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定量反应的研究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定量反应的研究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定量反应的研究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定量反应的研究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与氢氧化钠有关的方程式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与氢氧化钠有关的方 程式 同学们都掌握了化学中的各类知识点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与氢氧化钠有关的方程式吧! 1.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此反应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与二氧化硫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2.氢氧化钠与酸反应 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与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NO3=NaNO3+H2O;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3.氢氧化钠与盐反应 与氯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uCl2=Cu(OH)2+2NaCl;实验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硫酸铜,硝酸铜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氯化铁反应,化学方程式:3NaOH+FeCl3=Fe(OH)3+3NaCl;

实验现象:生成红棕色絮状沉淀。(硫酸铁,硝酸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氯化亚铁反应,化学方程式: 2NaOH+FeCl2=Fe(OH)2+2NaCl;实验现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硫酸亚铁,硝酸亚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氯化镁反应,化学方程式: 2NaOH+MgCl2=Mg(OH)2+2NaCl;实验现象: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镁,硝酸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碳酸氢钠反应,化学方程式: NaOH+NaHCO3=Na2CO3+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与碳酸氢钙反应,化学方程式: 2NaOH+Ca(HCO3)2=CaCO3+Na2CO3+2H2O;实验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与硫酸氢钠反应,化学方程式: NaOH+NaHSO4=Na2SO4+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补充反应: 氢氧化钠与氯化铝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当氢氧化钠过量,会发生其他反应。 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2NaOH+Cl2=NaCl+NaClO; 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NaOH+NH4Cl

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教案设计

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对钠的性质的认识 2、使学生对初中学习化学的金属活动顺序有一个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 教学过程方式: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索,引导学生得出结果。过程力求简洁,方式力求引人入胜。 师:前面已经学习了钠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也能与盐酸反应,那么,钠与硫酸铜溶液能反应吗?如果能反应,预测一下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生成什么物质? 生1:钠比铜活跃,反应中能置换出金属铜。 生2:钠不能置换出金属铜,因为钠更容易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生3:还能观察到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生4:可能还有黑色的沉淀产生。 师:大家可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展开思维,能否仔细分析一下反应是如何进行的? 生5: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氢的还原性比铜强,所以铜离子的氧化性比氢离子的强。两种氧化剂与一种还原剂反应时,应是强者先反应,所以钠先与铜离子反应,我赞同生1的观点。 师:大家对生5的观点有什么看法? 生6:在初中科学课上,老师曾做过此实验,好像生成的是絮状的蓝色沉淀,不是紫红色的铜。 (很多学生同意了生6的观点,但无法否定生5的观点。) 师:大家想不想再做一次这个实验? 生:(齐声)想。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3面,仔细观察图1—11,谁能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呢?(钠首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跟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由于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使部分的氢氧化铜分解成黑色难溶物氧化铜。) 生:噢,原来如此啊…… 实验过程: 实验原理:由于金属钠的密度介于煤油和硫酸铜溶液之间。因此,金属钠在煤油和硫酸铜溶液界面处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剧烈反应,生成的氢气把金属钠推回煤油中,钠与水的反应被暂时终止。随后,金属钠在重力的作用下又再次与硫酸铜溶液接触并剧烈反应。这样,金属钠在煤油中上下浮动,反应忽起忽停,缓和了反应。 实验用品:钠,2%硫酸铜溶液,煤油,试管,胶头滴管,镊子,小刀,滤纸,玻璃片。 实验步骤:a.在盛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煤油。 b.再把黄豆大小的钠粒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和煤油的试管中。 知识点: 2Na + 2H2O = 2NaOH + H2↑

