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优秀教案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优秀教案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优秀教案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优秀教案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1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农业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欧洲王权得到加强。

过程与方法: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商人地位的变化,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洲庄园的衰落。

难点: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农村新的变化: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荒地、林地、沼泽地被开发出来,耕地面积扩大,有的是领主主持开发的,大多数是农民开发的,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变化: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又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通过纳税迁徙,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生束缚的机会。

3.庄园的衰落:农民取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上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于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

4.租地农场: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雇佣少地或者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农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5.手工业的发展变化:

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6.商人的变化: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7.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

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者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者变卖,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并且逐渐建立自己的新型地产,以新的生产方式控制生产、交换等环节,他们还控制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市民阶级的出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材料二: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

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保护法的保护。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3.13、14世纪,英国、法国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议会,不断提出自己的主张。

三、课堂小结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预示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大起来,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经济上的条件。

四、课后练习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

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

③庄园逐渐衰落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经营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

B.手工业者更多是为适应市场而劳动

C.手工业者开设的作坊规模比较大

D.手工工场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

3.下列关于中世纪欧洲商人与雇佣工人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

②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生产工具

③工人完全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④商人与工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五、板书设计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农村新的变化

2.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变化

3.庄园的衰落

4.租地农场

5.手工业的发展变化:

6.商人的变化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2.市民阶级的出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质教案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最新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37课 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发展岳麓版复习巩固七十九

最新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37课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发展岳麓版复习巩固 七十九 第1题【单选题】 下面是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的时政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漫画中袋子上的俄文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美国( ) A、制造慕尼黑阴谋 B、出台马歇尔计划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指挥“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以为当代西方学家指出:“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材料反映出西欧共同建立的目的是( ) A、争取美国的援助 B、引进科学技术

C、发展经济和寻求国家安全 D、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46年丘吉尔曾说:“重建欧洲大家庭,或尽我们所能地给它提供一个机构,使欧洲大家庭得以在和平、安全和自由中安居。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20世纪90年代,丘吉尔这一愿望得以实现的组织是( ) A、欧洲共同体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通过让出部分国家主权,进行国家间的联合,达成区域和平,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是一项重大尝试。二战后,这一“尝试”的典型事例是( ) A、北约 B、华约 C、欧洲联盟 D、独立国家联合体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A、社会改革 B、适当的经济政策 C、美国扶持 D、朝鲜战争的爆发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一现象直接来自于( ) A、欧共体的组建 B、欧盟的成立 C、欧盟的扩张 D、欧元的发行 【答案】: 【解析】:

