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前言 经过了大学三年的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对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此期间,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很多学科的单独实习以及综合实习,此次实习结束我们将正式结束大三生活,面临大四的考研与就业,这次实习对于我们来说更显得尤为珍贵。

尽管我们的知识体系还很鄙陋,尽管我们的专业技术少之又少,尽管我们还有很多的不知道,但是相信,通过此次实习,我们一定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大学匆匆,四分之三已逝,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们更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通过此次实习,希望能够磨练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继续发扬互

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加深同学之间的情谊。 今天的辛勤与汗水一定会换来美好的明天,我们坚信! 目 录

前言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院 (系): 资源环境学院

组 长: 徐晓霞

组 员: 吴健利 姚亚庆 杨勇帅

方洋 覃进明 赵凯 左石

指导教师: 刘梦云 杨香云 张宝利

2009级地信专业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实习相关人员及材料........................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实习相关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实习任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实习方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任务分工............................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实习内容及步骤............................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杨陵区地形图的制作..................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杨陵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杨陵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杨陵区城市扩展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杨凌区旅游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数字地图制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实习总结..................................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实习感想..................................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实习成果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实习目的

地图学学科体系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分支,地图制图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资料和数据来源,作为一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地图制图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相关行业的基础和关键。通过本次实习,希望能

够掌握地图制图的基本方法和原理,能够独立完成基本地图的制作,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1、实习时间

2012年暑假21—23周

2、实习地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三号楼—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综合试验室

三、实习相关人员及材料

1、实习相关人员

指导教师:杨香云、刘梦云、张宝利老师

参与学生:2009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全体学生。

本组人员:

组长:徐晓霞

组员:吴健利、姚亚庆、杨勇帅、覃进明、方洋、赵凯、左石

2、实习资料

实验材料:安装有ERDAS、ArcGIS的计算机、全站仪、测绳、皮尺等测量设备,原杨凌城区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遥感影像

等。

四、实习相关内容

(一)实习任务

(1)遥感制图

制作完成杨凌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形图)。

(2)测绘制图(专题地图和地形图的制作)

(3)城市扩展的分析

利用多起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叠加,进而分析杨凌城区的扩展状况与模式。

(4)杨凌旅游地图的制作

利用已经进行现势性修正的地形图制作杨凌旅游地图。可以包括旅游路线和景点的设计,接连车站、宾馆、超市、公交路线的服务等。

(5)杨凌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图

(6)数字地图制图

学习各种点状、线状、面状要素的生成,地图符号的制作。

(二)实习方式

实习方式分室内和室外两种方式。

室内包括地形图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图的制作、城市扩展分析,杨凌旅游地图的制作。

野外测绘部分根据实习安排,分组分区进行实地调查和观测。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切实负起责任。分组野外调查为:

(1).北校区

(2).西农路(台阶下—转盘)

(3).北高干渠(西农路下来第一个路口)------印刷厂

(4).康乐路(国贸前、国贸后)------公交车转弯处

(5).火车站前面的路------会展十字路口

(6).高新中学前面的路

(7).邰城路------水运(农博园)

(8).南校区

(9).会展东边(政务大厦周边)、教稼园

(10).建材市场、农科院前

(三)任务分工

(1).第一周地形图数字化分工

小组成员分图幅进行地形图矢量化,其中影像校正分别进行,最后合并更新。具体图幅分工如下:

(2).第二周工作任务分工

最后的实习报告由小组成员大家共同撰写,最后排版、汇总。

(3).第三周实习内容

室外测量部分是地信1、2班各一组,实习报告统一撰写,大家共同参与。

五、实习内容及步骤

(一)杨陵区地形图的制作

1、地形图校正及配准

组员将各自分配的地形图进行几何配准,将配准后的地形图放到一起,检查配准结果,进行完善。几何配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ArcMap,新建空白文档。

(2).加载地形图数据。

(3).增加Georeferencing工具条(地理参考),确定Georeferencing 工具条中的工具被激活。

(4).在校正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

2、数字化地形图

将所给地形图数据进行数字化,在数字化时,将要素分为如下10类:

(1).等高线(线状要素)

(2).高程点(点状要素)

(3).河流(面状要素)

(4).居民地(分为独立房屋和居民地两类,均为面要素)

(5).园林(苹果园、猕猴桃、葡萄等、草地、菜地、谷地、树林均为面状要素)

(6).独立地物(水塔、烟筒、学校、医院、窑洞、信号发射塔、井泉等点状要素)

(7).其他用地(墓地、工厂、砖厂、渔场等面状要素)

(8).线网(电力线、通信线、陡坎、篱笆;其中陡坎的绘制要有方向性,线状要素)

(9).行政边界(县界、乡镇、营厂等界线,线状要素)

(10).道路(国道、省道、县乡道、机耕路、乡村路、人行桥、车行桥,线状要素)

3、遥感影像配准

以配准后的地形图为基准,对遥感影像进行配准。具体配准步骤为:

(1).打开Erdas工具条。

(2).加载遥感影像数据与配准过的地形图数据,以配准后的地形图为基准,对遥感影像进行校正。

(3).点击Raster-Geometric Correction,选择Polynomial,点击OK,设置对话框,点击Projection-Set Projection from GCP Tool-OK-,点击以配准的影像,出现GCP Tool对话框。

(4).在遥感影像和地形图上选择相同地方的点。

4、地形图要素更新

将配准后的遥感影像与地形图进行对比,更新变化的要素,以使地图的现势性增强。

5、专题图输出

(1).地图整饰

1)打开ArcMap,单击菜单栏上Insert——New Data Frame,连续插入四

个新的图层,将其分别命名为:图例、图名、指北针、主图、图框,在将数字化好的各个数据层加载到ArcMap中对应的图层下。

2)切换到Layer Out View(布局视图)调整各个图层的位置使之协调,在

调整各图层中图像的大小,分别插入图例、图名、指北针,并放置在对应的图层中,调整大小和位置,使其美观。

3)完成上述操作后,在对“图框”图层的边框形状和阴影进行设置,使

其美观。

(2).专题图输出

将上述整饰后的地形图输出,具体步骤如下:

单击ArcMap菜单栏上的File——Export Map,打开Export Map对话框,设置好输出地图的名称和位置,在Options面板中设置保存图像的大小,设置完成后单击“保存”,完成专题地图的输出。

(二)杨陵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1、遥感影像校正及配准

(1).打开Erdas工具条。

(2).加载遥感影像数据与配准过的地形图数据,以配准后的地形图为基准,对遥感影像进行校正。

(3). 点击Raster-Geometric Correction,选择Polynomial,点击

OK,设置对话框,点击Projection-Set Projection from GCP Tool-OK-,点击以配准的影像,出现GCP Tool对话框。

(4).在遥感影像和地形图上选择相同地方的点。

2、影像数字化

(1).打开ArcMap,新建空白文本文档。

(2).新建shape file,命名为“土地利用类型”。

(3).为要素土地利用类型添加属性字段 landuse ,文本型。

(4).数字化遥感影像,分为以下几类:水浇地、果园、林地、草地、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商服用地、科教用地、医卫慈善用地、文体娱乐用地、公路、铁路、乡村路、河流水面、水库水面、沟渠、未利用地。

(5).数字化遥感影像并添加属性值。

3、图幅整饰

将窗口切换到布局视图下,添加比例尺、坐标系、标题、指北针等,调整布局使其美观。

4、专题地图输出

将上述整饰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输出,具体步骤如下:

单击ArcMap菜单栏上的File——Export Map,打开Export Map对话框,设置好输出地图的名称和位置,在Options面板中设置保存图像的大小,设置完成后单击“保存”,完成专题地图的输出。

(三)杨陵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图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图,首先需要进行室外调查,对各个店铺进行分等定级。我们采用班级各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我们小组的室外考察区域是沿杨凌示范区渭惠路路段,路线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北门出发沿西宝中线向西直至梁氏窖村,然后折返向东过转盘,直至杨凌国际汽车工业中心及杨凌农机购置补贴超市。沿途记录具有代表性的零售业及餐饮店面的店名、店面等级、房屋结构、房租、货物种类、质量、价格等店面属性,并在地图上标注出具体位置,标注时应注意准确性。然后对比各店的店面属性,确定比例权重,在土地分级时,采用手动分类,共分为五级,并据此制作相关专题图。

