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及其活性成分药效学和药理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53.20 KB
- 文档页数:6
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多苷片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药片,主要成分是雷公藤多苷。
雷公藤多苷片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能够治疗风湿病、骨关节病、神经痛等疾病,并且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雷公藤多苷片的来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雷公藤多苷片是由雷公藤的根部提取制成的。
雷公藤是一种木质藤本植物,分布于中国南方和台湾等地。
雷公藤根部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如雷公藤多苷、雷公藤内酯、雷管苷等。
其中,雷公藤多苷是其主要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病毒等作用。
雷公藤多苷片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首先,雷公藤多苷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炎症损伤。
其次,雷公藤多苷具有镇痛作用,能够阻断疼痛传导途径,减轻疼痛感。
此外,雷公藤多苷还具有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雷公藤多苷片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常用于治疗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种以关节炎、关节痛等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雷公藤多苷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能够减轻风湿病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其次,雷公藤多苷片还常用于治疗骨关节病,如骨质疏松、关节炎等。
雷公藤多苷能够促进骨细胞生长和骨形成,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同时还能够抑制关节炎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
此外,雷公藤多苷片还可用于治疗神经痛、带状疱疹等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雷公藤多苷片的用法用量为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
药物一般在饭后或饭中用水送服。
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适度,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油腻食物,同时避免过度疲劳和受凉。
用药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总而言之,雷公藤多苷片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药片,具有抗炎、镇痛、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病、骨关节病、神经痛等疾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雷公藤多苷片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用药,并且注意用药期间的饮食和休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基于纳米乳—凝胶技术的雷公藤多苷纳米载体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作者:顾清尤本明杨帝顺潘勇华舒薇刘继勇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第01期[摘要]该研究采用“纳米乳-凝胶技术”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并对其药效学进行考察。
以油酸作为油相,聚氧乙烯蓖麻油为表面活性剂,1,2-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雷公藤多苷纳米乳的处方组成,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
以7%的2,4-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致敏,0.3%的2,4-二硝基氯苯溶液多次激发建立小鼠耳慢性皮炎湿疹模型,考察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对小鼠耳肿胀及皮肤红肿的影响;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IL-4和IL-8等细胞因子的浓度,对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的药效学进行考察。
结果表明,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可以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度(P<0.01),并可以改善造模后小鼠耳部皮肤出现的水肿、红斑情况。
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还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表达。
该研究制备的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对小鼠皮炎湿疹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望为临床皮炎湿疹的治疗提供一种新型外用长效制剂。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经皮给药;皮炎湿疹[收稿日期]2014-10-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3896);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项目(14JC1491300)[通信作者]*刘继勇,博士,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Tel:(021)31162308,E-mail:liujiyong@Development of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nano-carries based on″nanoemulsion-gels″ and its pharmacodynamicsGU Qing1, YOU Ben-ming2, YANG Di-shun2, PAN Yong-hua2, SHU Wei1, LIU Ji-yong2*(1.Department of Pharmacy, Central Hospital of Zhabei District, Shanghai 200070, China;2.Department of Pharmacy, Changhai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 China)[Abstract]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the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nanoemulsion gels and investigate its pharmacodynamics. Oleic acid was used as oil phase, polyoxyethylene castor oil as