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隐身技术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1
飞行器隐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飞行器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飞行器隐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得飞行器不再容易被探测到,增加了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
一、飞行器隐身技术的背景在军事领域,飞行器隐身技术被广泛用于战略轰炸机、战斗机和无人机等作战武器上,使其在作战中能够摆脱敌人的掌握和攻击,增强其生存能力。
在民用领域,隐身技术被用于减少飞行器对地形与建筑物的影响,避免产生噪音污染,提升飞行器的安全性能,降低维护成本等。
二、飞行器隐身技术的应用1.战争中的应用飞行器隐身技术在军事作战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战机或导弹实现隐身、远程攻击、优秀的机动性和恶劣环境下的生存性能。
如美国的F-35隐身战斗机就是一款搭载了隐身技术的先进战斗机,在常规的夜间和白天作战中都具有很强的优势。
2.民用领域的应用在民用领域,飞行器隐身技术被应用于无人机、民用航空器、高速列车等交通工具上,提高其在音响与空气污染等方面的性能。
例如: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多,除了用于科学研究,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高效、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以缓解交通拥堵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三、飞行器隐身技术的实现方式1.雷达反射物减少技术这种技术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使用具备特殊吸波特性的材料,来减少雷达反射物,从而达到隐形目的。
这个技术主要应用于航空器的外形设计上。
2.红外线探测器抑制技术它利用超薄镜片来抑制探测器所接收的红外线辐射,从而达到隐形的目的。
该技术主要应用在航空器的冷却系统和发动机等部分,来减少热量的辐射。
3.探测系统干扰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利用干扰仪来隐藏飞行器的位置,使得探测器不能正确地确定飞行器的位置,从而避免被攻击。
这个技术主要应用于战斗机和轰-6等飞行器上。
四、飞行器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飞行器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多功能和信息化的方向。
多功能化体现在了隐身、侦察、侦听、信息传输等一系列功能上,信息化则主要体现在了机载计算机、导航与通信系统的建设上。
隐身的战斗机作文开头英文回答:Stealth aircraft, also known as invisible aircraft, are designed to avoid detection by radar, infrared, and other technologies. These advanced aircraft are equipped with special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that make them virtually invisible to enemy detection systems. The concept ofstealth technology has revolutionized modern warfare, allowing for surprise attacks and increased mission success rates.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stealth aircraft is the Lockheed Martin F-22 Raptor, a fifth-generation fighter jet that is capable of conducting air-to-air and air-to-ground combat missions. The F-22 is equipped with advanced avionics and radar systems that allow it to operate undetected in hostile environments. Its sleek design and specialized coatings help to minimize its radar