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滴定酸检测试剂盒(滴定法)

可滴定酸检测试剂盒(滴定法)

可滴定酸检测试剂盒(滴定法)
可滴定酸检测试剂盒(滴定法)

可滴定酸(TA)检测试剂盒(滴定法)

简介:

有机酸存在于多种生命体中,植物组织或果实中有机酸种类和数量因植物组织或果实种类和品种而异,进而影响果实的口味、酸糖比、耐储性,植物组织或果实中含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等多种有机酸。

Leagene 可滴定酸(TA)检测试剂盒(滴定法)检测原理是根据酸碱中和原理进行的,即用已知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待测样品,根据氢氧化钠的消耗量计算待测样品中可滴定酸的含量。该试剂盒主要用于定量检测植物组织或果实中可滴定酸(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等),该50T 试剂盒可以检测约47-48次样本。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自备材料:

1、 实验材料:桃子、李子、苹果、杏等果实或其他植物组织

2、 研钵或匀浆器

3、 离心管或试管

4、 滤纸或纱布

5、 滴定管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配制TA Lysis buffer 工作液:取适量的TA Lysis buffer(10×),TA Lysis buffer(10×):

蒸馏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即为TA Lysis buffer 工作液。

2、 取果实或其他植物组织,洗净,擦干,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置于研钵或匀浆器,加入

TA Lysis buffer 工作液,充分研磨或匀浆后转入离心管或试管,用少量TA Lysis buffer 工作液冲洗研钵或匀浆器,一并转入离心管或试管,补加TA Lysis buffer 工作液,混匀,静置,用滤纸或纱布滤出滤液,留取滤液,即为可滴定酸提取液,保存待用。

编号 名称

TC2303 50T Storage

试剂(A): TA Lysis buffer(10×) 250ml RT 试剂(B): TA 滴定液(0.1M) 500ml RT 试剂(C): TA 标定液 120ml RT 试剂(D): 酚酞显色液 5ml

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3、标定TA滴定液:取TA标定液,滴加酚酞显色液,用TA滴定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

按如下公式计算TA滴定液准确浓度:

TA滴定液准确浓度(M)=0.24/(TA滴定液所用毫升数×0.204)

4、滴定测定:取10ml可滴定酸提取液加至三角瓶中,滴加酚酞显色液,用已经标定好的

TA滴定液进行滴定至溶液初现粉红色并在内不褪色为终点,记录TA滴定液的用量。以蒸馏水代替可滴定酸提取液进行滴定,作为空白对照。

计算:

根据TA滴定液消耗量,计算样品中可滴定酸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可滴定酸含量(μg/ml·g·h)={V×C×f×(V1-V2)}/(W×V S)

式中:V=样品提取液总体积(ml)

V=滴定时所取滤液体积(ml)

C=标定后的TA滴定液摩尔浓度(M)

V1=滴定提取液所用的TA滴定液的体积(ml)

V0=滴定蒸馏水所用的TA滴定液的体积(ml)

W=样品鲜重(g)

f=折算系数,常按照果实中主要的有机酸进行折算,苹果、梨、桃、杏、李、番茄、莴苣等果实中主要含苹果酸,折算系数为0.067;柑橘类果实中主要含柠檬酸,其折算系数为0.07;葡萄果实主要含酒石酸,其折算系数为0.075。其他样品的折算系数参考上述。

注意事项:

1、实验材料应尽量新鲜,如取材后不立即使用,应存于-20。

2、果实中含酸量较少时,可将TA滴定液适当稀释后使用,可考虑用0.05-0.01M TA滴

定液进行滴定。

3、TA滴定液含量计算公式中V0为3次空白测定的平均值。

4、如果所测样本的浓度过高,应用TA Lysis buffer工作液稀释样品后重新测定。

有效期:12个月有效。

相关:

编号名称

PS0013 RIPA裂解液(强)

TC1167 尿素(Urea)检测试剂盒(脲酶波氏比色法)

TO1013 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TBA比色法)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与主要影响因素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与主要影响因素 日常食品检测中,还原糖是一个常规理化检验项目,涉及的样品种类很广,如乳制品、肉制品、发酵酒及果蔬制品叶等。目前还原糖的检测分二大类,一类是具体检测某一还原糖含量,如葡萄糖、果糖等;一类是测定还原糖总量,还原糖总量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化学滴定法,食品检测中最常用的是国标GB/T 5009.7-2008中的第一法:直接滴定法。本文讨论的是后者。 检测原理 (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与乙液混合后,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此沉淀立即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2)当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与还原糖共热时,酒石酸钾钠铜被还原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物,而还原糖的醛基或酮基则被氧化为羧基,生成还原糖酸。 (3)当还原糖将溶液中酒石酸钾钠铜耗尽时,稍微过量的还原糖可将亚甲基蓝还原而呈无色,指示滴定终点的到来。 (4)为消除氧化亚铜沉淀对滴定终点观察的干扰,在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中加入少量亚铁氰化钾,与红色的氧化亚

