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病理学复习资料一动物疾病概述

疾病经过

潜伏期:隐蔽期,病因作用于机体,至第一批症状出现时

前驱期:出现最初症状,至主要症状开始暴露

经过期:症状明显期,损伤相当明显,对诊断很有价值

终结期:转归期

不完全痊愈:疾病后,遗留有疾病的某些残迹或持久的变化(后遗症)

病理状态:疾病之后遗留下的比较稳定的或发展极不明显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的变化

死亡的三个阶段

濒死:脑干以上的神经中枢功能丧失

临诊死亡:呼吸和心跳停止,反射活动消失,中枢高度抑制

真死亡:(生物学死亡期)不可逆。组织细胞功能和代谢完全停止

二组织与细胞的损伤

变性:指细胞或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变性

①细胞肿胀: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

病理变化1颗粒变性(实质变性)发生于心肝肾

2空泡变性:(水肿变性)发生于皮肤黏膜上皮

②脂肪变性:

1细胞浆内脂肪液增多,染色后的石蜡切片,镜检见肝细胞有圆形空泡;其冰冻切片用苏丹Ⅲ染色;肝肿大,质脆如泥,色泽淡黄至土黄,切面结构模糊,有油腻感

2鸡脂肪肝综合征:即槟榔肝(红黄相间)

3口蹄疫:即虎斑心,心肌(红黄相间)

③脂肪浸润:指细胞质基质内脂肪过多。发生于心脏,胰腺,骨骼肌,肥胖动物

④玻璃样变性:血浆蛋白进入细胞内引起

1细胞内液玻璃样变性:即细胞内透明滴样变,常见于肾小球炎

2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常见于脾脏心脏肾,如动脉炎疾病猪瘟脾脏的贫血性梗死

⑤淀粉样变性

1本质是粗蛋白进入细胞间质

2其变性组织遇碘时被染成棕褐色,再加入稀硫酸呈紫蓝色

3发生于肝脾脏肾淋巴结。如:肝有出血斑点;火腿脾(红白相间)

坏死

①凝固性坏死(干性坏死):本质是蛋白质凝固

1贫血性坏死:常见于肾心脾;坏死区灰白色,切面楔形

2干酪样坏死:常见于结核杆菌鼻疽杆菌的感染似豆腐渣样变性

3蜡样坏死:见于白肌病

②液化性坏死(湿性坏死):本质是蛋白质水解

1脑软化:大脑软化(马食玉米中毒);小脑软化(鸡缺乏锌)

2胰腺坏死:胰蛋白酶溶解坏死胰组织

③坏疽: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引。

1干性坏疽:见于缺血性坏死冻伤慢性丹毒牛慢性锥虫病

2湿性坏疽:见于肠子宫肺部。如马牛肠变位产后子宫内膜炎

3气性坏疽:发生于阉割伤口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感染时。病变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及有毒物,可使机体中毒死亡

三病理物质沉着

①病理性钙化:指骨和牙齿以外的固态钙盐沉积,主要为CaPO4少数CaSO4

1营养不良性钙化:继发于局部变性,坏死组织和病理产生物中异常的钙盐沉积

2转移性钙化:全身钙盐代谢障碍血钙高于正常水平甲状腺机能亢进骨质大量被破坏Ca2+摄入浓度上升

②黄疸定义:由于高胆红素症引起的全身皮肤巩膜黏膜等组织黄染的现象

1溶血性黄疸:血液中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生成过多的胆红素

2肝性黄疸:实质性黄疸,主要是毒物和病毒所致,血液中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因直接胆红素可通过肾,故尿中含有直接胆红素

3阻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肿胀,胆管细胞闭塞所致,胆汁排出障碍,毛细胆管破裂后,直接胆红素进入了血液尿中含有直接胆红素,出现脂肪痢,

③含血黄素沉着定义:指正常不含铁血黄素的组织中含铁黄素过多聚集现象

1心力衰竭细胞:含有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2普鲁士蓝反应阳性:即含铁血黄素的Fe3+遇铁氰化钾及盐酸后出现蓝色反应

3多见于脾肝淋巴结骨髓

④尿酸盐沉着:

1定义即痛风,指体内嘌呤代谢障碍,血液中尿酸增高,并伴有尿酸盐结晶沉着引起,多见于鸡(喂大量高蛋白饲料,但肝内缺乏精氨酸酶只能生成尿酸)

2发病原因:核蛋白摄入过多,肾脏损伤,管理不良,遗传因素。

四血液循环障碍

①充血

1主动性充血:即充血,为动脉性充血治疗方法:涂刺激剂理疗

2被动性充血:即淤血,为静脉回流受阻引起

肝淤血:多见于在右心衰竭时,慢性时呈槟榔肝

肺淤血:多见于左心衰竭和二尖瓣狭窄时;慢性时肺泡腔中含有心力衰竭细胞长期慢性淤血,含铁血黄素沉着,使肺褐色硬化。

肾淤血:多见于右心衰竭,致肾间质水肿,尿量减少。

②出血

1破裂性出血:包括血肿积血脑溢血尿血吐血

2渗出性出血:淤血瘀斑出血性浸润出血性体质

③血栓

形成原因:心血管内膜损伤(最重要原因),血流状态改变(形成静脉血栓的主因),血液凝固性增高(见于大出血)

1静脉血栓

头部:为白色血栓,含血小板纤维蛋白

体部:为混合血栓,含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红白相间。

尾部:为红色血栓,含纤维蛋白,红细胞

2透明血栓:微循环中形成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含纤维蛋白,多见于败血症中毒3血栓软化:指血栓被白细胞崩解后释放的蛋白质水解酶以及血液内的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

4血栓的机化:不易被溶解吸收的血栓,由血管壁内结缔组织和内皮细胞向血栓内生成肉芽组织

5血栓的再通:已经机化的血栓中形成新的血管,使血流得到恢复

6动脉石/静脉石:少数没有机化的血栓,也可能有钙盐沉着而发生钙化,在血管内形成结石

④栓塞

1血栓性栓塞:大循环中动脉血栓中的左心内膜的血栓,常见于脾肾脑心冠状动脉。

2空气性栓塞:多见于静脉破裂或静脉注射时不慎注入空气

3脂肪性栓塞:指脂肪滴进入血液并阻塞血管;例:骨折时移动骨折部位,易挫伤血管,发生脂肪性栓塞

4组织性栓塞:多见于组织外伤恶性肿瘤

5细菌性栓塞:右心瓣膜上的细菌性栓子,传入肺后引起败血性栓塞

6寄生虫栓塞:旋毛虫圆虫幼虫血吸虫

⑤梗死

1定义:动脉血流断绝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发生坏死

2贫血性梗死:即白色梗死,常发于心脑肾

3出血性梗死:即红色梗死,常发于肺肠

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发生过程:凝血系统激活——形成广泛性微血栓——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大量消耗——纤溶系统激活——微血栓溶解——纤维蛋白溶解——广泛出血

2发生原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组织严重破坏,血细胞破坏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3对机体的影响:出血栓塞休克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⑦休克

1定义:本质是微循环血液灌流量急剧下降所致

2临诊表现:血压下降;脉搏微弱;皮肤湿冷;黏膜苍白;反应迟钝;

3原因:失血失液创伤烧伤感染心源性过敏性神经源性

4休克的分期:

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早期):微血管收缩,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淤血缺氧期(中期):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灌而少流,灌大于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期):特点为不灌不流,动物昏迷,全身出血点

五细胞组织的适应与修复

①增生

实质细胞数量增多,有丝分裂增强;为生理性增生(如:乳腺增生)和病理增生(如:寄生虫寄生时,黏膜上皮细胞增生)

