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宁波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

浙江省宁波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

浙江省宁波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
浙江省宁波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

浙江省宁波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说明:

1.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夙.(sù)愿瞋.(chēng)目趿.(tā)拉鬈.(juǎn)曲

B.愧怍.(zuò)簌簌

..(sù)隽.(juàn)秀脸颊.(jiá)

C.对峙.(zhì)瞭.(liào)望瘠.(jí)薄编纂.(zuǎn)D.沼.(zhào)泽瑰.(guǐ)丽赊.账(shē)干瘪.(biě)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企盼脉搏寒暄云蒸霞蔚B.帐篷牝牡座落富丽堂皇

C.厄运股肱咀咒浮想连翩D.淤滩隧洞菲红消声匿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想入非非

....,使人回想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B.上有危崖如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

....,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C.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做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理喻

....。因为他决不能容忍把不是亲手做的靴子陈列在自己店里。

D.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起过积极作用,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

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穷饿无聊

..也

..,追购又急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

..之耳目

..D.役聪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几年来,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将成为21世纪主导性文化以及21世纪将成为中国文化或东方文化世纪的观点,十分流行。

B.瞿塘峡如果说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

C.一天上百次的点击量,见证着国人参与两会的热情,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见诸于报端的重头报道无不回应着百姓的关切,努力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D.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6.下列对相关课文的评点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杨绛先生的《老王》和美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品质》都是以小人物为描写对象的小说,都把小人物作为一面镜子来鉴照世人,在追名逐利、道德滑坡的当下,他们身上的朴素品质确实是值得现代人学习反思。

B.《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以真挚的情感悼念了为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而献身的林肯总统,它的作者是美国诗人惠特曼,他的代表作是《草叶集》。

C.《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与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列传70篇,世家30篇,表10篇,书8篇。

7.根据上句内容仿写,注意句式一致,内容相关。(4分)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冬天,。

大自然季节的变换,催促着新生事物的成长。

8.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志,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志的创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4分)

答: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翻译(共2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9.选出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至鸿门,谢.曰谢:道歉B.哙曰:“此迫.矣!臣请入迫:逼迫

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D.则与.斗卮酒与:赐给

10.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按剑而.跽

因.击沛公于坐立而.饮之

A. 两个“因”相同,两个“而”不同

B. 两个“因”不同,两个“而”相同

C. 两个“因”相同,两个“而”相同

D. 两个“因”不同,两个“而”不同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

A.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C.且庸人尚羞.之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段意的是()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C.范增屡次举起玉佩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是项羽坚决反对。

D.樊哙的话,表面上声色俱厉,对项王严加指责,暗中却抬高项羽的地位,迎合项羽骄横自大的心理。

13.翻译下列句子:(8分)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分)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3分)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3分)

三、诗歌鉴赏(7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居杂兴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在任所有感而作。

(1) 请赏析诗中“斜”字使用的妙处。(3分)

答:

(2) 这首诗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7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2)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大阉亦逡巡畏义,,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五人墓碑记》)

(3)大阉之乱,,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4),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5)亦余心之所善兮,。(《离骚》)

(6)吾所以为此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课内文段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18题:

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紧密得多。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在这里,还会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要更好理解肖邦音乐同波兰风光的联系,可以说任何地方也无法同这朴素的马佐夫舍的村庄——热那佐瓦沃拉相比了。乍一看,这种说法或许显得有些荒诞不经。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覆盖的屋顶,跟肖邦音乐所赐予我们的无限财富和充分享受又会有何共同之处呢?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观察,就不难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诚然,它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但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并且给予应有的评价。

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夏天,树木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秋天,遍野金黄,雾缭烟绕;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谁若真想探究肖邦音乐的精神,理解肖邦音乐跟波兰有着何等密切的联系,谁就应悉心体会欧根·德拉克洛瓦所谓的蔚蓝的色调①,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节选自《肖邦故园》)

注:①蔚蓝的色调: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善用蔚蓝的色调表达幽远而深邃、宁静而安详的自然之景。16.肖邦生活的这片土地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17.“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是指什么色调?为什么这么说?(4分)

18.如何理解文中“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

联系。”这句话的含义。(4分)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3题

绝版的周庄

王剑冰

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

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使你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动人。我真想揽你入怀。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静与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周庄,我来晚了。

有人说,周庄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眼前即刻闪现出古苏州的模样。是的,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已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这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秀女便名播四海了。然而,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正在周庄四周崛起,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

