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4.72 KB
- 文档页数:5
以戏剧为题材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摘要:戏剧是一种文学体裁,戏剧体裁教材的出现和选择对高中英语教学,特别是如今的交际英语的教学赋予了新的含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高中英语课堂中以戏剧为体裁的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应与其他体裁的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区分开来,通过学习这些课文,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英语戏剧体裁,学会欣赏英语戏剧,提高鉴赏能力。
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对以戏剧为题材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戏剧教学设计一、戏剧的体裁特点戏剧是一种文学体裁,是通过舞台说明、台词及人物表演体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
高中英语课堂中以戏剧为体裁的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应与其他体裁的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区分开来,通过影片观赏、模仿表演、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体会作者借用这一体裁向我们反映的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社会现象、人物个性、金钱观与价值观等各种矛盾与冲突,从而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有更深刻的了解,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特殊的英语题材,特殊的环境设置,必然会达到不同的语言效果。
英语教学的英语短剧不同于其他体裁的英语教学,否则就会减弱编者在编排此内容时的意图,削弱文化的社会教育效果。
戏剧体裁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亦不同。
戏剧体裁的英语教学有三种类型:(1)传统的教学目标型;(2)知识能力与介绍型;(3)解剖表演型。
第一种类型仅限于语言要点的讲解及练习;第二种类型是在第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增加语言运用的环境,让学生体会到言语的运用功能并且进行实际操练,加深对语言现象的社会交际功能的理解从而练习,达到真正的交际目的;第三种类型是在分析课文的内容和语言要点的同时让学生扮演戏剧中的角色,营造课堂气氛。
笔者在授课时采用第三种类型的方法。
二、戏剧题材的英语教学设计在2003年至2013年使用的人教版的课本中所用到的戏剧阅读教材之一是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的莫泊桑的作品the necklace(sb1b unit15)。
谈“因材施教”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应用一、问题的引入与达到的效果由于高中英语教材存在教材深、难度大、内容多等特点,使得高中生的英语水平差距过大成为一种客观现状。
因此,如何能够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古语常说“因材施教”,随后我开始在课堂上研究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相关问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即学生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例次高考试的优秀率和及格率不断提高。
更重要的是较以往相比,学生们上课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气氛更加活跃,参与度、听说读写能力大大提高。
二、理论来源学习是一个系列性活动。
往往不这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秩序渐进的过程。
因此,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条件才能使学习顺利完成并收到效果。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如何让学生有动力去投入学习,是衡量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那么,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什么呢?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来源于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通过老师所提供的条件获得的满足。
经过多次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求知欲更加强烈,并促使学生持续保持高度的投入状态中。
分层次的教学方式便是让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平等地获得知识,体验成功,分享满足。
因此,这完全符合对待学生一律平等的原则。
当前的教育存在着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中,如何让学生的英语课堂积极性更高、参与度更高成为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完善的重要环节。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合理地运用分层次教学方法。
通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讲授方法、课堂检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采用分层次教学的重要之处在于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完全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具体实施(一)摸底考试“暗”分层为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依据学生的入学摸底考试成绩,默默地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并记录在册。
为开展分层次教学层积累一手材料。
(二)教学环节“巧”分层1、目标环节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依据学生的普遍情况制定的针对本节课所完成了知识范围、能力范围。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摘要: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热点,它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新型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一、引言研究性学习始于美国,由英语“inquirylearning”翻译而来。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英语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它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
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我国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王才仁指出:教学的实际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师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
二、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合作的意识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传授者变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引导者,这与研究性学习主张的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重要观点是一致的。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做中学”(learningbydo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去做事,而不是为他们做事”(somethingthatstudentsdo,notsomethingthatisdonetothem),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
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
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摘要: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大都似曾相识,很难取得教学工作的实质性突破,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就需要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本文就以高中英语教学中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为话题,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希望能为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教学;高中英语;新型教学方法;英语应用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125-01所谓的新型教学方法,其实是指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采用更加思路开阔、方式多样和层次多变的教学办法。
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教师把握得当、运用得体、评价合理,也需要学生的大力配合。
新型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提升高中英语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更好的推进高中英语的素质教育提供帮助。
一、情境教学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对高中生而言,学习英语不能仅仅作为一项任务或课业,而是要将其作为兴趣爱好,这对就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要求。
能否转变学生的英语学习观念,让英语课成为学生们的“快乐丛林”,而不是“伤心之地”,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首先,教师可以考虑使用情境教学法。
所谓的情境教学,其实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某种情节或情景,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更加轻松愉悦。
使用情境教学,不但可以化解教学过程中的单调和尴尬,而且能够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情境教学包括情景模拟、情节演示、课堂活动、课堂游戏、实物表演等,如何有效的使用合适的情境将教学过程有机的串联起来,应该成为广大英语教师的思考重点。
例如,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堂时间的情况,让学生们编排和演示课本中的情节或故事,然后教师对表演给予点评,同时让全班同学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这样的情节模拟演示,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舒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二、交际教学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高中英语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和理论,同时又要保证学生能够具备英语应用的实践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世界上的通用语言,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英语的要求,因此,当今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1.前言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很多幼儿园已经开设启蒙英语课程。
高中生是祖国的希望,更应该重视英语的学习。
由于高中生自有的特点,第一,高中生面对着高考的压力,同时要学习多门功课,时间紧,任务重,主要是在课堂中学习英语。
第二,高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的固定模式。
