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科学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张联盟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材料科学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张联盟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材料科学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张联盟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材料科学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张联盟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第四章答案

4-1略。

4-2试简述硅酸盐熔体聚合物结构形成的过程和结构特点。

解:聚合物的形成是以硅氧四面体为基础单位,组成大小不同的聚合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石英的分化,架状[SiO4]断裂,在熔体中形成了各种聚合程度的聚合物。

中期:缩聚并伴随变形一般链状聚合物易发生围绕Si-O轴转动同时弯曲,层状聚合物使层本身发生褶皱、翘曲、架状聚合物热缺陷增多,同时Si-O-Si键角发生变化。

[SiO4]Na4+[Si2O7]Na6——[Si3O10]Na8+Na2O(短键)

3[Si3O10]Na8——[Si6O18]Na12+2Na2O(六节环)

后期:在一定时间和温度范围内,聚合和解聚达到平衡。缩聚释放的Na2O又能进一步侵蚀石英骨架而使其分化出低聚物,如此循环,直到体系达到分化-缩聚平衡为止。

4-3试用实验方法鉴别晶体SiO2、SiO2玻璃、硅胶和SiO2熔体。它们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解:利用X射线检测。

晶体SiO2——质点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律的排列,各向异性。

SiO2熔体——内部结构为架状,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SiO2玻璃——各向同性。

硅胶——疏松多孔。

4-4影响熔体粘度的因素有哪些?试分析一价碱金属氧化物降低硅酸盐熔体粘度的原因。

解:(1)影响熔体粘度的主要因素:温度和熔体的组成。

碱性氧化物含量增加,剧烈降低粘度。

随温度降低,熔体粘度按指数关系递增。

(2)通常碱金属氧化物(Li2O、Na2O、K2O、Rb2O、Cs2O)能降低熔体粘度。这些正离子由于电荷少、半径大、和O2-的作用力较小,提供了系统中的“自由氧”而使O/Si比值增加,导致原来硅氧负离子团解聚成较简单的结构单位,因而使活化能减低、粘度变小。

4-5熔体粘度在727℃时是107Pa·s,在1156℃时是103Pa·s,在什么温度下它是106Pa·s?解:根据

727℃时,η=107Pa·s,由公式得:(1)

1156℃时,η=103Pa·s,由公式得:(2)

联立(1),(2)式解得∴A=-6.32,B=13324

当η=106Pa·s时,

解得t=808.5℃。

4-6试述石英晶体、石英熔体、Na2O·2SiO2熔体结构和性质上的区别。

4-7SiO2熔体的粘度在1000℃时为1014Pa·s,在1400℃时为107Pa·s。SiO2玻璃粘滞流动的活化能是多少?上述数据为恒压下取得,若在恒容下获得,你认为活化能会改变吗?为什么?

解:(1)根据公式:

1000℃时,η=1014Pa·s,T=1000+273=1273K,①

1000℃时,η=107Pa·s,T=1400+273=1673K,②

联立(1),(2)式解得: 5.27×10-16Pa·s,=713.5kJ/mol

(2)若在在恒容下获得,活化能不会改变。因为活化能是液体质点作直线运动所必需的能量。它与熔体组成和熔体[SiO4]聚合程度有关。

4-8一种熔体在1300℃的粘度是310Pa·s,在800℃是107Pa·s,在1050℃时其粘度为多少?在此温度下急冷能否形成玻璃?

解:(1)根据

1300℃时,η=310Pa·s,由公式得:①

800℃时,η=107Pa·s,由公式得:②

联立(1),(2)式解得∴A=-7.2,B=15219.6

当t=1050℃时,

解得η=20130.5Pa·s。

(2)在此温度下,极冷能形成玻璃。

4-9试用logη=A+B/(T-T0)方程式,绘出下列两种熔体在1350~500℃间的粘度曲线(logη~1/T)。两种熔体常数如下:

解:根据公式:

对于熔体1:

当t=500℃时,T=500+273=773K,0.0013,9.265

当t=700℃时,T=700+273=973K,0.0010,7.240

当t=900℃时,T=900+273=1173K,0.0008, 6.064

当t=1100℃时,T=1100+273=1373K,0.0007, 5.296

当t=1350℃时,T=1350+273=1623K,0.0006, 4.643 对于熔体2:

当t=500℃时,T=500+273=773K,0.0013,10.189

当t=700℃时,T=700+273=973K,0.0010,7.964

当t=900℃时,T=900+273=1173K,0.0008, 6.670

当t=1100℃时,T=1100+273=1373K,0.0007, 5.823

当t=1350℃时,T=1350+273=1623K,0.0006, 5.102

熔体在1350~500℃间的粘度曲线

4-10派来克斯(Pyrex)玻璃的粘度在1400℃时是109Pa·s,在840℃是1013Pa·s。请回解:(1)粘性流动活化能是多少?(2)为了易于成形,玻璃达到105Pa·s的粘度时约要多高的温度?

解:(1)根据公式:

1400℃时,η=109Pa·s,T=1400+273=1673K,①

840℃时,η=1013Pa·s,T=840+273=1113K,②

联立(1),(2)式解得:11.22Pa·s,=254.62kJ/mol

(2)当η=105Pa·s时,105=11.22

解得t=3094.2℃

4-11一种玻璃的工作范围是870℃(η=106Pa·s)至1300℃(η=102.5Pa·s),估计它的退火点(η=1012Pa·s)?