参加“富贵茶庄”奠基仪式。颇负盛名的富贵企业和颇负盛名的周庄联姻。而周庄的代表人物沈万三也名富,真是巧合。代表富贵茶庄讲话的,是一位长发飘逸的女郎,周庄的首席则是位短发女子,又是巧合。富贵、茶、周庄、女子,几个字词在春雨中格外亮丽。回头望去,白蚬湖正闪着粼粼波光。

想起了台湾作家三毛,三毛爱浪游,三毛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三毛的长发沾的什么风都有。三毛一来到周庄就哭了,三毛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祖母。三毛心里其实很孤独。三毛没日没夜地跟周庄唠叨,吃着周庄做的小吃。三毛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周庄的遗憾在于没让三毛久久留下,三毛一离开周庄便陷入了更深的孤独,终于把自己交给了一双袜子。三毛临死时还念叨了一声周庄,周庄知道,周庄总这么说。

入夜,乘一只小船,让桨轻轻划拨。时间刚过九点,周庄就早早睡了,是从没有电的明清时代养成的习惯?没有喧闹的声音,没有电视的声音,没有狗吠的声音。

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床很柔软,有时轻微地晃荡两下,那是周庄变换了一下姿势。周庄睡得很沉实。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鞋子多半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征尘。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灿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我知道,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深。

忽就闻到了一股股沁心润肺的芳香,幽幽长长地经过斜风细雨的过滤,纯净而湿润。这是油菜花。早上来时,一片一片的黄花浓浓地包裹了古老的周庄。远远望去,色彩反差那般强烈。现在这种香气正氤氲着周庄的梦境,那梦必也是有颜色的。

坐在桥上,我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感到水巷深处,哪家屋门开启,走出一位苍髯老者或纤秀女子,那是沈万三还是迷楼的阿金姑娘?周庄的夜,太容易让人生出幻觉。

19.纵观全文,周庄的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本文开头说周庄“不算”太美,第2段又说周庄“依然很美”,是不是自相矛盾?说说你的理解。(4分)

21.作者为什么问“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谈谈你的理解。(4分)

22.作者在文中说“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请根据文意,分析作者为什么把“船儿”比作“鞋子”?(5分)

2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仍是明代的晨阳吧”,“仍是”指周庄仍保留了古建筑群的原貌,“明代的晨阳”暗示周庄主要是明清建筑风格。

B.文章第二段中两次说到“我来晚了”,既表明了“我”与周庄相遇太迟的遗憾,又点出了周庄的景观已有被破坏的地方,表达出“我”见不到它的原始面貌的痛惜。

C.“周庄睡在水上”一是点明时间是夜晚,为下文守夜、梦境作铺垫,二是暗指周庄是水乡,又与文章第四段中“白蚬湖正闪着粼粼波光”相照应。

D.“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灿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是说明周庄连一株移植的花都很刺目,何况“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这样写表现出作者对周庄“操守能持久吗”的疑虑。

E.“慢慢地沉入进去”是说在安静的夜晚,面对周庄的自然、人文景观,使“我”想到周庄的人文历史、超越时间的阻隔,融入到历史的氛围。

F.文章对周庄没有实景描绘,然而它浓郁气氛的营造,极具韵味的渲染,让人更从心灵深处体味到周庄的自然、人文景观之美。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朋友问我,“楼里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回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的茶水,走过他扫过的洁净的楼道,甚至漫不经心将自己的脏衣服随意丢放在他的斗室。朋友说:“你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是回报一次微笑。”

读完这则材料,是否也能让你联想到一些人?他们虽平凡却充实,他们虽普通却重要,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人性之美在闪光。那么,不妨就来讲述一下他们的故事吧!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宁波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翻译:(1)“之”“固”“根本”各0.5分,顺畅0.5分

(2)“因”“敝”“所与”“知”各0.5分,顺畅1分。

(3)假设语气、“殆”“见笑”被动“大方之家”各0.5分;顺畅1分。。14.(1)“斜”字描写出了两株桃树杏树映衬着向篱笆斜势生长的姿态,(1分)写出了桃杏不甘篱笆的管束,而要破藩篱而出,(1分)也写出了诗人直言敢谏的性格和身居贬谪之地仍不忘争取自由的精神。(1分)

(2)诗歌运用了象征(或托物言志。答比喻言之成理也可)手法。(1分)诗人写有功无过的桃杏装点了明媚的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正象征了诗人的遭遇。(以桃花、杏花自喻,用春风暗指皇帝及佞臣)。(1分)借春风吹折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债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2分)

15.(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2)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五人墓碑记》)

