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自然保护区名录2013版
- 格式:xls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辽宁盘锦旅游景点
1. 盘锦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是辽宁省最大的陆地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是观赏候鸟和捕捉鱼类的理想地点。
2. 盘锦湿地公园: 这个公园占地面积广阔,有着丰富多样的湿
地生态系统,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湿地风光,并了解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3. 辽河沿岸步行街: 这个步行街位于盘锦的市中心,沿着辽河
而建,有许多商店、餐厅和咖啡馆,是购物和休闲的好地方。
4. 辽河湾国家森林公园: 这个森林公园位于辽河的河湾地区,
有着茂密的森林和壮观的群山,是进行户外活动和观光的好去处。
5. 东港古城: 这座古城位于盘锦市区东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
丰富的文化遗产,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古代建筑、古遗址和博物馆,了解盘锦的历史和文化。
6. 天福宫: 这座古老的寺庙位于盘锦市区,建于明代,是一座
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寺庙,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古建筑和举行宗教活动。
7. 常营海滩: 这片海滩位于盘锦市郊区,有着洁白的沙滩和清
澈的海水,是夏季观光和海滩活动的好去处。
8. 潮白河石林: 位于辽宁盘锦市大洼县的潮白河流域,这里有
着奇特的石质地貌,形成了壮观的石林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以上是辽宁盘锦的一些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观光和休闲体验。
辽宁省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82.07.22•【字号】•【施行日期】1982.07.22•【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野生动植物资源正文辽宁省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1982年7月13日辽宁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护对象第三章保护管理第四章合理利用第五章组织领导第六章奖惩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发展野生动物资源,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和国家有关法令规定,结合我省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野生动物是国家的宝贵资源。
要全面贯彻“加强资源保护,积极繁殖饲养,合理猎取利用”的方针,认真做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工作。
第二章保护对象第三条我省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划分为三类:一类为珍贵稀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二类为珍贵稀有和对发展农、林、牧各业生产突出有益的野生动物;三类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对农、林、牧各业生产有益,需要加强保护的野生动物(见《辽宁省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第四条对各类保护动物的卵、巢、穴、洞及其赖以生存、繁殖的栖息环境,也要认真加以保护。
第三章保护管理第五条以下野生动物主要栖息繁殖区域为我省重点禁猎区:东部的龙岗、钢山、花脖山、和尚帽子、锅头峪、摩天岭;西部的黑山、平顶山、骆驼山、大青沟、大青山、青松岭;南部的桂云花山、帽盔山;以及桓仁、大伙房、水丰、回龙山等大型水库和部分中型水库。
上述地区实行常年或定期禁猎。
城镇、工矿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区、风景区和公园内,一律禁止狩猎。
第六条候鸟的主要繁殖地、迁徙路线上的主要停歇地,特别是对保护候鸟有重要价值的岛屿、沼泽、滩涂等,要划为候鸟自然保护区或禁猎区。
有条件的地方,应植树种草、设置巢箱,改善候鸟栖息环境。
在每年春四、五月间,秋九、十月间候鸟通过季节,对候鸟严加保护。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发布河北塞罕坝等19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及功能分区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8.01•【文号】环函[2007]276号•【施行日期】2007.08.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发布河北塞罕坝等19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及功能分区等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函〔2007〕276号)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四川省、贵州省、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国务院已批准新建河北塞罕坝等1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河北塞罕坝等19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国办发〔2007〕20号)的要求,现就1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及功能分区等事项通知如下:一、19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及功能分区(一)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029.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7213.31公顷,缓冲区面积6083.89 公顷,实验区面积6732.60公顷。
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最北部,范围在东经116°53′-117°31′,北纬42°22′-42°31′之间。
东以阴河林场的三道沟起,经亮兵台至北曼甸林场的石庙子为界;南从阴河林场的三道沟起,向西经千层板林场的头道沟、南沿子窑、羊场,三道河口林场的羊肠河、果园至西路口,以与御道口牧场草原湿地自然保护区北区界为界;西北面从三道河口西路口起,经三道河口、二道河口、千层板的南沿子窑、北曼甸的四道沟与石庙子止,与内蒙古多伦县、克什克腾旗接壤的吐里根河和县(旗)界为界。
75辽宁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影响研究张貂(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中心,辽宁沈阳110161)摘要:为了明确辽宁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关系,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动植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环境风险及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等多个方面分析该保护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运行对保护区的影响。