②萎缩

1定义:细胞体积减小,数量减少。

2分为:全身萎缩压迫性萎缩神经性萎缩废用性萎缩(骨折后肌肉萎缩)缺血性萎缩内分泌萎缩

3浆液性萎缩:皮下脂肪显著减少,呈灰白半透明胶冻状

4褐色萎缩:肝萎缩,肝细胞内含多量棕褐色颗粒而致肝脏呈灰褐色

③肥大

1定义:指实质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细胞器数量增多

2包括:

生理性肥大:如乳腺增生

病理性肥大:其真性肥大时实质细胞体积增大,机能增强;假性肥大指间质增生引起。(例如脂肪心;家畜喂过多精料,缺乏运动时,心脏脂肪蓄积而引起)

④化生

1定义:已成熟的组织在环境改变时在形态和功能转换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多发生于结缔组织上皮组织

2包括:

直接生化:不经细胞增殖,直接变成另一种细胞(如:疏松结缔组织——骨组织)间接生化:通过新生的幼稚组织变为另一种组织(如:支气管纤毛上皮——复层鳞状上皮)

⑤再生

疤痕修复:不完全再生,其损伤组织由增长的毛细血管纤维组织代替

易再生组织:上皮结缔组织血管血细胞骨

不易再生组织:肌肉软骨组织

不可再生组织:神经组织

肉芽组织:

定义: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所形成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结缔组织

作用:抗感染机化坏死组织修复缺损

六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

①水肿

1定义:等渗性体液在组织间隙(细胞间隙)或体腔聚集过多称为水肿。细胞内液增多称为细胞水肿过多体液在体腔中蓄积称为积水

2原因:

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毛细血管流体静脉压升高,有效机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局部内外淋巴回流受阻

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水钠潴留):肾小球滤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增多

3病理变化:

右心功能障碍:引起全身水肿

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肺泡腔内有粉红色水肿液)

急性肾功能不全:眼面水肿

肝功能不全:全身水肿,肝腹水(皮下水肿时,指压留痕)

②脱水

1定义:动物外液容量减少

2包括

高渗性脱水:进水不足,失水过多,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口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单位体积中血液红细胞增多,但红细胞体积缩小,红细胞压积变化不大。

失水多余失钠

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均下降;如:慢性间质性肾炎,大量失血后,只补水不补盐;水分从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导致脑细胞水肿而出现神经症状

等渗性脱水:钠与水按血浆比例丢失,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渗透压正常。常见于呕吐,腹泻

③酸碱平衡紊乱

1代谢性酸中毒:常见于缺氧尿毒症肾功能下降等;引起中枢控制,心功能不全2呼吸性酸中毒:常见于二氧化碳滞留;引起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麻痹

3代谢性碱中毒:常见于呕吐,高胃肠梗阻,低钾血症等;引起患畜关节肌肉抽搐4呼吸性酸中毒:常见于高热症,呼吸中枢受刺激,高原缺氧等;引起患畜脑组织缺氧昏迷

七缺氧

①低张性缺氧

原因:大气中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不一致,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特点:氧分压下降,血氧含量降低,氧含量正常,血氧饱和度降低,动静脉氧含量降低或正常,发绀(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5g/L时发生)

②血液性缺氧:

原因:各种严重贫血,一氧化碳中毒,亚硝酸亚中毒等;也称为等张性缺氧

特点:氧分压正常,氧容量降低,氧含量降低,血氧饱和度正常,动静脉氧差变小,严重贫血时皮肤苍白,一氧化碳中毒时皮肤樱桃红色,高铁血红蛋白大量生成时皮肤咖啡色。

③循环性缺氧:

缺血性缺氧:皮肤苍白

淤血性缺氧:皮肤发绀

④组织性缺氧:

原因:氰化物中毒;某些B族维生素缺乏

特点:氧分压含氧量氧容量氧饱和度均正常;动静脉氧差降低。皮肤鲜红色

补充:缺氧病理变化:红细胞增多和利用能力增强,无氧酵解增强,肌红蛋白增加,低代谢状态,心输出量增加,血流分布改变,肺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增生,脑细胞水肿,坏死皮脑间质水肿

八发热

①概念:恒温动物在内生性致热源中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可引

起调节型体温升高,高于正常体温0.5C。称为发热。

②原因:发热激活物质的存在

1传染性的:革兰氏阳性菌及其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及其外毒素,病毒,真菌,原虫等。

2非传染性的:无菌性炎症,抗原抗体复合物,肿瘤

3致热源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

4内生性致热源:

定义:各种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的致热源细胞,使其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EP(属于细胞因子)

5发热的分期

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热量在体内蓄积,体温上升。表现:兴奋;皮温降低高温持续期:产热与散热在新的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表现:呼吸加快;皮温上升,尿少。

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下降。表现:体表血管舒张,汗多,尿多

热型:

稽留热:每天温差在1摄氏度以内。常见于急性马传贫犬瘟热猪瘟猪丹毒流感大叶性肺炎

弛张热:每天温差超过1摄氏度以上。常见于化脓疾病小叶肺炎败血症犬瘟热第二次发热

间歇热:常见于慢性马传贫

回归热:常见于慢性马传贫梨形虫病

波形热:常见于布氏杆菌

7影响:一定限度内,增强细胞的吞噬功能;加速抗体的生成,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有利于消除致病因素

九应激与疾病

①应激

其神经内分泌反应主要以肾上腺激素-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为主。

②应激原

1非损伤性:包括恐惧,剧痛,过劳,饥渴,噪音,断奶,注射,过冷,过热,长途运输

2损伤性:均伴有组织细胞的损伤和炎症的发生。如:创伤,去势,去角,冻伤,辐射,中毒,感染等。

③应激的分期

1警觉期: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

2抵抗期:以肾上腺激素分泌为主

3衰竭期

④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1交感神经兴奋

2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皮质功能亢进

4生长激素分泌增加

5胰高血糖素素浓度升高

6ADH,肾素血管紧张素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加,

7组织激素和细胞因子增多

⑤急性期蛋白

指损伤性应激时,由肝脏合成。其作用是:

1抑制自由基产生

2抑制蛋白酶活化

3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⑥热休克蛋白

指在热环境下,产生的基因表达变化为特征的蛋白质。其作用:

1分子伴侣

2增强抵抗力

3抗细胞凋亡

⑦应激时机体代谢和功能变化

1代谢率升高,血糖升高,脂肪酸增加,负氮平衡

2胃粘膜缺血,胃粘膜氢离子屏障作用减弱,胃粘膜前列腺素保护胃黏膜

3机体抵抗力提高的因素有IL-1,C-反蛋白

4使抵抗能力下降的因素有:儿茶酚胺过高;糖皮质激素;急性期蛋白

十炎症

嗜酸粒细胞:多见于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炎症

①炎症

是活性机体对各种致炎因子及局部损伤所产生的以血管渗出为中心的以防御为主的应答性反应。其本质是机体的各种抗损伤反应;任何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都可以成

为引起炎症的原因。炎症是以局部改变为主的全身性反应

②临床上体表局部炎症的主要表现

红肿热痛和功能性障碍。其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变质渗出增生。

③白细胞附壁

随着血流停滞,轴流破坏,中性粒细胞受各种物理力作用,从轴流进入边流,并与内皮细胞黏附。称为白细胞附壁

④炎性渗出液

蛋白含量高,比重大。浑浊,易凝固。含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成分

⑤漏出液

一般水肿时,单纯的流体静压升高所形成,为非炎症,比重小,澄清,不能自凝

⑥炎性细胞

炎症时游出的白细胞称为炎性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小吞噬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肥大细胞单核细胞(大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红细胞另:淋巴细胞在炎症恢复期,病毒性炎症,迟发性变态反应中多见

