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性阻抗之诠释与测试

特性阻抗之诠释与测试

特性阻抗之诠释与测试
特性阻抗之诠释与测试

特性阻抗之诠释与测试:(转载)》正文:

抽象又复杂的数字高速逻辑原理,与传输线中方波讯号的如何传送, 以及如何确保其讯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降低其噪声(Noise)减少之误动作等专业表达,若能以简单的生活实例加以说明,而非动则搬来一堆数学公式与难懂的物理语言者,则对新手或隔行者之启迪与造福,实有事半功倍举重若轻之受用也

然而,众多本科专业者,甚至杏坛为师的博士教授们,不知是否尚未真正进入情况不知其所以然?亦或是刻意卖弄所知以慑服受教者则不得而知,或是二者心态兼有之!坊间大量书籍期刊文章,多半也都言不及义缺图少例,确实让人雾里看花,看懂了反倒奇怪呢!

笔者近来获得一份有关阻抗控制的演示文稿资料,系电性测试之专业日商HIOKI所提供其内容堪称文要图简一看就懂,令人爱不释手正是笔者长久以来所追求的境界,大喜之下乃征

得原著“问港建”公司的同意,并经由港建公司廖丰莹副总的大力协助,以及原作者山崎浩(Hiroshi Yamazaki)及其上司金井敏彦(Toshihiko Kanai)等解惑下,得以完成此文,在此

一并感谢并欢迎所有前辈先进们,多多慨赐类似资料嘉惠学子读者,则功在业界善莫大焉

二 .将讯号的传输看成软管送水浇花

2.1 数字系统之多层板讯号线(Signal Line)中,当出现方波讯号的传输时,可将之假想成为软管(hose)送水浇花一端于手握处加压使其射出水柱,另一端接在水龙头当握管处所施

压的力道恰好,而让水柱的射程正确洒落在目标区时,则施与受两者皆欢而顺利完成使命,岂非一种得心应手的小小成就?

2.2 然而一旦用力过度水注射程太远,不但腾空越过目标浪费水资源,甚至还可能因强力水压无处宣泄,以致往来源反弹造成软管自龙头上的挣脱!不仅任务失败横生挫折,而且还大捅纰漏满脸豆花呢!

2.3 反之,当握处之挤压不足以致射程太近者,则照样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过犹不及皆非所欲,唯有恰到好处才能正中下怀皆大欢喜

2.4 上述简单的生活细节,正可用以说明方波(Square Wave)讯号(Signal)在多层板传输线

(Transmission Line,系由讯号线、介质层、及接地层三者所共同组成)中所进行的快速传送

此时可将传输线(常见者有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与微带线Microstrip Line或带线

Strip Line等)看成软管,而握管处所施加的压力,就好比板面上“接受端”(Receiver)组件所并联到Gnd的电阻器一般(是五种终端技术之一,请另见TPCA会刊第13期“内嵌式电阻器之发展”一文之详细说明),可用以调节其终点的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使

匹配接受端组件内部的需求

三. 传输线之终端控管技术(Termination)

3.1 由上可知当“讯号”在传输线中飞驰旅行而到达终点,欲进入接受组件(如CPU或Menomery 等大小不同的IC)中工作时,则该讯号线本身所具备的“特性阻抗”,必须要与终端组件内部

的电子阻抗相互匹配才行,如此才不致任务失败白忙一场用术语说就是“正确执行指令,减

少噪声干扰,避免错误动作”一旦彼此未能匹配时,则必将会有少许能量回头朝向“发送端”

反弹,进而形成反射噪声(Noise)的烦恼

3.2 当传输线本身的特性阻抗(Z0)被设计者订定为28ohm时,则终端控管的接地的电阻器(Zt)也必须是28ohm,如此才能协助传输线对Z0的保持,使整体得以稳定在28 ohm的设计数值也

唯有在此种Z0=Zt的匹配情形下,讯号的传输才会最具效率,其“讯号完整性”

(Signal Integrity,为讯号品质之专用术语)也才最好

四.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4.1 当某讯号方波,在传输线组合体的讯号线中,以高准位(High Level)的正压讯号向前推进时,则距其最近的参考层(如接地层)中,理论上必有被该电场所感应出来的负压讯号伴随前

行(等于正压讯号反向的回归路径Return Path),如此将可完成整体性的回路(Loop)系统

该“讯号”前行中若将其飞行时间暂短加以冻结,即可想象其所遭受到来自讯号线、介质层与参考层等所共同呈现的瞬间阻抗值(Instantanious Impedance),此即所谓的“特性阻抗”

是故该“特性阻抗”应与讯号线之线宽(w)、线厚(t)、介质厚度(h)与介质常数(Dk)都扯上了关系此种传输线之一的微带线其图标与计算公式如下:

【笔者注】Dk(Dielectric Constant)之正确译词应为介质常数,原文中之...r其实应称做“相对容电率”(Relative Permitivity )才对后者是从平行金属板电容器的立场看事情由于其更接近事实,因而近年来许多重要规范(如IPC-6012、IPC-4101、IPC-2141与IEC-326)等都已改称为... r了且原图中的E并不正确,应为希腊字母 (Episolon)才对

4.2 阻抗匹配不良的后果 由于高频讯号的“特性阻抗”(Z0)原词甚长,故一般均简称之为“阻抗”读者千万要小心,此与低频AC交流电(60Hz)其电线(并非传输线)中,所出现的阻抗值(Z)并不完全相同数字系统当整条传输线的Z0都能管理妥善,而控制在某一范围内(±10﹪或 ±5﹪)者,此品质良好的传输线,将可使得噪声减少而误动作也可避免但

当上述微带线中Z0的四种变量(w、t、h、 r)有任一项发生异常,例如图中的讯号线出现缺口时,将使得原来的Z0突然上升(见上述公式中之Z0与W成反比的事实),而无法继续维持应有的稳定均匀(Continuous)时,则其讯号的能量必然会发生部分前进,而部分却反弹反射的缺失

如此将无法避免噪声及误动作了下图中的软管突然被山崎的儿子踩住,造成软管两端都出

现异常,正好可说明上述特性阻抗匹配不良的问题

4.3 阻抗匹配不良造成噪声 上述部分讯号能量的反弹,将造成原来良好品质的方波讯号,立即出现异常的变形(即发生高准位向上的Overshoot,与低准位向下的Undershoot,以及二者后

续的Ringing;详细内容另见TPCA会刊第13期“嵌入式电容器”之内文)此等高频噪声严重时还会引发误动作,而且当时脉速度愈快时噪声愈多也愈容易出错

五. 特性阻抗的测试

5.1 采TDR的量测

由上述可知整体传输线中的特性阻抗值,不但须保持均匀性,而且还要使其数值落在设计者的要求的公差范围内其一般性的量测方法,就是使用“时域反射仪”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TDR )此TDR可产生一种梯阶波(Step Pulse或Step Wave),并使之送入待测的传输线中而成为入射波(Incident Wave)于是当其讯号线在线宽上发生宽窄的变化时,则萤光幕上也会出现Z0欧姆值的上下起伏振荡

5.2 低频无须量测Z0,高速才会用到TDR 当讯号方波的波长(λ读音Lambda)远超过板面

线路之长度时,则无需考虑到反射与阻抗控制等高速领域中的麻烦问题例如早期1989年速度

不快的CPU,其时脉速率仅10MHz而已,当然不会发生各种讯号传输的复杂问题然而,目前的

Pentium Ⅳ其内频却已高达1.7GHz自然就会问题丛生,相较当年之巨大差异,岂仅是霄壤云泥而已!

