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无线抄表系统设计方案V2.0
- 格式:doc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26
基于GPRS技术的远程无线自动电能抄表系统的设计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特别是电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使得电力部门的电能表抄表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大大地增加。
为了从根本上克服传统人工抄表模式的弊端,各国都纷纷研究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自动抄表技术(Automatic Meter Reading)是利用单片机等控制单元将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应用于自来水、电力、煤气(以下简称“三表”)供应与管理系统中的一项新技术。
我国对自动抄表技术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很快。
随着对自来水、电力、煤气供应管理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行业自动化推进速度的不断加快,对远程智能抄表技术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必会成为热点。
电子技术、纳米级的IC制造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等嵌入式技术快速发展,并且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仪器仪表、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网络设备、移动计算存储等领域。
伴随着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无线网络——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简称为GPRS)网络。
GPRS网络作为新的通讯方式,具有实时在线、高速传输、快速登陆、按流量收费、支持IP协议和X.25协议等优点。
利用GPRS进行远程自动抄表使得抄表变得更加快捷、高效。
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并设计了基于GPRS网络技术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
本系统采用TI公司的数字模拟混合信号处理器MSP430F149和SIMCOM公司生产的SIM300C型号的GPRS模块作为硬件平台。
利用RS485串行通讯接口采集多功能电能表各电表参数,然后通过GPRS网络把采集到的各种数据传输到远程管理计算机并存储,以此实现电能表的远程抄表。
文中,首先介绍了当前国内外自动抄表技术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几种广泛使用的自动抄表系统的原理及系统组成,介绍了不同的数据传输通讯方式的优缺点,GPRS网络原理和结构;然后详细介绍了基于GPRS网络技术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硬件方案和设计电路;最后详细介绍了抄表终端的软件实现和服务器管理软件的设计。
一种远程无线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城镇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四表(水表、电表、燃气表、热表)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其数据的自动抄送过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也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
本文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系统和GPRS移动通信技术设计了无线抄表系统。
首先阐述了无线抄表系统所用到的基础理论,分析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然后根据系统的整体框架分别设计了系统的硬件构成和软件结构。
最后通过采集卡数据和控制数据对系统的无线网络通讯性能进行测试。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系统的基本功能都得到了实现,达到了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要求。
基于Zigbee无线通信网络和GPRS移动通讯网络技术的无线抄表系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其稳定性及实时性能优于现有的抄表方式;第二,安装维护方便,无需布线;第三,其网络运营成本低,功耗低,灵活性高。
远程抄表系统设计方案目录一、系统概况5二、远程抄表系统方案6三、总的系统构成9四、产品实物图10五、DCGLW2-TQ201R型无线采集器10六、远程抄表管理中心软件说明10一、系统概况随着供电自动化以及城乡电网改造的不断深入,涉及到千家万户和用电大户的电能量管理和抄表计费已成为电力部门关心和重视的热点问题,尽管目前已有通过各种有线,红外,无线等通讯方式,对电能量进行管理和各种表计数据进行抄录,但在具体应用和项目实施过程中,都遇到数据抄录不稳定,施工困难,费用高昂等问题。
我公司长期从事电力自动化,GPRS远程数据通讯等产品的研制和开发,针对目前电力部门电能量管理和表计数据抄录,远程编程、校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GPRS远程电能量管理和表计数据抄录系列方案,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线数据通讯技术,完成各种数据和控制信号的双向传输。
本系列方案在同龙电、三星、恒通、威胜、浩宁达、华立、ABB、斯伦贝谢的产品配套使用,以及电力自动化项目改造过程中,获得用户广泛好评。
我公司采用了业内最先进的GPRS技术、及主研制的三级自动中继路由电台、与国内多家电表厂家合作推出了基于GPRS远程抄表系统,有着性能可靠、运行费用低廉、功能齐全的优点。
已经在国内多家电业局开通运行,反映良好。
二、GPRS远程抄表系统方案GPRS远程抄表系统是针对电表的抄表工作而设计的一个大规模的远程抄表通讯网络系统。
它溶合了业内最先进的GPRS技术,结合了本公司多年来GPRS远程抄表的经验,以及多年来的GPRS数据传输经验,是一套造价及运行费用低廉、组网方便、可扩展性强的大型GPRS远程抄表系统。
该系统由中心数据后台计算机、中心后台软件、中心数据库服器、GPRS服务器、DCGL321-ZPG8201型电能采集终端、带RS485接口的电能表、以及手抄器。
该GPRS远程抄表系统适用于对一个城市区域或城市小区的电表进行全自动远程抄表管理。
该系统具有组合灵活,扩充方便的特点,从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真正地实现了智能网络抄表的科学管理。
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远程抄表系统是一种通过网络实现抄表信息获取的系统,其设计与实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系统需求分析1. 系统功能需求:远程抄表系统应该具备抄表、查询、统计、报警等功能。
