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北电电影导演创作理论预测卷02

2020北电电影导演创作理论预测卷02

2020北电电影导演创作理论预测卷02
2020北电电影导演创作理论预测卷02

B 阳翰笙

C 吴印咸

D 张善琨

8.陈国富导演的处女作是?A 《我的美丽与哀愁》B 《只要为你活一天》C 《梦境花园》D 《征婚启事》

9.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意识流电影?A 《野草莓》B 《广岛之恋》C 《中国姑娘》D 《处女泉》

10.演员胡蝶出演过以下哪部电影?A 《野草闲花》B 《海誓》C 《火烧红莲寺》D 《爱神的玩偶》

11.以下哪部作品不是阿瑟·佩恩导演的作品?A 《小大人》B 《邦尼与佩恩》C 《出租车司机》D 《雨中曲》

12.被《时代周刊》评为1984年十部最佳电影之一的是?A 《心灵狂野》B 《终结者》C 《发条橙》D 《下班后》13.以下哪部作品的编剧不是刘恒?A 《春桃》B 《本命年》C 《秋菊打官司》D 《伏羲伏羲》

14.以下哪部影片不是导演阿伦·雷乃的作品?A 《广岛之恋》B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C 《托尼》D 《纵情一曲》

15.以下哪个导演不是意大利人?A 罗西里尼B 柴发蒂尼C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D 德桑蒂斯2020考研预测卷

16.下列哪一个不是视觉艺术的必要构成要素?A 空间B 时间C 光线D 结构

17.以下不属于景别的是?A 近景B 特写C 中远景D 中近景

18.利用前一个镜头的主体角色去看后一个镜头表现主体角色所看到的场景被称作?A 空镜头转场B 第三人视角转场C 主观视角转场D 特写镜头转场

19.为故事情节服务并通过不同的剪辑方法来完善故事情节,传达故事内容,让观众了解故事梗概的是?

A 画面剪辑

B 故事剪辑

C 镜头剪辑

D 声音剪辑

20.视听媒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早期人类的()?

A 理性思维

B 感性思维

C 文学思维

D 线性思维

21.早期中国电影比较注重电影的()?A 叙事功能C 抒情功能D 象征功能D 说教功能22.一束平行光通过镜头时,在画面光轴上汇聚一点是?A 焦距B 焦点C 焦点距离D 画面主体

23.以下不是转场的作用的是?A 合理发展剧情B 抒情作用C 表现人物性格D 过渡心理

24.以下不属于道具的是?20

20考研预测卷

A 家具

B 交通工具

C 阳光

D 动物

25.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葛优饰演的张北京抽中哪张牌而获得奥运会开幕式门票?A 方块二B 梅花二C 红桃二D 红桃八

26.在电影《少年的你》中,胡小蝶跳楼之前吃的东西是什么?A 冰棍B 牛奶C 鸡蛋D 面包

27.电影《我不是药神》中,黄毛是怎么死的?A 病死的B 出车祸死的C 被警察意外击毙D 自杀

28.以下不是柏林金狮奖得主的中国电影是?A 《白日焰火》B 《红高粱》C 《香魂女》D 《黄土地》

29.获得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最佳影片的是?A 《水形物语》B 《小丑》C 《地久天长》D 《寄生虫》

30.中国荣获首个国际电影节奖金熊奖的导演是?A 陈凯歌B 张艺谋C 李安D 侯孝贤

31.获得第91界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是?A 《绿皮书》B 《波西米亚狂想曲》C 《罗马》D 《宠儿》

32.中国自主研发的影片放映系统叫做?A.CGS 系统B.IMAX 系统C.DOBLY 系统2020考研预测卷

D.FBX 系统

33.在剧组中,不属于导演组的职位是?A.视效总监B.统筹C.跟组编剧D.DIT

34.华为哪款手机使用了“超感光徕卡电影4摄”摄像头?A.P30Pro B.mate20pro C.Mate 30系列D.Nova 5i

35.父亲形象没有出现在李安的哪一部电影中?A.《双子杀手》B.《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C.《色·戒》D.《饮食男女》

36.下列哪一部电影的美术师不是霍廷霄?A.胡玫版《红楼梦》B.《满城尽带黄金甲》C.《茶马古道》D.《太阳照常升起》

37.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家门口的两尊分别是?A.鼎和鬲B.壶和觚C.簋和盂D.尊和爵38.2019年全年的票房总额预计将到达?A.400多亿B.500多亿C.600多亿D.1000多亿

39.下列哪一个不是电影的语言?A.光线B.构图C.景深D.剧本

40.导演的二度创作指的是?A.将文字剧本画面化B.将分镜头剧本变成演员的表演C.将文学剧本改编成导演剧本D.将拍摄素材剪辑成连续画面2020考研预测卷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如何理解电影导演的个人风格与大众需求之间的关系?

2、结合近几年的电影作品,谈谈第六代导演的创作流变。

三、剧作(70分)

根据以下材料创作一个电影片段,字数要求1500字左右。

材料:2019年11月的一天,王红坐上了去广州的火车,她从重庆出发,去认亲,要见面的是她第一个儿子。14年前,儿子被自己的邻居——一个样貌憨厚的男人张维平拐卖。丈夫寻子3年未得,患上了精神问题,卧轨自杀。

十几年间,孩子的下落一直是个谜,直到2016年3月,人贩子张维平落网,据他交代,他通过一个叫“梅姨”的女人“销赃”,拐来的孩子由梅姨负责联系买家,然后抽成。

王红的孩子找到了,可是,梅姨究竟在哪?