解:根据公式:

870℃时,η=106Pa·s,T=870+273=1143K,①

1300℃时,η=102.5Pa·s,T=1300+273=1573K,②

联立(1),(2)式解得: 1.57×10-7Pa·s,=280.16kJ/mol

当η=1012Pa·s时,1012=1.57×10-7

解得t=505.15℃

4-12从以下两种釉式中,你能否判断两者的熔融温度、粘度、表面张力上的差别?说明理由。

解:(1)粘度的差别

对釉式1:

Al3+按网络形成离子,

2.05

对于釉式2:

Al3+被视为网络改变离子

即:釉式1Y1>釉式2Y2,所以在高温下釉式1粘度>釉式2粘度。

(2)釉式1熔融温度>釉式2熔融温度

(3)表面张力的差别:釉式1表面张力<釉式2表面张力

因为釉式1的O/Si小于釉式2的O/Si,同时釉式1加入了PbO和B2O3,这些氧化物可以降低表面张力。

4-13一种用于密封照明灯的硼硅酸盐玻璃,它的退火点是544℃,软化点是780℃。求:(1)这种玻璃粘性流动的活化能;(2)它的工作范围;(3)它的熔融范围。

解:(1)根据公式:

退火点544℃,η=1012Pa·s,T=544+273=817K,①

软化点为780℃,η=4.5×106Pa·s,T=780+273=1053K,

联立(1),(2)式解得: 1.39×10-12Pa·s,=373.13kJ/mol

(2)工作温度范围粘度一般为103~107Pa.s

根据公式:

当η=103Pa·s时,T=1311.9K=1038.9℃

当η=107Pa·s时,T=1033.6K=760.6℃

所以工作温度范围是:1038.9℃~760.6℃

(3)熔融范围粘度一般是10~100Pa.s

当η=10Pa·s时,T=1516.0K=1243.0℃

当η=100Pa·s时,T=1406.6K=1133.6℃

所以熔融温度范围是1243.0℃~1133.6℃

4-14影响玻璃形成过程中的动力学因素是什么?结晶化学因素是什么?试简要叙述之。

解:影响玻璃形成的关键是熔体的冷却速率,熔体是析晶还是形成玻璃与过冷度、粘度、成核速率、晶体生长速率有关。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因素有:复合阴离子团大小与排列方式,键强,键型。

(2)Na2O·CaO·Al2O3·SiO2;4-15试计算下列玻璃的结构参数及非桥氧分数。

(1)Na2O·SiO2;

(3)Na2O·1/3Al2O3·SiO2;(4)18Na2O·10CaO·72SiO2(wt%)

解:(1)Z=4,R=3/1=3,X=2R-Z=6-4=2,Y=8-2R=8-6=2

(2)>1Al3+被视为网络形成离子

Z=4,X=2R-Z=4.66-4=0.66,Y=4-0.66=3.34

(3)>1Al3+被视为网络形成离子

Z=4,,X=2R-Z=4.8-4=0.8,Y=4-0.8=3.2

(4)

Z=4,,X=2R-Z=0.78,Y=4-0.78=3.22

4-16有两种玻璃其组成(mol%)如下表,试计算玻璃的结构参数,并比较两种玻璃的粘度在高温下何者大?

解:1号:Z=4,Al3+被视为网络形成离子

X1=2R-Z=0.5,Y1=4-0.5=3.5

2号:Z=4,Al3+被视为网络改变离子

X2=2R-Z=1.5,Y2=4-1.5=2.5

Y1>Y2高温下1号玻璃的粘度大。

4-17有两种不同配比的玻璃其组成(wt%)如下,试用玻璃结构参数说明两种玻璃高温下粘度的大小?

解:

对于1:

Z=4,Al2O3被视为网络形成离子

X1=2R-Z=0.014,Y1=4-X=3.986

对于2:

Z=4,Al2O3被视为网络形成离子

X2=2R-Z=0.16,Y2=4-X=3.84

Y1>Y2,故1号在高温下的粘度大。

4-18有一种玻璃组成(wt%)为Na2O14%、CaO13%、SiO273%,其密度为2.5g/cm3。(1)计算该玻璃的原子堆积系数(AFP)及结构参数值?(2)若用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作原料,用1000kg石英砂熔制该玻璃,问其他两种原料各需多少?

解:(1)该玻璃的平均分子量

GM=0.14×62+0.13×56+0.73×60.02=59.77

在1?3中原子数为

n==2.5×10-24×6.02×1023/59.77=0.252个/?3

在1?3原子所占体积

V=0.0252×4/3π[0.14×2×0.983+0.13×1.063+0.73×0.393+(0.14+0.13+0.73×2)

×1.323]

=0.4685

∴AFP=0.46

结构参数:

∵Z=4∴X=2R-Z=2.38×2-4=0.76

Y=Z-X=4-0.76=3.24

(2)石英砂为1000kg,则需要纯碱(Na2CO3):

需要石灰石(CaCO3):

4-19试简述哪些物质可以形成非晶态固体(NCS)?形成(NCS)的手段有哪些?可以用什么实验方法研究NCS结构?

解:熔体和玻璃体可以形成非晶态固体。将熔体和玻璃体过冷可以得到非晶态固体。

4-20试简述淬火玻璃与退火玻璃在结构与性能上有何差异?

解:消除和均衡由温度梯度产生的内应力的玻璃为退火玻璃,这类玻璃不易碎裂且切割方便。淬火处理是将制品加热至接近其软化温度,使玻璃完全退火,然后进行迅速冷却(淬火处理)。因此产生均匀的内应力,从而使玻璃表面产生预加压应力,增加了抗弯、抗冲击的抗扭曲变形的能力。

4-21以下三种物质,哪个最容易形成玻璃?哪个最不容易形成玻璃,为什么?(1)

Na2O·2SiO2;(2)Na2O·SiO2;(3)NaCl

解:(1)最容易形成玻璃,(3)最不容易形成玻璃。经计算可知R1=2.5,R2=3,Y1=3,Y2=2Y1>Y2,高温下(1)粘度大,容易形成玻璃,NaCl不具备网络结构,为典型的离子晶体很难形成玻璃。

4-22查阅下列系统的粘度和T g/T M等有关数据,试判断下列系统形成玻璃可能性的顺序。(1)GeO2·SiO2,以100℃/s冷却;(2)GeO2·SiO2气相沉积在0℃SiO2基板上;(3)金属金气相沉积在0℃铜基板上;(4)A12O3气相沉积在0℃A12O3基板上;(5)液态硫以1℃/s冷却;(6)液态金以106℃/s冷却;(7)气态NaCl在0℃A12O3基板上冷却;(8)液态ZnCl2以100℃/s冷却。

解:略。

4-23若将10mol%Na2O加入到SiO2中去,计算O∶Si比例是多少?这样一种配比有形成玻璃趋向吗?为什么?

解:,这种配比有形成玻璃的趋向,因为此时结构维持三维架状结构,玻璃的粘度还较大,容易形成玻璃。

4-24在100gSiO2中要加入多少CaO,才能使O∶Si达2.5?

解:设要加入XgCaO,则:

解得:X=46.67

4-25若将50mol%Na2O加入到SiO2中,计算O∶Si比例是多少?这种配比能形成玻璃吗?为什么?