关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

关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文章来源:新洲初中许先锁发布时间:2012-03-01 浏览:628 编辑:新洲初级中学 关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 新洲中学许先锁 一、问题提出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22页有一个演示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2mLNaOH溶液,倒入试管中,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CuSO4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考虑到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并要求学生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不仅出乎学生意外,更让我们始料不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有的学生记录的是蓝色沉淀,有的学生记录的却是蓝白色沉淀,加热后的现象,大部分学生是产生黑色沉淀,有少数学生却不能产生黑色沉淀。为什么反应的现象差异如此之大呢? 二、实验探究 以下平行实验见表1和表2。 三、理论分析 1、向2mL NaOH溶液中滴5滴CuSO4溶液,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反应产物为蓝色絮状沉淀,久置后上层溶液无色,即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加热后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 反应式:2NaOH+ CuSO4=Cu(OH)2↓+Na2SO4 Cu(OH)2==CuO+H2O 若NaOH过量,但局部环境可认为NaOH和CuSO4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反应产物仍为蓝色絮状的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后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一般不会出现CuSO4过量的情况。 2、向CuSO4溶液中滴NaOH溶液,,局部环境可认为NaOH过量,沉淀为一种蓝白色的糊状沉淀,此为铜酸钠。它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删繁就简地就是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后,由于溶液中氢氧根偏多,而氢氧化铜又微显两性(氢氧化铜可写为Cu(OH)2及H2CuO2)故又结合两个氢氧根离子,再与钠离子结合生成铜酸钠。 这是一种相当不稳定的蓝白色物质,难溶于水,它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存在,溶液稀释后,它即分解成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在久置之后,它会风化分解。 反应式:Na2Cu(OH)4=2NaOH+Cu(OH)2↓ Na2Cu(OH)4=2NaOH+Cu(OH)2↓ 4NaOH+CuSO4=Na2[Cu(OH)4]↓+Na2SO4 加热后,若CuSO4过量,溶液呈酸性,不管加热多长时间都不会有黑色氧化铜沉淀形成。既使某个时刻有少量黑色氧化铜沉淀形成,但最终又会被硫酸溶液溶解。如果CuSO4适量或不足,溶液呈中性或碱性,加热后,则有黑色氧化铜沉淀形成。 四、反思与评价 1.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个别学生实验现象的异常就是没有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2.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浓度不宜过大,特别是CuSO4溶液要用稀溶液。否则不容易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加热后难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 3、通过这次实验探究,开阔了视野,渊博了知识,增强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化学兴趣心,这些都将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为我指航,为我扬帆。

关于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探究

关于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探究 摘要:我们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或者教师常将金属活动性 和元素金属性概念混为一谈,没有加以辨析,同时教材也没有加以区别。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一册)对于判断元素金属性的依据这样叙述道: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它的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但是金属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包括金属原子脱离晶体表面变为气态原子,气态原子变为气态阳离子,气态阳离子再变为水合离子的过程;又包括被置换的金属由水合离子变为气态离子,气态离子得电子变为气态原子,气态原子沉积变为金属的过程。金属的电极电势就是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并用以表示金属活动性强弱的物理量。 关键字:金属性离子电极电势水合离子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 I n d e x:O u r hi gh s ch oo l c h em i s t r y t e a c hi n g pr o c es s, st u d en t s o r t e a ch e r s o f t e n m e t a l a c t i v i t y a n d t h e c on c e pt of m i x ed m et al l i c e l em e nt, n ot t o b e A n al ys i s, an d m at er i al s n ot t o b e di s t i n gu i s h ed. S u ch as P EP H i gh S c ho ol"C h em i st r y (c om pu l s o r y p l u s op t i on al)" (V ol um e I) f o r t h e m et a l l i c el em e nt s t o d et e rm i n e t h e b a s i s f o r t hi s s t at em en t an d s a i d:t h e st r en gt h o f m et a l l i c el e m ent s, f ro m i t s s i m p l e su bs t a n ce wi t h w at e r(o r a ci d) r e a c t i on t h e r e pl a ce m e nt of e a s e o f h yd r o ge n an d i t s ox i d e s an d hyd r a t e s t h e hi gh e s t p r i c e- t o d e t er m i n e t h e s t r en gt h o f al ka l i ne h yd r ox i d e. H ow e ve r,m e t a l r e pl a c em e nt r e a ct i o n i n s ol ut i on i s a c o m pl ex p r o c es s, bo t h m et al a t om s f ro m t he c rys t a l su r f a c e i n t o t h e gas e ou s at o m s, ga s e o us a t om s i nt o gas e ous c at i o n,c at i on an d t he n i nt o a gas e ou s i o n h yd r a t i o n p ro c es s;a n d i n c l u di n g t h e re p l ac e m ent o f m et al b y t h e h yd r a t e d i on s i n t o ga s e o us i on s, t h e el e c t ro n-gas i o ns i nt o ga s e o u s a t om s, i nt o ga s eo us m et al a t om d e po si t i o n p r o ce s s. M e t al e l e ct r od e p ot e nt i al i s t ak e n i n t o a c cou nt t h e ab ov e f a ct or s a nd t o i nd i c a t e t h e s t r en gt h of t h e ph ys i c al ac t i vi t y o f t h e m et al. K e yw o r d s: m et a l i on el e ct r od e po t ent i a l o f h yd r a t ed m et al i on r e pl a c em e nt r e a ct i on s e qu e n ce of a ct i vi t y 鉴于高中化学知识的局限性,我们将大学物理化学的知识引入,便于解决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中涉及到的电化学的知识加以应用。