第三,高中生由于要奋战高考,很多时候只注重语法等的学习,忽略了“听说”的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哑巴英语。
因此高中英语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短短的课堂上不仅仅是要教授学生考试的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2.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培养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是社会的要求。
从实践经验看,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不足:第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英语的沟通能力,也就是说的能力,同时填鸭式的教学限制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第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进而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第三,新时代的知识量日益增长,课堂上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掌握更多新信息。
因此我们应该突破传统,形成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
2.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向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是其主要方式,高中学生课业压力大,同时面对高考的压力,如若再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就无法提高学习效率,甚至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抵触心理。
85069 中等教育论文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自古以来,我国即秉着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与世界各国开展交往活动,拥有悠久的外交文明。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开始了全方位、立体式的交往。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交流和沟通是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人类文明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而产生了跨文化交往的必要。
一般而言,跨文化交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语言交流,第二层次是非语言交流,第三层次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交流。
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此相对应,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摒弃民族中心论的思想,拥有了解、接受外来文化的能力;其次是对外来文化有欣赏的态度和能力;最后,在其他文化环境下,拥有流畅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在讲解此文时,教师可以营造一个特定的情景,在此情境下,与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旅客进行交流,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了解外国的文化。
二、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语言学科的学习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从这个角度出发,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文化交流是语言的归宿。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将语言学习作为目的,以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判学生能力强弱的唯一标准。
在此环境下,教育教学活动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病:1.目的与手段的本末倒置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英语单词的学习作为主要内容,对句式的应用过于关注,长期发展下来,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提升得十分有限,作为沟通前提和基础的信息获取能力十分缺乏。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掌握必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
实现这一目的的具体手段是通过课程的教授与学习。
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将教育目的进行曲解,将教育手段和教育目的进行了倒置。
2.学习方法陈旧单一日常交流与课程学习并不完全一致,教科书教授的句式在日常交流中可能有过于生硬和刻板的嫌疑,但目前教师教授单词和语法时,过于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忽视对文章总体思想的把握。
提高职业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使得英语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各国交往的主要工具。
英语阅读是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人们获取外部信息,了解世界的主要手段。
但职业高中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扩大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作出阐述。
关键词:职业高中学生;阅读能力;阅读策略英语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快捷、准确地理解所阅读的语篇,学习者要明确阅读目的,提高阅读层次和技能,加强理解过程的训练,学习中要注意运用学习技巧,以便提高自己英语阅读的能力。
职业高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成绩较差,特别是一些五年制的学生基础更差。
所以他们在英语学习上与本科生有许多不同:一是英语阅读能力差,阅读速度慢,理解正确率低;二是学生中存在大量不良阅读习惯;三是阅读策略少。
目前,在职业高中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语法、词汇为内容进行课文阅读,忽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的存在,我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是读者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心理语言过程,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同时阅读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方式也是双向的,在阅读过程中,词汇的、句法的、语义的知识及背景或图式知识都在发挥作用,并制约我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认知能力和语篇分析判断能力。
学生必须学到一些阅读策略、技巧和阅读模式的基本知识。
并可以利用预测、联想、类推和运用语言规则猜出文章的意思,从而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二、改进不良的阅读习惯养成阅读好习惯1.养成泛读的习惯,解决阅读理解教学大环境著名的英语语言学家l.g.alexander认为“nothing should be written before it has been read”。
高中英语课题研究报告范文(6篇)高中英语课题研究报告篇1 课题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事业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全体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谐、全面发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机会和条件,这也要求全社会以至每一个家庭都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视英语教育。
当前,全国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英语运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被单纯应试教育的观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使高中英语学困生面大、面广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学校、班级、学期,英语差生的数量往往比其他学科多些,两极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学科快些,且年级越高,差生比例越大。
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其明显。
这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
不少英语教师曾对此做过分析和探讨,希望找到症结所在。
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是大部分教师对英语学困生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只要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对他们各项未达标的作业等情况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对那些个别扰乱课堂纪律的,则“请出”教室。
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班级成绩在年级的排名地位,还动员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考试那几天请假。
这些做法极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研究迫在眉睫。
笔者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考虑,选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期望能够为解决高中英语学困生问题添砖加瓦。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长远意义。
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初探【摘要】英语阅读能力对高中生来说至关重要,高中教学大纲也将阅读能力列为学生需要培养的主要技能之一,不仅如此,阅读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英语阅读不仅体现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也是考试内容中的一大重点,因此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就尤为重要。
而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需要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的指导。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阅读的现状,指出了高中英语阅读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31高中英语阅读现状及问题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太过简化。
某些理论程度上来讲,阅读是人与书籍的沟通,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读者将自身融入文章中的背景模式,对文章所述信息进行加工和重新建造;阅读的过程体现了读者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目前,大多数的英语阅读教学形成两种简单而偏激的教学模式:第一种是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更注重对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让学生挖掘文章的整体信息,忽视了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片面追求字句、细节,导致学生不能抓住作者的思想和文章的精髓,阅读水平不能提升。
另一种是片面追求文章的整体化,忽略了对语法、词汇、语义的讲解,尤其是一些晦涩难懂的偏长、偏难句子的讲解,使学生不能通过语法正确地分析语句,在一些关键语句处学生不能正确把握句子的准确信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