(3)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6)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6.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17.欧根·德拉克洛瓦所谓的蔚蓝的色调,(2分)因为波兰的风景和肖邦的音乐都具有蔚蓝的色调所表现出的悠远而深邃、持久而深沉的特点。(2分)

18. (1)人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往往会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在艺术创作中,孩童时代曾经拨动过心弦的旋律会在作品中自觉、半自觉甚至不自觉地流露出来。(2分)

(2)肖邦故园“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那种“朴素、淡雅而又持久、深沉的美”,蕴育了肖邦具有“蔚蓝色调的音乐”,它悠远而深邃、宁静而安详。(2分)

19. 纯秀(朴实自然也可)古典民族味儿很浓(解析:纵观全文,写了白天的周庄和夜晚的周庄,分别找出表明特点的语句:“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和“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浓”。)

20. 参考:不矛盾,周庄灰衣白裙、红花绿柳,以自然朴素动人,不是浓妆艳抹的那种美,所

以说不算太美;(2分)周庄建于明代,已历尽沧桑,但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所以说依然很美。两句话是从不同角度说的。(2分)

21.参考:周庄的美本来在于自然朴实,但成为旅游景点后,扑向周庄的游人太多,作者担心周庄周围的舞厅酒楼破坏了周庄的宁静、纯美的韵致。(4分,根据理解给分)

22.参考:船儿是周庄岁月征程的象征,(1分)周庄的岁月是靠船儿从古走到今,它最能代表周庄的历史,(2分)它是周庄过去和现在经济发展的惟一工具,最能代表周庄的江南水乡的特色和民族味儿。(2分)

23. C、D(对一项给2分。解析:C项错在“为下文守夜、梦境作铺垫”。“铺垫”是陪衬,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而“周庄睡在水上”,是正面描写,写出了夜晚的周庄的宁静,不是“陪衬”。而且下文我的“守夜”恰恰是为写夜晚的周庄的美营造起浓郁的气氛,是“衬托”。D项错误。“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灿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是为了说明周庄的自然之美和民族味浓的特点)

七、作文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最新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 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考试范围:必修3全册。 3、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加上答题卷共12页。 4、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卷。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74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8分) (一)诗文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4)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请把李商隐的《锦瑟》补充完整。(4分)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诗词曲阅读(10分)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3分) (2)为什么说第三、四句有“一语双关”的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试作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蜀道难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犲。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噫吁嚱,危.乎高哉危:高 B. 尔来 ..四万八千岁尔来:从那时以来 C.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D.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犲匪:土匪 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猿猱欲度愁.攀援 B. 使人听此凋.朱颜 C. 砅崖转.石万壑雷 D. 艰难苦恨繁.霜鬓 6.下列对上述文言文段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依次描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道战祸之惨烈。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重复出现了三次,每次的作用完全相同。 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描绘了蜀道丛林中悲鸟的号鸣, 月夜子规的啼叫,增添了旅人的悲凉之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在难于上青天。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3 分,填空题每空l 分,共18 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 A .契约癖好遥无音信燥动不安 B .半晌自栩稍纵既逝前合后偃 C .赫免罪孽委屈求全礼上往来 D .亲眷混淆走投无路繁文缛节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在2011 年3 月3 日、3 月5 日召开的两会期间,与民生休戚相关 ....的食品安全问题、房价问题、教育问题、环境问题等都备受关注。 B .第十三届海交会于2011 年5 月22 日下午闭馆。据介绍,由于台湾水果价格实惠, 柠檬、香蕉和洋香瓜等都成了市民炙手可热 ....的水果。 C .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 咄咄逼人 ....和专横的。 D .面对中国各地出现的抢购碘盐、酱油等行为,南京理工大学系主任唐双凌认为抢碘 盐完全没有必要,抢酱油更是无根据的无稽之谈 ....。 3 .下列有关(窦娥冤》与元杂剧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其他配角一般只能道白不能唱。 B .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C .《滚绣球》一曲中窦娥质问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既表达了窦娥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她坚强的性格、反抗的精神。 D .窦娥临刑前发出了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早三年”,说明她因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好屈服于腐败的黑暗统治,体现其性格中软弱的一面。 4 .下列有关《雷雨)与戏剧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戏剧是舞台艺术,它的两个要素分别是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B .话剧是西方戏剧的主要样式。西方话剧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国话剧的很大影响。欣赏话剧剧本,应当注意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C .曹禺的话剧(雷雨》这一标题既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又象征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D .鲁侍萍……(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鲁侍萍利用同音词语硬生生把话头转过来,表现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却马上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让人感受到她痛苦、复杂的心情。 5 .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 l )羽扇纶巾,谈笑间,。(《念奴娇·赤壁怀古)) ( 2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定风波))