【选择题答案】

1-15题:ACADB CDBCC CBACC 16-24题:BCCCB ABCC 25-27题:CBB 28-31题:DBBA 32-37题:ADCCDA 38-40题:CDA 2020考研预测卷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电视剧创作考研真题与经验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电视剧创作考研真题与经验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北京电影学院要求,对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才思教育作为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考博最权威的辅导机构和领军机构,自开办北京电影学院培训以来,始终对北京电影学院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目前,才思教育北京电影学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五。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北电更近一步。 二、2018年考研参考书推荐 (该书单从专业一的【】到专业二的【】书单算是比较全面的啦,当然试题非常灵活,切记死背书本) 独家解读: 专业一: 《艺术概论》 这本书去年出的是试用版,前几天刚出来了正式版,正式版和试用版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充分的体现了这本书的重要性,这本书的佷多细节比较重要,去年很多题都是从细节中考查的,所以这本书至关重要。 《北京电影学院赵斌版艺术概论三驾马车考研配套资料,题库》 才思教育集结北京电影学院最强资料建设团队,推出北京电影学院赵斌版《艺术概论》三驾马车系列。

这本资料是目前唯一一本完全符合赵斌版《艺术概论》汇编的一套资料,而且重点全部都在里面做了标记。整本资料的特点主要有三点: 【完整再现赵斌版《艺术概论》】【名词、简答、论述考点一目了然】【真题出处随时随地标注】还有就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我们开发的一个比较创新的资料,最早是运用在考研政治上(备注:根据今年新大纲整编的政治思维导图已经上架啦),其实是被学生们“逼”出来的一个东西,从去年的政治,到《艺术概论》,今年《艺术概论》的思维导图标注上具体页码,方便大家翻看。 最后是《必备题库》。 只看书不做题目是不行的,我们在这本《题库》里面,汇总了赵斌版艺术概论98%的考点(说100%有点狂)以及答案,当然,我们还总结了包含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等北影常考的书本上面的题目以及大题思路。 《认识电影》 考电影学院的研究生对于这本书来说知识过于基础了,并且很杂,实际考试会又少部分的设计,主要以让广大考生了解电影为主。 《中国文化读本》 可以把这本书划分到艺术概论其中的一个章节中去,那就是中国艺术观中。 《什么是艺术》 实际上是一本偏目录性质的书我觉得,自己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吧,把这些人摘出来单个找论文分析脉络,总结了一些一个大体的框架,这个框架大重要了,你理解了前因后果,其实理解这些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一点都不难,当你能自己对别人介绍这些人的时候侃侃而谈,就差不多了。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 这本书应该是五本书中最难理解的书了,它有别于所有传统的史论书籍中线性叙史的思路,开辟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以及运用的实在论的研究方法我觉得虽然书籍难懂,但是仔细看几遍则完全是颠覆性质的,这会很有利于你的考试,或者不止于此,你的研究生过程中也会很受益。所以这本书虽然难懂,但是通过自己的反复细嚼慢咽整理笔记我觉得受益匪浅。 三、考研真题 学硕专业一 一、名词解释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 1905年随着《定军山》问世,中国电影开始了举步维艰的漫长旅程,经历了战乱,国破家亡的电影人在新中国前仆后继,一直不停地在电影艺术领域里努力探索。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是,从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不了解什么是电影,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张石川(1889—1953)、郑正秋(1888—193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以及早期最有影响的《孤儿救祖记》等都出自他们两人之手。 张石川(1922—1980),和郑正秋联合创办新民电影公司,并联合执导了《难夫难妻》表达改良社会的愿望,通过包办婚姻把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送进洞房,造成了难夫难妻的生活,对现实批判意义极大。《劳工之爱情》是以戏剧的手法通过一个木匠为追求爱情和开诊所治骨折的未来岳父的闹剧来勾画了当时贫困的社会普遍现实,也是中国电影喜剧萌芽的开端。 秋【1888----1935】

黎民伟(1882—1953),中国电影之父,生于日本,早年参加同盟会,1913年,和兄弟黎海山,黎北海,妻严珊珊共同创作并演出《庄子试妻》,黎民伟反串庄子之妻,1926年,他随军北伐,在炮火纷飞的战场拍下大量珍贵的史料镜头,1930年组建联华影业公司,拍摄了他著名的作品《古都春梦》。抗战爆发后,他辗转于粤桂为抗日宣传而奔走,抗战胜利后,他返回香港,继续电影事业,直到1953年逝世。

