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试卷(专家版三)语文试题 扫描版
- 格式:doc
- 大小:789.00 KB
- 文档页数:10
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共7页,22道小题。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电影对文学的反哺邹贤尧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一直受着文学的滋养。
文学提供给电影取之不尽的素材和源源不断的人才,并不断提升其品格。
电影从发明之初,到高度发达的今天,从商业电影到艺术电影,从胶片电影到数字电影到微电影,都不曾停止过以文学为蓝本,包括对畅销的通俗小说、经典名著和网络小说的改编。
尽管电影试图克服文学对它的“影响的焦虑”,确立自己的独立品格,但它仍然从文学那里受惠良多.当然,这并不表明电影只是简单地依附文学,电影以其特有的媒介优势,自有文学无法比拟的艺术效果,而且随着大众文化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影越来越显示出超过文学的强大的影响力,因此,电影给文学带来很大的反作用,这有其负面性,比如它影响到一些作家把小说写得越来越像剧本,没有充分的展开,没有深入的刻画,多是干巴巴的对话,成了所谓的“影视同期书”。
电影对文学的影响又并非都是负面的,电影对文学有回报和反哺。
电影也在向文学“还债”。
一是改编电影对文学原著的反哺。
通过电影改编,对文学原著的宣传及传播有着巨大功效,为文学经典的再造提供丰富的可能性,促进一度边缘化的文学再度走红。
具体来说,借助电影改编,传统经典得以延伸与扩散,比如《西游记》固然是广为人知的古典名著,但《大话西游》对它的全新演绎促其再放异彩;借了改编,被淹没的作品得到开发,被唤起与照亮,比如清末民初的王度庐及其小说《卧虎藏龙》,被人遗忘,知者甚少,李安的同名改编电影,将之从历史深处召唤出来;即如张恨水,也因五四新文学对其贬抑而长久被淹没、2 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影视改编而掀起“张恨水热”;电影改编对一般性的文学作品予以提炼、点染与提升。
拍摄于2 0世纪8 0年代初的电影《小花》,淡化了原小说《桐柏英雄》的政治色彩,强化了原小说的人性化内涵,原小说虽也在当时引起轰动,但电影《小花》更提升了其艺术品质.电影受惠于文学而又反哺文学,形成良性的互惠与助推,这在第五代导演与先锋派作家之间表现得更为突出,张艺谋的电影大都改编自莫言等人的小说,但张艺谋改编电影的成功也带动了莫言、刘恒、苏童、余华等人在文学圈之外的走红.可以说电影《红高粱》在西方电影节的获奖,直接推动了莫言作品在西方被大量翻译并引起关注,为他获得诺奖不无助益,这反过来给有些疲软的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一支强,心剂。
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共7页,22道小题。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电影对文学的反哺邹贤尧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一直受着文学的滋养。
文学提供给电影取之不尽的素材和源源不断的人才,并不断提升其品格。
电影从发明之初,到高度发达的今天,从商业电影到艺术电影,从胶片电影到数字电影到微电影,都不曾停止过以文学为蓝本,包括对畅销的通俗小说、经典名著和网络小说的改编。
尽管电影试图克服文学对它的“影响的焦虑”,确立自己的独立品格,但它仍然从文学那里受惠良多.当然,这并不表明电影只是简单地依附文学,电影以其特有的媒介优势,自有文学无法比拟的艺术效果,而且随着大众文化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影越来越显示出超过文学的强大的影响力,因此,电影给文学带来很大的反作用,这有其负面性,比如它影响到一些作家把小说写得越来越像剧本,没有充分的展开,没有深入的刻画,多是干巴巴的对话,成了所谓的“影视同期书”。
电影对文学的影响又并非都是负面的,电影对文学有回报和反哺。
电影也在向文学“还债”。
一是改编电影对文学原著的反哺。
通过电影改编,对文学原著的宣传及传播有着巨大功效,为文学经典的再造提供丰富的可能性,促进一度边缘化的文学再度走红。
具体来说,借助电影改编,传统经典得以延伸与扩散,比如《西游记》固然是广为人知的古典名著,但《大话西游》对它的全新演绎促其再放异彩;借了改编,被淹没的作品得到开发,被唤起与照亮,比如清末民初的王度庐及其小说《卧虎藏龙》,被人遗忘,知者甚少,李安的同名改编电影,将之从历史深处召唤出来;即如张恨水,也因五四新文学对其贬抑而长久被淹没、2 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影视改编而掀起“张恨水热”;电影改编对一般性的文学作品予以提炼、点染与提升。
拍摄于2 0世纪8 0年代初的电影《小花》,淡化了原小说《桐柏英雄》的政治色彩,强化了原小说的人性化内涵,原小说虽也在当时引起轰动,但电影《小花》更提升了其艺术品质.电影受惠于文学而又反哺文学,形成良性的互惠与助推,这在第五代导演与先锋派作家之间表现得更为突出,张艺谋的电影大都改编自莫言等人的小说,但张艺谋改编电影的成功也带动了莫言、刘恒、苏童、余华等人在文学圈之外的走红.可以说电影《红高粱》在西方电影节的获奖,直接推动了莫言作品在西方被大量翻译并引起关注,为他获得诺奖不无助益,这反过来给有些疲软的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一支强,心剂。
机密★启用前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题卷6道大题,22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书的“体”与“用”杨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
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累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
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精英阶层。
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而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义务。
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等等围绕“读书”而来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
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性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
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功利性的诉求。