由波动公式可知上述当年10MHz方波之波长为:

但当DRAM芯片组的时脉速率已跃升到800MHz,其方波之波长亦将缩短到37.5cm;而P-4 CPU 之速度更高达1.7GHz其波长更短到17.6cm,则其PCB母板上两者之间传输的外频,也将加速到

400MHz与波长75cm之境界可知此等封装载板(Substrate)中的线长,甚至母板上的的线长

等,均已逼近到了讯号的波长,当然就必须要重视传输线效应,也必须要用到TDR的测量了

5.3 TDR由来已久

利用时域反射仪量测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值,此举并非新兴事物早年即曾用以监视海底电缆(Submarine Cable)的安全,随时注意其是否发生传输品质上的“不连续(Disconnection)的问题目前才逐渐使用于高速计算机领域与高频通讯范畴中

5.4 CPU载板的TDR测试

主动组件之封装(Packaging)技术近年来不断全面翻新加速进步,70年代的C-DIP与P-DIP双排脚的插孔焊装(PTH),目前几已绝迹80年金属脚架(Lead Frame)的QFP(四边伸脚)或PLCC(四边勾脚)者,亦渐从HDI板类或手执机种中迅速减少代之而起的是有机板材的底面格列(Area Array)球脚式的BGA或CSP,或无脚的LGA甚至连芯片(Chip)对载板(Substract)

的彼此互连(Interconnection),也从打金线(Wire Bond)进步到路径更短更直接的“覆晶”(Flip Chip; FC)技术,整体电子工业冲锋之快几乎已到了瞬息万变!

Hioki公司2001年六月才在JPCA推出的“1109 Hi Tester”,为了对1.7GHz高速传输

FC/PGA载板在Z0方面的正确量测起见,已不再使用飞针式(Flying probe)快速移动的触测,也放弃了SMA探棒式的TDR手动触测(Press-type)的做法而改采固定式高频短距连缆,与固定式高频测针的精准定位,而在自动移距及接触列待测之落点处,进行全无人为因素干扰的高

精密度自动测试

在CCD摄影镜头监视平台的XY位移,及Laser高低感知器督察Z方向的落差落点,此等双重精确定位与找点,再加上可旋转式接触式测针之协同合作下,得以避免再使用传统缆线、连接

器、与开关等中介的麻烦,大幅减少TDR量测的误差如此已使得“1109 HiTESTER”在封装载

板上对Z0的量测,远比其它方法更为精确

实际上其测头组合,是采用一种四方向的探针组(每个方向分别又有1个Signal及2个Gnd)

在CCD一面监视一面进行量测下,其数据当然就会更为准确且温度变化所带来的任何误差,也可在标准值陶瓷卡板的自动校正下减到最低

5.5 精确俐落大小咸宜

此款最新上市的1109,不但能對最高階封裝載板的CPU進行Z0量測,且對其餘的高價位CSP、BGA、FC等,也都能在遊刃有餘下完成逐一精測其之待測尺寸更可從10mm×10mm的微小,一躍而至到500mm×600mm的巨大,劇變情勢下均能應對裕如令人激賞未來業界也許還要對Coupon以外的實際訊號線要求量測Z0,此高難度的TDR技術,目前亦正在研發中

射频同轴电缆特性阻抗Zc的测试

射频同轴电缆特性阻抗Z C 的测试 胡 树 豪 这里介绍射频同轴电缆特性阻抗Z C 的6种测试方法。它们同样也适合于双绞线,只不过仪器要转换为差分系统而已。 一、λ/4线接负载法 1、测试方法与步骤: ·待测电缆一段,长约半米(无严格要求),两端装上连接器。扫频范围由仪器低频扫到百余兆赫即可。对于其它长度的电缆,扫频范围请自定。 ·仪器工作在测反射(或回损)状态,作完校正后画面应选阻抗圆图。 ·在测试端口接上待测电缆,电缆末端接上精密负载。 ·画面不外三种情况: 轨迹集中为一点,则Z C = Z 0(测试系统特性阻抗,一般为50Ω)。 轨迹呈圆弧或圆圈状,在圆图右边,则Z C > Z 0 。 轨迹呈圆弧或圆圈状,在圆图左边,则Z C < Z 0 。 ·将光标移到最接近实轴的点上,记下此点的电阻值R in (不管电抗值)。 n i C R Z Z 0= 例如:R in = 54Ω,则Z C = 52Ω,若R in = 46Ω,则Z C = 48Ω。 若轨迹不与实轴相交,则扫频范围不够或电缆太短;若交点太多,则扫频范围太宽或电缆太长。 2、优点 轨迹直观连续,不易出错。 连接器的反射可以通过λ/4线抵消。 3、缺点 必须截取短样本。 必须两端装连接器。 电缆质量必须较好,否则不同频率的测试结果起伏较大,不好下结论。 4、物理概念与对公式的理解 λ/4线有阻抗变换作用,其输入阻抗Z in 与负载阻抗Z L 之间满足Z in = Z C 2/Z L 关系。 现在Z L = Z 0,Z in = R in ,代入展开即得上面的Z C 计算公式。 λ/4线的阻抗变换公式是众所周知的,但作为特性阻抗的测试方法却未曾见。在测阻抗曲线试验中发现,与实轴相交的这一点是可用来测特性阻抗的;因为它把矛盾扩大了,反而更容易测准。由于曲线是很规矩的,不易出错。但必须用第一个交点,即除原点以外的最低频率的与实轴最近的一点,用第二点就可能出问题。换句话说,待测电缆的电长度应为λ/4的奇数倍,不能是偶数倍。 二、λ/8线开、短路法 1、测试方法与步骤: ·样本与扫频方案 对于已装好连接器的跳线,长度已定,只能由长度定扫频方案而对于电缆原材料,则可以按要求频率确定下料长度。此时待测电缆一头装连接器即可。