(完整版)中国电影导演

中国电影的六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指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郑正秋、张石川等人。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驱,民族电影的奠基人,拍摄了中国首批无声故事片。影片内容多受“五四”精神影响有反封建倾向,形式上保留较多的舞台程式,表演上受卓别林影响。注重教化、讲求戏剧性、强调情节性、突出场面性。 张石川,原名张伟通,浙江宁波人。他一生拍摄了150部影片,在150部影片中,《难夫难妻》是中国故事片的开山之作。《孤儿救祖记》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繁荣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黑籍冤魂》是第一部长故事片;《火烧红莲寺》敲开了武侠影片的大门……他的创作特点:首先是故事性强,情节曲折,让观众有戏可看;其次,作品大多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线索清晰,内容通俗易懂,比较符合早期观众的欣赏口味;再次,喜欢在影片中穿插嘘头,善于抓住一个细小情节尽情渲染,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郑正秋,原名芳泽,他的电影艺术思想和戏剧艺术思想一脉相承——改革社会、教化。他一共编、导、演了53部影片,这五十余部影片比较复杂,既编写了一批以妇女命运为题材的、较有社会意义的影片《玉梨魂》、《盲孤女》《上海一妇女》等,又屈从与商业化的要求。他始终执着于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其创作思想及创作风格可归属于现实主义流派。郑正秋尤其关注妇女问题,并由此构成他的选材和表现主流,这与他坚持电影的社会教化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创作特点:首先,影片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多为通过描写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达到抨击旧制度、旧礼教的目的,寄托了对弱者、被压迫者的深厚同情。其次,作品富有民族特色。影片故事性强,戏剧冲突激烈,有完整的结构和明确的因果关系,细节丰富,引人入胜。他为电影的中国化做出了贡献。 第二代导演:指30~50年代的一批艺术家,如蔡楚生、史东山、孙瑜、应卫云、张骏祥、吴永刚、成荫、汤晓丹、沉浮、郑君里、桑弧等。他们常通过家庭的悲欢离合去反映社会,讲究故事性,人物性格鲜明,节奏平稳缓慢,善用长镜头。他们拍出大批具有现实主义内容和民族风格的优秀影片,是中国电影成熟的标志。左翼电影运动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中国电影有着深远的影响:改变了电影创作的倾向(反帝反封建)、显示了进步电影的主导地位(通过电影争夺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发言权,显示进步力量的正义和号召力,是行之有效的。)、确立了现实主义创作方向(马路天使十字街头渔光曲神女)、大大提高了电影创作的质量。有声电影和无声电影同样都有成就。《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和郑君里合编。东方传统延续——人伦情感的魅力(以家庭人伦悲欢离合的故事来透视社会人生);传统表现的丰富化——戏剧结构的严谨缜密(以戏剧冲突达到批判主题的体现);历史认知的价值——史诗悲剧艺术(以电影手法从宏观角度反映重大历史的道路,把个人命运与整个历史事件和时代风云有机结合);人物性格的鲜明化——现实主义的典型化 第三代导演:指五十年代起参加电影工作的导演,如水华、谢晋、谢铁骊、凌子风、翠微等人。他们继承了老一代古朴深沉的传统,有赋予时代的新理念。内容上较多的反映社会变革,歌颂英雄,艺术上追求现实主义风格,明朗、朴直、抒情健康,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息和时代风尚。讲究戏剧结构,注意电影特点,善用蒙太奇手法,少用长镜头。他们一批来自于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投身电影事业并有所成就的电影人,如桑弧、石挥、严恭等。更多一批导演则是新中国建立后开始走进电影创作的新电影人。他们怀着对艺术的真诚的崇敬,更有明确歌颂新生活、批判旧时代的思想意识,大胆无畏的对原本陌生的电影艺术进行探索。《早春二月》谢铁骊,成荫《上海姑娘》、《西安事变》谢晋《牧马人》《天云山传奇》《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红色娘子军》水华《林家铺子》《白毛女》等。 第四代导演:指七十年代末才走上导演岗位的一批中年导演,如吴贻弓、吴天明、滕文骥、胡柄骊、郑洞天、黄蜀芹等。他们是新中国第一批“科班出身”的电影导演,既熟悉电影规律,又主张用新观念去改造电影,提出“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程式化,追求开放式结构,散文化风格。郑洞天《台湾往事》散文化的叙事故事中,收敛的表演、含蓄的情感表达、精致的镜头语言、诗化的氤氲气息。第四代的独特之处:“厚德载物”可以形容第四代电影人的精神存在,就精神传扬而言,他们的价值更多在传统的承继上;“悲悯情怀”是第四代的内在气质。对人性的关怀和人生命运关注是本源于第四代电影人的悲悯心态;社会道义是第四代电影关注中心;“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他们艺术成就得拖累(文革影响,在创新上缺乏。);坚持坚守韧性的过于变通导致艺术风格的游移不定并遭到怀疑。 第五代导演:指80年代毕业于电影学院的一批青年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等人。他们有全新的电影理念,追求表现自我意识和审美理想,把情节放在次要地位,多用象征、比拟手法直抒己见,有很强的主观性、抒情性、象征性和寓言色彩。寓言化创作;造型语言与民族取向。我们可以再他们的大量的无论是表现生命还是表现死亡的作品中,看到以往的作品中少有的激情,包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的崇拜、对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的深刻反省。他们用以表述的电影语言大多极富个性,有的甚至刻意追求标新立异,努力使自己的创作区别于他人的作品,其中甚至充满了狂野的气质,把影响美学推向了极致。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跨媒体艺术创作与理论考研目录学习方式复试内容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跨媒体艺术创作与理论考研目录学习方式复试内 容 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北京电影学院要求,对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才思教育作为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考博最权威的辅导机构和领军机构,自开办北京电影学院培训以来,始终对北京电影学院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目前,才思教育北京电影学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五。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北电更近一步。 二、研究方向 艺术类校考科目名称: 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学术型)、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 艺术类校考科目介绍: 艺术理论与电影基础理论是对艺术、特别是电影进行综合研究,描述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各艺术门类的学问和知识、在其基础上深度探讨电影艺术的特质和创造规律,而且还是艺术工作者、特别是电影工作者拓展事业、提高艺术品味和创作底蕴的重要思想和观念源泉。因此,艺术理论和电影基础理论是任何一名有志于电影艺术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 考生需具备如下条件: 熟悉艺术史、电影史,对经典艺术作品、电影作品具有基本的概念和了解; 具备一定的艺术理论素养,对各种艺术的形式、媒介和方法等有一定的认识; 对艺术的审美特征和传播机制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创意和艺术思辨力。