解:,可以形成玻璃。当加入50mol%Na2O时,连续网状SiO2骨架虽然松弛化,但依然是三维网络结构,可以形成玻璃。

4-26在SiO2中加入20%B2O3,试计算熔体的O∶Si比例是多少?

解: 1.86

4-27在SiO2中应加入多少Na2O,使玻璃的O/Si=2.5,此时析晶能力是增强还是削弱?

解:设加入xmol的Na2O,而SiO2的量为ymol。

则O/Si=(x+2y)/y=2.5

∴x=y/2即二者的物质量比为1:2时,O/Si=2.5。

因为O/Si增加了,粘度下降,析晶能力增强了。

4-28个别网络改变体(如Na2O)加到石英玻璃中,使氧硅比增加。实验观察到当O/Si=2.5~3时,即达到形成玻璃的极限,根据结构解释为什么在2<O/Si<2.5的碱和硅石混合物可以形成玻璃,而O/Si=3的碱和硅灰石混合物结晶而不形成玻璃?

解:当O/Si=2.5~3时,Y=2~3,当2<O/Si<2.5时,3

盐玻璃来说,Y<2时不可能构成三维网络,因为四面体间公有的桥氧数少于2,结构多半是不同长度的四面体链。所以对于O/Si=3的碱和硅灰石混合物结晶而不形成玻璃。

4-29试分析:(1)假如要求在800℃时得到一种具有最高的SiO2摩尔百分数的熔体,而且只能在SiO2中加入一种别的氧化物,那么应选择什么氧化物作外加剂?加入量多少为宜?说明理由。(2)为什么石英的熔融温度比方石英的熔融温度低?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作业及答案(分章节)

第一章 8.计算下列晶体的离于键与共价键的相对比例 (1)NaF (2)CaO (3)ZnS 解:1、查表得:X Na =0.93,X F =3.98 根据鲍林公式可得NaF 中离子键比例为:21 (0.93 3.98)4 [1]100%90.2%e ---?= 共价键比例为:1-90.2%=9.8% 2、同理,CaO 中离子键比例为:21 (1.00 3.44)4 [1]100%77.4%e ---?= 共价键比例为:1-77.4%=22.6% 3、ZnS 中离子键比例为:2 1/4(2.581.65)[1]100%19.44%ZnS e --=-?=中离子键含量 共价键比例为:1-19.44%=80.56% 10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决定转变是否可行,是结构转变的推动力,是转变的必要条件;动力学条件决定转变速度的大小,反映转变过程中阻力的大小。 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两种状态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材料得到的结构是稳态或亚稳态,取决于转交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阻力小时得到稳态结构,阻力很大时则得到亚稳态结构。稳态结构能量最低,热力学上最稳定,亚稳态结构能量高,热力学上不稳定,但向稳定结构转变速度慢,能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长期存在。但在一定条件下,亚稳态结构向稳态结构转变。 第二章 1.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 [111],(132)与[123],(322)与[236]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 (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3)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同时位于(101). (011)和(112)晶面上的[111]晶向。 解:1、 2.有一正交点阵的 a=b, c=a/2。某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6个、2个和4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密勒指数。 3.立方晶系的 {111}, 1110}, {123)晶面族各包括多少晶面?写出它们的密勒指数。 4.写出六方晶系的{1012}晶面族中所有晶面的密勒指数,在六方晶胞中画出[1120]、 [1101]晶向和(1012)晶面,并确定(101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 5.根据刚性球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第四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1.媒体包含媒质和媒介两个方面的含义。媒质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媒介是指表示和传递信息的载体,即信息的表现形式。 媒体可分为五种类型: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2.多媒体是上述各种感觉媒体的综合体,即将多媒体定义为文字、图象、声音等多种不同形式的信息表达方式。 主要特征是: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多样性是相对于传统计算机而言的,指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即计算机中信息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这一特征使计算机能处理的信息空间范围更加广阔,使人机交互界面更加人性化。集成性包括媒体信息的集成和处理媒体信息的设备或工具的集成,它是多媒体信息和多媒体设备的高速统一,是一次系统级的飞跃。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这一特性将更加有效地为用户提供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没有交互性的多媒体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有了交互性,使用者才能有效地获取信息。 3.音、视频信号往往都是模拟信号,必须将其进行数字化处理转换成数字视频信号。数字音频是对模拟声音信号每秒上千次的采样,然后把每个样值按一定的比特数量化,最后得到标准的数字音频的码流。对CD音质的信号来讲,每秒要44100次的采样,每个样值是16比特的量化,而立体声CD 音质信号,它每秒的码流是44.1K×16×2≈ 1.4Mbit/S。这样高的码流和容量,对于数字音频的存储、处理和传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视频图像经过变换成为数字图像后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数字化后的视频信号的数据量十分巨大,需要大量的磁盘空间。对于PAL制电视来说,我国PAL/D.K制电视的视频带宽fc=6.0MHz,根据奈奎斯特定理,取样频率fs≥2fc。CCIR601建议书规定:亮度信号的取样频率为13.5MHz,色度信号的取样频率为6.75MHz,每个取样8bit,每有效行的取样数,亮度信号为720个,每个色差信号为360个。亮度信号和每个色差信号都采用线性PCM,那么传输PAL制彩色电视所需要的传输速率为:13.5×8+2×6.75×8=216Mb/s,要以25帧/秒的速率来播放数字视频信号,数据传输速率要达到216Mbit/s,即216Mbps左右,而现在各种传输技术的速度都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现在最快的传输介质光纤,也只有100Mbps。以正常的速度传输、播放不压缩的数字视频信号是不可能的。 4.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声音、图形、图象、视频和动画。 特点:(1)文本指各种字体、尺寸、格式及色彩的文本。文本数据可以使用文本编辑软件制作,应用于多媒体系统中可以使显示的信息更易于理解,是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基础。常见的文件格式有:TXT,DOC,WRI等。 (2)图形和图象 图形是指从点、线、面到三维空间的黑白或彩色几何图形,也称为矢量图。图形文件只记录生成图形的算法和图形上的某些特征点(如几何图形的大小、形状及其位置、颜色等),因此,图形文件的格式就是一组描述点、线、面等几何元素特征的指令集合,绘图程序通过读取这些指令,将其转换为屏幕上可显示的形状和颜色,从而生成图形。图形常用在网络和工程计算中。图象是由称为像素的点构成的矩阵,也称为位图。图象可以用图象处理软件制作,也可以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输入设备获得。常见的文件格式有:BMP,JPG、PCX等。(3)视频是指一组静态图象的连续播放,这里的连续既指时间上的连续,也指图象内容上的连续。计算机视频是数字化的,通常来自于录象带、摄象机等模拟视频信号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成为数字视频文件。常见的文件格式有:A VI、MOV,MPG等。 (4)动画是活动的画面,是借助计算机生成的一系列连续运动的画面。用计算机实现的动