cross-section, making it extremely difficult for enemy radarsystems to detect.In addition to the F-22,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lso operates the F-35 Lightning II, another stealth aircraft that is designed for multirole combat missions. The F-35 is equipped with advanced stealth technology, allowing it to evade enemy radar and carry out precision strikes with a high degree of accuracy.These stealth aircraft play a crucial role in modern warfare, providing a significant tactical advantage to the military forces that operate them. By remaining undetected, these aircraft can carry out reconnaissance missions, gather intelligence, and conduct precision strikes on enemy targets without being detected.中文回答:隐身飞机,又称为隐形飞机,旨在避免被雷达、红外线和其他技术探测到。
隐形战斗机作文Stealth fighter jets have always been a subject of great interest and fascination in the aviation world.隐形战斗机一直是航空界一个备受关注和着迷的话题。
The concept of an aircraft being practically invisible to radar and other detection systems is nothing short of groundbreaking.一架飞机几乎对雷达和其他检测系统无法察觉的概念无疑是具有突破性的。
The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such advanced technology signify a new era in aerial warfare.这种先进技术的开发和部署标志着航空战争的一个新时代。
From a military standpoint, stealth aircraft provide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terms of surprise attacks and enhanced survivability in hostile environments.从军事角度来看,隐形飞机在突袭和在敌对环境中提高生存能力方面提供了重大优势。
The ability of these aircraft to penetrate deep into enemy territory undetected and deliver precision strikes is a game-changer in modern warfare.这些飞机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深入敌方领土,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是现代战争的改变者。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stealth aircraft also raise ethical and geopolitical concerns.然而,隐形战斗机的开发和部署也引发了伦理和地缘政治上的关切。
飞机隐身技术及其雷达对抗措施发布时间:2021-07-26T10:22:14.50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9期作者:刘昱[导读] 新形势下,隐身飞机综合应用了多项现代高新科技成果,设计独特,技压群雄,独领风骚刘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市 610100摘要:新形势下,隐身飞机综合应用了多项现代高新科技成果,设计独特,技压群雄,独领风骚。
隐身飞机为雷达防空系统的主要威胁之一,具备很强的生存和探测能力。
想要从本质上对抗隐身飞机,那么就需要探究弱点和局限性,并且结合实际,构建防空预警探测系统。
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飞机隐身技术,并且结合其特点,针对性的构建出科学的对抗措施。
关键词:飞机隐身技术;雷达;对抗一、飞机隐身技术从当前的形势上看,隐身技术具备隐身机理和作战特点,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最大限度的打破了攻防平衡态势。