铜发生络合反应,生成可溶性无色络合物,利于终点的判定。

检测原理的补充性解释 酒石酸钾钠作用。既然实验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那么硫酸铜遇碱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后,不利于实验正常进行,必须使其(铜离子)在可溶状态下才行,酒石酸钾钠与铜离子络合物酒石酸钾钠铜是可溶的,从而达到了目的。 亚铁氰化钾作用。当样品中存在大量的如铁、锰、钴等金属离子,或样品处理时,沉淀剂乙酸锌过量了,都会消耗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中的亚铁氰化钾,当亚铁氰化钾被过量消耗时,不能有效络合氧化亚铜,致使滴定终点不显无色而显暗红色。可另配制亚铁氰化钾溶液,滴定时往锥形瓶中适量添加,标准与样液添加量一样。 定量标准物质。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中的硫酸铜的铜离子(Cu2+)为此滴定反应的定量标准物质,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中氢氧化钠提供了强碱性环境,故国标GB/T 5009.7-2008中5.2:“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的体积量取精度应改为“5.00mL”,否?t检测结果的有效位数达不到该标准的要求:“还原糖含量≥10g/100g时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还原糖被氧化反应式。还原糖与酒石酸钾钠铜的反应,以葡萄糖为例,常见的有下面3式,(6)式中,电子转移数为2,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7)式中,电子转移数为6,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二酸;(8)式中,电子转移数为6,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伴随脱羧基反应,有碳酸根产生。

总酸度游离酸度的测定

酸度测定操作方法 一. 总酸度的测定 本法采用酸碱滴定法。取试样10ml,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 所消耗的毫升数用点数表示。 A.1 试剂 氢氧化钠:0.1mol/L标准溶液按GB/T 601规定; 酚酞指示剂:1.0/L 按GB/T 603规定。 A.2 试验方法 吸取10ml试液于250ml锥形烧瓶中,加50ml蒸馏水,加3~4滴酚酞指 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至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为终点。 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毫升数V1。 A.3 计算方法 总酸度点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总酸度(点)= 10V1 c/ 0.1V 式中: V1 —滴定时耗去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毫升数,mL; 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实际浓度,mol/L; V—取样毫升数,mL。 二. 游离酸度的测定 本法采用酸碱滴定法。取试样10ml,用0.1mol/L氢氧化钠标 准溶液滴定,所消耗的毫升数用点数表示。 A.1试剂 氢氧化钠:0.1mol/L标准溶液按GB/T 601规定; 溴酚蓝指示剂:0.4mol/L 按GB/T 603规定。 A.2试验方法 吸取10ml试液于250ml锥形烧瓶中,加50ml蒸馏水,加2~3滴溴酚 蓝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至溶液由黄色变至蓝紫色 为终点。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毫升数A。 A.3计算方法 游离酸度点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游离酸度(点)= 10Ac/ 0.1V 式中: A —滴定时耗去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毫升数,mL; 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实际浓度,mol/L; V—取样毫升数,mL。 编制苏辉审核韩娟批准 山东金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植物可滴定酸的测定

植物可滴定酸的测定 植物可滴定酸度是植物品质的重要构成性状之一,尤其是以果实为目的产品的果树作物,可滴定酸与糖一样,是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对于鲜食品种,一般来讲,高糖中酸,风味浓,品质优;对于加工品种,则要求高糖高酸。因此,可滴定酸的定量研究对果树的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一、试材及用具 1.试材新鲜或冷冻的植物材料 2.仪器高速组织捣碎机(10000-12000r/min)、电子天平(感量0.01)、电热恒温水浴锅;50mL移液管、100、60mL烧杯、250mL容量瓶、7cm漏斗、250mL锥形瓶、50mL碱式滴定管等玻璃仪器及12.5cm快速滤纸等。 3.试剂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及10g/L的95% 乙醇溶液等。 二、原理 本实验的主要原理:试样浸出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本试验用水应是不含二氧化碳的或中性蒸馏水,可在使用前将蒸馏水煮沸、放冷,或加入酚酞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出现微红色。有些果蔬样液滴定至接近终点时出现黄褐色,这时可加入样液体积的1~2倍热水稀释,加入酚酞指示剂0.5~1mL,再继续滴定,使酚酞变色易于观察。通过实验,学习并掌握用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样品可滴定酸的原理和方法。 三、方法步骤 1.样品提取液制备剔除试样的非可食部分(冷冻制品预先在加盖的容器中解冻),用四分法分取可食部分切碎混匀,称取250g,准确至0.1g,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内,加入等量水,捣碎1~2min。每2g匀浆折算为1g试样,称取匀浆50~100g,准确至0.1g,用100mL水洗入250mL容量瓶,置75~80℃水浴上加热30min,期间摇动数次,取出冷却,加水至刻度,摇匀过滤。 2.测定根据预测酸度,用移液管吸取50或100mL样液,加入酚酞指示剂5~10滴,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30S内不退色为终点,记下所消耗的体积。 试样的可滴定酸度以每100g或100mL中氢离子毫摩尔数表示,按公式2-6计算: 可滴定酸度[mmol/100g(mL)]=[(c×V1)/V ]×[250/m(V)]×100 (2-6)式中: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摩尔浓度 V 1 ——滴定时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mL) V ——吸取滴定用的样液体积(mL) m(V)——试样质量(g)或体积(mL) 250——试样浸提后定容体积(mL) 试样的可滴定酸度以某种酸的百分含量表示,按下公式2-7计算: 可滴定酸度(%)=[(c×V 1×k)/V ]×[250/m(V)]×100 (2-7) 式中:k——换算为某种酸克数的系数,见表4-4。其余符号同上式