⑦炎症介质

1作用:血管扩张(组胺缓激肽);增强血管通透性(组胺缓激肽);趋化作用(白细胞三烯)致痛(S-羟色酸,前列腺,缓激肽白三烯)

2包括:

体液中产生:激肽系统;补体系统;纤溶系统;另外(缓激肽具有致癌作用)

由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胺类;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血小板激活因子;细胞因子;

CO;白细胞产物;神经肽类

⑧炎症的类型

1变质性炎:常见于心肝肾脑

2渗出性炎:浆液性炎,纤维性炎,卡他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五种

3增生性炎:

普通性(非特异性):分为急性(以细胞增生为主)慢性(称间质性炎,形成非特异性质的肉芽组织):如结核结节从结节中心向外的肉芽肿组成成分依次为:干酪状坏死组织——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

⑨炎症时机体的全身反应

常见有:发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白细胞数目增多,实质器官变性或坏死

⑩渗出性炎

1浆液性炎:渗出物为血清(含白蛋白);常见于黏膜,浆膜,皮肤,肺,淋巴结

2卡他性炎:渗出物为黏蛋白,又分为粘液性,浆液性,脓性卡他。发生于黏膜的急性渗出炎

3纤维素炎:渗出物为纤维蛋白原;分为

浮膜性炎(易剥离,如牛纤维素性肠炎),

固膜性炎(不易剥离,如猪瘟后期肠道上扣状肿。鸡新城疫肠黏膜炎枣核样溃疡灶)常发于浆膜,黏膜,肺

4化脓性炎症:渗出物为中性粒细胞;表现为脓肿(葡萄球菌引起);组织蜂窝炎(链球菌引起),积脓,脓性浸润,脓性卡他(脓球: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5出血性炎:渗出物为红细胞;猪瘟,炭疽的出血性坏死炎

?炎症结局

1痊愈:

完全痊愈:完全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

不完全痊愈:即瘢痕性修复,不完全恢复其正常结构和功能

2迁延不愈:时好时坏,反复发作,最后转为慢性炎症

3蔓延扩散

局部扩散:经组织间隙和自然通道向周围组织四处扩散

淋巴道扩散:经组织间隙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液引流,引起淋巴结炎

血管扩散:侵入血液引起败血症

十一败血症

1定义:毒力强的细菌进入血后未被清除,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

脓毒败血症:指化脓引起的败血症,并继发引起全身性,多发性小脓肿灶

2原因:

传染性病原体:巴氏,炭疽,丹毒,各种瘟症,其侵入门户无病变

非传染性病原体: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腐败梭菌,其侵入门户出现病变

3病理变化:尸僵不全,全身出血,免疫器官急性炎症变化;内脏器官肿胀变质,神经内分泌系统水肿变形

4死亡原因:心肌,脑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多由感染继发的败血症所致

十二肿瘤

1定义:在机体内外某些致瘤因素的作用下,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结构改变成基因表达机制失常,在体内呈异常无限制地分裂增殖所形成的细胞群

2结构:由实质与间质组成。实质是构成肿瘤的瘤细胞,由原发组织的细胞突变,增殖而来,分化程度低,增值旺盛,间质由结缔组织组成,起着支架和营养的作用类组织性肿瘤:其实质和间质均由间叶组织生成

类脏器性肿瘤:实质由上皮性组织构成,间质由间叶组织构成

3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良性肿瘤)浸润性生长(恶性肿瘤)外生性生长(突起性生长)内生性生长

4区别

恶性肿瘤:浸润,膨胀式生长;生长迅速;常发生转移,常再发;细胞分化程度低;

核分裂相较多

良性肿瘤:膨胀式生长;生长缓慢;不发生转移;很少复发;细胞分化程度良好,核分裂相较少

5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癌细胞来源于上皮细胞

十三器官系统病理学概论

①呼吸系统病变

1气管炎:急性时,气管黏膜肿胀,充血,大量渗出物浆液性或粘液性;慢性时:粘膜充血增厚,粗糙,有时溃疡

2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病变始于支气管,常发于幼龄老龄动物;多发于心叶,间叶,隔叶前缘部;呈现灰红色,质地变实

3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肺炎,分为四期:充血水肿期(在水中半沉半浮),红色肝变期(肺泡腔有纤维素可沉入水底),灰色肝变期(可沉入水中,高热,铁锈色鼻液),消散期(肺泡中纤维素溶解)

4间质性肺炎:非典型性肺炎;肺泡间质增宽,充血,肺泡腔物渗出物

②消化系统病理

1胃肠溃疡:组织坏死脱落的缺损病灶,肉芽组织填充留下瘢痕

2卡他性肠炎:急性时黏膜充血,浆膜渗出,杯状细胞分泌大量黏液。慢性时:肠管积气,绒毛消失

3出血性肠炎:肠浆膜下,肠粘膜出血;常见于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中毒病

4坏死性肠炎:即固膜性肠炎,不易剥离,有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常见于猪瘟,新城疫,小鹅瘟

5增生性肠炎:即肥厚型肠炎,肠管壁明显增厚,;如:结核,副结核,组织胞浆菌6传染性肝炎:禽霍乱:白色小点状坏死灶密集;鸡白痢:肝坏死灶,充血出血;

钩端螺旋体:肝呈黄绿色

7中毒性肝炎:肝肿大,呈土黄色;毒物:四氯化碳,砷,野百合,黄曲霉毒素

8寄生虫型肝炎:鸡组织滴虫病:盲肠肝炎;猪蛔虫幼虫病:乳斑肝

9肝周炎:肝肿大,被膜炎症,增厚;见于禽大肠杆菌,鸭疫里氏杆菌病引起的浆膜炎症

10肝硬化:即肝纤维化,大部分肝细胞由间质结缔组织取代。肝被膜增厚,体积缩小,变硬,表面常见结节状,生成假小叶

11胰腺炎:急性时,是胰腺内激活酶的自体消化过程,其特征为:胰腺水肿,出血。

坏死

③心血管系统病理

1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包含浆液和纤维素渗出,常见于各种传染病:牛传胸,巴氏,链球菌

2创伤性心包炎:机械损伤引起的常与创伤性网胃炎同时发生;心包腔有纤维素化脓性渗出

3实质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出现变质性变化,呈现“虎斑心”。常见于口蹄疫,马传贫,鸡白痢,犬细小

4间质性心肌炎:以心肌间质的渗出性与增生性变化为主。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和变态反应

5化脓性心肌炎: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和脓液形成为特征,常由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引起

6疣状心内膜炎:以心瓣膜损伤轻微和形成疣状赘物为特征,常由链球菌和肠球菌所致

7溃疡性心内膜炎:即败血性心内膜炎,以心瓣膜严重损伤并散发多处溃疡为特征,常由化脓棒状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所致,其病变多见于二尖瓣

④泌尿生殖系统病理

1肾小球肾炎:是变态反应性炎症,基本病理变化是免疫复合物产生。主要表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

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毛细血管丛的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为主,与链球菌感染有关

膜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免疫复合物沉积病,初期呈大白肾

新月形肾小球肾炎:病情凶险,急速发展。常在数周内死亡

2化脓性肾炎:常由链球菌,葡萄球菌,放线菌,大肠杆,化脓性棒状杆菌,志贺氏菌所致

3间质性肾炎:肾间质内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的原发性非化脓性炎症。感染初期为针尖大小灰白色病灶,;中期为“白斑肾”;后期为“皱缩肾”

4急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少尿或无尿,高钾低钠血症,高磷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肾性水肿,尿中可出现蛋白质,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管型等

5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多尿,蛋白尿,管型尿,肾性脱水,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

