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菜籽产业现状及冷榨工艺研究与应用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7
油菜籽是如何榨成油的原理油菜籽榨油的原理主要涉及物理压榨和化学提取两个过程。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油菜籽榨油的过程。
首先,油菜籽的榨油过程可以分为预处理和榨油两个阶段。
在预处理阶段,油菜籽经过清洗、筛选和烘干等工艺,去除杂质和水分,保证油菜籽的质量。
这是为了提高后续榨油的效率和油品的品质。
然后,在榨油阶段,通常有物理压榨和化学提取两种方法。
物理压榨是最常用的榨油方法之一。
物理压榨利用压榨机将预处理后的油菜籽进行压榨,将植物细胞中的油脂从油菜籽中分离出来。
压榨过程中,油菜籽进入螺杆和螺杆槽之间,随着螺杆的旋转,油菜籽被挤压,并释放出自身内部的油脂。
油脂随着螺杆的运动,通过榨油机的出口排出,而残渣则通过另一个出口排出。
这个过程可以重复多次,以确保尽可能多的油脂被压榨出来。
化学提取是另一种榨油方法。
它主要通过溶剂将油脂从油菜籽中提取出来。
在化学提取过程中,油菜籽首先经过粉碎处理,使其颗粒细化。
然后,将油菜籽料与有机溶剂(如正己烷或二氯甲烷)混合,使油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随后,用溶脂设备对悬浮液进行浸泡和过滤,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油脂和其他成分分离开来。
接下来,通过蒸发掉有机溶剂,使油脂得到纯化。
在这个过程中,可采用真空蒸发、蒸馏和冷冻等方法,使有机溶剂蒸发掉并回收利用。
无论是物理压榨还是化学提取,得到的原始油被称为“榨油渣油”。
榨油渣油含有一定量的杂质、酯化物、生活垃圾以及残留的溶剂等。
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精炼处理。
油菜籽油的精炼过程一般包括脱酸、脱臭、脱色和脱蜡等步骤。
脱酸是利用碱和油脂相互作用,去除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
脱臭则是通过蒸馏或蒸汽扫除的形式,去除油脂中的气味物质。
脱色是利用活性炭等吸附剂吸附油脂中的色素物质,提高油脂的透明度。
脱蜡则是利用低温冷冻或溶剂结晶将油脂中的蜡质分离出来。
经过以上精炼处理,最终得到的油菜籽油品质良好,并可以用于食用或工业用途。
总结而言,油菜籽榨油的原理主要涉及物理压榨和化学提取两个过程。
油菜籽的介绍及加工工艺姓名:龙英学号:201106064041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摘要:描述了油菜籽的别名及产地,油菜籽的果实及种子。
油菜籽的营养物质及其对应的作用和某些物质的有害作用。
还介绍了油菜籽中的双低菜籽的定义,特点及优点和种植。
还有传统菜籽加工工艺和它的改进的方法及流程。
关键词:产地、果实、双低菜籽、制油工艺、改进工艺、工艺流程1.1菜籽油的介绍1.1.1 原料别名:菜子油、菜油、菜籽油、芸苔油、香菜。
1.1.2原料产地:主产于长江流域、及西南、西北等气候温和湿润,相对湿度大,云雾和阴雨日多,冬季无严寒,利于秋播油菜生长,加之温、光、水、热条件优越,油菜生长水平较高的地区。
1.2.3 原料果实:油菜的果实为角果,角果由果啄、果身、果柄三部分组成。
角果成熟后由于果瓣失水收缩,能自动裂开,内含种子,油菜的种子称为油菜籽,平均含量35%—42%,是一种重要的油料。
1.3.1 果实种子:种子呈圆球形或卵圆形,粒很小,其直径为1.27—2.05毫米。
由种皮、胚及胚乳三部分组成。
1.3.2 果实种皮:种皮色泽又淡黄、深黄、金黄、淡红、褐色、紫黑、黑色等多种颜色。
种皮上有网纹,黑色种皮的网纹比较明显。
种皮上可见条纹,与种脐相反的一面有一条沟纹。
种皮占油菜籽总含量的14%-20%,厚度在26—28微米左右,种皮与子叶结合紧密,较难去除。
种皮含有30%以上的粗纤维,油菜籽中绝大部分的芥子碱和色素以及部分植酸和单宁等抗营养物质也存在于种皮中,因此种皮是影响菜籽饼粕蛋白饲用的主要因素,更是限制进一步开发菜籽食用蛋白的关键。
2.1 油菜籽中的物质普通品种的油菜籽含油32%—48%、蛋白质20%—30%,碳水化合物25%。
传统油菜籽中含有4%左右的硫代葡萄糖苷(又称芥子苷或葡萄糖异硫氰酸盐)。
在温热条件下油菜籽中的硫代葡萄糖在芥子酶的作用下降解,产生有毒的含硫化合物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及氰类化合物等,这些分解产物能抑制动物的甲状腺对碘的吸收而发生肿胀,导致代谢紊乱。
如何理解食品加工中的冷压技术在当今的食品加工领域,冷压技术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备受关注的一项创新工艺。
那么,究竟什么是冷压技术?它在食品加工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究一下。
冷压技术,顾名思义,是在低温环境下对食品进行压榨或提取的一种方法。
与传统的高温加工方式相比,冷压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完成加工过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冷压技术在食用油提取方面的应用。