不能准确、全面获取文章信息会造成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偏差,最终也是似懂非懂,并不能有效提高阅读水平。
2.缺乏针对阅读技巧的指导某些理论认为,阅读的过程是主动的、充满创造性的。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调动视觉感官,将抓取到的信息放进大脑加工和处理,整个过程读者都是处在积极主动的地位。
然而,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当,教师没能将最科学有效的阅读技巧教授学生,使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不清楚如何把握最有效的信息,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抓住的中心有偏差,这种在阅读中产生的茫然无措大大降低了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性,致使其见阅读而头疼,做阅读而头更疼。
篇一: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摘要: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热点,它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新型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一、引言研究性学习始于美国,由英语“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英语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它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
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我国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王才仁指出:教学的实际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师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
二、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合作的意识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传授者变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引导者,这与研究性学习主张的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重要观点是一致的。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去做事,而不是为他们做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
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
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
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研究作者:陈勃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05期摘要:英语是高中教育中的重点科目,英语教学不仅担负着学生高考的责任,还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高中英语教学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说明有效英语教学的特点,并对高中英语有效教学实现的方式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提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教学;有效教学目前高中学生在高考中的英语成绩连年提高,学生们的口语水平较以前也有增长,这是高中英语教学所取得的进展,但在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仍值得我们探讨。
一、高中英语教学现状1.高中英语课堂现状目前高中英语课堂存在低效现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中逐渐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英语基础较好或对自己的高考成绩有要求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极好,积极配合老师;而那些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对自己的高考成绩也没有特别要求的学生,上课要么打瞌睡要么吵闹、对课堂互动活动无动于衷。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眼里只有少量的尖子生,没有分层教学;没有帮学生弄清楚核心知识、归纳所学知识或发现规律,学生没有及时感悟消化。
这样的情况下,整体教学效果想要提高就十分困难。
2.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英语学习是语言学习的一种,语言环境和学习兴趣是英语学习的必要条件。
高中学校很难为学生提供完美的语言环境,不仅如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驱动也仅有“高考”一个因素。
因此,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处于“应试”状态,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对教学的配合不积极,教学效果无法提高。
3.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状态在高中教育中,教师的教学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
现代教育以“人本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思想,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然而高中英语教师也受到高考升学率的压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仍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
这种教学状态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无益,教师也感受不到传授知识的乐趣,教学效果就很难提高。
SOLO分类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分类评价理论是由澳大利亚心理学家比格斯(Biggs)及其同事科里斯(Collis)创立的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
鉴于我国的学科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在学业成绩的评价方面,过多地采用量化评价方式,偏重于考查知识而忽视能力,使得不能较准确地考查学生真正的思维水平层次。
而SOLO 分类评价理论注重评价学生的思维结构层次水平,并以此来促进能力的提升,因而该理论一经引进就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然而SOLO 理论在我国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来探索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现阶段,英语学科的测试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更趋向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而,对于学生运用笔头来进行交际的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笔者利用SOLO 理论在中学里进行了以提升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为目标的实验研究和教学尝试。
结果表明,SOLO 分类评价理论能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整体水平层次;基于该理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英语阅读指导和训练,符合新课程中发展地评价的理念,对于激发学生潜能,提升英语阅读水平, 改进教师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教学;SOLO理论AbstractSOLO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Learning Outcome -- observable) classification assessment theory is by the Australian psychologist Biggs (Biggs) and her colleagues Chris (Collis) was founded by a level features described as "qual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Given the differences in our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from abroad, in the evaluation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using too many evaluation mode, to test knowledge rather than ability, makes it impossible to accurately test students' real thinking level. While the SOLO classification assessment theory pays atten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thinking level evaluation of students, so as to promote the ability to ascend, so the theory was introduced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of scholars. However,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in our country SOLO theor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need to explore its effectivenes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a lot of practice. At present, the ability of English tes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 tend to test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anguage. Therefore, for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pen to the capacity of the 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s also gradually improve. The author in the middle school to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bility as the goal of trying to use SOLO the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LO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theory can more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students' overall level; the theory in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and training the students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com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in the new curriculum ideas, to stimulate students' potential, enhance the level of English reading, improve the teachers' teaching,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has certain positive role.Keywords: English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SOLO theory目录SOLO分类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2)第一章绪论 (4)1.1选题的背景 (4)1.1.