6尿毒症:指肾功能衰竭时,代谢产物蓄积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致内分泌失调,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机体中毒症状

7子宫内膜炎:乳牛多见

8乳腺炎:乳牛和奶牛最常发生,主要病原菌为链球菌

⑤免疫系统病理

1急性脾炎:败血脾,肿大2~3倍,常见于炭疽,丹毒,副伤寒,牛泰勒虫病

2坏死性脾炎:脾坏死明显,不肿大;表面针状坏死灶。常见于猪瘟,巴氏,弓形体,新城疫,法氏囊病

3化脓性脾炎:有其他部位化脓性菌扩展至脾所致

4慢性脾炎:脾肿大,慢性增生,见于慢性马传贫,结核,牛传胸,布氏病

5急性淋巴炎:以变质和渗出物为主要特征;分为浆液性,出血性,坏死性,化脓性和淋巴结炎

6慢性淋巴结炎:以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为主要表现,常见于布氏,副结核,慢性马传贫

7法氏囊炎:肿大,变硬,潮红。见于见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禽流感,禽隐孢子虫感染

8扁桃体炎:出血坏死或慢性增生或淋巴滤泡呈现“星空样变”

⑥神经系统病理

1非化脓性脑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浸润的细胞主要成分是淋巴细胞,在毛细血管周围和小动脉周围形成血管袖套现象

2化脓性脑炎: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渗出炎性细胞主要由中性粒细胞组成,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化脓性脑炎

3脑软化

羊肠毒血症: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下丘脑出现软化

马霉玉米中毒:引起大脑半球液化性坏死灶

维生素E缺乏:雏鸡小脑形成软化灶

十四动物病理剖检诊断技术

1牛结核病:可在肺部,胸膜,淋巴结形成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结核结节

2硒与维生素E缺乏可以导致多种幼畜的白肌病,肝坏死,鸡渗出性素质

3尸冷:新陈代谢停止,每小时体温下降1℃,尸僵:肌肉变硬,关节固定;破伤风时尸僵很快;死亡败血症或心肌变性时尸僵不明显

4尸斑:死后2h出现尸斑,24h出现溶血CO,氰化物中毒:尸体呈樱桃红色

亚硝酸盐中毒:尸体呈灰褐色状硝基苯中毒:尸体呈蓝绿色

5尸体自溶和腐败:最明显的是胃和胰腺

表现为腹围膨大,尸绿,尸臭,内脏器官腐败

6死于败血症,缺氧动物,血液凝固不良

7掩埋尸体:坑深2M,撒上10%的石灰水

8禁止剖检的疫病:炭疽(只能焚毁)

9最常用的固定液10%甲醛

10切割已经固定的脑和脊髓时,应先将刀口湿润,在下刀,让切面平整

11解剖顺序为:外部检查——皮下——腹腔——盆腔——胸腔——颅——脑——口腔——颈部——鼻腔——脊椎管——肌肉关节——骨髓

12病理报告包括:概述,剖检纪录,病理解剖学诊断,结论(病变描述,不能用病理学术语)

13取病理组织大小:长宽最大3CM,厚最大为0.5CM,10%福尔马林24h,用脱脂·棉包后送检

14操作者的皮肤被割伤:可用碘伏消毒

15消除腐臭味:先用0.2%高锰酸钾浸洗

16禽:盲肠有两条;有和肺相通的气囊;两侧肾各有三叶,无膀胱;鸡无淋巴结,成年禽左侧卵巢发达

*肉芽组织,由幼稚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少量胶原纤维和多量炎性细胞组成;此外,肉芽组织中含有肌纤维母细胞,是其形态和功能上具有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特点的一类细胞

*干酪样坏死:见于结核杆菌和鼻疽杆菌引起;剖检,肺,淋巴结,乳房等处散布着大小不等的结节性病变,切面似豆腐渣样,质地松软的黄白色物,病理学检查,似豆腐渣样物无定型结构的坏死物

动物病理学模拟卷及答案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代偿:是指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体内出现的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 坏,机体通过原组织、器官的正常部分或别的组织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代替、补偿的过程。 2.槟榔肝:鸡发生脂肪肝综合症时,肝切面由暗红色的淤血部分和黄褐色的脂 肪变性部分相互交织,形成红黄相间的类似槟榔或肉豆蔻切面的花纹色彩,称为“槟榔肝”。 3.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的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 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肿块或组织器官弥漫性肿大,但血液中弥漫性浸润性生长的肿瘤细胞无肿块形成,如白血病。 4.肉芽组织:是指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并伴有炎性细胞侵润的 幼稚结缔组织。 5.缺氧:当组织(细胞)氧供应不足(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或由于细胞氧化 过程障碍而不能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6.休克肺:指休克持续较久时,肺可出现严重的间质性和肺泡性肺水肿、淤血

出血、局限性肺不张、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以及肺泡透明膜形成等,具有这些特征的肺称休克肺 7.发热:是恒温动物在致热原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点上移,引起以 体温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8.淤血: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 血管内而发生的充血称为淤血。 9.血栓形成及血栓: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成分发生凝集或凝固的过程, 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10.应激反应: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 应。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西米脾”是脾脏发生淀粉样变性的结果。 2.应激反应常发生以免疫反应和激素变化为主的反应。 3.充血器官颜色呈鲜红色,淤血器官颜色呈暗红色或蓝紫色。 4.CO和KCN中毒时血液颜色分别呈樱桃红色和鲜红色。 5.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 6.纤维素性渗出性炎包括浮膜性炎和固膜性炎两种类型。 9.骨骼肌蜡样坏死属于凝固性坏死。 10.皮肤或黏膜的坏死组织脱落后留下的缺损,浅的称糜烂,深的称溃疡。 11.根据脱水时血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将脱水分为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 和等渗性脱水三种类型。 12.代谢性酸中毒是时氧解离曲线右移,即在相同氧分压下氧饱和度降低。

山农成人教育 动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动物病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充血是指由于___________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 2、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由血小板析出,粘集而成的血栓称为___________。 3、梗死是指由于________________,局部组织因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4、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 5、慢性炎症病变是以为主。 6、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同来源的正常组织的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 7、肿瘤的生长速度主要与肿瘤的性质有关。一般良性肿瘤生长,恶性肿瘤生长迅速。 8、槟榔肝形成是由于肝脏发生了脂肪变性和________________。 9、红色血栓和白色血栓交替形成红白相间的血栓称为________________。 10、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的休克称为________________。 11、出血是指血液流出__________________之外的过程,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体内称内出血。 12、脑炎根据性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非化脓性脑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和变态反应性脑炎。 13、渗出性炎症分为浆液性炎、________________、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四类 14、根据病因肝炎可分为传染性肝炎和________________。 15、镜检坏死组织的细胞核主要表现为核浓缩、核碎裂和三方面的变化。 16、肺气肿分为肺泡性肺气肿和________________。 17、栓塞的类型主要有脂肪性栓塞、气体性栓塞、栓塞和其他栓塞。 18、缺氧的类型有四种,低张性缺氧、血源性缺氧、循环性缺氧血和 ______________。 19、酸碱平衡紊乱分为四种类型,即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20、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称为脱水,脱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高渗性脱水、 ______________和低渗性脱水。 二、选择题 1、血肿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发生()

动物病理学试卷之二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二) 一、判断题(请在正确的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20分) 1、蜡样坏死是特指心肌的坏死。( ) 2、动脉性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血量增多。() 3、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4、脓细胞是从血液中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5、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它决定肿瘤的性质。 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机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NaHCO3原发性减少,致血液pH值趋向低于正常。() 7、心脏在缺氧时出现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和输出量增加提高全身供氧量,对急性缺氧有一定代偿意义。() 8、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性假膜,例如猪瘟。( ) 9、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10、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增多。() 答: 1、× 2、× 3、√ 4、× 5、√ 6、√ 7、√8×、9√、10√ 二、名词解释(20分) 1、肿瘤 答: 由于致瘤因子的作用,局部组织细胞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称为肿瘤