以常见的橄榄油为例,传统的提取方法可能会涉及高温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油的品质和营养成分。
而冷压橄榄油则是在不超过 27 摄氏度的环境下,通过机械压力直接从橄榄果实中榨取油脂。
这样得到的橄榄油,保留了更多的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 E 和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同时具有更纯正的风味和色泽。
在果汁生产中,冷压技术也有着显著的优势。
传统的果汁加工通常会经过高温杀菌和浓缩等环节,这可能导致维生素 C 等热敏性营养成分的损失以及风味的改变。
而冷压果汁则是将新鲜水果直接压榨,不经过高温处理,从而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水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酶等营养物质,使得果汁口感更加新鲜、浓郁。
那么,冷压技术是如何实现低温加工的呢?这主要依赖于先进的设备和工艺设计。
冷压设备通常具有高效的冷却系统,能够在加工过程中迅速带走产生的热量,保持低温环境。
同时,压榨部件的设计也经过精心优化,以确保在较低压力下就能有效地提取出目标成分。
此外,冷压技术对原材料的选择也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口感,所选用的原材料通常需要新鲜、成熟且无病虫害。
只有优质的原材料,结合精湛的冷压工艺,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食品。
冷压技术不仅在保留食品营养成分方面表现出色,还在食品安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由于加工过程温度较低,能够减少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降低了食品被污染的风险。
同时,不使用化学溶剂和添加剂,也使得冷压食品更加天然和健康。
然而,冷压技术也并非完美无缺。
由于其对设备和工艺的要求较高,生产成本相对传统加工方式往往会有所增加。
菜籽油压榨方法第一工艺流程1、热榨菜籽一清理软化一轧胚蒸炒一压榨操作说明菜籽选用规格30目英寸的筛网进行筛选使菜籽含杂质小于05然后于进行软化软化后菜籽含水份9左右再进行轧胚、蒸炒蒸炒使油料温度达110—120度其水份含量l—15左右便可以进入榨油机进行压榨。
如利用圆筒炒锅菜籽经清选去杂后可以直接进入圆筒炒锅或轧胚后进入平底炒锅都可以。
但在炒籽时加入2—3的水炒到110一120度时即可以出锅压榨。
热榨时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判断菜籽是否炒好。
用两块木板擦菜籽若壳仁分离仁成深黄色为合适若仁成粉则太干若壳与仁不分离则太湿。
2、冷榨菜籽也可以冷榨冷榨时将菜籽清理去杂可以加l一2的水使菜籽软化软化后轧胚不轧胚也可以进入榨油机进行压榨但轧胚后再压榨能提高榨油机的性能冷榨时菜籽含水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出油效率所以判断油料的干湿是非常关键的一般入榨前菜籽含水份控制在5—8用土法判断菜籽含水份高低可以用指甲挤一下菜籽若有响声并分成两片有油挤出为含水份合适若成粉装则含水份少太干若成扁状则含水分高太湿。
在压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菜籽中含油量高达33—40左右一般热榨时按说明操作书操作不会出现异常现象若冷榨时由于操作不当或油料含水份不适菜籽榨油机机体温度不佳也会出现跑渣、回油或进料不顺等现象这时可以参考花生仁的冷榨进行处理。
第二1.清洗清洗前先将菜籽放在竹制箩筐内用脚踩碎其中的并肩泥泥块然后进行筛选。
通过风车除去轻于菜籽的灰杂物。
再用粗细筛分别除去大于或小于菜籽的夹杂物。
2.炒籽采用夹层锅也可用两个锅套起来用夹层中可以填入草灰或细砂。
开始炒时火力可稍大约0.5小时后锅内菜籽有炸裂声即应控制火力。
菜籽出锅前10分钟要压住火苗当锅内菜籽温度达到115120℃手捻菜籽碎后呈金黄色时即可出锅。
炒时要勤翻动。
3.磨碾磨要放平调好磨心高低下料均匀大小籽分开磨磨时不出整籽。
碾籽要勤翻勤扫头道坯将起槽时加入3左右的筛净粗糠或2左右的3厘米长的草心混合压出的厚度不超过0.2厘米掺入规定的粗糠或草心后就可直接蒸坯。
低温物理冷榨一、低温物理冷榨的原理低温物理冷榨是一种新型的榨油技术,与传统的热榨技术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物理压力,在低温环境下将油料作物中的油脂挤压出来。
这一过程不涉及高温或化学处理,因此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油料作物的天然营养成分和风味。
在低温物理冷榨过程中,油料作物经过精选、清理和破碎后,进入榨油机。
在榨油机的强大压力作用下,油脂从油料作物中逐步释放出来。
由于整个过程是在低温下进行,可以有效地防止油料作物中营养成分的损失和氧化,从而保证了出油品质的天然、健康和营养。
二、低温物理冷榨的优点与传统的热榨技术相比,低温物理冷榨具有以下优点:1.保留营养成分:由于低温物理冷榨是在低温下进行,可以有效地防止油料作物中营养成分的损失和氧化。