针对于这个问题,不仅需要进一步促进自身隐身飞机事业的快速发展,还需要结合实际寻找隐身飞机的“软肋”,达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境界。
目前,F- 117A和B- 2A属于具备战争检验的现役隐身飞机[1]。
其出色的实战效果,体现了较强的生命力,具备持续性的作战能力,保持了强大的精度高、威力大。
F- 22、F- 35和B- 2A等属于驾驶和隐身无人机混合战斗机,并且具备自身独有的优势性[2]。
其中,从技术的视角看,主要包含了雷达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等方面。
外形隐身技术可以在翼身融合体的基础上,融合一体,保持活动翼结构,雷达波不能透射入座舱内部。
材料隐身技术,可以有效的吸收或透过雷达波的涂料,保持其有来无回。
对消技术可以在同频率等基础上与反射波发生相消干涉。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也就是说,在离子体带电粒子后,就会出现相互发生的现象。
从隐身飞机的作战特点上看,属于空袭机群的“先锋”,可以最大限度的安全突破敌方防空火力网,瘫痪敌人防控体系,并且完成目标预定。
也属于夜间空袭的“重拳”,可以减少敌光学仪器探测,降低发现概率,展现空袭的突然性。
世界著名飞行器技术摘要飞行器的隐身技术作为现在世界上的一种尖端的综合军事技术,已经日益成为当代立体化战争中最重要的突防战术措施之一。
近年来,隐身技术的发展很快,除了我们熟知的传统的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外,还有光学隐身、等离子体隐身等,未来的隐身技术必将出现材料多元化,方式复杂化等特征。
那么,隐身技术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它有哪些特点呢,它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呢,它的未来又是怎样的呢?关键字:飞行器,隐身,历史,未来一、隐身技术概况隐身技术作为一项跨学科的综合技术,它涉及到电磁原理、材料、能量转化、信息处理及大量高难度动态测试等方面的问题,它是1980年正式被提出的,仅仅过去20年,就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隐身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极有发展前途的科学技术。
在美国,隐身技术曾被列为国防三大高技术之一,在苏联时代,隐身技术也被列为国防高技术。
其实,隐身并不是一个新的想法,我们的自然界早就给我们提供了隐身技术的形式,比如说,有的动物和昆虫的颜色就会与他们所处的环境的颜色融合在一起,以此来保护自己,我们人类从对自然界的观察中学会了如何应用隐身技术。
最主要的办法有伪装和诱骗,这两种方法在今天仍然在运用,但是,现在的隐身技术比过去的要先进的多,尽管有些技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应用,但直到飞机成为战争工具后,那些先进的隐身技术才显示出优于原始伪装的特性。
隐身技术也叫做隐形技术,准确的术语应该是“低可探测技术”。
就是通过研究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来改变我方目标的可探测性信息特征,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方探测系统发现自己的概率,使我方目标以及我方的武器装备不被敌方的探测系统发现和探测到。
举个例子,雷达在在工作的时侯会发出电磁波,表面会反射电磁波,运转中的发动机和其他发热部件会辐射红外线,这样,就使武器装备与它所处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容易被敌人发现。
通过多种途径,设法尽可能减弱自身的特征信号,降低对外来电磁波、光波和红外线反射,达到与它所外的背景难以区分,从而把自己隐蔽起来。
第二十八届(2012)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直升机视觉隐身技术的发展缪万波尹乐孙弘原(北京市通州区陆军航空兵学院机械工程系,北京,101123)摘要:在给出视觉隐身概念的基础上,引出了视觉隐身的原理及相关技术措施,介绍了视觉隐身技术的发展历史。
结合直升机特点,重点介绍了直升机视觉隐身技术发展现状,展望了直升机视觉隐身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直升机;视觉隐身;变色材料1 引言军用直升机由于多为低空飞行,在隐身方面类似于陆军地面武器装备,不仅要高度防止雷达、红外、激光探测设备的探测与监视,而且还要防止常规观瞄装置搜索与瞄准。
随着F-117和B-2等隐身飞机的出现,雷达和红外隐身技术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视觉特征成为航空器隐身设计中的主要问题,视觉隐身已成为航空器隐身技术的主攻方向之一。