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4-8 一个半径为r =1m ,转速为1500r/min 的飞轮,受到制动,均匀减速,经时间t =50s 后静止,求:(1)飞轮的角加速度和飞轮的角速度随时间的关系;(2)飞轮到静止这段时间内转过的转数;(3)t =25s 时飞轮边缘上一点的线速率和加速度的大小。 解 (1)由于均匀减速,所以角加速度不变为 2015000.5/6050r r s s s β-= =-? 由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关系得 25/0 t r s d dt ω ωβ=? ? 得 250.5(/)t r s ω=- (2) d d d d dt dt d d ωωθωω βθθ = == 25/r s d d θβθωω=? ? 解得 625r θ= 所以转数为625 (3)由于250.5(/)t r s ω=- 所以t=25s 时 12.5/25(/)r s rad s ωπ== 所以线速率为 25(/)v r m s ωπ== 角加速度大小不变 4-9 某电机的转速随时间的关系为ω=ω0(1-e -t/τ ),式中,ω0=s ,τ=,求:(1) t =时的转速;(2)角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3)启动6s 后转过的圈数。 解 (1)t=60s 代入得 39(1)(/)8.6/e rad s rad s ω-=-= (2)由d dt ω β= 得 2 4.5t e β- = (3)由6 d dt θθω=?? 33618e θ-=+ [/2][5.87]5n θπ===

4-10 一个圆盘绕穿过质心的轴转动,其角坐标随时间的关系为θ(t )=γt+βt 3 ,其初始转速为零,求其转速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解 由d dt θ ω= 得 23t ωγβ=+ 由于初始时刻转速为零,γ=0 23t ωβ= 4-11 求半径为R ,高为h ,质量为m 的圆柱体绕其对称轴转动时的转动惯量。 解 建立柱坐标,取圆柱体上的一个体元,其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为 2 222 m m dJ dV d d dz R h R h ρρρρθππ== 积分求得 23220001 2 R h m J d d dz mR R h πρρθπ= =??? 4-12一个半径为R ,密度为ρ的薄板圆盘上开了一个半径为R/2的圆孔,圆孔与盘边缘相切。求该圆盘对通过圆盘中心而与圆盘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 解:把圆孔补上,取圆盘上一面元dS ,到转轴的距离为r ,则其转动惯量为 22dJ r dS r rdrd ρρθ== 积分得绕轴转动惯量为 23410 1 2 R J r drd R π ρθπρ==? ? 圆孔部分的绕轴转动惯量可由平行轴定理得 4 422213()()()222232 R R R R J πρπρρπ=+= 总的转动惯量为 4 121332 R J J J πρ=-= 4-13电风扇在开启电源后,经过t 1时间达到额定转速ω,当关闭电源后,经过t 2时间后停止转动,已知风扇转子的转动惯量为J ,并假定摩擦力矩和电动机的电磁力矩均为常量,求电动机的电磁力矩。 解:由转动定理得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习题课

一、判断正误 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金属中典型的空间点阵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 2、位错滑移时,作用在位错线上的力F的方向永远垂直于位错线并指向滑移面上的未滑移区。 3、只有置换固溶体的两个组元之间才能无限互溶,间隙固溶体则不能。 4、金属结晶时,原子从液相无序排列到固相有序排列,使体系熵值减小,因此是一个自发过程。 5、固溶体凝固形核的必要条件同样是ΔG<0、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 6三元相图垂直截面的两相区内不适用杠杆定律。 7物质的扩散方向总是与浓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8塑性变形时,滑移面总是晶体的密排面,滑移方向也总是密排方向。 9.晶格常数是晶胞中两相邻原子的中心距。 10.具有软取向的滑移系比较容易滑移,是因为外力在在该滑移系具有较大的分切应力值。11.面心立方金属的滑移面是{110}滑移方向是〈111〉。 12.固溶强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溶质原子被吸附在位错附近,降低了位错的易动性。13.经热加工后的金属性能比铸态的好。 14.过共析钢的室温组织是铁素体和二次渗碳体。 15.固溶体合金结晶的过程中,结晶出的固相成份和液相成份不同,故必然产生晶内偏析。16.塑性变形后的金属经回复退火可使其性能恢复到变形前的水平。 17.非匀质形核时液体内部已有的固态质点即是非均匀形核的晶核。 18.目前工业生产中一切强化金属材料的方法都是旨在增大位错运动的阻力。 19、铁素体是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强度、硬度不高,塑性、韧性很好。 20、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都有12个滑移系,在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塑性也相同。 21、珠光体是铁与碳的化合物,所以强度、硬度比铁素体高而塑性比铁素体差。 22、金属结晶时,晶粒大小与过冷度有很大的关系。过冷度大,晶粒越细。 23、固溶体合金平衡结晶时,结晶出的固相成分总是和剩余液相不同,但结晶后固溶体成分是均匀的。 24、面心立方的致密度为0.74,体心立方的致密度为0.68,因此碳在γ-Fe(面心立方)中的溶解度比在α-Fe(体心立方)的小。 25、实际金属总是在过冷的情况下结晶的,但同一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为一个恒定值,它与冷却速度无关。 26、金属的临界分切应力是由金属本身决定的,与外力无关。 27、一根曲折的位错线不可能是纯位错。 28、适当的再结晶退火,可以获得细小的均匀的晶粒,因此可以利用再结晶退火使得铸锭的组织细化。 29、冷变形后的金属在再结晶以上温度加热时将依次发生回复、再结晶、二次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的过程。 30、临界变形程度是指金属在临界分切应力下发生变形的程度。 31、无限固溶体一定是置换固溶体。 32、金属在冷变形后可形成带状组织。 33、金属铅在室温下进行塑性成型属于冷加工,金属钨在1000℃下进行塑性变形属于热加工。