(四)杨陵区城市扩展图

选用2003年、2009年、2011年三年的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绘制城市边界矩形框,范围为:

以此作为城市扩展分析的范围,由于2011年的影像分辨率较低,对于目视解译详细程度相对前两年的差一些。

下面主要是对2003年—2009年间的分析

1、城区用地扩展的数量分析

根据获得的两个年份的杨凌区土地利用分类图,计算其面积。发现:2003年的杨凌城区面积为872.453公顷,2000年为1186.128公顷,增长了313.727公顷,增长率为36.0%。

2、城区用地扩展的空间分析

从监测区域的城区用地空间扩展来看,城区主要是在有限的空间内,由中心部位向周边进行扩张。从总体情况来看,扩展区域主要是对耕地等的占用。

3、城区扩展模式

城市扩展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有许多共同之处,归纳起来城市扩展可分为4种类型:单核生长的同心圆式扩展、轴向生长的带状扩展模式、多核生长的延连扩展模式和多核生长的结构重组模式。城市扩展的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轴向扩展和外向扩展。在实际应用中,轴向扩展是沿交通干线进行扩展,而外向扩展则主要是以城镇某一点为中心向外围地域扩展。经图1分析发现,杨凌区2003——2009年城区扩展模式属于外向扩展。

4、城市扩展驱动力分析

(1).经济因素

经济增长是城市变化的主要动力之一。城市的用地规模、发展速度是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活动的规模、特点与速度相适应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城市空间扩展的形式也不同,表现出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相对应的变化。在经济高速增长之时,城市空间扩展形式主要表现为建成区范围的外延式扩展,其特征是城市处于迅速扩展阶段,城

市空间松散地向外扩展,城市用地呈松散状态,紧凑度下降。当经济稳定增长或处于缓慢发展时期,城市空间扩展转为内涵式扩展,其特征表现为城市扩展转向以内部填充、改造为主,建筑密度加大,容积率提高,紧凑度上升。

在经济方面,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城市的发展也会受到道路交通、水电供给等基础设施因素的影响。这也与地形有一定的关系,由于相对于山地等而言在平原地区修建公路铺设供水管道和电网的难度和成本要小很多。这使得平原地区的基础设施要相对完善一些,因此城市在平原地区的发展就相对很快。对于宝鸡而言就使的宝鸡的市区范围主要是向东西方向进行扩展。

(2).人口因素

城市人口对空间的需求是城市扩展的最初动力,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表现为城市居民对住房、交通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需求加强,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城市土地扩展的直接动因。一方面,城市人口增长说明了城市的发展吸引着人口发生流动;另一方面,乡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加大了城市用地的压力,加之对老城区的改造投入高、进行困难,在人口压力下,城市外延扩展趋势突出。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居民对住房的需求量和需求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城市扩展的数量和方向,城郊环境好的区域房地产开发不断升温,城郊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转化。

(3). 交通因素

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其与区域外的物质联系主要靠对外交通来实现,因此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空间扩展并改变城市的外部形态,是城市空间扩展的牵动力,对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指向性作用。作为一个城市,它与外界的经济以及各种往来都是通过交通来实现的。随着交通基础建设的逐步发展,对外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大,城市与外部地域的交流越来越方便,这些地域最先由其它地类转变为城市用地,从而促进了城市的空间拓展。

(4). 自然环境影响

地理环境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必备条件和物质承载,影响着城市形态扩展的方向、速度、模式及空间结构,有时甚至是城市形态演变的“门槛”。多数城市建立在平原、河谷阶地、山间盆地以及平缓丘陵上,城市的结构和空间形态常都是由地形地貌决定的。地形地貌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城址选择、用地选择、功能区组织到道路、工程管网、绿地布局以及城市景观的组织无一不受地形的影响。如平原地区上的城市因地形比较平坦,城市用地较为开阔,城市大多以同心圆式向各个方向均衡地发展为块状;山地城市往往依山面水而建,城市建设条件较复杂,建设难度较大,城市用地扩展很大程度上受地形限制,或沿狭长谷地、河流带状发展,或被山体和丘陵分割成组团式发展,或跨江成组团状发展。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克服自然的技术同益强大,但自然地理环境仍将是影响城市用地扩展的载体因素。

(五)杨凌区旅游图

1、准备工作

(1).资料准备

遥感影像、各乡镇地形图、地形图数字化成果(主要使用道路)、网络、景点图片等。

(2).确定杨陵区所有旅游景点

通过实地考察及网络,我们了解到杨陵区的旅游景点有:马超岭、背阳观、马援祠、关帝庙、隋文帝秦岭、福泽园、唐相国墓、克隆羊基地、小灵山、玉皇庙、国际会展中心、教稼园、新天地示范园、思义寺、川云关、水运活动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大博览园。

(3).确定旅游路线

本次我们经过组员间商量,决定制作“一日游”路线,具体路线如下:

(起点)汽车站/火车站——(9点)博览园——(11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12点小南门就餐丰富实惠)——(13点)新天地示范园——(14点)水运活动中心(休息喝点饮料)——(16点)教稼园——(17点)国际会展中心(18点前往美食街品尝杨凌美食)——北校区(19点半游北校,之后五台山上一览西农路风景,沿西农路夜市)

(4).重点景区介绍

杨陵区主要旅游景点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因此,我们将博览园内景点做了更细的介绍。

2、具体操作步骤及遇到的问题

(1).将在统一规格下的参考投影坐标系

(Xian_1980_3_Degree_GK_Zone_36)中进行校正的杨凌区各乡镇的地形图显示在同一arcmap工程中,利用上边各村镇标注其位置,地形图上显示的是各村的居民点的分布,需按照取村居民地的分布中心作为标注,并附上属性。

(2).景点的标注,地形图上有一部分景点以及yangling.jpg文件,再上网查找,通过周围的村庄与相关知识的分析等来确定景点位置(只能确定粗略位置)。

(3).道路选择,利用制作地形图的数字化成果,通过遥感影像及google地图来确定道路的重要程度并进行删减道路,留下通往景点的道路及杨凌区的主要道路,并附上道路的名称,以便路线查找。

(4).制作标注符号,通过符号来显示不同地物,以利于区分查找,形象直观。

(5).杨凌景点旅游图制作,杨凌的景点分布的范围广且多,因而,制作了景点的分布图,图中有各村的大概位置、路线布局等,景点的位置及路线可以通过图中查找指示。

(6).博览园分布图制作,通过遥感影像数字化出博览园地物,通过网络及曾经的游园经历分析布置博览园,从而制作出游园图。

(7).杨凌区一日游制作,仅限于杨凌区内的旅游图,范围小,图中展示了杨凌的布局、景点位置、路线走向、周围地物名称、参考路线、主要公交的路线、餐饮位置和住宿位置等。图中既有旅游参考,又有美食位置,还有住宿位置提供,即欣赏了杨凌的好风光,品尝了杨凌的美食,还免去了晚上休息的后顾之忧(旅游图中用到的图片使用到了corelDRAW软件进

行了裁剪)。

(六)数字地图制图

1、知识准备——全站仪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电池的安装(注意:测量前电池需充足电)

1)把电池盒底部的导块插入装电池的导孔。

2)按电池盒的顶部直至听到“咔嚓”响声。

3)向下按解锁钮,取出电池。

(2).仪器的安置。

1)在实验场地上选择一点,作为测站,另外两点作为观测点。

2)将全站仪安置于点,对中、整平。

3)在两点分别安置棱镜。

2、数据采集

(1).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指标的设置。

1)竖直度盘指标设置。

松开竖直度盘制动钮,将望远镜纵转一周(望远镜处于盘左,当物镜穿过水平面时),竖直度盘指标即已设置。随即听见一声鸣响,并显示出竖直角。

2)水平度盘指标设置。

松开水平制动螺旋,旋转照准部360,水平度盘指标即自动设置。随即一声鸣响,同时显示水平角。至此,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指标已设置完毕。