用频谱分析仪作EMI测试和诊断

用频谱分析仪作EMI测试和诊断 频谱分析仪是电磁干扰(EMI)的测试、诊断和故障检修中用途最广的一种工具。本篇文章将重点突出频谱分析仪在EMI应用的广阔范围内作为诊断测试仪器的多用性。 对于一个EMC工程师来说,频谱分析仪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测试商用和军用电磁发射,其他用途包括对以下内容的评估: 材料的屏蔽效能, 仪器机箱的屏蔽效能, 较大的试验室或测试室的屏蔽效能, 电源线滤波器的衰减特性。 此外频谱分析仪在从事场地勘测中也很有用。 概述 频谱分析仪对于一个电磁兼容(EMC)工程师来说就象一位数字电路设计工程师手中的逻辑分析仪一样重要。频谱分析仪的宽频率范围、带宽可选性和宽范围扫描CRT显示使得它在几乎每一个EMC测试应用中都可大显身手。 辐射发射测量 频谱分析仪是测试设备辐射发射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与适当的接口相连就可用于EMI自动测量。比如说,一台频谱分析仪与一台计算机相连,就可以在对应的频率范围内把发射数据制成图和/或表。虽然EMI测量接收机也可用于自动测试系统,但在故障的诊断和检修阶段频谱分析仪则显得更优越。大多数情况下被测设备在第一次测试时都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值,因此,诊断电磁干扰源并指出辐射发射区域就显得很迫切。在EMI辐射发射测试的故障检修方面,有时可能想要设置足够宽的频率范围以使得辐射发射要的频谱范围以外的频谱也包括在内。用频谱分析仪,EMC工程师就可以观察到比用一台典型的EMI测试接收机可观察到的更宽的频谱范围。另一种常用技术是观察特殊宽带天线频率范围。包括所有校正因子在内的频谱图也同时被显示在频谱分析仪的CRT上,显示的幅值单位与分析仪上的单位相一致,通常是dBm。这样,测试人员可在CRT上监测发射电平,一旦超过限值,就会被立刻发现。这在故障检修中极其有用。这种特性使得人们在屏蔽被测产品的同时观察频谱仪的屏蔽并可立刻获得反馈信息。在快速进行滤波、屏蔽和接地操作时同样可做以上尝试。频谱分析仪的最大保持波形存储以及双重跟踪特性也可用于观察操作前后的EMI电平的变化。 许多频谱分析仪是便携式的,可以方便地移入测试室内以对被测产品进行连续观察。测试人员可以用电场或磁场探头探测被测设备泄漏区域。通常这些区域包括如,箱体接缝,CRT前面板、接口线缆、键盘线缆、键盘、电源线和箱体开口部位等,探头也可深入被测设备的箱体内进行探测。为了确切指出最大辐射区域,要求探头灵敏度不要太高,通常,一段小线头与一同轴线缆一

频谱仪测试时几个重要参数的设置

- 49 - 频谱仪测试时几个重要参数的设置 冯菊香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摘 要】频谱仪的最佳工作状态是由诸多因素、参数决定的,而各种参数之间又相互关联,因此在设置频谱仪时需要统筹考虑。文章从频谱仪的基本原理出发,对输入衰减、前置放大、混频、分辨率带宽、视频带宽、扫频宽度和扫描时间等参数作了重点介绍,并就它们之间的最佳工作状态关系设置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频谱仪;分辨率带宽;视频带宽;扫频宽度 【中图分类号】TM93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09)10-0049-02 频谱分析仪是信号分析处理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它不仅 用于测量各种信号的频谱,而且还可测量功率、失真、增益 和噪声特性等。其覆盖的频率范围可达40GHz甚至更高,因而 被广泛用于所有的无线或有线通信应用中,包括开发、生产、 安装与维护等。 从工作原理上看,频谱分析仪可以分为模拟式与数字式 两大类。数字式频谱分析仪主要用于超低频或低频段,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为傅立叶分析仪。模拟式频谱分析仪根据使用 滤波器的不同,又分为带通滤波器频谱分析仪与外差式扫频 频谱分析仪。 (一)频谱仪的基本原理 频谱分析仪的基本电路是超外差接收机,亦即利用超过 输入信号频率的本地振荡频率通过混频器获得差频输出。频 谱仪显示屏的水平坐标为频率轴,垂直坐标为功率轴,主要 用于观测和记录某个指定频率段内的载波频谱。其基本原理 如图1: 图1 频谱分析仪基本原理框图 信号的流程是:射频信号RF 接入频谱仪,经过前端的衰 减器和放大器,达到频谱仪的量程电平指标后,再经过混频 器,通过与本振信号的和频或差频而产生中频频率,然后, 通过中频带通滤波器和检波器峰值检波后的信号,再经过视 频滤波器滤波,经由A/D 转换后显示出来。由于本振电路的振 荡频率随着时间变化,因此频谱分析仪在不同的时间接收的 频率是不同的。当本振振荡器的频率随着时间进行扫描时, 屏幕上就显示出被测信号在不同频率上的电压包络,从而得 到被测信号的频谱。 (二)频谱仪的几个重要参数分析 用频谱分析仪对电信号进行测量时,要充分发挥频谱仪 的性能,尽可能地减少测量误差,显示其巨大的优越性,首 先必须根据所测的信号特点来设定频谱仪的衰减器、分辨率 带宽、视频带宽和扫描宽度(或时间)等,才可能使频谱仪 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1.合理使用输入衰减器和前置放大器 为了防止高电平输入信号对混频器产生的非线性失真,各种不同型号和不同类型的频谱仪,在仪器内部都设有输入衰减器,以此来选择最佳的混频电平。输入信号的电平不随衰减增加而下降,这是因为每当衰减降低加到检波器的信号电平10dB时,中放(IF)增益同时增加10dB来补偿这个损失,其结果使仪表显示的信号幅度保持不变。但是,噪声信号受到放大器的影响很大,其电平被放大,增加了10dB。既然内部噪声主要由中放第一级产生,因而输入衰减器不影响内部噪声电平。但是,输入衰减器影响到混频器的信号电平,并降低信噪比。也就是说,衰减器的衰减量每增加10dB,频谱仪显示的噪声电平就增加10dB。这样,要提高频谱分析仪的灵敏度就需要将衰减设置得尽可能小,降低噪声电平的值,使得信号不被噪声淹没。 使用前置放大器可以提高RF输入信号的信噪比,在测量小信号时,用前置放大器配合频谱仪的测量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是对卫星信号下行链路的弱信号进行检测时,需要加前置放大器改善系统的接收效果,否则,信号将很难看到或者根本看不到。但是,使用前置放大器时需要考虑两个重要的因素: 噪声值和增益。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已经包含了放大器的增益,因此在计算信号的实际强度时,需要将天线增益、放大器增益以及监测系统的其它增益或损耗均排除掉,才能 够得到信号的实际强度。前置放大器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内 部前置放大器需要选件,工作频率范围一般为3GHz;外部前置放大器可根据待监测的频率范围,选择相应的放大器,放大器的增益要足够大,以便于监测。 2.最佳混频电平 混频器是频谱仪的前端电路,如果工作不正常,频谱仪自身就会产生多种频率成份,导致测量不准确。为了满足大的动态范围和最好的信噪比,希望混频器的驱动电平尽可能大;为了减少非线性失真,又希望加到混频器的电平尽可能低。究竟混频器的电平取多大呢?多数使用说明书建议最佳的混频电平在-30~0dBm 之间,这时混频器内部产生的失真电平低于显示的平均噪声电平,也就是说混频器产生的失真电平观察不到,可以忽略。 3.分辨率带宽 (RBW:Resolution Band Width) 在频谱分析仪中,分辨率带宽 RBW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收稿日期】2009-07-02 【作者简介】冯菊香(1972-),女,安徽滁州人,玉林师范学院讲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读工程硕士,从事电子与通信测试技术研究。