数据库应用基础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 1.选择题 (1)设A、B两个数据表的记录数分别为3和4,对两个表执行交叉联接查询,查询结果中最多可获得(C )条记录。 A.3 B. 4 C. 12 D. 81 (2)如果查询的SELECT子句为SELECT A, B, C * D,则不能使用的GROUP B子句是( A )。 A.GROUP BY A B.GROUP BY A,B C.GROUP BY A,B,C*D D.GROUP BY A,B,C,D (3)关于查询语句中ORDER BY子句使用正确的是( C )。 A.如果未指定排序字段,则默认按递增排序 B.数据表的字段都可用于排序 C.如果在SELECT子句中使用了DISTINCT关键字,则排序字段必须出现在查询结果中 D.联合查询不允许使用ORDER BY子句 (4)在查询设计器中,不能与其他窗格保持同步的是(D )。 A.关系图窗格 B. 网格窗格 C.SQL窗格 D. 结果窗格 (5)下列函数中,返回值数据类型为int的是(B)。 A.LEFT B. LEN C.LTRIM D. SUNSTRING 2.填空题 (1) 在启动查询分析器时,在登录对话框中可使用(Local)作为本地服务器名称。 (2) 查询分析器窗口主要由对象浏览器和(查询)窗口组成。 (3) 从Windows“开始”菜单启动查询分析器后,默认数据库为(master)。 (4) 以表格方式显示的查询结果保存为(导出)文件,其文件扩展名为(csv);以文本方式显示的查询结果保存为(报表)文件,其文件扩展名为(rpt)。 (5) 可使用(PRINT)或(SELECT)语句来显示函数结果。 (6) 在查询语句中,应在(SELECT)子句中指定输出字段。 (7) 如果要使用SELECT语句返回指定条数的记录,则应使用(TOP)关键字来限定输出字段。 (8) 联合查询指使用(UNION)运算将多个(查询结果)合并到一起。 (9) 当一个子SELECT的结果作为查询的条件,即在一个SELECT语句的WHERE子句中出现另一个SELECT语句,这种查询称为(嵌套)查询。 (10) 连接查询可分为3种类型:(内连接)、(外连接)和交叉连接。 3.问答题 (1) 在SELECT语句中,根据列的数据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的子句是什么?能消除重复行的关键字是什么? (2) 写出与表达式“仓库号NOT IN('wh1','wh2')”功能相同的表达式。用BETWEEN、AND形式改写条件子句WHERE mark> 550 AND mark<650。 (3) 在一个包含集合函数的SELECT语句中,GROUP BY子句有哪些用途?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结晶学基础 第二章 晶体结构与晶体中的缺陷 1 名词解释:配位数与配位体,同质多晶、类质同晶与多晶转变,位移性转变与重建性转变,晶体场理论与配位场理论。 晶系、晶胞、晶胞参数、空间点阵、米勒指数(晶面指数)、离子晶体的晶格能、原子半径与离子半径、离子极化、正尖晶石与反正尖晶石、反萤石结构、铁电效应、压电效应. 答: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与一个离子直接相邻的异号离子数。 配位体:晶体结构中与某一个阳离子直接相邻、形成配位关系的各个阴离子中心连线所构成的多面体。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温度、压力、pH 值等),结晶成为两种以上不同结构晶体的现象。 多晶转变:当外界条件改变到一定程度时,各种变体之间发生结构转变,从一种变体转变成为另一种变体的现象。 位移性转变:不打开任何键,也不改变原子最邻近的配位数,仅仅使结构发生畸变,原子从原来位置发生少许位移,使次级配位有所改变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重建性转变:破坏原有原子间化学键,改变原子最邻近配位数,使晶体结构完全改变原样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晶体场理论:认为在晶体结构中,中心阳离子与配位体之间是离子键,不存在电子轨道的重迭,并将配位体作为点电荷来处理的理论。 配位场理论:除了考虑到由配位体所引起的纯静电效应以外,还考虑了共价成键的效应的理论 图2-1 MgO 晶体中不同晶面的氧离子排布示意图 2 面排列密度的定义为:在平面上球体所占的面积分数。 (a )画出MgO (NaCl 型)晶体(111)、(110)和(100)晶面上的原子排布图; (b )计算这三个晶面的面排列密度。 解:MgO 晶体中O2-做紧密堆积,Mg2+填充在八面体空隙中。 (a )(111)、(110)和(100)晶面上的氧离子排布情况如图2-1所示。 (b )在面心立方紧密堆积的单位晶胞中,r a 220= (111)面:面排列密度= ()[] 907.032/2/2/34/222==?ππr r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 第二章 思考题与例题 1.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并解释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的原因 2. 从结构、性能等方面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3. 何谓理想晶体何谓单晶、多晶、晶粒及亚晶为什么单晶体成各向异性而多晶体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何谓空间点阵、晶体结构及晶胞晶胞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参数 4. 比较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特征。(Al 、α-Fe 、Mg 三种材料属何种晶体结构描述它们的晶体结构特征并比较它们塑性的好坏并解释。)何谓配位数何谓致密度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从原子排列紧密程度等方面比较有何异同 5. 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类型、特点和性能。何谓间隙固溶体它与间隙相、间隙化合物之间有何区别(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 6. 已知Cu 的原子直径为A ,求Cu 的晶格常数,并计算1mm 3Cu 的原子数。 ( 7. 已知Al 相对原子质量Ar (Al )=,原子半径γ=,求Al 晶体的密度。 8 bcc 铁的单位晶胞体积,在912℃时是;fcc 铁在相同温度时其单位晶胞体积是。当铁由 bcc 转变为fcc 时,其密度改变的百分比为多少 9. 何谓金属化合物常见金属化合物有几类影响它们形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性能如何 10.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向。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面。 11. 设晶面(152)和(034)属六方晶系的正交坐标表述,试给出其四轴坐标的表示。反之,求(3121)及(2112)的正交坐标的表示。(练习),上题中均改为相应晶向指数,求相互转换后结果。 12.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八面体各个表面的晶面指数,各个棱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 13. 写出立方晶系的{110}、{100}、{111}、{112}晶面族包括的等价晶面,请分别画出。

