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学-主要参考文献

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学-主要参考文献

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学-主要参考文献
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学-主要参考文献

一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学

168

主要参考文献

林拓二李惠斌二薛晓源主编:?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2003-200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苑捷:?当代西方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概述?,?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1期.

薛晓源:?全球化与文化产业研究?,林拓等主编:?世界义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2003-200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李向民二王晨二成乔明:?文化产业管理概论?,书海出版社二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陈曦:?在价值链上跳舞?,地震出版社2004年版.

花建等:?文化金矿 全球文化产业投资成功之谜?,海天出版社2003年版.

杨玛利:?韩国利用文化产业振兴经济?,?中国贸易报?2003年3月4日.

中央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英 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周月刚二雷晓燕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年版.

美 保罗 萨缪尔森:?经济学?,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周正兵:?文化产业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杨亚争:? 三元型 文化产业管理模式研究?,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徐浩然二雷琛烨:?文化产业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孙萍:?文化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何农:?法国文化产业为何兴旺?,?光明日报?2003年11月18日.

卢娟:?日本的文化产业政策及运作?,h t t p://w w w.c c m e d u.c o m/b b s54_10074.h t m l

张永文二李谷兰:?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和措施?,?北京观察?2003年第12期.

?深圳 十二五 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深圳特区报?2011年10月18日.

主要参考文献169?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新华网2009年9月27日.

魏鹏举二娄成武:?文化创意产业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蒋萍:?杭州试点 文化产品政府采购制 ?,?文汇报?2004年7月20日.

林国良二周克平:?当代文化行政学?,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立旭:?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中外城市文化比较?,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12年南大社保考研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笔记 导论 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 书名:公共管理学 作者:陈振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次读书笔记的内容是关于公共管理学的,说起来不是为了考试或者做研究的,一般人是不会看的,这也是 实话实说。管理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管理学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其性质也应该是一样。但这个 “艺术”究竟是不是如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丰富多采,那就真 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这本书拿在手上是相当厚的,随意一翻,就会发现这本 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古 今中外可以说都有,尤其是不厌其烦的对公共管理学理论渊 源和一些工具、方法的论文 综述,实在让一些不好学之人彻底放弃。 某曾经看过公共管理学大师欧文·E·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外国人写书在很大程 度上文风较为随意,意在让所有普通大众(而不是仅限于研究者)都乐意去看,事例生 动多样,阐述观点通俗易懂。相反国内研究人员的著作较多晦涩难懂,文风“严谨”, 让人难以下咽。这点在很多领域的学科著作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同样一本研究 著作,难道是国外学者书中内容少,学术价值低,而国内学者的书更有学术价值?答案 自不必明言。

在豆瓣上看到对本书的评论确实让某也有相同的共鸣。以上谈到了文风问题,同时,更为现实一点,从这本书作为考研的专业课本来看,无疑是本书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从深度、广度来看也是其他同类书少有的。但某还是认为阅读这本书,与阅读其他科研著作有很大不同。 本书涉及内容太多,每节甚至每个问题涉及的小点一般都有6、7条之多,想要全部一一死记硬背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应该的。其中一些概念定义多多,让人难以取舍,一些内容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甚至编者自己也没有给出答案,让人无法把握。 虽然某之读书亦是乏善可陈,也不知真题考察之所在。但是无疑要分清主次,同时对于一些问题,要在理解本书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然后形成自己的一套回答方式。风清扬教导令狐冲无招胜有招,读这书便也是如此,在意不在形。只有自己事先有过思考和总结,知晓这些问题的关键才行,不然走上考场,书中知识无法转化为答题要点,岂不哀哉!即使勉强过关,复试面试教授一问,东扯西扯,往往数词可答,却回答啰嗦异常,如何能给导师好印象。 同样,类似于《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一书,以下是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其中某认为次要的内容标注了了解,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当然只做参考,切莫迷信。楷体内容为解释说明之语。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一)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与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1、“行政”与“管理”的区别 (1)从词源上看,“行政”是“为……服务”,“管理”是“控制或获得结构”。(Owen) (2)“行政”指遵从指示和服务;“管理”指获得结果以及为获得结果所负的个人责任。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概念