中国电影史上最著名的10个导演

1.张艺谋第五代电影人的代表 名誉指数:10 票房指数:9 投资指数:9 潜力指数:9 年薪:1亿 在中国,张艺谋似乎是电影界的一个神话,他从来不拍电视剧,只拍电影;而他的电影、不论是城市题材还是农村题材,不论是现代还是当代,总是令人刮目相看。在张艺谋看来,“城市题材和农村题材不能构成一个话题,现在好的题材不多,我只是找有感觉的、合适的拍”。“我只想拍我感兴趣的东西,一种清新、自然和返朴归真的东西。”如今电影市场不景气,可张艺谋10多年来从未因缺少拍片资金而发愁。 代表影片: 《英雄》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创新作品奖 《一个都不能少》中国电影“华表奖”,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活着》法国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秋菊打官司》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大红灯笼高高挂》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大卫奖)最佳外语片大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 《红高粱》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银熊猫”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 2.李安华人电影的骄傲 名誉指数:10 票房指数:8 投资指数:8 潜力指数:9 年薪:9千万 李安无疑是为数不多的好莱坞亚裔导演中最成功最特别的一位。他游刃有余地用电影语言来处理东西方的情感与伦理,并且在东方和西方都得到了认同。 作为一个自小在传统中国家庭里长大的人,他除了拍出了《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及最近正大红大紫的《卧虎藏龙》等华语片以外,居然还能拍出令国际影视界一致叫好的跨文化的《冰风暴》、《理智与情感》及《与魔鬼共骑》等英语片。也许对于一个真正的金牌导演来说,电影不存在什么文化与国别的区别,只要他的作品能触动观众。

纪录片大师导演作品总汇

xx xxxx 《小山回家》录像,58分钟,彩色,1995年 《小武》剧情片,107分钟,彩色,1997年 《站台》剧情片,154分钟,彩色,2000年 《任逍遥》剧情片,113分钟,彩色,2002年《世界》剧情片,120分钟,彩色,2004年 !《东》纪录片,70分钟,彩色,2006年 《三峡好人》剧情片,108分钟,彩色,2006年!《无用》纪录片,81分钟,彩色,2007年 《二十四城记》剧情片,152分钟,彩色,2008年!《海上传奇》纪录片,138分钟,彩色,2010年xx 《喇嘛藏戏团》(1991年) 《拉萨雪居民》(1992年) 《天主在xx》(1992年) !《彼岸》(1995年完成) 《静止的河》(1998年完成) !《幸福时光》 (2002)

2004年与段锦川、康建宁组建“年年三畅”工作室,专事纪录片的拍摄工作,目前正在拍摄的纪录片作品有《土地》、《京剧》等。 xxxx 《xx谜》 (1985); 《黄河流长》 (1986); 《窑洞?人》 (1987); 《闯江湖》(1988,与xx合作); !《沙与海》(1989,50分钟,与高国栋合作,获得第二十八届亚广联纪录片大奖);《石头上的印记》 (1991); 《雪域》 (1992); 《xx》 (1993); 《天籁》 (1994); 《生活》(1995,合导); !《阴阳》(1995--1997,180分钟)

《公安分局》 (1998); 《当兵》 (2000); !《听xx先生讲过去的事情》 (2002) xx 《红地毯上的日记》(1990年) 《起程,将远行》(1995年) 《导演》(1996年) !《舟舟的世界》(1997年) !《xx》(1999年) !《xx》 (2004) xx 《青稞》(1986年) 《xx面具供养》(1988年) 《青朴--苦修者的圣地》(1992年合导)《广场》(1994年合导) 《八廓xx16号》(1997年) 《天边》(1997年)

北京电影学院电视编剧考研经验分享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de17998134.html, 1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北京电影学院电视编剧考研经验 二战北电,完全屌丝,今年终于尼玛的考上了....考得电视剧编剧...提供点书目啥的,希望对大家有用, 剧作:希德菲尔德的剧作写作基础这个入门最好, 故事罗伯特麦基这个一定要在写作和拉片量到一定程度去看 才有用,里面的黑体字背一下,对影片分析,特别是剧作分析有用 拉片子杨建中戏的教材思路非常好里面的思 想对于写故事大纲神马的最有用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汪流的电影学院老师写的说实话这书凑合,但是对于考北电还是很有用的,里面的一些观点我不大赞成,但是影片分析里你可以用,因为是北电的东西。 剧作理论书不要看多,我觉得这四本看通,基本ok,还有其他我看过的,我觉得作用不大,不浪费各位时间 剧作练习方法:1文学系剧作真题,不用说了这个,找不到真题的自己面壁去,练完研究生找本科的练,大纲,短剧,片段都要照顾到。各种题型认真练。 2.导演系研究生剧作真题很有参考价值,应该说非常有参考价值。 3.短篇素材,各种短篇小说,多看多想多改编,一定要各种类型都照顾到,有意思的段子,小故事,我经常用故事会的东西串起来联系剧作。 4.世界电影这本杂志里有很多电影剧本,很好,很经典,我经常一边看片子,一边看剧本,找视觉和文字的关系训练自己视听思维 5.多看报纸,报刊,预防富士康,扫黑之类的东西出现 其他的我觉得是浮云,就看大家积累,运气了,还是很重的,刻苦训练,而且我发现电影学院剧作考试最讨厌的就是胡编乱造,不接地气,瞎编的那种,一定要有有意思的故事,情节能反转,对话有趣,体现自己的看法,按照电影剧本基本格式,要求,视听思维来,别胡诌....别太狗血,死爹死娘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东西能不用就不用,我在豆瓣里看过考偶导师的初试第一名剧作的故事梗概,我才知道原来电影学院至少特别喜欢这样的,对于今年给的三个元素,其实她用乔布斯这个元素很一般,但是故事有意思,所