试验2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实验2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食物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高锰酸钾滴定法和直接滴定法。 一、高锰酸钾滴定法 1.原理 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其中还原糖在碱性环境下将铜盐还原为氧化亚铜,加硫酸铁后,氧化亚铜被氧化为铜盐,以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氧化作用后生成的亚铁盐,根据高锰酸钾消耗量计算氧化亚铜含量,再查表得还原糖量。 2.适用范围 GB5009.7-85,本法适用于所有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以及通过酸水解或酶水解转化成还原糖的非还原性糖类物质的测定。 3.仪器 (1) 滴定管 (2) 25ml古氏坩埚或G4垂融坩埚 (3) 真空泵 (4) 水浴锅 4.试剂 除特殊说明外,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4.1 6 mol/L盐酸:量取50ml盐酸加水稀释至100 ml。 4.2 甲基红指示剂:称取10mg甲基红,用100ml乙醇溶解。 4.3 5 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4.4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34.639g硫酸铜(CuSO4·5H2O),加适量水溶解,加0.5ml硫酸,再加水稀释至500ml,用精制石棉过滤。 4.5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173g酒石酸钾钠与50g氢氧化钠,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用精制石棉过滤,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中。 4.6精制石棉:取石棉先用3mol/L盐酸浸泡2~3天,用水洗净,再加2.5mol/L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3天,倾去溶液,再用热碱性酒石酸铜乙液浸泡数小时,用水洗净。再以3mol/L 盐酸浸泡数小时,以水洗至不呈酸性。然后加水振摇,使成微细的浆状软纤维,用水浸泡并贮存于玻璃瓶中,即可用做填充古氏坩埚用。 4.7 0.1000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4.8 1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4g 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4.9 硫酸铁溶液:称取50g硫酸铁,加入200ml水溶解后,慢慢加入100ml硫酸,冷却后加水稀释至1L。 4.10 3mol/L盐酸:量取30ml盐酸,加水稀释至120ml。 5. 操作方法 5.1 样品处理: 5.1.1 乳类、乳制品及含蛋白质的食品:称取约0.5~2 g固体样品(吸取2~10 ml液体样品),置于250 ml容量瓶中,加50ml水,摇匀。加入10 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 4ml1mol/L氢氧化钠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3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滤液备用。(注:此步骤目的是沉淀蛋白) 5.1.2 酒精性饮料:吸取100 ml样品,置于蒸发皿中,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在水浴上蒸发至原体积1/4后(注:如果蒸发时间过长,应注意保持溶液pH为中性),移入250ml容量瓶中。加50 ml水,混匀。以下按5.1.1自"加1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起依法操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滴定法)

学号姓名 实验三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滴定法) 一、实验原理 果汁具有酸性反应,这些反应取决于游离态的酸以及酸式盐存在的数量。总酸度包括未解离酸的浓度和已解离酸的浓度。酸的浓度以摩尔浓度表示时,称为总酸度。含量用滴定法测定。果蔬中含有各种有机酸,主要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果蔬种类不同,含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食品中酸的测定是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即用标定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 (一)材料:西红柿、苹果、果汁等 (二)仪器:碱式滴定管(20mL)、容量瓶(100mL)、移液管(10mL)、烧杯(100mL)、研钵或组织捣碎机、100ml量筒(量酒精)、1%酚酞指示剂、胶头滴管/滴瓶、容量瓶(1000mL)、布氏漏斗+滤纸、天平、三角烧瓶、洗瓶、活性炭(脱色)、和板、蒸馏水。 (三)试剂 1).0.1mol/L氢氧化钠:称4.0g氢氧化钠定容至1000mL,然后用0.1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若浓度太高可酌情稀释。 2).1%酚酞指示剂:称1.0g酚酞,加入100mL50%的乙醇溶解。 三、操作步骤 1)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将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干燥的称量瓶内,于105-110℃烘至恒重,用减量法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6000克,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50 mL无CO2蒸馏水,温热使之溶解,冷却,加酚酞指示剂2-3滴,用欲标定的0.1mol/L NaOH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呈粉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2)样品的处理与测定:准确称取混合均匀磨碎的样品10.0g(或吸10.0mL样品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用滤纸过滤,准确吸取滤液20mL放入100mL 三角瓶中,加入1%酚酞2滴,用标定的氢氧化钠滴定至初显粉色在0.5min内不褪色为终点,记下氢氧化钠用量,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四、实验结果 式中:V——样品稀释总体积(mL)V1——滴定时取样液体积V2——消耗氢氧化

水果可滴定酸

水果、蔬菜制品可滴定酸度的测定 2005-1-1 1:01:00 中国食品科技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果、蔬菜制品可滴定酸度的测定 GB 12293-90 Fruit and vegetable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titratable acidity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750─1981《水果、蔬菜制品-─可滴定酸度测定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果蔬制品可滴定酸度的两种测定方法,即电位滴定法和指示剂滴定法。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果蔬制品及新鲜果蔬的可滴定酸度。电位滴定法为仲裁法。指示剂滴定法为常规法。指示剂滴定法不适用于浸出液颜色较深的试样。 2 样液制备 2.1 仪器 2.1.1 高速组织捣碎机:10000~12000r/min。 2.1.2 架盘天平:感量0.01g。 2.1.3 电热恒温水浴锅。 2.1.4 移液管:50mL。 2.1.5 烧杯:100、600mL。 2.1.6 容量瓶:250mL。 2.1.7 漏斗:直径7cm。 2.1.8 锥形瓶:250mL。 2.1.9 快速滤纸:直径12.5cm。 2.2 制备方法本试验用水应是不含二氧化碳的或中性蒸馏水,可在使用前将蒸馏水煮沸、放