2、白斑肾 答: 由于感染或中毒引起的以淋巴样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的非化脓性间质肾炎,在肾脏表面可见灰白色、油脂状的斑点或斑块,称为白斑肾。 3、血栓形成 答: 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有形成分析出并粘集形成固体物质的病理过程,叫血栓形成。 4、脑软化 答: 脑组织的液化性坏死,称为脑软化。 5、黄疸 答: 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在血液中积存过多,把机体的浆膜、粘膜、骨膜、脂肪等等染成黄色,称为黄疸。 6、变性 答: 机体由于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大类可恢复的组织损伤,呈现细胞和间质发生各种形态结构改变或者出现异物的病变,统称为变性。 7、炎性细胞浸润 答: 炎性细胞渗出后,分散或聚集于炎灶组织中的状态,称为炎性细胞浸润。 8、溃疡 答: 皮肤或粘膜化脓坏死脱落后,造成较深的缺损病灶,称为溃疡。 9、蜂窝织炎 答: 皮下或肌肉之间疏松结缔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称为蜂窝织炎。 10、肝硬变

动物病理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动物病理生理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解释下列名词 ①疾病——疾病是动物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引起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由于稳态调节紊乱, 从而引起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使机体与 外环境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这种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称为疾病。简 ②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的不可逆性的永久性丧失,机体作为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中 ③病因(致病因素)——疾病发生是有原因的,引起疾病的原因,简称病因,又称为致病因素。简 ④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学,称为病因学。简 ⑤诱因——能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中 ⑥分子病理学——是指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时各种形态、功能、代谢变化及疾病发生的机制,即 分子病理学或称分子医学。中 ⑦疾病的转归——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束, 这就是疾病的转归。中 ⑧发病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基本规律和机制的科学。简 二、填空题 1、躯体上、社会上 2、分子水平 3、抗损伤 4、经济价值 5、机体内部因素(即内因)、诱因 6、物理性、机械性 7、特异性、持续性、潜伏期、有毒代谢产物 8、细菌、病毒、真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原虫、蠕虫等 9、损伤与抗损伤、因果转化、局部与整体 10、康复、死亡 三、选择题 1、A; 2、A; 3、D; 4、B; 5、C; 6、C; 7、D; 8、C; 9、D;10、A。 四、简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特点有哪些? 答:生物性因素的致病作用特点:有一定选择性、有一定特异性、有一定持续性、有明显潜伏期、产生有毒代谢产物。 2、疾病的外因有哪些? 答:生物性因素,机械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机体必需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 (1)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第一章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 疾病 2 因果转化规律 二、填空题 1 生物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 、、。 2 局部化脓菌感染时,如果机体抵抗力强病变,如果机体抵抗力弱可引 起。 3 化学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 。 三选择题 1 缺氧时主动脉弓、颈静脉窦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呼吸加深加快,此机理属于()。 A.组织机理 B.体液机理 C.神经机理 D.遗传机理 2 机体反应性包括()。 A. 种属反应性 B. 个体反应性 C. 年龄反应性 D. 性别反应性 四、判断题 1 所有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 五、问答题 1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疾病: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过程,在此 过程中动物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患病动物表现出不同症状和体症,使役能力下降和经济价值降低。 2 因果转化规律: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二、填空题 1 有一定的选择性;有一定的特异性;有传染性和一定的持续性; 侵入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机体反应性及抵抗力起着及重要作用 2 痊愈;脓毒败血症 3 化学性致病因素进入机体后常积蓄到一定量才引起发病;对组织器官选择性地毒害;在整 个中毒过程中都起作用。 三选择题 1 C 2 A、B、C、D 四、判断题 ×

五、问答题 1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1、损伤与抗损伤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全过程 (1)一般情况下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两者力量的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 的方向。 (2)损伤与抗损伤可以互相转化 例如:细菌性痢疾的初期,腹泻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抗损伤),继续腹泻引起脱水、酸 中毒、休克。 2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及主导环节 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 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主导环节:因果转化链上不是所有的环节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起同样作用,而有一个 环节决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个环节称为主导环节。 3 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的辨证关系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局部病变和全身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辨证关系,局部病变受全身的制约,同时又影响全身。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1 动脉性充血 2 静脉性充血 3 出血 4 血栓形成 5 梗死 二、填空题 1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和。 三、选择题 1 临床上铁锈色鼻液增多是()引起的。 A.慢性肝淤血 B.慢性肾淤血 C.心力衰竭 D.慢性肠梗塞 2 充血类型有()。 A.神经性充血 B.侧枝性充血 C.贫血后充血 D.出血后充血 3 当牛、羊瘤胃鼓气,马胃扩张以及腹腔大量积液时进行胃或腹腔穿刺治疗,如果放气或抽 水速度快可引起腹部()充血。 A. 神经性 B. 侧枝性 C. 贫血后 D. 遗传性 4 引起静脉性充血的原因有()。 A. 局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B. 心脏机能能障碍 C. 胸膜疾病 D. 小动脉扩张 5 属于渗出性出血的是()。 A. 点状出血 B. 斑状出血 C. 益血 D. 出血性浸润 四、问答题 1 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2 血栓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动物病理学题库1

一、名词解释: 1.疾病 2.充血 3.水肿 4.黄疸 .局部贫血 6.坏死 二、选择题 1.血液弥漫浸润于组织间隙,使出血局部呈整片暗红色,多发生于淤血性水肿时,称为(C。 A 点状出血 B 斑状出血 C 出血性浸润 D 片状出血 2.热时,体温达到一定高度,即不再上升而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称为(B)期。 A 体温上升期 B 高热期 C 退热期 D 产热期 3.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腐败菌污染使坏死组织发生腐败称为(D)。 A 凝固性坏死 B 液化性坏死 C 病理性死亡 D 坏疽 4.局部贫血病理变化特征(C。

A 发红 B 发热 C 发凉 D 发绀 5.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引起的贫血称为(A)。 A 溶血性贫血 B 失血性贫血 C 营养缺乏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6.充血主要指(A)。 A 动脉性充血 B 静脉性充血 C 动、静脉性都充血 D 血液回流增多 7.血液积于组织间隙或体内叫(C)。 A 咯血 B 呕血 C 内出血 D 黑粪 8.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腐败菌污染使坏死组织发生腐败称为(D)。 A 凝固性坏死 B 液化性坏死 C 病理性死亡 D 坏疽 9.局部贫血病理变化特征(C A 发红 B 发热 C 发凉 D 发绀 10.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引起的贫血称为(A)。 A 溶血性贫血 B 失血性贫血

C 营养缺乏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11.充血主要指(A)。 A 动脉性充血 B 静脉性充血 C 动、静脉性都充血 D 血液回流增多 12.血液积于组织间隙或体内叫(C)。 A 咯血 B 呕血 C 内出血 D 黑粪 13.漫浸润于组织间隙,使出血局部呈整片暗红色,多发生于淤血性水肿时,称为(C。 A 点状出血 B 斑状出血 C 出血性浸润 D 片状出血 14.发热时,体温达到一定高度,即不再上升而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称为(B)。 A 体温上升期 B 高热期 C 退热期 D 产热期。 15.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引起的贫血称为(A)。 A 溶血性贫血 B 失血性贫血 C 营养缺乏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简答题