国内著名导演分析

张艺谋导演的艺术风格 张艺谋的作品分为前张艺谋时代和后张艺谋时代,前期作品主要有:《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我的父亲母亲》后期作品有:《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 前期作品的特点: 1、他的电影的主题都有一个或明或暗的“性”问题,尤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展示形成他的电影表现的潜在魅力和叙事主线。 2、民俗的运用。在张艺谋的电影中随处可以见到民俗,《红高粱》中的“颠轿”“回门”《菊豆》中的“出殡”《活着》中的“皮影戏”等,张艺谋的电影大都是改编自小说,小说中的民俗在他的手中起死回生,成了一种极富特色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气概的弘扬。民俗在影片中完全艺术化了,完全是一种美学追求。 3、对色彩的迷恋。张艺谋的电影世界首先对接受者产生的正是这种来自色彩的强大视觉冲击力。在影片《红高粱》中,漫野摇曳的红高粱,泼洒大地的红高粱酒,血红的太阳,血红的天空、血红的土岗、血红的袄等,这种红色呼唤着一种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表现了人物对生命赤裸裸的欲求,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灯笼,这种红灯笼是在封闭规整的乔家大院里使用的,并在扭曲中使用,形成了对扭曲生命的否定,散发着腐朽的美丽气息和血腥的灾难气息。《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的红棉袄,这种红色是母亲对爱情的积极释放。 后期作品的特点 张艺谋后期作品对形式美的追求高于对内容的追求,形式大于内容,大场面、大制作、大手笔成了这类作品的特点,华而不实,内容苍白。 1、影片《英雄》耗资3000万美金,堪称国内超大手笔,国内票房超过两亿,从票房上说,《英雄》意味着张艺谋电影商业突围的成功,但不意味着张艺谋电影文化突围的成功。影片中加入了传统的儒道思想,“书法”、“剑道”等,即所谓的雅文化,同时又把影片的主题上升到“和平、统一”的高度。但整个影片的形式过于丰富多彩,压得本不精彩的影片内容喘不过气来。影片中的故事是老掉牙的刺秦,不同的人讲了三段不同的故事,似乎套用黑泽明的经典影片《罗生门》,真真假假,以假乱真。同时影片中的人物性格似乎也不是很明显,身为赵国人的无名,为报灭国之仇,练剑十年,一意刺秦,其志坚意决可见一斑,而导演却让他这种积蓄良久的决心在残剑的一番劝说中灰飞烟灭,最终放弃刺秦。其转变之快、思虑之深,已不符合一个侠客的身份,更像一名理性的智者。即使这个人物的性格变化具有某种特殊性,而片中对这种特殊性也缺少必要的铺垫和合理的艺术表现,因此其结局显得突兀而可笑,观众被导演的如此设计迷糊的团团转。 2、《黄金甲》中导演更是采用上万盆真实的菊花来做道具,还有演员身上用重金属打造的黄金服装,色彩斑斓的琉璃柱子,场面铺设的如此豪华,似乎只有张艺谋能够玩得起这样的大

张艺谋电影风格分析

张艺谋电影风格分析 从《红高粱》到现在的《三枪拍案惊奇》,张艺谋共导演了二十几部电影,从摄影到演员再到导演,从电影到歌剧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24年来张艺谋作品很多,获得奖也很多,在中国电影的大词典里,张艺谋已经不仅仅是个典型的符号,更代表着一种引领风尚的潮流。无论是在艺术层面上,还是在商业领域,他所缔造的高峰都被人视为追赶的标尺。在中国电影急需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求得生存的时候,是中国影坛的一面旗帜。这二十多年来,张艺谋的电影的变与不变是明显的,例如他个人的电影风格,他对电影色彩的迷恋和追求,尤其是对红色的偏爱,大红大绿等,色彩鲜明,给人很强的视觉冲突。他的作品主要都是从文学作品改拍的,或只是改变一些方面,进行一种艺术化的处理。但是近几年,张艺谋的电影的创作更趋向于商业化,早起他的电影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像《我的父亲母亲》,画面很美,给人一种唯美的感觉,但是像后期的电影如《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场景很壮观,但是没有一种艺术的享受。无论是艺术性还是商业性,张艺谋的电影地位始终是不可否认的。 一、张艺谋电影的独特风格 说到张艺谋的电影,不能忘了的是他电影里的摄像、构图以及色彩的使用处理,作为电影学院学的是摄影专业出来的,他对影视的构图色彩的使用有他自己独到的特色。张艺谋导演在,所以他刚开始从事的也是摄影,在他的影片中,它的摄影风格也是影片中的一大亮点。 首先可以看看他电影的摄像。张艺谋的摄影风格是和他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是紧密联系着的,比如在《秋菊打官司》中,影片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生活化的情趣,所以他在电影的拍摄中尽量让影视表现出来的内容贴近一种生活的氛围里,这就需要在摄像中进行处理,而在《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说体现的是风格化的,这两部电影都是地地道道的商业篇,电影主要是通过摄影的造型、色彩、用光等手段去补充和渲染,已达到某种效果,例如场景壮观,色彩鲜明,视觉冲击力强。除此之外,张艺谋使用一些摄影技巧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电影的主题,例如在《秋菊打官司》中,张艺谋改用了严格的纪录片风格来拍摄这部影片,所以在《秋菊打官司》的第一个镜头是面对街道的长达几分钟的长焦摄影,毫不知情的行人们保持了他们最原始而真诚的行姿,为了看起来更加表现现实,里面50%采用偷拍的镜头。 在张艺谋的电影摄像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景别的选取,尤其是远景的使用,如果我们有认真观察会发现他几乎在每一部影片中都有很多的远景尽头,我想这个跟他的电影场面看起来很宏大也有关系的,比如在早起的电影《黄土地》中,采用远景的拍摄,大面积运用远景拍摄黄土高原全貌,展示了黄土高原雄伟独特的美,如果没有远景镜头就很难拍出这种意境来,也充分肯定张艺谋对摄影的调动。还有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多次地采用高空镜头拍摄大院的全局,展现出一个森严,封闭,阴冷的空间环境。而在商业电影《十面埋伏》和《英雄》,这种远景的使用用远景来表现场景场面的宏大。 其次来看看他电影的构图。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表现宅院时,张艺谋多次使用俯拍全景镜头,这种构图实现了宅院的死板封闭,这种构图可以实现场景的需要,另外,影片中还反复出现了几重相叠的门的构图,凸现出了人被幽禁于深深宅院的感觉。这种构图是与故事内容相吻合的。在电影《英雄》中,对“水滴”、“飞箭”的表现,尤其是他们在决斗中说挑起的水珠,水珠溅起,还有无名展示“十步一杀”绝技的“藏书阁”,数十面围成圆形的花鼓则类似于后者满屋的书简,这种构图都很美。还是说说《红高粱》,红高粱的画面采用的是局部选景的方式,使得画面没有像现实中一样杂乱而是如诗画一般的美丽。 再来看看色彩。色彩是张艺谋电影里面最突出的一个亮点,浓重的色彩画面是张艺谋电影的又一特点,而在丰富的色彩元素中,他尤其偏爱一种颜色——红,这是他电影的文化蕴