全球化、经济发展、时代剧变、信息爆炸……人类遇到的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变、复杂,各种困惑烦恼纠缠于心,如何理性地看待社会的人与事,如何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需要我们读书。
从实用功利性角度考量,读书有用,且利国利民、利人利己,善莫大焉。
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通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然而,实用功利性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这种读书实用论,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肯定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
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这意味着,读书是一种属人的活动或事情,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
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电影对文学的反哺邹贤尧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一直受着文学的滋养。
文学提供给电影取之不尽的素材和源源不断的人才,并不断提升其品格。
电影从发明之初,到高度发达的今天,从商业电影到艺术电影,从胶片电影到数字电影到微电影,都不曾停止过以文学为蓝本,包括对畅销的通俗小说、经典名著和网络小说的改编。
尽管电影试图克服文学对它的“影响的焦虑”,确立自己的独立品格,但它仍然从文学那里受惠良多.当然,这并不表明电影只是简单地依附文学,电影以其特有的媒介优势,自有文学无法比拟的艺术效果,而且随着大众文化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影越来越显示出超过文学的强大的影响力,因此,电影给文学带来很大的反作用,这有其负面性,比如它影响到一些作家把小说写得越来越像剧本,没有充分的展开,没有深入的刻画,多是干巴巴的对话,成了所谓的“影视同期书”。
电影对文学的影响又并非都是负面的,电影对文学有回报和反哺。
电影也在向文学“还债”。
一是改编电影对文学原著的反哺。
通过电影改编,对文学原著的宣传及传播有着巨大功效,为文学经典的再造提供丰富的可能性,促进一度边缘化的文学再度走红。
具体来说,借助电影改编,传统经典得以延伸与扩散,比如《西游记》固然是广为人知的古典名著,但《大话西游》对它的全新演绎促其再放异彩;借了改编,被淹没的作品得到开发,被唤起与照亮,比如清末民初的王度庐及其小说《卧虎藏龙》,被人遗忘,知者甚少,李安的同名改编电影,将之从历史深处召唤出来;即如张恨水,也因五四新文学对其贬抑而长久被淹没、2 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影视改编而掀起“张恨水热”;电影改编对一般性的文学作品予以提炼、点染与提升。
拍摄于2 0世纪8 0年代初的电影《小花》,淡化了原小说《桐柏英雄》的政治色彩,强化了原小说的人性化内涵,原小说虽也在当时引起轰动,但电影《小花》更提升了其艺术品质.电影受惠于文学而又反哺文学,形成良性的互惠与助推,这在第五代导演与先锋派作家之间表现得更为突出,张艺谋的电影大都改编自莫言等人的小说,但张艺谋改编电影的成功也带动了莫言、刘恒、苏童、余华等人在文学圈之外的走红.可以说电影《红高粱》在西方电影节的获奖,直接推动了莫言作品在西方被大量翻译并引起关注,为他获得诺奖不无助益,这反过来给有些疲软的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一支强,心剂。
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试卷(三)1.C “每节课只有40分钟”,40分钟是指时间的长度,是指时间,所以A错误;“我走不动了,休息一下吧”,休息一下是指时间的长度,是指时间,所以B错误;“学校上午7点40分开始上第一节课,到8点25分下课”,7点40分、8点25分是指时间点,即是时刻,所以C正确;“30分24秒36”是指时间段,是时间,所以D错误。
2.C 根据a=,得加速度的单位是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知,1N=1kg〃m/s2。
故选C。
3.B 子弹以900 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表示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A错误,B正确;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 km/h,表示一段路程内的速率,是平均速率。
故C、D错误。
4.C 由题图可知,两次运动的起点与终点相同,故位移相同;经上海到达南京的轨迹明显大于直达南京的轨迹;故s1>s2,故选C。
5.B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速度的大小不一定变化,但方向时刻变化,由于外力的作用,使其状态不断改变,当离开末端时,由于惯性作用,仍保持原来运动的方向,即沿着曲线的切线方向,故B正确,A、C、D错误。
6.B 0~t1和t1~t2时间内速度一直为正值,所以速度方向相同。
0~t1时间内斜率为正,说明加速度沿正方向,t1~t2时间内斜率为负,说明加速度沿负方向,所以加速度方向相反。
综上所述,B正确。
7.C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物体刚下落时,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故B错误。
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则物体在该处自由下落的过程中,每秒速度都增加9.8 m/s,故C正确。
自由落体运动是忽略空气阻力的运动,无论质量大小,下落加速度都是g,故D错误。
8.A 弹簧受10 N的压力后,弹簧压缩量Δx==m=0.05 m=5 cm,故弹簧的原长:L=L′+Δx=15 cm+5 cm=20 cm,即不受外力作用时,弹簧的长度为20 cm。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三语文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科幻小说“火”了吗?“科幻小说火了。
”但是,这种“火了”到底是真实的繁荣,还是某种虛假的幻象?要清晰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同时在两个向度上进行比较。
首先是横向比较,让我们看看中国科幻与美国科幻(之所以选美国,是因为它的科幻产业最为发达)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差距。
美国科幻有数量庞大的作家群体。