动物病理学题库

51、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 ) 52、结核病导致的干酪样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类型。( ) 53、凡是使动脉血流中断、血管阻塞的因素都可造成梗死。( ) 54、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 55、发生炎性水肿时,有大量的白细胞渗出。( ) 56、良性肿瘤组织学特点,分化良好,无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 57、体温升高就是发热。() 58、肺炎是指肺组织含量异常减少而致体积过度膨大。() 59、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循环灌流量危急性锐减,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 60、急性肾小球性肾炎通常以增生为主。眼观肾体积肿大,被膜紧张,易剥离。表面与切面光滑潮红,俗称“大红肾”。( ) 61、蜡样坏死是特指心肌的坏死。( ) 62、动脉性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血量增多。() 63、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64、脓细胞是从血液中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65、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它决定肿瘤的性质。() 6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机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NaHCO3原发性减少,致血液pH值趋向低于正常。() 67、心脏在缺氧时出现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和输出量增加提高全身供氧量,对

急性缺氧有一定代偿意义。() 68、外周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增多的现象叫白细胞核左移现象。( ) 69、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70、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 增多。() 7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是有一定的潜伏期。() 72、栓塞仅指血栓随着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 73、转移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74、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机能亢进和细胞增生、实质器官的病变可见于炎症的全身反应。() 75、良性肿瘤生长方式多取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常无包膜。() 76、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使机体散热障碍而导致的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77、当大量溶血所形成的未结合胆红素增多。胆红素定性试验为直接反应阳性。() 78、血液中白细胞从轴流进入边流,靠边的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称为白细胞附壁。() 79、支气管肺炎时,肺组织眼观变化呈现多色彩景象。() 80、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的纤维素假膜,例如猪瘟。() 81、防御机能包括屏障机能、吞噬杀菌作用、解毒机能、排毒机能。() 82、血栓与血管壁黏着,死后血凝块易与血管壁分离() 83、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

动物病理学考试试题(二)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动物病理学考试试题(二) 一、B1型题(子母单选)(共4小题,共4.0分)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第1题 A .链球菌 B .猪瘟病毒 C .食盐中毒 D .维生素D 缺乏 E .维生素E-硒缺乏 引起鸡小脑软化的病因是( )。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引起猪化脓性脑炎的病因是( )。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A .淋巴细胞 B .单核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在病毒性脑炎时渗出的炎性细胞主要是( )。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在寄生虫性炎症或变态反应性炎症时,渗出的白细胞主要是( )。 【正确答案】:D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本题分数】:1.0分 二、A3型题(子母单选)(共3小题,共3.0分)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一奶牛长期患病,临床表现咳嗽、呼吸困难、消瘦和贫血等。死后剖检可见其多种器官组织,尤其是肺、淋巴结和乳房等处有散在大小不等的结节性病变,切面有似豆腐渣样,质地松软的灰白色或黄白色物。 似豆腐渣样病理变化属于( )。 A 蜡样坏死 B 湿性坏死 C 干酪样坏死 D 液化性坏死 E 贫血性梗死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该奶牛所患的病最有可能是( )。 A 牛结核病 B 牛放线菌病 C 牛巴氏杆菌病 D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E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似豆腐渣样物为( )。

动物病理学-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

动物病理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者:————————————————————————————————日期:

动物病理生理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解释下列名词 ①疾病——疾病是动物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引起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由于稳态调节 紊乱,从而引起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 征:使机体与外环境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这种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称为疾病。 简 ②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的不可逆性的永久性丧失,机体作为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中 ③病因(致病因素)——疾病发生是有原因的,引起疾病的原因,简称病因,又称为致病 因素。简 ④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学,称为病因学。简 ⑤诱因——能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中 ⑥分子病理学——是指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时各种形态、功能、代谢变化及疾病发生的机 制,即分子病理学或称分子医学。中 ⑦疾病的转归——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 束,这就是疾病的转归。中 ⑧发病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基本规律和机制的科学。简 二、填空题 1、躯体上、社会上 2、分子水平 3、抗损伤 4、经济价值 5、机体内部因素(即内因)、诱因 6、物理性、机械性 7、特异性、持续性、潜伏期、有毒代谢产物 8、细菌、病毒、真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原虫、蠕虫等 9、损伤与抗损伤、因果转化、局部与整体 10、康复、死亡 三、选择题 1、A; 2、A; 3、D; 4、B; 5、C; 6、C; 7、D; 8、C; 9、D;10、A。 四、简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特点有哪些? 答:生物性因素的致病作用特点:有一定选择性、有一定特异性、有一定持续性、有明显潜伏期、产

兽医病理学全真模拟题

兽医病理学全真模拟题 来源:来自互联网编辑:兽药招商网发布时间:2010-6-25 12:19:43阅读数:1116 《兽医病理学》(分值:20%) 1.病理学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胚胎形成B.病理变化C.病因学D.发病学E.临床转归 2.家畜、家禽等动物疾病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A.机械性因素B.物理性因素C.化学性因素 D.生物性因素E.营养因素 3.胞浆内脂肪滴增多是 A.颗粒变性B.水泡变性C.脂肪变性 D.脂肪浸润E.透明滴状变 4.发生于深在的开放性创伤(如阉割、战伤等)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 时,易出现 A.干性坏疽B.湿性坏疽C.气性坏疽 D.干酪样坏死E.液化性坏死 5.体内嘌呤代谢障碍,血液中尿酸增高,并伴有尿酸盐(钠)结晶沉着在体内一些 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疾病是 A.钙化B.结石形成C.黄疸 D.糖原沉积E.痛风 6.下列不能发生钙化的是 A.血栓B.坏死灶C.息肉

D.异物E.死亡的寄生虫 7.左心衰竭和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时,发生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8.在皮肤、黏膜、浆膜,以及肝、肾等器官表面出现针尖大至高梁米粒大散在或弥漫性分布的病变是 A.血肿B.瘀点C.瘀斑D.出血性浸润E.出血性素质 9.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某些有形成分析出而形成固体物质称为 A.血栓B.死后血凝块C.动脉石D.静脉石E.脂肪性栓子 10.血栓形成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是 A.心血管内膜损伤B.血流缓慢C.血流加快 D.血液凝固性增高E.血液凝固性降低 11.下列病灶不能被机化的是 A.血栓B.坏死灶C.息肉D.异物E.纤维素性渗出物 12.在微循环小静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形成的,主要由纤维蛋白凝集而成的血栓是 A.白色血栓B.混合血栓C.红色血栓D.微血栓E.组织性栓子 13.后肢发生骨折,骨髓腔中的脂肪滴进入血液所形成的脂肪性栓子,栓塞的部位主要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14.最容易发生红色梗死的器官是 A.心B.肝C.脑D.肺E.肾 15.休克过程中,受影响最早的器官是