通过网络实现抄表数据的自动收集、传输和存储,以及报警等功能,方便管理部门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2. 系统性能需求:应该满足高并发、高可靠性、低时延、可扩展性等性能要求。
3. 系统安全需求:应该具备严格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恶意行为。
4. 系统用户需求:应该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使用者使用。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厂家和水电等管理部门的需求。
二、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远程抄表系统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包括前端采集系统、传输层和后台数据中心。
前端采集系统负责数据采集和控制,传输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后台数据中心负责数据处理、统计和报警。
2. 系统设计原则:应该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系统设计。
另外应该采用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设计原则。
3. 系统硬件设计:应该选用高性能、低功耗、稳定可靠的硬件设备,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4. 系统软件设计:应该采用跨平台、模块化、并发性好以及易于扩展的软件开发工具。
具体可以选用Java、Python或C++等编程语言进行系统开发。
三、系统实现1. 前端采集系统:选用传感器和电子表等设备,采用数字化输出方式,并利用集成电路和单片机等技术,实现设备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异地传输。
2. 传输层实现:在前端采集设备和后台数据中心之间搭建传输层,通过网络传输数据。
具体实现可以采用ZigBee、GPRS、3G、4G等技术。
3. 后台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中心包括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统计,以及报警等功能。
数据处理采用多线程技术,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数据请求。
报警功能采用短信或邮件方式,通过提醒方式实现对设备管理的有效监控。
4. 安全措施实现: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采用信息加密、数字签名等技术。
远程抄表施工方案远程抄表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远程抄读仪表数据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仪表数据,避免了传统抄表的繁琐过程,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准确度。
下面是一份关于远程抄表施工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施工准备1. 设备选购:选购适用于远程抄表的仪表,确保其具备远程通讯接口和抄表软件。
2. 网络搭建:安装光纤或无线网络设备,确保网络稳定,能够满足远程抄表需求。
3. 技术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远程抄表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远程抄表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施工步骤1. 仪表安装:按照设备要求,在用户端或计量点安装仪表,并进行相应的接线和调试工作。
2. 远程通讯接口连接:将仪表与远程通讯设备相连,确保数据能够正常传输。
3. 软件安装与配置:在计算机或服务器上安装远程抄表软件,并进行相应的配置工作,包括设定采集周期、设备联网方式等参数。
4. 联网测试:确认仪表与计算机或服务器能够正常通信,确保数据可以稳定地传输。
5. 数据管理与分析:将仪表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进行合理分析和处理,以便后续使用。
6. 操作培训:对用户进行远程抄表操作和管理培训,使其了解如何查看仪表数据、上传读数等操作。
三、施工注意事项1. 网络安全:确保网络设备和抄表系统具备一定的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2. 数据及时性:保证数据的及时采集和传输,以便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3. 数据准确性:保证仪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的后果。
4. 系统稳定性:确保抄表系统的稳定运行,避免因系统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或错误。
5. 线路安全:进行线路铺设和连接操作时,要注意防止线路短路、接触不良等问题,确保安全可靠。
通过远程抄表施工方案的实施,可以极大地提高抄表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同时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可靠。
因此,远程抄表技术在能源、水表、燃气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GPRS网络的远程抄表系统设计与实现I.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手工计量方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大规模用能计量需求和自动化计量的发展要求。
因此,远程抄表系统应运而生。
远程抄表系统是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自动化计量方式,它不仅能够提高计量效率,还能够减少人力成本和错误率。
II. 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远程抄表系统由集中管理服务器、GPRS网络、中心处理器和各个客户端组成。
其中,集中管理服务器作为系统的中心,用来管理所有的客户端数据;GPRS网络负责数据的传输;中心处理器用来处理数据的加工和分析;而各个客户端则是用来采集数据的。
