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文)
- 格式:docx
- 大小:13.16 KB
- 文档页数:3
【法制意见】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实现我区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十六大提出了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国务院适时出台《纲要》,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了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是关于依法行政规律性认识的概括和总结,是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行动纲领,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的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各级各部门依法行政意识有所增强,政府法制建设明显加强。
同时,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贯彻落实《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公务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制定学习计划和贯彻意见,努力实现思想认识上有提高,贯彻执行上有实效。
全面推进我区的依法行政工作,将为促进我区的跨越式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工作目标《纲要》提出“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我区将按照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三项原则,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在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建设、法律实施方面取得以下阶段性成果: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普遍增强;依法行政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取得新进展;政府法制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得到切实加强,立法质量明显提高;执法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得到加强,执法水平明显改进;行政行为的监督力度加强,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公共法律知识题库一、判断题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调,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
答案:正确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调,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答案:正确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酌情回避。
答案:错误4、《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指出,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答案:正确5、(难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指出,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不予补偿。
答案:错误6、《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调,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 1 -答案:正确7、《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科学合理设置政府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
答案:正确8、(难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调,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然后以适当形式返还。
答案:错误9、《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指出,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行政机关应当公开政府信息。
答案:正确10、《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调,提出法律议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重在增加数量。
答案:错误1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应当立卷归档。
答案:正确1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调,行政执法由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的合法委托,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
成府法〔2009〕58号
关于分解下达2009年度全市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专项目标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按照《成都市2009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成办发〔2009〕
(成府发〔2009〕10号)和《成都市2009年创建法治政府实施方案》
33号)要求,现将2009年全市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专项目标下达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附件:1.2009年度全市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专项目标分解表;
2. 成都市2009年度依法行政考核评分标准。
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成都市人民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七日
主题词:分解依法行政△目标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2009年6月17日印
(共印100份)
附件1
2009年度全市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专项目标分解表
3
4
5
6
7
附件2
成都市2009年度依法行政考核评分标准
8
9
10
12。
一、《纲要》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台的?答: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探索。
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迄今为止,法治是治理国家最好的模式。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无不奉法治为治国之道。
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期缺乏民主和法制的传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治理国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曾走过一段弯路,有过深刻的历史教训。
党的十五大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适时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以此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予以保障;党的十六大又将依法治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依法治国,要求国家是法治国家,社会是法治社会,政府是法治政府。
依法治国的目标是建立法治国家,依法行政的目标必然是建设法治政府。
新一届国务院成立伊始,就把坚持依法行政作为本届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之一。
为了更加扎实、更有成效地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在集中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智慧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纲要的出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一)这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
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战略思想。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国际形势对我国总体有利,我们有可能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环境。
国内也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经过多年持续不懈的努力,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解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莫纪宏
【期刊名称】《前线》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4年3月22日由国务院印发执行.可以说,<纲要>的出台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成就,是依法行政原则在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纲要>广泛征求并充分吸收了专家学者、实际部门的意见,有关规定力求全面、具体、可行.根据<纲要>的要求,实行依法行政,其基本的目标是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防止权力滥用,建设具有现代意识的法治政府.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莫纪宏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建设法治政府的行动纲领--学习《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体会 [J], 袁曙宏
2.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努力建设现代法治政府 [J], 曹康泰
3.建设法治政府的行动纳领——祝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颁布一周年[J], 袁曙宏
4.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努力建设现代法治政府 [J], 曹康泰
5.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努力建设现代法治政府 [J], 曹康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佚名
【期刊名称】《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04(000)016
【摘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国发[2004]10号,以下简称《纲要》),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总页数】6页(P12-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1
【相关文献】
1.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J], ;
2.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J], ;