动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病理解剖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10分) 1.门静脉内的栓子会引起下列哪个部位的栓塞?(B) A、后腔静脉属支 B、肝 C、脑 D、肾 E、肺 2.肝脏淀粉样变时,淀粉样物质主要沉积的部位是:(D) A、窦状隙 B、狄氏腔 C、汇管区 D、窦状隙与狄氏腔之间的网状纤维上 E、叶下静脉周围 3.血栓形成与以下哪项最密切:(A) A、血管内膜损伤 B、血管中膜损伤 C、血管外膜损伤 D、血小板损伤 E、白细胞减少4.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是:(A) A、造血细胞 B、心肌细胞 C、肝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 E、骨细胞 5.上皮样细胞来源于:(D) A、瘤细胞 B、淋巴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巨噬细胞 E、上皮细胞 6.恶性肿瘤的糖代谢过程中,可产生:( A) A、多量乳酸 B、球蛋白 C、肿瘤坏死因子 D、干扰素 E、白细胞介素 7.心内膜炎时,炎症常发的部位是:(A ) A、二尖瓣 B、三尖瓣 C、半月瓣 D、心壁内膜 E、乳头肌 8.关于慢性性淋巴结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淋巴结充血 B、淋巴细胞坏死 C、急性淋巴结炎的早期表现 D、淋巴细胞大量增生 E、窦卡他 9.下列哪项描述不符合急性猪丹毒的病变:(E) A、急性脾炎、脾肿大 B、肾肿大,见出血点 C、卡他性胃肠炎,胃底和十二指肠出血 D、皮肤丹毒性红斑 E、固膜性肠炎 10.鸡马立克氏病也可以表现为鸡的:(D) A、大肝病 B、大脾病 C、大肾病 D、灰眼病 E、白喉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10分) 1.槟榔肝的镜检变化主要有:(AC ) A、中央静脉、小叶间静脉和窦状隙扩张充满红细胞 B、肝细胞坏死 C、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萎缩 D、间质结缔组织增生 E、小胆管增生 2.与肝脏脂肪变性有关的病变是:(BC) A、肝脏变硬 B、肝脏变脆 C、肝脏呈红黄色 D、肝细胞内有包涵体 E、肝脏内有大量结缔组织增生 3.构成肉芽组织的主要细胞有:(CD) A、平滑肌细胞 B、骨骼肌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 E、巨噬细胞4.淋巴细胞主要见于:(BD) A、细菌性炎 B、病毒性炎 C、寄生虫性炎 D、慢性炎 E、急性炎 5.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是:(CE) A、内生性生长 B、浸润性生长 C、膨胀性生长 D、弥散性生长 E、突起性生长 6. 慢性淋巴结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AB) A、淋巴结肿大质变硬 B、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增生 C、中性粒细胞浸润 D、窦卡他 E、小血管扩张充血 7.间质性肺炎常见于:(BC) A、猪肺疫 B、猪喘气病 C、绵羊梅迪病 D、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E、马鼻疽

《动物病理学》考试题参考答案备课讲稿

《动物病理学》考试题参考答案

《动物病理学》参考答案 (共1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血管套:非化脓性脑炎时在血管周围腔有浆液、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形成所谓血管的细胞套。 2、槟榔肝: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3、虎斑心:慢性中毒、缺氧可引起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部位,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 4、内基氏小体::狂犬病时在大脑海马回、锥体细胞和小脑普肯野氏细胞等部位的神经细胞胞质内见圆形或椭圆形的嗜酸性小体。 5、痛风: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尿酸和尿酸盐晶体沉着于一定组织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常见于禽类。 6、肉芽肿: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以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7、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功能低下 8、大肝病:鸡白血病时,瘤细胞侵害肝、脾、肾,使器官增大几倍,黄灰色,质地脆弱易碎裂,肝肿大尤其显著,可充满腹腔3/4的容积,故俗称为“大肝病”。 9、肿瘤:指机体在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条件下失去对其生长的基因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10、假小叶:肝硬化时,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将肝小叶分割成大小不等类似肝小叶形状的小岛,没有中央静脉,或偏位,或有两个,有的把汇管区包围在内,称为假小叶。 11、凋亡:是指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12、卫星现象: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移至变性的神经细胞周围积聚,称为卫星现象。 13、泡沫细胞:小胶质细胞吞噬类脂质时不能将其消化,使细胞质呈空泡状,故称为泡沫细胞。 14、水肿:是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

动物医学复习题.docx

1动物医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动物保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对疾病诊断和防治的综合性科学。2、动物病理学是通过研究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來阐明疾病发牛?、发展和转归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3、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F,受病因作用后,因口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杲常生命活动过程。4、潜伏期指从病因作用于机体开始至机体出现最初的症状为止的一段时期。例如猪瘟一般为7-10d;猪丹壽是站5 d,有些疾病,例如创伤可没有潜伏期。5、 疾病的诱因能够作用于外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疾病的诱发因素,简称诱因。在疾病预防中,必须积极消除诱因。疾病的外因:牛物性致病因素;化学性致病因素;物理性致病因索;营养性致病因索。疾病的内因:机体的感受性;机体的抵抗力。6、代偿在致病因了作用下,某器官、组织的结构遭受破坏,代谢和功能发生障碍,此时由该器官、纟F1织正常部分或别的器官、组织来代替、补偿的过程,称为代偿。可分为功能性代偿、结构性代偿和代谢性代偿三种类型7、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增强,称为肥大。组织或器官的肥大主要是市于组成该组织或器官的实质细胞体枳增大或数冃增多,或二者同时发生而形成的。可分为代偿性肥人和内分泌性肥大。8、修复指纽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即机体对死亡的细胞、组织的修补性牛:长过程及对病理产物的改造过程。包括清理、再牛、机化和创伤愈合等。9、再生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新生而修复,称为再生。10、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的新 生幼稚结缔组织。□、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12、淤血静脉血液凹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淤积,局部组织器官静脉性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临床上称为发纽。13、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冇形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称为血栓。 14、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解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称为栓塞。引起栓塞的片常'物质,称为栓子。15、梗死局部组织器官因血流中断而引起的坏死,称为梗死。通常主耍由于动脉阻塞1何又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枝循环所致。16、萎缩机体发冇正常的组织器官,由于其所含的实质细胞的体积或数疑减少,而导致其木身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现象称为萎缩。17、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细胞或间质内出现界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过多的现象,称为变性。18、颗粒变性病变的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出现许多细微的蛋白质性颗粒,称为颗粒变性19、脂肪变性脂肪细胞以外的细胞胞浆屮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20、透明变性乂称玻璃样变,是指在纽织间质内或细胞内出现 —?种半透明、无结构的蛋口质样物质,可被伊红或酸性复红染成鲜红色。21、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22、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素引起的损伤所产生 的以防御为主的应答性反应23、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并发生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24、渗出炎区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炎区间质、体腔、体表或黏膜表面的过程称为渗出。25、炎症介质指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26、发热是指恒温动物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C,称为发热 tob_id_2536 2 27、稽留热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高热较稳定地持续数天,而且昼枚温差变动不超过 l o C0 28、弛张热体温升高持续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变动超过1°C,但又不降至正常水平。29、贫 血指循环血液总量减少或单位容积外周血液屮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并冇红 细胞形态改变和运氧障碍的病理现象。30、水肿组织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蓄积过多,称为水肿。31、钠水潴留机体排出钠和水的量少于摄入体内的量,称为钠水潴留32、败血症指病原微 生物侵入机体,在入侵局部组织和血液中持续繁殖并产牛大量毒性产物,造成广泛的纽织损 伤,使机体处于严重屮毒状态的全身性病理过程。33、动物药理学是研

《动物病理学》复习指导有答案讲解

第1章疾病概论 [内容提要] 1.疾病:指动物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病因作用而发生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表现为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生产能力的下降。 2.疾病的发生原因? 病因,又称致病因素。 外因:1.生物性因素: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2.理化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3。机械性因素:机械力的作用,如震荡、挫伤等 内因:1.营养性因素2.免疫性因素 3.遗传性因素。 疾病发生的条件(诱因):身体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 3.应激:也称应激反应,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外界环境或体内环境因素的强烈刺激或长期作用时,出现的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增强为主要特点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第2章血液循环障碍 [内容提要] 1.充血:某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比正常增多的现象。分: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 2.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3.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4.栓塞:在循环的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流动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5.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6.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的联系? 1)概念:1)血栓形成: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 块的过程。2)栓塞: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3)梗死: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2)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 第3、4章水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 [内容提要] 1.水肿:等渗性液体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 2.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 3.酸中毒:如果NaHCO3/H2CO3值小于20:1,PH<7.4 4.水肿的发生机理?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引起细胞间液生成 (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3)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高(4)淋巴回流受阻 2、球--管失平衡导致钠、水在体内潴留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2)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增加 5.脱水的类型有哪些?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 6.机体的酸碱平衡是如何调节的? 1.血液缓冲系统调节 2.肺脏的调节 3.肾脏的调节 4.组织细胞的调节 第5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内容提要] 1.萎缩:已经发育到正常大小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过程 2.变性:在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各种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形态变化 3.坏死及其类型 坏死:在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1、凝固性坏死 2、液化性坏死 3、脂肪坏死 4、凋亡 5、坏疽 4.脂肪变性的原因和发生肌理?急性感染、中毒、缺氧、饥饿、营养物质缺乏 1、中性脂肪合成过多 2、脂蛋白合成障碍 3、脂肪酸氧化障碍 4、结构脂肪破坏