注意:每当打开仪器电源时,必须重新设置和的指标。

(2).调焦与照准目标。

操作步骤与一般经纬仪相同,注意消除视差。

(3).角度测量

1)首先从显示屏上确定是否处于角度测量模式,如果不是,则按操作转换为距离模式。

2)盘左瞄准左目标A,按置零键,使水平度盘读数显示为0°00′00〃,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右目标B,读取显示读数。

3)同样方法可以进行盘右观测。

4)如果测竖直角,可在读取水平度盘的同时读取竖盘的显示读数。

(4).距离测量

1)首先从显示屏上确定是否处于距离测量模式,如果不是,则按操作键转换为坐标模式。

2)照准棱镜中心,这时显示屏上能显示箭头前进的动画,前进结束则完成坐标测量,得出距离,HD为水平距离,VD为倾斜距离。

(5).坐标测量

1)首先从显示屏上确定是否处于坐标测量模式,如果不是,则按操作键转换为坐标模式。

2)输入本站点O点及后视点坐标,以及仪器高、棱镜高。

3)瞄准棱镜中心,这时显示屏上能显示箭头前进的动画,前进结束则完成坐标测量,得出点的坐标。

3、注意事项

(1).运输仪器时,应采用原装的包装箱运输、搬动。

(2).近距离将仪器和脚架一起搬动时,应保持仪器竖直向上。

(3).拔出插头之前应先关机。在测量过程中,若拔出插头,则可能丢失数据。

(4).换电池前必须关机。

(5).仪器只能存放在干燥的室内。充电时,周围温度应在10~30℃之间。

(6).全站仪是精密贵重的测量仪器,要防日晒、防雨淋、防碰撞震动,严禁仪器直接照准太阳。

六、实习总结

本次实习的任务量较大,因此,恰当的分工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此次实习我们是各有分工、合作有序地进行,整体是比较顺利的,当然,实习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地形图绘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原始地形图矢量化过程中,由于我们知识积累的欠缺,地物在原始地形图上的图式显示无法识别,比如陡坎、打谷场等,好在后来老师给了图式参考,才准确识别地物;二是在遥感影像上更新地形图时,由于对周边环境的识别能力低,影像识别能力差等原因导致很多地物无法识别、更新;三是在野外考察的时候,对于测量地物尺寸、参照物的选取需要不断的摸索。

2、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首先进行矢量化时,我们选择将杨凌区行政面分区,然后两个人合作分区进行矢量化,矢量化采用的方法是裁切面,以提高拓扑分析时的正确率,为后续工作减轻任务

量。但还是会不时的出现操作失误导致的空隙,不过最后通过要素更新操作解决了。另外,在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上也存在很多争议,对于一些地物类型的划分不明确。

3、土地利用状况评价部分,是做的比较吃力的一部分,需要我们自己为要素赋予权重,这对于毫无经验的我们来说是比较难以进行的,只是凭借自己的理解,给各个要素赋予相应的权重。对于室外调查部分,记录数据很详细,在图形化的过程中节省了很多的工作量。

4、城市扩展部分,我们采用的是遥感动态变化监测的方法,在数字化过程中,由于之前没做过城市扩展方面的分析,因此在要素选择方面遇到较大问题,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为较细的类别,最终顺利完成城市扩展专题图。

5、旅游图,景点的标注,地形图上有一部分景点以及yangling.jpg 文件,再上网查找,通过周围的村庄与相关知识的分析等来确定景点位置,只能确定粗略位置。

6、数字地图制图部分的实习安排在第三周,由于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且我们对于全站仪的使用不熟悉,对以往学习知识的遗忘,导致我们本周的实习比较紧张。

七、实习感想

实习是一个大平台,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在为期三周的实习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小组间的分工与合作,是一个比较难以实现的问题,往往会影响实习进度,但其中的过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前言 经过了大学三年的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对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此期间,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很多学科的单独实习以及综合实习,此次实习结束我们将正式结束大三生活,面临大四的考研与就业,这次实习对于我们来说更显得尤为珍贵。 尽管我们的知识体系还很鄙陋,尽管我们的专业技术少之又少,尽管我们还有很多的不知道,但是相信,通过此次实习,我们一定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大学匆匆,四分之三已逝,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们更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通过此次实习,希望能够磨练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继续发扬互 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加深同学之间的情谊。 今天的辛勤与汗水一定会换来美好的明天,我们坚信! 目 录 前言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院 (系): 资源环境学院 组 长: 徐晓霞 组 员: 吴健利 姚亚庆 杨勇帅 方洋 覃进明 赵凯 左石 指导教师: 刘梦云 杨香云 张宝利 2009级地信专业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实习相关人员及材料........................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实习相关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实习任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实习方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任务分工............................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实习内容及步骤............................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杨陵区地形图的制作..................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杨陵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杨陵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杨陵区城市扩展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杨凌区旅游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数字地图制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实习总结..................................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实习感想..................................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实习成果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实习目的 地图学学科体系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分支,地图制图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资料和数据来源,作为一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地图制图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相关行业的基础和关键。通过本次实习,希望能

地图制图学概括总结

地图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P5 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数学基础 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综合拓扑要素之间的关系 3.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邻接关联包含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地图的定义P5 1.传统定义:地图是根据特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球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并以符号和注记缩绘到平面上的图像 2.现代定义:根据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属性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信息的工具,反映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一、数学要素P6 控制和确定地图上地理要素与地面事物的相对位置,是地图的“骨架” 1.坐标网 ①地理坐标网/经纬线网,经度λ纬度φ

②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坐标X,Y-----仅适用于1:1万—1:25万比例尺地图 文字比例尺 大地控制点 三角点,水准点,导线点,GPS点,天文点 比例尺 地图上线段长/实地线段在椭球面上水平投影长(1/M)(1)数字比例尺1/1000,1:50000

定向指标线/三北P10 ①真子午线-----真北 ②磁子午线-----磁北 ③坐标纵轴-----坐标北 二、地理要素P8 三、辅助要素P9 1.图名 2.图号 3.图例 4.接图表 地图编号P14 1.行列式编号法:适于大区域的分幅地图ex:我国1/100万地图分带投影的作用:减少变形的程度(变形不超过限度) 经纬度编号法P14 1.适用于梯形分幅地图 2.编号方法 ①行号=右图廓经度/该图幅的经差 ②列号=上图廓纬度/该图幅的纬差 ex:某1/5万地图的右图廓经度73°30′,该图经差15′,上图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2009级地信专业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前言 经过了大学三年的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对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此期间,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很多学科的单独实习以及综合实习,此次实习结束我们将正式结束大三生活,面临大四的考研与就业,这次实习对于我们来说更显得尤为珍贵。 尽管我们的知识体系还很鄙陋,尽管我们的专业技术少之又少,尽管我们还有很多的不知道,但是相信,通过此次实习,我们一定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大学匆匆,四分之三已逝,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们更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通过此次实习,希望能够磨练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继续发扬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加深同学之间的情谊。 今天的辛勤与汗水一定会换来美好的明天,我们坚信!