经分析得出,本项目对保护区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生境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项目建设具备环境可行性。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影响;大黑山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Liaoning Dahe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eserve.The impact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n the reserve a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ecosystem,environmental quality,animal andplant diversity,natural landscape,environmental risks and the main objects of protection.The analysis shows thatthe impact of this project on the ecosystem of the reserve and the habitats of animals and plants is very limited,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project is environmentally feasible.Key words:nature reserve;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ecological impact;Daheishan中图分类号:X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021(2021)03-0075-031引言辽宁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北票市西北部,地理坐标为120°22'57"~120°37'02"E, 41°57'40"~42°08'51"N。
象牙山导游词辽宁的自然风光之旅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辽宁,我是您的导游,今天将带领大家一起游览壮丽的象牙山,感受辽宁的自然风光之旅。
一、景区介绍1. 象牙山简介象牙山位于辽宁省北部的本溪市,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它是小兴安岭山脉的主要组成部分,海拔最高可达1427.4米。
景区总面积约为405.6平方公里,以其独特的地质、植被和动植物资源而闻名。
2. 地质奇观象牙山地质遗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石”字形地质构造。
这个地质构造形成于1.6亿年前,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断层和褶皱。
这种地质构造以其罕见的形状和大规模的分布而令人惊叹,是石景中的佳作。
3. 丰富的植被资源象牙山有着广泛的植被分布,其中以森林覆盖率最高。
这里的森林主要由针叶树种组成,包括了红松、落叶松等。
每年秋天,整个山区都会被五彩缤纷的红叶所覆盖,形成了令人陶醉的秋天景色。
4. 珍稀的动植物资源象牙山也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
这里有近60种野生动物,包括东北虎、穿山甲、黑麂等濒临灭绝的物种。
而植物方面,有400多种野生植物,其中不乏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二、景区活动1. 自然探险在象牙山,您可以参加自然探险活动,深入山脉的纵深地带,感受大自然的神秘。
您可以徒步穿越森林、攀爬陡峭的山峰,还可以参观瀑布、峡谷等自然景观。
2. 生态摄影象牙山的美景非常适合进行生态摄影,您可以捕捉到珍稀野生动物的瞬间,记录下自然界的美好。
同时,您也可以拍摄到五彩斑斓的红叶、清澈见底的湖泊等令人惊叹的景色。
3. 乡村体验在附近的乡村,您可以体验农耕文化,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您可以参与农事活动,例如种植蔬菜、采摘水果等,亲身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三、注意事项1. 穿着由于象牙山地势较为陡峭,建议穿着舒适的运动鞋,方便行走。
根据季节的不同,您还需带上合适的防寒或防晒衣物。
2. 保护环境请您保持景区的环境整洁,不随意乱扔垃圾。
尊重自然,不破坏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沙漠化干地(定义为降水量低且降水通常由雨量小、不稳定、时间短、强度大的风暴造成的那些地区)覆盖了全球40%的陆地面积,供养着世界上1/5的人口。
这些干地的沙漠化是由于植被和可利用的水减少、作物产量下降以及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地退化,它起因于人口增长、人类需求增加或者政治、经济压力(例如,需要经济作物来增加外汇)造成的过度土地利用,通常由自然发生的干旱启动或加剧。
目前,沙漠化的速率是每年6万平方千米或每年0.1%的总干地面积。
这对于70%的干地(全球陆地面积的25%)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中国森林资源(forest resources of China)1中国森林面积小,资源数量少,地区分布不均。
1990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246亿公顷,人均约0.107公顷,而全世界森林面积约40.49亿公顷,人均约0.8公顷。
中国森林覆盖率12.98%,而全世界森林覆盖率为31%。
中国森林蓄积量91.4亿立方米,人均约8立方米,而全世界森林蓄积量约3100亿立方米,人均约72立方米。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山区人民积累了丰富的造林、营林经验,培育了大面积的人工林,特别是南方山区的杉木林和竹林。
中国幅员辽阔,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加之植物种类繁多,森林植物和森林类型极为丰富多样:①东北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
中国主要天然林区,现有森林3094万公顷,占全国的26.9%;森林蓄积量28.9亿立方米,占全国32%;森林覆盖率约为37.6%。
经过采伐更新和人工改造经营,区内人工林的比重将逐渐增加。
本区西北部的大兴安岭主要是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林和采伐后的桦木、山杨次生林,部分地区有樟子松林,沿河流有杨树和钻天柳(亦称朝鲜柳),东南部有生长不良的蒙古栎林。
小兴安岭主要是红松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树除红松外有落叶松、鱼鳞松、红皮云杉和冷杉(臭松);阔叶树有椴树、水曲柳、核桃楸、黄菠萝、榆树和械树类及多种桦木和杨树。
长白山区的森林与小兴安岭林区相近似,但阔叶树种的比重增加,并有沙松(冷杉一种)和长白赤松。
附件1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范围义县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调整后的义县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3800公顷,其中核心区总面积7060公顷,缓冲区总面积3023公顷,实验区总面积13717公顷。
保护区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境内,范围在东经121°00′31″~121°13′58″,北纬41°25′58″~41°36′57″之间。
保护区由2个独立片区组成。
保护区Ⅰ号片区边界以347个拐点的连线为界,拐点坐标分别为:121°08′59.49″E,41°36′41.38″N;121°08′58.77″E,41°36′40.46″N;121°08′58.00″E,41°36′38.86″N;121°08′57.59″E,41°36′37.15″N;121°08′57.12″E,41°36′32.97″N;121°08′56.86″E,41°36′30.20″N;121°08′56.40″E,41°36′28.26″N;121°08′55.28″E,41°36′26.51″N;121°08′55.43″E,41°36′22.78″N;121°08′55.83″E,41°36′19.98″N;121°08′56.33″E,41°36′17.63″N;121°08′56.99″E,41°36′15.75″N;121°08′57.75″E,41°36′14.29″N;121°08′58.77″E,41°36′12.95″N;121°08′59.17″E,41°36′11.87″N;121°08′59.37″E,41°36′10.81″N;121°08′58.03″E,41°36′07.96″N;121°08′56.85″E,41°36′05.60″N;121°08′55.51″E,41°36′03.65″N;121°08′53.50″E,41°36′01.54″N;121°08′51.24″E,41°35′59.33″N;121°08′49.09″E,41°35′56.46″N;121°08′47.57″E,41°35′53.87″N;121°08′46.28″E,41°35′51.07″N;121°09