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形图的绘制报告

地形图的绘制报告

地形图的绘制报告
地形图的绘制报告

海底地形图的绘制模型

华东师范大学

江** 常* 黄*

海底地形图的绘制模型

摘要:

该“海底地形图的绘制模型”首先通过各个角度的假设,建立一个较为理想的海洋测绘环境;考虑该地形图能够表示为在一个三维笛卡尔坐标内的函数,而“插值双三次样条函数”能够较好地对图形进行模拟,我们对函数的形式做出一些改进,以满足海底地形图的实际要求;为了使绘制的图形更贴近与现实,我们将待测的海洋区域以网格方式划分为若干小区域,通过对每个小区域的地形图的绘制,并将所有的小区域内的图形连接,最后生成整个待测海洋区域的海底地形图。

一.问题重述

海洋测绘船利用声纳绘制海底的地形图。测绘船上的声纳向海底发射声脉冲,随后接收从海底反射的脉冲。发射的范围为与指向海底的铅垂线夹角从2°—30°之间。船只以2米/秒的速度行进,声脉冲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500米/秒。

试建立绘制海底地形图的数学模型,并对绘制海底地形图的方法提出具体建议。

二.模型假设

1.造成海面的不平坦因素有很多,比如潮汐,风浪等,假设这些因素的影响在测量过程中间可以忽略。

2.讨论区域的海底曲面是光滑的;更确切些,可以认为曲面的一阶、二阶导数是连续的。因为我们可以认为讨论区域为浅水海域,由于长期的海水水流作用,形成的是以砾石或沙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海底,不存在珊瑚礁、水底峡谷、山脊等不可预料的突变地形。为了方便分析误差,假设海底临近的两点之间的与水平面的夹角在15°±15°范围内,且反射回接收装置的声波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在16°±14°范围内。

3.声波在传播途中受海水介质不均匀分布和海面、海底的影响和制约,会产生折射、散射、反射和干涉,会产生声线弯曲、信号起伏和畸变,造成传播途径的改变,以及出现声阴区,严重影响声纳的作用距离和测量精度[1]。假设海水介质非常均匀,造成声波在海水中传播方向不稳定的因素可以忽略。4.由于海水的浓度,温度,密度,压力等等因素起伏变化不定,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肯定也在起伏变化,由于这种变化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假设声波在海水中以一个稳定的速度传播。

5.假设回波接受装置接受到的回波是可辨别的,即能够确认是发射装置刚刚发射的声波的回波,不会出现辨别不出回波信号的问题。

6.假设声波在到达海底前引起的回波都是不明显的,即假设收到的回波信号是遇到海底地面返回的。

7.假设用于测量的声纳设备本身是精准的,至少在测量过程中不会因为声纳设备本身的原因而导致采集的数据出错。

8.由于测量条件的限制,假设测量误差在小于10%的范围内都是允许的。

三.问题分析

相关技术背景:

1 声纳传播方式

题目中要求建立利用声纳绘制海底地形图的数学模型,所以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声纳的工作原理。

声波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在海水中远程传播的波,声纳(SONAR)是利

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装置和信号处理,完成对水下物体进行探测和定位识别的方法及所用设备的总称[2]。当我们通过声纳向水中发射声波脉冲时,声波能够以一定的速度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并能从水底反射回波。为了得到某个目标位置的深度值,我们可以根据声波的这一特性,通过计算发射声波脉冲和回波到达的时间差来求得目标位置的深度。这是利用声纳测量海底地形的基本原理。

为了更好的理解利用声纳测量海底地形的原理和过程,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声波的传播过程。波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波面及波前的形状不变,波线(波的传播方向成为波线)也保持为直线,沿途不会改变波的传播方向。但是当遇到障碍物或是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波面的形状和波线方向将发生改变。通过惠更斯原理可以知道,在介质中,波传到的各点不论在同一波前或不同波前上,都可看作是发射子波的波源[3]。因此,测绘船发射的声脉冲是以一个球形波阵面的形式向海底传播的,而且在遇到海底障碍返回时,又是以球形波阵面的形式返回。

2 曲面造型方法

海底曲面可由插值双三次样条函数去模拟,前提是测出一些已知点的深度。关

[5]

于插值双三次样条函数说明如下:P150

定义:设在uw平面上的矩形区域R:[a,b]×[c,d]上给定一个矩形网络分割△=△u×△w,其中

△u:a=u0< u1< u2<…

△w: c =w 0< w 1< w 2< …

凡在R 上满足下述两条件的一个函数x(u,w)称为双三次样条函数。

●在每个子矩形Rij :[U 1-i ,U i ] ×[W 1-i ,W i ](i=1,2…n;j=1,2,…,m )上,

x(u,w)关于u 和w 都是三次多项式函数,即

∑==30f e,

w)x(u,;)()(11f j e i ij ef w w u u B ---- (1.1)

● 在整个R 上,函数x(u,w)的偏导数β

αβu u w u x ??+?),(,(βα,=0,1,2)是连续的,或简记为x(u,w )∈)(42R C 。

此外,在给定一数组{ij x }(i=0,1,2…n; j=0,1,2,…,m )之后,假如x(u,w)

在节点处再满足插值条件,即:

● x(u,w)= ij x (i=0,1,2…n; j=0,1,2,…,m )(1.2)

则称x(u,w)为插值双三次样条函数。

给出以下记号:

(1) 矩形R 的四条边界上的所有节点处的一阶法向偏导数 (1.4)

j p α='U x (αu ,j w ) (j=0,1,2,…,m ; α=0,n ).

βi q ='w x (i u ,βw ) (i=0,1,2,…,n; β=0,m )

(2) 矩形R 的四个顶点处的二阶混合偏导数

),(''βααβ

w u x S uw = (α=0,n;β =0,m ).(1.5)

由存在唯一性定理P152 [5]可知:给定uw 平面上的矩形R 、它的一种矩形分割△和

(m+3)(n+3)个常数ij x , j p α,,βi q ,αβS (i=0,1,…n; j=0,1,…,m; α=0,n; β=0,m)

之后,恰好存在一个插值双三次样条函数x(u,w),使它是以(1.2)为插值条件,以(1.4)

和(1.5)为边界条件的。

当我们应用上述定理到单个子矩形Rij 时,便可知道:只要给定了Rij 的四个定

点上的函数值,两个方向的一阶偏导数以及二阶混合偏导数等16个数据,也就

是给定了四阶方阵

[C]ij =??????1,1,11,1,1------j i j i j i j i p p x x ij j i j i j i p p x x ,1,,1-- 1,1,11,1,1------j i j i j i j i S S q q ij j i ij j i S S q q

,1,1-- ?????? 那么,Rij 上的双三次函数x(u,w)就被唯一地决定了。矩阵[C]ij 中各元素的意义

分别是

j i x ,=x (u j i w ,); ij p = x 'u (j i w u ,), ij q = x 'w (j i w u ,), ij S =),('

'j i uw w u x . 且易得出Rij 上的双三次函数一定可唯一地写成

x(u,w)=[(u-u 1-i )][A(h i )][C]ij [A(g j )][(w-w 1-j )]T

, (u,w )∈Rij , ( 1.7 )

式中记号[(u-u 1-i )]代表关于变元(u-u 1-i )的1×4阶矩阵: [(u-u 1-i )]=[(u-u 1-i ),3(u-u 1-i ),2(u-u 1-i ),1],

[A(h i )]代表4×4阶矩阵:

h i =1--i i u u (i=1,2,...,n )

g j =1--j j w w (j=1, 2, …,m)

????????