参考文献(学年论文规范)

参考文献 [1]魏后凯,1997:《中国地区发展———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地区差异》,经济管理出版社。 [2]王绍光、胡鞍钢,1999:《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中国计划出版社。 [3]汪昌云、汪勇祥,2004:《流动性溢价,抑或投资者心态? ——来自中国股市异常交易量与预期收益关系的证据》,工作论文。 [4]汪勇祥、吴卫星,2004:《基于流动性的资产定价模型——中国股市‘流动性之谜’的一个理论解释》,《经济学季刊》,第13期:P27~31。 [5]吴卫星、汪勇祥,2004:《基于搜寻的有限参与、事件风险与流动性溢价》,《经济研究》,第8期:P16~18。 [6]吴卫星、梁衡义,2005:《过度自信、流动性和资产定价》,《财经问题研究》第5期:P12~15。 ······ [9] Allen,F .and D. Gale,1994,“Limited Market participation and Volatility of Asset pric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eptember 84. [10] Barber,Brad M. and Odean,Terrance,2001,“Boys will be boys: Gender,Overconfidence,and Common Stock Investment”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February,PP261~292. [11] Benos Alexandros,1998,“Aggressiveness and Survival of Overconfidence Traders.”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October,1(3~4).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介绍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文化学、管理学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现代经济和法律知识,能够在文化产业管理机关、文化企事业部门特别是会展业和企业从事文化产业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贸易、咨询和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素质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辩证地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 2、具备较好的文化产业管理基础知识以及良好的理论素养,准确把握文化产业管理新理念,了解本学科相关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接受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训练,形成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整体性思维方法。 3、初步掌握科学合理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能够进行专业的社会调查分析,具有较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4、初步具备使用外语文献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扎实的文化产业经营和管理技能。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宽泛的文化基础知识,健康高尚的审美能力,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意志品质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三、主干学科 文化学、管理学、经济学 四、主要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课程简介:管理学原理是本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知识体系,能综合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在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绩效。 2、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论 课程简介:中国文化概论主要阐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方法;概述关于文化的概念及结构;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状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质以及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主要讲授儒、释、道、易等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来源、产生与发展过程、主要思想内容,以及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的地位、影响及其固有价值和现代意义。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管理学篇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4本):公共管理学 党秀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 丁煌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陈振明 出版社: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伦理学 张康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危机管理 王宏伟编著 出版社:人民大学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卓越主编 出版社:人民大学 公共项目管理与评估 朱彬齐中英朱彬齐中英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公共政策与经济分析 张昕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行政法学概论 胡锦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案例教程陈天祥编著 出版社:人民大学 公共政策分析 陈振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冲突管理常健等公共行政导论(第五版)[美]杰伊·M·沙夫里茨公共部门经济学(修订版)高培勇崔军编著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公共管理伦理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案例教程 行政法学概论 篇二:公共管理学课程教材及阅读书目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材及阅读书目 篇三:经典教案系列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读书笔记 书名:《公共行政的精神》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美) 第一部分:关于本书 本书从公共行政的本源——“公共性”谈起,对涉及公共行政领域的公正、公平、公民精神、自由裁量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当代公共行政在动荡的变革环境下,必须在政治、价值与伦理方面进行恰当的定位,从而构建公共行政官员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与伦理准则,保证建立现代民主政府和政府治理的有效性。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作者在本书最后提出的公共行政八原则,值得每一位研究公共行政的专家、学者以及对公共行政感兴趣的读者加以研读与思考。第二部分:关于作者乔治·弗雷德里克森1987年起出任堪萨斯大学埃德温·斯滕尼特聘教授之职,此前,就任切尼和斯波卡尼的东华盛顿大学校长十年,同时任密苏里在学公共与社区服务学院院长,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副院长。他曾经在马里兰在学、南加州大学、锡拉兵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任教。 弗雷德里克森是《公共行政理论与研究》杂志的主编,曾任美国行政学会会长。1990年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和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学院全美联合会共同颁发的特别研究奖。