′00.83″E,41°34′40.76″N;121°07′59.56″E,41°33′23.98″N;121°07′46.75″E,41°33′22.22″N;121°07′26.55″E,41°33′33.53″N;121°07′37.48″E,41°33′55.91″N;121°07′48.18″E,41°34′24.10″N;121°08′03.23″E,41°34′24.28″N;121°08′10.03″E,41°34′40.75″N;121°08′11.37″E,41°34′44.25″N;121°08′13.52″E,41°34′48.62″N;121°08′14.72″E,41°34′01.13″N;121°08′13.91″E,41°35′02.84″N;121°08′12.80″E,41°35′05.76″N;121°08′11.48″E,41°35′08.57″N;121°08′09.56″E,41°35′12.04″N;121°08′07.49″E,41°35′15.41″N;121°08′05.84″E,41°35′18.80″N;121°08′04.45″E,41°35′21.88″N;121°08′02.43″E,41°35′25.35″N;121°07′57.60″E,41°35′30.98″N;121°07′53.92″E,41°35′34.85″N;121°07′52.48″E,41°35′37.07″N;121°07′52.77″E,41°35′40.30″N;121°07′53.91″E,41°35′42.11″N;121°07′55.79″E,41°35′43.70″N;121°07′58.76″E,41°35′44.62″N;121°08′00.99″E,41°35′44.94″N;121°08′02.44″E,41°35′47.98″N;121°08′03.00″E,41°35′51.24″N;121°08′03.11″E,41°35′53.68″N;121°08′03.64″E,41°35′56.02″N;121°08′04.83″E,41°35′59.34″N;121°08′05.83″E,41°36′02.97″N;121°08′06.87″E,41°36′06.45″N;121°08′07.75″E,41°36′08.50″N;121°08′08.03″E,41°36′08.68″N;121°08′08.79″E,41°36′09.56″N;121°08′11.27″E,41°36′14.93″N;121°08′10.81″E,41°36′19.77″N;121°08′10.44″E,41°36′24.09″N;121°08′10.44″E,41°36′27.40″N;121°08′09.70″E,41°36′28.78″N;121°08′08.31″E,41°36′31.11″N;121°08′06.75″E,41°36′32.28″N;121°08′05.75″E,41°36′32.98″N;121°08′04.27″E,41°36′33.48″N;121°07′59.53″E,41°36′34.39″N;121°07′57.36″E,41°36′34.64″N;121°07′55.06″E,41°36′34.84″N;121°07′53.09″E,41°36′34.78″N;121°07′53.04″E,41°36′37.15″N;121°06′29.09″E,41°36′31.78″N;121°03′08.98″E,41°36′18.89″N;121°01′27.85″E,41°31′21.91″N;121°00′58.21″E,41°30′10.60″N;121°00′52.71″E,41°29′52.36″N;121°01′02.73″E,41°29′45.77″N;121°00′36.63″E,41°27′48.47″N;121°00′31.46″E,41°27′31.35″N;121°00′31.46″E,41°27′31.35″N;121°00′37.11″E,41°27′05.62″N;121°08′25.50″E,41°27′17.91″N;121°08′19.50″E,41°25′58.29″N;121°09′21.38″E,41°25′58.34″N;121°09′21.36″E,41°26′16.99″N;121°09′21.34″E,41°26′24.96″N;121°12′33.64″E,41°26′25.08″N;121°12′10.05″E,41°30′34.75″N;121°12′07.03″E,41°31′06.57″N;121°10′26.36″E,41°31′05.08″N;121°10′27.11″E,41°30′41.75″N;121°09′58.54″E,41°30′47.86″N;121°09′58.43″E,41°30′49.70″N;121°09′58.24″E,41°30′50.28″N;121°09′56.37″E,41°30′56.02″N;121°09′54.57″E,41°30′59.76″N;121°09′52.47″E,41°31′02.92″N;121°09′50.59″E,41°31′04.51″N;121°09′49.08″E,41°31′06.23″N;121°09′48.27″E,41°31′06.83″N;121°09′46.91″E,41°31′07.33″N;121°09′45.89″E,41°31′07.48″N;121°09′43.94″E,41°31′07.29″N;121°09′42.57″E,41°31′06.58″N;121°09′40.62″E,41°31′04.96″N;121°09′35.83″E,41°31′02.73″N;121°09′30.69″E,41°31′01.03″N;121°09′27.71″E,41°31′00.73″N;121°09′23.79″E,41°31′00.96″N;121°09′20.50″E,41°31′01.26″N;121°09′16.93″E,41°31′01.31″N;121°09′14.75″E,41°31′01.41″N;121°09′12.69″E,41°31′01.67″N;121°09′10.81″E,41°31′01.99″N;121°09′06.93″E,41°31′02.91″N;121°09′05.16″E,41°31′03.45″N;121°09′01.95″E,41°31′04.26″N;121°08′58.13″E,41°31′04.88″N;121°08′54.64″E,41°31′04.60″N;121°08′50.01″E,41°31′04.36″N;121°08′46.87″E,41°31′04.20″N;121°08′42.67″E,41°31′03.70″N;121°08′40.22″E,41°31′03.38″N;121°08′38.08″E,41°31′03.11″N;121°08′34.49″E,41°31′02.37″N;121°08′28.06″E,41°31′00.87″N;121°08′26.92″E,41°31′00.50″N;121°08′24.35″E,41°30′59.67″N;121°08′20.55″E,41°30′58.63″N;121°08′17.64″E,41°30′57.33″N;121°08′14.71″E,41°30′55.71″N;121°08′11.70″E,41°30′53.86″N;121°08′08.41″E,41°30′51.23″N;121°08′06.23″E,41°30′48.78″N;121°08′04.60″E,41°30′46.88″N;121°08′04.43″E,41°30′46.36″N;121°08′03.27″E,41°30′45.11″N;121°08′02.51″E,41°30′42.39″N;121°08′01.45″E,41°30′37.78″N;121°08′00.94″E,41°30′34.73″N;121°08′00.79″E,41°30′30.96″N;121°08′00.57″E,41°30′26.59″N;121°08′00.00″E,41°30′23.84″N;121°07′59.68″E,41°30′22.27″N;121°07′59.54″E,41°30′21.41″N;121°07′58.61″E,41°30′16.87″N;121°07′58.41″E,41°30′10.28″N;121°07′55.74″E,41°30′08.06″N;121°07′54.21″E,41°30′04.84″N;121°07′53.58″E,41°30′03.26″N;121°07′53.40″E,41°30′02.12″N;121°07′53.04″E,41°30′00.78″N;121°07′52.69″E,41°29′59.55″N;121°07′52.33″E,41°29′58.47″N;121°07′51.32″E,41°29′56.95″N;121°07′50.04″E,41°29′54.11″N;121°07′49.45″E,41°29′53.20″N;121°07′48.62″E,41°29′51.36″N;121°07′46.79″E,41°29′49.39″N;121°07′46.10″E,41°29′48.28″N;121°07′44.81″E,41°29′46.35″N;121°07′23.83″E,41°29′46.27″N;121°07′24.14″E,41°29′49.36″N;121°07′25.05″E,41°29′52.44″N;121°07′25.41″E,41°29′53.46″N;121°07′26.14″E,41°29′55.23″N;121°07′26.28″E,41°29′56.54″N;121°07′26.54″E,41°29′57.82″N;121°07′26