1.酸性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

四川省二〇一六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一) 酸性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 (考试时间:10分钟) 一、实验目的:观察酸性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二、实验用品: 试管架、试管(Ф15mm×150mm)一支、胶头滴管(置于一烧杯中)、试管刷、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酸性硫酸铜溶液(硫酸铜饱和溶液与1︰4的硫酸溶液按5︰1配制)、10%氢氧化钠溶液。 三、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药品。 2.向试管中倒入约2mL酸性硫酸铜溶液。 3.向酸性硫酸铜溶液滴加2~3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4.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5.向监考老师报告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现象。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四川省二〇一五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一) 酸性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 一、实验目的:观察酸性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二、实验用品: 试管架、试管(Ф15mm×150mm)一支、胶头滴管(置于一烧杯中)、试管刷、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酸性硫酸铜溶液(硫酸铜饱和溶液与1︰4的硫酸溶液按5︰1配制)、10%氢氧化钠溶液。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分值得分1.检查仪器、药品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实验用品(1分)1分 2.向试管中倒入约2mL酸性硫酸铜溶液A.每次正确启开试剂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取用 完毕,立即盖上瓶塞(1分) B.正确持拿试管和试剂瓶(0.5分) C.倾倒液体操作正确,无明显超量,无流洒(1 分) 2.5分 3.滴加2~3滴氢氧化钠溶液A.使用胶头滴管正确吸取液体(0.5分) B.滴管与试管内壁无接触且不伸入试管内,转移 和滴加过程中无液体滴洒试管外(0.5分) C.正确持拿胶头滴管,悬空滴加2~3滴氢氧化 钠溶液,并振荡(0.5分) 1.5分 4.向试管中倒入过量 的氢氧化钠溶液 正确倾倒液体,无洒落,至产生沉淀(1分)1分 5.向监考老师报告实 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现 象 实验现象描述正确(2分),现象解释正确(1分)。3分 6.清洗仪器, 整理复位 洗净仪器,整理复位,擦净桌面(1分)1分 合计10分监考教师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Al与氢氧化钠反应

铝与NaOH 溶液反应 1. 有关Al 与NaOH 溶液的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铝是还原剂,其氧化产物是Al (OH )3 B . NaOH 是氧化剂,其还原产物是H 2 C .铝是还原剂,H 2O 和NaOH 都是氧化剂 D .H 2O 是氧化剂,Al 被氧化 2.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投入铝片后 ( ) A .①中产生气泡,②中不产生气泡 B .①和②中都不产生气泡 C .①和②中都产生气泡,①中是H 2,②中是O 2 D .①和②中都产生气泡,且都是H 2v 3. 0.16g 氢氧化钠恰好与20ml 的盐酸完全反应,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1mol.L -1 B .0.2mol.L -1 C .0.5mol.L -1 D .1mol/L -1 4. 把镁粉中混有少量的铝粉除去,应选用的试剂是 A 、稀盐酸 B 、烧碱溶液 C 、硫酸铝溶液 D 、氨水 5. 用等质量的金属钠进行下列实验,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 .将钠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B .将钠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 C .将钠放入足量的氯化钠溶液 D .将钠用铝箔包好,刺一些小孔,放入足量水中 6. 某无色溶液中放入铝片后有氢气产生,则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肯定可以大量存在的是 A .Al 3+ B .Mg 2+ C .Cl - D .HCO 3 - 7. 等质量的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四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 .2mol /L 的H 2SO 4 B.3mol /L 的CuSO 4 C.6mol /L 的KOH D.3mol /L 的Ba(OH)2 8. 标准状况下,3.25g 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欲计算产生H 2的量,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A .Zn + 2HCl= ZnCl 2 + H 2 ↑ 1mol 1mol 3.25g m(H 2) B. Zn+2HCl===ZnCl 2+H 2↑ 65g 1L 3.25g v(H 2) C .Zn+2HCl===ZnCl 2+H 2↑ 1mol 22.4L 3.25g v(H 2) D .Zn+2HCl===ZnCl 2+H 2↑ 65g 22.4L 3.25g v(H 2) 9.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同的铝球和铁球,此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溶液质量相等的稀烧碱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且有白色沉淀生成,杠杆不平衡 B .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澄清;铁球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蓝色变浅,杠杆右边下沉 C .反应后去掉两烧杯,杠杆仍平衡 D .右边球上出现红色,左边溶液的c (OH -)增大 10. 铝分别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NaOH 和HCl 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2:1 B .3:1 C .1:1 D .1:3