财务管理学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学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等财务管理学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2郑亚光、饶翠华公司财务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4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2007年11月5小克利夫顿·H.·克雷普斯财务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年4月6詹姆斯·范霍恩财务管理学原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7杨济华、周首华现代西方财务管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年3月8唐现杰、孙长江财务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9贝多广主编证券经济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10美马科维茨资产组合选择和资本市场的均值——方差分析上海上海 三联书店199年5月11美查尔斯·吉布森财务报表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12月12美费雷德·韦斯顿管理财务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2月13吴世农现代财务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1月14陈志宗、钱俊龙、赵君明西方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6月15王庆成、王化成西方财务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16傅元略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17卢昌崇企业治理结构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18胡玉明论资本成本会计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3月19

周忠惠、张鸣、徐逸星财务管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12月20郭树华、业融资结构理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2月21郭复初现代财务理论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2月22冯建财务理论结构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10月23郭复初财务通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年7月24郭复初财务专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8月25郭复初财务新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7月2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年8月27沈艺峰、沈洪涛公司财务理论主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28陆正飞、王化成、宋献中当代财务管理主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1 29余绪缨企业理财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30美道格拉斯·R.爱莫瑞、约翰·D·芬尼特公司财务管理上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2美斯蒂芬·A·罗斯公司理财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6版33美詹姆斯·范霍恩财务管理与政策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1版34美威·L·麦金森公司财务理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35美尤金·伯格汉姆、路易斯·加潘斯基美国中级财务管理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10月36美詹姆斯·范霍恩、约翰·瓦霍维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第10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10月37美詹姆斯·范霍恩、约翰·瓦霍维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第11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文化鉴赏能力,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掌握文化学、经济学、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文化政策法规,具有宽阔的文化视野和较强的文化理解力、领悟力,有敏锐的经营管理意识,具备较强的创意、决策、组织、策划及沟通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文化市场调研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适应在各类文化企业以及政府文化管理机关、文化事业单位及相关企业从事文化经营管理、文化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二、基本要求: (1)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掌握中外文化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中原文化历史及发展,具有较强的文化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2)系统学习文化遗产学、博物馆学、文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以及会展、旅游等相关知识。 (3)熟悉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经营、管理和活动运作知识,掌握相关的文化政策和法规,熟悉知识产权法律。 (4)初步掌握科学合理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与社会服务意识,能够进行专业的社会调查分析,具有较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训练。 (5)初步具备使用外语文献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扎实的文化经营和管理技能。 (6)培养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能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以及沟通、策划、组织、管理等能力。 三、学制、学分、学位 1.学制:基本学制为四年,弹性学制年限为三至六年。允许学生在三年内完成学业提前毕业。在特殊情况下,经学校批准,也允许学生延长学业,但最迟不能超过六年完成学业。

2.学分: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基本单位。最小为0.5,原则上以18学时折算为1学分,实践(实验)课以32学时折算为1学分。学生所修课程考核合格,即取得相应学分。 3.学位: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50学分。毕业生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学校有关规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发给学位证书。 四、课程方案 根据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需求,为了培养既懂文化又懂文化市场,既有宽广的人文视野,又有精深的产业理念的经营型、应用型、复合型的文化产业管理和策划方面的人才,我们设计的人才培养课程方案基本思路如下。 1.文化基础与文化资源类课程。如大众文化导论、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文化资源学、文化产业与产业文化、艺术概论等。这一课程群主要为学生奠定文化学方面的坚实基础,使学生明了文化的规律与特质,熟悉文化的过去与未来,并引导学生有效地拓展文化学科方面的学习,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2.文化经济学类课程。如文化经济学、文化产业概论、文化市场学、文化创意学、文化企业融资与资本运作等;这一课程群主要使学生深入认识文化产业的经济学属性,通晓文化产业的运作过程及规律,并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3.经营管理类及文化产业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文化产业管理、营销与策划、文化项目策划与管理、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各类文化产业专业管理等;这一课程群主要使学生掌握管理学方面特别是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从事文化产业具体的市场营销、品牌运营、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准备。 4.实践类课程。在专业主干课程中增大实践性的内容、增加实践性的教学时间,突出专业调研、文化企业考察等方面的活动内容。利用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文化企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深入文化产业的社会实践,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对上述课程系统的学习,尤其是原理教学、大量案例教学和相对充分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毕业后既能从事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策划与管理的理论研究,