每个导演一生只导演了一部作品

有这么一句话:“其实每个导演一生只拍了一部电影,他所有的作品只是对处女作的模仿和改良。” 因此...去追溯那些大导演拍的第一部电影就变得特别有趣,暮里为此整理了十位著名导演的处女作,来看看他们的第一部作品是否奠基了他们的终身。 1.克里斯托弗·诺兰:《追随》(1998) ed2k://|file|Following.1998.%E8%BF%BD%E9%9A%8F.%E5%8F%8C%E8%AF%AD%E 5%AD%97%E5%B9%95.HR-HDTV.AC3.768X576-%E4%BA%BA%E4%BA%BA%E5%B D%B1%E8%A7%86%E5%88%B6%E4%BD%9C(https://www.doczj.com/doc/de17998134.html,).mkv|1150472633|1be5 661916717309c11bee68b3225982|h=nfplxuiqyit3qsyqfauyoqfxk2rjvwoq|/ 1996年,诺兰拍摄了他的处女作《追随》,该片只用了6000美元。在这部不到70分钟的黑白片中,诺兰以倒叙作为基本的电影叙事语言,然后在倒叙的基础上又将时间彻底地敲碎,再将这些时间的碎片粘贴在一起,使电影有了不可思议的长度。 参与拍摄这部电影的人都有其它工作,因此只有每周六才能聚在一起拍摄,就这样整整用了1年的时间才拍摄完成了这部影片。 1998年,该片在旧金山电影节上放映并受到关注。诺兰将电影剧本的手稿发给观众传阅,这种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片子的结构是那种不按时间顺序的倒叙手法。当观众看到剧本后,对影片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诺兰认为这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 从处女作就可以看出,诺兰对剧本的严谨性。《追随》中追踪者变成被追踪者,和《致命魔术》里魔术师的轮回,跟《盗梦空间》里盗梦者的轮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足见,《追随》其实就奠定了诺兰电影的主题。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电影导演制作故事片导演创作及理论考研试题真题资料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1【导演系】 院系:导演系研究方向名称:电影导演剧作 研究方向介绍: 电影剧本创作是电影导演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在系统地学习导演创作方法和创作理论之后,本方向着重于如何结合实际的制作条件,创作或修改剧本,强调剧本创作中的“可拍性”和变通。 业务课二名称:故事片导演创作及理论 业务课二介绍: 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导演创作能力,了解导演工作的基本原则及创作手段,了解电影史上的著名导演及其对电影创新的贡献。能判断剧本的核心任务,完成导演创作构思及实施导演构思的具体方案。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2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 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艺术概论》赵彬主编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 《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 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 【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 +【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32014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 【育明教育考后独家首发】 【电影导演创作及理论】 一、填空题 1.世界纪录片之父:(路易斯卢米埃尔)、(罗伯特弗拉哈迪) 2.田壮壮最近拍摄的一部纪录片:(德拉姆) 3.迈克尔哈内克在戛纳电影节荣获金棕榈的两部片子,一部是09年的(白丝带),一部是12年的(爱) 4.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特吕弗受一位导演影响颇深,后来这位导演去了好莱坞发展,这位导演是(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由这位导演发展出了(作者电影)大致这么个意思吧 5.韩国曾经发生了抵制好莱坞的(光头运动) 6.与宫崎骏经常合作,和姜文导演也有合作过的日本电影作曲家是(久石让) 7.安哲罗普洛斯的三部曲《鹳鸟的踟躇》还有(永恒与一日?)、(雾中风景?) 二、选择题(略) 三、解答题 1.假如你是导演,《致青春》《合伙人》还有几部记不起来了,根据这几部片子写导演阐述。 2.中国2013年的国产电影十分火爆,请说出火爆的原因。 四、论述题 1.关于纪录片和音乐的结合谈谈你的看法。 2.香港电影衰退的原因。 3.写出一位之前你喜欢的导演,以及后来不喜欢他的原因。