如果说雷达隐身针对的是雷达,视觉隐身针对的就是人的眼睛。
像F-117和B-2这样的隐身飞机虽然白天能避开雷达的探测,但它们的黑色伪装很容易被地面观察人员发现。
1999年3月27日一架F-117隐身飞机在科索沃白天被塞尔维亚部队击落后,美国军方加大了对视觉隐身技术的研究,并把F-117一直使用的适应执行夜间作战任务的黑色涂装改成灰色涂装,以便昼夜都能执行任务。
2 觉隐身的原理与措施所谓视觉隐身(也称目视隐身或可见光隐身)就是降低兵器本身的目标特征,使对方的可见光相机、电视摄像机等光学探测、跟踪、瞄准设备和系统不易发现目标的视觉信号。
采用视觉隐身的目的就是通过减少目标与背景之间的亮度、色度和运动的对比特征,达到对目标视觉信号的控制,以降低可见光探测系统发现目标的概率[1, 2]。
在可见光范围内,探测系统的探测效果取决于目标与背景之间的亮度、色度、运动这三个视觉信息参数的对比特征,其中目标与背景之间的亮度比是最重要的因素。
目标结构体表面的光反射特别是镜面反射光、发动机的尾喷流和烟迹等,与背景亮度对比差较大,容易使目标被探测和发现。
第1篇 一、引言 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是一种旨在减少或消除物体雷达波反射截面,使其难以被雷达探测和追踪的技术。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隐身技术已成为军事装备和民用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报告将从隐身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应用领域、挑战与展望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隐身技术原理 隐身技术的核心在于减少或消除目标对雷达波的反射。雷达波在遇到物体时,会被反射回雷达天线,从而被探测到。隐身技术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
1. 外形设计:通过优化目标的外形,使其表面曲率尽可能平滑,减少雷达波的反射。
2. 材料应用:使用吸波材料、透波材料和隐身涂料等,降低目标对雷达波的反射。 3. 结构设计:采用复合材料、智能材料和变形结构等,实现目标在不同频率和角度下的隐身。
4. 信号处理:通过信号处理技术,对雷达信号进行干扰或欺骗,使雷达难以探测到目标。
三、隐身技术发展历程 1. 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隐身技术主要应用于飞机领域,如美国的F-111和F-117等。
2. 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90年代):随着隐身技术的不断进步,隐身技术开始应用于潜艇、战舰和导弹等领域。
3. 成熟阶段(21世纪至今):隐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军事装备,如F-22、F-35、B-2等隐身战斗机和轰炸机。
四、隐身技术应用领域 1. 军事领域:隐身战斗机、隐身轰炸机、隐身潜艇、隐身导弹等。 2. 民用领域:隐身无人机、隐身汽车、隐身船舶等。 3. 科研领域:隐身材料、隐身结构、隐身算法等。 五、隐身技术挑战与展望 1. 挑战: - 技术难度:隐身技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技术难度较大。 - 成本高昂:隐身材料和隐身技术的研发成本较高。 - 探测手段: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探测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对隐身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展望: - 新型材料:开发新型吸波材料和隐身涂料,提高隐身性能。 - 智能技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隐身效果的实时优化。 -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隐身技术带来的挑战。 六、结论 隐身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高新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隐身技术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隐身技术并非万能,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克服挑战,推动其向更高水平发展。