??????????----=0001010012331122)(222233

i i i i i i i i i h h h h h h h h h A 符号T 代表矩阵的转置。

这样一来,双三次样条函数x(u,w)在子矩形Rij 上的表示式(1.7)完全决定于矩

阵[C]ij 。[C]ij 的左上角四个元素由插值条件(1.2)直接给出,其余诸p,q,S 共12

个元素则需要按照边界条件(1.4)和(1.5),并求解连续性方程获得。

首先,固定w=w j ,则函数x(u, w j )∈S (u ,△u ).由三次样条函数的m 次连续性

方程P34 [5],我们有

][321,1,1,1,1++-+--+-=++i ij j i i i j i ij i j i i ij j i i h x x h x x p p p μλμλ

(i=1,2,…n-1), (1.9)

式中i λ= 11+++i i i h h h , i μ=1++i i i h h h .

在边界条件 (1.4) 式中,(1.9) 的边界切向 nj 0p 和j p 是已知的,由此解出 p ij

(i=0,1,…n) 。然后取j=0,1,…m ,我们便求得R 上所有节点(u i ,w j )处沿u

方向的一阶偏导数

ij p (i=0,1,…,n;j=0,1,…m).

对称地,当固定u= u i 时,则函数x(u i ,w) ∈S (u ,△w ).于是得出相应的m

连续性方程

(j=1,2,… m-1), (1.10)

式中记*

j λ=11

+++j j j g g g ,*j μ=1++j j j g g g 。其边界切向0i q ,和im q 也是从

(1.4)获得的,由此我们解出ij q (j=0,1,…m).这样,R 上所有节点(u i ,w j )

处沿w 方向的一阶偏导数ij q (i=0,1,…m )就全部确定了。

为了计算所有节点处的二阶混合偏导数S ij ,我们首先固定u= u i ,则函数 'U x (u i ,w ) ∈S (w ,△w )。它在各节点w j 处的函数值'U x (u i ,w j )= ij

p 已从(1.9)求得。因此我们得到关于变元w 的三次样条函数的m 连续性方程

][3211,*1,*

1,*1,*

++-+--+-=++j ij j i j j j i ij j j i j ij j i j g p p g p p S S S μλμλ

(j=1,2,…,m-1) (1.11)

假如还给定了连续性方程(1.11)的边界切向S i0和S im 的话,那末就解得ij S

(j=0,1,…m).这样R 上所有节点(u i ,w j )处的二阶混合偏导数

ij S

(i=0,1,…,n;j=0,1,…m)也就全部确定了。

其实,(1.11)的边界切向S 0i 和S im 是这样求得的:沿R 的两条边界w=w 0与w=w m ,函数 (u, w 0)与'

W x (u, w m ) ∈S (u;△u ).它们在各节点ui 处的函数

][3211,*1,*

1,*

1,*

++-+--+-=++j ij j i j j j i ij j j i j ij j i j g x x g x x q q q μλμλ

值'W x (u i , w 0)=q 0i 和'

W x ( u i , w m )=q im 可从(1.10)获得。于是我们有关于变元u 的m 连续性方程

][321,1,1,1,1++-+--+-=++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h q q h q q S S S βββββββμλμλ (i=1,2,…,n-1), .,0m =β (1.12)

它们的边界条件由(1.5)式提供。由此解出S 0i 和S im (i=0,1,…n).

至此,矩阵(1.6)中所有各元均已求得,因此R 上的双三次样条函数x(u,m)也就

被确定了,它们在各子矩形ij R 上的表达式就是(1.7)。

余下的问题是:参数平面(u,w)上的定义域R 及其分割△应该如何确定呢?通常

的方法是,适当固定某行j 0,而取u 方向的节点间距h i ,(i=1,2,...,n).再适当

固定某列i 0,取w 方向的节点间距g j (j=1,2,...,m).若令定义域R=[0,H]×

[0,G],这里的

H=,1∑=n i i

h G=∑=m j j g 1

. 这样,我们就确定了定义域R 及其分割△。这种取法实际上是构造了两个方向上

的累加弦长参数分割。累加弦长参数三次样条曲线具有良好的光顺性,因此现在

构造的样条曲面的网络曲线将是光顺的。运用这种方法的前提,就是型值点x(u,w)

之间的间隔比较均匀。倘若一侧间距很大,而另一侧间距很小,象扇形分布那样,

我们将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前所讲的所谓适当固定某行j 0,是指这一行上各点

x(i, j 0) 的间隔大致是一个平均值。

因此我们作以下假设:

讨论区域的海底曲面是光滑的;更确切些,可以认为曲面的一阶、二阶导数是连

续的。因为我们可以认为讨论区域为浅水海域,由于长期的海水水流作用,形成

的是以砾石或沙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海底,不存在珊瑚礁、水底峡谷、山脊等不可

预料的突变地形。

至此,所有问题都解决了;由测绘船测出规则点的深度值,则利用以上插值双三

次样条函数的求解(规定边界上的一阶偏导数和二阶混合导数为0)可得出海底

曲面;如果测的是随机点的深度值,则可由它来估算规则点的深度值,再求解;

方法如下:

由随机点的深度值推测出分割节点上的水深值,我们采用在地球科学用得较多的

IDW (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 )方法。

IDW 方法是地球科学中常用的计算机插值技术,最早可见于60年代的地质轮廓

描述和矿产推测的有关文献中。IDW 的基本思想是估计已知数据点对推测点的

影响,假定推测点的值为周围已知点的值的线性组合。有前假定,每个已知点对

推测点的影响反比于它们的距离的某种方式,这儿我们用距离的p 次方。设已知

点(i i w u ,)的值为i X ,则

X=

∑=N i i i X C 1, 其中p i i D K C /=,∑==N

i p i D K 1/1/1,i D 为点(u,w)和点(i i w u ,)之间的距离,

这儿K 起着规范化的作用。

对于IDW 推测出的未知点的值,显然在已知点的值的范围之内,因此,只有靠

近已知点的附近才会出现极值情况。上式中的p 反映了未知点对已知点的偏倚情

况,p 越大,表示未知点的值受近距离点的值的影响越大(相对于远距离点)。

例如,我们取p=3,依照上式就可以根据已知节点深度值计算出所有未知格点的水

深值(已知随机点的深度值用船去测),然后用前面介绍的双三次样条插值方法

(规定边界上的一阶偏导数和二阶混合导数为0)就可求出海底拟合曲面。

四. 符号定义

swave V 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s h i p V 测绘船的航速

s w a v e T 声波从发射到接收所经过的时间

o c e a n Z 海底某一点(x,y )处的水深 s h i p

X ? 在Tswave 时间内测绘船走过的位移 swave S 在Tswave 时间内声波走过的路程

rwave S 反射声波走过的路程

α 海底临近的两点之间的倾斜角度

θ 反射声波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

byocean Z δ 由于海底地形起伏引起的深度测量误差

byship Z δ 由于轮船航行速度引起的深度测量误差

average D 被测海域的平均深度

side L 划分后得到的小区域的边长

D一次声纳发射可以覆盖的区域的直径长度

range

五.模型建立

概述:

在现有的假设和技术背景下,我们现建立如下测绘海底地形的方案:首先将被测绘的海底区域以网格方式划分为若干小区域,然后分别测量网格上每个交叉点处的海底深度;通过双三次样条函数的计算方法,得出每个小区域的曲面图形;最后通过曲面整合的方式,得到整个海底地形图。

误差分析:

1 海底地形引起的误差

由于海底地形是呈波动起伏状的,所以向海底传播的声脉冲的球形波阵面最前沿不会同时到达海底并反射,而是这个波阵面上的一点或几点首先遇

到海底地面并反射回波,这个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

从图中可以看出测绘船回波接受装置接受到的回波信号将不是位于轮

船铅垂线正下方的A 点反射回的回波信号,而是位于声脉冲覆盖范围内的

另外一点B 点的回波。而且B 点是声脉冲发射出来以后波阵面到达的第一

个反射点,也就是整个声脉冲覆盖区域内与发射装置直线距离最近的海底表

面的一点。这样测量的结果自然会与理论值有一个偏差byocean Z δ,这是由于

海底地形起伏引起的深度测量误差,我们可以利用全微分计算公式估算一下

这个误差造成的影响是否在我们设定的误差范围之内。

图1.2

根据图1.2所示,可以得到

αθθt a n s i n c o s ??+?=r w a v e r w a v

e o c e a n S S Z ()αθθtan sin cos ?+?=rwave S (2.1)