2018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2018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化过程以及租地农场是如何建立的;了解手工业发展变化以及手工工场的形成过程; 2.通过探究学习,理解土地关系变化和手工业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3.通过自主学习,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产生过程和影响。 重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特点和出现的意义 难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的原因。 导入新课 出示《西欧庄园》的图片。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中世纪,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建庄园经济。但到了中世纪晚期,封建庄园经济走向了衰落,欧洲社会进入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和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讲授新课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0-62页,完成下列问题: 1.11世纪以后,欧洲的庄园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2.租地农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租地农场是如何形成的? 4.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 5.中世纪晚期的手工业方面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6. 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什么特点? 7.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西欧庄园经济的变化 (1)首先是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 11世纪后,欧洲农村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垦殖者成为这些地区的新主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其次是自由劳动力的增加,庄园瓦解。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 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2.租地农场的出现 (1)原因:①是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 ②一些领主不善经营. ③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2)租地农场的形成: ①在一些地方,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 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并进行出租。领主依靠 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知道中世纪晚期欧洲处于转型时期,了解农业方面和手工业方面的新变化以及城市市民阶级的出现; 2、认识农村、城市的发展对欧洲的影响,理解西欧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欧洲重大历史变革奠定了基础; 【自主学习】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垦殖运动: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 2、庄园瓦解: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也可以通过缴纳,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份束缚的机会。农民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 3、农业方面: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并进行 ,领主依靠土地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转租、购买等方式建立。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 4、手工业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更多地为而生产,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农村出现了的手工工场,后来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的手工工场。 5、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6、富裕农民: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将地产抵押或变卖,富裕、、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7、市民阶层:和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富裕的权利。 会死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的政治力量。 【巩固提高】 1、《英国庄园生活》是研究中世纪庄园农民的经典之作,它以1150—1400年为单位,生动地描绘西欧中世纪乡村生活的模式,其中部分章节提到了英国租地农场的产生和发展。下列关于租地农场的描述,叙述正确的是() A、领主直接参与农场的生产管理 B、领主十分重视经营自己的地产 C、领主采用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D、富裕农民雇佣无地农民进行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2、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是小华只做到关于某一主题的知识卡片内容。据此判断,卡片横线上应填写的主题是() A、西欧庄园 B、租地农场 C、分散的手工工场 D、集中的手工工场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的第二节,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承接了前面有关二战后的形势变化,又启示着后来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且本课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对于学生认识社会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等有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基本掌握了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及规律,经过上一学期《世界历史》的学习对资本主义性质经济发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而且本节课的内容理解性记忆效率会更高一些,同时与时政结合也比较紧密,学生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的。 三、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方式的相同与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对日本崛起后的一系列恶行,激发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高尚情感。 四、重难点突破 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五、教法设计 自主活动法问题探究法情境体验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及时巩固法材料解析法拓展提升法 六、教学材料准备 二战后德日情景欧盟欧元等相关影像资料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灾难。整个世界都卷入了这场战争之中,尤其是西欧各国和各个战败国,在战火的洗礼下,到处都是残砖断瓦,人民流离失所。如果你生活在当时的欧洲,你认为首要任务是什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精品教案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材分析: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预示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大起来,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经济上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 2、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 3、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4、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一种状态。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目标导学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材料展示: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提示: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富裕的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材料探究: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A.基督教的传播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D.工厂制度的确立 2.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垦殖运动。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贵族、教会、农民等各个阶层、集团都积极加入了这场运动。可见,贵族、教会、农民等进行垦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的号召 B.领导人物的号召 C. 物质利益的驱动D.科技的发展 3.下列不属于手工工场特点的是() A.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B.工人多分工合作 C.与手工作坊相比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D.反映了封建等级关系 4.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 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材料论述了中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意义 5.“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 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 材料说明城市居民() A.地位得到了提高 B.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C.饮食质量得到改善 D.经济得到了发展 6.14世纪以后,西欧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单个农民出售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法国南部朗格多克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皮毛等也远销东方。这反映了西欧() A.远程贸易的发展 B.城市的发展 C.手工工场的发展 D.科技的发展 7.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 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应是() A.大化改新 B.远程贸易 C.手工工场 D.垦殖运动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心。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人教版九上)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基础练习 1、众所周知,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的是() A.农奴、贫困农民、手工业者 B.富裕农民、骑士、乡绅 C.手工业者、商人 D.少地、无地农民 2、《英国庄园生活》是研究中世纪庄园农民的经典之作,它以1150--1400年为单位,生动地描绘了西欧中世纪乡村生活的模式,其中部分章节提到了英国租地农场的产生和发展。下列关于租地农场的描述,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领主直接参与农场的生产管理 B.领主十分重视经营自己的地产 C.领主采用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D.富裕农民雇佣无地农民进行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3、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是小王制作的 关于某一主题的知识卡片内容。据此判断,卡片横线上应填写 的主题是() A.西欧庄园 B.租地农场 C.分散的手工工场 D.集中的手工工场 4、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新开垦的土地 应该归() A.集团共有 B.附近庄园的领主 C.封建君主分配 D.垦殖者 5、伴随庄园的逐渐衰落和瓦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农村主要体现在() A.农村商品经济产生 B.租地农场主的出现 C.自然经济的瓦解 D.市民阶级的出现 6、13世纪开始,一些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他们配备统一的生产工具,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这样就形成了() A.租地农场 B.封建庄园 C.集中的手工工场 D.大型机器工厂 7、下列关于中世纪晚期西欧封建社会城市发展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成为城市居民 B.一些商人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 C.商人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D.城市居民没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8、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 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 ③庄园逐渐衰落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下列关于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经营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 B.手工业者更多是为适应市场而劳动 C.手工业者开设的作坊规模比较大 D.手工工场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 10、下列关于中世纪欧洲商人与雇佣工人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 本课主要介绍了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一目讲述了60~70年代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欧共体”、“欧盟”的建立以及它们在促进战后西欧和世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第二目主要介绍了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状况及原因。,“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当今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学习与探究欧盟和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对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充分的现实的借鉴意义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了以下的内容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一 习目标: 1、了解“欧共体”和“欧盟”的建立及意义,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通过战后西欧、日本、中国经济腾飞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崇尚科学的意识。对日本崛起后的一系列行为,激发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 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检测(1、选择题、 2、填空题),希望学生能完成识记层面的知识。 2、通过合作探究,材料解析,希望学生完成理解和运用层面的知识,实施鼓励性评价。 3、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回答,合作探究,达到过程性评价“良”的水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图片对比导入。同学们,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西欧和日本有何影响?请看图片。一段是苏军攻克柏林,柏林到处是残砖断瓦;一段是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遭原子弹的轰炸,地面上所有生灵涂炭,地面上所有建筑物毁于一旦。(满目苍凉、一片废墟、百废待兴。)有人站在德国首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疮痍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20年的时间,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精品教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1.知道欧洲中世纪晚期在农村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逐渐瓦解着西欧的封建制度。 3.理解农村城市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的变化,为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奠定了基础。 重点 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 难点 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新型的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与庄园经济有何区别?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了解这一段历史吧。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史料1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大垦殖运动……这场垦殖运动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西欧内地那些尚未耕作的土地,如森林、沼泽、草地等进行垦辟,是为内向性垦殖;二是对西欧周边地区的外向性拓殖,外向性垦殖往往又演化成西欧封建势力的对外扩张。 教师: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学生: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教师:新开垦的土地如何管理? 学生: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这些新开发的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史料214世纪早期,西欧出现饥荒,接着是瘟疫,人口急剧减少,许多农民和庄园主的财产至少部分处于闲置状态。这些变化的经济条件再次要求调整契约安排。留住佃户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租金减少奴化义务……劳动服务不可避免地被货币租金支付所取代,土地被佃户和(或)接受工资的劳工所耕种,这些劳动力自由地寻找他们的工作。