目录 前言 ............................................................................................................................................. - 1 - 一、实习目的 ............................................................................................................................. - 3 -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 - 3 - 三、实习相关人员及材料.......................................................................................................... - 3 - 四、实习相关内容 ..................................................................................................................... - 4 - (一)实习任务.................................................................................................................. - 4 - (二)实习方式.................................................................................................................. - 5 - (三)任务分工.................................................................................................................. - 5 - 五、实习内容及步骤 ................................................................................................................. - 7 - (一)杨陵区地形图的制作.............................................................................................. - 7 - (二)杨陵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 9 - (三)杨陵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图................................................................................ - 11 - (四)杨陵区城市扩展图................................................................................................ - 11 - (五)杨凌区旅游图........................................................................................................ - 15 - (六)数字地图制图........................................................................................................ - 17 - 六、实习总结 ........................................................................................................................... - 19 - 七、实习感想 ........................................................................................................................... - 21 - 八、实习成果图 ....................................................................................................................... - 21 -

数字地图制图复习

简述数字地图、电子地图、模拟地图的基本概念与差别?数字地图是在一定坐标系统内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标志的制图要素和离散数据在计算机可识别的存储介质上概括而有序的集合。具有计算机可识别性、可量算性、可分析性、可传输性及数字与模拟地图的互转性,是生产电子地图和纸质地图的基础。电子地图:是数字地图在计算机屏幕上的符号化显示,是计算机条件下的空间信息可视化,是人眼直接可视的,包括二维、三维电子地图。模拟地图:传统地图一般绘制印刷在布匹、木板、石板铜板和纸张等介质上,这种地图称为模拟地图。 数字地图的特性:可识别性:指计算机可识别,而目视一般不可识别;可量算:计算可进行几何度量,长度、面积、方位等;可分析性:分析的深度取决于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可转化性:是数字地图与模拟地图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可传输性:可借助于当代通讯技术进行远程或近距离传输;存储与显示分离:存储与其显示是分离的; 地图数据的几何变换有哪些类型,各自有什么特征?缩放(比例)、对称、旋转、平移、投影、错切、二维组合等各种变换。平移变换用于移动坐标系的原点变换前后的坐标必须满足,。旋转变换指图形的放置围绕原点旋转θ角,且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平移和旋转变换都保持二维空间上目标变换时的距离及大小不变,但缩放变换会改变坐标系的单位长度(距离)。 顺序存储、随机存储、链式存储的比较链式存储在某些特定操作上具有比顺序存储和随机存储更多的优点。它能很容易地处理因节点的绝对位置改变带来的变化。尽管一个节点在表中的绝对位置改变了,但它的物理存储位置可以保持不变,只是节点的属性值即地址要改变。随机存储也允许节点的存储位置保持不变,但要改变其指向存储位置的指针。在不改变表中任何节点的绝对位置时,顺序存储和随机存储要优于链式存储。在顺序或随机存储中,可以很容易地访问第j个节点。 DCEL模型的原理? 1.假设C的方向从pN到sN,则与其相邻的多边形RP位于右边,LP位于左边。弧段C是由围绕点sN处的下一个逆时针弧段RC和围绕点pN的下一个逆时针弧段LC界定的边界之内。 2.所谓下一弧段表示了在终结点sN关联的弧段中,该弧段逆时针方向的第一条弧段RC,而所谓上一弧段则表示了在始结点pN关联的弧段中,该弧段逆时针方向的第一条弧段LC。 3.如果沿着多边形RP顺时针移动,那么弧段RC紧位于C后, 4.如果沿着多边形LP顺时针移动,那么LC紧位于C后 路径拓扑模型有哪些,网络拓扑模型有哪些,各自的基本原理?路径拓扑模型有面条模型(面状单元间的边界作为坐标记录下来,没有关于坐标串与单个多边形间关系的相应信息;地理底图的轮廓线可以从这种数据模型中轻易获取)、多边形模型(记录和存储了每个多边形的外轮廓线;很容易标识每个多边形实体,但其存储空间却迅速扩大,因为多边形间的公共边被存储两次)、点位字典模型(该模型是对多边形模型的一个改进,它记录的是各多边形边界上各点的编码ID并构成循环表,同时以数据字典方式记录下各点的坐标值,利用字典就可通过点的编码找到其相应的坐标)、弧段/点位字典模型(表达了多边形与弧段,以及弧段与点的构成和组成关系;在该模型中,每个多边形由弧段的循环表组成,而每条弧段又由一列点组成)。网络拓扑模型有DIME模型(1.要找出所有的DIME段及其左右多边形。 2.这些段按以下顺序排列:第一段的止点是后一段的起点,最后一个段的止点是第一个段的起点,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循环表。在这个过程中,起、止点是可以按需切换的,以使多边形始终位于每个段的右边。)、POLYVRT模型(将弧段的关系按DIME段给出,弧段的端点被称为结点而不是点)、结点模型(用结点结构来组织这些关系,根据任何一个结点都具有且仅有三个相邻结点,每个结点都具有且仅有三条相关链和与这三条相关链相关的右多边形(按右手法则确定),在拓扑文件中记录下各结点的三个相邻结点、三条相关链和三个右多边形,以此来实现数据处理时对多边形的操作与检索)、扩展弧段模型(弧段的邻域可加以扩展,从而包含围绕某一结点的下一逆时针弧段的ID。当沿着某一多边形轮廓顺时针方向前进时,这些弧段将依顺序成为下一条弧段。每一弧段的邻域关系包括了第一和最后一个结点,左、右多边形以及相应的左、右弧段(LC和RC)。右弧段依顺序是右多边形的下一条弧段,左弧段依顺序是左多边形的下一条弧段)。 4叉树的基本原理?四叉树分割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把一幅图像或一幅栅格地图等分成四部分,逐块检查其格网值。四个等分区称为四个子象限,按顺序为左上(NW)、右上(NE)、左下(SW)、右下(SE),可以用树结构表示。如果某个子区的所有格网都含有相同的值,则这个子区就不再往下分割;否则,把这个区域再分割成四个子区,这样递归地分割,直到每个子块都只含有相同的灰度或属性值为止。这就是常规四叉树的建立过程。 数字地图数据采集的方式有哪些?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和实用范围?数字遥感数据获取、数字化、野外测量等。数字化具有简便,效率较高,但是精度比野外测量差。 数据测量的尺度有哪4种,各自的特征?定名尺度,顺序尺度,间隔尺度还有比例尺度什么是地图综合,它与数据压缩、比例尺缩放的差别?空间信息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因此,在有限的计算机存贮空间与地图的图面上要反映这些庞大而复杂的空间信息,就不得不反映其主要的、本质性的方面,舍弃次要的、非本质性的方面,以确保地图的易读性,满足空间数据库的多尺度表达和GIS的多层次规划、管理与分析决策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地图与GIS综合。数据压缩是指在不丢失信息的前提下,缩减数据量以减少存储空间,提高其传输、存储和处理效率的一种技术方法。或按照一定的算法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减少数据的冗余和存储的空间。比例尺缩放只是指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变大或者缩小,地图的所包含的信息数据并没有变。地图综合与数据压缩都导致信息量的减少,都是为了缩小存储空间和节省计算处理时间而去掉繁杂细节。但数据压缩一般是在无损图解精度的前提下去掉“贡献”小而用插值方法可近似恢复的数据元素,即数据压缩可用数据的插值加密手段进行逆处理,而制图综合不受图解精度约束,被删除或被派生的信息不可逆。 地图综合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综合规则的制定,综合过程的控制,综合结果的评测。 线状要素的综合算法有哪些?各自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独立算法(它不顾及相邻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如选取每第k点法,去掉其它点。还有随机取点法。很难捕捉到特征点,会引起曲线的变形。这种方法只能用于简单的数据压缩,而不能用于真正的地理信息综合。)、局部处理算法(该方法在对顶点选择时顾及到直接相邻诸顶点的特征。算法所产生的变形比独立点算法小。但比后继方法差。)、约束扩展局部处理算法(在线的某段周围定义一个搜索域,并利用距离、角度或点数来搜索更多的相邻点。)、无约束扩展局部处理算法(利用线的复杂度,坐标点的密度、开始点的定位等来搜索相邻的点。)、全局算法(它考虑到整条线或特定线段的特征)、基于自然法则的化简算法(对于任何特定的地图比例尺,就必然有其上地图目标的一个极小尺寸SVO ,在这个尺寸内,所有的细部信息都会丢失)。 可视化和符号化的概念?可视化:是指在人脑中形成对事物的图像,是一个心理处理过程,促使对事物的观察力及建立概念等。科学计算可视化:是通过研制计算机工具、技术和系统,把实验或数值计算获得的大量抽象数据转换为人的视觉可以直接感受的计算机图形图像,从而可进行数据探索和分析。地学相关的可视化:测绘学家的地形图测绘编制,地理学家、地质学家使用的图解,地图学家专题、综合制图等,都是用图形(地图)来表达对地理世界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地图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及其在专业应用领域的可视化。符号化是指将专题数字信息转化为模拟的制图符号。 数据增强的手段?数据增强(给线、面状要素增加细节以改进显示效果或者为没有数据采样的地方进行估值。近似地看作为数据选取和其它综合操作的逆过程)有线性插值,分段拟合(用一段一段的曲线来代替每条线段,而且只在每条线段的端点处才相交。使用分段多项式函数能产生理想的结果),曲线拟合,空间插值。 多边形晕线填充的原理?多边形的晕线填充算法要求代表某值的晕线与起点对齐。相邻区域如果属性值相同,这两个区域的晕线则完全对齐。方法:通过固定晕线位置,使之同X 轴平行就可以保持这种特性。 首先将坐标轴按晕线的方向角旋转。然后在旋转后的坐标空间中找到多边形的最大Y坐标(YMAX)。穿过多边形的晕线中最顶端的那条Y坐标可以根据下式计算:Y*=INT [YMAX / DELTA ] × DELTA (其中INT是最大取整函数;DELTA是晕线间的垂直距离。)取得多边形晕线中的最高一条的Y坐标后,其他各晕线的Y坐标可以通过将Y*依次递减DELTA值来得到,这个过程直到该多边形中再没有晕线经过时停止。基本方法有:单线法(首先将多边形先旋转一个方向角,然后依序每次一条晕线地分别处理各线。下一步检查多边形轮廓的每一段,判断其是否与所处理的晕线相交,保存交点并按X坐标排序。这种排序是为了通过一系列(移动,绘制)对操作来保证恰当地绘出晕线。最后所有的交点旋转回原始多边形空间显示),绕行法(原理是环绕多边形一周以计算所有晕线与多边形的交点)。 网格法追踪原则和鞍部处理?通过网格追踪等值线方法的优点,在于网格可以按照行列编号隐式地建立起邻域间的位置关系。步骤:1.一条等高线从网格单元(i,j)的四个邻接单元(i-1,j),(i+1,j),(i,j-1),(i,j+1)之一进入,应退出该单元并继续往其余三个网格单元追踪。2.确定当前单元的哪条边作为退出边时,要看该边两端点的z值范围是否包含了zi值。 3.等值线在退出边上的准确位置通常使用内插方法确定, 4.该内插是在网格单元的边上进行的。在得到等值线与网格的交点以后可以按顺序直接绘出。“鞍点”现象:一个网格单元内可能会出现多于一条的有相同z值的等值线段。出现“鞍点”时的追踪:基于四个端点的z值内插出网格单元的中心点的z值,然后把单元分成四个三角形(图6-36d)。对于每个三角形来说,由于其只有三边,就不存在难以确定追踪方向的。问题:如果一条等值线从三角形的一边进入的话,只可能从另外两边的一边中出去。网格中心点的z值为53,所以应该把S1与S2,S3与S4相连 位-平面方法裁剪线段的算法(分区裁剪)?1.窗口把这个平面分成九个区域。2.点的x,y 坐标如果都位于四个角区域中的任一个,那么该点位于窗口外。3.如果点的x或y坐标位于四个边区域的任一个,那么这个点也在窗口外。4.除了角区域和边区域,就是剪裁窗口了。5.如果一条线段的端点都位于窗口的内部,那么这条线段就全部显示出来。6.而两端点都位于窗口的同一条边界外,这条线段就要全部剪裁掉。7.只有当端点一个位于窗口外,一个在窗口内,或者两端点都在窗口外但是线段穿过不同的窗口边界时才需要进一步处理。