.28″E,41°30′00.17″N;121°07′26.22″E,41°30′00.87″N;121°07′26.74″E,41°30′04.16″N;121°07′26.86″E,41°30′07.70″N;121°07′27.02″E,41°30′10.64″N;121°07′26.38″E,41°30′12.03″N;121°07′25.83″E,41°30′13.23″N;121°07′23.87″E,41°30′16.07″N;121°07′23.63″E,41°30′16.25″N;121°07′21.93″E,41°30′19.09″N;121°07′18.81″E,41°30′21.04″N;121°07′15.82″E,41°30′23.27″N;121°07′13.70″E,41°30′23.76″N;121°07′11.87″E,41°30′24.19″N;121°07′10.33″E,41°30′25.07″N;121°07′09.32″E,41°30′24.46″N;121°07′09.03″E,41°30′24.48″N;121°07′07.27″E,41°30′23.32″N;121°07′01.48″E,41°30′19.10″N;121°06′56.92″E,41°30′15.74″N;121°06′54.21″E,41°30′13.79″N;121°06′46.87″E,41°30′08.44″N;121°06′35.12″E,41°29′59.66″N;121°06′25.24″E,41°29′53.13″N;121°06′10.90″E,41°29′44.57″N;121°05′56.36″E,41°29′34.09″N;121°05′25.66″E,41°29′24.51″N;121°05′22.09″E,41°29′29.44″N;121°05′21.84″E,41°29′35.24″N;121°05′21.58″E,41°29′41.04″N;121°05′21.59″E,41°29′41.25″N;121°05′21.59″E,41°29′41.52″N;121°05′21.64″E,41°29′41.79″N;121°05′21.84″E,41°29′45.16″N;121°05′21.85″E,41°29′45.34″N;121°05′24.49″E,41°29′49.28″N;121°05′25.99″E,41°29′56.03″N;121°05′32.86″E,41°29′56.36″N;121°05′48.74″E,41°30′00.61″N;121°06′04.27″E,41°30′06.68″N;121°06′22.07″E,41°30′57.47″N;121°06′22.84″E,41°30′58.84″N;121°06′24.10″E,41°31′01.26″N;121°06′26.70″E,41°31′01.76″N;121°06′28.69″E,41°31′01.91″N;121°06′34.78″E,41°31′00.62″N;121°06′35.24″E,41°31′00.52″N;121°06′38.83″E,41°30′59.76″N;121°06′43.59″E,41°30′55.62″N;121°06′47.47″E,41°30′50.93″N;121°06′47.72″E,41°30′50.79″N;121°06′54.31″E,41°30′50.35″N;121°07′04.13″E,41°30′50.43″N;121°07′05.18″E,41°30′50.39″N;121°07′06.11″E,41°30′50.61″N;121°07′07.49″E,41°30′50.58″N;121°07′07.19″E,41°30′49.78″N;121°07′10.62″E,41°30′50.98″N;121°07′11.39″E,41°30′51.23″N;121°07′13.93″E,41°30′52.23″N;121°07′17.68″E,41°30′53.73″N;121°07′22.53″E,41°30′55.37″N;121°07′27.10″E,41°30′56.98″N;121°07′29.12″E,41°30′58.86″N;121°07′29.93″E,41°31′00.93″N;121°07′29.42″E,41°31′03.15″N;121°07′29.14″E,41°31′04.60″N;121°07′27.84″E,41°31′06.79″N;121°07′25.71″E,41°31′10.15″N;121°07′23.12″E,41°31′13.02″N;121°07′21.04″E,41°31′15.26″N;121°07′18.73″E,41°31′16.88″N;121°07′15.41″E,41°31′18.99″N;121°07′11.21″E,41°31′21.23″N;121°07′08.22″E,41°31′23.64″N;121°07′05.66″E,41°31′24.90″N;121°07′03.53″E,41°31′26.30″N;121°07′01.81″E,41°31′27.44″N;121°07′00.15″E,41°31′28.70″N;121°06′59.44″E,41°31′29.76″N;121°06′59.39″E,41°31′31.10″N;121°06′59.95″E,41°31′33.02″N;121°07′01.11″E,41°31′34.16″N;121°07′02.74″E,41°31′35.63″N;121°07′04.94″E,41°31′36.91″N;121°07′07.24″E,41°31′37.06″N;121°07′09.08″E,41°31′36.74″N;121°07′10.21″E,41°31′36.23″N;121°07′11.48″E,41°31′35.13″N;121°07′14.00″E,41°31′33.06″N;121°07′14.47″E,41°31′32.37″N;121°07′16.67″E,41°31′30.78″N;121°07′17.61″E,41°31′30.31″N;121°07′18.67″E,41°31′29.83″N;121°07′19.17″E,41°31′26.30″N;121°07′25.28″E,41°31′24.89″N;121°07′26.61″E,41°31′24.47″N;121°07′28.05″E,41°31′24.62″N;121°07′29.43″E,41°31′24.79″N;121°07′30.69″E,41°31′25.21″N;121°07′32.03″E,41°31′25.71″N;121°07′32.80″E,41°31′25.88″N;121°07′33.74″E,41°31′25.58″N;121°07′36.13″E,41°31′23.95″N;121°07′37.74″E,41°31′21.65″N;121°07′38.29″E,41°31′20.60″N;121°07′38.90″E,41°31′19.19″N;121°07′39.81″E,41°31′17.47″N;121°07′40.06″E,41°31′16.65″N;121°07′41.06″E,41°31′16.31″N;121°07′42.15″E,41°31′16.31″N;121°07′43.57″E,41°31′16.73″N;121°07′44.55″E,41°31′17.53″N;121°07′46.56″E,41°31′18.97″N;121°07′49.48″E,41°31′21.94″N;121°07′51.31″E,41°31′23.81″N;121°07′51.87″E,41°31′24.47″N;121°07′52.68″E,41°31′25.25″N;121°07′56.44″E,41°31′28.29″N;121°08′10.44″E,41°31′28.77″N;121°08′24.44″E,41°31′27.74″N;121°08′36.38″E,41°31′26.87″N;121°08′51.59″E,41°31′26.08″N;121°09′03.44″E,41°31′27.08″N;121°09′18.38″E,41°31′29.66″N;121°09′23.79″E,41°31′31.93″N;121°09′31.96″E,41°31′35.83″N;121°09′36.98″E,41°31′40.91″N;121°09′36.98″E,41°31′41.80″N;121°09′39.64″E,41°31′43.78″N;121°10′32.51″E,41°32′11.96″N;121°10′32.85″E,41°32′14.01″N;121°10′31.88″E,41°32′18.97″N;121°10′30.88″E,41°32′24.90″N;121°10′28.34″E,41°32′31.42″N;121°10′25.90″E,41°32′36.80″N;121°10′22.66″E,41°32′43.31″N;121°10′19.89″E,41°32′46.95″N;121°10′17.09″E,41°32′49.18″N;121°10′12.35″E,41°32′52.26″N;121°10′11.68″E,41°32′52.85″N;121°10′10.46″E,41°32′53.52″N;121°10′08.35″E,41°32′55.03″N;121°10′06.04″E,41°32′56.48″N;121°10′04.56″E,41°32′57.08″N;121°10′03.34″E,41°32′57.62″N;121°10′03.12″E,41°32′58.06″N;121°10′02.15″E,41°32′59.68″N;121°10′01.14″E,41°33′00.90″N;121°10′00.42″E,41°33′01.80″N;121°10′00.13″E,41°33′02.02″N;121°10′10.76″E,41°33′12.17″N;121°11′53.45″E,41°33′27.27″N;121°11′43.60″E,41°36′31.74″N;121°11′41.71″E,41°36′35.41″N;121°11′40.76″E,41°36′38.88″N;121°11′39.00″E,41°36′44.97″N;121°11′38.71″E,41°36′46.61″N;121°11′37.63″E,41°36′48.75″N;121°11′36.70″E,41°36′51.82″N;121°10′33.19″E,41°36′47.61″N;121°09′52.20″E,41°36′44.89″N;121°09′11.20″E,41°36′42.16″N。