公共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公共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派 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 1865 一1970 )发韧于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德国的稗斯麦时代,法国的后拿破仑时代,美国的进步运动时代,都强调运用国家的力量管理社会,推动其进步。在美国,建国先贤——汉密尔顿提出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凯恩斯主义等思想, 伴随着20 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蹒跚向前,并且在20 世纪30 年代大规模经济危机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效率”, 国家对于社会和经济事务大包大揽。这些方法一度被认为是,也确实是拯救西方资本主义危机的良药, 使西方各国从原始资本的积累走上了充满活力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从理论意义上讲, 完整的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存有三大理论支柱: 1.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 1887 年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指出行政应当在政治的适当范围之外。行政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虽然政治为行政确定任务,但政治不能去操纵行政。从此政治与行政的严格二分为传统公共行政定下了主基调,之后百年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都建立在它之上。 2.理性官僚制理论(官僚制度学派) 如果说政治行政二分法为传统公共行政奠定了理论基石, 那么传统行政模式中最重要的理论原则是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它在形式上、方法上都与传统公共行政中其他理论配合默契,有浑然天成之感.韦伯笔下的官僚制组织是一个拥有法理权威、严格规则、职责明确的层级体制。良好的效率通过组织本身的规则和程序获得保证。在传统公共行政时代,官僚制作为理性和效率的工具, 确实为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最大的进步莫过于:运用以理性规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行政取代了人格化的行政.它举起理性和逻辑的旗帜,批判和否定了产业革命初期个人专制、裙带关系、暴力威胁、主观判断和感情用事的管理方法。 其代表人韦伯认为官僚制度学派有着高度结构化,标准化,非人格化,理想形态等特征的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能够达到最高程度的效率。官僚机制传统上被认为是政府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官僚体系的设计、激励、控制等运行管理和改造,包括人事、财政、技术使用及公共工程项目等都是公共管理学科最关注的问题。韦伯认为,现代官僚制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效的大型组织管理形式,这一点,在军队、国家和大型企业的核心结构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官僚机制的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但是,官僚机制也象市场机制一样,有使自己失灵的天敌,如人浮于事、臃肿、繁冗的程序等等。这些天敌会负面影响官僚机制的良性运作,需要得到管理和监督。 3.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管理学派) 古典管理学派,该学派主要关注行政效率,寻求为行政管理提供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该学派为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代表人物泰勒(1911)在《科学管理原则》中提出“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原则,该理论强化了人们对追求效率和消除浪费的关注,从而成为公共行政的核心追求。弗雷德里克.泰勒在他的科学管理原理中贡献了这样一种工作方式.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包含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标准化的工作.这与僵化的等级制度、程序和先例相符合;二是广泛而严密的控制.与传统理论中公务员职业化、终生制完全吻合.