特性阻抗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特性阻抗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王国海 以下内容供参考。 1.传输线模型 2 符号说明 R L G C 分布式电阻电感电导电容 3 计算过程 (1) u(△z)-u=-R*?z*i-L*△z*?i ?t i(△z)- i=-G*△z*u(△z)?c?△z??u (2) ?t (1)(2) 两边同除以△z,得到电报公式

?u ?z +Ri+L ?i ?t =0 (3) ?i ?z +Gu+C ?u ?t =0 (4) u(z,t)=U(z)e jωt (5) i(z,t)=I(z)e jωt (6) 由(5)(6) 计算得道下列公式 ?u(z,t)?z =dU(z)dz e jωt (7) ?u(z,t)?t =U(z) e jωt jω (8) ?i(z,t)?z =dI(z)dz e jωt (9) ?i(z,t)?t =I(z) e jωt jω (10) 将(7)(8) (9) (10) 代入公式(3) dU(z)dz e jωt +Ri+L I(z) e jωt jω=0,i 用公式(6)代入, dU(z)dz e jωt +R I(z)e jωt +L I(z) e jωt jω=0 化简得到: dU(z)dz =-(R+ jωL)I(z) (11) 同理7)(8) (9) (10)代入(4)可得 dI(z)dz =-(G+ jωC)U(z) (12) 由(11)(12) 得到 dU(z)dI(z)=(R+ jωL)I(z) (G+ jωC)U(z) (13) 交叉相乘, (G + jωC)U(z) dU(z)= (R + jωL)I(z)dI(z) 两边积分, ∫(G + jωC)U(z) dU(z)=∫(R + jωL)I(z)dI(z) 12(G + jωC)U(z)2=12(R + jωL)I(z)2 U(z)2I(z)2=(R+ jωL)(G+ jωC) 两边开根号 Z=U/I=√(R+ jωL)(G+ jωC) 假定R=0,G=0 (无损)得到特性阻抗近似公式 Z=√L C

阻抗测试方法

成品阻抗测试方法: 1、仪器设置: 网络分析仪:CENTER:200MHz SPAN:2MHz(视被测电缆的长度进行设定)MEAS:S12 或S21 FORMA T:Phase 直通校准 注意:校准完毕为一条数值为零的直线,SPAN更改不同的数值需要重新校准。 2、电容测量仪测试电容值。(数值现实稳定可以读取数值)。 3、相位差的测量: 网络分析仪连接被测电缆,显示相位值,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读取数值: 打开菜单MARKER SERACH,target value设置为0,打开multi target search , 记录两个标记点的频率值(注意:选择红圈内数值最接近的标记点)。 如上图所示:应选择标记点1、2。 δf=(f m -f n )/m-n 4、按照特性阻抗的公式: 平均特性阻抗=1000/(δf*c) δf单位为MHz, C为测量的电容值:单位nf。 注意事项:1、测试频率差时被测电缆的接头状态必须和测试电容的接头状态保持一致。 2、target value设置为0,以避免产生误差。 3、保证校准状态有效。

相对传播速度的测量方法: 1:相对传播速度的定义:信号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自由空间的传播速度之比。 2、仪器的设置: 网络分析仪进行测试: CENTER:200MHz SPAN:1MHz MEAS:S12 或S21 FORMA T:Group delay 直通校准 校准后为一条数值为零的直线。 3、连接被测电缆,打开Marker Factions ,将统计功能打开。读取平均值即为延迟时间t。 4、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相对传播速度: V =L/(t?c) ?100% V:相对传播速度。L:电缆的实际长度(米)c=3.0?108米/秒 t :延迟时间(秒)。 电缆相位及电长度测试及计算方法: 1、仪器的设置: 网络分析仪设置: CENTER:要求测试频点SPAN:10MHz(或者按照通知单要求设置起始终止频率)MEAS:S12 或S21 FORMA T:Extend Phase 直通校准 校准后为一条数值为零的直线。 2、连接被测电缆,读取要求频率点的数值。

交流阻抗怎么测量

交流阻抗怎么测量 交流阻抗法是电化学测试技术中一类十分重要的方法,是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和表面现象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近年来,交流阻抗的测试精度越来越高,超低频信号阻抗谱也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对阻抗谱解析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电极表面双电层结构,活化钝化膜转换,孔蚀的诱发、发展、终止以及活性物质的吸脱附过程。 (1)交流阻抗:交流阻抗即阻抗,在电子学中,是指电子部件对交流激励信号呈现出的电阻和电抗的复合特性;在电化学中,是指电极系统对所施加的交流激励信号呈现出的电阻和电抗的复合特性。阻抗模的单位为欧姆,阻抗辐角(相角)的单位为弧度或度。 (2)交流阻抗谱:在测量阻抗的过程中,如果不断地改变交流激励信号的频率,则可测得随频率而变化的一系列阻抗数据。这种随频率而变的阻抗数据的集合被称为阻抗频率谱或阻抗谱。阻抗谱是频率的复函数,可用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组合来表示;也可在复平面上以频率为参变量将阻抗的实部和虚部展示出来。测量频率范围越宽,所能获得的阻抗谱信息越完整。RST5200电化学工作站的频率范围为:0.00001Hz~1MHz,可以很好地完成阻抗谱的测量。 (3)电化学阻抗谱:电化学阻抗谱是一种电化学测试方法,采用的技术是小信号交流稳态测量法。对于电化学电极体系中的溶液电阻、双电层电容以及法拉第电阻等参量,用电化学阻抗谱方法可以很精确地测定;而用电流阶跃、电位阶跃等暂态方法测定,则精度要低一些。另外,像扩散传质过程等需要用较长时间才能测定的特性,用暂态法是无法实现的,而这却是电化学阻抗谱的长项。 (4)电化学阻抗谱测量的特殊性:就测量原理而言,在电化学中测量电极体系的阻抗谱与在电子学中测量电子部件的阻抗谱并没有本质区别。通常,我们希望获得电极体系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电化学阻抗谱。而维持电极体系的状态,须使电极电位保持不变。通常认为,电极电位变化50mV以上将会破坏现有的状态。因此,在电化学阻抗谱测量中,必须注意两个关键点,即:偏置电位和正弦交流信号幅度。 (5)正弦交流信号的幅度:为了避免对电化学电极体系产生大的影响以及希望其具有较好的线性响应,正弦交流信号的幅度通常可设在2~20mV之间。 (6)自动去偏:在电化学阻抗谱测量过程中,由于偏置电位不一定等于开路电位以及少量的非线性作用,在工作电极电流中还会含有直流成分。去除这个直流成分(偏流),可扩大交流信号的动态范围、提高信噪比。RST5200电化学工作站,可在测量过程中动态地调整去偏电流,使获得的阻抗谱数据更精准。另外,在软件界面的状态栏中,可实时显示工作电极的极化电流,供操作者参考。 以上为交流阻抗的相关说明,下面我们就实验设置过程中遇到的专业名词