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收稿日期:2023-05-08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概述及管护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郭韫锋㊀崔秀杰㊀王德刚(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ꎬ辽宁桓仁117200)[摘㊀要]㊀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ꎬ森林资源同样没有替代品ꎬ用之不觉ꎬ失之难存ꎮ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ꎬ要坚持正确的生态观㊁发展观ꎬ敬畏自然㊁保护自然和顺应自然ꎬ加快构建以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ꎬ完善自然保护㊁生态保护监督监管制度ꎬ从森林资源管护入手ꎬ统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ꎬ从而守护好生灵草木㊁万水千山ꎮ[关键词]㊀森林资源ꎻ概述ꎻ管护问题ꎻ对策中图分类号:S759.93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1-0191-04SummaryofForestResourcesinLaotudingziNationalNatureReserveofLiaoningProvinceandStudyonCountermeasuresforProblemsinManagementandProtectionGuoYunfeng㊀CuiXiujie㊀WangDegang(LiaoningLaoTuDingZiNationalNatureReserveManagementCenterꎬHuanren117200ꎬLiaoningꎬChina)Abstract:Thereisnosubstituteforecologyꎬthereisalsonosubstituteforforestresourcesꎬit'shardtousewithoutrealizingit.Land ̄scapeꎬforestꎬLakeandgrassarethecommunityoflifeꎬweshouldadheretothecorrectconceptofecologyanddevelopmentꎬrespectnatureꎬprotectnatureandconformtonatureꎬwewillacceleratetheestablishmentofaNationalWildernessPreservationSystemNatureProtectionsystemandimprovethesystemofsupervisionandsupervisionovernatureandecologicalprotectionꎬstartingwiththemanage ̄mentandprotectionofforestresourcesꎬtherationaldevelopmentandprotectionofresourcesshouldbeplannedasawhole.Keywords:Forestresourcesꎻoverviewꎻmanagementandprotectionissuesꎻmeasures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ꎬ构建起保护生态安全的屏障ꎬ国家自然保护区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载体ꎮ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以及森林资源的管护成为贯彻和落实创新㊁协调㊁绿色㊁开放和共享理念的实际行动ꎬ在构建生态安全屏障㊁保护生物多样性直至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ꎮ自然保护区的划定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或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产进行管护的有力措施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认定是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规定的ꎬ 其中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ꎬ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ꎬ在我国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多的省份是黑龙江省ꎬ共49个ꎮ辽宁省有19个ꎬ其中就包括被称为 辽宁屋脊 的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ꎮ1㊀老秃顶子国家级森林资源概述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东部ꎬ总面积大概在1.5万hm2ꎬ它的海拔约为1367.3m(图1)ꎬ森林植被属于长白植物区系ꎮ由于它山顶像深入云端的屋脊ꎬ高挺而又雄伟ꎬ所以即便海拔不是辽宁最高ꎬ但也被誉为 辽宁屋脊 ꎮ从山脚下到半山腰都生长着茂盛的原始森林和人工林ꎬ茫茫林海中溪流穿行ꎬ快至山顶气温降低ꎬ植被变得稀少矮小ꎮ保护区森林资源物种丰富ꎬ森林覆盖率能够达到80%以上ꎬ这其中包含十几种经过专家认定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ꎬ比如ꎬ人参㊁红松和双蕊兰等ꎬ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双蕊兰为该地区独有的物种ꎬ它的繁殖方式到现在仍然是个谜ꎬ有着很高的科研价值ꎬ数量近年也在逐渐减少ꎮ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在保护区有二十余种ꎬ其中金雕㊁紫貂都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ꎮ保护区生态系统相对完整ꎬ植被分布错落有致ꎬ由于依托浑河水系ꎬ水源丰沛ꎮ保护区在1981年开始建立ꎬ1998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ꎬ值得一提的是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将军曾在这里建立根据地ꎬ凭借着天然的屏障打败了很多敌人ꎬ但侵略和战争也给保护区带来灾难ꎬ很多物种遭到破坏ꎬ后经过不断的努力ꎬ才将其恢复并管护得更加好ꎮ从1976年开始栽种日本落叶松ꎬ1984年就被列为林木良种基地ꎮ当林木的蓄积量变大后ꎬ野生动物也随之增多ꎬ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ꎬ生态旅游得到很好发展[1]ꎮ19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1图1㊀2㊀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当前ꎬ全球经济发展迅速ꎬ人口增长环境恶化困扰着全人类ꎬ自然资源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ꎮ在人类生存的庞大生态体系中ꎬ森林生态系统与人类最为紧密ꎬ所以经过人们的长期摸索ꎬ寻找到了很多好的管理保护机制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ꎬ但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2]ꎮ2.1㊀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存在的问题我国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是很大的ꎬ有很多相关政策的支撑㊁制度的建立和实施ꎮ我国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ꎬ自然保护区尤其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被重视度是很高的ꎬ但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ꎬ制约着保护区的管护水平提高[3]ꎮ2.1.1㊀意识淡薄在保护区建设过程中ꎬ往往把重心放在政策和资金上ꎬ并没有把关注点放在具体的保护和管理上ꎬ辽宁省虽不算偏远ꎬ但林区居民科学文化知识一定是匮乏的ꎬ他们始终会认为 