推荐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读的行管著作

推荐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读的行管著作(一)基础理论经典 1 、泰罗:《科学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 2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 3 、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 4 年版 4、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5、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6、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7、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R·J·斯蒂尔曼编著、李方等译:《公共行政学》(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9、R·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沙夫里茨和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英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二)基础理论前沿 1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2 、巴泽尔:《突破官僚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3 年1 月出版 3 、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4 年版

4 、V ·登哈特和R·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6、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 、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丶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8 、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年 9 、罗西瑙:《没有政丶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版本 10、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年。 11、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丶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三)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1、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帕特里克·敦利威:《民丶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政治科学中的经济学阐释》,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5、B.G. 彼得斯:《政丶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新思维—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国家行政学院出版1998 6、B.G. 彼得斯:《政丶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7、欧文·休斯著《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8、查尔斯·J·福克斯, 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

管理学参考文献

第5章医疗服务治理与政府规制 政府规制可以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两部分。从规制理论分析,针对医疗政策的管理、评价和监督的行为的政府规制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性规制的范畴。 5.1 医疗服务与政府规制 排除社会性规制存在的一般性原因,需要对医疗服务治理过程进行社会性规制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医疗政策垄断和减少医疗过程中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的外部效应。 1.政府规制的类别 政府规制(government regulation,regulatory constraint)不仅存在于私人物品市场,而且存在于公共物品市场。 按照制度的目的和实现方式的不同,政府规制可以划分为直接规制(direct regulation)和间接规制(indirect regulation)。直接规制的本质内涵在于以治理与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不经济等有关的经济负效应为目标,依据法律手段直接介入经济主体决策。直接规制一般由政府行政部门实施。间接规制的本质内涵在于以维持市场竞争并提供相关制度为目标,不直接介入经济主体的决策。间接规制一般由司法部门通过司法程序实施,通常依据商法和民法等来实施。 政府规制也可以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两部分。经济性规制的本质内涵在于其针对存在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的部门(如电力、城市燃气、自来水、交通运输和金融等行业),为了防止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运用法律手段对企业的进入、退出、价格、服务的质量、投资、财务等方面的行为进行规制。①社会性规制的本质内涵在于其针对的是外部不经济、信息不 [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p22.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管理学基础 知识点总结 组织是指为达到诸多目标或未来预期产出而在一起工作、相互之间协调行动的若干人。 管理(management)就是要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对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人力资源或其他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组织绩效(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是管理者在利用资源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在效率和效益上所表现出来的水准。组织绩效同效率和效益成正比。 效率(efficiency)指的是在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程度或资源产出水平的高低。效益(effectiveness,也有译作“效果”或“有效性”)是衡量管理者为组织设定并努力要达到的目标的恰当程度,也指组织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管理者所选择的目标是恰当的,并实现了这些目标,组织就是有效益的。效益效率2*2图表见P4 管理的四种智能: 1,、计划是管理者用以识别并选择适当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管理者计划工作的优略劣决定着组织的效率和效果,也决定了组织的绩效水平。(计划详述见P120计划的重要性…)计划的步骤(1)确定组织的使命和目标(2)制定战略SWOT(3)实施战略和变革组织 2、组织(organizing)是管理者用以建立工作关系结构,从而使组织成员相互影响和协作,由此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过程的结果是产生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即一个正式的任务系统和汇报关系系统,借助这样的系统可以协调和激励组织成员共同去实现组织目标。 3、领导领导要达成的效果是使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对组织高度忠诚 4、控制在控制(controlling)过程中,管理者要评价组织实现目标的情况,以及为保持和提高绩效水平所采取的行动。控制过程的结果是要提高准确衡量和监控组织效率与效益的能力。 管理类型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方案计划