电路基础实验实验十一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实验十一 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实验成员: 班级: 整理人员:

实验十一 R 、L 、C 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电阻,感抗、容抗与频率的关系,测定R~f ,X L ~f 与X C ~f 特性曲线。 2.加深理解R 、L 、C 元件端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关系。 二、原理说明 1.在正弦交变信号作用下,电阻元件R 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有关系式 在信号源频率f 较低情况下,略去附加电感及分布电容的影响,电阻元件的阻值信号源频率无关,其阻抗频率特性R~f 如图9-1。 如果不计线圈本身的电阻R L ,又在低频时略去电容的影响,可将电感元件视为电感,有关系式 I jX U L L ? ? = 感抗 fL X L π2= 感抗随信号源频率而变,阻抗频率特性X L ~f 如图9-1。 在低频时略去附加电感的影响,将电容元件视为纯电容,有关系式 I jX U C C ? ? - = 容抗 fC X C π21 = 容抗随信号源频率而变,阻抗频率特性X C ~f 如图9-1. 2.单一参数R 、L 、C 阻抗频率特性的测试电路如图9-2所示。 途中R 、L 、C 为被测元件,r 为电流取样电阻。改变信号源频率,测量R 、L 、

C 元件两端电压U R 、U L 、U C ,流过被测元件的电流则可由r 两端电压除以r 得到。 3.元件的阻抗角(即相位差φ)随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而改变同样可用实验方法测得阻抗角的频率特性曲线φ~f 。 用双踪示波器测量阻抗角(相位差)的方法。 将欲测量相位差的两个信号分别接到双踪示波器Y A 和Y B 两个输入端。调节示波器有关旋钮,使示波器屏幕上出现两条大小适中、稳定的波形,如图9-3所示,荧光屏上数的水平方向一个周期占n 格,相位差占m 格,则实际的相位差φ(阻抗角)为 度n 360m ? ? =φ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1.测量R 、L 、C 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

电缆的特性阻抗

电缆的阻抗 术语 音频:人耳可以听到的低频信号。范围在20-20kHz。 视频:用来传诵图象的高频信号。图象信号比声音复杂很多,所以它的带宽(范围)也大过音频很多,少说也有0-6MHz。 射频:可以通过电磁波的形式想空中发射,并能够传送很远的距离。射频的范围要宽很多,10k-3THz(1T=1024G)。 电缆的阻抗 本文准备解释清楚传输线和电缆感应的一些细节,只是此课题的摘要介绍。如果您希望很好地使用传输线,比如同轴电缆什么的,就是时候买一本相关课题的书籍。什么是理想的书籍取决于您物理学或机电工程,当然还少不了数学方面的底蕴。 什么是电缆的阻抗,什么时候用到它? 首先要知道的是某个导体在射频频率下的工作特性和低频下大相径庭。当导体的长度接近承载信号的1/10波长的时候,good o1风格的电路分析法则就不能在使用了。这时该轮到电缆阻抗和传输线理论粉墨登场了。 传输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源阻抗必须和负载阻抗相同,以使功率转移达到最大化,并使目的设备端的信号反射最小化。在现实中这通常意味源阻抗和电缆阻抗相同,而且在电缆终端的接收设备的阻抗也相同。 电缆阻抗是如何定义的? 电缆的特性阻抗是电缆中传送波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之比。(伏特/米)/(安培/米)=欧姆 欧姆定律表明,如果在一对端子上施加电压(E),此电路中测量到电流(I),则可以用下列等式确定阻抗的大小,这个公式总是成立: Z = E / I 无论是直流或者是交流的情况下,这个关系都保持成立。 特性阻抗一般写作Z0(Z零)。如果电缆承载的是射频信号,并非正弦波,Z0还是等于电缆上的电压和导线中的电流比。所以特性阻抗由下面的公式定义: Z0 = E / I 电压和电流是有电缆中的感抗和容抗共同决定的。所以特性阻抗公式可以被写成后面这个形式: 其中 R=该导体材质(在直流情况下)一个单位长度的电阻率,欧姆 G=单位长度的旁路电导系数(绝缘层的导电系数),欧姆 j=只是个符号,指明本项有一个+90'的相位角(虚数) π=3.1416

实验7.8.9.RLC特性阻抗测试

实训项目七 R 、L 、C 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电阻、感抗、容抗与频率的关系,测定R ~f 、L X ~f 、C X ~f 特性曲线。 2.加深理解R 、L 、C 元件端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关系。 二、原理说明 1.在正弦交变信号作用下,电阻元件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有关系式 I R U = 在信号源频率f 较低情况下,略去附加电感及分布电容的影响,电阻元件的阻值与信号源频率无关,其阻抗频率特性R ~f 如图3-20。 如果不计线圈本身的电阻1R ,又在低频时略去电容的影响,可将电感元件视为纯电感,有关系式, I jX U L = 感抗 fL X L π2= 感抗随信号源频率而变,阻抗频率特性L X ~f 如图3-20所示。 在低频时略去附加电感的影响,将电容元件视为纯电容,有关系式, I jX U C -= 容抗 fC X C π21 = 容抗随信号源频率而变,阻抗频率特性C X ~f 如图3-20。 图3-20 阻抗特性测试电路 2.单一参数R 、L 、C 阻抗率特性的测试电路如图3-20所示。 图中R 、L 、C 为被测元件,r 为电流取样电阻。改变信号源频率,测量R 、L 、C 元件两端电压R U 、L U 、C U 流过被测元件的电流则可由r 两端电压除以r 得到。 元件的阻抗角(即相位差?)随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而改变,同样可用实验方法测得阻

抗角频率特性曲线?~f 。 3.用双踪示波器测量阻抗角(相位差)的方法。 将欲测量相位差的两个信号分别接到双踪示波器A Y 和B Y 两个端。调节示波器有关旋钮,使示波器屏幕上出现两条大小适中、稳定的波形,如下图3-21所示,荧光屏上数得水 平方向一个周期占n 格,相位差占m 格,则实际的相位差?(阻抗角)为n m 360?=?。 图3-21 相位差测定波形图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1.测量单一参数R 、L 、C 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 实验线路如图3-20所示,取mH L K R 10,1=Ω= ,Ω==200,1r F C μ。通过电缆线将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信号接至电路输入端,作为激励源U ,并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使激励电压的有效值为U =3V ,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改变信号源的输出频率从200Hz (用频率计测量),并使开关S 分别接通R 、L 、C 三个元件,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量R U 、r U ;L U 、r U ;C U 、r U ,并通过计算得到各频率点时的R 、L X 、C X 之值,记录表中。