surfaetant, and 1,2-propanediol as cosurfactant to screen the formula of Tripterygium glycoside nanoemulsion using the pseudo-temary phase diagrams.Then the nanoemulsion gels was prepared. The ICR mouse ears were sensitazated by 7% DNCB, and then were excited by 0.3% DNCB to stimulate the model of mouse chronic dermatitis and eczema.The concentrations of IFN-γ, IL-4 and IL-8 in mouse blood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nanoemulsion gels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swelling of mouse ears(P<0.01)and ameliorate the edama and erythema of model mouse ears skin. Also it cou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IFN-γ and IL-4 in model mouse blood.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nanoemulsion gels had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on mouse model of dermatitis and eczema. It was expected to provide a new and long-acting exterernal prepar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ermatitis and eczema.[Key words]Tripterygium glycosides; nanoemulsion gels;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dermatitis eczemadoi:10.4268/cjcmm20150114雷公藤多苷为卫茅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主要活性部位,包括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内酯醇等萜类内酯化合物及少量的生物碱类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作用,常用于皮肤湿疹、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抑制、肾病综合症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时闻研究证实中药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烜、张奉春、唐福林教授团队联合多家单位,通过对自身免疫病(AID)发病机制和诊疗关键技术长达16年的系统研究,揭示了AID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和分子、创建高敏感特异性诊断技术、创新开展靶向免疫和中成药治疗研究。
以具代表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研究为例,项目组通过严格的临床前瞻性研究证实了中成药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成功率达76.8%,高于国际甲氨蝶呤方案。
该研究在国内外首次证实了雷公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低廉有效的中成药雷公藤带入了国际社会的视野,或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几千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策略。
美国梅奥诊所首席风湿病学专家Eric L.Matteson评价说,这项研究发现雷公藤多苷的治疗效果很明确,既值得深入研究,又具有发展前景。
AID是由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攻击及破坏自身组织和器官导致功能障碍的免疫性疾病,代表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等。
AID患病率和致残致死率较高,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
相当大比例病人糖皮质激素和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欠佳,往往会产生诸多副作用。
因此,明确AID发病机制、提升诊疗技术尤为重要。
该项目建立和推广了AID的中国治疗方案和新技术,将我国AID发病机制和诊治研究提高至国际领先水平。
软饮料危害有多大?美国研究称将增加过早死风险新知软饮料是指酒精含量低于0.5%的天然或人工配制的饮料,又称清凉饮料或无醇饮料。
有研究称,经常喝人工配制的软饮料可能会引起肥胖、牙齿损伤、肾脏受损等健康问题。
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更加严重,据美国网络杂志“SLATE”报道,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经常饮用软饮料将会显著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
据研究项目负责人,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研究员瓦桑提·马里克表示,通过对37716名美国男性及80647名美国女性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饮用过多汽水、功能型饮料、果汁饮料之类的软饮料将会显著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
雷公藤胶囊功效与作用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又称雷丸、陈麻黄、四面甲、断肠虫等,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的灌木植物。
自古以来,雷公藤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其根、茎、叶、花等各部分均具有药用价值。
雷公藤胶囊是以雷公藤根、茎、叶经过一系列的提取、加工制成的一种口服药物,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顽固性乙型肝炎、白塞氏病等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雷公藤胶囊的功效与作用。
一、雷公藤胶囊的主要功效雷公藤胶囊主要具有以下功效:1. 抗炎作用:雷公藤胶囊中含有丰富的三萜类化合物,如雷公藤酮、三峡酮等,这些化合物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炎症反应,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2. 免疫调节作用:雷公藤胶囊中的雷公藤酮等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于顽固性乙型肝炎、白塞氏病等免疫性疾病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3. 抗肿瘤作用:雷公藤胶囊中的雷公藤酮等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对于癌症患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 改善血液循环:雷公藤胶囊中的雷公藤酮等成分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供应,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如冠心病、脑供血不足等。