冷,或加入酚酞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出现微红色。 2.2.1 液体制品(如果汁、罐藏水果糖液、腌渍液、发酵液等):将试样充分摇匀,用移液管吸取50mL,放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待测。如溶液浑浊可通过滤纸过滤。注:① 含碳酸的液体制品需减压摇动3~4min,以除去二氧化碳。② 液体试样也可称取50g,准确至0.01g。 2.2.2 酱体制品(如果酱、菜泥、果冻等):将试样搅匀,分取一部分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内捣碎,称取捣匀的试样10~20g,准确至0.01g,用80~90℃热水洗入250mL容量瓶,并加热水约至200mL,放置30min,冷却至室温,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通过滤纸过滤。 2.2.3 新鲜果蔬、整果或切块罐藏、冷冻制品:剔除试样的非可食部分(冷冻制品预先在加盖的容器中解冻),用四分法分取可食部分切碎混匀,称取250g,准确至0.1g,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内,加入等量水,捣碎1~2min。每2g匀浆折算为1g试样,称取匀浆50~100g,准确至0.1g,用100mL水洗入250mL容器瓶,置75~80℃水浴上加热30min,其间摇动数次,取出冷却,加水至刻度,摇匀过滤。 2.2.4 干制品:取试样的可食部分切碎混匀,称取50g,准确至0.1g,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内,加入450g水,捣碎2~3min。每10g匀浆折算为1g试样,称取试样匀浆50~100g,准确到0.1g,按2.2.3条水浴浸提,定容过滤。 3 测定方法 3.1 电位滴定法 3.1.1 原理试样浸出液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电位滴定,以pH8.1为滴定终点。 3.1.2 试剂 3.1.2.1 pH 4.01标准缓冲液(25℃)。 3.1.2.2 pH9.18标准缓冲液(25℃)。 3.1.2.3 氢氧化钠(GB 629)标准溶液:c(NaOH)=0.1mol/L,参照GB 601《标准溶液的制备

农检2班 20117701201 梁丽嫦 项目10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

碳水化合物的分析测定 一、填空题 1、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所用的裴林标准溶液由两种溶液组成,A(甲)液是碱性酒石酸铜钾液,B(乙)液是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一般用葡萄糖标准溶液对其进行标定。滴定时所用的指示剂是亚甲基蓝,掩蔽Cu2O的试剂是亚铁氰化钾,滴定终点为溶液蓝色刚好褪去。 2、还原糖的测定是一般糖类定量的基础,这是因为,还原糖具有还原性,非还原性糖可以通过水解而生成相应的还原性单糖。 3、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有反应液碱度,热源强度,煮沸时间,滴定速度。 二、名词解释 可溶性糖可溶性糖就是易溶于水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还原糖是指任何一种分子中含醛基或在溶液中能通过异构化产生醛基的糖。 总糖是多羟基醛(酮)及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酮)的一类化合物.总糖主要指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的单糖的蔗糖(水解后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麦芽糖(水解后为2分子葡萄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淀粉(水解后为2分子葡萄糖)。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分为非水溶性和水溶性纤维两大类。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3种常见的非水溶性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而果胶和树胶等属于水溶性纤维,则存在于自然界的非纤维性物质中。 三、选择题 1、( 1 )测定是糖类定量的基础 (1)还原糖(2)非还原糖(3)葡萄糖(4)淀粉 2、直接滴定法在滴定过程中( 3 ) (1)边加热边振摇(2)加热沸腾后取下滴定 (3)加热保持沸腾,无需振摇(4)无需加热沸腾即可滴定 3、费林氏A液、B液( 3 )。 (1)分别贮存,临用时混合(2)可混合贮存,临用时稀释 (3)分别贮存,临用时稀释并混合使用。(4)上述方法都可以 四、简答题 1、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对样品液进行预滴定的目的是什么? 答:一是直接滴定法对试样溶液中还原糖浓度由一定要求(0.1%左右),测定时试样溶液的消耗体积应与标定葡萄糖标准溶液时消耗的体积相近,通过预测可了解试样浓度是否适

总酸的测定(滴定法)