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 (4)1.2选题的意义 (5)1.2论文的基本结构 (7)第二章:文献综述 (9)2.1研究SOLO分类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目的 (9)2.2SOLO分类 (10)2.2.1 国外研究现状 (11)2.2.2 国内研究现状 (16)2.3SOLO分类理论的优越性分析 (19)2.3.1 有利于制定科学的教学起点 (19)2.3.2 有利于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20)2.3.3 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0)2.3.4 建立资源库,便于实际操作 (21)2.4本章小结 (22)第三章:研究设计 (22)3.1构建基于SOLO理论的教学模式 (22)3.2 SOLO理论的特点 (23)3.2.1尝试分层次教学法,帮助学生改进思维方式 (23)3.2.2 帮助学生建立合适的阶段目标 (26)3.2.3 利用评语评价学生阅读,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26)3.3研究设计的内容 (28)3.3.1 研究对象 (28)3.3.2 研究方法及内容 (28)3.3.3 研究结果分析 (29)3.4教学设计实例分析 (33)3.4.1 Period 1 (33)3.4.2 Period 2 (39)第四章总结 (43)参考文献 (44)第一章绪论1.1 选题的背景1.1.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由于SOLO 分类评价理论在我国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来探索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浅谈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的策略及意义摘要高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将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同步教授,涵盖听、说、读、写、翻译和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水平。
本论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探讨了高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和意义。
首先,分析了高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然后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了教师应该采取的策略,包括: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注重任务型教学,多元化评估方法,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机制等。
最后,探讨了高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关键词:高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意义Abstract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refers to the synchronous teaching of language skills and language knowledge, covering multiple aspects such a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literacy,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English skills comprehensively.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throughthe study of relevant literature. First, it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and then combines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summarize the strategies that teachers should adopt, including: developing a complete teaching plan, paying attention to task-based teaching, diversified assessment methods, and establishing student autonomous learning mechanisms. Finall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is discussed, and it is believed that this teaching model can help improve students’language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cultural literacy,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Keywords: high school English;units;holistic teaching;strategies;significancePart 1. IntroductionAs the world’s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 English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trend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all promote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in China to a higher level, with more emphasis on developing students’language skills and cultural literacy.English teaching in high schools is the key stage of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the teaching model of high school English has also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that focuses on teaching knowledge has been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a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that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language skills and cultural literacy.One of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s that have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is 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the holistic teaching model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language skills and knowledge, and pays attention to developing students’language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refore, 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First,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he holistic teaching model are analyzed. Then,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 several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aresummarized. Finall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is discussed, and the value of this teaching model for English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will be highlighted.Part 2. The theory of integrated instructionIntegrated instruction refers to a teaching model that combines multiple subjects or disciplines into a single course (Corcoran, Mosher, & Rogat, 2009). The purpose of integrated instruction is to promote students’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relatedness of different fields of knowledge, as well as their problem-solv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Integrated instruction is based on the notion that knowledge is not fragmented, and it is not necessary to separate knowledge into different disciplines. Instead, knowledge should be integrated and interconnected, and teaching should reflect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real-world (Wiggins & McTighe, 2011).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adopt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In other words, it combines different aspects of English teaching, including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into a single unit, which reflects theinterrelatedness of different aspects of language learning.The research on 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i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s. Most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model,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s.Chiang (2015) conducted a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holistic teaching model on students’reading ability and motiv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udents who received holistic teaching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reading ability scores and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reading than those who received traditional teaching.Kao and O’Brien (2015) conducted a study to explore teachers’perceptions of the holistic teaching model. The study found that teachers believed the holistic teaching model could promote students’language skills,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However, teachers also noted that implementing the holistic teaching model requires considerable effort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materials.In summary,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English units is grounded