因此,通过低温物理冷榨技术提取的油品,其营养成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
2.保留天然风味:在传统热榨过程中,油料作物中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容易在高温下分解和挥发。
而低温物理冷榨技术避免了高温处理,从而能够提取出更加天然、美味和健康的油品。
3.适用范围广:低温物理冷榨技术适用于多种油料作物的提取,包括但不限于花生、芝麻、葵花籽、亚麻籽等。
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根据不同油料作物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4.环保节能:低温物理冷榨技术采用低温低压的物理方式进行提取,相较于传统的热榨技术,具有较低的能耗和较少的环境污染。
此外,由于该技术无需使用化学溶剂,因此也避免了化学残留的问题。
5.提高出油率:在适当的条件下,低温物理冷榨技术可以提高出油率,从而提高油料作物的经济效益。
三、低温物理冷榨的应用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关注,低温物理冷榨技术逐渐受到广泛欢迎。
这种技术在以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食品工业:低温物理冷榨技术可以应用于食用油的提取和加工,提供天然、健康和营养的油品。
这些油品可以用于食品加工、烹饪和调味等方面,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
2.保健品行业:由于低温物理冷榨技术能够提取出富含营养成分的油品,因此也可以应用于保健品行业。
油菜高含油量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创新及应用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高含油量种质资源的开发与育种技术创新及应用,对于提高油菜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于健康食用油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在油菜高含油量种质资源的开发方面,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筛选出了一批含油量较高的优良品种。
这些品种在遗传背景上有着较高的油脂积累能力,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稳定地表现出高含油量的特点。
通过对这些优良品种的进一步改良和选育,可以进一步提高油菜的产量和油脂质量。
而在育种技术创新方面,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工程等,可以更精确地筛选和选育油菜高含油量品种。
通过分析油菜基因组的序列信息,可以发现与油脂积累相关的关键基因,并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这些基因的精确调控和改造,从而提高油菜的油脂积累能力。
在油菜高含油量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的应用方面,这些优良品种和创新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种植这些高含油量品种可以提高油菜的产量,减少国内对进口油料的依赖,提高我国的粮油安全。
同时,这些品种还具有较高的油脂质量,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符合人们对于健康食用油的需求。
油菜高含油量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创新及应用对于提高油菜产量和
质量,满足人们对于健康食用油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期待这些优良品种和创新技术能够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为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菜籽榨油方法及工艺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菜籽榨油方法及工艺流程菜籽榨油其工艺流程如下:1、热榨:菜籽一清理~软化一轧胚~蒸炒一压榨操作说明:菜籽选用规格30目/英寸的筛网进行筛选,使菜籽含杂质小于0.5%,然后于进行软化,软化后菜籽含水份9%左右,再进行轧胚、蒸炒,蒸炒使油料温度达110—120度,其水份含量l—1.5%左右,便可以进入榨油机进行压榨。
如利用圆筒炒锅,菜籽经清选去杂后可以直接进入圆筒炒锅或轧胚后进入平底炒锅都可以。
穗华榨油机系列设备,涵盖:全自动榨油机、多功能榨油机、螺旋榨油机、液压榨油机、小型榨油机、新型榨油机等,其中包含花生榨油机、茶籽榨油机、芝麻香油机、菜籽榨油机和家用榨油机等。
但在炒籽时加入2—3%的水,炒到110一120度时,即可以出锅压榨。
