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三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三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公开课)

杨镇二中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我们共同的家。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

第一章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方案设计主备教师:张文会课型新授课时 1

上课

时间

10.21

导学

教师

张文会

课标解

读课标

要求: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

教学

目标

1.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图上识别等高线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重点

难点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的山峰、山谷、山脊等

导学

方法

合作式、探究式

教学过程

导学

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欣赏长城自然景观图,思考地表高

低起伏的状态怎样表示在地图上

呢?

学生欣赏图并思考问题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引出新课

自主

学习

一、在地图上确定地面高度

1.什么叫海拔、相对高度?

2.阅读21—26页

你认为王欣、王琳、董浩,谁的结

论是对的?

海拔:地面上某地点高出平均海平

面的垂直距离。(一个)

相对高度:地面上某一地点高出另

一地点的垂直距离。(无数个)

学生活动:结合图自学教材

中的文字,理解以下概念:

海拔、相对高度。

做一做:

1.A点海拔为

2.A点与B、C点的相对高度

分别是、

培养学生观察图、读

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