北京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101中学2018届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自诩.(xǔ)淆.(xiáo)乱面面相觑.(qù)前合后偃.(yǎn) B.处.(chǔ)境伺.候(cì)惩.(chěng)前毖后繁文缛.(rǔ)节 C.卑鄙.(bǐ)脑髓.(suǐ)休戚.(qī)相关鞭辟.(pì)入里 D.提.(dī)防剔.(tī)除乞骸.(hái)骨归根结蒂.(d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糟粕荒疏刎颈之交春风料峭 B.斟酌仓皇冠冕堂皇礼尚往来 C.丰盈囊括躁动不安无事生非 D.寒喧罪孽兼收并蓄厉精图治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天地也,只合把清浊______,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 ②命运的虐待和恩宠,你都是受之______,能够把感情和理智调整得那么适当。 ③我为什么不能多讲?难道我连在自己家里说话的______ 都没有了吗? A.分辩坦然权利 B.分辨坦然权力 C.分辨泰然权利 D.分辩泰然权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当他意识到自己错怪了这位朋友之后,下定决心,登门拜访,负荆请罪 ....。 B.做人要坚守道德原则,不可攀结权贵,靠人施舍,以受残羹冷炙 ....之辱。 C.辛弃疾以翻云覆雨 ....的笔力,针砭时弊,激昂跌宕,写出了光照千秋的诗篇。 D.王熙凤被宁国府请来备办葬礼,果然不负众望 ....,处理得井井有条,妥帖得体。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都属于悲剧。 B.“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位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马致远

2019-2020上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2019-2020上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遇见这两种人,我总不免替他们惋惜。我感到不解的是,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不妨说,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二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 下列对“精神拾荒三步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文中“精神拾荒”是指通过学、思、录获取生活中的新思想。 B. 作者倡导的精神拾荒三步曲中的“三步曲”是指学、思、录。 C. 学和思不可偏废,常学常思。“学而思,思而录”,都很重要。 D. “精神拾荒三步曲”中只有“录”才是精神拾荒最重要的角色。 1.D (“只有‘录’才是精神拾荒最重要的角色”,文中没有依据。原文说“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 1