靠山就要吃山 ꎬ利用森林资源谋取眼前的利益ꎬ他们在面对大山给与的馈赠时一定是毫无节制的ꎬ因为他们心中并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ꎮ管护人员防灾意识淡薄ꎬ虽然对防火㊁防虫等问题有一定的认识ꎬ但当问题真正出现时ꎬ未必能采取最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ꎬ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灾害屡见不鲜ꎬ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4]ꎮ2.1.2㊀缺乏有效的森林资源管护体制由于很多历史原因ꎬ导致保护区边界比较复杂ꎬ曾经发生过多次林权林界争议事件ꎬ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也得不到支持ꎬ不法分子也觉得可以钻空子ꎬ造成森林资源严重损失ꎮ后来在历届领导的努力下ꎬ将林权林界明确ꎬ随着界碑和界桩的设立ꎬ历史问题得到解决ꎬ森林资源管护体制也逐渐建立起来ꎮ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的工作ꎬ也是全国都在重视的问题ꎬ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是管护工作的灯塔ꎬ建立并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才能让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发展从而造福后人ꎮ2.1.3㊀自然界因素影响广泛众所周知ꎬ东北地区四季分明ꎬ温差较大ꎬ降雨量不稳定ꎬ气候原因导致东北林区病虫害及防火压力很大ꎮ东北在全国对比中属于雨量较少的地区ꎬ有较长的时期是土壤处于干旱状态ꎬ森林病虫害和火灾风险在这时极容易产生[5]ꎮ另外东北林区普遍为较大面积森林ꎬ如果靠人力进行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养护需要耗费太多的人力ꎬ造成浪费的同时也有很多突发问题是无法解决的ꎮ在保护区比较常见的有害生物也是东北林区较为常见的害虫 金针虫 (图2)ꎬ它属于鞘翅目ꎬ为叩头虫的幼虫ꎬ对林木的须根和主根都有影响ꎬ春季和秋季活动在土壤表层ꎬ危害很大ꎮ东北地区的林区面积能达到3000hm2ꎬ森林覆盖率达到接近60%ꎬ山高地形复杂ꎬ林木茂密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很大不便ꎮ在多年的森林防火工作中ꎬ林业工作者都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ꎬ但林区居民仍有置各种宣传不顾ꎬ用火不当导致林木起火的现象ꎮ加之基础设施薄弱ꎬ防火设备老旧㊁供应不足等问题ꎬ导致森林防火工作联动性较差ꎬ从而存在很多隐患点[6-7]ꎮ图2㊀金针虫2.2㊀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措施2.2.1㊀完善制度做好宣传森林资源管护工作首先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ꎬ把握政策方向ꎬ做到 执法要严㊁违法必究 ꎬ对违法违规的破坏㊁占用和改变用途行为坚决严厉打击ꎮ树立起森林管护工作的政府形象ꎬ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ꎬ从根本上遏制破坏森林系统的行为ꎮ在高额利润的诱惑和惨痛的水土流失教训两者之间选择时ꎬ一定要选择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ꎬ保护 地球之肺 打赢蓝天保卫战ꎬ这不仅仅是林业工作者的职责ꎬ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ꎮ做好确权㊁确界工作ꎬ设立好明确的界碑界桩ꎬ加大巡防巡护工作力度ꎬ成立专业的经过培训的干部队伍ꎬ对各项设备进行完善和升级ꎬ使林区工作者既有良好的工作环境ꎬ又有精进的设备仪器使用ꎬ让林区管护工作事半功倍ꎮ291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在东北林区每年3月后就进入春防工作阶段[8]ꎬ要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做好宣传工作ꎬ让每个公民心中深埋森林管护法制意识ꎬ贯彻落实 预防为主ꎬ积极消灭 的八字方针ꎬ从而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ꎮ对一些必要的野外作业人员要进行严格的野外火源使用管理培训ꎬ严格规范用火安全ꎬ在春防和秋防时期要禁止一切用火行为的发生ꎮ有多少惨痛的教训引起的山火ꎬ虽然造成经济损失是可以估量的ꎬ但是造成的人身伤亡是无法计算的ꎬ一定要禁止进山烧纸㊁烧荒这样的行为ꎬ从根源上避免山火的发生[9]ꎮ优化通信设施ꎬ当森林火灾发生时ꎬ强大的通讯系统也能给火灾的扑灭抢占时间ꎬ利用有线和无线通信设备ꎬ及时沟通消除防火的死角ꎮ建立强大而又专业的火灾扑救队伍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ꎬ总结经验ꎬ针对性地进行薄弱环节的训练ꎮ除专业队伍的培训以外ꎬ林区干部职工及居民也要进行防火知识和技巧的宣传和培训ꎬ一旦有火情发生ꎬ可以形成一个联防联动的机制ꎬ让火情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ꎬ因为山火如果不能在初期被发现和控制ꎬ将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ꎮ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高素质人才作为管理人员可能有些难度ꎬ可以对现有人才进行定向培养ꎬ各取所需ꎬ各司其职ꎬ完善人才的激励和考核制度ꎬ激发工作人员的活力ꎬ让大家有兴趣工作ꎬ全身心投入ꎮ充分利用好现在的网络平台ꎬ宣传林区工作者工作的艰辛ꎬ让全社会关注森林资源管护工作ꎬ促进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蓬勃发展ꎮ2.2.2㊀加大扶持力度ꎬ加强监管职能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高山峻岭之中树木林立ꎬ在其主峰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云海ꎬ云冷杉㊁红松阔叶林错综生长ꎬ林间还有瀑布飞流直下ꎬ山清水秀风景宜人ꎮ这样绝佳的自然资源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的开发和利用ꎬ规划旅游景点和线路ꎬ组织科研和考察ꎬ发挥其自然优势ꎬ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ꎬ发挥其 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 的作用ꎬ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理念ꎬ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节奏ꎬ把自然保护区转变成森林资源的博物馆ꎬ让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大自然赋予的魅力和文化传承ꎮ当发展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失控现象ꎬ要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监管ꎬ保障森林资源不受损害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ꎬ监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并严格落实到位ꎮ配合林业公安等相关部门对林区进行各项定期排查工作ꎬ尤其是针对性的清理和整顿采矿木材加工等活动[10]ꎬ对没有经过主管部门审批的占用林地活动进行坚决的取缔ꎬ加大执法力度ꎬ做到 有法可依㊁执法必严㊁违法必究 ꎬ在主要交通节点和活动较多的林区进行宣传标语的张贴ꎬ加大宣传力度ꎮ同时也要对监管和执法人员进行监管ꎬ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ꎬ如果遇到执法人员知法犯法ꎬ更要严肃处理[11]ꎮ3㊀森林资源管护的意义对于林区工作者来说ꎬ长年累月的护林工作很枯燥乏味ꎬ但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ꎬ它不仅可以给自然保护区带来经济效益ꎬ更重要的是可以平衡整个生态系统ꎮ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头戏ꎬ林木根深叶茂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给人们提供充足的氧气ꎬ对空气起到净化作用ꎬ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流失ꎮ当林木成才后ꎬ还可以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做贡献ꎬ所以加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起到重大的良好作用ꎮ另外ꎬ自然保护区的多元化发展是未来森林经济发展的主线ꎬ因此ꎬ实施集约化的经营模式从而让森林资源发挥最大经济效益[12]ꎮ4㊀结语综合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ꎬ可持续发展一定是长期需要坚持的原则ꎬ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部门和林区工作者要永保初心和使命ꎬ为森林资源的管护和发展做贡献ꎬ让森林资源反哺人类ꎬ从而创造更大的收益ꎮ参考文献[1]夏远光.