第一章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管理 二、政府意识形态管理的功能 (一)意识形态管理的政治功能 首先是政治合法化的功能 其次是政治动员功能 第三是政治团结功能 (二)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协调功能 (三)对大众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协调功能 案例分析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中意识形态的作用。 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意 第二章投资 3、投资的特点 (1)投资是以让渡其他资产而换取的另一项资产 (2)投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之外持有的资产 (3)投资是一种具有财务风险的资产 (二)投资管理 1、含义 投资管理是一项针对证券及资产的金融服务,以投资者利益出发并达致投资目标。 投资者可以是机构譬如保险公司、退休基金及公司或者是私人投资者。 (二)文化产业投资的特点 1、资本是文化产业的增值源 (1)资本市场运作是扩大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2)文化产业投资的利润回报高于其他产业 2、文化产业投资的高风险性 (1)文化产业投资具有高风险性 (2)文化产业投资属于长线投资 (3)文化产业投资需要经营智慧 (三)文化产业资本投资和运营方式 1、文化产业主要投融资模式 (1)政府投资 建造大型文化基础设施赞助公益性文化单位保护文化遗产和扶持高雅艺术扶助文化产业,鼓励对外文化交流 2)股份合作(3)国际投资 2、文化资本运营一般方式 资本运营,就是对集团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 (1)兼并收购 兼并是指通过产权的有偿转让,把其他企业并入本企业或企业集团中,使被兼并的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经济行为。 收购(Acquisition)是指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

参考文献与脚注格式示例公共管理学院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脚注格式示例公共管理学院学位论 文参考文献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公共管理学院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及脚注部分格式示例 参考文献和脚注的注释方法有各种版本,为本学院整体规范的的需要,现统一如下: 说明:示例下面的附注是请各位老师和论文作者注意的地方。 一、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整体格式 【字体】中文:五号字,宋体, 英文:times new roman 号字体(相当于五号字); 【行距】倍行距; 【段落】顶格写,无首行缩进,也无左缩进; 【序号】用“[1]”这种格式,序号后空一个字符; 【标注顺序】按照人名的字母顺序标注 【标点符号】中文使用中文状态下标点符号,英文使用英文状态下标点符号,切忌混用。 【数量】15个(含15个)以上,其中至少3个英文参考文献。(中英文参考文献需分别列出) 下面分类列出各种参考文献的着录方法 (一)专着的着录格式 [1] 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张为民主编:《21世纪的国际商务》,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3] M· Skolink, Radar handbook, New York: McGraw-Hill Press, 1995, ~28. [4] 布兰查德、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刘树成、沈利生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附注: 专着的一般顺序为:作者名,书名,地址,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 1、页码不作要求,如果有的话也可以写上

2、标点符号都按照以上示例;如果有两个作者以上的,作者之间用顿号;出版社和出版年份之间不加标点符号;作者名和地名后用冒号,其他中间一般用逗号,句末加句号;如果图书上只有主编人的,如第二个,需要在人名后加主编两字。 3、英文的作者名需要大写的字母要大写,作者后面用逗号,地址后面用冒号,书名用斜体并加粗;英文的就应该用英文格式的标点符号。按照上面第三个参考文献的格式写。 4、如果为译着,请参照示例 [4] 格式调整。 (二)期刊的着录格式 [5] 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海关监察系统的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6] Samuel P?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Foreign Affairs, l993 (3), . 附注: 1、注意文章名用引号,后面的期刊名(或图书名)用书名号。 2、英文的格式:文章名用引号,无需斜体;后面的期刊名(或书名)加粗斜体。 (三)报纸的着录格式 [7] 李林:“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人民日报,2005年3月20日,第2版。 [8] Samuel P?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New York Times, July 9, 1984. 附注: 1、报纸名不加符号,文章名仍加引号。但是报纸一定要把日期加上。 (四)论文集的着录格式 [9] 张佐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见张为民主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 [10] R Odoni, “The flow management problem in air traffic control”, In: Smith Gorge ,eds. Flow Control of Congested Networks, Berlin: Springer Publishing House, 1987, . (五)电子文献的着录格式 [11] 陈浩元:“着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及注意事项”,(阅读时间:2006年2月22日). 附注:电子文献的格式如上,一定要把具体的网址和阅读时间标注出来。 (六)法律条文