2. 技术实现(1)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各个客户端实时采集数据,包括用电量、用水量、用气量等,然后将数据传输到中心服务器;(2)数据传输系统采用GPRS网络作为数据传输的方式,将数据从客户端传输到中心服务器,并且数据传输可以达到实时性,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即时把握;(3)数据处理与存储服务器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特定的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存储,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分析、查询和同步操作;(4)系统管理通过集中管理服务器对远程抄表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包括系统升级、数据备份和用户权限管理等,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报表输出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各种格式的用能报表,方便用户对用能情况进行分析和管理。
III. 系统实现1. 软件设计(1)界面设计远程抄表系统的界面设计需要方便用户操作,同时又保证了功能的完整性。
系统设计采用了Web界面,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系统;(2)数据处理采用Linux编译平台,使用MySQL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后台,实现对数据的快速访问和管理,以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3)WEB应用使用PHP技术开发Web应用程序,实现用户对系统的各种操作和功能,从而实现对系统的全面控制。
2. 硬件设计(1)GPRS无线模块GPRS无线模块用于数据的无线传输,采用SIMCOM公司的SIM900 GSM/GPRS无线模块,可支持TCP/IP协议;(2)单片机在所有的客户端中,采用ATMEL公司推出的单片机,可支持GPRS无线模块的通信以及数据的采集和处理;(3)传感器各个客户端使用不同的传感器进行数据的采集,如电表、水表、气表等,它们可以将数据发送到单片机。
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对系统需求进行分析,包括远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与处理以及用户界面设计等模块的设计。
在此基础上,对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进行优化,进行系统性能评估,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远程抄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以及系统在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潜在价值。
【关键词】远程抄表系统, 设计与实现, 系统需求分析,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数据存储与处理模块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 设计优化, 系统性能评估, 未来发展展望1. 引言1.1 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远程抄表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的远程监测和抄表的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人工抄表方式逐渐滞后并且效率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远程抄表系统应运而生。
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系统需求分析、远程数据采集模块设计、远程数据传输模块设计、数据存储与处理模块设计以及用户界面设计。
通过这些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可以实现远程监测抄表,提高抄表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人力成本和错误率。
2. 正文2.1 系统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是设计远程抄表系统的第一步,通过对系统需求的分析可以明确系统所需要具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从而指导后续的设计和实现工作。
在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系统需求分析至关重要。
系统需求分析需要确定远程抄表系统的基本功能需求。
远程抄表系统主要用于实现远程抄表功能,包括自动采集用户表计数据、远程传输数据、数据存储和处理等功能。
系统还需要具备用户管理、权限控制、报警和异常处理等功能,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系统需求分析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需求。
远程抄表系统需要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能够满足大规模用户数据的抄表需求。
系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和技术更新换代的要求。
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远程抄表系统是针对现代社会对于水、电、气等各种能源的监管管理和计量计费方便而推出的。
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用户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下面是远程抄表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实现过程。
设计原则1.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用户的数据,方便监控管理。
2.多样化功能:具备灵活、多样的功能属性,如抄表、计费、查询等。
3.简单易懂:设计简洁明了,用户易学易懂,方便操作。
4.安全性:系统的敏感信息、数据加密,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系统组成1.采集模块:对用户的水、电、气表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存储,通过GPRS等方式上传数据到服务器。
2.计算模块:对用户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包括对用户水、电、气量的计算、计费和结算等。
3.管理后台:提供后台管理功能,实现用户信息、数据查询、报表统计和历史记录功能等。
4.APP移动端:提供APP移动端,让用户随时随地查询、判断和控制自己的用水用电情况。
系统原理1.采集模块:由数据采集器和水、电、气表组成,通过数据处理部分进行数据解析,提取出数据并存储到内部存储器中。
2.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模块上传的数据进行解析,通过数据处理部分对单元表数值进行计算、判断、测量误差校正和手动干预等进行处理。
3.远程数据中心:从多个采集模块收集数据并处理,以及请求和控制传输,并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