公司金融 李心愉 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作业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同等风险的所有股票的定价对应着同样的期望收益率。 A 股标准差=%, B 股标准差=% E (R A )=20%,E (R B )=30% (2)股票的价值等于该股票未来红利的现值。 错,股票的价值还需考虑留存收益的影响。 2、假如有两家银行向你提供贷款。一家银行的利率为12%,按月计息;另一家银行的利率为12%,按半年计息。请问哪家银行的利率条件更有吸引力 第一家实际利率=%68.121)12 %121(12=-+ 第二家实际利率=%57.121)2%2.121(2=-+ 选择第二家 3、王先生打算将手头闲置的10万元投资出去,而他有两个投资机会可以选择;(1)购买零票面利率债券,这种债券目前的售价为420元,7年后到期时可以得到1000元,(2)用1000元的价格购买每年付息100元的7年期债券,到期同样可以得到1000元的本金。市场平均利率是10%,如何选择 (1) 6.1221412385132.0100042010000010007%,10=??=?? ?????PVIF (2) 1000045132.01000001008684.41001000001000 1000001007%,107%,10=?+??=+?PVIF PVIFA 选第一个投资 4、 12岁开始存钱到17岁上大学一共是5年,每年年初存入A 元(先付年金,增长年金) ①四年学费在17岁时的价值=()??? ???????? ??++-?-+?4%101%611%6%10%10110000 ②12岁开始每年年初存入A 元,17岁时的价值=)(%1015%,10+? ?FVIFA A 由①=②,得出A=

第四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 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1)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协议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2)“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等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 答: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分开;透明传输;寻址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是避免二进制比特流中出现与帧定界符号相同的模式,使节点错误识别帧;差错检测是为了避免接收到错误信息和防止信道中出现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4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传输网中的结点及接收方将无法区分分组(帧),也将不能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也不能实现差错控制。 5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1,PPP是面向字节的点对点通信协议,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其主要特点:(1)协议简单,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也不需要流量控制;具有检错能力,但无纠错功能;只支持点到点的链路通信和和全双工链路(2)PPP规定特殊的字符为帧界定符,且在同步传输链路时,采用比特填充法,当用在异步传输时,使用字符填充法来保证数据传输的透明性; (3)PPP可同时支持链路所连接的LAN或ROUTER上运行的多种网络层协议;(4)可在多种点到点的链路上运行(串行,并行,高速,低速,电的,光的,交换的或非交换的),并可自动检测链路的工作状态,同时对不同的链路设置最大传输单元MTU(帧的有效载荷)的标准默认值;(5)提供了网络地址协议和数据压缩功能. 2,在TCP/IP协议簇中,可靠的传输由TCP协议负责,而PPP只进行检错,它是一个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因此不需要帧的编号。 3,PPP适用于质量不太差的点对点全双工通信链路,且上层协议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如用户通过ISP连接Internet. 4,(1)PPP只提供了检错功能,当发现帧出现错误时,只是将其丢弃;(2)PPP帧没有使用序号,接收端不能通过序号确认帧的顺序和是否完全到达。 6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 据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答:添加的检验序列(冗余码)为1110 (11010110110000除以数P=10011)

通信原理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 模拟调制 学习指导 4.1.1 要点 模拟调制的要点主要包括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的工作原理。 1. 幅度调制 幅度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幅度,使之随调制信号作线性变化的过程。在时域上,已调信号的振幅随基带信号的规律成正比变化;在频谱结构上,它的频谱是基带信号频谱在频域内的简单平移。由于这种平移是线性的,因此,振幅调制通常又被称为线性调制。但是,这里的“线性”并不是已调信号与调制信号之间符合线性变换关系。事实上,任何调制过程都是一种非线性的变换过程。 幅度调制包括标准调幅(简称调幅)、双边带调幅、单边带调幅和残留边带调幅。 如果调制信号m (t )的直流分量为0,则将其与一个直流量A 0相叠加后,再与载波信号相乘,就得到了调幅信号,其时域表达式为 []()()()AM 0c 0c c ()()cos cos ()cos (4 - 1)s t A m t t A t m t t ωωω=+=+ 如果调制信号m (t )的频谱为M (ω),则调幅信号的频谱为 [][]AM 0c c c c 1 ()π()()()() (4 - 2)2 S A M M ωδωωδωωωωωω=++-+ ++- 调幅信号的频谱包括载波份量和上下两个边带。上边带的频谱结构与原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由波形可以看出,当满足条件 |m (t )| A 0 (4-3) 时,其包络与调制信号波形相同,因此可以用包络检波法很容易恢复出原始调制信号。否则,出现“过调幅”现象。这时用包络检波将发生失真,可以采用其他的解调方法,如同步检波。 调幅信号的一个重要参数是调幅度m ,其定义为 [][][][]00max min 00max min ()() (4 - 4)()()A m t A m t m A m t A m t +-+=+++ AM 信号带宽B AM 是基带信号最高频率分量f H 的两倍。 AM 信号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方法实现解调。当调幅度不大于1时,也可以采用非相干解调方法,即包络检波,实现解调。 双边带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DSB c ()()cos (4 - 5)s t m t t ω= 其中,调制信号m (t )中没有直流分量。 如果调制信号m (t )的频谱为M (ω),双边带信号的频谱为 []DSB c c 1 ()()() (4 - 6)2 S M M ωωωωω= ++-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答案章