-总酸的测定(滴定法)- 一、原理 果汁具有酸性反应,这些反应取决于游离态的酸以及酸式盐存在的数量。总酸度包括未解离酸的浓度和已解离酸的浓度。酸的浓度以摩尔浓度表示时,称为总酸度。含量用滴定法测定。果蔬中含有各种有机酸,主要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果蔬种类不同,含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食品中酸的测定是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即用标定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 (一)材料:桃、杏、苹果、蔬菜等 (二)仪器:碱式滴定管(20ml)、容量瓶(100ml)、移液管(10ml)、烧杯(100ml)、研钵或组织捣碎机、天平、漏斗、滤纸等。 (三)试剂 1.0.1mol/L氢氧化钠:称4.0g氢氧化钠定容至1000ml,然后用0.1mol/L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若浓度太高可酌情稀释。 2.1%酚酞指示剂:称1.0g酚酞,加入100ml 50%的乙醇溶解。 三、操作步骤 准确称取混合均匀磨碎的样品10.0g(或吸10.0ml样品液),转移到100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用滤纸过滤,准确吸取滤液20ml放入100ml 三角瓶中,加入1%酚酞2滴,用标定的氢氧化钠滴定至初显粉色在0.5min内不褪色为终点,记下氢氧化钠用量,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四、计算 V C×N×折算系数 总酸度(%)=——×————————×100 W V1 式中:V——样品稀释总体积(ml) V1——滴定时取样液体积 C——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液毫升数 N——氢氧化钠标准液摩尔浓度 W——样品重量(g) 折算系数:即不同有机酸的毫摩尔质量(g/mmol),食品中的总酸度往往根据所含酸的不同,而取其中一种主要有机酸计量。食品中常见的有机酸以及其毫摩尔质量折算系数加下: 苹果酸——0.067(苹果、梨、桃、杏、李子、番茄、莴苣) 醋酸——0.060(蔬菜罐头) 酒石酸——0.075(葡萄) 柠檬酸——0.070(柑橘类) 乳酸——0.090(鱼、肉罐头、牛奶)

果汁中可滴定酸值和甲醛值的测定

Page 1 of 2 T i t r a t i o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 T T E P 01-08A F D /2001-05 A Titratable Acidity and Formol Number in Fruit Juices Introduction The formol number, or formol titra-tion, measures the total amino acid (NH 2-R-COOH) concentra-tion. Using 2 successive end point titrations, it is possible to deter-mine total titratable acidity and formol number. Principle The determination of formol number takes place in three steps:1)Neutralisation of titratable acid-ity by means of an end point titra-tion at pH 8.2 with NaOH 0.1 eq/l 2) Addition of an excess of formol (HCHO) to the solution. This op-eration locks the NH 2 groups of amino acids due to the decrease in pH and allows titration of the COOH groups of amino acids with an end point titration at pH 8.23) Second endpoint titration at pH 8.2 to determine total amino acid content. The result is then ex-pressed as milliequivalents/100 ml or milliequivalent/l Electrode and reagents pHC2401-8 Combined pH Elec-trode (part no. E16M400)NaOH 0.1 eq/l solution in distilled water (see separate application note)Distilled water Check the pH of the distilled wa-ter. Using the titration manager as a pH meter, adjust the distilled water to pH 8.2, by means of few drops of base or acid solution,with NaOH 0.1 as titrant Formol (HCHO) solution at 37%adjusted to pH 8.2 IUP AC Series pH standards pH 4.005 (part no. S11M002) or pH 7.000 (part no. S11M004) and pH 10.012 (part no. S11M007) End Point titration settings Two linked methods First method (can be used as titratable acidity)Burette volume:10 ml Maximum volume:30 ml Stirring speed:400 rpm Working mode: pH Number of end points:1End point:8.20 pH Stirring delay:30 seconds Minimum speed:0.2 ml/min Maximum speed:10 ml/min Proportional band: 3.00 pH End point delay:10 seconds Sample unit:ml Sample amount:10Result expression:g/l (of tartaric acid or citric acid)Titration:Increasing pH Second method (Formol number determination)Burette volume:10 ml Maximum volume:10 ml Stirring speed:400 rpm Working mode:pH Number of end points:1End point:8.20 pH Stirring delay:60 seconds Minimum speed:0.2 ml/min Maximum speed: 5 ml/min Proportional band: 2.00 pH End point delay:10 seconds Sample unit:ml Sample amount:10Result expression:meq/100 ml Titration: Increasing pH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 思考题 5-1 在硫酸溶液中,离子活度系数的大小次序为:γH +>γHSO 4->γSO 42-,试加以说明。 答:离子强度对活度系数的影响是与离子的电荷和离子的体积有关,电荷越高,影响越大,体积越大,影响越大,而受电荷的影响程度大于体积的影响程度,而上述三种离子的体积大小为H +>24 4 SO HSO H r r r 。 5-2 于苹果酸溶液中加入大量强电解质,草酸的浓度常数K a1c 和K a2c 之间的差别是增大还是减少?对其活度常数K a10和K a20的影响又是怎样? 答:1 1 24 024224[][]1[]c a a H HC O H HC O K K H C O r r +- +-== - +- == - - +24 2 4 2 2 2 42242] [] ][[O c H O HC a c a r r r K O HC O C H K 当加入大量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大时,离子的活度系数均减小,离子的价态越高,减小的 程度越大,所以这时c a K 1和c a K 2 均增大。由于224 224 24 24 2 lg lg 2lg (0.50420.30)C O C O HC O HC O r r r I r - --- =-=-?+? 0.30)0I =-<所以2 4 2 24 2 --