4.用户服务和管理界面:公司的客户服务、管理和操作界面,包括数据的统计分析、历史记录查询以及售后服务等。
系统特点1.实时监控:远程抄表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能源使用,监测用户的水、电、气的用量及用途。
2.便捷的管理:系统提供一个便于管理能源供应的方式,以及方便及时检查、更新、调整和维修。
3.安全性优秀:系统具有非常出色的安全性。
任何时候,远程抄表系统的用户数据都能够得到保护。
4.智能化技术:远程抄表系统设有计算机智能化技术,可以在满足人们生活方面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
远程抄表系统方案1、设计标准1)DL/T645-1997 《国家电网电表通信协议规约》2)DL/T698 《国家电网多功能电表通信协议规范》3)GB/T 18460.1 《预付费售电系统总则》4)IEEE802.11b/g标准《无线网络规范》5)DL/T614 《多功能电能表设计规范》6)Q/GDW356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7)GB/17215.321-20082、系统设计2.1系统结构图远程抄表管理系统该远程抄表系统主要由智能电表、485转TCP/IP转换器、公网、服务器(管理软件)、客户羰等部分组成。
其中智能电表通过485协议与485转TCP/IP转换器相连。
485转TCP/IP转换器通过公网与服务器相连。
上层管理软件对应用进行管理。
本系统在硬件上由客户端、服务器、485转TCP/IP转换器和智能电表等组成:1)服务器:用来发送监测中心计算机的指令和接收控制器传输的电度表的信息,通过网络通信接口送入计算机,为客户端服务。
2)采集终端(485转TCP/IP转换器):通过485转TCP/IP转换器来转换信号与服务器相连。
3)客户端:人工操作设备,用来采集智能电表,同时向电表发送各种指令。
4)智能电表:智能计量与管理用户的用电情况,通过485接口与采集器连接传送数据。
5)针对村、乡的组网可以采用移动4G、无线、有线设备进行数据的传输。
6)针对市、省可采用光纤的组网方式。
2.2软件体系结构该平台采用基于SOA+PaaS的典型应用架构,可承载智能采集方面的扩展性应用,平台架构示意图如下:基于SOA+PaaS平台支撑省、市、乡镇范围的新一代智能远程抄表系统应用,其主体为运维中心。
运维中心主要由基础设施层、网络传输层、数据层、中间层、应用表现层和支撑管理系统构成。
平台的主要服务模式包括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和设施即服务。
基础设施层:包含智能采集设施两大类,主要用于对电能参数的感知。
网络传输层:包含有线、无线、移动运营商等网络通道和传输设备。
智能水表远程抄表(智能水表抄表系统方案) 智能水表远程抄表(智能水表抄表系统方案)1.引言1.1.目的1.2.范围1.3.定义2.系统概述2.1.系统结构2.2.功能模块2.2.1.智能水表2.2.2.远程抄表系统2.2.3.数据存储和分析2.2.4.用户端应用程序3.智能水表设计3.1.技术规格3.2.数据采集方式3.3.硬件设计3.4.软件设计4.远程抄表系统设计4.1.数据传输方式 4.2.数据安全性4.3.远程抄表策略 4.4.前端开发4.5.后端开发4.6.数据解析和存储5.数据存储和分析5.1.数据库设计5.2.数据存储策略5.3.数据分析方法6.用户端应用程序设计 6.1.用户界面设计 6.2.用户认证6.3.数据展示和查询6.4.报表7.系统部署和维护7.1.硬件部署7.2.软件部署7.3.系统维护8.风险评估和法律要求8.1.安全风险评估8.2.法律要求附录:附件1:智能水表技术规格附件2:数据库设计文档附件3:用户端应用程序界面设计附件4:系统部署和维护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智能水表:指具有数据采集和远程抄表功能的水表。
2.远程抄表系统: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水表读数的系统。
3.数据存储和分析:指将采集到的水表数据存储至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
4.用户端应用程序:指供用户查询水表读数、报表等功能的应用程序。
5.数据库设计:指针对水表数据存储需求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的过程。
6.安全风险评估:指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分析,识别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威胁。
7.法律要求:指该系统在使用和部署过程中需要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远程抄表系统设计方案目录一、系统概况5二、远程抄表系统方案6三、总的系统构成9四、产品实物图10五、DCGLW2-TQ201R型无线采集器10六、远程抄表管理中心软件说明10一、系统概况随着供电自动化以及城乡电网改造的不断深入,涉及到千家万户和用电大户的电能量管理和抄表计费已成为电力部门关心和重视的热点问题,尽管目前已有通过各种有线,红外,无线等通讯方式,对电能量进行管理和各种表计数据进行抄录,但在具体应用和项目实施过程中,都遇到数据抄录不稳定,施工困难,费用高昂等问题。
我公司长期从事电力自动化,GPRS远程数据通讯等产品的研制和开发,针对目前电力部门电能量管理和表计数据抄录,远程编程、校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GPRS远程电能量管理和表计数据抄录系列方案,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线数据通讯技术,完成各种数据和控制信号的双向传输。
本系列方案在同龙电、三星、恒通、威胜、浩宁达、华立、ABB、斯伦贝谢的产品配套使用,以及电力自动化项目改造过程中,获得用户广泛好评。
我公司采用了业内最先进的GPRS技术、及主研制的三级自动中继路由电台、与国内多家电表厂家合作推出了基于GPRS远程抄表系统,有着性能可靠、运行费用低廉、功能齐全的优点。
已经在国内多家电业局开通运行,反映良好。
二、GPRS远程抄表系统方案GPRS远程抄表系统是针对电表的抄表工作而设计的一个大规模的远程抄表通讯网络系统。
它溶合了业内最先进的GPRS技术,结合了本公司多年来GPRS远程抄表的经验,以及多年来的GPRS数据传输经验,是一套造价及运行费用低廉、组网方便、可扩展性强的大型GPRS远程抄表系统。
该系统由中心数据后台计算机、中心后台软件、中心数据库服器、GPRS服务器、DCGL321-ZPG8201型电能采集终端、带RS485接口的电能表、以及手抄器。
该GPRS远程抄表系统适用于对一个城市区域或城市小区的电表进行全自动远程抄表管理。
该系统具有组合灵活,扩充方便的特点,从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真正地实现了智能网络抄表的科学管理。
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设计【摘要】本文旨在提供一种利用低压电力供电网络、低成本、高可靠地实现公共事业收费自动化和小区物业管理智能化的技术应用。
【关键词】集中抄表;集中器;远程抄表智能远程抄表系统基本解决了人工抄表和一般自动抄表系统的难题,不但能够实现水、电、气表的远程查抄、计量和收费等功能,还具有通断控制功能(控制中心需取得通断控制的合法权限),同时在系统中增加了各种防护措施,包括防断线、防强磁干扰、防开启等,能够自动检测断线、强磁干扰、非法检修等状态,并由管理中心计算机显示。
此外智能采集器预留多个数字采集端口,可采集住户的若干报警信息并通过软件处理报警信息,为其他系统的集成进入(如安全防护系统)留有接口。