第 一章 8.计算下列晶体的离于键与共价键的相对比例 (1)NaF (2)CaO (3)ZnS 解:1、查表得:X Na =0.93,X F =3.98 根据鲍林公式可得NaF 中离子键比例为:21 (0.93 3.98)4 [1]100%90.2%e ---?= 共价键比例为:1-90.2%=9.8% 2、同理,CaO 中离子键比例为:21 (1.00 3.44)4 [1]100%77.4%e ---?= 共价键比例为:1-77.4%=22.6% 3、ZnS 中离子键比例为:2 1/4(2.581.65)[1]100%19.44%ZnS e --=-?=中离子键含量 共价键比例为:1-19.44%=80.56% 10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决定转变是否可行,是结构转变的推动力,是转变的必要条件;动力学条件决定转变速度的大小,反映转变过程中阻力的大小。 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两种状态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材料得到的结构是稳态或亚稳态,取决于转交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阻力小时得到稳态结构,阻力很大时则得到亚稳态结构。稳态结构能量最低,热力学上最稳定,亚稳态结构能量高,热力学上不稳定,但向稳定结构转变速度慢,能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长期存在。但在一定条件下,亚稳态结构向稳态结构转变。 第二章 1.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111],(132)与[123],(322)与[236]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3)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同时位于(101).(011)和(112)晶面上的[111]晶向。 解:1、 2.有一正交点阵的a=b,c=a/2。某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分别为6个、2个和4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密勒指数。 3.立方晶系的{111},1110},{123)晶面族各包括多少晶面?写出它们的密勒指数。 4.写出六方晶系的{1012}晶面族中所有晶面的密勒指数,在六方晶胞中画出[1120]、[1101]晶向和(1012)晶面,并确定(101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 5.根据刚性球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以点阵常数为单位,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中的原子半径及四面体和八面体的间隙半径。 (2)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胞中的原子数、致密度和配位数。 6.用密勒指数表示出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中的原子密排面和原子密排方向,并分别计算这些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密度。 解:1、体心立方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2章习题 2-1 a )试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 G K 与其临界晶核体积 V K 之间的关系式为 2 G V ; b )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形晶核时,其△ 所以 所以 2-2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 a 的正方体,试求出其厶G K 与a 的关系。为什么形成立方体晶核 的厶G K 比球形晶核要大? 解:形核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 a )证明因为临界晶核半径 r K 临界晶核形成功 G K 16 故临界晶核的体积 V K 4 r ; G V )2 2 G K G V b )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形晶核时, 非 r K 2 SL G V 临界晶核形成功 3 3( G ;7(2 3cos 3 cos 故临界晶核的体积 V K 3(r 非)3(2 3 3cos 3 cos V K G V 1 ( 3 卸2 3 3cos cos )G V 3 3(書 (2 3cos cos 3 ) G K % G K 与V K 之间的关系如何? G K

G V G v A a3G v 6a2 3 得临界晶核边长a K G V

临界形核功 将两式相比较 可见形成球形晶核得临界形核功仅为形成立方形晶核的 1/2。 2-3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 会出现过热?为什么? 答:金属结晶时要有过冷度是相变热力学条件所需求的, 只有△ T>0时,才能造成固相的自 由能低于液相的自由能的条件,液固相间的自由能差便是结晶的驱动力。 金属结晶需在一定的过冷度下进行,是因为结晶时表面能增加造成阻力。固态金属熔 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现象,需要看熔化时表面能的变化。如果熔化前后表面能是降低的, 则 不需要过热;反之,则可能出现过热。 如果熔化时,液相与气相接触,当有少量液体金属在固体表面形成时,就会很快覆盖 在整个固体表面(因为液态金属总是润湿其同种固体金属 )。熔化时表面自由能的变化为: G 表面 G 终态 G 始态 A( GL SL SG ) 式中G 始态表示金属熔化前的表面自由能; G 终态表示当在少量液体金属在固体金属表面形成 时的表面自由能;A 表示液态金属润湿固态金属表面的面积;b GL 、CSL 、CSG 分别表示气液相 比表面能、固液相比表面能、固气相比表面能。因为液态金属总是润湿其同种固体金属,根 据润湿时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式可写出:b SG 》6GL + (SL 。这说明在熔化时,表面自由能的变 化厶G 表w o ,即不存在表面能障碍,也就不必过热。实际金属多属于这种情况。如果固体 16 3 3( G v )2 1 32 3 6 2 (G v )2 b K t K 4 G V )3 G V 6( 4 G v )2 64 3 96 3 32 r K 2 ~G ?, 球形核胚的临界形核功 (G v )2 (G v )2 (G v )2 G b K 2 G v )3 16 3( G v )2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 模拟调制 4.1 学习指导 4.1.1 要点 模拟调制的要点主要包括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的工作原理。 1. 幅度调制 幅度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幅度,使之随调制信号作线性变化的过程。在时域上,已调信号的振幅随基带信号的规律成正比变化;在频谱结构上,它的频谱是基带信号频谱在频域内的简单平移。由于这种平移是线性的,因此,振幅调制通常又被称为线性调制。但是,这里的“线性”并不是已调信号与调制信号之间符合线性变换关系。事实上,任何调制过程都是一种非线性的变换过程。 幅度调制包括标准调幅(简称调幅)、双边带调幅、单边带调幅和残留边带调幅。 如果调制信号m (t )的直流分量为0,则将其与一个直流量A 0相叠加后,再与载波信号相乘,就得到了调幅信号,其时域表达式为 []()()()AM 0c 0c c ()()cos cos ()cos (4 - 1)s t A m t t A t m t t ωωω=+=+ 如果调制信号m (t )的频谱为M (ω),则调幅信号的频谱为 [][]AM 0c c c c 1 ()π()()()() (4 - 2)2 S A M M ωδωωδωωωωωω=++-+ ++- 调幅信号的频谱包括载波份量和上下两个边带。上边带的频谱结构与原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由波形可以看出,当满足条件 |m (t )| ≤ A 0 (4-3) 时,其包络与调制信号波形相同,因此可以用包络检波法很容易恢复出原始调制信号。否则,出现“过调幅”现象。这时用包络检波将发生失真,可以采用其他的解调方法,如同步检波。 调幅信号的一个重要参数是调幅度m ,其定义为 [][][][]00max min 00max min ()() (4 - 4)()()A m t A m t m A m t A m t +-+=+++ AM 信号带宽B AM 是基带信号最高频率分量f H 的两倍。 AM 信号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方法实现解调。当调幅度不大于1时,也可以采用非相干解调方法,即包络检波,实现解调。 双边带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DSB c ()()cos (4 - 5)s t m t t ω= 其中,调制信号m (t )中没有直流分量。 如果调制信号m (t )的频谱为M (ω),双边带信号的频谱为 []DSB c c 1 ()()() (4 - 6)2 S M M ωωωωω= ++-

第四章习题答案

教材习题答案 分析图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1)推导输出表达式 Y2=X2;Y1=X 1X2;Y0=(MY1+X 1M)X0 X2X1X0Y2Y1Y0 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0101 0110 0111 1000 1001 1010 1011 1100 1101 1110 1111000 001 011 010 110 111 101 100 000 001 011 010 111 110 100 101 (3)逻辑功能:当M=0时,实现3位自然二进制码转换成3位循环码。 当M=1时,实现3位循环码转换成3位自然二进制码。分析图电路的逻辑功能。 图 解:(1)从输入端开始,逐级推导出函数表达式。 F1 = A⊕B⊕C