直接滴定法测食品中还原糖实验报告

1.目的 掌握直接滴定法测还原糖的原理、操作、条件及注意事项。 2.原理 样品经前处理提取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直接滴定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标准溶液,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根据样液消耗体积,计算样品中还原糖量。3.试剂 3.1碱性酒石酸铜标准溶液(还原糖因数f/mg·10mL-1) 3.1.1甲液:称取23.10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中 并稀释至100mL 3.1.2乙液: 称取115.33g酒石酸钾钠及33.30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用水稀 释至10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中瓶中 3.2乙酸锌溶液:称取21.9g乙酸锌,加3mL冰乙酸,加水溶解并稀释至 100mL.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3.3亚铁氰化钾溶液(106g/L):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 至100mL 3.4盐酸 3.5葡糖糖标准溶液:精密称取7.0000g经过98~100℃干燥至恒量的纯葡 萄糖加水溶解,并以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7mg葡糖 糖 4.仪器 碱式滴定管、电炉 5.样品 硬糖(m样=5.8002g) 6.操作 6.1样品处理 称取样品5.8002g置于小烧杯中,加40mL水,40℃微热溶解,冷却后加40mL水,调节PH至中性,加水定容至100mL,过滤后收集滤液即为样品溶液。 6.2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 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乙液,置150mL三角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2粒,置于电炉上加热至沸(要求控制在2min内沸腾),然而趁热以每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的总体积。同时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计算每10mL(甲液乙液各5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

食品分析实验 汽水中总酸及pH的测定

食品分析实验汽水中总酸及pH的测定实验十二汽水中总酸及pH的测定一、实验内容 1、用碱滴定法测定汽水的总酸度。 2、用pH计测定汽水中的有效酸度。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进一步熟悉及规范滴定操作。 2、学习了解碱滴定法测定总酸与有效酸度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3、掌握汽水总酸度及有效酸度的测定方法和操作技能。 4、学会使用pH计;懂得电极的维护和使用方法。三、实验原理 1、总酸测定原理 除去CO的汽水中的有机酸,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时,被中和成盐类。以2 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溶液呈现淡红色,0.5min不褪色为终点。根据所消耗标准碱液的浓度和体积,即可计算出样品中酸的含量。 2、有效酸度测定原理 利用pH计测定汽水中的有效酸度(pH),是将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插入除CO的汽水中,组成一个电化学原电池,其电动势的大小与溶液的pH有关。即2 在25?时,每相差一个pH单位,就产生59.1mV的电极电位,从而可通过对原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在pH计上直接读出汽水的pH。 四、试剂 1、0.1mol/L NaOH标准溶液。 、酚酞乙醇溶液。 2 3、pH4.01标准缓冲溶液。 五、仪器

水浴锅、酸度计(上海理达pHS-2C型)、复合电极。六、实验步骤 1、样品的制备 取汽水100 mL,置锥形瓶中,放入水浴锅中加热煮沸10 min(逐出CO),2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并用蒸馏水补足至100 mL,待用。 2、总酸度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上述制备液10 mL于250 mL锥形瓶中,加50 ml蒸馏水,置电炉上加热至沸,取下待冷却后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摇匀,用0.1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NaOH体积(mL)。 3、汽水中有效酸度(pH)的测定 (1)操作方式一(含酸度计校正的操作步骤) A、开启酸度计电源,按ON键启动。 B、选择缓冲溶液:测酸性物质选择PH 4.00、6.86两种。 C、先用温度计测样品液温度,然后按?键,接着按,或,键不放直至达到样品液温度值,按CAL键,转换至校正状态,此时屏幕显示CAL7-4。 D、摘下电极保护罩,清洗电极并用滤纸擦干,将电极置于6.86缓冲液中,轻摇缓冲液,按CAL键,等待数秒至屏幕重新出现CAL标志,显示校准值(20?时为 6.88)。 E、清洗电极并用滤纸擦干,将电极置于4.00缓冲液中,轻摇缓冲液,按CAL 键,等待数秒至屏幕重新出现CAL标志,显示校准值(20?时为4.00)。 F、清洗电极并用滤纸擦干,将电极置于样品液中,轻摇样液,按CAL键,等待数秒至屏幕出现pH标志,显示测定值至读数稳定后记录。 G、清洗电极并用滤纸擦干,继续测定其他样品或插入保护罩中,清理现场。 (2)操作方式二(不含酸度计校正的操作步骤) A、开启酸度计电源,按ON键启动。

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测定方法

(一)总含糖量的测定 1.原理:手持糖量计法 手持糖量计通过测量水溶液的折射率来测量其浓度的仪器。所有水溶液都能使光的方向发生偏折。光的偏折可以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成正比增加。糖度折光仪用于快速精确测定含糖溶液的溶度。 2.仪器:WYT手持糖量计 3.试验步骤:①取各对照新鲜的水蜜桃(番茄)5g左右,用研钵研磨成匀浆,研磨过程中注意不要使温度过高。 ②掀开进光棱镜盖片,用柔软绒布仔细的将折射棱镜拭净,擦拭过程中注意不要将镜面划损。 ③将研磨得到的液体数点滴于折射棱镜上,将棱镜盖合上,然后将糖量仪对向光源或明亮处。 ④然后旋动目镜调焦手轮,使得视场内分化线清晰可见为止;标线上明暗分界线即糖液的浓度数,读取并记录好数据。 表2 各对照TTS记录表: (二)可滴定酸的测定 1.原理:酸碱中和转移法 水蜜桃(番茄)中的有机酸,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以酸度计测定终点,用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总酸量。 2.试剂:蒸馏水,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KHC8H4O4,酚酞指示剂。 3.步骤: ①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制备:电子天平,迅速称取分析纯氢化钠4g,溶于蒸馏水中稀释到1000ml,摇匀; ②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精确称取120℃烘2h以上的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0.3~0.4g(精确至0.0001g),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约100mL溶解,加入1%酚酞指示剂2~3滴。用以上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显微红色30s不退色为终点。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平行试验3~5 次,取平均值。同样条件下取100mL 蒸馏水作空白试验。记录消耗氢氧化钠的毫升数;