特性阻抗之原理与应用

特性阻抗之原理與應用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一、前題 1、導線中所傳導者為直流(D.C.)時,所受到的阻力稱為電阻(Resistance),代表符號為R,數值單位為“歐姆”(ohm,Ω)。其與電壓電流相關的歐姆定律公式為: R=V/I;另與線長及截面積有關的公式為:R=ρL/A。 2、導線中所傳導者為交流(A.C.)時,所遭遇的阻力稱為阻抗(Impedance),符號為Z,單位仍為Ω。其與電阻、感抗及容抗等相關的公式為: Z =√R2 +(XL—Xc)2 3、電路板業界中,一般脫口而出的“阻抗控制”嚴格來說并不正确,專業性的說法應為“特性阻抗控制”(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Control)才對。因為電腦類PCB線路中所“流通”的“東西”并不是電流,而是針對方波訊號或脈沖在能量上的傳導。此種“訊號”傳輸時所受到的“阻力”另稱為“特性阻抗”,代表的符號是Zo。計算公式為:Zo = √L/C ,(式中L為電感值,C為電容值),不過Zo的單位仍為歐姆。只因“特性”的原文共有五個章節,加上三個單字一并唸出時拗口繞舌十分費力。為簡化起見才把“特性”一字暫時省掉。故知俗稱的“阻抗控制”,實際上根本不是針對交流電“阻抗”所進行的“控制”。且即使要簡化掉“特性”也應說成Controlled Impedance,或阻抗匹配才不致太過外行。 圖1 PCB元件間以訊號(Signal)互傳,板面傳輸線中所遭遇的阻力稱為“特性阻抗” 二、需做特性阻抗控制的板類 電路板發展40年以來已成為電機、電子、家電、通信(含有線及無線)等硬體必備的重要元件。若純就終端產品之工作頻率,及必須阻抗匹配的觀點來分類時,所用到的電路板約可粗分為兩大類:

阻抗测试

PCB的差分阻抗测试技术 作者: 周英航上网日期: 2006年11月10日打印版订阅 关键字:PCB电路板TDR真差分TDR特征阻抗Coupon 为了提高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计算机行业和通信行业越来越多的采用高速串行总线。在芯片之间、板卡之间、背板和业务板之间实现高速互联。这些高速串行总线的速率从以往USB2.0、LVDS以及FireWire1394的几百Mbps到今天的PCI-Express G1/G2、SATA G1/G2 、XAUI/2XAUI、XFI的几个Gbps乃至10Gbps。计算机以及通信行业的PCB客户对差分走线的阻抗控制要求越来越高。这使PCB生产商以及高速PCB设计人员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结合PCB行业公认的测试标准IPC-TM-650手册,重点讨论真差分TDR测试方法的原理以及特点。 IPC-TM-650手册以及PCB特征阻抗测试背景 IPC-TM-650测试手册是一套非常全面的PCB行业测试规范,从PCB的机械特性、化学特性、物理特性、电气特性、环境特性等各方面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测试方法以及测试要求。其中PCB板电气特性要求在第2.5节中描述,而其中的2.5.5.7a(IPC-TM-650官方网站下载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dc6091131.html,/4.0_Knowledge/4.1_Standards/test/2-5-5-7a.pdf)则全面的介绍了PCB特征阻抗测试方法和对相应的测试仪器要求,重点包括单端走线和差分走线的阻抗测试。 TDR的基本原理及IPC-TM-650对TDR设备的基本要求 1.TDR的基本原理 图1是一个阶跃信号在传输线(如PCB的走线)上传输时的示意图。而传输线是通过电介质与GND分隔的,就像无数个微小的电容的并联。电信号到达某个位置时,就会令该位置上的电压产生变化,就像是给电容充电。因此,传输线在此位置上是有对地的电流回路的,因

频谱仪使用

频谱分析仪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在频域里显示输入信号的频谱特性.频谱分析仪依信号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时频谱分析仪(Real-Time Spectrum Analyzer)与扫描调谐频谱分析仪(Sweep-Tuned Spectru m Analyzer).即时频率分析仪的功能为在同一瞬间显示频域的信号振幅,其工作原理是针对不同的频率信号而有相对应的滤波器与检知器(Detector),再经由同步的多工扫描器将信号传送到CRT萤幕上,其优点是能显示周期性杂散波(Periodic Random Waves)的瞬间反应,其缺点是价昂且性能受限於频宽范围,滤波器的数目与最大的多工交换时间(Switching Time).最常用的频谱分析仪是扫描调谐频谱分析仪,其基本结构类似超外差式接收器,工作原理是输入信号经衰减器直接外加到混波器,可调变的本地振荡器经与CRT同步的扫描产生器产生随时间作线性变化的振荡频率,经混波器与输入信号混波降频后的中频信号(IF)再放大,滤波与检波传送到CRT的垂直方向板,因此在CRT的纵轴显示信号振幅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影响信号反应的重要部份为滤波器频宽,滤波器之特性为高斯滤波器(Gaussian-Shaped Filter),影响的功能就是量测时常见到的解析频宽(R BW,ResolutionBandwidth).RBW代表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能够被清楚的分辨出来的最低频宽差异,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频宽如低於频谱分析仪的RBW,此时该两信号将重叠,难以分辨,较低的RBW固然有助於不同频率信号的分辨与量测,低的RBW将滤除较高频率的信号成份,导致信号显示时产生失真,失真值与设定的RB W密切相关,较高的RBW固然有助於宽频带信号的侦测,将增加杂讯底层值(Noise Floor),降低量测灵敏度,对於侦测低强度的信号易产生阻碍,因此适当的RBW宽度是正确使用频谱分析仪重要的概念. 频谱分析仪的使用 一、什么是频谱分析仪在频域内分析信号的图示测试仪。以图形方式显示信号幅度按频率的分布,即 X轴表示频率,Y轴表示信号幅度。 二、原理:用窄带带通滤波器对信号进行选通。 三、主要功能:显示被测信号的频谱、幅度、频率。可以全景显示,也可以选定带宽测试。 四、测量机制: 1、把被测信号与仪器内的基准频率、基准电平进行对比。因为许多测量的本质都是电平测试,如载 波电平、A/V、频响、C/N、CSO、CTB、HM、CM以及数字频道平均功率等。 2、波形分析:通过107选件和相应的分析软件,对电视的行波形进行分析,从而测试视频指标。如 DG、DP、CLDI、调制深度、频偏等。 五、操作: (一)硬键、软键和旋钮:这是仪器的基本操作手段。 1、三个大硬键和一个大旋钮:大旋钮的功能由三个大硬键设定。按一下频率硬键,则旋钮可以微调仪器显示的中心频率;按一下扫描宽度硬键,则旋钮可以调节仪器扫描的频率宽度;按一下幅度硬键,则旋钮可以调节信号幅度。旋动旋钮时,中心频率、扫描宽度(起始、终止频率)、和幅度的dB数同时显 示在屏幕上。 2、软键:在屏幕右边,有一排纵向排列的没有标志的按键,它的功能随项目而变,在屏幕的右侧对 应于按键处显示什么,它就是什么按键。 3、其它硬键:仪器状态(INSTRUMNT STATE)控制区有十个硬键:RESET清零、CANFIG配置、CAL校准、AUX CTRL辅助控制、COPY打印、MODE模式、SAVE存储、RECALL调用、MEAS/USE R测量/用户自定义、SGL SWP信号扫描。光标(MARKER)区有四个硬键:MKR光标、MKR 光标移动、RKR FCTN光标功能、PEAK SEARCH峰值搜索。控制(CONTRL)区有六个硬键:SWEEP扫描、BW带宽、TRIG触发、AUTO COVPLE自动耦合、TRACE跟踪、DISPLAY显示。在数字键区有一个B KSP回退,数字键区的右边是一纵排四个ENTER确认键,同时也是单位键。大旋钮上面的三个硬键是窗