第九课 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第九课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一课一研通案) 一、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对日本崛起后的一系列恶行,激发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高尚情感。 4、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5、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二、教学过程: 1、探究之一──战后西欧经济复兴之谜 ●主观条件:西欧国家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并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西欧在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甚至对外经济联系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为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技术后,极大的促进了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 ●客观条件则是美国对西欧的援助。(战后美国加大对西欧的经济援助,客观上为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再加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尤其是西欧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促进了对基础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投资,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一切都为50~70年代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2、探究之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之谜 ●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并推行非军事化政策。通过改革,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日本政府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开支小的有利条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战后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后,日本接受了美国几十亿美元的“特殊订货”,这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大力发展教育,引进先进科技,其中大力吸收国外最新科学技术,为己所用,推陈出新,成为促使日本经济腾飞的翅膀。 (创设积极的问题情景,让“历史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创设问题科学化,解决问题民主化,形成知识网络化。) 3、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相比有哪些共同点? 共同点: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4、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借鉴:①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②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5、进一步思考:二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大力援助西欧和日本呢? (1)控制西欧各国,称霸世界;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1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农业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欧洲王权得到加强。 过程与方法: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商人地位的变化,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洲庄园的衰落 难点: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农村新的变化: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荒地、林地、沼泽地被开发出来,耕地面积扩大,有的是领主主持开发的,大多数是农民开发的,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变化: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又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通过纳税迁徙,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生束缚的机会。 3、庄园的衰落:农民取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上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于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 4、租地农场: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雇佣少地或者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农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