热榨时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判断菜籽是否炒好。
用两块木板擦菜籽,若壳仁分离,仁成深黄色为合适,若仁成粉则太干,若壳与仁不分离则太湿。
2、冷榨:菜籽也可以冷榨,冷榨时将菜籽清理去杂,可以加l一2%的水,使菜籽软化,软化后轧胚,不轧胚也可以进入榨油机进行压榨,(但轧胚后再压榨能提高榨油机的性能)冷榨时菜籽含水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出油效率,所以判断油料的干湿是非常关键的,一般入榨前菜籽含水份控制在5—8%,用土法判断菜籽含水份高低,可以用指甲挤一下菜籽若有响声,并分成两片,有油挤出为含水份合适,若成粉装则含水份少太干,若成扁状,则含水分高太湿。
在压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菜籽中含油量高达33—40%左右,一般热榨时按说明操作书操作不会出现异常现象,若冷榨时由于操作不当或油料含水份不适,菜籽榨油机机体温度不佳,也会出现跑渣、回油或进料不顺等现象,这时可以参考花生仁的冷榨进行处理。
2。
菜籽油加工工艺要点一油菜籽传统制油工艺菜籽传统制油工艺有以下几种:1.一次直接压榨工艺工艺流程:油菜籽-清理-软化-轧坯-蒸炒-压榨-毛油-过滤-清油此工艺饼中残油高、加工温度高,获得的油、饼质量差,不适于大批量生产。
2.预榨——浸出工艺油菜籽-清理-软化-轧坯-蒸炒-预榨-浸出此加工工艺,工艺路线长,投资费用大,加工温度高,毛油、粕的质量差。
3.直接浸出工艺油菜籽-轧坯-结粒-浸出二油菜籽现代制油工艺菜籽现代制油工艺主要指采用“挤压膨化预处理后浸出工艺”和“菜籽冷榨工艺”等工艺。
湿法挤压膨化预处理浸出制油工艺国外以美国Anderson公司为代表生产的用于高含油料预处理的挤压膨化机。
国内有中国农机研究院、武汉工业学院等单位分别研制了湿法挤压膨化机。
菜籽脱皮挤压膨化预处理浸出制油工艺油菜籽-清理-脱皮-菜籽仁-挤压膨化-浸出-粕高温或低温脱溶-高温粕或低温粕或:油菜籽-清理-脱皮-菜籽仁-挤压膨化或凝聚造粒-浸出-混合油负压蒸发气提-毛油全精练-油脚(-毛油全精练-优质色拉)菜籽油的制作工艺菜籽油就是我们俗你的菜油,又叫油菜籽油、香菜油,是用油菜籽榨出来的一种食用油。
菜籽油色泽金黄或棕黄,有一定的刺激气味,民间引叫作“青气味”。
这种气味是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甙所致,但特优品种的油菜籽则不含这种物质。
那么菜籽油是如何制作的呢?1、清洗:清洗前,先将菜籽放在竹制箩筐内,用脚踩碎其中的并肩泥(泥块),然后进行筛选。
通过风车除去轻于菜籽的灰杂物。
再用粗细筛分别除去大于或小于菜籽的夹杂物。
2、炒籽:采用夹层锅(也可用两个锅套起来用),夹层中可以填入草灰或细砂。
开始炒时,火力可稍大,约0.5小时后,锅内菜籽有炸裂声,即应控制火力。
菜籽出锅前10分钟要压住火苗,当锅内菜籽温度达到115~120℃,手捻菜籽碎后呈金黄色时,即可出锅。
炒时要勤翻动。
3、磨碾:磨要放平,调好磨心高低,下料均匀,大小籽分开磨,磨时不出整籽。
菜籽油加工工艺流程菜籽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其加工工艺流程可以简单分为清洗、压榨和脱色等几个基本步骤。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菜籽油的加工工艺流程。
首先是清洗。
菜籽一般是直接从田地中收割下来,上面可能附着着泥土、杂质等。
所以,首要的工序就是对菜籽进行清洗。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菜籽表面的污物,保证后续榨油过程中的卫生质量。
一般的清洗方式是将菜籽浸泡于清水中,通过搅拌的方式去除菜籽表面的污物。
清洗完毕后,可将菜籽切碎或粉碎,为后续的压榨做准备。
接着是压榨。
压榨是将清洗好的菜籽经过机械力的作用提取油脂的过程。
一般常用的压榨方式有冷榨和热榨两种。
冷榨是指将菜籽直接经过机械压榨,不经过热处理。
热榨则是指将菜籽在经过蒸煮或蒸烤等热处理后再进行压榨。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之处。
冷榨可以更好地保留菜籽中的营养成分,但出油率相对较低。
而热榨可以提高出油率,但会使菜籽中的营养成分有所损失。
在榨油过程中,还常常需要添加一定的辅助物质。
例如,可以添加一定量的烘焙、酶解剂等,来促进菜籽中的油脂释放和分离。
同时,还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榨油,以保证榨出的菜籽油的质量。
最后是脱色。
榨出的菜籽油通常呈现深黄色或棕色,这不利于食用和销售。
所以,在加工过程中需进行脱色处理。
脱色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活性白土或者活性炭等吸附剂吸附菜籽油中的色素和杂质,从而使油脂变得更加透明。
一般的脱色方式是将油脂与吸附剂进行混合,然后通过加热和过滤等步骤进行操作,最终得到澄清透明的菜籽油。
综上所述,菜籽油的加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清洗、压榨和脱色等几个步骤。
通过这些工序的处理,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菜籽油,满足人们对食用油的需求。
