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经济的政治论文

关于经济的政治论文

关于经济的政治论文
关于经济的政治论文

关于经济的政治论文

上海经济转型六大方向

“十二五”时期上海将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的飞跃,率先实现城市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这是上海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

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济转型是“十二五”乃至未来时期上海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和必由之路,贯穿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是上海遵循对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调整转型的主流、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和长三角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

共识。经济转型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突破自身发展瓶颈

制约,抓住“四个中心”建设国家战略机遇,发挥世博会后续效应

等优势,全面推进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笔者以为主要有六大经济

转型方向。

1.向现代服务经济转型

服务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具有高效益、广就业、强拉动、低污染等特性,是当今国际大

都市的基本经济形态。上海经济发展正在迈向现代服务经济。着力

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和水平、基本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是上海“十二五”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发展、推动“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增强服务长三角、长江流域和全国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攻方向和规划目标。

“十二五”时期,上海坚持城市功能提升、市场需求引领和新技术应用带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航运物流、现代商贸、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六大

现代服务业,不断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品

牌化、网络化经营,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总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以上,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

到65%左右,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达到25%左右,

服务经济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占居主体地位,进一步促进对外经济贸

易方式转变,增强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

2.向产业融合经济转型

产业融合经济是指服务经济与制造经济等的融合发展经济形态。对国内外服务经济与制造经济发展进行仔细观察和深入分析,可以看到,服务经济与制造经济的双向互动、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城市、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之道和大势所趋。服务经济服务、提升、促进

制造经济发展,制造经济支撑、实现、推进服务经济发展。国际金

融危机后,世界几个服务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地区提出和部署以

复兴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克服片面发展服务经济带

来整个经济发展“空心化”问题。戴尔、苹果公司等持续、成功赢

得世界市场和消费者,就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

“十二五”时期,上海要基本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不是不要发展制造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提升、促进制造经济

发展。“十二五”时期,上海按照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推动“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联动

发展,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传统制造业,大力推进高新技

术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

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促进包括国际

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在内的服务经济与支撑国

际经济中心的制造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企业发展品牌、研

发设计等高端环节,着力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检验检测、产品认证、供应链管理、专业维修、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与

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加快发展农业个性化营销、农业会展、农业

休闲旅游、农业科技等服务业,努力打造“上海服务”和“上海智造”,从而实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发展、推动“四个中心”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整体提升长三

角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方针和规划目标。

3.向文化创意经济转型

文化创意经济,是文化与创意高度融合的、最具活力和高附加值的新兴经济形态,也是与科技、金融、贸易、先进制造业等高度融

合的新兴经济形态。从“文化创意产业化”意义上来理解文化创意

经济,也可以把文化创意经济称为文化创意产业。1998年,《英国

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其定

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根据这个定义,英国将广告、

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

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13个行业确认

为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创意为产品或者

服务提供了实用价值之外的文化附加值,最终提升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因而创意产业又被称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

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正以5%的速度递增。美国、英国

等创意产业发达国家递增速度已经达到10%以上。后工业化时代创

意产业的迅速崛起,正标志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所以,一些专

家把创意经济看成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后人类社会

经济发展的新的高级形态。

上海正处于重化工业向后工业化的过渡阶段。上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尤其是“海派”文化底蕴,海纳百川,人才荟萃,历来保持

着鼓励创新、冒险的宽容氛围。“十二五”期间,上海将把文化创

意产业打造成为引领和支撑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重点

发展十大文化创意行业,加强资本、产权、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

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重点是完善产业发展格局、拉

动文化创意消费、拓展国际贸易等,要完成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建

成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公

共服务平台,到2015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幅要力争快于

服务业平均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2%左右,弘扬

“上海创意”,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

转型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中的新兴性、内生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的作用。

4.向低碳绿色经济转型

低碳经济是指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

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近

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提出和成功实践低碳城市发展计划,比较

有代表性的是英国低碳伦敦行动计划和丹麦哥本哈根碳中立城市计划。目前,低碳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国际潮流,许多国际大都市以建

设低碳城市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上海化解经济持续高速成长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矛盾的必然选择,就是促进经济低碳绿色发展。上海要紧随和接

轨世界低碳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利用上

海技术、人才优势和产能配套、营销特长,以及政策支持、体制保

障等有利条件,发展低碳现代服务业、低碳文化创意业、低碳高科

技产业、低碳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先进制造业和生态农业,改造

和转移碳密集型行业,年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以上,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发展的低消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与高