in the theories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nd integrated instruction. Although the research on this teaching model is limited, there is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it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students’language skills and cultural literacy.Part 3. Teaching Strategies3.1 Develop a complete teaching planDeveloping a complete teaching plan is essential for implementing 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The plan should include the objectives, the content, the teaching methods, th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the resources needed for each unit. The plan should also reflect 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such a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 well-designed teaching plan can provide a clear direction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ensure th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l.3.2 Task-based teachingTask-based teaching is a core concept of 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Tasks can be designed to involve students inauthentic and meaningful language use, which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dditionally, the tasks should involve students in 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aspects of language learning,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language skills comprehensively.For example, the task of writing a travel diary can integrate writing, reading, and speaking skills, as well as cultural knowledge. In addition, the task of conducting an interview presents an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as well as their research skills. Task-based teaching not only helps to promote students’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stimulates their interest in language learning.3.3 Diversified assessment methodsThe holistic teaching model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adopt diversified assessment methods to evaluate students’language skills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ssessment methods may include oral presentations, written tests, group projects, and portfolio assessments. The diversified assessment methods can not only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evaluation of students’performance but also motivate students toengage in active learning.3.4 Establish student autonomous learning mechanismsTo implement 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successfully, it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student autonomous learning mechanisms. This means that stud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 and enabled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learning process. Teachers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resources such as authentic materials, online resources, and peer feedback. Teachers should also guide students to develop self-evaluation skills, which can help them monitor and improve their language learning progress.Part 4. Significance4.1 Engage students in language useOne of the significant benefits of 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is that it engages students in language use, rather than teaching language knowledge only.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use the language in meaningful and authentic contexts, which can help them develop their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s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functionally and pragmatically insocio-cultural contexts. Authentically task-oriented teaching provides students with opportunities to encounter and negotiate meaning, leading to language use leading to more successfu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4.2 Promote students’language comprehensive abilityThe holistic teaching model integrates different aspects of language learning, including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into a single unit. Therefore, it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ir language skills comprehensively, leading to a more complete mastery of the language. The aim of 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is to develop students’language comprehensive ability, which includes linguistic competence, strategic competence,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 discourse competence, and cultural competence (Canale & Swain, 1980).4.3 Develop students’cultural literacy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aims to integrate cultural elements into language teaching. Therefore, it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cultural literacy, which 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different culturalperspectives. By exposing students to a range of cultural materials, students are better able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different cultural perspectives in the world. Additionally, it provides the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to integrate cultural elements into their language use, improving their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4.4 Encourage innov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The holistic teaching model encourages innov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By integrating different aspects of language learning, task-based teaching, and diversified assessment methods, as well as enhancing cultural literacy, it promotes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that is grounded in contemporary theories and practices. 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teachers to design creative materials and develop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leading to innovative teaching approaches in English classes.Part 5. Conclusion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is a new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that emphasizes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aspects of language learning. This model is grounded in the theories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nd integrated instruction, and aims to promotestudents’language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cultural literacy. To implement the model successfully, teachers should adopt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such as developing a complete teaching plan, task-based teaching, diversified assessment methods, and establishing student autonomous learning mechanisms. It is hoped that the holistic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will encourage innovation and best practices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become a new model in English education.。
