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设计方法课程代码:MEAU2028

英文名称:Modern Design Methods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计算机基础等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王阳俊

大纲执笔人:王阳俊大纲审核人:倪俊芳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现代设计方法》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针对现代产品设计制造的过程中存在的工程实际问题,着力于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与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形成利用现代设计工具获得设计方案与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教学目标:现代设计方法是以产品设计为对象,以计算机为手段,运用工程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使计算结果达到最优化,使设计过程实现高效化和自动化的一门方法论。本课程主要包括优化设计方法、可靠性设计方法、有限元设计方法与动态设计方法等基本内容,通过相关内容学习,使学生理解机械工程专业各门专业课与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在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如何通过融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学生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实际工作中的系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优化设计方法的基本理论、数学模型与优化方法,培养学生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过程中进行获得系统优化方案的基本能力。

2.掌握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指标与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在复杂工程问题中进行可靠性分析的基本能力;

3.掌握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设计工具,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工具解决机械设计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掌握动态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设计工具,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工具分析问题与获得工程解决方案的基本能力。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暂时不写!不要删除此项!)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优化设计概述(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

1.1概述

1.2最优化数学模型

1.3数值迭代方法

?目标及要求:

1)掌握优化设计的基本思想★;

2)掌握最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基本要素★;

3)掌握数值迭代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作业内容:

建立基本的最优化数学模型。

2、最优化方法的数学基础(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

2.1多维函数的偏导数与梯度

2.2多维函数的泰勒展开式

2.3多维函数的极小点存在条件

2.4局部极小点与全域极小点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多维函数偏导数与梯度的计算方法?;

2)掌握多位函数泰勒展开式的计算方法?;

3)掌握多维函数的极小点存在条件?;

4)了解局部极小点与全域极小点的区别;

?作业内容:

计算函数的梯度、海色矩阵与极小点存在条件验证。

3、一维搜索方法(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

3.1概述

3.2进退法

3.3黄金分割法

3.4二次插值法

?目标及要求:

1)掌握一维搜索方法的基本思想★;

2)掌握进退法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步骤★;

3)掌握黄金分割法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步骤★?;

4)掌握二次插值法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步骤★?。

?作业内容:

1)利用黄金分割法进行一维搜索练习;

2)利用二次插值法进行一维搜索练习。

4、无约束优化直接方法(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

4.1坐标轮换方法

4.2鲍威尔共轭方法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坐标轮换法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步骤★;

2)掌握鲍威尔共轭方法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步骤★;

?作业内容:

两种优化方法基本步骤的区别与练习。

5、无约束最优化间接方法(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

5.1概述

5.2梯度法

5.3牛顿法

5.4变尺度法

?目标及要求:

1)掌握梯度法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步骤★;

2)掌握牛顿法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步骤★;

3)掌握变尺度法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步骤★?。

?作业内容:

分别应用三种方法进行优化练习。

6、有约束最优化直接方法(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

6.1随机方向搜索法

6.2复合形法

?目标及要求:

1)掌握随机方向搜索法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步骤★;

2)掌握复合形法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步骤★?;

?作业内容:

编制实现两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7、有约束最优化间接方法(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

7.1内点惩罚法

7.2外点惩罚法

7.3混合惩罚法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内点惩罚法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步骤?;

2)掌握外惩罚法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步骤?;

3)掌握混合惩罚法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步骤;

?作业内容:

编程实现三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8、最优化设计方法的若干问题(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

8.1优化问题的建模

8.2优化计算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目标及要求:

1)掌握目标函数、设计变量与约束函数的选取原则★?;

2)掌握优化设计计算结果处理的原则与技巧★。

?作业内容:

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优化问题的建模与分析。

9、可靠性概述(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2)

9.1概述

9.2可靠性指标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可靠性概念★;

2)掌握常用的可靠性指标★;

?作业内容:

计算常用的可靠性指标。

10、可靠性设计常用分布函数(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2)

10.1二项分布

10.2泊松分布

10.3正态分布

10.4威布尔分布

10.5对数正态分布

10.6指数分布

?目标及要求:

1)掌握不同分布函数下可靠度指标的计算方法★?;

?作业内容:

计算不同分布函数下可靠度指标。

11、可靠性设计原理(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2)

11.1应力强度干涉模型

11.2应力与强度均服从正态分布时可靠度计算

11.3应力与强度均服从指数分布时可靠度计算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应力强度干涉模型的基本原理?;

2)掌握联结方程的意义★?;

3)掌握不同概率分布条件下,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作业内容:

计算不同概率分布下可靠度。

12、零部件的可靠性设计(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2)

12.1零部件静强度的可靠性设计

12.2零部件疲劳强度的可靠性设计

?目标及要求:

1)理解材料全概率疲劳曲线(R-S-N曲线)的意义★?;

2)理解材料的分布化等寿命疲劳极限图的意义★?;

3)理解零部件可靠性设计的意义;

?作业内容:

利用两种曲线计算零部件可靠度。

13、系统可靠性设计(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2)

13.1系统可靠性预测

13.2系统可靠性分配

13.3故障树分析法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目标及要求:

1)理解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2)掌握系统可靠性的预测方法★;

3)掌握系统可靠性的分配方法★;

4)理解故障树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作业内容:

计算串联系统、并联系统和其他类型系统的可靠度,并根据给定可靠度指标分配系统不同部件的可靠度。

14、有限元法概述(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3)

14.1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14.2有限元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14.3有限元法求解问题的基本步骤

?目标及要求:

1)理解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2)掌握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

?作业内容:

推导一维单元的有限元方法具体过程。

15、平面刚架的有限元法(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3)

15.1结构的离散化

15.2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

15.3总体刚度矩阵的建立

15.4位移的求解

?目标及要求:

1)掌握二维刚架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2)掌握结构离散化的原则★?;

3)掌握单元刚度矩阵的推导方法★?;

4)掌握总体刚度矩阵的集成方法★?;

5)掌握位移的求解方法。

?作业内容:

利用二维刚架有限元法,求解实际问题。

16、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3)

16.1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16.2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

16.3总体刚度矩阵的集成

16.4总体刚度方程的求解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弹性力学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2)掌握结构离散化的原则★?;

3)掌握单元刚度矩阵的推导方法★?;

4)掌握总体刚度矩阵的集成方法★?;

5)掌握位移的求解方法。

?作业内容:

利用平面问题有限元法,求解实际问题。

17、传递矩阵建模方法(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4)

17.1轴系扭转振动分析

17.2轴系横向振动分析

?目标及要求:

1)掌握轴系扭转振动状态传递方程★?;

2)掌握轴系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和主振型的计算方法;

3)掌握轴系横向振动状态传递方程★?;

4)掌握轴系横向振动固有频率和主振型的计算方法。

?作业内容:

推导两种状态传递方程。

18、动态设计试验建模方法(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4)

17.1机械阻抗与频率响应函数

17.2振动系统频率响应的图示法

17.3传递函数测量的模态分析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

2)掌握实频与虚频曲线;

3)掌握奈奎斯特图;

4)掌握模态分析的方法★?。

5)掌握参数识别的概念与意义;

?作业内容:

传递函数推导过程,奈奎斯特图画法。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为优化设计方法、可靠性设计方法、有限元方法与动态设计方法,其课程的共性特点是:用定量、动态和优化的思路提供机械系统设计的方法论,在解决复杂工程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工程属性中实践性、多解性、集成性和可靠性的基本认识,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既要启发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系统认识,又要引导学生将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与实际工程问题结合,利用基本数学理论建立解决工程问题的抽象模型,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基于案例与例题的讲授教学方法是基本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做到学生不断地将抽象的方法与实际案例相印证,逐渐深化对方法的定义与内涵的认识。在讲授的过程中,采用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可以将现代设计方法的历史背景与内在逻辑思考过程融合起来,让学生清楚设计方法思想的来龙去脉,让现代设计方法的思想自然而然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现代设计方法中严谨的逻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自身的严谨的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逻辑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用软件演示仿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现代计算机工具软件的运用加深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让学生认识到设计方法与设计工具的必须统一,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进行科研与实际工作中设计能力的提高,做到知行合一。

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而与时俱进,工科专业的教学内容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比如现代设计方法中蒙特卡罗方法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已经成为了现代设计方法的教学内容,多尺度仿真方法随着复杂系统在宏观微观维度的发展成为了现代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教学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科学与技术哲学中可证伪性代替因果性,不确定性代替确定性的思考逐渐向工程领域渗透,也直接影响到教学对象的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因此,通过对学生培养目标、学生专业课程设置和本门课程学习目标的不断加深认识,通过与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问题上的适当交流,教学方法将会不断改进。在现代设计方法的教学方法实践上,已进行了合理质疑的讨论方法以及工程哲学思维引导的教学方法的实践,未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实践合作的模式,提出面向实际工程项目案例的系统化教学方法,对养成学生系统思考的习惯和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应该十分有益。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成绩评定方式:笔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孙新民等,现代设计方法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

[1]孙靖民等,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康崇禄,蒙特卡罗方法理论和应用,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7

[3]等,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14。

[4]孙靖民等,机械优化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Elsayed A. Elsayed,杨舟,可靠性工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世界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A0702035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世界现代设计史》是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史发展的历史,了解现代设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现代设计领域的基本知识。 任务:通过对现代设计作品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品位,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学时分配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共4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设计的发展和现代设计教育 第二部分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 第三部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及其影响 2.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的概念,现代设计的萌芽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工艺美术运动”的个发展过程及影响。 难点:“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过程及影响。 (二)第二章: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共4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新艺术运动 (1)新艺术运动的背景 (2)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及代表设计家 (3)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青年风格运动 (4)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发展 第二部分装饰艺术运动 (1)装饰艺术运动的概况与特点 (2)法国、美国、英国的装饰艺术运动 2.重点与难点 重点: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及代表设计家,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青年风格运动。 难点:装饰艺术运动的概况与特点。 (三)第三章: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与包豪斯(共6学时) 1、教学内容