F2 = A(B⊕C) + BC= A BC + AB C +ABC + ABC (2)列真值表 表4.3.2 A B C F1F2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00 11 11 01 10 00 00 11 (3)确定逻辑功能。由真值表可知,该电路实现了一位全减器的功能。 A、B、C、F1、F2分别表示被减数、减数、来自低位的借位、本位差、本位向高位的借位。分析图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1)F1=A B C;F2=(A B)C+AB (2)真值表: A B C F2F1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00 01 01 10 01 10 10 11

(3)逻辑功能:实现1位全加器。 设ABCD是一个8421BCD码,试用最少与非门设计一个能判断该8421BCD码是否大于等于5的电路,该数大于等于5,F= 1;否则为0。 解:(1)列真值表 表4.3.4 (2)写最简表达式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4. 简述一次键和二次键区别 答:根据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结合键分成一次键和二次键两大类。其中一次键的结合力较强,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一次键的三种结合方式都是依靠外壳层电子转移或共享以形成稳定的电子壳层,从而使原子间相互结合起来。二次键的结合力较弱,包括范德瓦耳斯键和氢键。二次键是一种在原子和分子之间,由诱导或永久电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副键。 6. 为什么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为高? 答:材料的密度与结合键类型有关。一般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高密度有两个原因:(1)金属元素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2)金属键的结合方式没有方向性,因此金属原子总是趋于密集排列。相反,对于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原子排列不可能很致密。共价键结合时,相邻原子的个数要受到共价键数目的限制;离子键结合时,则要满足正、负离子间电荷平衡的要求,它们的相邻原子数都不如金属多,因此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密度较低。 9. 什么是单相组织?什么是两相组织?以它们为例说明显微组织的含义以及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答:单相组织,顾名思义是具有单一相的组织。即所有晶粒的化学组成相同,晶体结构也相同。两相组织是指具有两相的组织。单相组织特征的主要有晶粒尺寸及形状。晶粒尺寸对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细化晶粒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强度,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单相组织中,根据各方向生长条件的不同,会生成等轴晶和柱状晶。等轴晶的材料各方向上性能接近,而柱状晶则在各个方向上表现出性能的差异。对于两相组织,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当,两者均匀地交替分布,此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取决于两个相或者两种相或两种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及各自的性能。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差甚远,其中尺寸较细的相以球状、点状、片状或针状等形态弥散地分布于另一相晶粒的基体内。如果弥散相的硬度明显高于基体相,则将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降低材料的塑韧性。 10. 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和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其中能量最低的结构称为稳态结构或平衡太结构,而能量相对较高的结构则称为亚稳态结构。所谓的热力学条件是指结构形成时必须沿着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或者说结构转变必须存在一个推动力,过程才能自发进行。热力学条件只预言了过程的可能性,至于过程是否真正实现,还需要考虑动力学条件,即反应速度。动力学条件的实质是考虑阻力。材料最终得到什么结构取决于何者起支配作用。如果热力学推动力起支配作用,则阻力并不大,材料最终得到稳态结构。从原则上讲,亚稳态结构有可能向稳态结构转变,以达到能量的最低状态,但这一转变必须在原子有足够活动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而常温下的这种转变很难进行,因此亚稳态结构仍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32)与[236]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111],(132)与[123],(2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解:(1)

第四章课后答案

第4章https://www.doczj.com/doc/dd11333572.html,服务器控件 4.5.1 作业题 1.请编程遍历页面上所有TextBox控件并给它赋值为string.Empty。如图13、14所示。 图13 在TextBox中输入信息图14 一键清空所有TextBox 2. 改写作业题3-2,要求页面传值采用POST请求 3. 在主页上添加一个RadioButtonList,添加“少林派”、“丐帮”、“古墓派”三个列表项。添加一个CheckBox,控制RadioButtonList的表项横排或竖排显示。添加一个ListBox,当选择“少林派”时,添加列表项“达摩”、“扫地僧”、“方世玉”。当选择“丐帮”时,添加列表项“洪七公”、“黄蓉”、“乔峰”。当选择古墓派时,添加列表项“林朝英”、“小龙女”、“杨过”。再添加两个CheckBox,分别控制ListBox控件中的内容加粗或倾斜显示。添加一个Label控件,当选中ListBox中的某个表项时,自动在Label中显示:“您将要拜入某某帮谁谁门下”。如图15——图16所示。 图15 运行结果图16 选择了某师傅之后的运行结果

4. 新建一个网站,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右击项目名称选择“添加现有项”,然后将本章前3个作业题的页面全部添加进来,修改页面名称为homework4_1.aspx的形式。再添加一个默认主页Default.aspx,添加一个HyperLink控件、一个LinkButton控件和一个HTML元素,分别链接到homework4_1.aspx、homework4_2.aspx、homework4_3.aspx。 如图17——图18所示。 图17 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图18 运行结果 见“课后习题源代码”文件夹下的“homework4-1——homework4-4”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 思考题与例题 1.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并解释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的原因? 2. 从结构、性能等面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3. 谓理想晶体?谓单晶、多晶、晶粒及亚晶?为什么单晶体成各向异性而多晶体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谓空间点阵、晶体结构及晶胞?晶胞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参数? 4. 比较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特征。(Al 、α-Fe 、Mg 三种材料属种晶体结构?描述它们的晶体结构特征并比较它们塑性的好坏并解释。)谓配位数?谓致密度?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从原子排列紧密程度等面比较有异同? 5. 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类型、特点和性能。谓间隙固溶体?它与间隙相、间隙化合物之间有区别?(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 6. 已知Cu 的原子直径为2.56A ,求Cu 的晶格常数,并计算1mm 3 Cu 的原子数。 7. 已知Al 相对原子质量Ar (Al )=26.97,原子半径γ=0.143nm ,求Al 晶体的密度。 8 bcc 铁的单位晶胞体积,在912℃时是0.02464nm 3;fcc 铁在相同温度时其单位晶胞体积是0.0486nm 3。当铁由bcc 转变为fcc 时,其密度改变的百分比为多少? 9. 谓金属化合物?常见金属化合物有几类?影响它们形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性能如? 10. 在面心立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向。在面心立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面。 11. 设晶面()和(034)属六晶系的正交坐标表述,试给出其四轴坐标的表示。反之,求(3121)及(2112)的正交坐标的表示。(练习),上题中均改为相应晶向指数,求相互转换后结果。 12.在一个立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