,到父亲跟前,看一看交寄来的邮包挂号回单和附寄的报纸——父亲的论文被录取了。
关于《爸爸的花儿落了》阅读答案《爸爸的花儿落了》阅读题答案节选一.“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的毛病。
……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1.选文中父亲对我管教严体现在哪些方面?2.概括选文内容。
3.选文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成长有什么影响?4.“爸爸气急了,竟用鸡毛掸子打了我,爸爸的这种教育方法你是怎么看的?5.迟到事件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是什么使“我”的变化这么大?如果你是作者此时你最想对“爸爸”说的话是什么?7.文中“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8.为什么“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9.文中写爸爸给我穿夹袄的一连串动作,这些动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爸爸什么样的感情?10.“我”因为睡懒觉,赖在床上不去读书,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订下。
后来,“我”去上学,爸爸特地给我送来了花夹袄,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这样写,前后矛盾吗?为什么?11.联系全文说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爸爸在“我”的生活中起了怎样的作用?阅读答案:1.①不许我乘车上学;②不许“我”逃学、打“我”。
2.回忆自己因赖床不起爱爸爸的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3.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他表面严厉中双有无限的关爱,关心“我”的冷暖和苦乐。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4.略5.父爱。
略。
6.题目一语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禀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文章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7.老师的话触动了我的心,心里感到十分惭愧和后悔。
8.因为早晨赖床挨爸爸打了,所以现在还心有余悸,见到父亲自然感到害怕。
9.动作描写,表达了爸爸在严厉的父爱中饱含绵绵的父爱情意。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含义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一首含蓄而深情的诗歌,其含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
爸爸的花儿指的是父亲的青春年华或者幸福快乐的日子。
而花儿落了则暗示着时光流转,不可避免的岁月流逝。
这首诗表达了对父亲逝去青春岁月和逝去幸福时光的怀念和敬意。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爸爸的花儿落了也可以代指父亲悲伤或失落的情绪,暗示着父亲经历了某种困境或挫折,感到无助和心痛。
总而言之,这首诗通过花儿的落去,传递出了对岁月流转和生命的无奈和感慨。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 姜敏 2012.2.10 教师寄语: 父亲是一本书,记载了对子女的付出、关爱和希望; 父亲是一片海,宽阔的胸怀里容有对子女深深的爱; 父亲是路,让子女踏着走向未来。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父亲对“我”的深情。 2、学习本文的插叙手法。 3、理解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知识链接: 一、什么是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二、插叙的作用。 插叙使文章的内容显得丰富而不繁杂,插叙使文章的事件交错而不散乱。由此可知,插叙的方法最适于回忆性文章的写作。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头、主题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学生随声歌唱) 这是一首告别的歌,这是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选自《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多媒体播放《城南旧事》中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一段画面,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感知文意。注意积累以下词语。 肿胀()叮嘱()皱眉 ()骊歌()雇()花圃() 玉zān()花 鸡毛 dǎn()子 气 xiūxiū() 2、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对文章圈点勾画,找出记叙的要素,理清文章的思路。 3、教师选三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
三、品味鉴赏,美点寻踪 4、精读课文,以文章留给自己的最初印象为话题,同桌之间交流阅读体验,然后选几位同学面向全班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5、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6、重点品读“我”赖床迟到一事,其中表现了爸爸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7、 请筛选小说中“爸爸”的语言,试品析它们表明了爸爸对女儿怎样的深情。
四、赏析文章的结构美 8、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的,文章采用了插叙的手法,仔细读文章,看看文章中过去的事情是如何引出来的。
9、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花”?写“花”有什么作用? 10、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试对此进行分析。
11、本文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课文结尾重现了这句话。试结合全文进行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已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五、感受父爱,理解父爱 12、教师要求学生从下面话题中任选一题发言:(要求体现父爱的纯朴真挚) (1)、说说我爸爸。
(2)、爸爸的名言(即爸爸的话对你的触动最大,影响最大,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3)、父爱无言。 (4)、倔强害苦了我或“都是________惹的祸”。 六、拓展创新 13、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学习运用插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眼前事、回忆事相交织,因事及人或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皆可。 七、当堂达标 (一)、基础知识题 15、给加粗的字注音。 衣襟( ) 掸子( ) 骊歌( ) 花圃( ) 蒲公英( ) 玉簪花( ) 廊檐( ) 挪窝儿( ) 1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到“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这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选文记叙的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的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说说“我”挨打前的流泪,挨打时的哭号,在课堂上差点儿流出泪来,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文中记叙的事情表现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快回家去( )快回家去( )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 )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 )催着自己( )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为什么呀( )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⑴ 给第1段在括号内加上标点。
⑵ 本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⑶ 文段中有两处伏笔暗示爸爸病情严重,将要离开人世,请用“ ”把这两处划出来。 ⑷ 联系课文,说说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
【参考答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答案
4、情感美 结构美 语言美 5、爸爸是个“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可亲可敬的人。他让孩子到银行汇款,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能闯过去。爸爸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他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6、 从爸爸不让“我”上学迟到这件事上,可以看出爸爸多年对子女的严厉管教,对子女真诚的爱。孩子赖床逃学,“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头拖起来”,抄起鸡毛掸子,“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这确是够狠的了。但出人意外,在“我”上学之后,爸爸竟到学校看“我”来了,“我走出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夹花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一个可亲可敬的“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父亲 7、 爸爸的语言有以下几句,如:
①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表明爸爸希望女儿勇敢,坚强,不被困难吓倒。 ②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表明爸爸希望女儿自强、自立,并且要自己长大成人。 8、文章时而写眼前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作者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回忆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讲话,我们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一事;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这里有现实,有回忆,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9、有关花的材料摘录如下:小说开头写道: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 小说中间写道:爸爸是多么喜欢花。„„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下一朵茉莉花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 小说的末尾写道: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看着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这样写,使作品一线串珠,浑然一体,充满情味,严谨周密。同时借花的柔性来调和爸爸性格中的刚性,使爸爸的严厉和慈爱和谐发展。花的败落,暗示父亲已不在人间。 10、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爸爸妈妈,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内心极度悲痛。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也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