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剂量罗哌卡因、左布比卡因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术中的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426.41 KB
- 文档页数:2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观察比较摘要】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剖宫产术的育龄妇女9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罗哌卡因组(45例)采用0.75%罗哌卡因1.5ml +10%葡萄糖1.0ml,布比卡因组(45例)采用0.75%布比卡因1.5ml+10%葡萄糖1.0ml。
用改良Bromage评定阻滞及观察其不良反应。
结果罗哌卡因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长于布比卡因组,其运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布比卡因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罗哌卡因组的最大阻滞时间与布比卡因组无明显差异(P>0.05)。
布比卡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明显高于罗哌卡因组的22.2%,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罗哌卡因具有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程度高、心血管毒性低、副反应少,对剖宫产术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阻滞【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201-02罗哌卡因,又名耐乐品,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由于其具有中枢神经和心脏毒性小而应用于临床[1]。
腰硬联合麻醉是综合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具备药物用量少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手术[2]。
本研究对剖宫产术应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剖宫产术麻醉方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3年4月-2014年4月选择剖宫产术的育龄妇女90例,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6.9岁,体重为41-116 kg,ASA为Ⅱ级,所有对象均排除对局麻药过敏及其它不良反应、局部系统性疾病者。
将患者随机分成罗哌卡因组(45例)和布比卡因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0.75%罗哌卡因1.5 ml +10%葡萄糖1.0 ml,0.75%布比卡因1.5ml+10%葡萄糖1.0ml。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使用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之间共计收治的132例行剖宫产手术孕妇,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66例实验观察组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常规对照组使用布比卡因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映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感觉恢复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运动恢复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观察组中麻醉优良率与常规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不良反应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临床上针对剖宫产妇手术过程中使用罗哌卡因具有良好的效果,尽管与布比卡因对比两种药物的麻醉效果相当,但是罗哌卡因的不良反应率更低,且对于产妇的母体循环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布比卡因;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麻醉效果在临床剖宫产手术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具备肌松效果良好、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的优势,在该过程中对于麻醉药物的选用对于最终麻醉效果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本次研究中针对在剖宫产手术中实施要硬联合麻醉时罗哌卡因以及布比卡因两种药物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实际效果以及安全性,具体内容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之间共计收治的132例行剖宫产手术孕妇,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66例。
实验观察组中年龄在21岁至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17±3.22)岁,体重在52.44至73.61KG之间,平均体重为(60.19±2.35)KG;常规对照组中年龄在23岁至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86±2.69)岁,体重在50.64至70.55KG之间,平均体重为(62.12±3.07)KG。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目的研究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准备剖宫产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应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B组应用布比卡因进行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并且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
结果A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明显长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效果相当,但是罗哌卡因对母体循环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的效果得到改善。
硬膜联合麻醉具有起效较快、麻醉效果较好、肌松效果比较理想的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中,腰硬联合麻醉过程中不同的麻醉药物会产生不同的麻醉效果,因此应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1]。
为研究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疗效,现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5月间该院收治的准备剖宫产的孕妇120例的临床资料,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准备剖宫产的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无并发症,营养状况良好。
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60例,初次妊娠的孕妇37例,第2次妊娠的孕妇23例,年龄介于23~40岁,平均年龄为(28±0.7)岁,体重50~75 kg,平均体重为(63.4±0.8)kg;B组60例,初次妊娠的孕妇37例,第二次妊娠的孕妇23例,年龄介于22~39岁,平均年龄(29±0.6)岁,体重为50~75 kg,平均体重为(63.4±0.7)kg。
852017.04药物应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观察杨民锋 宋新宝昆明广福老年病医院麻醉科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摘 要】目的:对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时间范围我院接收的10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依据所接受不同麻醉用药划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50例接受布比卡因麻醉,研究组50例接受罗哌卡因麻醉,就两个组别麻醉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8.0%,对照组优良率90.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感觉阻滞平面起效时间(139.4±23.6)s、下肢正常活动时间(8.9±0.7)h、肛门排气时间(13.9±4.8)h,对照组(59.3±14.7)s、(13.2±1.4)h、(27.1±5.9)h,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
结论:相较于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麻醉效果更佳,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剖宫产;麻醉效果剖宫产手术指的是医务人员借助手术刀将孕妇腹部切开,以完成对婴儿的分娩,因而于此期间必须对孕妇予以麻醉处理,且麻醉效果需要安全、迅速,确保孕妇肌肉有序松弛等。
针对剖宫产孕妇,临床通常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1]。
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布比卡因具备安全稳定的阻滞效果,同样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接收的10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分别接受布比卡因麻醉与罗哌卡因麻醉,下述开展系统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时间范围我院接收的10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依据所接受不同麻醉用药划分成两个组别。
研究组50例孕妇中,年龄范围21~42岁,平均年龄(27.7±3.6)岁;体重范围54~78kg ,平均体重(66.1±7.1)kg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作者:李丹华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10期【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部麻醉中的效果。
方法:来自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院内剖宫产96例的剖宫产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布比卡因,观察组在给予罗哌卡因,均为腰硬联合穿刺麻醉,采取视觉效果模拟阵痛评分(VAS)评估术后2h、4h、12h、24h阵痛效果。
结论:两组VAS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剖宫产;罗哌卡因;布比卡因;麻醉效果【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30--01临床中出现难产的产妇一般会采取剖宫产解决,该类手术对麻醉有严苛的要求,同时还需要避免药物对胎儿造成的负面影响[1]。