假设θ?,α?是实际测量时θ和α的偏差,则全增量的绝对值ocean

?Z 就是利用上述公式所产生的误差由于θ?和α?都很小,我们可以用ocean

dZ 来近似地代替ocean ?Z ,这样就得到ocean Z 的误差为

ocean

ocean dZ Z ≈? αα

θθ???+???=ocean ocean Z Z δαα

δθθ??+??≤ocean ocean Z Z ()[]αδαθδθθαθ2sec sin sin tan cos +-?=rwave S

(2.2)

将θ=16°,α=15°,δθ= 14°,δα=15°代入式2.2,可以得到ocean

Z 的绝对误差约为

()[]

????+???-???=1515sec 16sin 1416sin 15tan 16cos 2rwave byocean S Z δ

rwave S 0773

.0≈ 由此可以得到的相对误差约为 ()

%10015tan 16sin 16cos 0773.0???+??=rwave rwave ocean byocean

S S Z Z δ %

5.7%1000351.10773.0≈?≈

显然这一误差在我们的允许范围内,所以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我们可以用

rwave S 的值来代替ocean Z 的值。

2 船速引起的误差

接着我们需要考虑到船速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图1.3

如上图1.3所示,船在向正下方的A 点发出声脉冲时处在测绘方向上的

B 点,此后经过时间swave T 船有了一段位移

swave ship ship

T V X ?=? (2.3) 在C 点,船收到了回波信号。声波所走过的路程 rwave ocean swave swave swave S Z T V S +=?= (2.4)

所以实际测到的A 点深度值为 ()rwave ocean swave S Z S +=2

121 (2.5) 由三角关系可得

()()22ship ocean rwave X Z S ?+= (2.6)

所以由于船运动所引起的绝对误差为 ocean swave byship Z S Z -=21

δ

()ocean rwave ocean Z S Z -+=2

1

()ocean rwave Z S -=2

1 (2.7) 由于ocean Z 未知,此绝对误差不好估算,我们可以通过估算相应的相对

误差来看其影响。

()ocean

ocean rwave ocecan byship

Z Z S Z Z -=21δ ()()ocean ocean ship ocean Z Z X Z ??? ??-?+=2

221

()()ocean ocean swave ship ocean Z Z T V Z ??

? ??-?+=2221 (2.8)

由于ship V = 2m/s , swave V = 1500m/s ,而海洋的平均深度在几十米到几

千米的范围内[4],因此测量时声波在海水中传播到反射回来所花的时间很

短,一般为几秒钟,这段时间里穿走过的路程很短,因此可以认为

swave ocean swave

V Z T ?≈2 (2.9) 将(2.9)代入(2.8)可得 ()%10022122?????? ??-???? ????+≈ocean ocean swave ocean ship ocean ocean byship

Z Z V Z V Z Z Z δ

()%1001500222122????

?

??-??? ????+=ocean

ocean ocean ocean Z Z Z Z =%1001150041212????

? ??-??? ??+ %00018.0≈

这个误差远远小于所允许的误差范围,所以我们基本可以忽略船速对测

量结果的影响。

海底区域划分

最后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对一片海域划分,以得到所需的数据。很明显,

划分时既不能将区域划分的太大,这样得到的数据太少,不足以反映出实际

的海底地形特征;同时划分也不能太小,这样虽然会更真实地反映出实际的

海底地形特征,但是会造成数据量过多,影响计算的效率。从这种考虑角度

出发,我们认为划分的前提是利用较少的测量次数尽可能的覆盖整个区域,

从而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确保采集到的数据能够比较完整的反映整个测量区域的海底地形分布。

考虑要测量的区域是一片如图1.3所示的正方形区域ABCD,我们现在讨论如何将该区域进行划分,即等分的划分为(m+1) (n+1)个小正方形。

图1.4

L,则划分就可以得到。

如果能够确定每个划分后的小区域的边长side

如图1.5所示,若划分的小区域的大小满足如下条件:当测绘船分别在该小区域的对角线上的两个网格交叉点进行测量时,两处的声纳测量范围刚好相互外切。由于划分的小区域都处于声纳的测量范围,因此得到的数据能够较真实的反映该区域的海底地形,而且又不会产生划分过细的情况。

图1.5

由于声脉冲发射的范围为与指向海底的铅垂线夹角从2°--30°之间,

D,估算出一次声纳发射可以覆盖因此可以借助被测海域的平均深度average

L。

的范围,以此来确定side

average average range D D D 332

30tan 2=???= (2.10) average average range side D D D L 3

62233245sin =?=??= (2.11) 因此在划分小区域之前,还要进行一项工作,即估测北侧海域的平均深

度,这可以通过使用上述方法随机测量几组数据来估测。

模型测试:

模型已基本建立,现对模型进行模拟测试,以确定模型的可行性。

A 假设:

假设测绘的海域大小为4km * 4km = 16平方公里

假设该海域平均深度为1200m (以南海的平均深度为例)

按照已分析的海域划分方式(根据公式 1.11),该海域应被划分为约1km *1km

的小区域,共4 * 4 = 16块

B 计算

根据假设的海域平均深度1200m ,在1200 ± 1200 * 30% 以内,随机产生5 * 5

个交叉点数据:

根据公式(1.9)(1.10)(1.11)(1.12)……,所计算出的矩阵p q s 为:

p =

z(u,w) = (-2451598904247826143/1231453023109120*(u-1)^3+3444389734408632031/12 31453023109120*(u-1)^2-6183/5)*(w-1)^3+(629309/280*(u-1)^3-886377/280 *(u-1)^2+6183/5)*(w-1)^2+(-171867/140*(u-1)^3+47721/28*(u-1)^2-5643/5 )*(w-1)-57115/56*(u-1)^3+409167/280*(u-1)^2-108

该小区域的海底地形图为:

地形图尚未模拟出来

通过将4 * 4个小区域的海底地形图的连接,生成的整个待测海域的地形图为:地形图尚未模拟出来

六.模型分析及改进

双三次样条拟合是很有用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局部性和连续光滑性;但是IDW算出的结点水深处于已知数据点的凸包之中,它还不是“保山脊”的,即相似已知点与不相似已知点具有相同的影响。另一缺点是模型无法给出误差的解析估计。

直接用差分法国用IDW方法等求出足够精细分割的节点上的水深值,采用计算机绘图的“以值代曲”原理用直线联结相邻叠点来描述曲面,计算量会比较大,但能更多地反映已知数据点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声纳技术https://www.doczj.com/doc/dc8482277.html,/Sonar.htm

[2] 声纳技术https://www.doczj.com/doc/dc8482277.html,/ywj/wll/keji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592

[3] 惠更斯原理http://202.117.80.9/jp2005/25/dzjc/p02/ch07/sec06/index.htm

[4] 挑战地球深渊—海沟

https://www.doczj.com/doc/dc8482277.html,/qikan/periodical.Articles/zsc/zsc2001/0107/010 712.htm

[5] 苏步青,刘鼎元计算几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附录:

测试用例中各个子矩形上的曲面表达式:(坐标轴为u和w)

[

(-2451598904247826143/1231453023109120*(u-1)^3+3444389734408632031/ 1231453023109120*(u-1)^2-6183/5)*(w-1)^3+(629309/280*(u-1)^3-886377/28 0*(u-1)^2+6183/5)*(w-1)^2+(-171867/140*(u-1)^3+47721/28*(u-1)^2-5643/5)* (w-1)-57115/56*(u-1)^3+409167/280*(u-1)^2-108,