一、抄表系统的构成系统构成框图如图1所示。
采用用户载波表加载波采集终端,即可进行电力线载波通信功能的操作,完成电能计量、电压和功率测量等;集中器挂接在同一台配变器下的电力线上,根据设置的要求定时或随时通过电力线抄收台变下所有载波表的测量数据并保存;主站计算机可通过电话网或其他通信媒介对集中器发布设置、广播命令或抄表命令,对集中器进行综合数据的抄收,对集中器下的任一台载波电表进行召抄或通断电控制,从而实现远程抄表和监控功能。
二、分块功能1.数据集中器数据集中器在抄表系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集中器根据已设置好的不同的抄表方案对各载波电表实现双向数据传送,具有内部硬时钟可与系统进行广播校时,并实施定时抄表命令,存储抄表数据,可通过各种网络媒介与主站完成数据交换。
集中器的作用是将配变台区载波电能表连成本地网络,能自动抄录数据采集终端及载波单表的数据,集中并存储。
通过抄表器或电话线将数据传输给电力局的计算机中心。
从图2可看出,数据集中器是由CPU,RAM、直流电源、指示电路及接口组成,是一个能通过载波接口及RS232接口与外界通信的单片机系统。
下面简要介绍各组成部分:(1)直流电源:利用220V交流电降压后,经整流、滤波、稳压后分别得到+24V,+5V.(2)指示电路:指出数据集中器工作是否正常、欠压。
热电厂远程抄表设计方案北京华信创通科技有限公司目录1项目概述 (1)1.1项目需求分析 (1)1.2项目内容 (1)1.3设计原则 (2)2总体设计 (3)2.1总体设计方案 (3)2.1.1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4)2.1.2系统层次逻辑框图 (4)2.1.3热电厂远程抄表系统平台结构关系 (5)2.1.4热电厂远程抄表传输设备结构关系 (9)2.2主要技术指标 (11)2.2.1热电厂远程抄表系统平台 (11)2.2.2遥测端主控设备技术指标 (12)3 成本估计 (13)4 实施过程 (14)1项目概述1.1项目需求分析热电厂负责管理30万平方米住户及工建单位的供热。
本系统涉及住户共3-4万用户,由于用户众多,就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采集工作,传统的人工采集数据的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且低效、易错、不易统计,热力公司远程抄表系统是基于GPRS 的热量表远程抄表系统,具体实施是在居民住户家中安装热量表为计量设备,每组散热器前安装温控阀;在每个楼栋单元中安装数据采集终端,采集每个楼栋单元内的用户热量表数据;建设主站管理系统,通过远传将热量、温度、流量等参数传送给数据中心,实现对供热能耗的监控与实现对供热能耗的监控与收费管理。
采用这种方式的好处明显,节约大量人力成本的同时,使数据采集更加准确、快捷,数据统计更加简单、精确,监测、报警等辅助功能,都会让热力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
1.2项目内容1)热电厂远程抄表系统平台建设。
通过对用户热量表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建设一个智能的、安全的、高效运行的、提供优质服务的远程抄表系统平台,并且有监测、报警等辅助功能2)热电厂远程抄表传输系统建设。
通过GPRS或者VPN现有网络,实现一种通用的、可扩展的热电厂远程抄表传输系统,使分布在每个楼栋单元的温控阀的数据实时传输到热电厂远程抄表系统平台。
1.3设计原则1)智能性。
传统的热电厂抄表采用人工采集、人工上报的方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实时性差,采样点少,分析不准确;采用基于GPRS的自动智能热电厂远程抄表系统,能够实现信息自动采集、传输、分析,以及用户远程控制等一系列操作,具有较高的智能性。
1 1 无线抄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Version 2.0
上海XX信息技术开发中心 版权所有 2 2 序言 .................................................................................................................................................. 4 1 术语定义 ................................................................................................................................... 5 2 适用范围 ................................................................................................................................... 5 3 系统组成 ................................................................................................................................... 6 4 网络结构 ................................................................................................................................... 6 5 协议模型 ................................................................................................................................... 7 5.1 硬件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数据连接子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Broadcast广播 .............................................................................................................. 8 5.3.1 Package Identity field ........................................................................................ 9 5.3.2 Command Type field ......................................................................................... 9 5.3.3 Group ID field ................................................................................................. 10 5.3.4 Source ID field ................................................................................................ 10 5.3.5 Target ID field ................................................................................................. 