利用、高清洁和高效益,成为全国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碳产

业研发、生产和服务基地,推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经

济转型发展和绿色持续发展,完成国家下达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

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率目标,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努力让空气更

加清新、让河水更加清澈、让环境更加清洁,打造一个低碳、绿色、宜居城市。

5.向全球城市经济转型

所谓全球城市经济,又称世界城市经济,就是对全球经济网络体系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主要(基本)节点城市经济,控制力主要表

现为对全球战略性资源、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通道的占有、使用、

收益和再分配具有决定作用,影响力主要表现为全球化的综合创新体系、城市治理结构和文化交往能力,其显著业态、功能特征是跨国

总部经济、自主创新经济和网络平台经济。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网络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相互交织和互为推动,

加速了全球经济网络的形成,以城市为载体,根据等级高低、能量

大小、联系紧密程度等要素集结成为一个多极化、多层次的世界城

市经济网络体系。其中,对全球经济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主要结

点城市经济——处于顶级的全球城市经济如纽约、伦敦和东京等,

占据全球经济的中心枢纽地位,获得主导整合利益。

在“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上海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更加主动、积极和创造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将构造完整和强大的国际大都市治理结构、网络平台和服务功能,

集聚大量具有强大实力的国内外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功能性机构、

国际组织和研发中心,更多地创新扩展网络平台经济功能,促进金融、航运、贸易、技术、信息、人才等全球资源要素的大规模流动、有效配置和增值,与长三角地区、国内城市和东亚沿海地带城市形

成首位节点城市与次位节点城市的网络关系,发挥全球城市经济网

络体系中主导作用,整体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

6.向自主创新经济转型

所谓自主创新经济,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

产业为标志、以创新制度为保障的经济形态。“十一五”上海开始

向自主创新经济转型。“十二五”时期上海将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上实现新的飞跃,率先实现城市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这是上海在

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提高知识竞争力为核心,

以应用为导向,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服务民生关注点,全面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全

面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转

型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必须指出,自主创新经济不能仅仅理解为本

土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经济,更不是自我封闭的创新经济体系,已经

成为中国企业的外资企业,其在中国土地上研究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虽不能列入自主创新范畴,但这些企业在华开展创新活动,对

中国本土自主创新,应当说是有推动作用和借鉴意义的,况且,创

新经济体系原本就应当是开放的。

“十二五”上海将加快科技、产业和制度创新。大幅提升城市创新活力,不断壮大创新人才队伍,稳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形成浓厚

鼓励创新氛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

达到3.3%左右,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研发

基地建设,切实抓紧抓好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显著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积极推

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

点领域研发攻关,着力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大对传统产

业的技术改造升级。逐步建立技术成果的发现、评估、筛选、转移

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的转让、抵押和处置制度。完善人才户籍、居

住证、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政策,引进与培育一批国际高端人才

和创新创业团队。

大力发展具有北京特色的实体经济

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启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力,最终要落实到一项项符合北京市情、具有北京特色的重大工程、重點项目、新型产业上。2012年,北京“两会”对北京重大工程、

重點项目、战略新兴产业进行全面布局,进一步坚定了北京科学发

展的坚实基础。

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全国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位于房山新城燕房组团东部,初期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全国首批62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

基地之一。

2009年初,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启动建设,定位于高

端高效、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建设以来,积极引导国内外新材料企

业向基地聚集,大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新材料产业,致力

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截至去年年底,中石化投资

燕山石化项目达到66项、总投资近240亿元,已有23个项目建成

投产,完成投资40.7亿元;在建项目19个,投资总额约120亿元。

基地2012年的目标:预计2012年将有14个重點项目竣工。社

会投资方面,已有13家企业25个项目达成入驻基地意向,投资总

额约48亿元。2012年,基地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约900亿元。

史垒富、线长安代表表示,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是房山区重點规划建设的五大功能区之一。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新增工

业销售收入790亿元以上,新增利税140亿元以上,带动周边就业

近万人。

丽泽金融商务区:首都金融产业发展新的战略性承载空间

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英文简称FBD),地处北京西二、三环路之间,以丽泽路为主线,东起西二环的菜户营桥,西至西三环的丽泽桥,南起丰草河,北至红莲南路,占地面积8.09平方公里,是三环

内最后一块成规模的待开发区域。

丽泽金融商务区,是首都金融产业发展新的战略性承载空间,也是加快城南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区域。2011年基本完成了区域规划