地图制图总复习

地图制图总复习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 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5.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 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6.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7.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8.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9.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 经纬度。(√) 10.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 11.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 12.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3.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 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 14.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 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 15.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16.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 一致的。(√) 17.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 (√) 18.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 19.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20.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 上的表象是直线。(×) 21.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 22.地球面上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 23.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24.正轴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经度的函数,与纬度无关。(×) 25.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 法。(√) 26.分类和选取是地图概括的主要手段,以数学方法及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综合概括已 逐步发展起来。(√) 27.当比例尺缩小以后,是保存零碎的地物而不是强调它的地理适应性。(×) 28.地图的比例尺是地图概括的主导因素。(×)

地图制图学概括总结

地图的基本概念与定义P5 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数学基础 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综合拓扑要素之间的关系 3.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邻接关联包含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地图的定义P5 1.传统定义:地图是根据特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球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并以符号和注记缩绘到平面上的图像 2.现代定义:根据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属性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信息的工具,反映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一、数学要素P6 控制和确定地图上地理要素与地面事物的相对位置,是地图的“骨架” 1.坐标网 ①地理坐标网/经纬线网,经度λ纬度φ ②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坐标X,Y-----仅适用于1:1万—1:25万比例尺地图 文字比例尺

大地控制点 三角点,水准点,导线点,GPS点,天文点 比例尺 地图上线段长/实地线段在椭球面上水平投影长(1/M)(1)数字比例尺1/1000,1:50000 定向指标线/三北P10 ①真子午线-----真北 ②磁子午线-----磁北 ③坐标纵轴-----坐标北 二、地理要素P8 三、辅助要素P9 1.图名 2.图号 3.图例 4.接图表 地图编号P14 1.行列式编号法:适于大区域的分幅地图ex:我国1/100万地图 分带投影的作用:减少变形的程度(变形不超过限度)

经纬度编号法P14 1.适用于梯形分幅地图 2.编号方法 ①行号=右图廓经度/该图幅的经差 ②列号=上图廓纬度/该图幅的纬差 ex:某1/5万地图的右图廓经度73°30′,该图经差15′,上图廓纬度17°20′,该图纬差10′,则:行号=73°30′/15′=294,列号=17°20′/10′=104 所以该幅图号为294104 经度东经 行号= 31 + 经差 纬度 列号= 1+ 纬差 新的地形图分幅编号P19 1,1/100万地图::去掉图号中间的连接符--,如:J-50改为J50 2,1/50万------1/1万(6种比例尺)地图:在1/100万比例尺地图基础上,由10位编码组成: 1~3位:1/100万地图行号(1位)和列号(2位) 4位:比例尺代码 5~7位:图幅的行号数字码 8~10位:图幅的列号字码。b 投影实质 将地球椭球面上经纬网按一定数学法则转绘到平面上,即:x=f1(B,L)

《专题地图制图》作业.

《专题地图制图》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专题地图 2、范围法 3、绝对比率符号 4、电子地图 5、普通地图 6、质底法 7、分级统计图法 8、条件比率符号 9、视觉重力 10、定位图表法 11、连续比率符号 12、互补色 二、填空 1、专题地图按照内容的概括程度可以分为、、。 2、专题地图的数据源有地图数据、、、四种。 3、点值法的两种布点方法是和。 4、专题地图数学基础设计包括、、。

5、按比例尺分符号可以分为、和。 6、范围法按照表示的精度可分为和。 7、色彩的三要素是、和。 8、符号按表示事象的空间分布状态分可以分为、和。 9、专题符号设计模式包括、、、、、拉伸和压缩七个方面 10、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和。 11、色光色的三原色是、和。 12、专题地图按照用途可以分为:、。 13、专题地图资料数据的分级方法主要有、和。 14、符号按图形特征可分为、、、符号。 三、问答题 1、地势图上要恰当的选择等高距,通常要做那些工作? 2、试述符号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的异同。 3、专题地图符号设计的步骤和原则。 4、数据分级处理的原则有那些?