产品语意设计-教学大纲

《产品语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课程名称:产品语意设计 学分:2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16 实践学时:16 适用对象:工业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构成基础、机械制图、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产品效果图技法与分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心理学、产品模型制作、产品形态设计、设计原理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通过在产品设计实践为重点的基础上提升研究的高度,使产品设计与研究相结合,使学生具有将社会、生活、文化应用于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工业设计的新的要求。产品语意学侧重于从符号学、传播学、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产品形态的使用环境中的象征意义,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新的设计思考的角度和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且引导以产品语意学在设计中广泛扩展思路,帮助学生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讨论,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 本课程教学目的为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掌握创意思维的方法,学会多角度、创新性的思考、解决设计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产品语意的概念、层次及价值; 2.重点掌握功能性语意、象征性语意、趣味性语意及关怀性语意的理解; 3.熟悉产品语意表达的思维、方法及特征; 4.掌握产品语意设计的应用流程、要点; 5.熟悉信息时代产品语意的发展趋势,以及产品语意设计及表达的思路; 6.熟悉产品语意设计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于体现。 (二)能力目标 养成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勤于记录的习惯,善于捕捉灵感;养成打破常规,创新性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拓宽学生视野,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实践操作与本理论专业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造型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产品语意概述 2课时

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教学大纲32

编号:A052014 《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外语类学时:32 编制人:吴明圣 专业负责人:俞学伟院(系)负责人:唐建华编制时间:2011年3月 一、课程性质、定位与任务 《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外语专业课程。课程安排36学时,共2个学分,开设一个学期。《商务秘书基础》课程通过讲授秘书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秘书学的基本知识和秘书基本技能,为学生专业学习,提升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办公室工日常事务工作对学生就业要求加强,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以及外语类的学生,都应具备相应的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的能力,才能做好办公室工作或与行政办公人员进行业务联系与工作合作。为此,本课程的开设就是要培养学生办公室日常事管理能力与应对能力。 二、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说明:以下内容中,凡有★号者为重点内容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一般内容只要求学生一般理解和掌握,可根据多少进行增减,特别是教材中的实训题刻根据时间多少灵活安排。

三、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商务秘书项目教程》,陈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2.主要参考书 1、《秘书综合实训教程》,楼淑君,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2、《项目化——秘书综合实训》,宋湘绮,刘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四、课程考核要求 1.考核方式: 该课程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其中平时考核包含对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其他内容,期末考核包括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以及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 2.考核项目及标准: 五、对学生自学和习题的要求 1.课内外学时比例 课内外学时比例为1:2。 2.习题总量 30题左右,其中基本题、中等难度题和提高题的比例约为3:5:2。

工程设计教学大纲

工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MI4121051 学 分:1 学分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及专业基础课等 开课院系:微电子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能够较系统地了解工程设计过程中:方案论证、装配调试、报告 文档整理等环节。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并付诸实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 我能动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由原理分析向工程设计过渡;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 造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通过实践加深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及相关专业 基础等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分析理解和 综合应用,并为毕业设计等后继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 一 ) 工程设计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简介、 工程设计方法简介、 报告文档整理以及电子工作平台等软件 使用介绍等 内容。 1.基本要求 ( 1)了解工程设计基本方法、步骤和一般规律。 (2)了解工程设计中常用的辅助设计软件。 (3)初步了解电子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和规律。 (4)了解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的基本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 2.说明 学生自己选择题目, 通过选题、 方案论证、 工程设计过程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课程名称:工程设计 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Design 学 时:1 周 课程类型:必修 开课学期: Y3 、

(二)工程设计实验 学生通过自选题目,实践系统设计、装配调试、报告文档整理等环节。 1. 基本要求 (1)实践工程设计中系统设计与实现、 调试以及报告文档整理等环节。 (2) 初步了解常用的软硬件调试、测试方法。 (3) 初步掌握系统设计、实现和调试的方法。 2. 重点、难点 重点:系统设计、实现和调试的方法。 难点:系统设计、实现和调试的方法。 四、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周,讲课学时,其余实验、设计。 五、考核方式 开卷操作考试 该课程在实施中可配合校内外各类设计竞赛:如数模竞赛、星火杯、全国大学生电子 设计竞赛和挑战杯等一并进行。 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其设计内容, 并以报告和实物 参与课程考核,一般地,凡参加校内外相关竞赛的学生,取得校级以上奖励(包括校级)的, 该课程成绩评为“优”,未获奖的参赛学生视其在竞赛中的表现,给予“及格”以上成绩。 六、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孙肖子主编《电子设计指南》,北京: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编 选编(1997)》,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编 选编(1999)?,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编 选编(2001)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 1998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 2000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 2002