当然,不同地区和不同厂家的工艺流程可能存在差异,但基本的加工原理是相通的。
菜籽油深加工实施方案一、前言菜籽油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植物油品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用途。
为了提高菜籽油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我们制定了菜籽油深加工实施方案,旨在推动菜籽油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二、技术改造1. 建设先进的菜籽油深加工生产线,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优化菜籽油深加工工艺,提高油脂提取率和产品纯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加强菜籽油深加工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减少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实现绿色生产。
三、产品升级1. 开发生产高端菜籽油产品,如特级初榨菜籽油、有机菜籽油等,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2. 研发菜籽油系列深加工产品,如卡路里调节菜籽油、DHA菜籽油等,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市场拓展1. 加强与食品加工企业的合作,开发菜籽油作为食品原料的新用途,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2. 拓展国际市场,开拓菜籽油出口业务,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产销对接。
五、品牌建设1. 提升菜籽油品牌形象,加强产品包装设计和宣传推广,树立优质、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
2. 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推动菜籽油产业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质量安全1. 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加强原料采购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2. 建立健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售后服务,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七、结语菜籽油深加工实施方案的制定,将有力推动菜籽油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促进油脂行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将积极落实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和提升菜籽油深加工产业链,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菜籽油产品。
我国油菜籽产业现状 及其冷榨制油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2012年9月10日 摘要:油菜籽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菜籽是一种优质的油料和蛋白资源,先进的制油工艺是菜籽高效加工利用的基础。目前,脱皮低温压榨技术是菜籽制油工业发展的趋势[1]。冷榨制油是指油料在入榨前不经蒸炒等高温处理,入榨温度为常温或略高于常温及压榨过程料温较低的榨油方法。本文先介绍了我国油菜籽的产业现状,然后着重介绍了油菜籽直接冷榨制油的工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了油菜籽冷榨饼的浸出特性;对油菜籽直接冷榨油的特性和精炼方法也作了分析和研究。应用油菜籽脱皮冷榨制油技术,可有效地保留菜籽油中的有效成分,减少了精炼污水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6]。