(-5014601/3920*(u-1)^3+7801413/3920*(u-1)^2-11244/5)*(w-2)^3+(310463/56 0*(u-1)^3-464127/560*(u-1)^2+11244/5)*(w-2)^2+(-32039174199553129/1759 21860444160*(u-1)^3+326231932640540383/1231453023109120*(u-1)^2-9197 /5)*(w-2)-1849/16*(u-1)^3+15621/80*(u-1)^2-2047/5,

(3740951597090580629/1970324836974592*(u-1)^3-64493214151865571299/ 19703248369745920*(u-1)^2-1171/2)*(w-3)^3+(-56641/28*(u-1)^3+476853/14 0*(u-1)^2+1171/2)*(w-3)^2+(2022723/3920*(u-1)^3-755211/784*(u-1)^2-867) *(w-3)+437951/560*(u-1)^3-143523/112*(u-1)^2+563/2,

(374533/140*(u-1)^3-518397/140*(u-1)^2-1613/5)*(w-4)^3+(-374533/140*(u-1 )^3+518397/140*(u-1)^2+1613/5)*(w-4)^2+(17852838784066013929/9851624 184872960*(u-1)^3-51558524178336618467/19703248369745920*(u-1)^2-597 9/10)*(w-4)+206869/280*(u-1)^3-266901/280*(u-1)^2+2753/10]

[ (2223142849447798043/1231453023109120*(u-2)^3-1419772

112766089031/615726511554560*(u-2)^2+40201050963649683/123145302310 912-466017243926214367/1231453023109120*u)*(w-1)^3+(-831179/280*(u-2) ^3+553443/140*(u-2)^2-70583/140+115173/280*u)*(w-1)^2+(46661/28*(u-2)^ 3-30333/14*(u-2)^2-3621/35-38391/140*u)*(w-1)+364569/280*(u-2)^3-250113 /140*(u-2)^2+85067/140-38391/280*u,

(4355587/3920*(u-2)^3-3155247/1960*(u-2)^2-714653/392+559023/3920*u)*( w-2)^3+(-378613/560*(u-2)^3+233631/280*(u-2)^2+549697/280+627/112*u)*( w-2)^2+(-727774835689052901/1231453023109120*(u-2)^3+59377232727312 1977/615726511554560*(u-2)^2-1061229695822088481/615726511554560-203 58792909534943/1231453023109120*u)*(w-2)+8311/80*(u-2)^3-6057/40*(u-2 )^2-3339/8+3507/80*u,

(-828019085719304573/1970324836974592*(u-2)^3+27133476527957160451/ 19703248369745920*(u-2)^2-5104189319418553713/19703248369745920-104 7367524438357733/1231453023109120*u)*(w-3)^3+(38729/28*(u-2)^3-18638 1/70*(u-2)^2+16859/35+104091/140*u)*(w-3)^2+(-1297473/3920*(u-2)^3+322 401/392*(u-2)^2-218409/392-1483941/3920*u)*(w-3)-345613/560*(u-2)^3+29 8119/280*(u-2)^2+12073/56-121377/560*u,

(-72355/28*(u-2)^3+113973/35*(u-2)^2-181319/70+17361/28*u)*(w-4)^3+(723 55/28*(u-2)^3-113973/35*(u-2)^2+181319/70-17361/28*u)*(w-4)^2+(-7974101 270744457073/9851624184872960*(u-2)^3+20947641702275428867/19703248 369745920*(u-2)^2-35633387505921369457/19703248369745920+499998043 46535583/246290604621824*u)*(w-4)-227291/280*(u-2)^3+127083/140*(u-2) ^2-78279/140+17361/56*u]

[ (-24861685079709507961/9851624184872960*(u-3)^ 3+859928044083609667/281474976710656*(u-3)^2-796352789571249301/307 863255777280+262161426676411819/615726511554560*u)*(w-1)^3+(106782 3/280*(u-3)^3-39321/8*(u-3)^2+243459/70-20574/35*u)*(w-1)^2+(-62553/28* (u-3)^3+56283/20*(u-3)^2-182137/70+13716/35*u)*(w-1)-442293/280*(u-3)^3 +84039/40*(u-3)^2-30661/35+6858/35*u,

(-4216851/3920*(u-3)^3+29607/16*(u-3)^2-2609689/980+251199/980*u)*(w-2 )^3+(58641/112*(u-3)^3-95511/80*(u-3)^2+447997/140-9909/28*u)*(w-2)^2+( 7121225808387579527/9851624184872960*(u-3)^3-1163050205721919153/14 07374883553280*(u-3)^2-559495994715743381/307863255777280+85703004 557897131/615726511554560*u)*(w-2)+3489/80*(u-3)^3+12819/80*(u-3)^2-9 827/20+1053/20*u,

(217849144663418143/1231453023109120*(u-3)^3-22994498988539915/6157 2651155456*(u-3)^2-4658127818853749383/1231453023109120+79178125583 2591249/1231453023109120*u)*(w-3)^3+(-127683/140*(u-3)^3+29739/20*(u-

3)^2+191043/70-30249/70*u)*(w-3)^2+(-579119/3920*(u-3)^3-3489/80*(u-3)^

2-1981089/980+53583/196*u)*(w-3)+284261/560*(u-3)^3-62943/80*(u-3)^2-2 3889/140+1713/28*u,

(261323/140*(u-3)^3-53271/20*(u-3)^2+126051/70-21684/35*u)*(w-4)^3+(-26 1323/140*(u-3)^3+53271/20*(u-3)^2-126051/70+21684/35*u)*(w-4)^2+(11695 8271844871635/246290604621824*(u-3)^3-38995691707564043/61572651155

456*(u-3)^2-799123480336700039/1231453023109120-121833742012064879/ 1231453023109120*u)*(w-4)+183847/280*(u-3)^3-36669/40*(u-3)^2+19547/1 4-10842/35*u]

[ (23249945540632397879/9851624184872960*(u-4)^3-1488858182386098 3887/4925812092436480*(u-4)^2+9328218952510060381/2462906046218240-10195509326453258089/9851624184872960*u)*(w-1)^3+(-847257/280*(u-4)^ 3+563841/140*(u-4)^2-284643/70+286407/280*u)*(w-1)^2+(278107/140*(u-4) ^3-184713/70*(u-4)^2+159137/70-95469/140*u)*(w-1)+291043/280*(u-4)^3-3 8883/28*(u-4)^2+62753/35-95469/280*u,

(-304399/3920*(u-4)^3-487119/1960*(u-4)^2-370735/98+2861673/3920*u)*(w-

2)^3+(77881/560*(u-4)^3+105519/280*(u-4)^2+811693/140-655719/560*u)*(w

-2)^2+(-872739930545870837/1970324836974592*(u-4)^3+331943817010291 901/985162418487296*(u-4)^2-9811973910698281123/2462906046218240+12 90444523596444907/1970324836974592*u)*(w-2)-28963/80*(u-4)^3+11643/4 0*(u-4)^2-8371/4+40317/80*u,

(-202242087594679141/615726511554560*(u-4)^3+12283996344407603/4398 0465111040*(u-4)^2-68486402709924301/21990232555520+262774365140624 539/615726511554560*u)*(w-3)^3+(125651/140*(u-4)^3-43719/35*(u-4)^2+82 347/35-27201/140*u)*(w-3)^2+(-268063/784*(u-4)^3+1257141/1960*(u-4)^2-8 933/98-1007619/3920*u)*(w-3)-55347/112*(u-4)^3+206091/280*(u-4)^2-6911/ 28+5841/560*u,

(-355889/140*(u-4)^3+279057/70*(u-4)^2-3043/35-48561/140*u)*(w-4)^3+(35 5889/140*(u-4)^3-279057/70*(u-4)^2+3043/35+48561/140*u)*(w-4)^2+(-6744 58142468660069/615726511554560*(u-4)^3+70964931918812723/4398046511 1040*(u-4)^2-31650564156172749/21990232555520+36356333679223963/615 726511554560*u)*(w-4)-245737/280*(u-4)^3+196443/140*(u-4)^2+41351/70-4 8561/280*u]

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最新发布的《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篇一:.....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密级:编号: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年07月 20XX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盖章):编写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审核人: 年月日 目录 1 概述...................................................................