高中英语多维度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探索摘要:英语是交流的工具,因此英语教学要遵循语言的教学规律,需在多维度教学中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教师独角戏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高中英语教学需求,高中英语课堂需要活跃的教学气氛,因此多维度教学成了高中英语教学的生命主线。
只有通过师生间的积极交流互动,才能取得英语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字: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方法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学者对多维度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教育部最近颁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进行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为主要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多维度教学指的就是要教师进行合理的任务设计,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
1.口语促进学习效率口语的教学虽然不在考试范围中,但是,学生对于口语学习能力的掌握却决定着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学习状况。
所以,教师务必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
对口语能力的提升可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英语听力以及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这对于带动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开展“Women of Achievement”该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口语展示训练,并且需要在训练的过程中结合多维度教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开展与引导。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通读,然后挑选出文章中的陌生词汇与语句结构进行分析。
当学生对其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析。
如:“Why do you think Jane Goodal went to Africa to study chimps rather than to university?”教师利用该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此时学生会思考问题的回答方式。
高中英语教学及教学方法的实施【摘要】高中英语教学及其教学方法的实施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改变传统教法,恰如其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因材施教主动性内驱动力愉快教育合作学习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输入,操练和产出的实践过程。
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活动,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今天,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教法,恰如其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成为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下面就此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于我们给他定的学习目标是否合适。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从学生的个体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层次上获得成功。
我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特点,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训练内容,采用不同的手段,提出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与要求,积极实施“成功教育”,大胆采用分层次教学。
通过测试,根据成绩和平日的实际水平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abc三个不同层次。
在课堂提问,分组活动以及平常的学习中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水平低能力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热情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排除心理障碍,去掉羞怯感使其学有所得。
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提高,最终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对学习成绩较好、能力高的学生,积极为他们创设多种语言环境,扩大语言实践的范围,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对成绩中等的学生也尽可能多的提供练习的机会。
其次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形式多样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83759 中等教育论文
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目前我国职业高中的英语教学遇到了一些阻碍,主要是老师们无法全面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互动氛围不够,而这往往导致职业英语教学的效果较差。
学生们积极性不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少,难以形成学习英语的最佳环境。
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掌握英语已经成为学生们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就他们目前的学习水平来说,很难满足今后职业生涯发展需求。
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困境,对职业高中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了一些分析,力求对实践起到较为牢固的理论支撑作用。
探究主要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们的参与度、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的习惯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开展。
一、创建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
要想创建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要做到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取材,针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法词汇,进行详细地讲解,让同学们产生自己是学习英语的主人翁意识和真切
领悟到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强大魅力。
同时认真钻研教材,做到既不脱离实际,又能将语法知识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们。
同时在课堂上,要促进学生们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交流等,将语言真正地当成是沟通的工具而不单单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因为这样就使语言失去了真正的魅力。
在观察给出的图片信息或者课文时,可以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可以提出问题并解答。
如此一来学生就被带入到情境中去,互相之间进行提问又能引导大家的深入思考与合理预测。
在适当的情境中学习效率将会大大增加。
在学习环节中,教师也要逐渐从重讲解转变为重总结,帮助学生们归纳,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
只有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地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个人在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养。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往往局限于课本,大大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要让学生活学活用,他们才能够今后更加用于思考,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目前缺乏创新的教学现状。
师生都要领悟“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这一哲学真理”,意思是说学生们要有足够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开始创新。
英语学习也是这样,首先要积累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熟记于心,这样才会在头脑中形成英语知识的基础框架,在其基础上才能发展、才能创新。
学校教育的重点不仅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点在职业高中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要懂得“授人以渔”,不能只传授知识,不传授方法,这是导致目前学生们善于死记硬背,不乐于理解性记忆的最根本原因。
学生们掌握了学习方法后,他们就可以课下轻松地自学,学习能力和效果都会有所提高。
可以编制教学方案,方案中明确指出教师、学生们在学习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并且要对每个部分的学习有着详细的解释,如各自的参与度,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们的作业范畴等等。
努力形成引导学生自行学习、善于提出问题、与教师共同探讨、最后共同归纳总结的教学新格局。
英语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掌握单词、句法和语法,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势必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形成、不仅要正向突破,还要懂得逆向思考。
在学习中注意对比异同点不仅有助于记忆,还会避免知识误区。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提出一些巧妙的问题,尤其是开放性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与肯定,还要帮助学生仔细分析,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
语言的学习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改变其单调和枯燥的特点,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们的内心中才会有想学英语、喜欢学英语的观念形成。
当然个别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设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现代化教学手段可能还不完备,但是只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总会有使学生们学习效果最好的一种教学方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教学理念的完善,相信英语教学也会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教师们不仅要善于教学,同时也要和同学们保持深入和密切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上课时会更加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们薄弱的知识。
同时学生们的创新天赋需要在英语教学中被保护并激发出来,因为21世纪是全面发展的时代,是对人才有着更高要求的时代,学好英语,才能真正地与世界接轨,才能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