VI设计 教学大纲

《VI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21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36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增强对VI设计的认识,增强从概念思维到表现的能力,培养个性设计素质,掌握主要的设计流程及实际当中的运用操作能力。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与基本掌握企业形象设计(CIS)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理论系统、策划顺序、设计方法,通过典型作业训练和辅导,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商标标志设计能力和合作完成企业形象策划、设计能力。 二、教学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VI基础认识 (一)教学目标: 了解标志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国内外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二)重点: 初步认识VI设计的概况。 (三)难点: 掌握VI设计理论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 1.CIS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2.CIS的含义及构成特点 3.MI、BI、VI之间的关系 4.VI设计的基本程序 实训项目一: 阅读和收集大量优秀标志设计作品。 第二章VI基本要素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标志的造型手法、功能及构图形式。 (二)重点: 了解标志设计的要素和主题。 (三)难点:

运用软件制作LOGO设计。 (四)教学内容: 1.命名 2.标志的设计 3.标准字体设计 4.实践标志设计 实训项目二: 设定一个题目,让学生对其进行简单的标志设计。 第三章 VI应用要素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标志的造型手法、功能及构图形式。 (二)重点: 学习标志中色彩及标准字的基本运用。 (三)难点: 运用软件结合企业理念制作LOGO。 (四)教学内容: 1.企业标准字与标准色练习 2.标志设计的实践 实训项目三: 利用多种表现形式练习标志设计。 第四章 VI应用识别系统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掌握企业视觉要素的基本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内容最后完成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一、课程代码:FY201125SNZSSJ 二、课程名称:室内装饰设计 三、课程管理教研室:方远电脑电脑学校教研部 四、大纲说明 1、适用人群 爱好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的学生。 2、学时与学分数 本课程共200课时。 五、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软件知识 AUTOCA部分 (一)AUTOCA第一阶段 1. 窗口界面介绍及定制 2. 命令的发出方法 3?对象捕捉 4. 视图变换操作 5. 基本绘图命令 6. 基本修改命令 7. 图块基本操作 &图层管理 9?对象属性 10. 尺寸标注 11. 透明命令与CAD运算 12. 文字输入与编辑 13. 建筑施工图平面图绘制 14. 建筑施工图立面图绘制 15. 建筑施工图剖面图绘制 16. 平面洁具、厨具的绘制 17. 三维操作 18. 图形布局与打印输出 19. CAD实例教学与综合练习 (二)AUTOCA第二阶段 1. 平面图实例两例 2. 平面布置图实例两例 3. 立面图实例两例 4. 剖面图实例两例 5. 结构图实例两例 6. CAD整套方案设计

a. 首层平面图 b .夹层平面图 C.二层平面图d .三一四层平面图 e. 五层平面图 f. 顶平面图 g. 三维应用h ?立剖组合、评图 I ?总说明 J.布图和打印 K.学习要点及难点 (三)实例应用 ①平面图实例两例 ②平面布置图实例两例 ③立面图实例两例④剖面图实例两例 ⑤结构图实例两例 3DMA)部分 (一)3DMA)第一阶段?基础部分 (1)电脑三维行业介绍。 (2)3DS Max软件安装及相关插件安装与设置。 (3)3DS Max软件界面学习,工具命令的使用。 (4)三维实体的创建与设置方法。 (5)模型的修改与视窗显示操作。 (6)坐标、选择、阵列等基本工具的使用。 (7)模型体的克隆与合组的使用。 通过基础学习后,学员可以对三维软件有初步的认识,能简单操作软件建立三维实体,并可以独立使用基础命令建立简单的模型。 ?建模部分 (1)学习Polyon多边形建模命令、Edit Max编辑网格命令、Nurbs曲面建模命令。 (2)建立三维线形、节面模型、设置二维节面、线形。 (3)学习和使用二维成体的相关命令。 (4)Bend弯曲命令、Twist扭曲命令、Spherif 球化命令、Lattice 线框模型命令等各种实体变形命令。 (5)建模命令的参数控制与使用技巧。 通过本阶段学习后,学员可以自行建立各种三维模型体,并可以使用变形命令使用模型变换各种形态。?材质部分 (1)材质编辑器简介和界面布局。 (2)样本球的设置与使用。 (3)材质工具的应用技巧。 (4)材质的建立和库的保存方法。 (5)基本材质调节方式,色彩的控制和调节方法。 (6)多重次物体材质、双面材质、蒙板材质、顶底材质、混合材质等各种材质效果的应用。 通过材质的学习,学员可以自行设置和编辑三维实体的基本色彩和材质属性。 ?贴图部分

现代制造系统教学大纲

《现代制造系统》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27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 学分:2 适用对象: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工程技术基础Ⅱ 一、教学目标 现代制造系统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系统了解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如何综合分析一个系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系统分析过程中的各种方法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1、使学生了解多视角、多层次、多方法的含义; 2、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系统分析与建模的基本过程; 3、使学生对这个系统运行管理与控制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方法,同时结合实例。教学重点是了解相关行业生产的基本过程。 教学课堂外,学生要按照老师提供的参考书目认真阅读,同时完成相应的作业。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和发展制造系统的意义 第二节发展制造系统技术的基础 第三节制造系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四节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制造系统的技术基础 教学难点:制造系统的历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制造系统的发展; (2)理解制造系统的基本技术基础。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制造系统? (2) 制造系统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制造过程 第二节制造模式 第三节制造系统 教学重点:制造过程、制造模式以及制造系统 教学难点:理解制造过程、制造模式以及制造系统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制造的过程、模式和系统; (2)理解制造的过程、模式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3)掌握制造过程、制造模式以及制造系统划分。 复习思考题: (1) 制造过程的基本形式? (2) 制造模式的基本形式? (3) 制造系统包含什么? 第三章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运行原理 第一节现代制造系统的总体结构 第二节单元级制造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 第三节车间级制造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 第四节工厂级制造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 教学重点:制造系统体系结构的多层次分析 教学难点:IDEF0建模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系统多层次建模的基本思想; (2)理解多层次建模的基本方法; (3)掌握多层次建模的基本流程。