2020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抖音、快手上的一些短视频,形式随意,花样繁多,虽,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这些短视频所展现出来的活力,所传播的“正能量”与主流文化相兼容,能让青少年群体,对他们的社会认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A. 瑕瑜互见不容置喙乐此不疲 B. 良莠不齐不容置喙乐此不疲 C. 良莠不齐不容小觑喜闻乐见 D. 瑕瑜互见不容小觑喜闻乐见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画中的荒寒并未流于死寂,。,,。,,绚烂有失于天真,雕琢远离于古拙,市井易流于欲望,狂动易滞于表象。在荒寒中,画家摆脱了外在的牵绕,而玩味其内在的趣味。 ①就是要极力去除那些妨碍自然原样呈现的因素 ②其实表现的是中国画家对生命的理解 ③表现不食人间烟火的超然物外情怀 ④中国画之荒寒境界并非只是借深幽之山水来逃避现实 ⑤而以此表现生命的热烈 ⑥他们之所以热衷于选择冷寒的对象 A. ②⑥①③④⑤ B. ⑤⑥①④②③ C.②④③⑥①⑤ D.⑤④③②⑥① 3.下列各项中,不是吟咏“梅花”的一项是( )(3分) A.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B.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4.下列关于《三国演义》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赤壁之战,曹操狼狈逃命的过程中,有生动的“三笑”场面。一笑引出赵云,二笑引出张飞,三笑引出关羽。这三笑既表现了曹操的顽固自负,更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并非一部丝绸之路的专史,而是一部世界史。其“全新”则在于它是一部由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选择了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透视人类诸文明的接触与演进,从而避开了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 丝绸之路,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作者并不认为这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仅仅是贸易路线。全书25章: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霸权之路……这样的章节编排固然采用修辞的手法,但它们也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金属、香料和玻璃在一些路段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货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因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交流之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自地理大发现以降,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尤其是中亚、西亚与东欧,它们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是丝绸之路主体之所在。历史上,不同文明在此相遇交流,古老文明在此创生成长。而当今,这里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又是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这是巧合吗? 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间人员、物质和思想的交流之路。各种人类文明曾在这里竞演。欧亚大陆上,南部为希腊、罗马、波斯、埃及和印度等各大古国的发祥之地,而北部是游牧民族轮番奔驰的通道,匈奴人、突厥人、回鹘人和蒙古人先后在这条道路上策马西征,形成一次次民族大迁徙。彼得?弗兰科潘始终围绕着丝绸之路这一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涉及地域涵盖全球的世界史长卷。他指出,在16世纪西方崛起成为世界霸主以前,东方的丝绸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和帝国都出现在丝绸之路上,世界主要宗教都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壮大,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让全球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形成,古代学者聚集在丝绸之路上创造交流智慧和艺术。 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展示其魅力的共同舞台,也是诸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的共有路径。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在争夺丝绸之路的硝烟散去之后,是沿途文明接力传递、利益共享的常态。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透过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将变得一目了然。 (摘编自邹怡《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彼得?弗兰科潘为了避开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选择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写出了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B.彼得?弗兰科潘紧扣“一直是世界的中心”的东方丝绸之路,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涉及地域涵盖全球的世界史长卷。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家眷(juàn)伺候(sì)忏悔(qiān)杳无音信(y ǎo) B.罗绮(qǐ)天堑(qiàn)憔悴(qiáo)舞榭歌台(xi è) C.孱头(càn)履行(lǚ)削减(xiāo)咄咄逼人(zhu ō) D.罪愆(yǎn)啮雪(niè)帷幄(wéi)万恶不赦(s 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仵逆沉吟虔敬前和后偃 B. 凝噎潇瑟珠矶乍暖还寒 C. 辜负自栩丰盈稍纵即失 D. 骄奢惋惜戕害残羹冷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后,许多慈善活动在冠冕堂皇地进行着,爱心募捐不断汇聚。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 C.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D.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建设发展航空母舰,不光要有战略决心和信心,更要基于健全的国防工业体系,说白了,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也是一个大国不可或缺的国防利器。 B.要改变城管被“妖魔化”的现状,首先要为城管的职责准确定位,解决地方政府把“烫手山芋”都推给城管,“城管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怪现象。 C.作为华夏子孙,我们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应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内涵,为“文化走出去”创造条件。 D.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家庭琐事甚至单位工作,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 ①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 ②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 ③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 ④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22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篆刻艺术,其实就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以篆体文字雕刻的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作为国粹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及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考篆印之滥觞,当不晚于周代。当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可确定为东周遗物,学界亦普遍接受“我国篆印源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的论断。但从当时篆刻艺术的成熟程度论之,此前当有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商周时期普遍应用的甲骨文,就是以刀为笔,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成的,广义而言亦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字迹清晰,斑斑可考,或可视为印章艺术之先河。 古人崇尚诚信,因而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先秦时期,古风犹存,等级观念尚不严备,无论官印、私章,皆可称“玺”,且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到秦汉时,专制制度正式确立,社会等级日益森严,“玺”成为了皇帝王侯印章之专用名称,其他人的印信只能以“印”“章”“记”等名之,且尺寸、样式也有严格规定。