(1) 任务来源及目的................................................................... ..............................................................1 工作量................................................................... ..................................................................... .........1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 任务的安排................................................................... .. (1) 任务完成情况................................................................... .............................................................2 测区简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测区简况................................................................... ..................................................................... 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 (2)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 (3) 技术依据................................................................... ..................................................................... .....3 技术执行情况...................................................................

工程制图实习报告范文1500字

工程制图实习报告范文1500字 这学期我们经过了13天的AUTOCAD实训,我真切地体会到了这种绘图系统的实用性。同时也感觉到,绘图作为机械设计过程中设计思想的载体,具备良好的绘图能力是每一个设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虽然现在实训已经结束,但我觉得自己的学习过程还没结束,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提高。这次实训不仅巩固了自己以往所学的知识,更加培 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数控技术的学生 应有的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实习期间我们有王老师的精心指导好合理的时间安排下,我 们紧张而又轻松的进行我们的任务,在遇到难点或我不会画图的地方,王老师就会亲自指导我们去画,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忙,并且找出错误并及时更正。虽然我们从开始到最后每天都“打游击”。从3机房室“蹿”到4机房室,虽然每天穿梭于宿舍,餐厅,机房之间,虽然有时坐在电脑前眼睛模糊,胳膊酸痛,但没有人因此而有怨言或放弃。这段时间,虽然每天都要起的挺早,有时中午也来不及睡午觉,是挺辛苦,但感受到的那份充实,是什么也替代不了的。 说到它的使用性,相信许多同学都有同感。以前我们画工程制 图是手工画,画一张完整的A3也得两个小时,还记得最后的测绘用 了二十多个小时,令大家倍感疲惫。而且要注意图纸的整洁和清洁线条的宽度,字体的美观,绘制过程花费很多时间。现在用AUTOCAD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粗细线条全用“特性”来规范,一目了然。尺寸也相当准确,在命令提示行里输入多少就是多少,也不用拿着丁

字尺在图纸上比来比去,到头来还是达不到十分准确。画线线连结的时候CAD尺寸方面的优势就更加明显,比如画圆与直线相切的时候,手工绘图只能凭感觉觉得差不多就画上去,每一条画得都不一样,怎么看都不对称。用CAD画,打开对象捕捉就能把切点给抓进来,又快又准! 尺寸标注更是快捷,两个点一拉,左键一点就完成一个标注,不用画箭头,不用标文字,只要自己设计好标注格式,计算机就能按要求标出来。 插入文字也很方便,在多行文本器里输入文字内容就能出来绝对标准的国标字,比起我们手写的字就美观漂亮的多!粗糙度、基准符号、标题栏等做成块就可以随意插入,用不着一个一个地画了,用起来确实很快还有在画弹簧是只要将中心线画出来,其他的可以通过粘贴或镜像就可以画出来。 其实每一幅图都要让我们有心去画地,在画图是我们要仔细。 总之,如果要我用三个字来表达我对AUTOCAD的感觉,就是快、准、美!结合我自身的情况,我将继续练习使用AUTOCAD,做到能够把它运用得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使它成为我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助手。同时,也要培养良好的绘图习惯,保持严谨的态度,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游刃有余! 六、实习总结 通过这两个星期的实训在学习AutoCAD命令时始终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要把学以致用的原则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以使自己对绘图

地图制图实习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 实习报告 一、实习内容 1、熟悉Mapinfo的各种操作并了解其功能,练习操作不同的地图投影的转换。 2、对栅格地图进行数字化操作并制作相关地图。 3、利用Excel数据制作专题地图。 二、实习目的 巩固地图制图基础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地图制图软件Mapinfo的认识、理解及操作使用,并以此将学习内容付诸实践,增强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自己的制图水平。 三、实习内容 (一) 打开Mapinfo软件,导入老师给的世界地图,更改各属性,制作5?的经纬格网,然后根据投影性质和变形情况选择投影种类制成三幅不同几何形状、不同变形的世界地图。 (二) 1、先打开boundry表,记下表上4到5个点的坐标。在进行地图矢量化之前 必须先装入经过扫描仪所获取的栅格图像,通过文件菜单下的打开表或工具栏上的打开表按钮打开“打开表”对话框。选择配准,投影下拉菜单选择HongKong50,然后选择江苏地图上的已标记好坐标的点,将坐标值输进去。 确定。江苏地图就和原先的boundry表匹配好了。 2、下一步矢量化13个地级市。在本窗口新建一个图层,选择绘图工具条中 的,按下s,同时按着shift键,画出江苏省的省边界。画好后矢量化徐州市。 选择绘图工具条中的,同样的方法法沿着江苏地图上徐州市的边界画出。 其中绘图工具条中的可以改变这个区域的样式。 3、接着矢量化其余12个地级市。进行标注时,选择可以输入每个市的名字。 4、矢量化各个县。先打开boundry表,记下表上4到5个点的坐标。同样,在 进行地图矢量化之前必须先装入经过扫描仪所获取的栅格图像,通过文件菜单下的打开表或工具栏上的打开表按钮打开“打开表”对话框。选择配准,投

地形图测量检查报告

密级:编号:2010-14 测绘产品检查报告 产品名称:茂名市电白区观珠镇合利山猪箩岭矿区地形地貌及开采现状图 生产单位:高州市万珠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测量队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五日

目录 1 质量检查任务概要 (1) 2 检查工作概况 (1) 3 引用的技术文件 (1) 4 主要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 (2) 4.1 图根控制测量检查 (2) 4.2 地形图检查 (3) 4.3 数据及其它方面检查 (4) 4.3.1 数据检查 (4) 4.3.2 其它方面检查 (4) 5 质量统计和检查结论 (4) 5.1 质量统计 (5) 5.2 检查结论 (5) 6 附表 (5)

1 质量检查任务概要 2014年7月,受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矿区分局委托,由河北省第一测绘院承担井陉矿区1:2000地形图补测任务。 我单位承担了矿区外围约21km21∶10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工作,具体范围为:辖区内城区北部贾庄镇约12.7km2,城区南部凤山镇约8.7 km2。 我院质量检查处依据《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安排专职检查人员,对本测区测绘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2 检查工作概况 在工程处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质量管理处安排李君、杨玉明2名质检员,李君为工程检查负责人,于2010年9月11日至15日,对全部外业测绘成果进行了院级检查;于2010年10月10日至15日,对全部内业测绘成果进行了院级检查。 3 引用的技术文件 (1)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城市规范”;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以下简称“城 市GPS规程”; (3)CH/T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 范》; (4)GB/T 7929-1995《1:10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以

大一工程制图基础实训总结

大一工程制图基础实训总结 实践报告 姓名:赵建华 学号:1115001405816 班级:11春建筑专 实习总结: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的确不错,通过此次实习,使自己对土木工程这个专业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正知道了理论和实际的差别,激发了对这一专业的兴趣,学到了一些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为以后的课程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完善与提高,同时团队意识也有着明显增强。此次学院安排这次实习活动,对我们这些刚刚接触此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是真真正正一次很好的机会。总之,通过此次实习,受益颇多。 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充满了好奇,在没有开始之前,对以前学过的东西进行了回顾,温习了《土木工程概论》,《建筑制图》等相