酸碱滴定方法

注意事项(1)无水碳酸钠经过高温烘烤后,极易吸水,故称量瓶一定要盖严;称量时,动作要快些,以免无水碳酸钠吸水. 2)实验中所用锥形瓶不需要烘干,加入蒸馏水的量不需要准确. (3) Na2CO3 在 270~300℃加热干燥,目的是除去其中的水分及少量 NaHCO3。但若温度超过 300℃则部分Na2CO3 分解为 NaO 和 CO2。加热过程中(可在沙浴中进行),要翻动几次,使受热均匀. (4)近终点时,由于形成 H2CO3-NaHCO3 缓冲溶液,pH 变化不大,终点不敏锐,故需要加热或煮沸溶液. 5、思考题 1.为什么不能用直接法配制盐酸标准溶液? 答:因为浓盐酸容易挥发,要先配制近似浓度再用基准物质标定准确浓度。 2.实验中所用锥形瓶是否需要烘干?加入蒸馏水的量是否需要准确? 答:锥形瓶不需要烘干,蒸馏水的量也不需要准确。 3.为什么 HCl 标准溶液配制后,都要经过标定 ? 答:因为盐酸容易挥发,不能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只能粗略配制后再滴定。 4.标定 HCl 溶液的浓度除了用 Na2CO3 外,还可以用何种基准物质?答:还可以用硼砂。 5.用 Na 2 CO 3 标定 HCl 溶液时能否用酚酞作指示剂 ? 答:不能。因为 Na2CO3 和 HCl 反应完全时,化学计量点的 pH=3.89,而酚酞指示剂指示的终点时变色点 pH=8.2,所以不能用酚酞作指示剂。 6.平行滴定时,第一份滴定完成后,若剩下的滴定溶液还足够做第二份滴定时,是否可以不再添加滴定溶液而继续往下滴第二份?为什么?答:可以。因为滴定剂的消耗量为终点读数减去初读数,只要终点数不低于滴定管下端的刻度线就行。 7.配制酸碱溶液时,所加水的体积是否需要很准确?答:不需要。酸碱溶液的标准浓度是标定出来的,不是配制出来的。 8.酸式滴定管未洗涤干净挂有水珠,对滴定时所产生的误差有何影响?滴定时用少量水吹洗锥形瓶壁,对结果有无影响?答:水珠会把溶液稀释了,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费林试剂热滴定法)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费林试剂热滴定法 目的要求: 掌握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原理,学习用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方法。 实验原理: 还原糖是指含有自由醛基(如葡萄糖)或酮基(如果糖)的单糖和某些二糖(如乳糖和麦芽糖)。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Cu2+、Hg2+、Fe3+、Ag+等金属离子还原,而糖本身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糖类的这种性质常被用于糖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本实验采用费林试剂热滴定法。费林试剂由甲、乙两种溶液组成。甲液含硫酸铜和亚甲基蓝(氧化还原指示剂);乙液含氢氧化钠,酒石酸钾钠和亚铁氰化钾。将一定量的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在碱性溶液中,所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与酒石酸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络合物酒石酸钾钠铜: 反应生成的氧化亚铜沉淀与费林试剂中的亚铁氰化钾(黄血盐)反应生成可溶性复盐,便于观察滴定终点。 Cu2O + K4Fe(CN)6 + H2OCu2O + K4Fe(CN)6 + H2OK2Cu2Fe(CN)6 + 2KOH 滴定时以亚甲基蓝为氧化-还原指示剂。因为亚甲基蓝氧化能力比二价铜弱,待二价铜离子全部被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可使蓝色的氧化型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的亚甲基蓝,即达滴定终点。根据样液量可计算出还原糖含量。

试剂和器材: 一、试剂 费林试剂: 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亚甲基蓝,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到1000mL。 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 NaOH,溶于蒸馏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K4Fe (CN)6],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到1000mL,贮存于具橡皮塞玻璃瓶中。 0.1%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00g经98~100℃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加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5mL浓HCl(防止微生物生长),用蒸馏水稀释到1000mL。 6mol/L HCl:取250mL浓HCl(35%~38%)用蒸馏水稀释到500mL。 碘-碘化钾溶液:称取5g碘,10g碘化钾溶于100mL蒸馏水中。 6mol/L NaOH:称取120gNaOH溶于500mL蒸馏水中。 0.1%酚酞指示剂。 二、材料 藕粉,淀粉。 三、器材 试管3.0×20cm(×1);移液管5mL(×2);烧杯100m L(×1); 250mL锥形瓶; 调温电炉; 滴 定管25mL(×1)。 操作方法: 一、样品中还原糖的提取 准确称取1g藕粉,放在100mL烧杯中,先以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然后加入约40mL蒸馏水,混匀,于50℃恒温水浴中保温20min,不时搅拌,使还原糖浸出混。过滤,将滤液全部收集在5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即为还原糖提取液。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 1.实验原理 食品中的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草酸、醋酸等有机酸,其电离常数Ka均大于10^(-8),可以用强碱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试样中的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按碱液的消耗量计算食品中的总酸含量。测定结果包括了未离解的酸的浓度和已离解的酸的浓度。 2.仪器与试剂 (1)仪器酸碱滴定装置;分析天平,感量分别为0.0001g及0.001g;组织捣碎机;研钵。 (2)实验用水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规格或蒸馏水,使用前应经煮沸,冷却。 (3)试剂 ①NaOH标准滴定溶液(0.1mol/L) ②1%酚酞溶液称取1g酚酞,溶于60ml95%乙醇中,用水稀释 至100ml。 3.实验步骤 (1)样品预处理 ①固体样品。取有代表性的固体样品至少200g,用捣碎机捣碎 至均匀,置于密闭玻璃容器内。 ②固、液样品。取按比例组成的固、液样品至少200g,用研 钵或组织捣碎机捣碎混匀后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