3.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制定福建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有关工作任务的分解方案》的通知 [J], ;
4.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 [J], ;
5.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法行政必须严格落实六项基本要求依法行政必须严格落实六项基本要求□市政府法制局陈新安依法行政的六项基本要求,是指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所提出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的六条基本行为准则,即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和权责统一。
这是《纲要》针对当前依法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提出的依法行政的路径,对指导和规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用这六项基本要求约束政府,让行政权力受到了全方位和更加严格的约束,才能有效地推动依法行政的进程。
一是合法行政。
《纲要》把合法行政作为依法行政六项基本要求的第一条予以明确规定,它强调的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时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合法不仅指合乎实体法,也指合乎程序法,凡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主要内容包括:(1)行政主体合法。
即必须是依法设定的,并具备相应的资格,只有具备法定资格要件的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才是合法的行政行为,任何没有法律依据的职权都是不应存在的。
(2)行政职权合法。
即职权必须由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必须有法律的授权,并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
即职权法定、越权无效。
(3)行政行为合法。
即行政行为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手段、方式和程序进行,任何一个行政行为必须以法律规定的事实要件为基础,而每一个事实要件必须由相应的事实佐证,每一个事实佐证必须经得起审查和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反驳与质证。
这就是我们说的,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4)行政程序合法。
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就是行政行为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及时限的总和。
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公正的保障。
从法理上说,侵犯公民的程序权利,同样是违法行为。
只有实体和程序都合法,才能保证行政行为本身的公正和正义。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纲要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年,通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将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中心任务和共同责任。
什么样的政府才是法治政府、如何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必须做出正确回答的重大课题。
一、建设法治政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务院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绝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逻辑结果,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紧迫性。
(一)建设法治政府,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和基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庞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温家宝总理指出:“依法治国要求国家是法治国家,社会是法治社会,政府是法治政府。
”其中建设法治政府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核心和基础。
(二)建设法治政府,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切实维护、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集中体现,全面、正确地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是践行党的宗旨、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的本质要求。
建设法治政府,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从根本上防止行政权力异化、腐败,保证行政权力始终为着正确的目的、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促进宪法和法律赋予广大人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得到真正实现。
(三)建设法治政府,是保证各级政府正确履行管理职能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认真履行引导、调控、监管、服务等行政管理职能,在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公共法律知识题库一、判断题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调,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
答案:正确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调,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答案:正确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酌情回避。
答案:错误4、《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指出,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答案:正确5、(难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指出,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不予补偿。
答案:错误6、《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调,行政机关违法或者- 1 -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答案:正确7、《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科学合理设置政府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
答案:正确8、(难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调,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然后以适当形式返还。
答案:错误9、《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指出,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行政机关应当公开政府信息。
答案:正确10、《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调,提出法律议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重在增加数量。
答案:错误1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应当立卷归档。
答案:正确1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调,行政执法由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未经法律、法- 2 -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的合法委托,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
论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解读2005年4月第l3卷第2期成都行政学院Apz$995lrIlal0fckrluImdm~论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解读孟大川(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四川成都610081)中图分类号:I)9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5947(2005)02—0029—03 2004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纲要》还提出了依法行政的六个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五年规划》中,明确了通过五年时间初步建成法治政府这一总体目标,并对全省各级行政机关进一步强调了上述的依法行政六个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全面落实依法行政的六个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省政府五年建成法治政府目标的关键.一,合法行政《纲要》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合法行政的核心是职权法定原则,即指行政行为的主体资格合法和职责权限合法.它的基本内涵是:第一,主体的法定性."行政机关是法律的产儿."行政机关的产生是由代议机关通过相关法律而创设的,即组织法定,主体法定.在我国,行政机关是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通过的宪法和行政组织法而创设的.第二,权力的有限性.对公民而言,凡法无明文规定即为自由,恰恰相反,对行政机关而言,凡法无明文规定即为禁止.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只能行使法律明确授予的职权,否则就是超越职权,所作出的行政行为是违法和无效的.因此,行政机关其权力具有有限性.第三,授权的明确性.无法律即无行政,行政机关非经法律授权不得行使某项职权,尤其是在涉及剥夺公民权利,科以公民义务的时候,必须要有法律的明确授权,例如,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处罚法定原则",就要求行政机关在没有明确的法律授权时,就不得行使行政处罚权.第四,行为的公权性.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这种权力不得超越法律授权去干预私权利.如公安机关不得非法插手经济纠纷,行政许可权不宜插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等活动.合法行政还要求坚持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优先的基本含义包括:第一,法律的效力优先于任何其它法律规范,如全国人大的法律效力高于国务院的行政法规.第二,上位阶法律规范效力优先于下位阶法律规范,如省人大的地方性法规效力高于省政府的地方性规章;第三,各个层次的法律规范都必须保持其内部的和谐和统一,如国务院各部委的规章之间不能相互冲突"打架".法律保留指立法机关对某些事项保留其立法的权力,非经法律明确授权行政机关不得在其所制定的行政规范里作出规定.如《行政处罚法》规定地级市以下的人大,政府无权设定任何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副省级市以下的政府无权设定任何行政许可.