关教材,热切希望并相信能够在此次实习中能够有相当大的收获,使自己真正地投入到实际中去,不犯教条主义错误,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体的实习内容如下: 一参观院里实验室 实验室的作用在于给结构设计师一个能检验其设计可行性的场所,这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科学实验所必备的。在实验室,我们看到了许多大型的实验仪器,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些实验仪器及其用法,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其中有测量小梁弯曲,评定沥青性能的仪器,还有万能实验仪,四联直剪仪,轻便固结仪等仪器。它们在实质上都是给试件提供压、拉、剪方面的应力,从而检测其能承受力的能力,也就是它们的强度。有些仪器很先进,如混凝土实验室里的测定钢筋抗拉,抗压,抗扭,抗剪强度及轻便固结仪等仪器,通过设置在构件里的传感器将应力和变形情况的有关信息传给相关仪器,实验员记录数据并分析处理变可以得出结果了!十分方便。在实验室里我们还看到一些做成的工件,如条形水泥块等。另外通过参观实验室老师还结合实验仪器生动地给我们介绍了几个实验,如纯弯曲实验,评定沥青伸缩及软化点实验,测定砂的最大(小)干密度实验等。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前言 经过了大学三年的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对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此期间,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很多学科的单独实习以及综合实习,此次实习结束我们将正式结束大三生活,面临大四的考研与就业,这次实习对于我们来说更显得尤为珍贵。 尽管我们的知识体系还很鄙陋,尽管我们的专业技术少之又少,尽管我们还有很多的不知道,但是相信,通过此次实习,我们一定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大学匆匆,四分之三已逝,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们更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通过此次实习,希望能够磨练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继续发扬互 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加深同学之间的情谊。 今天的辛勤与汗水一定会换来美好的明天,我们坚信! 目 录 前言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院 (系): 资源环境学院 组 长: 徐晓霞 组 员: 吴健利 姚亚庆 杨勇帅 方洋 覃进明 赵凯 左石 指导教师: 刘梦云 杨香云 张宝利 2009级地信专业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实习相关人员及材料........................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实习相关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实习任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实习方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任务分工............................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实习内容及步骤............................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杨陵区地形图的制作..................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杨陵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杨陵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杨陵区城市扩展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杨凌区旅游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数字地图制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实习总结..................................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实习感想..................................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实习成果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实习目的 地图学学科体系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分支,地图制图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资料和数据来源,作为一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地图制图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相关行业的基础和关键。通过本次实习,希望能

地形图测量技术情况总结范文示范

xxxxxxx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xxxxxxxx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

xxxxxxxx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项目负责:xxx 拟编:xxx 审核:xxx 总工程师:xxx xxxxx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 目录

一概述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四控制测量 五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六成果资料的检查 七结论与建议 八成果资料提交 一、概述

受********(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的测量任务,以下为本次测量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交通较为便利。测区内通视条件良好,测量较为方便。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人,其中测图组*人,控制组*人;其中助理工程师*人,技术员*人。 (2)xxxx全站仪1台套(2″)。 (3)xxxx全站仪1台套(2″)。 (4)南方NGS9600GPS静态接收机4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瑞得R90T双频GPS接收机2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6)计算机1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 (1)E级GPS测量 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6点。 (2)导线控制测量 测区共施测量导线****米。 (3)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利用瑞得R90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 (4)1:500地形图测量,施测地形图约为****平方米。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平面等级为Ⅳ级,高程系统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经实地踏勘和检校,点位保持完好无位移,可作为本测区控制起算使用,详见下表: 2、高程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两个已知高程控制点,高程系统为1956黄海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 四、控制测量 系统的采用 1、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1954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

制图实训报告范文精选5篇

制图实训报告范文精选5篇 实训报告是展示自身实训收获成长的重要报告,那么实训报告该如何写呢?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实训报告的优秀范例,一起来看看吧。 水利工程制图的实训报告 20xx年11月1日至20xx年11月20日期间,我们在学校老师的的带领下,进行了水利工程测量实训,由于条件限制,本次水利工程测量实训由全班同学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进行。 一、实训的目的、作用 水利工程测量实训的目的是使之在掌握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在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管理工作中正确使用地形图及测量资料的能力。 二、实训的要求和任务 水利工程制图实训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学科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训课程,是为培养学员正确识读、绘制专业施工图、结构图和参与图纸会等能力的最基本的训练。本次实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本专业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初步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进行水利工程测量实训,使之能掌握普通水平仪及经纬仪的使用方法及检核方法;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原理及方

法;掌握水工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方法;掌握正确识读地形图及正确应用相关测量信息的方法。 三、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1、阅读教材及实习指导书的有关内容,并查阅相关的测量技术规范。 2、领取仪器并检验(水准仪一套、3m水准尺一套、经纬仪一套、50m手摇钢尺一把、测钎二个、水准记录本一本、测回法记录本一本、量距记录本一本、绘图板一块、绘图铅笔、三角尺、计算器等)。 四、控制测量 1、选点 本次实训的控制测量区域选择在宝坻区环城南路公园,采用闭合导线,沿香樟林公园小路,共布设了5个点。图根点的选择均为通视良好,易架设仪器和量距的地点,A01和A05号图根点采用钢筋水泥桩埋设,其余图根点采用木桩埋设。 2、量距 本次量距采用50m手摇钢尺,共丈量了11段距离。实地丈量时,A03和A04段由于超过了50m长,采用经纬仪进行直线定线后,分段进行了丈量。丈量后,进行了水准测量,并通过倾斜改正值计算公式△Dh=h2/2L进行倾斜改正,闭合导线总长366.120m。 3、水准测量 本次实训的图根水准测量采用闭合导线,共5个图根点(A01-A05),高程系统采用假设高程(A01=250.000m),采用等外水准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2009级地信专业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前言 经过了大学三年的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对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此期间,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很多学科的单独实习以及综合实习,此次实习结束我们将正式结束大三生活,面临大四的考研与就业,这次实习对于我们来说更显得尤为珍贵。 尽管我们的知识体系还很鄙陋,尽管我们的专业技术少之又少,尽管我们还有很多的不知道,但是相信,通过此次实习,我们一定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大学匆匆,四分之三已逝,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们更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通过此次实习,希望能够磨练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继续发扬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加深同学之间的情谊。 今天的辛勤与汗水一定会换来美好的明天,我们坚信!

目录 前言 ............................................................................................................................................. - 1 - 一、实习目的 ............................................................................................................................. - 3 -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 - 3 - 三、实习相关人员及材料.......................................................................................................... - 3 - 四、实习相关内容 ..................................................................................................................... - 4 - (一)实习任务.................................................................................................................. - 4 - (二)实习方式.................................................................................................................. - 5 - (三)任务分工.................................................................................................................. - 5 - 五、实习内容及步骤 ................................................................................................................. - 7 - (一)杨陵区地形图的制作.............................................................................................. - 7 - (二)杨陵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 9 - (三)杨陵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图................................................................................ - 11 - (四)杨陵区城市扩展图................................................................................................ - 11 - (五)杨凌区旅游图........................................................................................................ - 15 - (六)数字地图制图........................................................................................................ - 17 - 六、实习总结 ........................................................................................................................... - 19 - 七、实习感想 ........................................................................................................................... - 21 - 八、实习成果图 ....................................................................................................................... - 21 -

地形图测绘实习_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前言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巩固和深化对《数字测图原理》课程的理解,具体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过程与测绘方法; 了解数字测图的基本程序及相关软件的应用。 2,培养同学们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同学们在测,记,算绘个方面的能力。 3,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4,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 5,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 1,每小组施测一条约600m的四等水准闭合路线。 2,每小组完成老师规定的图根导线测量任务。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在老师的分配下,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由9月7日起,共为时30天,实习具体内容:在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东校区,对一条长约600m闭合路线进行四等水准测量, 并且闭合路线所包含的区域中应有图书馆,运动场,实验楼等学校的主要地物 (二)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图根导线测量都在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内进行,由于学校整体建筑 在低矮破碎的丘陵地形上,各点之间相对高程不大,这给水准测量提供了一定的 便利。但就在进行图根导线测量的局部区域来说,测区内树木,灌木较多,通视 情况一般,且多陡坎,沟渠的复杂地物,给我们并不熟练的图根导线测量带来了 一定难度。另外,由于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教学楼,图书馆,宿 舍楼等设施,导致测区内人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 带来危险。 在实习过程中,荆州市区的天气状况以晴阴天为主,并且时常伴随着小到中雨, 气温也一直在12--25度徘徊,这些,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技术设计: 1,三、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方法: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水平视线确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 由已知点的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 各类测站的选择:在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上选取3个普通水准标石作为固定点,将 整个闭合回路分为6个测段,每个测段中设置偶数个测站,站与站之间距离应适 中。 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四等水准测量中使用一套S3水准仪 各项限差: 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黑红面读数差黑红面高差之差高差闭 合差 i角误差 ≤80m ≤5.0m ≤10.0m ≤3.0mm ≤5.0mm ≤±√Lmm ≤20〃