③含二氧化碳的液体样品。至少取200g样品至500ml烧杯中置于电炉上,边搅拌边加热至微沸腾,保持2min,冷却,称量,用煮沸过的水补至煮沸前的质量,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 ④不含二氧化碳的液体样品。充分混匀均匀,置于密闭玻璃容器内。 (2)测定试液的制备 ①液体样品。若总酸含量小于或等于4g/kg,将试液用快速滤纸过滤。收集滤液,用于测定。若总酸含量大于4g/kg,称取10~50g 样品,用煮沸过的水定容至250ml,过滤。收集滤液,用于测定。 ②固体、半固体样品。称取均匀样品10~50g,精确至0.001g,置于烧杯中。用约80 煮沸过的水150ml将烧杯中的内容物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置于沸水浴中煮沸30min(摇动2~3次,使试样中的有机酸全部溶解于溶液中),取出,冷却至室温,用煮沸过的水定容至250ml。用快速滤纸过滤。收集滤液,用于测定。 (3)样品测定 ①准确吸取试样滤液25~50ml,使之含0.035~0.07g酸,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水40~60ml及0.2 1%的酚酞指示剂,用0.1mol/L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且30s不褪色。记录消耗0.1mol/L NaOH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1)。同一被测样品须滴定两次。 ②用水代替样品做空白试验,操作相同。记录消耗0.1mol/L NaOH 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2)。 (4)实验数据记录见表

总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一、原理 食品中的有机酸(弱酸)用标准碱液滴定时,被中和生成盐类。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定到终点(pH=8.2,指示剂显红色)时,根据消耗的标准碱液体积,计算出样品总酸的含量。其反应式如下:RCOOH + NaOH→ RCOONa +H2O 二、样品的处理与制备 1.固体样品 将样品适度粉碎过筛,混合均匀,取适量的样品,加入少量无二氧化碳的蒸馏水,将样品溶解到250ml容量瓶中,在75-80℃水浴上加热0.5小时(若是果脯类,则在沸水中加热1小时),冷却、定容,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液,收集滤液备用。 2.含二氧化碳的饮料、酒类 将样品于45℃水浴上加热30min,除去二氧化碳,冷却后备用。 3.调味品及不含二氧化碳饮料、酒类 将样品混合均匀后直接取样,必要时也可加适量水稀释,若混浊则需过滤。 4.咖啡样品 将样品粉碎经40目筛,取10g样于三角瓶,加75ml 80%乙醇,加塞放置16小时,并不时的摇动,过滤。 5.固体饮料 称取5g样品于研钵中,加入少量无CO2蒸馏水,研磨成糊状,用无CO2蒸馏水移入250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后过滤。 三.样品滴定 准确吸取制备的滤液50ml,加入酚酞指示剂2-3滴,用0.1mol/L标准碱液滴定至微红色30秒不褪色,记录用量,同时做空白实验。以下式计算样品含酸量。 总酸度(%)=C×(V1-V2)×K ×V3×100 m V4 式中: C---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mol/L V1---滴定所消耗标准碱液的体积ml V2 ---空白所消耗标准碱液的体积ml V3 ---样品稀释液总体积ml V4---滴定时吸取的样液的体积ml M---样品质量或体积(g或ml) K---换算为适当酸的系数,即1mol氢氧化钠相当于主要酸的克数 因为食品中含有多种有机酸,总酸度测定结果通常以样品含量最多的那种酸表示。例如一般分析葡萄及其制品时,用酒石酸表示,其K=0.075;测柑橘类果实及其制品时,用柠檬酸表示,其K=0.064;分析苹果及其制品时,用苹果酸表示,其K =0.067;分析乳品、肉类、水产品及其制品时,用乳酸表示,其K=0.090;分析酒类、调味品,用乙酸表示,K=0.060。 四、注意事项: 1.样品浸泡,稀释用的蒸馏水中不含CO2,因为它溶于水生成酸性的H2CO3,影响滴定终点时酚酞的颜色变化,一般的做法是分析前将蒸馏水煮沸并迅速冷却,以除去水中的CO2 。样品中若含有CO2 也有影响,所以对含有CO2的饮料样品,在测定前须除掉CO2。 2.样品在稀释用水时应根据样品中酸的含量来定,为了使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一般要求滴定时消耗0.1mol/LNaOH不小于5ml,最好应在10~15ml左右。 3.由于食品中含有的酸为弱酸,在用强碱滴定时,其滴定终点偏碱性,一般pH在8.2左右,所以用酚酞做终点指示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