传统飞机雷达隐身改装技术措施研究摘要:传统飞机与隐身飞机相比,在生存和突击能力上都有很大差距,生存突击能力决定了飞机能否到达攻击区域、执行攻击并安全返回基地,对传统飞机进行雷达隐身改进是提高其生存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从隐身改装角度出发,对雷达散射面积较大的常规布局飞机进行了隐身改装技术研究,提出了一些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的措施,在飞机隐身改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飞机、雷达隐身、改装1引言现代雷达探测系统的迅速发展极大提高了战争中的搜索、跟踪目标的能力,传统飞机雷达散射截面很大,极易被陆基雷达、海基雷达以及空中预警雷达探测到,在战时的生存能力受到严峻考验。
在未来战争中,雷达仍将是探测目标的最可靠手段,对传统飞机进行雷达隐身改进可以提高飞机的突击能力和生存能力,是保证飞机作战效能的有效途径。
2飞机隐身技术概述隐身技术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技术,涉及到电磁学、声学、光学、材料学、电子学和信息科学等多种学科。
按探测手段的不同,飞机隐身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声隐身和可见光隐身。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影响飞机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的主要是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
在未来战争中,雷达仍是探测飞机的最可靠方法。
雷达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当雷达波碰到飞机时,一部分无线电波便会反射回来,根据反射无线电波的时间和方位便可以计算出飞机的位置。
飞机为了躲避雷达发现,除了超低空飞行避开雷达波的探测范围外,必须想办法降低对雷达波的反射。
雷达散射截面积(英文名称Radar Cross-Section,缩写为RCS),是指飞机对雷达波的有效反射面积,雷达隐身的方法便是想尽千方百计、采用各种可能的手段来减小飞机的RCS。
雷达反射主要包括镜面反射、边缘绕射、行波、爬行波与尖顶绕射。
飞机各部件在特定入射方向下会有不同性质的散射源,如垂尾在侧向会产生镜面反射,在前向有镜面反射、边缘绕射和爬行波,垂尾翼尖则会产生尖顶绕射,驾驶舱有明显的前向镜面反射和边缘绕射,机翼前向有镜面反射、边缘绕射和爬行波,机身会产生侧向镜面反射、爬行波和纵向行波,进气道会产生前向镜面反射和进气口边缘绕射,雷达舱会有镜面反射和边缘绕射等等。
61中国航班航空与技术Aviation and Technology CHINA FLIGHTS关于直升机红外隐身技术研究进展王正兴 水宜航|陆军航空兵学院摘要:本文对红外隐身技术原理进行浅析,并利用相应的定律得出两种红外隐身技术的两种途径,同时还讨论其表面温度控制,随后又探讨其目前在国内与国外的发展现状。
最后尝试分析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红外隐身;隐身材料;直升机红外隐身技术其就是利用屏蔽和热抑制来达成的效果,它能够降低红外辐射的强度与特性,从而使得侦测设备难以发现相应目标,达到隐身的效果。
红外隐身拥有自身的独特的原理,同时还需要对应的材料支持,需要做好相应的处理才能达到这一效果,而且目前红外隐身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中,在以后的应用必定更加广泛。
1 红外辐射浅析空气中还有了大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红外辐射信号能够在大气中进行吸收,并形成相应的窗口,通常情况下位3至5微米或8至14微米,在争这些窗口中,其红外波透射率相对较高,而且其分为毫米波和红外多模等两个主要工作波段[1]。
根据直升机的独特的特点,直升机的红外辐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1)发动机由于其工作原理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当发动机处于高温时部位会出现红外辐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其部位产生热量和发动机零件自身会产生较大的热辐射。
(2)在高速工作的过程中,其排气口长期处于高温辐射状态,将直升机尾喷射出较高的热能量。
(3)机身自身会产生较高的热能量,因为其材料的自身具有一定的导热性,再加上环境的影响,很容易产生红外热能量。
(4)反射背景辐射,直升机大面积的机身会受到的太阳的辐射和大气的辐射,从而从这些部位特性中产生,发动机高温部位和喷口高温产生红外信号,当直升机处于高空飞行的状态下,其表面温度相对比较高,且具有较高的热能存在,红外辐射具有明显的特征[2]。
2 直升机红外辐射抑制技术2.1 红外抑制器抑制技术直升机发动机属于由于长期运作具有较高的温度,这也使得红外装置扫描很容易使其呈现出来,如果添加红外抑制器能够大幅降低其自身温度,并利用相应的隔热装置来进行隔离,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