编制,并确定了地下交通环廊和地下商业初步方案。据了解,北京

丽泽金融商务区的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将突出生态商务区、金融

不夜城、立体交通网、信息高速路四大理念。

2012年,丽泽金融商务区计划新开工面积达200万平方米。

市人大代表、丰台区区长冀岩指出,截至目前,丽泽金融商务区累计引进注册机构及企业71家,注册资本金超过239亿元。中铁物资、中铁银通、建信股权基金、通用财务、中经社控股等一批机构

和企业的入驻,使丽泽金融商务区对丰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正

在逐步显现。

中国设计交易市场:国内第一家设计交易市场

中国设计交易市场于2010年6月揭牌,位于中关村德胜科技园。总建设面积达6万平方米,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聚集100家以

上的国内外著名设计机构和企业,为1000家以上企业提供交易服务,推动北京设计服务业收入实现1200亿元。

中国设计交易市场是国内第一家设计交易市场,包括设计交易所、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博物馆、设计招商区、品牌机构入驻区四部分

内容,为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服饰设计、咨询策划等领域企业提

供“4S服务”。

2012年,中国设计交易市场将正式落成,预计实现300个项目

对接交易,完成设计合同登记。

市人大代表、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副主任宋慰祖表示,一直以来,中国工业设计都缺乏一个官方组织辅导,基本上都是民间行为。

中国设计交易市场的成立,将工业设计集聚在一起,可以推动工业

向前发展。随着这几年设计业的发展,很多国外机构落户北京,很

多国外设计师来中国市场寻求发展,但困扰他们的一个重要问题就

是知识产权,中国设计交易市场可以使产权合理交易,为中外设计

界的对接搭建一个良好平台。

未来科技城:15家央企项目全部奠基开工

位于昌平区小汤山镇和北七家镇的未来科技城,是北京市“两城两带、六高四新”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中的“两城”之一,总

体定位是“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我国应用技术发展方向、代表

我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最高水平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将成

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截至目前,15家央企项目已全部奠基开工。其中,神华北京低

碳能源研究所一期已入驻运行,约有200人进驻办公;中国商飞项目

一期工程101号楼已完工,正在进行地块内小市政施工;中国国电项

目全部在建楼座已出正负零,部分楼座正在进行二三层结构施工;中

国海油、国家电网等10家央企项目正在进行地基处理施工;兵器装备、中国建材项目已完成场地平整及围墙砌筑。

通州新城:北环隧道主体2012年建成

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核心区2012年将完成东关大道、北环隧道

主体结构建设,建成故城东路、赵登禹大街、温榆河西滨河路等3

项道路工程,并开工建设玉带河大街、北关大道、安顺路、永顺南路、新华东路6条道路建设。

2011年7月开工建设的北环隧道已累计完成降水井351口,地

表挖方33.3万立方米,已完成工程总量的23.5%。

据介绍,北环隧道位于通州新城核心区北区,主隧道布置在北关北街、永顺南街、北关中路的地下,连接道布置在永顺北街的地下,隧道设置4对进出口与地面道路相接,设置22处进出口与地下车库

相连。主隧道全长1.5千米,进出口通道长1.2千米。主隧道布置

三条车道,中间为行车道,两侧为多功能车道。

园博会园区:周边道路2012年启动建设

第九届园博会园区位于丰台区永定河以西地区,是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267公顷的园博会园区建设已全面

展开,标志性建筑永定塔、主展馆等已奠基开工。外围交通主要由

长兴路、梅市口路西延、京周路新线和大灰厂东路4条骨干道路支撑。

4条道路于2011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审批,其中,长兴路已启动

建设,其他道路建设2012年全面启动。

京周路新线连接杜家坎环岛,可部分分担京港澳高速交通压力。大灰厂东路连接莲石路和西六环,实现河西地区路网与城市快速干

道网的连接。长兴路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河西地区路网,促

进区域城市化,改善园博园外围交通条件。梅市口道路与正在建设

的南水北调巡线路相连接,形成继京港澳高速、京良路(连接京石二

高速)之后的又一条西南部进出城通道。

雁栖示范区:总体和景观规划已编制

2011年,雁栖生态发展示范区区域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景观规划已编制完成。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北京市高端国际交流

活动的重要功能区、高品质旅游休闲的重要目的地、低碳生态发展

的绿色示范区。

此外,雁栖生态发展示范区对外联络通道加紧建设。对外联络通道南起京承高速公路,北至雁栖湖范崎路,全长

11.4公里。项目由原先双向4车道的一级公路,改造提升为主

路双向6车道、辅路双向4车道的快速通道,2011年底建成通车。

从雁栖湖生态示范区开车到京承高速,时间由半小时缩短至10分钟,提高了示范区对外联络的畅通程度。

南水北调:2014年北京市居民将饮“南来水”