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发展优秀教案

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战后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条件;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地位。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转变为扶植;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的恢复及其原因;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战后西欧走向联合的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概括西欧联合的原因和作用,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是西欧特别是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科教兴国、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欧洲的联合;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教学难点】 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二战后的欧洲和遭到原子弹袭击后的日本广岛的图片 2.引用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话来形容这时的欧洲: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残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那么,欧洲和日本到底是怎样从废墟走向繁荣的呢?二战后,欧洲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共同学习《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发展》。 二、讲授新课: (一)欧洲走向联合 1.二战给欧洲带来空前的灾难 灾难的表现: ①人口锐减;仅英国一个国家,在战争中就有41万人丧生。

②财产损失严重,英国1/4的财富毁于战火。 ③经济凋敝,战争期间,英国出口贸易减少近70%,工业技术装备陈旧,法国在法西斯占领摧残下,工业体系残缺不全,生产处于瘫痪状态,德国1946年的工业产量仅为1937年的34%。 ④国际地位下降,二战后,欧洲传统优势地位消失,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2.西欧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师采用论从史出的方法,结合材料讲解)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为了帮助西欧各国克服经济困难,美国在1947年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其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是通过美国的帮助,打开欧洲的门户,控制西欧,1948—1952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给予西欧的经济支持达131.5亿美元,其中赠款占90%,其余为货款,成功地挽救了西欧濒于崩溃的经济。 材料二西方国家战后普遍奉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学说,主张国家应干预和调节经济,政府制定了促进经济发展的诸多有效政策,如,利用国家财政政策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战后西欧广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对产业部门进行了改造,使西欧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材料四二战后,为实现欧洲复兴,并增大在美苏两极格局中的发言权。欧洲各国摒弃前嫌,走上联合之路。法德两国共同推动的欧洲联合,一直到现在都有强大的吸引力。 根据材料,总结二战后西欧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原因:得到美国的援助;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使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欧洲走向联合。 3.美国对西欧的援助 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其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是通过美国的帮助。打开欧洲的门户,控制西欧。 根据材料,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使西欧经济逐渐得到恢复。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衰落和瓦解的原因;知道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手工工场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形成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分析和总结西欧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总结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出现及其意义;认识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欧洲重大历史变革奠定了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 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兴起的原因及其意义。 【难点】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与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关系。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 2.新的手工业经营有什么特点? 3.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催生了哪两个阶层?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佛罗伦萨是中世纪意大利的一个城市国家。14世纪30年代,佛罗伦萨的纺织业由传统的行会生产转变为工场手工业,这是欧洲最早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通过第9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城市的部分成员演变成早期的资产阶级,而破产的工匠、帮工、学徒及失掉土地后涌入城市的农民则成为早期雇佣工人。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城市兴起给发展中的西