汉代时,篆刻印章十分兴盛,到达顶点。考其原因,乃由于秦代实行“书同文”,废六国古文字,独行秦国创制的小篆字体,而比篆晚出之隶、草、楷、行等字体尚未行世,故篆文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因而大盛。另两汉社会稳定,冶炼业和手工制作业发达,使得汉印的艺术取得长足进展,水平空前,而成为历代篆刻家尊奉临摹之典范。 就制作方法而论,汉印多以黄铜浇铸而成,但浇铸前须将印文反刻于陶范内壁;而部分急就章乃直接用铜坯凿成,如“某某将军章”等;另有一部分乃就玉材而雕琢。因此,三者尤其是后两者被认为是现代篆刻艺术之始祖。 印章文字,有凹凸两种,凹者称阴文,凸者称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因印泥多取朱色,故钤盖印蜕后,阴即白,阳即朱,遂又有“白文”“朱文”之目。印面虽风韵万端,但也无非是依阴阳二体间组合搭配以求变化。阴文之美,无阳文之衬托则不可能存在,反之亦然。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故而“分朱布白”“虚实有致”乃印人需潜心探索的治印之道。真可谓是高深莫测,奥妙无穷。 篆刻就布局而言,有字法、章法之分。字法乃用字写字之法。包括选取字体、反书于印面等环节。不同时代之字体,切不可出现于同一印章之内。而字之书写,乃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而所谓章法,指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艺术,要力求疏密有致,彼此呼应,向无定法,气象万千,这应该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即使印家刀法熟练,而章法却幼稚,亦绝无佳作可言。尤其是同一字两次以上出现于同一印章时,每字则不可取同。而成套成组之印章,须方方有别,显示其作者的章法功力。所以在设计印稿时必反复构思,用尽解数。当然既是印家,便多是“心中有字”“胸内有法”。 1.下列对于中国篆刻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篆刻艺术属于国粹,又称印章艺术。它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雕刻篆体文字的艺术。 B.中国篆刻艺术的起源应该不会晚于周代,中国篆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以贯之以及厚重的悠久传统。 C.中国篆刻艺术有凹凸两种形式,分别称为阴文和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由于印泥多用朱色,又有“白文”“朱文”的说法。 D.中国篆刻艺术在章法上疏密有致,彼此呼应,使万千气象融于方寸之间,让人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崇尚诚信,人们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等级观念尚不严备的先秦时期,玺的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 B.汉代篆刻印章大盛的原因:一是小篆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且独行于世,二是当时社会稳定、冶炼与手工业发达。 C.印章的印面依据阴阳二体间的组合搭配来求得变化,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进而取得奥妙无穷的效果。 D.印家的“心中有字”是指篆刻布局中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章法,这也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在广义上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大致可以视为印章艺术的先河。 B.就制作方法而论,现代篆刻艺术的始祖被认为是汉代直接用铜坯凿成的急就章和用玉材雕琢的印章。 C.篆刻中的字法包括字体的选择和反书于印面的书写等环节,后一环节是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 D.设计印稿的印家需要反复构思,使尽解数让成套和成组的印章方方有别,从而显出自己的章法与功力。 二、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知识(每题2分,共10分) 4.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跟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 A.夫晋,何厌之有? B.大王来何操?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 茶 “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而“茶”这个字出现却较迟。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说文》:“荼,苦荼也。”茶在我 国出现很早,《茶经》:“茶之为饮,发之神农氏。”《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汉代王褒《僮约》 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 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茶经》诞生后茶大行其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 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 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明代文人学士认为,品 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 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 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这可 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 由于茶能益思,所以诗人饮茶成习,对此体会更深。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很有味道:“……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中国的茶文化,可谓博大精深,饮誉全球。有文人学士的参与,更显底蕴丰厚、音韵悠长。 (选自《咬文嚼字?汉字趣编之十六》) 1、下列有关“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说文》中“荼,苦荼也”和《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就是 证明。 B.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从而使茶具有了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 C.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早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的茶业已经在巴蜀地区兴起。 D.“茶”这个字出现较迟,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才出现。 2、下列有关“中国十大名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十大名茶”中,有绿茶、白茶、黑茶等品类,杭州龙井、庐山云雾、恩施玉露属于绿茶。 B.“中国十大名茶”中,有的因产地得名,有的因形得名,因形得名的有苏州碧螺春、六安瓜片、白毫银针。 C.好的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复杂,冲泡后,用小巧的功夫茶具品饮,先闻兰花香,后尝纯浓味,回味无穷。 D.普洱茶被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当作养生妙品,正是因为普洱茶特殊的药理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文人饮茶的兴起带来了咏茶的诗词歌赋的出现,茶走入了文化圈,起着精神和社会作用。 B.唐代禅教兴起,寺庙因茶的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而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这导致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C.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这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检阅我们的家底(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估量(liáng)菁华(qīng)汗涔涔(cén)繁芜丛杂(wú)B.肇造(zào)濒临(bīn)忙不迭(dié)荷枪实弹(hè)C.澎湃(péng)引擎(jíng)混凝土(hùn)盛筵难再(y án) D.唠叨(láo)犄角(jī)一沓钱(dá)缄口不语(jiā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 B.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果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赝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C.他蜷缩在绳绑里,一阵惊惶和痛苦的抽畜散布到他脸上每一根筋络。 D.他打破了一直固执地保持着的缄默,用又嘶哑又愤怒的声音吼叫,这声音不像人的声音,倒很像动物的咆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任何无益于表现主题的旁逸斜出的描写,不管多么细腻,多么逼真,都应该果断割弃。 B.目明耳聪,也就是明察秋毫的视德和从善如流的听德,才是雄辩的基础。能说善道固然很好,巧言令色就背离仁厚的核心价值了。C.事实证明核辐射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因此核电问题不能只从国家