二,合理行政【收稿日期]2005—02一Ol【作者简介]孟大川,男,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成都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副教授. 成都行政学院2005年第2期《纲要》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由于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立法机关必然授予执法,司法机关的大量自由裁量权,如规定"处以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成都市产品质量监督条例》第4o条),使用"可以","认为适当","必要时","根据情节轻重"等概念.尤其是我国立法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行政主体都拥有大量自由裁量权,如人事任免权,工程发包权,项目审批权,财政拨款权等等.如果说腐败是对权力的滥用, 那么,腐败分子滥用的权力往往都是自由裁量权.因此,合理行政的关键就是对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坚持合理行政,控制自由裁量权,公平,公正原则是其基本原则.公平,公正原则要求平等地对待所有个人和组织,禁止搞身份上的不平等.如行政许可法规定,在设定行政许可时,不能对个人和组织因为地位(规模),经济条件,来自地区不同而规定不同的条件.在实施行政许可时,不能对符合法定条件或者标准的个人和组织实行歧视待遇,要做到一视同仁.坚持合理行政,控制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还应当坚持公共利益至上原则和比例原则.公共利益至上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必须以是否有利于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作为是否行使和如何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根本标准,不偏私地处理好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比例原则要求自由裁量的手段和目的相协调, 坚持适当性和最少侵害性,当其可以用多个行政手段达到行政目的时,应当尽量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防止处理方式的不恰当和处理结果上的畸轻畸重.三,程序正当《纲要》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程序正当来源于英美法系,着名的"分蛋糕"理论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正当程序的价值和意义.即一个母亲买回一个蛋糕,她为了公平地分给她的两个孩子,于是她设计了一个公开的正当程序.让一个孩子切蛋糕,另一个孩子先拿切好的蛋糕.这样一个公开的让分配蛋糕的利害关系人直接参与的程序, 切实地保障了分配蛋糕实体(结果)上的公平.程序正当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有利于充分体现民主精神, 有利于充分保障实体公正,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有利于充分推进政务公开,有利于提高公民法律和道德素养.因此,《行政处罚法》规定:"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行政许可法》规定:"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第30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并要求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在我国,由于尚无行政程序法,坚持正当程序原则应包括那些内容,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而言,程序正当除信息公开制度外,还应当包括职权设定与授予制度,职能分工与协作制度,决策制度,调查制度,听证制度,回避制度,禁止单方接触制度,证据制度,说明理由制度,教示制度,时效制度,强制制度,责任制度,救济制度等十多项制度.四,高效便民《纲要》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所谓高效,是指行政主体不仅要严格按照法定期限办结行政事项,不得无故拖延,而且必须以较小的行政成本来实现既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使社会效益最大化.所谓便民,是指行政主体应当使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行为过程中获得廉价优质,便捷迅速的行政服务.高效便民是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行政机关履行行政职责,行使行政权力应当恪守的基本准则.因此,《行政许可法》创设了若干高效便民的制度,除在第6条总体上要求"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外,还确立了下列具体制度: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如第25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成都行政学院2005年第2期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一个窗口对外制度.如第26条规定:"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统一,联合或集中办理制度. 如第26条规定:"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申请方式简约化制度.如第29条规定:"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公示制度,说明解释制度,当场决定制度,期限制度,送达制度等等.五,诚实守信《纲要》要求:"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 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树立政府的诚实守信理念,是体现人民政府本质,实现人民公仆忠于人民的民主目标的需要;是重塑人民政府形象,重树人民政府威信的需要;是建立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关键和核心,也是解决政令不畅,瞒上欺下,弄虚作假,言而无信,政策朝令夕改,搞"花架子",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等问题的需要.诚实守信不仅是道德的自律性规范,而且作为法律的强制性原则,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法律规范应具有稳定性与不可溯及性.这是"良法"应有的品质.法的稳定性并不否定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法的废,改,立.而是指频繁改变法律,会使民众感到难以学习和遵守,从而破坏法律所应有的确定性,可预期性和权威性,也可能使立法者通过法律侵害私人权利和公共利益.法的不可溯及性是指不能以今天出台的法律去追究昨天的行为.如果溯及既往,则意味着你今天吃饭的行为至少在理论上可能在某一天被法律规定为非法行径的危险.2.信赖保护.它要求政府遵守和履行承诺,不能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不得以政策变化,工作失误等为由随意变更或撤销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如果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必须撤销,因行政行为的撤销而产生的损害,政府应当予以赔偿.《行政许可法》第8条借鉴国外经验,确立了这一原则.3.行政活动应具有真实性与善良性.要求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中,其声明与目的应当一致,不能"挂羊头卖狗肉".尤其是在实施侵益性行政行为时,如收费,罚款等必须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和法律的规定,而且要求执法充满人性化.六,权责统一《纲要》要求:"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行政主体的权力是一种行政职权, 是一种公权利,它与私权利相同的是:都是国家对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权利与义务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而不同的是,首先,私权利可以自主决定作与不作,如某公民可以放弃其选举权或被选举权,某企业可以自主决定买与不买等.行政职权作为公权利是不能放弃,转让和懈怠的,否则,就是失职,就是不作为,就是"不在状态",就是玩忽职守,情节严重者可构成渎职罪.其次,就私权利而言,在多数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如在买卖关系中,买方在享有获取货物的权利时,也必须履行给付货款的义务,反之亦然.就公权利而言,其权利(职权)与义务(职责)是同一的,是权力和责任的统一,即有权必有责,职权同时也是职责,正所谓"无功便是过",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无功"就是未尽责,未尽责就该追究其责任;未"造福一方"就是玩忽职守.因此,要做到"执法有保障"就是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行政主体相应的执法手段,保障其履职到位; "有权必有责"就是要在享有行政权力的同时必须履行其法定职责,承担其责任;"用权受监督"就是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其行政职权,依法行政,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向权力的授予者人大及其常设机关述职述廉;"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是指如果超越法定职权而行政,规避法定职权而行政,滥用法定职权而行政,没有法定职权而行政等,必须追究其相应的行政责任直至刑事责任,如果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失还必须承担国家赔偿责任.责任编辑王承云3l。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文)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实施纲要。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党的xx 大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其载入宪法。
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1999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1999]23号),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党的xx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
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依法行政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是:行政管理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适应,依法行政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制度建设反
映客观规律不够,难以全面、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一些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者纠正,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得不到及时救济;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政府的形象,妨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解决这些问题,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依法治国的进程,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明度,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
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
——提出法律议案、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p 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