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策[J].农家科技ꎬ2019(4):174.[2]贾化梅.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ꎬ2016(32):32.[3]邵和林ꎬ庞金峡.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探究[J].农村科学实验ꎬ2018(5):53. [4]周兴华ꎬ柳丽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策略分析[J].黑龙江科学ꎬ2020ꎬ11(14):136-137. [5]唐建玲.资源林政管理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南方农业ꎬ2020ꎬ14(3):94-95.[6]周永林.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的措施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ꎬ2020(1):164-165.[7]张丽萍.新时期病虫害防治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J].林业勘查设计ꎬ2015(4):89-90.[8]韦源泉ꎬ唐健民ꎬ邹蓉ꎬ等.探究林业资源管理保护现状及发展方向[J].种子科技ꎬ2020ꎬ38(4):112-113. [9]雷春芳.森林资源的培育管护及合理利用[J].绿色科技ꎬ2019(9):192-193.[10]李莉ꎬ王英ꎬ潘成坤.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为例[J].吉林农业ꎬ2016(23):107-108.[11]李金亮.南涧大龙潭州级保护区威胁因素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ꎬ2022ꎬ54(3):182-184.[12]张义皓ꎬ邓晓雯.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情报ꎬ2022ꎬ54(3):172-174.391。
辽宁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等关于公布《辽宁省重要湿地的确认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林业厅,辽宁省水利厅,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0.03.31•【字号】•【施行日期】2010.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公布《辽宁省重要湿地的确认标准》的通知各市林业局、水利局、海洋与渔业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按照《辽宁省湿地保护条例》规定,为开展和规范省重要湿地的确认工作,省林业厅会同相关厅局共同起草了《辽宁省重要湿地的确认标准》,经省政府同意,现予以公布。
二0一0年三月三十一日辽宁省重要湿地的确认标准一、确认辽宁省重要湿地的标准辽宁省境内具有下列任一标准的湿地均可确认为省重要湿地。
1. 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或已建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湿地。
2. 面积大于5000hm2的单块湿地或多块湿地复合体并且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或水文学作用的湿地系统。
3. 省内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或特有类型的湿地。
4. 作为世界濒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繁殖和集中越冬地(分布地)的湿地。
5. 10000只以上的多种或单种种群总数1%的水鸟繁殖、越冬、迁徙停歇的湿地。
6. 具有辽宁省特有动物或植物分布的湿地。
7. 具有显著历史或文化意义的湿地。
8. 为改善环境等原因而建造的特定的人工湿地。
二、使用上述标准的准则1. 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或已建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湿地。
国家重要湿地是指已列入国家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或国家湿地保护规划的湿地。
2. 面积大于5000hm2的单块湿地或多块湿地复合体并且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或水文学作用的湿地系统。
“重要生态学意义”指该湿地是所在流域或海岸生态系统维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正常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区域防洪减灾、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辽宁大黑山旅游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作者:殷媛邢春雷来源:《科技风》2016年第18期摘要:地处辽宁南部的大黑山山体高耸,濒临黄海与渤海,文化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然而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大黑山的区位概况及现存旅游资源找到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黑山;资源;经济;对策辽宁大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西北部,西北为内蒙古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南是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辽西绿岛,生命水源”的美誉[ 1 ]。
现存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金州新区的建立更是为市场环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其优质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并未得到良好发展,如果采取适当对策,解决阻碍发展的主要问题,大黑山地区一定会成为大连市新的旅游品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周边产业。
1 辽宁大连大黑山自然保护区1.1 区位概况2010年4月9日,大连市政府宣布大连市启动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金州区、开发区、保税区和普兰店市城区部分、瓦房店市炮台和复州湾两个镇,架构起金州新区、保税区和普兰店湾新区三大功能区组团。
处于辽宁南部的大黑山正坐落于大连市金州新区中心,山体距市中心约25公里,占地23.7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米,主峰海拔663.1米,为大连近郊最高峰,因山体岩石颜色以黑色为主而得名[ 2 ]。
大黑山属长白山系,千山余脉,呈南北走向,上部山势陡峭,多为裸岩;中部坡度略缓,灌木丛生;大黑山地质年代久远,底部土层较厚,岩层从上到下由三部分组成的:山上属于8亿年到6亿年前震旦纪的石英岩,山中又有大理岩,受构造活动影响,有的已经发育成常用于盆景的“吸水石”。
山下则是25亿年前太古界的变质岩系,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糜棱岩,是大连地区最古老的岩石。
大黑山的植被以柞类,赤杉为主,有木本植物120余种。