地区角度来看,而必须从区域与地球村角度思考,不可见树不见林。D.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现实。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北京的城墙无疑可当“中国的颈环”乃至“世界的颈环”的尊号而无愧。它不但是人类的文物遗迹,也是我们的国宝。 B.作为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能力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与智慧、教养与风度。 C.演讲是诉诸于听觉的,想要让听众听明白演讲者的观点,必须把握听的规律。 D.《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对小学生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中学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5. 不直截了当地表达本意,只用委婉的方式、含蓄的言辞,流露或 暗示想要表达的本意,这种修辞手法叫“婉曲”。下列各句中没有用“婉曲”的修辞格的一项是(3分) A.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B.“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死了?” C.冷不防,水龙头喷出一股股水流,女人们又发出一阵尖叫,只见水花四溅,女人们四处躲避,死神仿佛已经降临。 D.凤姐……到了尤氏上房坐下,尤氏道:“你冷眼瞧媳妇是怎么样?”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8)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圈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平合于当时当地的圆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 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于是我们得尽量的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了。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迁阔,而且可笑。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 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我还想在这里推进一步说,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我说“附着”是因为“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达;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因之,我们绝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要使多数人能对同一象

北京市海淀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海淀区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2014.4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既体现了家风对中国人的无声滋润和深刻影响,也反映了人们对家风传统日渐甲的无奈和感慨。 家风又指门风,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标准和乙方法。中国古人的家风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至深,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风联”,令晚辈①,深受教益。如“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绵世泽莫如行善,振家声还是读书”“养性却是扶正义,②”等,都成为“言传”和“身教”的丙。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齐家重要的一点便是正家风。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好的家风,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美德,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精神力量。家风正,自会人才辈出,涌现国之脊梁;家风不正,则多出纨绔子弟,不孝子孙。因此,古之名门旺族无不重视家风建设。清代名臣曾国藩治家教子有方,不管天下风云变换,曾家始终保持着谨严的家风,对子孙后代熏陶渐染。因此,曾氏家族造就了庞大的人才群体,创造了丰富的文化成果。 1.文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脊.梁(jǐ) 人才辈出 B. 纨绔.(kù)不孝子孙 C. 渐.染(jiàn)名门旺族 D.承载.(zài)风云变换 2. 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流失处世准则 B. 流失处事法则 C. 流逝处事法则 D. 流逝处世准则 3. 填入文中①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感同身受 B. 感慨万千 C. 耳濡目染 D. 耳闻目睹 4.在文中②处填入对联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换门不改旧家风 B.宗功显世树家风 C.出闺宜守我家风 D.修身只为正家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他提出的“王道”,是指儒家“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B.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荀子,是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后天的学习能让自己日益完善。 C.《过秦论》是西汉贾谊的一篇政论,作者意在借秦亡的教训警示汉朝统治者勿蹈秦亡的覆辙。 D.韩愈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在《师说》中所提到的“传道”,是指传授儒家的道统。 6.下面文段取材于《红楼梦》第十五回中北静王与贾政的对话,对其中加点词的解说和使用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水溶(北静王)见他(宝玉)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家父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水溶又道:“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贾政忙躬身答应。 A.令郎:是说话人对对方有成就的儿子的尊称,使用不正确。 B.家父:是晚辈对对方父亲的敬称,使用正确。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纸上。交卷时,只交答卷纸及作文)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甘霖(lín)亘古(gèn)嗤笑(chī)鞭笞(tái)....B.泅水(qiú)玷辱(diàn)蹩(bié)进黑黝黝(yǒu).....C.拓片(tuo)竹篁(wáng)脑髓(suǐ)莞尔(wǎn)....D.悚然(sǒng)苍颉(jí)银镯(zhuó)蹙缩(cù)....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涸辙之鲋嬴粮景从惴惴不安牛山濯濯 B .戳穿阴谋仓皇失措为虎作伥天崩地坼 C .残羹冷灸飞扬跋扈瞠目而视走头无路 D .殚精竭虑矫首遐观哀声叹气墨守成规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迅速扭转年年亏损的局面,厂党委决定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 员。 ②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③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 代四大家。 A.启用篡改匠心独运 B.起用篡改独树一帜 C.起用窜改独树一帜 D.启用窜改匠心独运 4.依次添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他也真怪,在最晴朗的日子,穿上雨鞋,带着雨伞,一定穿着暖 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鹿皮套子里; 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A.即使也而且就 B.如果也同时就 C.如果那么并且就 D.即使就而且同时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十分顽固守旧,祥林嫂被绑架后,他只说了“可恶!然而……”,真是惜墨如金。....B.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C.我信口开河,说个笑话给你听,你应当当笑话听。....D.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心里也想好了办法,脸上却无动于衷。.... 1