关键词:油菜籽;产业现状;冷榨;冷榨油;冷榨饼;浸出 Abstract: Canol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oil crops, rapeseed is a high-quality oil and protein resources, state-of-the-art system oil process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rapeseed efficient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urrently, peeling cold pressed technology rapeseed-oi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rend [1]. Cold pressing oil is without cooking and other high-temperature processing, before the oil into the virgin is at room temperature or slightly higher than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 squeezing process material temperature lower oil extraction method.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China's rapeseed industry and highlights rapeseed direct cold pressing oil technology, operating methods and precautions; analysis of the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rapeseed cold-pressed cake; cold pressed oil rapeseed directly features and refining methods made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Application rapeseed peeling cold pressing oil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retain the active ingredients in the rapeseed oil, reduce the discharge of sewage refining, is conduciv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6]. Keywords: rapeseed; industry status; cold pressed; cold pressed oil; cold pressed cake; leaching
1我国油菜籽产业研究报告 1.1我国油菜籽产业规模 油菜籽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最主要来源,也是潜在的仅次于豆粕的大宗饲用蛋白源。近年来,菜籽油约占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35%,菜籽饼粕约占我国植物饼粕消费量的25%。油菜籽生产对保证我国食用植物油脂和饲用蛋白质的有效供给,对改善食物结构,促进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我国油菜总产量约占世界的30%,居世界第一位,主要集中分布在湖北、安徽、四川、江苏和湖南五省。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油菜籽产量2009年达1365.71万吨,创历史记录。2010年为1308.19万吨,2008年10月20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出台措施,在油菜主产区,以4.40元/kg价格收储60万吨油菜籽,以充实国家食用油储备[1]。国家对油菜籽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无疑将增加我国食用油市场的供给[5]。
1.2油菜籽消费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植物油消费量一直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由于菜籽油供应量难以大幅增加,以及最近几年菜籽油与豆油、棕榈油其他植物油价差扩大,导致其消费量增长缓慢,菜籽油占我国植物油消费量的比重不断降低。我国菜籽油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菜籽油的消费需求直接制约着我国油菜产业的长足发展。另外,近几年兴起的生物柴油工程使菜籽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比例逐年增加,成为石油、柴油理想的替代品。
1.3油菜籽的科研投入 与进口油菜籽相比,我国油菜籽含油率低2-3个百分点,芥酸和硫甙含量偏高。近年来,为了提高我国油菜籽产量和质量,国家加大了科研投入力度,不断推出油菜新品种。与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油菜主产国相比,我国油菜生产具有上市早的优势,随着菌核病和病毒病抗性强、耐低肥和脊薄的双低、高含油量、高产、多抗、营养高效型的油菜新品种的培育,油菜生产成本明显降低,使国产油菜籽具备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另外,科研水平的提高使油菜的工业化用途日渐加强,有针对性地开发出不同用途的新品种以适应市场,如在确保油、饲