1 11 飞机隐身技术论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飞机隐身技术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隐身是为了降低飞机被雷达探测到的可能性。我整理的,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篇一飞机的隐身设计在现代战场上,探测手段日新月异,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精度迅速提高,突防的... 隐身是为了降低飞机被雷达探测到的可能性。我整理的,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篇一 飞机的隐身设计 在现代战场上,探测手段日新月异,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精度迅速提高,突防的飞机一旦被敌方发现,往往难逃被摧毁的命运。飞机的设计需考虑隐身性能。目前根据所对抗的探测装置,飞机已成功应用的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可见光隐身、声隐身。由于当前用于发现及跟踪飞机的主要手段是雷达,且一部分地空导弹及空空导弹采用雷达制导,因此,飞机必须将针对雷达的隐身设计放在首位。 1、隐身的核心问题 隐身是为了降低飞机被雷达探测到的可能性。雷达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探测目标。目标向雷达反射回波能力的大小,用雷达散射截面积(RCS)来表征。根据雷达方程,雷达对目标的探测距离与目标散射截面积的四次方根成正比: R 2 11
根据这个比例关系,假设一部雷达能够在100km处发现RCS为100平方米的目标,如果目标的RCS减小到10平方米,则探测距离下降为56km;RCS减小到1平方米,则探测距离下降为32km。可见伴随目标RCS的减小,雷达对飞机的探测距离在缩短,这对突防的飞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假设一架飞机要攻击一个目标,沿途需要突破敌方的空中预警区,地面预警雷达、搜索制导雷达防御圈,要完成突防任务,是相当困难的。如果换一架隐身飞机,假定它使雷达的探测距离缩短2/3,那么它就可以从容的突破防御系统,对目标进行攻击而不被发现。因此,采用隐身技术设计的飞机可缩短雷达对其探测距离,从而有效提高飞机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而雷达隐身的核心问题就是减小飞机的RCS。 目前,由于技术的限制,不可能使得飞机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都有非常小的RCS,只能在重点方向上减小RCS。由于飞机在突防中,只需穿越雷达网的间隙,就可以不被雷达探测到,因而很少有雷达能从飞机的正上方或正下方进行探测,所以只要将飞机水平面上下一定角范围内的RCS减小,就可有效降低飞机被雷达探测到的概率。而在个范围内,机头方向受雷达威胁最大;侧向次之。隐身飞机通常要求头向RCS小于0.1平方米,侧向RCS小于1平方米,准隐身飞机可适当放宽。 2、隐身的技术途径 2.1 外形隐身 美国著名的飞机制造商洛克西德马丁公司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金属板,如果垂直正对某一雷达,测得RCS值是1000平方米,将平板向后倾斜45度,其RCS值减小为1/10平方米,如果旋转成菱形, 3 11
再倾斜,RCS值进一步减小为1/1000平方米。1000与1/1000整整相差了100万倍。由此,隐身效果就出来了。可见,通过改变飞机的外形,可以起到隐身的效果。为什么同一个平板,在不同方向上,RCS值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我们知道,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产生反射和绕射。其中对隐身效果影响最大的是镜面反射。 2.1.1 减小重点方向上的镜面反射 镜面反射,就象光照射到镜子上一样,会依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方式反射。当波前进方向垂直于平面时,反射波是直接反射回雷达的。回波能量很强,RCS很大。除了垂直入射,垂直反射之外,电磁波照射到角反射体时经多次反射也会原路返回,造成大RCS。普通飞机的垂尾、机身会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镜面反射。飞机的平尾与垂尾、机身与机翼会形成两面体反射。在机头方向,电磁波会穿透座舱盖,而舱内有许多角反射体结构,会造成强反射,从而引起RCS增大。同理,飞机的雷达舱、进气道也会在飞机头向上产生大RCS。可见,在飞机上,一些平面和角反射体结构会产生镜面反射,从而增大RCS值。例如幻影2000飞机的正侧方,垂尾会产生一个大RCS,峰值为800㎡,相同的方位,机身也有一个大RCS,峰值为200m2。在飞机头向方向上,雷达舱、进气道、座舱的RCS峰值分别为7m2、5.5m2及4m2。可见,在飞机的头向和侧向这些重点方向上RCS远远大于隐身要求,必须减小。 F-117隐身飞机针对垂尾,采用外倾双垂尾,将平面倾斜一定的角度,减小了重点方向上的RCS。就象前面提到的平板,倾斜45度后,RCS由1000平方米减小到1/10平方米。F-117飞机的机身由许多块平面组成多面体, 4 11