化学(心得)之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探究

化学论文之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探究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探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单元课题3中有这样一个活动探究:用10ml量筒量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在试剂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再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对于这个实验的过程、现象及结论,本没有什么值得探究的。但笔者在本期的教学实践中却遇到了意外——某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得到了不同的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后得到的沉淀不明显,而且颜色并不是期待的蓝色而是浅绿色的,加热后也没有期待的黑色物质出现。当该学生向笔者提出这个疑问后,本人再次用他所用的药品进行了实验,结果当然跟他所做的不一样。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呢?笔者详细了解了他的实验操作过程,原来问题出在所加药品的顺序上。在这个探究方案中,要求把硫酸铜溶液滴入到2ml氢氧化钠溶液中。但该学生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到2ml硫酸铜溶液中,这种滴加顺序对结果是有影响的。当把硫酸铜溶液滴入到2ml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发生反应2NaOH+CuSO4=Cu(OH)2↓+Na2SO4,Cu(OH)2高温CuO+H2O;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会观察到两种溶液混合后有蓝色沉淀生成,加热该浊液时会有黑色氧化铜生成。而当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到2ml硫酸铜溶液中时,则会发生反应4CuSO4+6NaOH=Cu4(OH)6SO4↓+3Na2SO4。这个反应中生成的Cu4(OH)6SO4是溶解度极小的浅绿色的碱式硫酸铜,所以这个时候加热当然不会发生Cu(OH)2高温CuO+H2O这个反应,因此也就观察不到有分解变黑生成CuO的迹象。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这个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而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受到高度重视。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笔者为初入化学之门的学生能对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现象提出疑问感到高兴。但不是学生提出的每个化学问题都具有探究价

中考化学与氢氧化钠有关方程式

与氢氧化钠有关的初三化学方程式主要包括氢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氢氧化物与酸的反应、氢氧化物与盐的反应等,下文为大家整理了中考化学方程式总结:与氢氧化钠有关的相关内容。 1.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此反应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与二氧化硫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2.氢氧化钠与酸反应 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与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NO3=NaNO3+H2O;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3.氢氧化钠与盐反应 与氯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 2NaOH+CuCl2=Cu(OH)2↓+2NaCl;实验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硫酸铜,硝酸铜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氯化铁反应,化学方程式: 3NaOH+FeCl3=Fe(OH)3↓+3NaCl;实验现象:生成红棕色絮状沉淀。(硫酸铁,硝酸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氯化亚铁反应,化学方程式:

2NaOH+FeCl2=Fe(OH)2↓+2NaCl;实验现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硫酸亚铁,硝酸亚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氯化镁反应,化学方程式: 2NaOH+MgCl2=Mg(OH)2↓+2NaCl;实验现象: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镁,硝酸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碳酸氢钠反应,化学方程式: NaOH+NaHCO3=Na2CO3+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与碳酸氢钙反应,化学方程式: 2NaOH+Ca(HCO3)2=CaCO3↓+Na2CO3+2H2O;实验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与硫酸氢钠反应,化学方程式: NaOH+NaHSO4=Na2SO4+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补充反应: 氢氧化钠与氯化铝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当氢氧化钠过量,会发生其他反应。 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2NaOH+Cl2=NaCl+NaClO; 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NaOH+NH4Cl NH3↑+H2O+NaCl 编辑老师为各位考生准备的中考化学方程式总结:与氢氧化 钠有关的相关内容就到这里了,祝大家考试愉快!