四、综合题 1、试分析质底法、范围法和分级比值法(分级统计图法三者的异同。 2、试述遥感专题制图的步骤(画出过程图。 3、图像识别地学相关综合分析的主要内容有那些?按照何种程序实施? 4、色彩协调的具体措施有那些? 5、试述专题地图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 6、试述专题地图和GIS的关系。 7、试述专题地图和RS的关系。 8、简述等值线法及其特点。 五、作图题 1、假如已知A市、B市、C市2006年接待外国游客人数如下表,请依照下表的数据,叙述此专题地图设计流程(步骤,设计图例并做草图(示意图,包括简单图例。 表西安市、咸阳市、延安市2006年接待外国游客人数(单位:人次

地图制图模版

ArcGIS地图制图模板简介 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 共享服务事业部 2011年4月

本文档由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共享服务事业部撰写,由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对相关技术内容负责。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摘抄、复制本文档的部分或全部,并以任何形式传播。 本文档版本依照以下原则进行(version x.yz): x: 文档结构变化,设计框架升级 y: 具体内容更新,章节内容修正 z: 文字格式调整,奇数为包含对上一版修改记录或批注的稿子,偶数为对上一版修改稿的定稿。 ——版本修订记录——

ArcGIS地图制图模板简介 制图是充分展现GIS魅力与强大功能的最直观方式。那么如何才能制作出精美的地图呢?基于ArcGIS的地图制图模板包含地理实体关系模型、电子地图配图方案、丰富的符号库、高级制图技巧和美观淡雅的效果展示,为实现不同级别的高效制图提供了基础的数据建模、配图技术介绍、制图模板使用说明等资源和服务。 1 ArcGIS制图模板内容 ◆智能、统一的空间数据模型 ArcGIS的核心数据模型Geodatabase可统一存储海量数据,并可便捷复制、删除及修改数据,真正实现了制图与建库一体化。 ◆丰富的配图成果 Esri公共地理框架_电子地图模板。依据国家测绘局发布的《电子地图规范》,Esri也同步推出了不同版本的配图成果(v1.0、v1.1、v1.2、v1.3),v1.3版本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20个级别的基础专业级、政务应用级、影像标记级、晕渲地图级模板,对应的符号库、辅助工具和配图方案说明等内容(图1所示)。 图1 基于NGCC配图成果预览 仿Google Map风格的配图模板。参考Google Map的整体风格,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计研发了仿Google Map风格的符号库体系和制图方案。 ◆高质量的配图效果 高级标注(Maplex)除提供多种智能标注方法外,还提供了多种处理要素与标注、标注与标注之间冲突处理的策略;注记(Annotation)提供了灵活的编辑功能,使符号与注记之间错落有致、有条不紊。制图表达通过指定制图表达规则解决了传统符号的表达问题,实现配图效果的精细化。 ◆可定制的制图模板

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

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 | [<<][>>]一、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编辑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与传统的制图过程基本相同,包括收集、分析评价和确定编图资料,根据编图要求选定地图投影、比例尺、地图内容、表示方法等并按自动制图的要求做些编辑准备工作。 2数字化阶段将具有模拟性质的图形和具有实际意义的属性转化为计算机可接受的数字,称为数字化。数字化的方法有手扶跟踪和扫描数字化两种。 3数据处理和编辑阶段这是数字制图的核心工作,数字化信息输入计算机后要进行两方面处理: 一是对数字化信息本身做规范化处理,主要有数字的检查、纠正,重新生成数字化文件,转换特征码,统一坐标远点,进行比例尺的变换,不同资料的数据合并归类等;另一方面是为实施地图编制而进行的数据处理,包括地图数学基础的建立,不同地图的投影变换,对数据进行选取和概括,各种专门符号、图形和注记的绘制处理。4图形输出阶段图形输出是将经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转换为图形,可以在显示器的屏幕上显示,可以存贮在磁盘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或打印机以

纸质输出。 二、地图分层分层是数字地图重要的概念。不同的图形要素类型具有不同的图形空间结构,所以应当将不同图要素类型分为不同的图层存放。通过图形要素的分层可以方便的实现不同数字产品之间数据的“共享”,从而大大减小数字化作业量,同时也可保证地图数据的质量。所以数字化一幅地图的分层往往先需确定图上的构成要素,例如道路、地块、水域、地名等;然而明确各图形要素是以面状、线状还是注记方式表示。三、专题地图设计制作专题地图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专题对地图进行渲染的过程。 在桌面制图软件环境下,一般的专题制图步骤为: (1)根据所执行的专题变量,确定使用专题表示方法。 (2)确定从何处获取数据,特别是使用不同图表上的数据时,需要通过数据之间的聚合来实现。 (3)自定义专题图例 (4)保存专题地图四、图面配置与输出最终的数字地图产品不仅包括各种分层的图形要素,还可能包括与图形相关的各类统计图表、图例乃至图片,所以需要将不同的图形窗口、统计图窗口和图例窗口在一个页面上妥善的安排,这就是图面的配置问题。地图输出功能设计一般包括了输出设备类型、输出幅面、比例尺、黑白或彩色等参数的

《地图制图基础》实习成果要点

《地图制图基础》 实习成果 学年学期: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2011年1月6日 实验成绩:

《地图制图基础》 实习指导书(二周)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本实习课程是《地图制图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实习时间为二周。通过本次实习课程,不仅要掌握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掌握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的编制方法与过程、GIS软件的基本构架和制图功能。本实习课程强调实践性,通过此次实习,使学生在掌握课程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地图资料的处理、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理图编辑、各种专题图的制作方法等地图制图的方法与技术。通过本实习课程,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论结合实际,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 1.地图投影的判别; 2.ArcGIS的使用(主要是ArcMap制图部分); 3.丘陵地貌的制图综合,将1:5万的资料图概括为1:10万的新编图; 4.制作一幅制图要素完备的卫星影像地图; 5.用ArcGIS进行各种专题图的制作。 三.实习的详细内容、步骤及安排 1.地图投影判别(实习时间:0.5天) 1)根据经纬线网判断下列投影类型; 2)指出各投影的特点和用途。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2.ArcGIS的使用(实习时间:0.5天) 1)ArcGIS的安装——根据安装指南安装软件,使学生掌握安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2)ArcGIS的使用(主要是ArcMap制图部分)。 3.丘陵地貌的制图综合,将1:5万的资料图概括为1:10万的新编图(实习时间:2天) 1)对丘陵地貌(图7)进行制图综合; 2)地图概括要求: A.等高距的变化:1:5万等高距为10m,1:10万等高距为20m; B.化简和位移要保持等高线位置的相对准确,并且要将一组等高线作为一个三维空间实体 来概括,保证等高线的协调关系; C.高程点应按照地形特征选取,优先选取最高点以及地形变化较大的点。本区高程点和等 高线注记共选取5-8个; D.谷地选取个数可按开方根规律进行计算; E.表示山头和独立山头的闭合等高线的直径应大于0.5mm。为反映丘陵地区小山丘成群分 布的特点,个别山头可夸大到0.5mm。

地图制图概念

1.地图的含义:以地图信息传输与地图可视化为手段,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图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大众化科学。 2.地图的特性:(1)严密的数学法则(2)科学的地图概括(3)特定的符号系统 3.地图的要素:(1)数学要素(2)地理要素(3)辅助要素 4.地图信息传递过程:信息原的信息经过发送者的编码,通过一定的通道发送信息,信息接收者接到信号,把信息传输到目的地。 5.地图的功能:(1)地图的模拟功能(2)地图的信息载负与信息传输(3)地图的认知功能。 6.地图的分类:1)按内容分:(1)普通地图(2)专题地图(3)专用地图(4)特种地图。 2)按比例尺分:(1)大比例尺地图 1:5000—1:10万(2)中比例尺地图1:100万—1:10万(3)小比例尺地图 >1:100万 7.地图的数学基础指:地图上各种地理要素与相应地面景物之间保持一定对应关系的经纬网,坐标网,大地控制点,比例尺等数学要素。 8.地图比例尺:地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实地相应线段的长度之比。 地图比例尺表现形式:(1)数字比例尺(2)文字比例尺(3)图解比例尺 比例尺的作用:(1)决定着地图图形的大小(2)决定地图的测制精度(3)决定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 9.地图投影:是研究把地球体面上的经纬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绘到平面上的方法及其变形问题。 10.地图投影产生哪些变形:长度变形,面积变形,角度变形,形状变形。 11.长度变形是指长度比d与1之差;长度比是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和椭球体面上相应微小线段之比。面积变形是面积比P与 1 之差;面积比是投影面上一微小面积与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角度变形是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夹角与椭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 12.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地图投影按承影棉分: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方位投影。 13.等角投影:没有角度变形的投影。等积投影:保持面积大小不变的投影。等距投影: 方位投影:以平面作为承影面进行地图投影,承影面可以与地球相切或相割,将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而成。圆柱投影:以圆柱作为投影面,将经纬网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切开展成平面。圆锥投影:以圆锥面作为投影面,将圆锥面与地球相切或相割,将其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把圆锥面展成平面。 14.圆锥投影适合什么样制图区域:圆锥面有正位、横位及斜位几种不同位置的区别。 15.摩卡托投影是什么样的投影:正轴等角圆柱投影。 16.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1)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2)制图比例尺(3)地图的内容(4)出版方式。