欧社会注入了活力,也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那么,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我们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以庄园为基础,西欧确立了相对稳定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秩序。但是,这种局面在11世纪以后发生了变化。阅读教材P60的第1、2段的内容,思考: (1)欧洲农村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提示: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这些新开发地区也开始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对主要劳动力——农奴的管理也发生了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提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民还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2.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是,在一些地方,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阅读教材P60的第3段的内容,思考: (1)领主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把土地集中起来? 答案提示:领主主要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把土地集中起来。 (2)后来,领主们主要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这些都为租地农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思考:租地农场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答案提示: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3.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阅读教材P61的内容,思考: (1)农民是如何与市场发生联系的? 答案提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农民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法国南部地区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皮毛等也远销东方。 (2)手工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手工业的发展过程是什么样的? 答案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复习提纲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经济发展)11世纪以后 1、租地农场(农业) (1)租地农场出现背景: A、垦殖运动开展——耕地面积不断扩大。(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新开发地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B、庄园的衰落和瓦解——自有劳动力增加。(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C、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2)租地农场的建立: 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领主出租直领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3)租地农场的特点: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典型:英国) 2、手工工场(手工业) (1)、出现原因: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更多是为市场而生产。(2)、发展过程:小型手工作坊→分散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手工工场。 (3)、手工工场的特征:剥削方式——雇佣关系;生产方式——分工协作,生产效率提高;经营特点——面向市场;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社会结构变化) 1、13、14世纪,欧洲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1)贵族抵押或变卖地产,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 (2)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居民组成: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市民阶层 3、富裕商人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变化: 经济上: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政治上: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教案(张明昌)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 昆明市官渡区钟英中学张明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一目讲述了60~70年代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欧共体”、“欧盟”的建立以及它们在促进战后西欧和世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第二目主要介绍了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状况及原因。,“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当今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学习与探究欧盟和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对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充分的现实的借鉴意义。 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对日本崛起后的一系列恶行,激发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高尚情感。 重点:二次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重点。 难点:欧洲共同体成立的背景和作用。 导入设计:复习式导入 (1)导入新课:配合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2)导入语:结合我们上个单元所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德国和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大祸首,它们在发动世界战争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无穷灾害。二战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遭到惨败,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然而,日本和欧洲经过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不仅完全医治好了战争带来创伤,更是实现了被称为“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这其中的原因令人回味,值得我们深思。战后西欧和日本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优秀教案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1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农业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欧洲王权得到加强。 过程与方法: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商人地位的变化,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洲庄园的衰落。 难点: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农村新的变化: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荒地、林地、沼泽地被开发出来,耕地面积扩大,有的是领主主持开发的,大多数是农民开发的,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变化: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又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通过纳税迁徙,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生束缚的机会。 3.庄园的衰落:农民取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上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于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西欧”的概念 在自然地理概念上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法国、摩纳哥。二战后,在国际政治概念上,指除苏联和东欧国家之外的24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一、欧洲的联合 1、战后西欧经济的繁荣 (1)时间:20世纪50~70年代(2)原因: ①的大量援助 ②发挥的优势 ③采用成果 ④制定政策。

2、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成立(1)时间:年(20世纪60年代)(2)成员:和等12个国家(3)欧共体建立的原因: ①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保证自身的安全②提高国际地位③加快经济发展 (4)欧共体建立的目的:加强自身安全,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国际地位。 (5)作用:①对成员国的发展和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欧盟的建立--欧洲一体化 (1)时间:年,总部在 . “欧盟”的前身是

(2)表现:①一体化,使用单一货币-- ②共享、互补③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④力求在和方面步调一致。(⑤有统一的欧洲护照,统一的货币、有自己的盟歌和盟旗) (3)意义:欧盟成立后,其成员国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4)欧盟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性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性组织) 了解:2007年欧洲联盟共包括27个国家:芬兰、瑞典、丹麦、荷兰、

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英国、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1、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政策②对日本的扶植③日本政府制定政策,引进最新的,发展和。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人教版九上) (1)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应是() A.大化改新 B.远程贸易 C.手工工场 D.垦殖运动 2.14世纪以后,西欧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单个农民出售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法国南部朗格多克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皮毛等也远销东方。这反映了西欧() A.远程贸易的发展 B.城市的发展 C.手工工场的发展 D.科技的发展 3.“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 王召集的会议。”材料说明城市居民() A.地位得到了提高 B.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C.饮食质量得到改善 D.经济得到了发展 4.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材料论述了中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意义 5.下列不属于手工工场特点的是() A.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B.工人多分工合作 C.与手工作坊相比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D.反映了封建等级关系 6.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垦殖运动。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贵族、教会、农民等各个阶层、集团都积极加入了这场运动。可见,贵族、教会、农民等进行垦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的号召 B.领导人物的号召 C. 物质利益的驱动D.科技的发展 7.“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A.基督教的传播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厂制度的确立 8、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 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 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 ③庄园逐渐衰落 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下列关于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经营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 B.手工业者更多是为适应市场而劳动 C.手工业者开设的作坊规模比较大 D.手工工场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心。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