电子工程制图实训报告

电子工程制图实训任务书 1 实训内容:常见户型原始平面图和平面布置图、电气工程图的 标准和画法(元件图、装配图、小车、流程图、接 线图和线扎图) 2 实训要求 ①前言(包括总体设计思想训练的目的) ②设计要求 各种图形的定义 画图过程中的创建和修改工具使用,必要的步骤。用法心得。对于整个图形自身的理解,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 版面布置层的理解画图过程遇到的问题如何加以解决的方法对尺寸标注文字的创建理解块类型的理解如何正确布置平面图用到的方法是什么 ③具体绘图任务 房屋 平面原始图和户型布置图(主要是各种创建工具和修改工具的理解和使用) 电器工程图 主要是电子产品零件图、装配图、电气工程图(包括系统图及框图、接线图和线扎图、逻辑图和流程图、设计文件的编制)附图和绘图标准。 ④谈谈操作后的总体感悟 3 所用的资料和借助的方法(注明是独立完成还是借用别人的方法) 4 对软件使用的心得 5 对教学的更好建议 6 后记 教师:李发辉 2013-6-17

前言 电子工程制图这门课程主要是以AutoCAD(Auto Computer Aided Design)为核心的课程。本次实训课程也是以运用这款软件为核心进行的。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首次于1982年开发的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用于二维绘图、详细绘制、设计文档和基本三维设计。AutoCAD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可以在各种操作系统支持的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上运行。 本次任务内容主要是用此软件画常见户型原始平面图和平面布置图、电气工程图的标准和画法(元件图、装配图、小车、流程图、接线图和线扎图)等,目的只是为了让我们能通过这次实训,动手熟悉并能熟练的运用这款软件,巩固在课堂上面所学的知识,并且能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学习,弥补自己上课是所遗漏的知识点,增强自身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图设计与编绘实习报告

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目录 一、实习目的 (4) 二、实习内容 (4) 三、实习地点 (5) 四、起讫日期 (5) 五、实习经验和体会 (8) 不少于2000字

二、实习内容 针对上述目的,本次课程设计内容为:利用地图制图软件设计和编制中国经济发展的专题地图。具体内容如下:(自己所作工作) 1、地图设计: 1)根据制图任务收集、整理制图资料,分析并确定各种制图资料; 2)确定地理底图及成图的地图投影、比例尺等地图数学基础; 3)确定地图内容及其表示方法和形式; 4)图形、符号、色彩、注记及图例系统的设计; 5)地图概括指标的设计; 6)地图图面配置设计; 7)确定数字化方法及技术路线; 8)根据制图目的和特点选定制图软件,及为下一阶段工作作准备。2、利用相应的硬件设备及制图软件编制地图 1)制图数据输入; 2)数据处理; 3)图形输出。 3、编写课程设计技术说明书 地图学与地图设计与编绘要求学生掌握地图数学基础建立的方法、步骤、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地图概括、地图符号的设计、地图的图形、色彩和注记的设计、地图编制的一般过程、普通地图设计编绘、专题地图设计、地图集的编制、遥感制图、数字地图制图、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与互联网地图的设计与制作等内容。利用地图制图软件设计和编制某些种类的专题地图。 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六天,首先收集整理资料,然后进行各设计工作,继而用制图软件编制地图,最终编写实习报告。在设计过程中要有一个宏观的安排,图幅的分配、颜色调整及比例尺大小等搭配协调。用软件编制地图过程中步骤要明确,地图矢量化,专题数据分析,编制模板等。 4、所作工作

地形图测量实验报告.doc

第一篇、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 地形图测量实验报告 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 班级07采矿工程01班小组第一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 xx xxx xxx 指导老师 日期年月日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 本实习是一次综合性实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小面积地形图测绘的全过程,以巩固课堂所学,为读图用图,为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2、仪器工具 DJ6经纬仪一台、DS3水准仪一台、50米钢尺一把、30米皮尺一把、小钢尺一把、水准尺两根、测钎两根、记录板一块、半圆仪一个、三角板一副、三棱尺一把、绘图板一块、工具包一个。3、时间安排1周 020 上午布置任务,借领仪器,展绘控制点 下午现场测图指导。 021~23 碎部测量、绘图为主,同时进行控制测量;整饰图纸,编写 实习报告、实习总结、个人小结。 4、测区范围 1,2组(环境资源实验楼、生物工程实验楼)B1、B1-1、B1-2、H1、H2

(西南角坐标x=2883850,y=418650) 5、完成任务情况 通过已知点的测量,再加上我们做的支导点,我们完成了对测区范围内的测量。 6、工作量清单 工作量清单 二、控制点成果表 控制点成果表 填表徐建明复核漆龙 三.小组工作总结 紧张而有难忘的一周测量实习生活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了测量的辛苦和要求的精确仔细集团对合作的重要性。期间我巩固了水准仪的安置,瞄准与读数的方法,牢固掌握了闭合水准测量的观测步

骤与记录计算深刻体会了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并能熟练地对中整平和水平角的观测;熟练掌握了导线点的布设及外业计算;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使我们都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所以,我们每个组员都分别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并准确进行计算。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例如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

工程制图实验报告(1)

第一次工程制图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0.10.11 2010.10.18 2010.10.25 课程名称::工程制图实验名称:AutoCAD 二维绘图技能训练 实验目的:熟悉 AutoCAD 的绘图环境设置方法及绘图辅助功能使用技巧,掌握常用 二维绘图及编辑命令,达到能绘制二维工程图样的目的。实验过程:共上机操作 3 次,实践的内容有: 1、学习图纸界限、图层的设置,图线特性选择; 2、学习各种坐标输入方式,捕捉,夹点编辑; 3、掌握二维绘图及编辑命令; 1、图样分析: 根据分析,已知主视图和左视图求画俯视图,此图由一个长方体切割而得,中间再镂空一个小圆柱体并且中间为空心求只有一半,而且其的具有一定的厚度,然后小圆柱体中间偏后面同样被镂空一个小圆柱体,同样也只有半圆,如此我们便能得到大致的轮廓。根据大小,我们应该选择A3或者

A4的纸,图层设置应该包括粗实线,虚线中心线这三种。根据相应的大小及分析,得到我们想要的俯视图。 2、绘制过程: ①limits命令设置图纸界限为A3 幅面;然后 先点击文件新建一个再点击打开建立一个公制类型的无样板打开。 ②激活图层特性管理器,新建粗实线层、中心线层、虚线层其中粗实线宽设为0.3毫米、中心线选用加载的CENTER,且颜色设为黄色,虚线层用dashed线性且为红色。 ③将粗实线层置为当前层,用多段线命令画出图样的主视图的大致轮廓,后面再用圆命令将两个小圆出来,再利用剪接命令得到圆弧最后得到主视图; ④在主视图的右侧再利用多段线命令画出左视图,长与俯视图的宽一致,宽则与主视图的高一致。 将中心线层置为当前层,画时先打开对像捕捉,再捕取主视图的上下两边中点,做出中心线,且可向下延伸一段距离作