北京电影学院考研最全参考书目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做考研专业课辅导机构第一品牌。更多择校择专业信息请咨询海翔智库教育哦! 北京电影学院参考书,最全 文学系 电影剧本创作及电影剧作理论研究方向 备考书目 1.剧作理论: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夏衍 《电影剧作概论》电影学院文学系 《通向电影圣殿》电影学院文学系 《荣誉》苏牧 《闲情偶寄》李渔 《诗学》亚里士多德 《美学》黑格尔 《论戏剧和电影的编剧理论与技巧》劳逊 《银幕的剧作》弗雷里赫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悉德·菲尔德 《电影剧作者疑难问题解决指南》悉德.菲尔德

2.电影学: 《电影的元素》波布克 《电影的语言》马尔丹 《电影的观念》梭罗门 《电影的本性》克拉考尔 《电影是什么?》巴赞 《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作为艺术》鲁道夫·爱因汉姆 《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普多夫金 3.电影刊物:《世界电影》《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外国电影史研究方向 备考书目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濒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鸣 《世界电影发展史》沈嵩生 《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 《世界电影史》萨杜尔 《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 《中外影视大词典》汪流、王志敏、陈山 中国电影史(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研究方向 备考材料: 《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主编;

《中国电影史1937—1945》李道新著; 《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舒晓鸣著; 《台湾电影史话》陈飞宝编著; 《镜像与文化——港台电影研究》王海洲主编; 《电影美学分析原理》王志敏著; 《荣誉——北京电影学院影片分析课教材》苏牧著; 《中外影视大辞典》汪流主编; 导演系 电影导演创作与研究方向 备考书目 《世界著名导演艺术家研究》 《构筑现代影像世界——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 《艺术风格的个性化追求——电影导演大师创作研究》 《银幕追求——与中国当代电影导演对话》 《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 以上书籍为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华语电影十导演》浙江摄影出版社 纪录片导演创作与研究方向 备考书目 《纪录电影文献》单万里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世界纪录电影史》(美)埃里克?巴尔诺 《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影视导演第四章

第四章导演与剧作 学习导演,为何要学习剧作知识呢?因为导演创作时,首先接触的是剧本,所以导演必须把好剧本关。要以特别慎重的态度,甚至要以苛刻的眼光去审视剧本,以免将来陷入困境,甚至是陷阱。 一、认知剧本 电影文学剧本,其目的就是为了使电影文学剧本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具有阅读和欣赏的价值,享有文学的高尚品位。 在电影或电视剧中,的确渗透着文学的元素,同样,也渗透着其他门类艺术的元素,因为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需要向各种门类的艺术学习和借鉴,当然,也需要向文学学习和借鉴。但是这种学习和借鉴的本意,应该是借鉴和学习文学对生活犀利的认识、独特的发现和深刻的开掘,以及附丽于内容的优美形式的创造,而不是向文学靠拢,让文学代替或束缚自己。 越强调电影的文学性,同电影的本性离得就远。正如电影理论家钟惦棐在《电影文学要改弦更张》一文中指出的那样: “诸种艺术均需发展其自身,不然就不足以说明自己。” 以上的论证,意在说明电影剧本应该是为拍摄电影服务的,而电影又是由工厂生产制作出来的。那么电影剧本理应成为生产过程中的组成部分或是首道工序。因此,无论是电影还是电影剧本,必然都带有天然的商品属性,都要投入到市场中参加竞销机制。 二、选择剧本 我国文化主管部门对电影创作有一个原则要求,就是“提倡主旋律,题材多样化。” 西安制片厂曾因出品《野山》、《老井》、《红高粱》、《黑炮事件》、《双旗镇刀客》等影片。 选剧本应考虑的六个方面: 一、看剧本的社会价值是否反映了生活,并能对生活起到认识和推动作用。 二、看容量如何。要有三五个有血有肉、有作为的人物和一组好的人物关系。

三、看有无可供导演等组成摄制组充分发挥创造力的余地。文艺片要看人物有无发展,娱乐片要看有无“绝招”和兴奋点。 四、看能否使观众感兴趣。观众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政治兴趣 二、感情满足 三、好奇心 四、艺术享受 五、要考虑是否有对路的导演,如果不能做到这点,题材再好,也宁可放弃。 六、重视市场调查研究。做到: 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变。 电影从题材上分为: (1)、以时间划分: 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 (2)、以行业划分: 工业、农业、军事、商业、校园 (3)、以样式划分: 悲剧、喜剧、正剧 (4)、以类型划分: 言情、惊险、悬念、推理、枪战、功夫、科幻 (5)、以品位(种)划分: 商业(娱乐)片、艺术片 导演在选剧本时,一般来说,需要主要以下两个问题: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市场营销考研真题与经验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市场营销考研真题与经验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北京电影学院要求,对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才思教育作为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考博最权威的辅导机构和领军机构,自开办北京电影学院培训以来,始终对北京电影学院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目前,才思教育北京电影学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五。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北电更近一步。 二、2018年考研参考书推荐 (该书单从专业一的【】到专业二的【】书单算是比较全面的啦,当然试题非常灵活,切记死背书本) 独家解读: 专业一: 《艺术概论》 这本书去年出的是试用版,前几天刚出来了正式版,正式版和试用版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充分的体现了这本书的重要性,这本书的佷多细节比较重要,去年很多题都是从细节中考查的,所以这本书至关重要。 《北京电影学院赵斌版艺术概论三驾马车考研配套资料,题库》 才思教育集结北京电影学院最强资料建设团队,推出北京电影学院赵斌版《艺术概论》三驾马车系列。