室内设计大纲

《室内设计》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适用专业 装潢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属必修课,是核心技术课。本课程主要讲述室内设计的要素和原理,生活空间室内设计的设计方法、原则和程序,以及各类型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设计方法和设计程序。能加深学生对室内空间组合和空间形态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设计原理进行室内设计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各类型空间设计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增强学生的整体方案设计和绘图能力。为今后从事室内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使学生掌握室内设计中各设计要素的构成以及彼此的联系; 2 、熟悉室内设计的原理及方法掌握室内各类空间形态的组合方式; 3 、掌握生活空间设计原理与方法,并具备能处理一般室内居室空间组织与界面设计的能力; 4 、了解室内公共空间的类型和设计要求,掌握各类型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程序; 5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进行室内设计的能力; (四)课程学时和主要教学环节 1 、本课程总学时: 256 学时 2 、主要教学环节:理论讲授 76 学时,实践学时 180 学时(学时分配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五)前导课程 前导课程:室内设计制图(制图基础)、人体工程学、透视、手绘表现技法 (六)考核方式与要求 1 、采用平时考核和课程结束综合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 40% ,课程结束综合考核占 60% ; 2 、平时考核每周进行一次,主要根据本周内大纲规定所要完成的实训任务,结合平时考勤,及听课情况进行评定,给出平时成绩。

3 、综合考核以单元教学内容和单元设计制作的作品为主要依据,并参照老师的具体要求给出综合成绩。 (七)考核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室内设计原理 1 、主线综合考核内容为室内设计方案一套,要求 A3 尺寸,手绘表现为主,具体包括设计对象分析、功能分析、平面布置图、立面图、剖面图和效果图; 2 、分段式考核,以草图和快迅方案设计为主,每周作品量不少于 1 套室内空间方案,每套方案不少于 5 张,图幅要求为 A 3 。 模块二:生活空间设计 1 、综合考核内容: 别墅(或复式楼层)设计方案一套,要求 A2 尺寸,手绘表现为主,制图规范,设计方案体现出创意水平,符合生活空间的功能要求;具体图纸内容包括:设计说明、方案草图、手绘表现图、施工图。 2 、分段式考核内容: 生活空间设计草案十套,要求根据不同的设计对象和客户群体以草案的方式快速表现家居设计方案,较完善的表达出设计创意。 模块三:公共空间设计 1 、综合考核内容: 公共空间设计方案一套(空间类型任选),要求 A2 尺寸,手绘表现为主,制图规范,具体图纸内容包括室内设计方案图、表现图和施工图的设计与制作,并撰写设计说明书。设计方案体现出创意水平、布局合理、符合公共空间的功能要求; 2 、分段式考核内容: 公共空间设计草案十套,以速写图的形式对设计对象进行初步方案设计,较完善的表达出设计创意。 二、课程内容 模块一:室内设计原理 (一)本模块概要

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Program and Method of Product Design) 学院: 艺术学院执笔人: 专业负责人:制定(修订)时间: 年月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教学目标】 1.明确设计的重要性 2.了解设计、程序、方法 【教学内容】 1.何为设计? 2.引入设计程序与方法 【基本要求】 了解:设计、程序、方法的基本概念 理解:设计中的程序与方法运用 掌握:程序与方法的重要性 【本章重点】工业设计在产品开发中的位置 【本章难点】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思考拓展】通过案例分析设计程序与方法 第二章产品设计程序与新产品开发流程(8学时)【教学目标】 1.了解产品的程序分类 2.基本掌握新产品开发流程与产品改良流程的不同 【教学内容】 1.以人为中心的思想 2.新产品开发流程 【基本要求】 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以及设计中所涉及到的五类人 理解:设计中所涉及到的五类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新产品的开发流程与产品改良流程的不同 【本章重点】以人为中心的思想 【本章难点】新产品开发流程 【思考拓展】通过案例,分析各种以人为本的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创新思维及创造思维 2.基本掌握创新思维的各种方法 【教学内容】 1.创新思维形式 2.创新思维的方法 3. 现代设计方法及研究 【基本要求】 了解:创新思维及创造思维 理解:创新思维的各种方法 掌握:创新思维的各种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创新思维方法 【本章难点】现代设计方法及研究 【思考拓展】通过案例,了解创新思维方法的应用 第四章现代设计程序分析及应用(8学时)【教学目标】 1.了解设计程序的构成 2.基本掌握现代设计程序的应用 【教学内容】 1、设计程序的构成 2、产品设计的一般程序 3、企业应用设计程序分析 【基本要求】 了解:了解设计程序的构成 理解:产品设计的一般程序 掌握:企业应用设计程序分析 【本章重点】企业应用设计程序分析 【本章难点】企业应用设计程序分析 【思考拓展】通过案例,基本掌握现代设计程序的应用