兼用型主推品种具备强劲的国际竞争力的同时,根据市场需要加强塑料用油菜、工业用高芥酸油菜、高品质食用油菜,低饱和脂肪酸、高油酸、低亚麻酸和饲料用高蛋白质油菜等专用油菜的新品种培育,通过育种目标的多元化促进了油菜产品开发的多元化。[4]
1.4我国油菜籽产业影响因素 我国菜籽进口量的快速大幅增加,对国产菜籽市场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国产菜籽收购价格大幅下跌,农户种植菜籽积极性下降。同时,由于国内厂商盲目大量进口菜籽,菜籽主产国种植积极性提高,全球菜籽产量不断增加,国际市场菜籽价格大幅回落,进口厂商亏损严重,使得2002-2007年我国菜籽进口量一直保持较低水平,。2008年暴发金融经济危机,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下跌,以及托市收购政策的影响,2008和2009年国内外菜籽价格倒挂,油厂压榨进口菜籽效益远高于压榨国产菜籽,国内厂商进口菜籽积极性大幅增加,菜籽进口量急剧增加,尤其是2009年我国菜籽进口量创下328.6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不仅严重冲击国内菜籽市场,也对国内菜籽加工业造成不利影响。[3]
2油菜籽冷榨制油技术的研究 2.1冷榨技术的优势及研究意义。 冷榨制油是指油料在榨前不经蒸炒等高温处理,入榨温度为常温或略高于常温及压榨过程料温较低的榨油方法。冷榨制油有利于保留油料中所含的生理活性物质, 并可避免高温压榨过程中油脂、蛋白质、糖类、类脂物等物质变性所产生的有害物质。油菜籽特别是双低油菜籽中含有丰富的a一生育酚和植物甾醇(包括只有在油菜籽中才含有的菜籽甾醇。a-生育酚是Ve生物效能最高的成分,植物甾醇则被认为可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这些有效成分都有一定程度的热敏性,只有在冷榨工艺中才能得到充分保留,所以研究油菜籽冷榨制油工艺并在生产中加以应用和完善是一项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工作。
双低油菜籽是一种优质的油料资源,对双低菜籽的高效加工利用是实现双低油菜产业化,加速长江双低油菜带建设步伐的重要途径,也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油脂和蛋白质产品,世界各国对油菜籽的加工利用的新工艺方法进行了不断地研发,并在优质油脂蛋白的制备、油脂蛋白的精深加工以及菜籽饼粕的饲用及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近几年来
国内外已开始对双低油菜籽脱皮冷榨的制油工艺的研究。传统的油菜籽制油方法是用带皮的整粒籽热榨制油所得的毛油颜色深暗质量低劣精炼困难饼粕中含有一些对动物生长不利的成分如硫甙植酸多酚类物质和粗纤维等不宜直接利用,与传统的高温热榨工艺相比脱皮冷榨可避免高温加工产生有害物质,保持易于丢失的油脂天然成分,提升饼粕的质量和使用价值,所得到的菜籽油是天然的绿色食用油,色泽清澈,营养价值高饼,粕中多酚类物质、粗纤维的含量减少,能改善动物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和转化率,不需深加工就能直接替代豆粕作饲料使用。此外,脱皮菜粕进行深加工后可以得到一系列极有价值的产品,诸如饲料蛋白、食用蛋白、植酸钠、单宁羧甲基纤维素钠等。[6]
2.2 油菜籽冷榨工艺 油菜籽冷榨工艺为: 回榨(1/3 ︱︱ 油菜籽一清理一调质一脱皮一轧坯一冷榨一冷榨饼一出饼(2/3 ︱ 冷榨油 预榨机榨膛内的挤压、剪切和摩擦作用不足以将整粒油菜籽挤碎出油,所以在入榨前必须进行轧坯,且要求坯片薄而均匀,粉末度小,表面不露油,坯片厚度以3mm左右为宜。预榨机冷榨对油菜籽入榨水分有严格的要求。预榨机榨膛升温平缓,入榨水分可控制低一些,一般在8%以下比较好,否则冷榨出油困难。当然水分也不能太低,否则轧坯时易产生过多的粉末。为了提高冷榨效果,增加出油率,应将冷榨饼部分回榨,回榨量应根据生产情况适当掌握。回榨量增大,可降低出饼含油,提高冷榨出油率,但会降低产量,并加深出油色泽;回榨量减少,虽然可提高产量,降低出油色泽,但会减少冷榨出油率,使出饼含油升高,结构松散,粉末度增大,给后续的浸出过程带来不利影响。一般,回榨量可控制在冷榨饼总量
的1/3左右。 冷榨时可用榨机蒸锅对料坯进行适当预热,这样可提高冷榨出油率,减少冷榨饼回榨量。但出油色泽对入榨温度反应敏感,温度升高油色明显加深,且油中
磷脂等胶杂的含量也有所增加。当入榨温度升至60℃以上时,出油色泽已与热榨无明显区别。因此,为生产出色浅、质优的冷榨油,料坯在入榨前应尽量不预热。
2.3冷榨菜籽饼浸出技术 油菜籽经预榨机冷榨后,饼中尚含有17%左右的油脂,必须加以浸出。冷榨饼未经高温处理,胶黏物含量高,结构柔韧密实,浸出时溶剂与油脂的相互扩散阻力大,对降低浸出粕残油不利。对此可将冷榨饼进行破碎,以减少扩散路径。冷榨饼破碎后,粒度的大小对浸出粕残油有较大的影响,适当减小冷榨饼粒度,有利于降低粕残油,但破碎粒度也不可过小,否则,将导致饼中粉末度过大,降低溶剂渗透性,反而使粕残油升高。总体上讲,冷榨饼在渗透性、扩散性等方面都劣于热榨饼,因此浸出粕的残油率也略高。由于冷榨饼破碎后渗透性较差,因而浸出料层不宜过高,生产实验的结果也证明,料层较低的环形浸出器效果比较理想,而料层较高的平转浸出器效果相对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