公共管理类图书 读书笔记(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读书笔记 蒲兴祖教授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是一部系统阐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学术著作,通过阅读此学术著作,对于我正确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并由此而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全书详细论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历史发展,以及影响这一制度建立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着重论述、分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国家元首制度、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国家结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人民直接参与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各项重要政治制度。不仅如此,本书还对每项制度作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例如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国家结构制度、政党制度分三章研究,而且对每项制度的研究都很具体。例如人大何时向代表发出会议通知、如何表决、写票、投票、计票等具体规范、程序和方式都作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因为政治制度是分层次的,任何基本制度都必须通过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具体制度才能得以实现,如果不对政治制度进行细化研究,很多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分析上,就不可能发现具体制度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从而也无法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何谓政治制度?早在2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在其名著《政治学》中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一个政治制度原来是全城邦居民由以分配政治权利的体系。”这一理解对后世影响深远,但绝非盖棺定论。古往今来,众多的思想家、大学者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仅在当今美国就有20多种解释,法、德、日、印等国的大学教科书上也罗列着多家之说。浦兴祖教授认为,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共包括四层含义:第一,它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个构成部分;第二,它的中心内容是国家政权的行为准则;第三,它内含着多层次的结构;第四,它包括“法内制度”与“法外制度”两种形态。根据浦兴祖教授的定义,可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选举制度、国家元首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等等。

营销管理参考文献

营销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文献综述刘爱泉[1]指出电力营销内部审计重点应放在电力营销部室的"一部三中心",在审计中要大量调阅电费票据、台账、营销报表、供用电合同等原始相关记录和资料,正确评价该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审计的内容和要点应侧重于营销管理问题的发现。谭林,纪朝新[2]提出公司在策划营销方案的时候应尽量研究方案目标群体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营销礼品,并制定严格的礼品配送流程。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升温,市场竞争的形态和趋势也慢慢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服务成为主导竞争格局的重要因。李永壮[3]论述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营销这一新鲜事物应运产生。在网络营销中,信息的管理必不可少,主要阐述了网络营销中的各种信息的管理。戴雪蕾[4]结合对制药企业营销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分析和试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基于SQL SERVER 2000的数据库性能优化技术:①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优化;②数据库物理设计的优化;③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优化。Kyriakos Kyriakopoulos等[5]认为一个公司的市场定位应该结合开发战略和市场开发,通过提供一个聚焦在客户目标的有效理论,来促进市场信息流动之间的战略进程,并集成一个动态连接能力市场。P. Gabrielsson等[7]提出了一个框架和命题用来检验多情况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和调查,并得出理论和管理方面的结论。Ahmad Jamal[7]针对英国的小族群零售业企业家和他们的目标消费者进行一个探索性的研究,探讨了目标在于吸引少数消费者的对于商家的影响主流品牌营销目标的意义。Sung Ho Ha等[8]提出一种动态的客户关系管理(CRM)模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监测体系中提取纵向知识并分析随着时间推移的来自零售商得客户的行为模式。分析表明,纵向的客户关系管理(CRM)可以有效的解决任何零售商都可能面对的管理问题。Vikash Naidoo[9]研究了市场定位、营销创新和经营策略的影响,探讨了是否营销创新可以帮助在当前经济状况下来抵御操作的挑战性,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测试了一个关于市场定位、营销创新、竞争优势、企业生存的概念模型。S.L. Chan等[10]使用内含的系统动力学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关于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模型,通过定义产品吸引力和用户从历史的营销活动所得到的反馈的参数,公司就可以很容易地从市场和产品开发方面评估其商业策略,从而提炼这些参数,采用最好的策略,来创造顾客价值及最大的利润。Peter J. Buckley等[11]针对三个日本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了日本公司业务模式在中国的所改变的方向、范围和性质,探索这些传统的日本国际营销行为的改变。J. VanDelinder等[12]研究表明社会营销包括特定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课程考核说明 一、总体说明 (一)考核对象 公共管理学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突破了原有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线的一门新型学科。它具有科际整合的特点,是将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凡参加该专业学习的人员,均要参加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 (二)考核方式及记分方法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包括完成纸质作业册中的4次作业等,形成性考核成绩按百分计算,然后按3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期末终结性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为大论文撰写形式,大论文按百分计算,然后按7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课程考核总成绩60分为及格。本考核说明启用时间为2015春季。 参加本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的学生,其考核形式为百分之百形考,包括两次阶段性练习、案例分析、大论文等形式。具体样题及计分方式详见“公共管理学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2015版)。 (三)考核依据 本考核说明是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文字教材《公共管理学概论》(第三版)(周晓红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第3版)拟定的,考试命题以本考核说明为依据。 (四)形成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 形成性考核是本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本人能够监控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习情况,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保证学习质量。形成性考核的总成绩占总考核成绩的30%。考核内容包括:1.依据学习目标和教师的要求,认真阅读文字教材,并形成读书笔记。2.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4次作业(详见作业册)。3.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和本课程组织的网上讨论。 建议记分标准为:作业1--3占作业册总成绩的90%(按100分计算),即:每次作业30分,共90分。作业4占作业册总成绩的10%,即10分。作业1—3中每一次的综合练习、小组讨论和读书笔记的计分比例可大致为3:2:1。此计分标准仅供教师参考,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五)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 3.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 4.行政效率与行政效能 5.行政职权与行政职位 6.最优决策与满意决策 7.国家预算与国家决算 8.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 9.行政道德与行政立法 10.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 11.行政干预手段与经济手段 12.行政效益与行政效率 13.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14.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 15.行政信息与行政质询 16.行政组织与行政职能 17.政府再造理论 18.新公共行政学理论 19.企业家政府理论 20.新公共管理运动 二、简答题: 1.简述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 2.简述行政信息的含义与其意义 3.简述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4.简述我国行政管理的职能体系 5.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6.简述行政执行的基本手段