世界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世界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成教)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76课时,其中理论26课时,实践10课时,自学40课时 学分:4学分 考核方式: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世界现代设计史是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史发展的历史,了解现代设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现代设计领域的基本知识,通过对现代设计作品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品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 (一)概论 1、什么是设计; 2、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 3、了解现代设计教育; (二)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1、了解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情况; 2、掌握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三)新艺术运动; 1、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 2、法国的新艺术运动。 3、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与亨利.凡德.维尔德; 4、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与安东尼.高帝的贡献; 5、苏格兰新艺术运动和马金托什以及格拉斯哥四人设计集团; 6、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青年风格运动 7、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发展; (四)装饰艺术运动 1、装饰艺术运动的基本概念; 2、装饰艺术运动在法国的发展; 3、美国与英国的装饰艺术运动; (五)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 1、了解现代主义运动产生的背景; 2、现代主义运动的思想基础; 3、现代主义运动在欧洲的发展; (六)包豪斯 1、包豪斯成立的宗旨; 2、格罗佩斯的设计影响; 3、魏玛时期的包豪斯; 4、迪索时期的包豪斯;

5、泛政治化时期—迈耶时期; 6、米斯.凡德诺的设计影响; (七)工业设计的兴起 1、美国工业设计兴起; 2、“有计划废止制度”的建立与流线型风格; 3、消费主义与流行样式; (八)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 1、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背景; 2、国际主义风格的代表设计家; (九)世界现代设计 1、日本的设计发展 2、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发展 3、意大利、比利时、德国、荷兰、西班牙与瑞士的设计; (十)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1、国际主义的衰退; 2、后现代主义设计; 3、其它设计风格; 三、参考书目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 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论。 2、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六、考核: 考核形式——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期末(70%)=总评成绩(100%);

题量——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 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室内设计教学计划规划方案.doc

室内设计教学计划 一、引言 室内设计课程在许多艺术设计类专业和建筑装饰类专业中普遍被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开设。各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各有侧重,但这门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还是使学生进一步具备从事建筑室内设计的能力,创造出功能和美学等方面均有创新的生活空间,让学生了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文化表意与构成形式的关系,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与规律在居住、餐饮娱乐、酒店宾馆等典型室内空间中的运用,熟悉施工工艺与材料构造。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面对设计任务,往往感觉无从下手,大多不能把学校学到的相关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掌握的专业技能难以与实际工作接轨。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缩小学校与社会的差距呢?这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摆在了室内设计课教师的面前。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室内设计是一个大类课程,各院校普遍根据知识结构体系和实际需要将其分解为“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等小课程。划分方法虽不同,但都不影响其课程特点——实践性强、内容更新快。根据这一特点,结合过去的教学实践,发现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授课模式,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的抽象性,概括性,使学生听起来觉得空洞,缺乏感染力。由于对理论知识缺乏具象认知,往往理解模糊,在实践中感觉无从下手,也就无法将抽象理论与具体设计案例结合,进行体验、转化、再造,从而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实践无真实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在理论讲授中,教师援引的案例,学生没有现场体验的机会,很难将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进行思考。实训阶段,课题大多虚拟,无法全程体验设计过程,无法掌握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具体的问题。

设计表现技法教学大纲

甘肃联合大学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图形设计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图形设计》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学科,它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国际化”语言,近年来在艺术设计领域内倍受人们重视。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和培养学生发现图形,创造图形和处理图形的能力。通过讲授与大量配套练习以及通过实习基地的实践训练有意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视觉传达各领域,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 图形概述图形的创意和创造图形设计在具体设计类别中的运用 (四)教学时数 共计72课时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作业练习以及实习基地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六)成绩考核 1、平时成绩:以每次作业为基础评分,占总成绩的60%。 2、考试成绩:课程结束时,完成规定课题,占总成绩的40%。 二、正文 第一章图形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的定义及图形传播的起源及变革,明确图形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优势,树立科学的现代图形设计观念。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一、图形的定义 二、图形传播的起源及变革 三、图形语言的传达优势 四、图形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五、现代图形的设计观念