最近40多年来,仅获得美国科幻协会颁发的“星云奖”的作家就有400多位,其中包括罗伯特·海因莱因、雷·布拉德伯里、艾萨克·阿西莫夫等数十位享誉世界的大家。
同时,作为重要的创意产业之一,美国科幻的利润中心,也已经完成了从杂志向畅销书再向影视游戏的转移。
而我们的科幻产业却仍处于从杂志向畅销书过渡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作家数量有限,经常发表作品的科幻作者不足百人,且基本都是业余写作。
大学里虽然有不少科幻作者,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会因工作与生活压力在毕业后放弃科幻写作。
二是作家发表作品的平台主要集中在杂志上,长篇科幻单行本的年出版量不足百种,畅销书寥寥无几。
影视、动漫、游戏、主题公园虽然都有所尝试,但作为产业链仍显得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及内部整合的动力。
目前正在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也许能推动科幻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自主整合。
从纵向来看,虽然中国科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晚清,但其历程却坎坷曲折,历史上也只有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形成了短暂的高潮(仅持续了五六年的时间,很多人将那几年称为中国科幻的黄金时代)。
然而,1983年以后科幻却突然跌入谷底,成为不受人爱的“灰姑娘”,这一局面直到1997年才借由北京国际科幻大会以及《科幻世界》这本杂志本身对科幻阵地的坚守而改变。
那次大会在相当程度上扭转了科幻“胡思乱想”“伪科学”的负面社会形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幻有助于想象力的培养,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科幻世界》多年对作者队伍的扶持与培养也在1997年之后显现成效。
模块学业水平检测题( 测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累积(15 分,每题 3 分 )1. 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所有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敕造(ch ì).惫懒(b èi).B.镯子(zhu ó).新正 (zh ēnɡ).C. 攮人(n ǎnɡ).嘲哳 (zh ā).D. 逡巡(j ùn).璎珞(y īnɡ).宫绦 (tiáo).间或(jiān).桌帷 (wéi).榫头(s ǔn).马嵬 (wéi).羱羊(yu án).冥冥(mínɡ).分析: A. “绦”应读“环绕 (r ào).t āo”; B. “间”应读“ ji àn”; D.“逡”应读“ qūn”。
答案:C2.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 要让人们清楚地看到,尽责尽责工作的人能得奖赏、受重用,尸位素餐的人会遇到鄙....视,这样一种体制才能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导向。
B. 无论多大的干部,只需冲犯了刑法就一定要负法律责任,想含糊其辞、蒙混过关那是....打错了算盘。
C. 小区邻近商贸街的人行道上,两个下水道的井盖不翼而飞,给过往的行人带来了不便....和安全隐患。
D. 文体旅行第一版局接民众短信检举后按图索骥,查获某大厦两间房子内所藏的7.6 万余....张盗版音像光盘。
分析: C.“不翼而飞”,信息传得很快。
表示东西丢掉,应用“不翼而飞”。
A. “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责责;素餐,白吃饭。
指的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B. “含糊其辞”,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
形容有顾忌,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
D.“按图索骥”,既比喻做事机械呆板,也比喻依据线索找寻。
答案:C3.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因为旅行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招待条件的不停改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增加最快、最具活力的旅行目的地国家。
机密★启用前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题卷6道大题,22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书的“体”与“用”杨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
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累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
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精英阶层。
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而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义务。
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等等围绕“读书”而来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
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性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
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功利性的诉求。
全球化、经济发展、时代剧变、信息爆炸……人类遇到的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变、复杂,各种困惑烦恼纠缠于心,如何理性地看待社会的人与事,如何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需要我们读书。
从实用功利性角度考量,读书有用,且利国利民、利人利己,善莫大焉。
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通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然而,实用功利性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这种读书实用论,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肯定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