每个平面都倾斜一个角度,有效小了水平方向的RCS。同时也避免两面体角反射结构。但是作为第一代隐身飞机,由于当时计算机计算性能有限,只能计算少量平板结构的RCS,为了隐身不得已才将飞机设计成多面体结构,牺牲了飞机的气动性能。后来,隐身理论及计算能力进一步发展,人们可将飞机表面分成很小的一个个平面,所以最终隐身飞机外形呈光滑表面,设计出了象B-2飞机这样的隐身飞机,B-2飞机表面平滑,采用无垂尾,高度的翼身融合的飞翼外形,由于取消了尾翼,进一步减小了侧向的RCS,机翼与机身高度融合避免了两面体结构,这种外形较好的兼顾了飞机的气动性能和隐身效果,因此,美军正在验证的下一代无人作战飞机,如空军的X-45C,海军的X-47B,都采用了飞翼外形。飞翼这种外形空气阻力小,航程大,比较适合轰炸机和无人攻击机,但由于没有垂尾,机动性不好,不适合战斗机。所以美军的四代机,F-22及F-35飞机沿用了常规气动布局,采用外倾双垂尾,翼身融合,即保证了机动性又兼顾了隐身。 针对飞机的座舱,采取的隐身措施是将座舱盖镀上金属膜,可见光可以通过,雷达波会被反射;针对雷达舱,采用频率选择雷达罩、本机雷达频率可以通过,其它频率会被反射到非重点方向。针对进气道,采用S形进气道,增加入射雷达波的反射次数,在每次反射中吸收掉一点能量,经过多次反射而减弱回波,从而减小了进气道的RCS。如果再配合吸波材料就隐身效果就更好了。 2.1.2 解决边缘绕射 除镜面反射外,电磁波照射到物体的边缘时还会产生边缘绕射。所谓边缘绕射,是指当电磁波照射到物体的边缘时,会产生圆锥状散射。当入射波 5 11
与边缘垂直时,散射会分布在与边缘垂直的平面上,其中会有向雷达方向传播的电磁波,造成RCS增加,其RCS值与边缘长度的平方成正比。如幻影2000飞机的机翼前缘在受到垂直人射时,由边缘绕射造成的RCS有10m2。在飞机上分布着很多边缘,如进气道边缘、飞机机翼、平尾及垂尾的前后缘等等,如果任由它们分布在不同的方位上,飞机被雷达发现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解决的办法是将各个边缘设计成互相平行,同时倾斜一定的角度,将由边缘绕射产生的RCS集中到对飞机威胁较小的方向上。 2.1.3 减弱表面波的影响 将飞机上的镜面回波、边缘绕射造成的RCS值减小后,测试发现,在飞机的头向方位,机身和机翼仍会产生接近1㎡的RCS。这是由于有表面波的存在。例如当雷达波照射到细长的物体时,除了会产生镜面反射和边缘绕射外,还有一部分波贴着机身表面前进,形成表面波。表面波在碰到飞机上的不连续处时,会产生反射,增大整架飞机的RCS。飞机上这些不连续处很多,如机身上的缝隙,天线等。解决的方法是将机身做得平滑,尽量取消不连续处。但飞机上有些位置是必须要开舱门的,如起落架舱等,这仍会造成机身不连续。解决的措施是将舱门锯齿化。因为平板尖端正对雷达时其RCS值最小。 2.2 材料隐身 由于飞机的外形要受到空气动力学的限制,很多情况下不能根据隐身需要随意地改变外形,为了达到更好的隐身效果,需要配合使用隐身材料达到进一步减小目标雷达截面积的目的。 2.2.1 飞机表面涂敷隐身材料 6 11
有一种涂敷型隐身材料由两层组成,外层为阻耗层,通常由具有衰减特性的特殊纤维组成,厚度为1/4波长,内层是基板层,通常由具有反射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当雷达波入射到涂层表面时,有50%被反射,剩下的穿透阻耗层,进入金属底板并被反射回来,经过1/4波长的距离,反射回来的雷达波与第二个外层反射波刚好相位相反,变化量大小相等,结果两者相互抵消,这是采用对消的方式隐身,称为对消型。对消型只能针对某一频率的雷达波,隐身范围有限。还有一种吸波范围更宽的材料,为耗能型,靠细微的颗粒,如铁氧体粉,通过分子运动,将雷达波的电磁能转化为热能。涂敷型吸波材料是涂敷在飞机表面,利用对消、耗能等原理来减小RCS值。涂敷型材料需要多层且达到一定的厚度才会有较好的隐身效果,会增加飞机的重量,另外材料涂敷在飞机的表面,易脱落,变质,不易保养。 2.2.2 采用结构型隐身材料 结构型吸波材料可以制做成飞机的一部分,如平尾,垂尾等。它的表皮蒙以碳纤维材料,内部翼梁是由钛金属制成的三角形雷达波反射板,四周填充满了特殊吸波材料,当入射波进入时,反射板多次反射雷达波,使其滞留在充满吸波材料的三角形腔内,从而消除了雷达波反射。这种隐身材料的特点是在不额外增重的前提下减小RCS值。 3、结语 飞机通过外形隐身和材料隐身,可以大大减小其雷达散射截面积,缩短雷达作用距离,从而有效提高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外形隐身和材料隐身是传统的雷达隐身技术,目前已经成功应用在多种飞机上。除外形隐身和材料隐身技术外,目前还有一些正在探索的隐身技术,如等离子体隐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