特征阻抗

特征阻抗,又称为特性阻抗,它是在甚高频、超高频范围的概念。那什么是特征阻抗呢?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在信号沿到达的地方,信号线和参考平面(参考平面指的是电源平面或者是地平面)之间由于电场的建立,就会产生一个瞬间的电流,如果传输线是各向同性的,那么只要信号在传输,就会始终存在一个电流I,而如果信号的输出电平为V,则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传输线就会等效成一个电阻,大小为V/I,我们把这个等效的电阻称为传输线的特征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Z. 那么这个定义如何去理解?首先,必须明白特征阻抗跟线的阻抗的区别,特征阻抗属于传输线的概念,指的是传输线上点的阻抗,而线的阻抗(一般称为电阻)是对与直流而言的;其次传输线又分为微带线和带状线,微带线是指只有一个参考平面的传输线,带状线是指有两个参考平面的传输线;最后特征阻抗是对交流信号而言,对直流信号来说传输线的电阻并不是Z,而是远远小于这个 值(也就是所说的直流电阻)。 特征阻抗的意义在于什么呢?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如果传输线上的特征阻抗发生变化,信号就会在阻抗不连续的结点上产生反 射,后果就是EMI有问题,信号不完整。 特征阻抗的计算比较复杂,一般是采用专门的就算软件。业界用的比较多的Polar Si系列(一般的PCB公司采用) 1.单端特征阻抗的计算 参数说明如下(单位是mil,特殊参数取标准常数): H1:是指示顶层的厚度,也就是说第二层到第一层的距离,一般来说这个有PCB公司决定,4mil是用的比较多的。4点多mil 都是可以的。 Er1:是指板材的介质常数,对于FR-4来说,一般为4.2-4.4。 T1:是指铜薄的厚度,一般用mil来表示。定义是这样的,一OZ(盎司)的铜铺在一平方英寸所形成的铜薄厚度。它们的具体 转化如下 OZ 1/4 1/2 1 2 3 4 mil 0.36 0.7 1.4 2.8 4.2 5.6 W1和W2:是指传输线的线宽,而它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在PCB的制作过程中是从上到下腐蚀的,因此有梯形的感觉,一般来 说取W2=W-0.5,W1=2+0.5(W是原始传输线的宽度)。 CEr:是指绿漆的介电常数,一般来说取3.5-3.8。 C1和C2:是指绿漆的厚度,一般取1左右。 参数都明白意思了,要计算特征阻抗那就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了。 2.差分特征阻抗的计算 差分特征阻抗是指差分线的差分阻抗,计算的方法跟单端的基本上一样,只不过多了一线间距离S。 3.常用的传输线特征阻抗 差分阻抗单端阻抗 HDMI 100 ohms+/-10% 50 ohms+/-10% USB 90 ohms+/-10% 42-78 ohms+/-10% DDR NC 60 ohms+/-10%

频谱仪测场强的方法

频谱分析仪测量场强方法 频谱分析仪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信号分析仪器。它可用来测量信号的频率、电平、波形失真、噪声电平、频谱特性等,加上标准天线还可用来测量场强。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宽频带连续扫描,并将测得的信号在CRT屏上直观地显示出来。在整个频段内,电平显示范围大于70dB,在无线电电波测量中可以很方便地看出频谱占用和信号活动情况,所以在很多场合,频谱仪正在替代场强仪成为电波测量中一种新的被广泛应用的仪器。但必竟二者设计上有差异,因此使用侧重面应有所有同,否则将会带来很大的测量误差。 一、电平刻度的转换和阻抗匹配问题 通常,频谱仪的显示刻度单位是dBm,而在场强测量和有关电波传播问题讨论中,习惯采用dBμv/m为单位,因此首先就有一个单位转换问题。实际上场强测量就是标准天线端感应电压的测量,因此只要将频谱仪的读数换算成电压单位,加上天线的天线系数即可求得待测场强。 频谱仪的单位换算系数随其输入阻抗的不同而不同,对于50Ω系统, VdBuV=PdBm+107dB而对于75Ω系统,则VdBuV=PdBm+ 现代频谱仪多采用微机处理,显示刻度可以自动转换。在实际测量中要特别注意天线阻抗与测试系统的匹配问题,避免产生失配误差。由于频谱仪在使用中是进行宽带扫描,所以所用天线要求也都是宽带天线,而宽带天线的VSWR一般都较大,如果与频谱仪联接的不是匹配天线,则要对所用天线的天线系数重新校对。 在实际测量中,输入衰减器不宜放在0dB的位置,如果衰减器置0,输入信号直接接到混频器上,则阻抗特性变差,造成较大的失配误差。 二、防止频谱分析仪过载 一般测试接收机的输入端都有带有调谐式高放电路,以抑制带外信号,提高灵敏度。 而频谱分析仪由于其宽带连续快速扫描的特性,输入端一般都直接接到第一混频器上。当信号电平较高时,混频器工作在非线性变频状态,将产生高阶互调和混频增益压缩,而且过高的电平(一般大于5dBm)将烧坏