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导读: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如果以上述三种实验情形中所发生的反应来综合考虑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沉淀的生成与溶解情况。反应异常,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分析。 关键词:金属钠,硫酸铜溶液,反应异常,分析 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这似乎是早已熟知的简单的基础化学知识。通常认为它们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同时氢氧化钠又与硫酸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钠不能从溶液里置换出铜。有的资料和检测题中提到,它们反应的现象为: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响声,析出蓝色沉淀,反应后的溶液的质量减轻。为了让学生亲历和验证这些现象,我们进行了下列初步的实验与观察,结果却出现了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现分别记录、浅析如下,管见所及,仅供参考。 【实验1】将一小块钠(约为绿豆大小)投入到10毫升硫酸铜稀溶液里观察。(实验中控制好钠块的大小用量以保证实验安全,同时,为了避免钠表面的煤油等物质干扰实验,注意用滤纸尽量吸干钠表面的煤油,从中间切取钠块来进行实验,反应容器为50毫升小烧杯。论文发表,反应异常。) 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闪亮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响直至消失,析出蓝绿色沉淀。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加热至沸腾则成为蓝绿色悬浊液,未见分解出黑色氧化铜。这说明该沉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此条件下受热不能发生分解,因此可以肯定该沉淀不是氢氧化铜。实际上该沉淀应是碱式铜盐[一般文献资料记载这种盐的组成为Cu2(OH)2SO4,也有的观点认为是Cu4(OH)6SO4,它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受热不易分解]。这是由于实验所用的钠块较小,产生的氢氧化钠不足,因而未能使硫酸铜转化成氢氧化铜。主要反应如下: 2Na+ 2H2O =2NaOH + H2↑ 2CuSO4 + 2NaOH =Cu2(OH)2SO4↓+ Na2SO4 或4CuSO4 + 6NaOH =Cu4(OH)6SO4↓+ 3Na2SO4 【实验2】将一小块钠(约为豌豆大小)投入到10毫升硫酸铜稀溶液里观察。论文发表,反应异常。 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闪亮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响直至消失,析出蓝色絮状沉淀。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加热则很快变为黑色悬浊液,再将其离心沉淀后,上部溶液几乎无色,底部析出黑色固体,倾去上部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振荡,黑色固体溶解,得到蓝色溶液。由此可以肯定该黑色固体应是氧化铜,它是由蓝色絮状沉淀氢氧化铜在加热时分解产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2Na+ 2H2O =2NaOH + H2↑ CuSO4 + 2NaOH =Cu(OH)2↓+ Na2SO4 【实验3】将2~3小块钠(每块约为豌豆大小)先后投入到10毫升硫酸铜稀溶液里观察。 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闪亮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响直至消失,析出蓝色絮状沉淀,同时还发现反应混合物的颜色逐渐起了变化,稍加摇动可见混合物由普通蓝色变为鲜亮的纯蓝色,且浑浊程度不大。若向混合物中加几滴稀硫酸,则混合物又恢复原来的

中考题原创:探究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意外现象

【中考题原创】 探究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意外现象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 【背景资料】我们在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老师会强调:“金属K、Ca、Na必须除外”。于是,对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与产物分析:首先是钠先和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然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总的化学方程式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 【中考题原创】 1.Na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A.置换出金属铜B.产生气体、置换出金属铜 C.生成蓝色沉淀D.产生气体、生成蓝色沉淀 2.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钠能与水反应,因此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能得到单质铜 B.制作烟花常加入镁粉,原因是镁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 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铁比铝更加耐腐蚀 D.CO还原Fe2O3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再点燃酒精喷灯 3.某化学兴趣小组把金属钠投到硫酸铜溶液中,实验并非如、想象的有红色铜析出,而是生成一种蓝色沉淀.同学们非常好奇并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钠投到硫酸铜溶液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跟氧气反应,也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放出气体,生成的溶液显碱性. 【提出猜想】 猜想1: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某碱溶液,某碱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猜想2: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某碱溶液,某碱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探究】实验一:同学们把一小块切干净的钠投到装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中,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并产生气泡;点燃生成的气体,听到“噗”的一声后燃烧起来.实验二:在剩余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发现有蓝色沉淀. 【实验分析】⑴根据“实验一”判断,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填“大”或“小”);“实验一”中可以燃烧的气体的化学式是。 ⑵两个猜想中的“某碱”是;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⑶“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论】请你判断猜想成立。 【实验反思】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隔绝和。 4.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学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的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把一颗绿豆大的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稀溶液中,并未观察到红色固体、而是看到了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为此,他们开展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钠是一种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能跟氧气反应,还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做出猜想】 猜想1: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碱,生成的碱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猜想2: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碱,生成的碱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