7.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有何意义 8.简述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及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原则 9.行政咨询有何特点作用如何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原则是什么 11.科学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有何意义 12.简述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制的含义与辩证关系 13.简述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14.人事行政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15.行政监督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6.什么事公共行政什么事公共管理 17.对一本行政学经典著作进行评价 18.当代西方行政发展的趋势如何 19.政府机构改革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中心有何意义 20.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的含义是什么 21.如何评价“政府失败论” 22.治理理论对行政管理学的影响 23.比较当代企业家政府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 24.研究《帕金森定律》有何现实意义 25.说明“新公共行政学”对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意义 26.根据企业家政府理论,谈谈当代政府职能的定位 27.目标管理理论是如何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加以应用的 28.简述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互动关系 29.简述里格斯行政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

参考文献

[1] 张晓梅.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Gardner.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M].New York: Basie, 1953. [3] Kohlbe, LEssaysinmoral development:the psychology of moral development: then a true and validity of moral stage [M]. San Franeiseo: Harper Row Publishers, 2002. [4] Palti H,etal. Concerns and risk behaviors between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J].Journal of adole seen Health, 1995 (4):17-51. [5] Zhu Y, Lin L.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first to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migrants in China [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4 (42): 147-154. [6] Roche, M. Then a true of human values[M]. New York: Free Press, 1973. [8] 鲍宗豪.市民文明素质评价研究----以对北京东城区市民文明素质的评价为例 [J].湖南社会科学,2008(04):37-38. [9] 徐惠民.大连市人口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8(3):114-117. [10] 徐梅.成都市人口素质发展水平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1] 杨帆,夏海勇.试论人口素质及其均衡发展对生态文明的影响[J].商业时 代,2010. [12] 耿修林.1990-2008年我国人口素质变化的实证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1(7):84-88. [13] 王玥,翁钱威.人口素质及评价指标体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1(3):161-164. [14] 张强,孙爱珊,钱建明.用灰色关联分析评价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素质[J].现代预 防医学,2002(2):154-155. [15] 唐万梅.用因子分析法对西部地区的人口素质进行分析评价[J]. 运筹与管 理,2005(8):85-89. [16] 屈云龙,许燕.主成分分析法在人口素质评价中的应用—以江苏省为例[J].南 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56-61. [17] 张勰.中国西部人口素质评价及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18]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经济与人口素质协调发展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 报,2005(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