第二章图形的创意和创造 教学目的: 创意,是图形设计的核心,创意,能使图形充满勃勃生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创意的基本概念,创意的思维基础,熟悉创意的基本程序,掌握联想创意的基本方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时数: 20课时(8课时理论讲授,12课时实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形的创意 第二节图形的创造技巧 参考课题: 1、条形码的想象和联想。 2、酒瓶的想象和联想。 3、手的想象和联想。 4、用图形来表达“停、走、游、飞”的概念。 5、以“水”为主体,设计4幅图形,反映和“水”联系的寓意。 第三章图形在具体设计类别中的运用 教学目的: 图形设计训练的最终意义在于图形在各种设计类别中的具体运用,就是将图形创意的各种技巧较熟练地运用到与此相关的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等实践设计中去,发挥图形的视觉传递作用。 教学时数: 48课时(12课时理论讲授,36课时实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形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招贴设计是一门集经济、科学、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应用性学科,传播信息是招贴设计最主要的功能。图形具有吸引受众注意力和将信息传达给受众的功能。 一、图形设计在招贴设计中的作用 二、现代招贴设计中几种独特的图形设计 三、招贴图形设计的原则 参考课题: 1、为“人与自然”主题招贴设计系列图形(共4幅)。 2、为“甘肃印象”主题招贴设计系列图形(共4幅)。 第二节图形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 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图形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设计元素。通常书籍的封面设计和插图设计都离不开图形设计,封面的图形可谓是对整本书的浓缩。插图设计

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教学目的、任务 本课程通过对工业革命以来现代设计的发生、发展以及设计师作品的分析讲授, 使学生对人类在造物史方面的发展线索、各个运动的审美风格有初步的了解, 达到以开拓学生的设计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为设计专业其他专业课的开设做好理论准备。 二、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二)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现代设计的发生、发展概况,达到建立学生设计意识的目的。 三、教学效果检查 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共56学时,课程结束通过考试方式或论文形式评定学生课程成绩。 四、教学时数分配 第二部分讲授内容 第一章现代设计发展的理论模式 一、设计师与独立制作的手工艺人的区别 二、现代设计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特点(1831-1901年) (二)维多利亚时期的设计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出现前的设计 第一节工艺美术运动之前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工业革命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为解决城市矛盾的实验性规划设计 三、新专业分工的出现 第二节工艺美术运动之前的设计潮流——维多利亚风格 第三节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水晶宫”(the Crystal Palace)的出场 第四节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 第五节芝加哥学派·沙利文 第六节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一、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异同 二、代表人物及作品 第七节装饰主义运动(Art Deco)1920—1935年 一、装饰主义运动所源之影响方面 二、代表地区及人物、作品 第八节现代主义(Modernism) 一、主要设计师 (一)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以下简称格氏) (二)密斯(Mies Van der Rohe) (三)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四)赖特(Frank Wright) (五)阿尔托(A.Alto) 二、主要设计风格和流派 (一)荷“风格派”运动 (二)表现主义 (三)德意志制造同盟 (四)俄——1918至1925年间的构成主义 第三章包豪斯BAUHUASE(1919—1933年) 德语Bauhuase意为“建筑房子”。格罗皮乌斯创立,她旨在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艺术和设计教学体系,达到个人进行微型社会试验和改造社会文化的目的,同时快速提高德国设计水平,满足战后的物质需求。 第一节魏玛时期(1919—1925年) 一、课程改革 第二节德骚时期(1925—1933年)——其中1925-1927年为黄金时期

室内办公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室内设计2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学分数:5学分 课程学时数:80学时 授课对象:本科 前导课程:《计算机制图 AutoCAD〉、《计算机制图3DMAX、《室内设计概论》、《技法基础》、、《室内设计1》、《室内材料与构造》、《家具设计》。 一、课程性质 室内设计2主要讲授办公空间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程通过对办公空间的类型、办公空间的分隔形式、办公空间的分隔方法、办公空间界面的艺术处理、空间感的调节等的系统理论讲解和学习,并通过对办公类室内空间设计的练习实践,让学生逐步了解和认识室内办公空间设计,从而掌握办公空间设计。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 学生通过对办公空间环境设计的概念、功能、作用、意义等内容的实践学习,增加对办 公空间设计的类型、属性及办公空间环境设计意识等方面的初步认识,并在掌握相关理论知 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行设计。 三、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对办公空间环境设计的概念、功能、作用、意义等内容的学习,增加对办公空间设计的类型、属性及办公空间环境设计意识等方面的初步认识,并在掌握相关理论知 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行设计。运用各种艺术处理手法和装饰设计技巧进行办公空间构成与装饰设计训练,从办公空间的设计实践中去获得办公空间设计表现的创造灵感。 四、课程学时安排与主要内容 2、主要内容 第1章办公空间概述(了解)第一节办公空间的基本概念内容:从住宅空间和公共空间两部分

区分,讲授空间概念,从办公性质来区分商业办公空间定义。 重点讲授:办公空间的定义第二节办公空间的类型 内容: 1. 按照空间布局 2. 按照功能结构的划分 3. 按照空间形态划分案例赏析(让学生去区分不同的类型)第三节办公空间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讲授:办公空间不同类型及现代发展趋势思考题 1、景观办公室空间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2、办公空间与家居空间区别 3、办公空间的未来发展趋势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SOHO、公模式的特点? 第 2 章办公空间设计要求与流程(理解)第一节室内、公空间设计的对象 第二节、公空间设计要求 内容: 1 符合大的建设规章制度 2 将企业文化融入设计 3 “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第三节、公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1 、空间优化原则 2 、功能强化原则 3 、人性美化原则 4 、环境净化原则 内容: 1、充分利用空间 2 、原结构形式的利用 3 、空间的弹性利用第四节、公空间设计基本程序思考题 1. 、公空间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原则 第 3 章、公空间功能分区及配置(掌握)第一节、公空间功能分区内容和特点 1. 门厅 2. 接待室 3. 工作区 4. 管理人员、公室 5. 领导、公室会议室、设备与资料室 7. 通道 8. 更衣室、茶水间等第二节办公家具设计内容: 1. 人体工程学与家具 2. 办公家具尺寸介绍第三节办公空间绿化设计 1. 绿化的作用 2. 绿化的配置要求 重点讲授:绿化的配置需求思考题: 1. 办公室空间与家具尺寸的关系 2. 办公桌的组合依据是什么?有哪几种常见的组合方式? 第 4 章办公空间设计方法