北京市将于2014年形成“两大水源动脉、一条水源环线、一条

配水环线、六大主力水厂”的城市安全供水格局,惠及城六区居民

和北京南部和东部等地区居民。

2011年,市内配套的骨干工程建设全面展开。目前,大宁调蓄

水库、南干榘等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70%,东干渠、团城湖调节池、东水西调改造、郭公庄水厂等工程完成前期工作开始启动。2013年

底全部主体工程基本完工,201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工程建成后将基本实现全市水资源配置格局和供水系统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为顺利消纳南水北调10亿立方米来水奠定基础,提升首

都水资源保障能力。

房山区:引进央企大项目落地来带动小城镇建设

据市人大代表、房山区区委书记刘伟介绍,该区近些年来通过牵手中粮、中石化等大型企业,引进重大项目,有力促进了城乡一体

化发展进程,“以与大企业合作为动力,以功能区建设为载体,以

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承担首都高端制造业新区和现代生态休

闲新城的功能。”

截至目前,房山区引进百亿元以上大项目的乡镇已有4个,引进十亿元以上大项目的乡镇已达10个。以房山区窦店镇为例,该镇镇

域内的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已经成为房山高端制造业新区的核心区。该基地由政府成立投资开发公司进行前期开发,然后引入了一批高

端企业进驻,其中,长安汽车计划投资115亿元;北车计划投资65

亿元;北控计划投资20亿元。4个项目一期建设面积155.8万平方米,带动周边7个村的整建制安置,促进了全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重大产业项目的快速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加快

了农民、产业以及各类要素向小城镇的集中,拓宽了城市空间。

据统计,近年来,房山区已经完成22个村的搬迁,转居安置农

民约3万人,全区城市化率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城市化率已经

达到68%。“十二五”期间,房山区计划总投资900亿元,预计产

值i900亿元,实现税收200亿元。在谈的投资十亿元以上的产业项

目有34个,计划总投资1500亿元。这些重大产业项目正在逐渐成

为房山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载体,为全区加

快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此外,房山区引进的重大

项目,已经解决了该区近1万人的就业。预计所有项目建成投产后,

可提供就业岗位约10万个。央地合作,大项目拉动小城镇建设,实

现了双赢。

密云北方“乌镇”:2012年“五一”迎客

古北水镇位于古北口镇汤河流域,紧邻司马台长城。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3500亩,总投资35亿元。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长

城风貌,古北水镇将打造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会议为一体的

休闲旅游综合度假区,国际一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据了解,古北水镇的规划建设项目包括主题酒店、司马台古堡民俗酒店、大型露天实景演出广场、老北京特色商业街、水城街等。

其中,水城街是古北水镇的一大亮點。其悠悠水巷,可以和江南乌

镇相媲美。所不同的是,古北水镇在建筑风格上,更多体现的华北

民居的特色,是名副其实的北方水乡。

目前,古北水镇的主体项目水城大酒店等已经陆续封顶,2011

年10月将启动试运营。2012年5月份正式接待游客。预计项目运

营后,每年的旅游综合收入将超过10亿元,税收超过1亿元。

市人大代表、密云县委书记汪先永表示,密云正在积极建设“绿色国际休闲之都”,以古北水镇为代表,一批高端重大旅游项目正

在向密云聚集,休闲旅游产业将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

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获400亿财政资金扶持,2015年将贡献

全市25%的地区生产总值

2012年,北京市将深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据总体规划,未来5至10年,北京市将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擎,以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为突破,以新能源、航空航天、高

端装备制造为先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进一步集聚世界高端

企业总部、高端人才和国际活动,提升北京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

和辐射力,加快迈向世界城市的步伐。

经过多年发展,北京科技实力明显增强,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北京经济的重要支撑,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创新制度安排、科技成

果转化、产业与资本对接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为此,北京市将在500亿元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资金中统筹安排200亿元资金,重點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另外,北京市300亿元的政府采购总额中,也将统筹安排200亿元资金采购战略

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和产品。

根据规划,到2015年,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地位将进

一步提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全市地

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将形成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在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

造等领域,将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过500亿的大型企业,涌现出一大批“专、特、精、新”的中小企业。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

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形成一

批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

看了关于经济的政治论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