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这意味着,读书是一种属人的活动或事情,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
机密★启用前2017 年湖南省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题卷 6 道大题, 22 道小题,时量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现代文(阐述类、适用类)阅读(6分,每题2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念书的“体”与“用”杨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念书” 的动物。
陪伴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生产的积累,念书愈来愈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计方式。
过去,“念书人”的称呼专属于少量精英阶层。
现在,在“全民阅读”的时代,念书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而成为大众广泛拥有的权益义务。
但是,为何念书,读什么书,如何念书,念书实用抑或是无用等等环绕“念书”而来的问题仿佛都悬而未决。
对于念书,能够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
大概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天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性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利,学致使用。
这里的“有利”和“致用”都意在表示念书的确包括着适用功利性的诉求。
全世界化、经济发展、时代巨变、信息爆炸人类碰到的问题素来没有像今日这样多变、复杂,各样疑惑烦忧纠葛于心,如何理性地对待社会的人与事,如何有效地解决各样问题,需要我们念书。
从适用功利性角度考量,念书实用,且利国利民、利人利己,善莫大焉。
经过念书,人们能够获取生计技术以创建财产改良生活;经过念书,人们能够通畅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但是,适用功利性不过念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重申这类念书适用论,常常会遮盖念书的根本要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一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类劝学篇,主要用念书的利处和用途来激励人们学习,必定会养育狭小的念书看法。
从“体”的层面看念书,也就是研究念书这件事情的根本义义是什么。
当我们说“人是一种念书的动物” ,这意味着,念书是一种属人的活动或事情,念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
湖南省衡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模拟检测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阅读题,共43分)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生活智慧在中国传统中的具体体现,“家本位”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既没有西方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也不用“上帝造人”解释人的本源,所以,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怀”的问题,中国人就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家本位”文化来回应。
林语堂曾指出:“使种族稳定的文化因素之一首先是中国的家族制度。
这种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良的组织系统,使得人们不可能忘记自己的宗系。
这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被中国人视为珍宝,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甚至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
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更加增强了它的宗教色彩。
对这套东西的意识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心灵之中。
”就终极关怀而言,家族已起到应有的作用,但以往的中国家族研究告诉我们,家族还有保障族人生存和在族内扶贫济困的作用,以解决族人的生存问题。
若有能力,它也会兴办家族的学堂,解决族人的受教育和发展问题。
从加强凝聚力从而保障其发挥作为社会组织的作用来说,以族人间天然的血缘联系组织起来的家族显然是成本最低的,这使家族成为农耕社会的相对封闭的乡村社区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使家族成为族人在建立自己关系网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构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时的首选。
显然,作为一个属于“私”领域的社会组织,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从中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
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亲情的环境来满足个人对情感的需要,这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
自西周以“敬天法祖”理念创立宗法制度,将祭祀权与继承权结合在一起,创建了诸侯臣服天子的大一统帝国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中国城乡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织,特别是在明清两代,家族成为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