2020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摇曳.(yè) 估量.(liàng) 孱.头(càn)叨.陪鲤对(dāo) B.鞭笞.(chī) 嘈.杂(cáo) 恫吓.(xià) 命运多舛.(chuǎn) C.槛.菊(jiàn) 伺.候(cì) 赡.养(zhān) 掎.角之势(jī) D.挑.剔(tiāo) 遄.飞(chuán) 愧怍.(zuò) 两涘.渚崖(s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组是() A.祛除骄诏缄口百战不骀 B.赎罪久蜇簇新历经沧桑 C.汲满偏袒痴迷雷霆万钧 D.垢骂拙劣沉缅生机盎然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西方也有美轮美奂 ....的艺术精品,但在很大程度上西 方式的艺术常常被科学化或体育化了。 B.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了危险的苗头,

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 ....,为时太晚。 C.可以毫无愧色地说,肖邦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 置喙 ..的组成部分。 D.车厢里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充满了恐惧,她们感 到有些不对劲儿,刚才的兴奋之情一下就烟消云散 ....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A.近日,由央视纪录频道摄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CCTV-1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播出后,超过原时段 电视剧播出收视30%,也让一度远离电视的许多年轻人重新 回到了电视屏幕前。 B.“十二五”期间,温州将加强医疗、教育、文体等社会 事业的发展,完善保险、住房、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缩小 与标杆城市的差距,不断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的原因,这里就豁然开朗了, 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 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D.在很大的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而 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5.下列有关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 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考试范围:必修3全册。 3、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加上答题卷共12页。 4、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卷。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74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8分)(一)诗文默写(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1.《虞 (李煜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1)) 美人》白(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冰泉冷涩弦凝绝,) 居易《琵琶行》柳永。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宵酒醒何处?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霖铃》,千载谁堪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4)塞上长城空自许,(陆游《书愤》)仲间。分)42.请把李商隐的 《锦瑟》补充完整。(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诗词曲阅读(10分)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13 / 1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3分) (2)为什么说第三、四句有“一语双关”的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试作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谐”就是说笑话”它是喜剧的雏形,王国维认为中国戏剧导源于巫与优,优即以谐为职业。在古代社会中,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左传》《国语》 《史记》诸书都常提到优,优往往同时是诗人。汉初许多文人都以优起家,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是著例。 谐趣是一种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凡是游戏都带有谐趣,凡是谐趣也都带有游戏性。谐趣的定义可以说是: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 谐最富于社会性。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雅俗共赏,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虽然他们所喜欢的谐不尽相同。在一个集会中,大家正襟危坐,每个人俨然不可侵犯,彼此之间无形中有一层隔阂,但是到了谐趣发动时,这一层隔阂便涣然冰释,大家在谑浪笑傲中忘形尔我。 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成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的人物也不能成为谐的对象。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最常见的是容貌的丑拙。民俗歌谣中嘲笑麻子、瞎子、聋子、驼子等的最多,嘲笑容貌丑陋的风气自古就很盛行了。品格方面的亏缺也常为笑柄,如一首民歌:门前歇仔高头马,弗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挂仔白席巾,嫡亲娘舅当仔陌头人。”寥寥数语,把中国民族性大缺点 一一刻薄势利写得十分脱皮露骨。除这两种之外,人事的乖讹也是谐的对象,例如: 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 烂羊头,关内侯。”(《后汉书?刘玄传》)事情出乎常理之外,可恨亦复可笑。 谐都有讥刺的意味,不过讥刺不一定就是谐。例如《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这

201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下载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2.请将考号、姓名、班级填在答题卷上。 3.请在答题卷 ...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命题人雷真民2010年6月 一、语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敕.造(chì)惫.懒(bèi)埋怨(mái)前合后偃.(yǎn) B.盗跖.(zhí)觊觎 ..(jì yú)桌帏.(wéi)繁文缛.节(rù) C.赦.免(shè) 国玺. (xǐ) 榫.头(sǔn)装模.作样(mú)D.庠.序(xiáng)遥岑.(cén) 冠冕.(miǎn)残羹冷炙.(zhì) 2.下列多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暄凋敝一筹莫展躁动不安 B、舟楫戕害真知灼见出类拔萃 C、惊愕弥补孽根祸胎初见端睨 D、樯橹绣闼阿谀奉承金榜题名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那些在青年阶段拒绝学习的人,成年后不仅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就连自己 的生活也毫无质量,这已是无可________的事实。 ②过去,凡是作弊的行为,都令人_______,可是今天,小到一般的考试作弊, 大到学术科研的作弊,有的人竟然_______。 ③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坚决查处地方台在转播《新闻联播》过程中_______插播 广告的问题。 A.置疑不耻/不以为然任意 B.置疑不齿/不以为意任意 C.质疑不齿/不以为意随意 D.质疑不耻/不以为然随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像所有前任总干事一样,她需要 处理世卫组织技术、管理和政治等三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她决心在促进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