野生动物主要有山兔、野鸡、杜鹃鸟、沙鸡等。
矿藏以石棉、白云岩、铜和铁为主。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征求意见稿)辽宁省环境保护厅目录前言 (2)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5)5. 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 (5)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对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大凌河、鸭绿江、辽东沿海地区和辽西沿海地区(含小凌河)主要地表水水系水环境功能区进行了划定,水域区划范围包括干流和一二三级支流。
将地表水按主导使用功能划分为源头水域、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人体直接接触、人体非直接接触)、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型功能区,分别执行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
按照“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及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部分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别的功能区执行高类别的水质标准。
共划分水环境功能区770 个,其中源头水域14个、自然保护区6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93个、渔业用水区333 个、景观娱乐用水区51个、工业用水区37个、农业用水区136个。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辽宁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本标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厅批准。
本标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1. 范围1.1 本标准对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进行了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按照规划的主导功能,规定了功能区应执行的水质类别标准、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方法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1.2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境内水系的河流、渠道、水库、湖泊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水环境功能区环境保护部门以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为目的,按GB3838—2002要求,实施水域分类管理划定的功能区。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森林和野生物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通知(1988年5月9日)国发〔1988〕30号国务院同意林业部提出的第二批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共计二十五处),现予公布。
望各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国务院批准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规定》,落实保护范围和保护对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乱砍滥伐森林,制止乱捕滥猎珍贵稀有野生动物,做好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工作。
有关保护区的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由地方政府解决。
附:第二批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名单(国务院1988年5月9日公布)一、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北部,属燕山山脉,面积一万六千多公顷。
198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季风区,保护区内古木参天,鸟兽繁多,被中外学者称为华北植被类型的代表。
二、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南部中条山东面,面积二万三千多公顷。
198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
本区生物资源丰富,仅种子植物就有千余种,陆栖脊椎动物有二百余种,列入国家级保护珍稀动物的有十六种。
三、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面积八千多公顷。
1980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
本区是风沙干旱地区保存下来的一片珍贵阔叶林,被誉为“八百里旱海”中的一颗明珠,对于防风固沙和开展有关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四、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宽甸县境内,面积六千多公顷。
1981年省政府批准建立。
本区是典型的原生型红松阔叶混交林。
已鉴定的高等植物九十余科,近千种,脊椎动物一百七十多种,辽东四条较大河流发源于此,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努鲁尔虎山自然保护区努鲁尔虎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朝阳县古山子乡境内,是市级风景区,现已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努鲁儿虎山,古称努禄拉呼山。
关于它的名源含义,史书上少有记载。
民国版《朝阳县志》上提及的“努禄拉呼山”是误指“凤凰山”而言。
凤凰山实属松岭山脉,从其山址和山体结构等均与努鲁儿虎山有别。
自然资源辽西地区因为有了努鲁儿虎山脉和松岭山脉才有了平均海拔500米以上的辽西丘陵之称;才具备了和全国总地势相同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度;才确定了老哈河,大、小凌河,青龙河等各河流的自然流向;才有了丰富的山林资源、水利资源和多种类的矿产资源。
努鲁尔虎山自然保护区努鲁儿虎山所占面积之大,海拔之高,延伸之长,千米山峰之多,均在该地域中占有首位,颇有主宰形成辽西地区的地形、地貌和丘陵山区的主干山脉的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努鲁儿虎山才名曰“努若勒亥乌拉”,意为“脊梁山”,即主干之意。
努鲁尔虎山自然保护区以溪流、林木、花草、山石见长,面积达二千公顷,山谷长十余里。
谷内溪水如光似练,峰回岭转,像北斗而曲折,像长蛇而蜿蜒,明灭可见;谷底巨石堆积,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有立有卧,有蹲有坐,有爬有跑,有背有抱,各具其态。
山谷四周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蔚然浑秀,郁郁苍苍。
一年四时不同,风景各异。
春,风和日丽,草木吐绿,红杏枝头春意闹;夏,云蒸霞蔚,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秋,天高云淡,层林尽染,“万木霜天红烂漫”;冬,白雪皑皑,描银点玉,青松挺拔入云天。
四季百鸟声喧,雉兔群群,獐鹿驰逐,生趣盎然。
谷之深处,天然瀑布有三,特色各异,令人赞叹。
劈山沟是辽西丘陵山区的风景奇观,每年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朋友们,去劈山沟走上一回吧,你定会不虚此行。
劈山沟位于辽宁省朝阳县古山子乡境内,距朝阳市城区30公里。
劈山沟自然风景区以林木、花草、山石俊秀,面积达二千公顷,整个景区内有天然齐木林、灌木林、松林、山杏林等百余种,尤为壮观的是石木参天,苍苍莽莽的原始森林,杏花、梨花、杜鹃花、映山红、冬青花、石柱子花、丁香花、玫瑰花等几十种山花野草皆四季迎景;山峰巨石,千姿百态,构成一幅天然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