数字地图制图

第一章 1 数字地图(Digital Map)定义:在一定坐标系内,具有确定的定位和属性标志的地面要素和现象的离散数据在计算机可识别的存储介质上概括的、有序的集合称为数字地图。 2 数字地图数据的特点:是按一定的数学规律与地面一一对应,即有特定的数学基础、对要素进行过制图综合、具有确定的分类分级的属性数据。 3.数字地图的优点:高了地图的制作速度、可方便地进行数据实时更新、提高了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能为多用户共享。 4.数字地图的性质:数字地图是可以分析与量算的,分析的深度取决于数据结构、与模拟地图可以相互转化、可以借助现代通讯设备进行传输。 5 数字地图的特点: 便于存储,并保证数据的不变形,从而提高了地图的使用精度; 能更快更方便地生产现有地图;能生产特殊用户需要的地图; 能在缺少技术人员的情况下生产地图;允许同样的数据进行不同图形表示的实验; 易于进行统计分析;能生产手工方法难以生产的地图,如立体地等; 能生产那些已确定地图内容取舍原则而连续生产的地图; 自动化的引入导致整个地图生产过程的工艺革新、工时节省和技术改进; 容量大,信息量丰富。对传统地图学理论的完善。 6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与数字地图制图的区别 前者在设计过程中,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帮助工程师进行设计的一切实用技术的总和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地图制图是根据地图制图学原理和地图编辑计划的要求,以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作为主要的制图工具,应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的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获取、转换、传输、识别、存储、处理和显示,最后输出地图图形的过程和方法。 7 数字地图制图的一般过程 1)数据获取:野外测量数据及属性数据-键盘、电子数据记录簿;地图数 据-跟踪数字化仪、扫描数字化仪;像片资料-摄像机;图像 数字信息-磁带机; 编辑、接边、分层、图形与属性的连接等; 数据入库 2)数据处理 数据变换:投影变换、辐射纠正、比例尺缩放,误差改正及处理等;一种数学状态-另一种数学状态; 数据重构:数据拼接、数据截取、数据压缩等;一种几何形态-另一种几何形态; 数据抽取:全集-〉子集 3)图形输出 输出供专业规划或决策人员使用的各种地图、图像、图表和文字说明等 8可视化Visualization 在计算机动态、交互的图形技术与地图学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为适应视觉感受与思维而进行的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及显示的过程。 9电子地图:Electronic Map 以光盘或者硬盘等媒质为载体,实现纸质地图基本表达与查询功能,并与数据库相关联,实现数据表达显示与简单分析的地图产品。 10网络地图:Web Mapping 指以网络为传输介质,通过网络协议实现地图数据共享的地图发布系统。

地图制图学(综合)