动物病理学学习心得

动物病理学学习心得 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位称职的兽医,必须学好各门专业课,而动物病理学又是重中之重。通过近一学期的学习,我了解到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及其发展过程中各器官组织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等变化的一门科学,由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科学组成。 大二上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病理解剖学,在郑明学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学习了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的经过和转归,血液循环障碍,细胞与组织的损伤,炎症,败血症,肺炎,非化脓性脑炎,肾小球肾炎等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病理变化。最后我们做了一个病鸡解剖的实验。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到受益匪浅。接下来是我对这一学期所学知识的大体总结。 首先,我了解到疾病是机体与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动物的生产力降低。疾病有如下特点;一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二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三疾病是一个矛盾斗争的过程;四是生产力降低是疾病的一个标准。疾病有多种分类方法,依据病因分类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依据病程长短可为最急性病,急性病,亚急性病,慢性病。依据治疗方法分类可分为内科病和外科病。疾病发展有四个阶段,分别为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终结期。致病因素有外因和内因之分,外因有生物性致病因素,化学性致病因素,物理性致病因素,机械性致病因素,营养型致病因素。内因主要包括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反应性,机体的防御能力。 然后,我学习了一系列最基本的病理变化。其中有血液循环障碍,细胞与组织损伤,炎症,肿瘤。这些病理变化在绝大部分疾病中都有体现。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周而复始的流动过程。它是机体的重要生理机能之一,他通过血液循环向各器官及组织输送氧气,营养物质,激素和抗体等,同时又不断从器官和组织代谢产物,从而保证机体物质代谢正常进行。血液循环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并与其他系统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无论是心血管系统本身及其调节过程发生损伤或障碍,还是血液,呼吸系统出现病理过程,都可使血液循环障碍与其病理过程也有着密切关系。血液循环障碍根据其发生原因与波及范围不同,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类。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局部血量改变引起的充血和缺血,血管壁的通透性和完整性改变引起的血栓形成和栓塞,由于缺血而引起的坏死。充血指某些器官或局部组织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可分为静脉性充血和动脉性充血两种。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的现象称为出血。血液流至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血栓形成指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栓塞指正常血液中不存在的物质随血液运行而阻塞血管的过程。引起栓塞的物质称为栓子。局部缺血指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量供应不足或缺失。个梗死指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血流断绝而引起的坏死。 组织与细胞损伤包括萎缩,变性,坏死。萎缩是指已经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细胞,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变化过程。是由于组成该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量减少所致。萎缩的病理变化为眼观全身脂肪,心冠脂肪,肾周围脂肪萎缩变为灰白色或灰黄色,呈半透明胶冻样,即发生浆液萎缩。实质器官体积成比例缩小,器官边缘变薄变锐,被膜增厚皱缩,重量减轻,质度变硬,管状器官管壁变薄,管腔变大,出现衰竭症象逐渐消弱严重贫血,被毛粗乱无光,全身水肿。镜检﹕实质细胞体积减小,数量减少,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数量减少,溶酶体和自噬体增多。变性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物质代谢障碍而引起细胞内或细胞间出现某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蓄积过度的现象,细胞变性有颗

动物病理学习题集与答案

精心整理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 第一章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 疾病 2 因果转化规律 1 、、 2 起。 3 。 三 1 A. 2 A. 1 1 1 2 1 有一定的选择性;有一定的特异性;有传染性和一定的持续性; 侵入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机体反应性及抵抗力起着及重要作用 2 痊愈;脓毒败血症 3 化学性致病因素进入机体后常积蓄到一定量才引起发病;对组织器官选择性地毒害;在整 个中毒过程中都起作用。 三选择题 1 C 2 A、B、C、D 四、判断题 × 五、问答题

1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1、损伤与抗损伤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全过程 (1)一般情况下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两者力量的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的方向。 (2)损伤与抗损伤可以互相转化 例如:细菌性痢疾的初期,腹泻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抗损伤),继续腹泻引起脱水、酸中毒、休克。 2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及主导环节 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主导环节:因果转化链上不是所有的环节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起同样作用,而有一个 3 1 2 3 4 5 1 和。 1 A. 2 A. 3 A. 4 A. 局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B. 心脏机能能障碍 C. 胸膜疾病 D. 小动脉扩张 5 属于渗出性出血的是()。 A. 点状出血 B. 斑状出血 C. 益血 D. 出血性浸润 四、问答题 1 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2 血栓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动脉性充血:由于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流入血量显着增多,而静脉血回流量正常,使组织或器官内含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2 静脉性充血: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内静脉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 3 出血:由于小动脉血流受阻,流入局部组织器官的血量减少或完全断绝的现象。 4 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成分中发生血小板粘集或血液凝固并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5 梗死:由于局部组织的动脉血流断绝因缺血而发生的坏死。 二、填空题 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性质改变 三、选择题 1 (1 (2 (3) (4) (5 2 1 2 3 代谢性酸中毒 4 呼吸性碱中毒 二、选择题 1 局部小动脉痉挛、受压迫或阻塞可引起局部缺血,进一步导致()。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2 大面积烧伤时大量血浆丢失,引起()脱水。 A.高渗性 B.低渗性 C.等渗性 D.混合性 3 属于肝淤血的原因是()。 A.右心衰竭 B.左心衰竭 C.血浆渗透压降低 D.水、钠潴留

(完整版)兽医病理学试题库和参考答案解析

《兽医病理学》题库 一、判断题(请在正确的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20分) 1、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 ) 2、结核病导致的干酪样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类型。( ) 3、凡是使动脉血流中断、血管阻塞的因素都可造成梗死。( ) 4、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 5、发生炎性水肿时,有大量的白细胞渗出。( ) 6、良性肿瘤组织学特点,分化良好,无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 7、体温升高就是发热。() 8、肺气肿是指肺组织含量异常减少而致体积过度膨大。() 9、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循环灌流量危急性锐减,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 10、急性肾小球性肾炎通常以增生为主。眼观肾体积肿大,被膜紧张,易剥离。表面与切面光滑潮红,俗称“大红肾”。( ) 11、蜡样坏死是特指心肌的坏死。( ) 12、动脉性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血量增多。() 13、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14、脓细胞是从血液中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15、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它决定肿瘤的性质。 1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机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NaHCO3原发性减少,致血液pH值趋向低于正常。() 17、心脏在缺氧时出现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和输出量增加提高全身供氧量,对急性缺氧有一定代偿意义。() 18、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性假膜,例如猪瘟。( ) 19、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20、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增多。() 2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是有一定的潜伏期。() 22、栓塞仅指血栓随着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 23、转移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24、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机能亢进和细胞增生、实质器官的病变可见于炎症的全身反应。 25、良性肿瘤生长方式多取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常无包膜。() 26、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使机体散热障碍而导致的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