展示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展示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展示艺术设计 总学时数:学时 实验或上机学时: 一、说明 (一)《展示艺术设计》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视觉传达方向限选课程,其任务是: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范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这样的空间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展示空间。对展示空间的创作过程,我们称之为展示设计。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任仲泉编著山东科技出版社2011 艺术设计(本科、视觉传达方向) (三)《展示艺术设计》的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展示设计并且掌握展示设计,使学生掌握从总体设计、平面布局、展示环境、道具装置、灯光设置等所有与展示相关的内容的基本原理,并涉及到结构、规格和尺度,技术、材料和加工工艺等各个方面的设计。(四)《展示艺术设计》课程授课计划 (五)教学建议:

1.本课程在教学中要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讲授与广告专业相关的知识.而且可涉及社会学、交际学、市场营销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广告策划是主意、点子的运用,因此还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谋略得到启示。 2.本课程应重视结合案例讲授。从世界广告策划中百年以来的著名案例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营销的案例,都应注意收集及分析,并提供给学生参考。 3.本课程强调实践环节。在学习中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广告策划,并撰写出符合实际的广告策划书。 (六)考核要求:本课程的成绩考核方式为考试,平时作业分数作为平时成绩,最后考试与平时成绩比例为70%和30%。 评分标准: (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可由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适当变通)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展示设计基本概念 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展示设计的含义与作用,让学生了解展示设计的发展里程。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与展示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方法。 重点及难点:了解展示设计的发展与活动 教学内容: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pdf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内容、任务 (一) 课程性质: 《世界现代史》为我校三年制大专历史教育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学 计划安排在第二学年上学期使用。《世界现代史》课程是历史专业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知识领域的必修课程。 (二) 课程内容: 通过对这一时段世界历史的学习,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学生们可以完整 地把握人类文明史的全部进程,全面地认识现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加深对20世纪人类社会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本质的理解,比较科学地分析21世纪的世界未来走向。作为人文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世界现代史》课程的学习既是相关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从事本专 业的教学和研究,并拓宽学科视野,从事其他人文科学事业的必要条件。世界现代史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世界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现代阶段。世界现代史是一门历史系专科专业基础 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现代史中的重大事件与著名人物,从而把握现代世界发展的脉络与规律,培养学生在世界视野下看问题的思维。让学生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世界现代史又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世界现代史从20世纪初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大体上可分为四 个阶段: 20世纪初到1923年,是战争、革命、动荡时期; 1924---1929年,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 1929---1939年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德意日法西斯走上战争时 期; 1939---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世界现代史的内容极其丰富,我们要从全球的视野出发,既注重各个地区、 各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特殊情况,又要特别注意各个国家及各种事件彼此之间的内 在联系,探源明流,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世界现代史有个总体的了解。学习 世界现代史就是要学习历史,认识历史,预见未来,更准确地理解变革时期的深邃历史内涵,更深刻认识当今世界自觉地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断前进。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1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史 课程编号:2212540 学时学分:32 (2) 专业层次:工业设计(本科) 制订日期:2006年9月 版次: 1 归口单位:设计艺术系

1 本课程的性质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适用工业设计专业。 2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系统地学习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 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的特色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使学生正确理解 工业设计内在动力与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并为学生的课题设计提供大量的设计参考。 3 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4 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4.1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教学内容:A 设计的萌芽阶段. B 手工艺设计阶段. 基本要求:了解A设计概念的产生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介绍生存设计和人类需求的递进, B中国及国外手工艺设计阶段的主要特点及代表性的设计风格和特色。 4.2 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 教学内容:A 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 B 机械化与设计, C 设计改革, 基本要求:了解A市场的扩展及其对设计的需求、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18世纪的主要设计风格和代表性的产品, B英国的纺织工业、美国制造体系以及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设计中的标准化与合理, C 19世纪上半叶设计理论的发展,包括“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工艺美术 运动、芝加哥学派、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等。 4.3 1915-1935年的设计 教学内容:A 工业、技术与设计, B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C 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 D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基本要求:了解A 介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美国家工业与设计的状况,了解新材料、新技术与设计发展的关系, B 风格派、构成派等先锋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格罗 披乌斯与包豪斯, C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和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D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4.4 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教学内容:A 战后重建与设计, B 走向多元化, C 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