数字制图 名词解释: 1、地图: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2、地图学:地图学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3、地理信息可视化理论:研究地图信息的符号化、图形化、形象化及直观性的处理、表达、传递及解译的理论。 4、遥感制图学:研究以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制作地图或修正地图的学科。 5、计算机制图学: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电子仪器为制图工具,研究地图制图方法的学科。 6、大地水准面:假想将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延伸到大陆内部,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与地球比较接近的形体,其表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7、参考椭球体:因为地球重力场是不规则的,所以大地水准面是不规则的,是一个复杂的曲面,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处理测量成果而采用的一种与地球大小、形状最接近并具有一定参数的地球椭球叫做参考椭球,也叫参考椭球体,参考椭球的表面称为参考椭球面。 8、1980西安坐标系:自1980年开始采用 GRS 1975(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IUGG 1975 推荐)新参考椭球体系,并确定陕西泾阳县永乐镇北洪流村为“1980西安坐标系”大地坐标的起算点。 9、2000坐标系:这是我国当前最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英文名称为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英文缩写为CGCS2000。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地心坐标系,坐标原点位于包含大气与海洋的地球质量中心,坐标轴指向与国际上定义的一致。采用新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将使我国定位结果精度由原坐标系的几十米提高到厘米级,标志我国大地坐标系建设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10.WGS84:是为GPS 全球定位系统使用而建立的坐标系统。通过遍布世界的卫星观测站观测到的坐标建立,其初次WGS84的精度为1-2m ,在1994年1月2号,通过10个观测站在GPS 测量方法上改正,得到了WGS84(G730)。 11.1956年黄海高程系:1956年在青岛观象山设立了水准原点,其他各控制点的绝对高程均是据此推 算,称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 12.地图的数学基础:是指使地图上各种地理要素与相应的地面景物之间保持一定对应关系的数学基础。包括:经纬网、坐标网、大地控制点、比例尺等。 13.地图投影的实质:建立平面上的点(用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表示)和地球表面上的点(用纬度和经度表示)之间的函数关系,用数学式表达这种关系,就是: 14.几何投影:源于透视几何学原理,以几何特征为依据,将椭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投影到几何面上,然后将几何面展为平面。 15.方位投影:以平面作投影面,使平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而成。 16.圆柱投影:以圆柱面作投影面,使圆柱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为平面而成。 17.圆锥投影:以圆锥面作投影面,使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将圆锥面展为平面而成。 18.非几何投影:根据某些条件,用数学解析法确定球面与平面之间点与点的函数关系。 19.伪方位投影:在正轴方位投影的基础上,纬线仍投影为同心圆,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且交于纬线的共同圆心。 20.伪圆柱投影:在正轴圆柱投影基础上,规定纬线仍为平行线,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21.多圆锥投影:设想有更多的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投影后沿一母线剪开展平。纬线投影为同轴圆弧,其圆心都在中央经线的延长线上。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投影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22.任意投影:投影图上,长度、面积和角度都有变形,它既不等角又不等积。其中,等距投影是在特定方向上没有长度变形的任意投影(m=1)。 23.高斯吕克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是以椭圆柱作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条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照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圆柱面上,再将其展开平面而成。该投影由德国高斯于19世纪20年代拟定,经克吕格1912年对投影公式加以补充,称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24.经纬网:经线和纬线构成的坐标网,又称地理坐标网 25.方里网:由平行于投影坐标轴的两组平行线所构成的方格网。又称直角坐标网。 26.制图综合: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的特点,以概括、抽象的形式反映制图对象的带有规律性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而将那些对于该图来说是次要的、非本质的物体舍掉,这个过程叫作制图综合。它是通过概括和取舍的方法来实现的。 27.地图概括: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化简,通过去掉轮廓形状的碎部代之以总的形状特征,缩减分类分级的数量,以减少制图物体间的差别。 28地球椭球体表面:假想一个扁率极小的椭圆,绕大地球体短轴旋转所形成的规则椭球体称之为地球椭球体。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所以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它替代地球的自然表面. 29.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采用青岛水准原点和根据青岛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基准。其水准原点起算高程为72.260m 。 30.独立直角坐标系: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在测区内任意选定坐标原点和坐标轴而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简称为独立坐标系,又称假定坐标系)。 有简答题是抠脚、ps 的作业 31.地图数据数字化步骤 (扫描矢量化) 1、底图扫描及预处理 2栅格底图空间配准 3建立地图工程,矢量化图形数据 4属性数据输入 5数据后期处理 6数据建库、成图 32.MapGIS 栅格配准步骤 1.生成标准图框(矢量),做为参考线文件 2.打开校正图像和参考线文件 3.添加校正控制点 4.图像重采样生成配准后栅格文件 mapgis 中图像配准的步骤 大致如下: 第一步:打开扫描的地形图(.msi 格式) 第二步:菜单“镶嵌融合”->“删除所有控制点” 第三步:添加控制点(至少要添加四个控制点) 第四步:菜单“镶嵌融合”->“校正预览” 第五步:影像校正(需要设置图像的范围) 详细1、 主菜单——〉图像编辑——〉镶嵌配准 2、文件——〉输入数据——〉进入数据转换窗口 3、数据转换窗口——〉数据转换类型——〉选择 *.bmp ——〉单击添加文件——〉选择所用的bmp 文件——〉点击转换。 所选的bmp 文件就转换为msi 文件,并与原bmp 文件在同一个目录中,*.msi 文件是mapgis 图像配准进行校正的唯一文件类型。 4、关闭数据转换对话框 5、文件——〉打开——〉选择已经转换的msi 文件 6、镶嵌融合——〉打开参照文件——〉自动生成图框——〉弹出图幅信息对话框 7、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图幅号,单击“确定” 8、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椭球参数”——>输入起始经纬度坐标 9、选择“高斯坐标实线公里网”,网间距为1,单击“确定” 10、图像——〉编辑——〉控制点显示 13、镶嵌融合——〉添加控制点 14、主界面菜单——〉镶嵌融合——〉校正预览,系统将处于控制点浏览状态,在矫正图像和参照图像/图形窗口突出显示出所有的控制点;此时不允许进行控制点的编辑 15、选取主界面菜单——〉向前融合——〉影像校正(注意:影像校正仅在预览状态下可用) 16、弹出保存校正影像的对话框,输入文件名进行保存 17、在弹出的“变换参数设置”对话框中点击“确定 常见的栅格配准方法 MAPGIS 中 最邻近、双线性、双立方 我国规定按经差06和03 度进行投影分带,为大比例尺测图和工程测量采用03 带投影。 高斯投影又称横轴椭圆柱等角投影,是正形投影,故保证了投影的角度不变性、图形的相似性以及在某点各方向上长度比的同一性; 我国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中,大于等于50万的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Gauss-Kruger),又叫横轴墨卡托投影(Transverse Mercator);小于50万的地形图采用正轴等角割 园锥投影,又叫兰勃特投影(Lambert Conformal Conic);海上小于50万的地形图多用正轴等角园柱投影,又叫墨卡托投影 普通地图: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专题地图: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专题地图的几种表示方法 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范围法、质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法、点数法、运动线法、分级统计图法分区统计图法 六大地理要素: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和 各种独立目标 。 1:100万地图是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的基础。 我国处于纬度60度以下,没有合幅。 单幅: 经差6° ,纬差4°;纬度60°以下 双幅: 经差12°,纬差4°;纬度60°至76° 四幅: 经差24°,纬差4°;纬度76°至88° 纬度88°以上合为一幅 1:50万: 经差 3 °、纬差 2°; 1:25万: 经差 1°30′、纬差 1°; 1:10万: 经差 30′、纬差 20′; 1:5 万: 经差 15′ 、纬差 10′ 1:2.5万: 经差 7.5′ 、纬差 5′ 1:1万 :经差 3′45〃、纬差 2.5′ 1:5千: 经差 1′52.5〃、纬差 1′15〃 比例尺代号 比例尺 1:50 1:25 1:10 1:5 1:2.5 代 码 B C D E F 已知某点位于北纬32°54′,东经112°48′求该点所在1:25万和1:5万图幅上的编号。 1:25万:I49C004004 1:5万: I49E019020 地图学由地图理论、制图技术和地图应用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地球椭球体三要素:长轴a (赤道半径) 短轴b (极半径) 椭球扁率:f =(a -b )/a 如果有两张扫描后获得的栅格地形图,两图左右邻接或上下邻接,要如何利用Photoshop 对它们进行拼接呢? 土地利用图编制 建库操作步骤 1.Mapgis 主菜单,"系统设置",修改"系统库目录"为"Slib 省国土厅"所在目录; 2.进入“图形处理”中的“输入编辑”模块,新建一个空的工程; 3.菜单栏“矢量化”中,装入光栅文件,将底图装入工程,鼠标激活视图1:1显示; 4.新建项目文件:新建点文件,“地类符号”和“图斑号”,新建线文件,“行政界线”、“线状地物”和“地类界线”,所有文件要求同在一个子目录中; 5.保存工程文件,和前面的系列文件存在同一个目录,工程文件名不要为NONAME 。 ///////////////矢量化部分////////////////////////////////// 1.编辑"地类符号.wt",输入子图型点图元,宽高都为10,输入后统改为黑色; 2.编辑“图斑号.wt ”,输入注释型点图元,宽高都为10,输入后统改为黑色; 3.编辑"行政界线.wl",用折线输入两线两点的乡镇界,输入三线一点的村界; 4.编辑"线状地物.wl",输入道路(给红色,有实线有虚线)和河流水系(给蓝色) 5.复制行政界线和线状地物至"地类界线.wl"(菜单“其它”中,先“选择”,再“复制”,再换当前文件“粘贴”),关闭"行政界线.wl"和"线状地物.wl"不显示 6.编"地类界线.wl",先输入外围方里网框,再输入其他地类界线,全要Shift 捕捉 7.对"地类界线.wl"进行拓扑错误修改后,统改为浅灰色。另外两线文件不要查错 /////////“地类界线”拓扑错误修改完毕后,构区填充的步骤///////// 1.其他->线转弧段 (输入要生成的区文件名,和保存位置) 2.工程中添加项目 (将第一步生成的区文件添加入工程) 3.打开该区文件的编辑状态,“其他”->“拓扑重建” 4.区编辑->统改区参数,将所有区改为“透明”显示 5.设置->参数设置,打开“还原显示”和“透明显示”,刷新视图 6.逐个修改区的参数,按照用地的分类指定对应的颜色 ///////// 图例、图名、图框、署名/////////////////////////////// 1.自动提取工程图例,相关命令都在左边鼠标点右键菜单的后面。 2.打开图例面板,逐个修改图例对应名称,至少保证5个填充和5个线图例名正确 3.创建分类图例,在其预览中重定义好图例位置范围(要应用),加双线边框和“图例”两字标题,修改设置好路径位置后,“创建” 4.图正上方输入图名“土地利用现状图”,左下输入自己姓名,输入注释型点图元 5.给图画上一个图框,输入线,矩形 6.“工程输出设置”中设置页面高宽为360-450毫米左右,设置好图和纸张的位置 7.菜单“工程输出”中进入,将图输出为300dpi,RGB 色彩的GIF 图一张 拓扑错误处理基本过程 1.“地类图斑.wp ”自动剪断线 2.主菜单->其他->拓扑错误检查->线拓扑错误检查 3.逐个修改错误 4.反复1、2、3歩,先自动剪断线,再线拓扑错误检查 由线文件拓扑构面的步骤: 1.主菜单->其他->线转弧段 2.将提示新生产的区文件命名为“地类图斑.wp ”,存于各自放作业的统一目录 3.左边项目文件列表框空白处点鼠标右键菜单->添加项目,将刚才线转弧段生成的区文件“地类图斑.wp ”添加进当前工程。 4.打勾激活“地类图斑.wp ”文件的编辑状态 5.主菜单->其他->拓扑重建,完成构区后请先保存好该项目文件 加入的: 地图的基本特征:可测量性、直观性、一览性; 地图的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地图的基本内容: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 地图是客观世界的缩小和概况; 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地图学的三大分支:地图学由地图理论、制图技术和地图应用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比例尺的概念:当制图区域比较小、景物缩小的比率也比较小时:图上长度与相应地面之间的长度比例。 比例尺的形式: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大中小各级比例尺范围:小于100万(小比例尺),10万到100万(中比例尺),大于10万(大比例尺)。 地图投影概念: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成平面上的点 地图投影的基本方法:几何透视法 数学解析法 透视方位投影的种类:正射投影 外心投影 球面投影 内心投影 球心投影割/切投影的特点:割投影以平面、圆柱面或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投影面与球面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圆柱面上或圆锥面上,然后将该投影面展为平面而成。平面、圆柱面或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投影面与球面相切,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圆柱面上或圆锥面上,然后将该投影面展为平面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