10 5.3.6 Command Code field ...................................................................................... 10 5.3.7 CRC field ........................................................................................................ 11 5.4 数据包 ......................................................................................................................... 11 5.4.1 Package Identify field ..................................................................................... 11 5.4.2 Group ID field ................................................................................................. 11 5.4.3 Source ID field ................................................................................................ 11 5.4.4 Target ID field ................................................................................................. 11 5.4.5 Data Length field ............................................................................................. 12 5.4.6 Data field ......................................................................................................... 12 5.4.7 CRC field ........................................................................................................ 12 5.5 Response回复 ............................................................................................................ 12 5.5.1 Package Type field .......................................................................................... 12 5.5.2 Group ID field ................................................................................................. 13 5.5.3 Source ID field ................................................................................................ 13 5.5.4 Target ID field ................................................................................................. 13 5.5.5 Data Length field ............................................................................................. 13 5.5.6 Data field ......................................................................................................... 13 5.5.7 CRC field ........................................................................................................ 13 5.6 链路管理 ..................................................................................................................... 14 5.7 MAC子层................................................................................................................... 14 5.7.1 CSMA ............................................................................................................. 14 5.7.2 监听算法 ......................................................................................................... 15 5.7.3 CSMA-CA ...................................................................................................... 15 5.8 网络路由 ..................................................................................................................... 16 6 网络拓扑发现 ......................................................................................................................... 16 6.1 一对多 ......................................................................................................................... 17 6.1.1 建立链路 ......................................................................................................... 17 6.1.2 防碰撞 ............................................................................................................. 18 6.2 ad-hoc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