这本资料是目前唯一一本完全符合赵斌版《艺术概论》汇编的一套资料,而且重点全部都在里面做了标记。整本资料的特点主要有三点: 【完整再现赵斌版《艺术概论》】【名词、简答、论述考点一目了然】【真题出处随时随地标注】 还有就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我们开发的一个比较创新的资料,最早是运用在考研政治上(备注:根据今年新大纲整编的政治思维导图已经上架啦),其实是被学生们“逼”出来的一个东西,从去年的政治,到《艺术概论》,今年《艺术概论》的思维导图标注上具体页码,方便大家翻看。 最后是《必备题库》。 只看书不做题目是不行的,我们在这本《题库》里面,汇总了赵斌版艺术概论98%的考点(说100%有点狂)以及答案,当然,我们还总结了包含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等北影常考的书本上面的题目以及大题思路。 《认识电影》 考电影学院的研究生对于这本书来说知识过于基础了,并且很杂,实际考试会又少部分的设计,主要以让广大考生了解电影为主。 《中国文化读本》 可以把这本书划分到艺术概论其中的一个章节中去,那就是中国艺术观中。 《什么是艺术》 实际上是一本偏目录性质的书我觉得,自己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吧,把这些人摘出来单个找论文分析脉络,总结了一些一个大体的框架,这个框架大重要了,你理解了前因后果,其实理解这些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一点都不难,当你能自己对别人介绍这些人的时候侃侃而谈,就差不多了。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 这本书应该是五本书中最难理解的书了,它有别于所有传统的史论书籍中线性叙史的思路,开辟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以及运用的实在论的研究方法我觉得虽然书籍难懂,但是仔细看几遍则完全是颠覆性质的,这会很有利于你的考试,或者不止于此,你的研究生过程中也会很受益。所以这本书虽然难懂,但是通过自己的反复细嚼慢咽整理笔记我觉得受益匪浅。 三、考研真题 学硕专业一 一、名词解释

中国历代导演及代表作品

第一代导演 -- 中国电影的拓荒者 中国电影始于1905年,由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出资,刘仲伦摄影的京剧《定军山》。这部电影是对戏剧舞台上表演内容的忠实记录,摄影机摆放的位置也是在观众席,因此这部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一部戏剧纪录片。早期的中国电影与戏曲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受到当时被称为文明戏的话剧的影响,所以,这个时期的电影又叫做“影戏”。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框范,被夏衍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他们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的“第一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他们作为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既缺乏经验,拍摄条件又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 ( 先后拍了十八集 ) 。就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处于摸索阶段。 第二代导演 -- 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中国“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第二代导演”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第二代导演是在左翼电影运动影响下开始电影创作的,他们遵循反帝反封建的制片路线,追随时代前进步伐,贴近社会生活,摄制了一大批表现工人、农民、妇女和知识分子生活和斗争的影片。他们的代表作有吴永刚的《神女》、程步高的《春蚕》、费穆的《城市之夜》、孙瑜的《大路》、朱石麟的《慈母曲》、史东山的《女人》、蔡楚生的《渔光曲》以及沈西苓、袁牧之的《桃李劫》等。 第三代导演 -- 中国电影的经典打造 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这一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第三代导演的活跃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65 年文革前为第一阶段。优秀作品有成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谢铁骊的《早春二月》,谢晋的《女篮五号》等。第二阶段是 1966 年至 1976 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几部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创作几乎一片空白,中国电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第三阶段是文革结束后,已过中年的第三代导演拍摄了大批佳作,进入艺术上的丰收期,如《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第三代导演的创作时期也是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时期。 第四代导演 -- 中国电影的夹缝生存者

顾长卫导演作品分析

顾长卫导演作品分析 课程:中国当代电影史 姓名:廖家禧 班级:9141081802 学号:914108180216 2015.06.05

中国当代电影,即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地区的电影,经历了一段曲折而又光辉的历史。当代电影史老师带领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学知识的同时,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愉快的周六。 我们一同赏析了从早期哑片开始一直到这些年的优秀作品,其中《劳工的爱情》,《芙蓉镇》,《赛德克巴莱》,《小城之春》,《红高粱》,《孔雀》等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这些电影中,由顾长卫导演的《孔雀》在我心中最能反映社会现实,是一部深入人心的好电影。 (顾长卫,1957年12月12日出生于西安。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中国电影导演、摄影师。“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 1982年,毕业后任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影助理。1984年,任摄影师拍摄滕文骥的《海滩》。1988年,顾长卫凭借《孩子王》获1988年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同年,凭借《红高粱》获得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1993年,顾长卫凭《霸王别姬》获第66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2005年,拍摄了自己执导的首部电影《孔雀》,凭借本片获得了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银熊奖”。2007年,顾长卫执导的第二部影片《立春》入围罗马电影节竞赛单元。2011年,凭借作品《最爱》获得上海影评人奖最佳导演。 1957年12月12日,出生于西安。顾长卫的父亲是他的小学老师,母亲是他的中学老师。 1972年到1977年,顾长卫在家附近的工人文化宫帮忙,顾长卫的任务是在电影放映之前站在门口检票,也就是这份工作让顾长卫对电影产生了兴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