制图实训报告范文精选5篇

制图实训报告范文精选5篇 水利工程制图的实训报告 20xx年11月1日至20xx年11月20日期间,我们在学校老师的的带领下,进行了水利工程测量实训,由于条件限制,本次水利工程测量实训由全班同学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进行。 一、实训的目的、作用 水利工程测量实训的目的是使之在掌握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在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管理工作中正确使用地形图及测量资料的能力。 二、实训的要求和任务 水利工程制图实训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学科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训课程,是为培养学员正确识读、绘制专业施工图、结构图和参与图纸会等能力的最基本的训练。本次实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本专业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初步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进行水利工程测量实训,使之能掌握普通水平仪及经纬仪的使用方法及检核方法;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原理及方法;掌握水工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方法;掌握正确识读地形图及正确应用相关测量信息的方法。 三、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1、阅读教材及实习指导书的有关内容,并查阅相关的测量技术规范。 2、领取仪器并检验(水准仪一套、3m水准尺一套、经纬仪一套、50m手摇钢尺一把、测钎二个、水准记录本一本、测回法记录本一本、量距记录本一本、

绘图板一块、绘图铅笔、三角尺、计算器等)。 四、控制测量 1、选点 本次实训的控制测量区域选择在宝坻区环城南路公园,采用闭合导线,沿香樟林公园小路,共布设了5个点。图根点的选择均为通视良好,易架设仪器和量距的地点,A01和A05号图根点采用钢筋水泥桩埋设,其余图根点采用木桩埋设。 2、量距 本次量距采用50m手摇钢尺,共丈量了11段距离。实地丈量时,A03和A04段由于超过了50m长,采用经纬仪进行直线定线后,分段进行了丈量。丈量后,进行了水准测量,并通过倾斜改正值计算公式△Dh=h2/2L进行倾斜改正,闭合导线总长366.120m。 3、水准测量 本次实训的图根水准测量采用闭合导线,共5个图根点(A01-A05),高程系统采用假设高程(A01=250.000m),采用等外水准测量,水准仪使用北测产DSZC24型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观测,仪器编号为270564,尺垫用生铁尺垫,共2个。采用双面 尺法进行读数,当红黑面测出高差大于±3mm时,该测站进行重新观测,各图根点之间的高差闭合差容许值不能大于fh容=±40 mm。在进行观测时,A01~A02段和A04~A05段的高差闭合差均大于了容许值,进行了重新观测,直到小于高差闭合差容许值为止,整个闭合导线的高差闭合差为+6mm,小于fh容=±40 =±24mm,该水准测量成果可用。

.....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密级:编号: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 2013年07月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盖章): 编写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 审核人: 年月日

目录 1 概述 (1) 1.1 任务来源及目的 (1) 1.2 工作量 (1) 1.3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 1.3.1 任务的安排 (1) 1.3.2 任务完成情况 (2) 1.4 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1.4.1 测区概况 (2) 1.4.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3) 2.1 技术依据 (3) 2.2 技术执行情况 (3) 2.2.1 坐标系和高程基准 (3) 2.2.2 成图比例尺及地形图分幅 (3) 2.2.3 时间系统 (4) 2.2.4 主要精度指标 (4) 2.3 图根控制测量 (4) 2.4 1:500地形图的测绘 (5) 2.4.1 基本要求 (5) 2.4.2 地物、地貌的测绘方法 (5) 2.4.3 地形图的编辑 (7) 2.5 质量保证措施执行情况 (8) 2.6 经验教训及建议 (9) 2.6.1 经验教训 (9) 2.6.2 建议 (9) 3 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 (9) 4 上交测绘成果及资料清单 (10)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1概述 1.1 任务来源及目的 为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及时准确地为城区的规划、税收及土地整理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受……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委托,……(以下简称“我….”)承担....1:500地形测绘项目。 经过我单位的努力,现已完成了全部工作,特作如下总结。 1.2 工作量 1、布设了GNSS一级控制网点4点; 2、施测了GNSS-RTK图根点119点; 3、完成1:500全野外数字化测图3.5㎞2。 1.3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3.1 任务的安排 1、项目参与人员情况(见表1-1) 表1-1 2、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见表1-2) 表1-2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综合实训报告汇编

机横迄裁橡淤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综合实训报告 班级:13101112 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1310111232 ___________ 指导教师:徐岩________________ 机械基础教研室

2014年7月10日

训练一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测绘 (1) 训练二斜滑动轴承计算机绘图 (5) 训练三齿轮泵板图绘图 (7)

训练一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测绘 、训练目的 1巩固并熟悉齿轮各部分尺寸、参数及其关系,掌握测量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 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2、熟悉齿轮零件图表示法。 、回答问题 1齿轮编号为(03 ) 、测量确定: 名称 数值 名称 数值 名称 数值 齿数z 40 :齿项圆直径df(mm) 83 齿宽B(mm) 40 孔径D(mm) 33 键槽宽b(mm) 6 键槽深H(mm) 30 、计算和查表值 名称 数值 名称 数值 名称 数值 模数计算值 (mm) 1.9 模数标准值(mm) 2 分度圆直径d (mm) 79.2 孔径基本尺 寸(mm) 30 键槽宽b(mm) 6 键槽深H(mm) 30 、取孔径键为一般连接,则: 名称 数值 名称 数值 名称 数值 孔上偏差ES (mm) +0.025 孔下偏差EI (mm) 孔的基本偏差 (mm) 0 孔的实际偏 +0.024 键槽宽极限偏差 +0.015 键槽深的极限 +0.078 差(mm) (mm) -0.015 偏差(mm) -0.030 训练二 斜滑动轴承 计算机绘图 一、实训目的

1、了解斜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功能与构造、零件组成、传动路线、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零件结构形状等,从而了解机器与零件之间的关系、了解机械结构及其设计要求,为正确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样打下基础。 2、掌握零件图和装配图的作用、内容和表达特点,熟练掌握零件图及装配图的 计算机绘图方法、步骤和技巧,巩固工程制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制图标准和规范,学会相关标准的使用,锻练标准和规范意思。 二、回答问题 1、斜滑动轴承的用途是什么? 滑动轴承就是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滑动轴承工作平稳、可靠、无噪声。在液体 润滑条件下,滑动表面被润滑油分开而不发生直接接触,还可以大大减小摩擦损失和 表面磨损,油膜还具有一定的吸振能力。但起动摩擦阻力较大。轴被轴承支承的部分 称为轴颈,与轴颈相配的零件称为轴瓦。为了改善轴瓦表面的摩擦性质而在其内表面 上浇铸的减摩材料层称为轴承衬。轴瓦和轴承衬的材料统称为滑动轴承材料。滑动轴承应用场合一般在低速重载工况条件下,或者是维护保养及加注润滑油困难的运转部位。 2、试简述斜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根据轴承的工作原理可分:滚动摩擦轴承(滚动轴承)和滑动摩擦轴承(滑动轴承) 滑动轴承在滑动轴承表面若能形成润滑膜将运动副表面分开,则滑动摩擦力可大大降低,由于运动副表面不直接接触,因此也避免了磨损。滑动轴承的承载能力大,回转精度高,润滑膜具有抗冲击作用,因此,在工程上获得广泛的应用。润滑膜的形成是滑动轴承能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影响润滑膜形成的因素有润滑方式、运动副相对运动速度、润滑剂的物理性质和运动副表面的粗糙度等。滑动轴承的设计应根据轴承的工作条件,确定轴承的结构类型、选择润滑剂和润滑方法及确定轴承的几何参数。 3、装配图的作用是什么?装配图画图有什么规定?装配图有哪些特殊表达法? 装配图的作用 (1)装配图是用于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各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 连接方式及结构形状的图样,它反映出设计者的设计思想; (2)在设计时,一般要求绘制装配图,然后从装配图中拆画出每个零件图;(3)在组装机器时,要对照装配图进行装配并对装配好的产品根据装配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