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35.51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变Array

(一)美国与新兴国家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

21世纪初国际关系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兴起。新兴市场国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新的重要力量,促使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发生巨大的变迁,同时也影响政治格局的面貌。对于印度,美国十分重视其经济潜力、地缘政治地位和在亚太安全中的作用,称印度为美国的“天然盟友”。近几年印美关系不断升温,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

美中关系的复杂性超过以往任何大国之间的关系。面对中国正在崛起的趋势,美国存在着对中国的国家定位和民族心理调适问题,尤其是容易导致非理性的反应,如军力对比变化、食品和玩具不安全等,心理土壤极其脆弱,容易受到外界评论的左右。国际关系史告诉我们,新崛起的大国与现存的大国之间的关系总是十分复杂,涉及经济、文化和军事战略层面。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事关美中关系能否长期稳定。美中关系遏制与接触的两面性继续存在,但关系互动发展相对稳定。鉴于中国在诸如反恐、朝核、伊核等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的重要性,避免对抗、与中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也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美中之间建立战略经济对话机制,2007年11月两国国防部首次建立军事热线电话,在台湾问题上的合作等都是理性的反应。总之,一方面期望中美关系很好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中美关系全面恶化也不容易,安全、贸易、金融及人权等领域将是分析美中关系未来发展的关注点。

(二) 美俄关系

传统地缘大国俄罗斯的复苏向美国提出了挑战。从2006年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纠纷开始,俄对独联体中亲美国家采取越来越强硬的态度,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直接和间接挑战美国。从海底到陆地、天空,甚至延伸到外太空,俄罗斯都采取进攻性的姿态。特别是2007年10月普京高调访问伊朗,成为 1943年以来首位访问伊朗的俄罗斯领导人。俄罗斯公开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朗动武,并进一步加强与伊朗的能源战略合作,还签署了向伊朗空军供应50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协议。普京在伊朗核问题上与西方大唱“反调”,不仅显现出俄罗斯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战略利益的意图,也充分反映出俄罗斯强化与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相抗衡的原则立场。布什宣称伊朗如果拥有核武器,可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正是对当下形势的担忧,若伊斯兰极端势力与俄罗斯联手对抗美国,对美国而言无疑是一场噩梦。所以,美国面对双方全球领域的竞争或将持续升温的趋势,可能不得不适当考虑和照顾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应和地缘利益

(三) 美欧关系

美欧关系是同处西方阵营里的兄弟关系,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整体上看是比较团结。双方虽然由于伊拉克战争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但欧洲还是参与到战后的重建和维持秩序中。随着法、德新领导人的上台,在伊拉克战争、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上产生分歧而疏远了的跨大西洋关系,正走出低迷,回归正常。

2003年,围绕伊拉克战争,美国与传统盟友法、德产生了严重分歧。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将法、德等反战国家划归为已经“过时”的“老欧洲”,美欧关系也因此经历了一场严重的危机。美国将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教相联系,欧洲认为这是危险的做法,并警告美国不要把反恐引向“文明冲突”。美国一味强调使用军事手段反恐,欧洲主张使用政治、经济、外交等综合手段。欧洲还批评美国在巴以冲突中过于偏袒以色列,指出美国激化热点冲突只能导致更多的恐怖主义。伊朗核问题也是美欧之间分歧所在。在反对伊朗发展核武器这一战略目标上,美欧双方并无分歧,但在达到这一目标的战术方法上,美欧有着明显差异。美国对伊朗的态度日趋强硬,以接近战争的口吻警告伊朗。在伊朗和中东有重要利益的法德两国领导人均主张运用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强调军事行动的后果是“灾难性的”,但是基于共同利益,欧盟正在向美国立场靠拢。另外,美国和欧洲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分歧也非常大。

2005年和2007年,德、法两国新领导人先后上台,为改善美欧关系提供了契机。默克尔上台后与美修好,法国总统萨科奇更是称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主国家”。这些欧洲新一代政治家相继表现出对美国的新姿态,预示着更多的合作而非冲突将成为下一阶段跨大西洋关系的主导。2007年11月,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先后访美。与此同时,“跨大西洋经济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对推动跨大西洋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美欧的对俄政策和对华政策分歧逐步缩小,尽量强调步伐一致。美国与法、德等国关系改善的真正原因还是双方共同应对重大的地区和全球问题的需要。虽然共同的战略目标和利益把美国与法、德等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这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美欧合作,仍然还不能确定。所以美欧关系的未来发展将是大国关系关注的焦点之一。

(四)中日关系

最近几年,由于中日之间的矛盾纠葛不断,对于中日关系的前景,出现了很多悲观的论断;也有一些人盲目乐观,以为中日如果能像二战后的法国和德国学习,中日关系将很快得以进入良性的发展状态。

笔者认为,悲观大可不必,乐观尚需谨慎,对于复杂的中日关系,不宜用简单的悲观或乐观情绪加以概括。而要从不同层次、多个角度综合考虑。

中日之间存在的矛盾与斗争,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1.政治方面的矛盾。

日本政治领导人无视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严重伤害,不断参拜

供奉有甲级战犯和其他级别战犯的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民众的

感情和尊严。中国方面,已经将其作为本国的核心政治利益看待,不

会在此问题上做出让步。

2.领土、资源方面的矛盾。

中日之间长期存在着钓鱼岛领土之争。近年来,又因全球石油资源紧

张,对东海大陆架、东海海域专属经济区乃至领海主权存在着不同的

主张。

但是,日本政府却不断违反所做出的承诺,不断改变钓鱼岛现状。

1978年,"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竖立灯塔,1990年日本政府承认这

座灯塔为正式航线标志。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

年社"等多次登上钓鱼岛,设臵石碑、神社等设施,日本政府对此采

取了纵容态度。近年来,日本海上自卫队及海上保安厅舰艇又开始在

钓鱼岛附近海域实施警戒,驱赶接近钓鱼岛的中国渔民,逐步实际控

制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周围海域,由此多次引发了中日两国之间

的外交摩擦。据日本《读卖新闻》2003年1月1日报道,日本政府以

年租金2256万日元的价格"租"下了钓鱼岛,租期从2002年4月1日

开始至2003年3月31日止。而且,这种租借合同将长期延续下去。

日本政府为何不断违背两国政府关于钓鱼岛问题的搁臵承诺?其本

质是日本政府试图通过日本政府及其民间关于钓鱼岛造成的一系列

新事实,来巩固和强化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所谓"既成事实"。这是日

本政府要借此加强国际法对领土主权认定中,所谓"连续、实质占领"

这个现实原则,以便增强控制钓鱼岛的法理依据。按照国际法原理,

实际控制的事实仅对无主地才有效,而钓鱼列岛并非无主之地。同时,

在国际法原理中,还有非法的事实不产生法理根据的国际法原则,而

且,这个原则高于事实产生根据的原则。因此,无论日方在控制钓鱼

岛期间制造出多少新的事实,中国都不会承认、也不能够作为日本继

续侵吞钓鱼岛的根据。

所以,从中日关系中期前景来看,钓鱼岛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仍将是中日产生矛盾的焦点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必将损害中日关系发

展的大局,甚至在某个时期、某种程度上激化中日之间的矛盾。

关于东海划界问题,由于日方在2004年5月发现中国在东海中国专属经济区内开发春晓油气田,引发中日双方关于东海专属经济区

划分的激烈争执。日本的一些媒体甚至扬言要根据联合国的海洋法公

约拆除中国的开采设施。其实,这完全是对日本公众的误导。即使是

按照日本所主张的对东海按照"中间线"划界,春晓油气田也是在"中

间线"的中国一侧,离"中间线"5公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