现阶段临床中进行麻醉时以腰麻硬膜为主,该类麻醉手段对胎儿影响相对较小同时期间不需要过长时间恢复,因此在剖宫产中较为常用 [1]。
在麻醉药物的选择上,舒芬太尼在镇痛方面达到的效果较为理想,但期间存在大量的副反应所以限制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均作为长效酰胺类药物,其具备地良好的麻醉效果,临床中为区分两类麻醉药物的效能确定更有效的麻醉药物来提高镇痛效果改善副反应发生率。
所以本研究重点探讨在破宫产麻醉手术中应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阵痛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来自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院内剖宫产96例的剖宫产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ASA分级I~II级;(2)足月;(3)初产妇;(4)妊娠期无严重合并症;(5)所有入选初产妇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1)麻醉藥物过敏史;(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3)高血压病史;(4)慢性疼痛病史;(5)阿片类药物应用史与酒精滥用史。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布比卡因麻醉,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麻醉,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效果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与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罗哌卡可靠性更强,运动恢复时间更快,更有助于产妇运动功能恢复。
关键词:罗哌卡因;剖宫产;腰麻;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中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完善的特点。
布比卡因有较为稳定和确切的阻滞效果,罗哌卡因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要低于布比卡因[1]。
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药物的麻醉作用,本文就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
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28.62±6.08岁;观察组:年龄23~37岁,平均29.54±6.73岁。
纳入标准:(1)产妇无妊娠合并症;(2)产妇无腰麻禁忌症;(3)产妇无无精神类疾病、无认知障碍,治疗依从性好;(4)产妇无和家属均知情并签字认可。
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构成上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两组均未给予术前用药。
两组产妇取左侧卧位,采用25G腰麻针于L椎3~4间隙穿刺,见脑脊液回流畅通时,将穿刺针的侧孔朝向头侧,推注配好的腰麻液,药物注射时间为5~10s,对照组腰麻液为7.5g/L的布比卡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3021409,生产企业: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1.2~1.4ml加等量灭菌注射用水,观察组注射7.5g/L的罗哌卡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463,生产企业:河北一品制药有限公司),1.2~1.4ml加等量灭菌注射用水。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的临床疗效对比【摘要】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的临床疗效。
方法:2023年1月到2023年8月,选取剖宫产手术麻醉产妇80例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
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运动阻滞起效、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均可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发挥良好效果,其中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麻醉安全性均优于布比卡因。
关键词:剖宫产手术麻醉;罗哌卡因;布比卡因;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剖宫产是临床有效解决难产、异常妊娠的常见分娩方式,在产科广泛应用[1]。
伴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分娩有更多需求,我国剖宫产率日益升高。
但剖宫产是有创分娩方式,会对产妇造成创伤。
为保证分娩及时性与有效性,需做好手术麻醉。
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是常用麻醉药物,均可发挥一定麻醉效果[2]。
此次研究选择2023年1月到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手术麻醉产妇为对象,比较两种药物的麻醉有效性、安全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3年1月到2023年8月,选取剖宫产手术麻醉产妇80例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
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29.41±2.12)岁;孕周37-43周,平均(40.24±0.75)周;初产妇25例,经产妇15例。
观察组:年龄21-38岁,平均(29.78±2.16)岁;孕周37-43周,平均(40.50±0.79)周;初产妇23例,经产妇17例。
两组产妇资料具有可比性但无比较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产妇均实施剖宫产手术,提前进行术前指导,告知禁食8h、禁饮4h。
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吸氧、创建静脉通道,与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连接。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以我院随机抽取的78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实验组在给予究罗哌卡因,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麻醉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麻醉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罗哌卡因麻醉剖宫产产妇,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手术;罗哌卡因;布比卡因;麻醉效果【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1-0121-02剖宫产手术是通过手术刀切开孕妇腹部,再将婴儿娩出的分娩方式,手术前需要对孕妇进行麻醉,且麻醉的效果要求快速、安全,能保持良好的肌松状态。
罗哌卡因是第一个纯左旋体长效酞胺类局麻,其作用为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产妇神经纤维细胞膜内而对沿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产生可逆性的阻滞,有麻醉和镇痛双重效应,大剂量可麻醉,小剂量时则起镇痛作用[1]。
临床上,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均是常用的麻醉药物,且麻醉效果各有优势,为比较分析两种药物的麻醉效果,本文对我院妇产科选取的78例剖宫产产妇进行了分组比较,取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接诊的78例剖宫产产妇,例数选取时间为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
纳人标准:产妇均经过医学影像、体格检查确诊,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21~42岁,孕周38~41周,孕次1~3次,产次0~3次。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情况(x-±s)1.2方法对照组产妇采取布比卡因进行麻醉:产妇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对其进行吸氧,且建立静脉通道。
监测产妇机体功能的相关指标,如血压、心率和脉搏等。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摘要:目的对比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接收的剖腹产手术孕妇130例,随机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孕妇。
手术中观察组使用布比卡因作为麻醉剂;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作为麻醉剂,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达到最高麻醉阻滞面所需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95.38%,对照组93.85%,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麻醉后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达到最高阻滞面所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腰麻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布比卡因的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达到最大阻滞面所需时间明显比罗哌卡因优异,临床上应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身体情况灵活选择麻醉药物。
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剖宫产;麻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妇女的生产方式也变得多样化,使得妇女的健康得到了更高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妇女生产前的宫缩疼痛带来的痛苦。
目前,剖宫产手术越来越成熟,促使越来越多的孕妇选择剖宫产的方式分娩,而剖宫产必须使用麻醉药物镇痛,为了降低对婴儿的不良影响,在选择麻醉药物以及使用量时,一定要慎重考虑。
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都是临床上妇产科常用的麻醉药物,其中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的酰胺类药物,弥散性较好,不会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较大的毒性反应[1]。
为对比分析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笔者进行以下探索。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笔者所在医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接收的剖腹产手术孕妇130例,随机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孕妇,年龄24~42岁,平均(31.25±3.23)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孕周等差异都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