PCB特性阻抗简介

PCB特性阻抗简介 今就电子学的领域出发解译影响高频特性阻抗品质〝谐振(resonance)〞。所谓的谐振意指可发生于任一物理系统中,只要该系统具有相对形式之贮能零件。当贮存于这些零件中之能量作相互交换时,就不需再自能源取得额外之能量,而将有谐振存在。 我们都知道当驾驶一前轮不平衡之车辆时,在某些特定速率下,不平衡的轮子之振动率等于前端悬吊者之自然谐振频率,则存在在一系统中之弹簧及质量中之能量可彼此互作交换导致一大的振动及方向盘之移动,这些情形司机常见到之。 在此文中,我们将讨论在电路中之谐振特性及一些应用。电路中之谐振,要求电抗量必须能互相抵销。在一串联RLC电路中,此需电抗性电压降抵消:在一并联RLC电路中,则需电抗性电流互相抵消。 一串联电路的阻抗,为电阻值及电抗值之向量和。在一串联RLC电路中,将有一频率,在该频率下可使其电感抗及电容抗相等,此频率称为谐振频率。可使电抗值互相抵销,导致净电抗值为0,在谐振频率(f0),|XL|=|XC|。 其中所言的RLC电路即指电阻、电感、电容组件所组合而成的电子回路,所以了解何为特性阻抗之前,甚至何谓谐振频率应先就其材料特性加以了解。 就电阻而言:电阻器(resistor)在高频电路中应用甚广,但是一般对电阻特性的了解,仍多局限于电阻在直流电路中所呈现的阻尼特性。实际上,电阻在高频电路中,因受信号频率的影响,不仅电阻值会随之改变,更可能会呈现电感或电容的特性。 如图所示电阻器在高频时的等效电路,R为电阻器的电阻值,L为其两端引线的电感,C为存在于电阻器内所有杂散电容的总和。杂散电容形成的原因,随电阻器结构的不同而异。以碳粒合成电阻(carbon composite resistor)为例,由于其结构为以微小碳粒压合而成,故在各碳粒之间都存有电容。此即为等效电路中杂散电容C的来源之一。由此可以推知碳粒合成电阻的高频特性甚差。 另外就TDR测量空板上的传输线而言亦可依上述的方式解译,其中上述所提L的效应来自电阻的两端引线,同理推验可知,TDR所使用探棒的测头如接于导通孔时即产生传输路径,此输入信道愈长则L效应相对愈大,此现象将如同业先前

PCB的差分阻抗测试技术

PCB的差分阻抗测试技术 摘要:TDR(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是PCB行业检测产品的特征阻抗是否符合或达到预计要求的最主要的测试方法。随着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串行总线速度显著提高,对PCB 走线特别是差分走线的阻抗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验证PCB中差分走线的特征阻抗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成为了PCB生产商以及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人员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PCB行业公认的测试标IPC-TM-650手册,重点讨论真差分TDR测试方法的原理以及特点。 一、引言 为了提高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计算机行业和通信行业越来越多的采用高速串行总线。在芯片之间、板卡之间、背板和业务板之间实现高速互联。这些高速串行总线的速率从以往USB2.0、LVDS以及FireWire1394的几百Mbps到今天的PCI-Express G1/G2、SATA G1/G2、XAUI/2XAUI、XFI的几个Gbps乃至10Gbps。计算机以及通信行业的PCB客户对差分走线的阻抗控制要求越来越高。这使PCB生产商以及高速PCB设计人员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结合PCB行业公认的测试标准IPCTM-650手册,重点讨论真差分TDR 测试方法的原理以及特点。 二、IPC-TM-650手册以及PCB特征阻抗测试背景 IPC-TM-650测试手册是一套非常全面的PCB行业测试规范,从PCB的机械特性、化学特性、物理特性、电气特性、环境特性等各方面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测试方法以及测试要求。其中PCB板电气特性要求在第2.5节中描述,而其中的2.5.5.7a(IPCTM-650官方网站下载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dc6091131.html,/4.0_Knowledge/4.1_Standards/test/2-5-5-7a.pdf)则全面的介绍了PCB特征阻抗测试方法和对相应的测试仪器要求,重点包括单端走线和差分走线的阻抗测试。 三、TDR的基本原理及IPC-TM-650对TDR设备的基本要求 3.1TDR的基本原理 图1是一个阶跃信号在传输线(如PCB的走线)上传输时的示意图。而传输线是通过电介质与GND分隔的,就像无数个微小的电容的并联。电信号到达某个位置时,就会令该位置上的电压产生变化,就像是给电容充电。因此,传输线在此位置上是有对地的电流回路的,因此就有阻抗的存在。但是该阻抗只有阶跃信号自身才能“感觉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特征阻抗。 当传输线上出现阻抗不连续的现象时,在阻抗变化的地方阶跃信号就会产生反射的现象,如果将反射信号进行取样并显示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就会得出如图2所示的波形,从波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条被测试的传输线在不同位置上的阻抗变化。同时我们可以比较图2中的两个波形。这是使用两台分辨率不同的TDR设备在测试同一条传输线时获得的测试结果。对于传输线阻抗变化的反映一个明显而另一个不明显。TDR设备感知传输线阻抗不连续的分辨率取决于TDR设备所发出的阶跃信号上升时间的快慢,上升时间快所获得的分辨率就高。而TDR设备的上升时间往往和测试系统的带宽紧密相关,带宽高的测试系统有更

HP频谱仪测试设置步骤

HP8594E频谱仪基本测试操作设置说明 使用提示: 为了您的设备避免损坏,请注意以下几点: 1.严禁在测试口“RF in”直接加入超出+20dBm总功率电平的任何信号电平或40V直流信号。而必须加对应容限功率和适当衰减量的衰减器。 2.严禁仪器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使用(环境温度--高于摄氏50度或低于0摄氏度),以免造成损坏。 3.在接入测试口前,必须确保馈线无静电,接入前须将天馈线对地放电。且频谱仪必须良好接地! 4.频谱仪需定期进行校准。工程上可利用频谱仪自带的CAL OUT信号或跟踪信号源进行校准。 图1 HP8591频谱仪面板示意图 使用惠普HP8594E等该系列频谱分析仪,操作者仅需打开电源并将被测信号显示到屏幕上,当信号显示到屏幕上时,使用者仅需几个简单步骤就可测试信号的频率和幅度。 这些步骤包括设置中心频率FREQ,频率带宽SPAN,幅度AMPLITUDE,频率分辨率带宽RBW ,视频带宽VBW和标识MARKER。如上图所示位置。

基本操作示范: 示例1:测试一个强度为25dBm,频率900MHz的GSM 200KHz载波信号: 1.由于测试功率输入为25dBm,频谱仪RF in输入口需连接2W,30dB衰减器 2.打开频谱仪电源,开机自检。确保通过设备自检。 3.按FREQ键,输入900MHz,将中心频率设为900MHz。4.设置频率带宽:按SPAN菜单键。 5.输入10,然后按MHz键,设SPAN为10MHz。 6.设置参考电平:按AMPLITUDE面板键。通过估算载波电平通过衰减器后约为25-30=-5dBm,故可设参考电平为0dBm。7.按REF LEVEL菜单键,输入0,按dBm键,将参考电平设为0dBm。 8.设置频率分辨率带宽RBW和视频带宽VBW:面板上按BW 键,先设置RBW,在显示频幕按取RBW,键入300,再按KHz 键;设置VBW,按取VBW键,键入100,按KHz键。 9.设置MARKER标识:面板上按MKR标识打开,按PEAKsearch 将标记到载波的电平峰值。即可读出载波功率电平。通过频谱仪的OFFset(衰减补偿量)功能加入测试系统的衰减补偿值,即为所得测试结果。 10.存储图形:按save键,按照提示键入存储位置,再按enter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