5. 抗氧化作用:雷公藤胶囊中的雷公藤酮等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延缓细胞和组织的老化,对于抗衰老、保健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雷公藤胶囊的临床应用1. 风湿性关节炎:雷公藤胶囊是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治疗药物,其抗炎作用能够减轻关节炎症状,如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表明,雷公藤胶囊与非甾体抗炎药和病态药物相比,具有相同的疗效,但副作用更少。
2. 顽固性乙型肝炎:雷公藤胶囊在顽固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其免疫调节作用能够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减轻肝炎病情,改善肝功能。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作者:刘梦亚赵向峰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年第01期【摘要】雷公藤红素是近年研究较多的一种中药提取物,已知其对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均有疗效,尤其对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
检索近3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对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雷公藤红素;综述雷公藤是一种传统中草药,又名断肠草、黄藤根等,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地,性味苦、辛,寒,有大毒,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证、麻风、顽癣、湿疹、疥疮、疔疮肿毒等[1]。
目前为止,雷公藤中的化合物包括46种二萜、20种三萜、21种生物碱类化合物,以及其他小分子物质,雷公藤红素(Celastrol)是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其含量丰富且具有临床应用前景[1-2]。
目前,已有学者证明,雷公藤红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可用于抗肿瘤、抗炎、糖尿病的治疗等[3-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血管翳的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的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RA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证实,其与环境、遗传及免疫系统紊乱相关[6]。
活化的T细胞浸润滑膜为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活化的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等吸引其他类型的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到局部,这些细胞与各种效应分子(如前列腺素、蛋白水解酶和其他破骨因子等)形成了炎症微环境并诱导关节炎症和软骨破坏;破骨细胞通过分泌基质降解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组织蛋白酶K来破坏骨组织,并最终导致关节的畸形及功能的丧失[7-8]。
早在2011年就有雷公藤红素用于治疗关节炎小鼠的报道[9],近几年来又有不少研究者致力于雷公藤红素作用于RA机制的研究。
解毒的雷公藤雷公藤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杀虫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解毒雷公藤的性质性味苦;辛;大毒归经心;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口眼干燥综合征;白塞病;湿疹;银屑病;麻风病;疥疮;顽癣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去皮根木质部分15-25g;带皮根10-12g。
均需文火煎1-2h。
也可制成糖浆、浸膏片等。
岩研粉装胶囊服,每次0.5-1.5g,每日3次。
外用:适量,研粉或捣烂或;或制成酊剂、软膏涂擦。
解毒雷公藤的临床应用①治疗麻风反应雷公藤干根彻底去除内外两层皮,将木质部切片晒干。
每用4钱,加水2500毫升,文火煎(不加盖)3~4小时,取褐色药液250毫升,早晚分服,3~4天为一疗程。
曾治各型麻风反应167例(其中结核型27例,瘤型140例),均在服药2~3剂后控制症状。
②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用雷公藤(取木质部,法同上)5钱,加水400毫升,文火煎2小时(不加盖),得药液150毫升,残渣再加水煎取100毫升,混合后早晚2次分服,7~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停药2~3无治疗50例,用药1~20个疗程不等,多数为5~6个疗程。
其中44例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缓解。
③治疗肺结核及其他慢性肺部疾病于夏末秋初采根,洗净晒干,切碎。
每31.2克雷公藤加水1000毫升,以文火煎熬,待煎至约500毫升(使每10毫升含生药0.62克)即成。
开始每日3次,每次15~20毫升口服,1星期为一疗程;以后视病情与患者体质情况,剂量可略有增减,但每次给药量不宜超过10~25毫升。
如服药7~10天后无明显副作用,尚可延长服药时间;但服用时间过长的应短时间停药,一般服用20~30天后停药5~7天。
经治99例,多数病人服药后咳嗽、排痰、发热、哮喘等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治程中按规定剂量服药,基本上无副作用;若体质较弱者,可有恶心、胃肠不适及畏寒怕冷等反应。
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谢艳郭云鹏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年第04期【摘要】雷公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单味中药,文章对近年来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对淋巴细胞的影响、对酶类的影响、对核内转录因子NF-κB的调节、对氧自由基分解产物的作用和对炎症介质的影响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为进一步研究、利用和开发雷公藤提供参考,并对雷公藤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雷公藤;机制;综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为0.30%~0.60%[1]。
其发病原因不明,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
现代临床西药治疗RA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药物,总体上治愈率低,副作用大。
而中医药治疗RA具有较长的历史,尤其是卫矛科植物雷公藤,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2],被认为是目前治疗RA的最佳单味中药。
现将近年来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活性、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与RA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石丽萍等[3]利用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处理RA患者的PBMC,然后检测处理前后细胞增殖活性和IL-6、TNF-α浓度的变化。
结果发现,雷公藤能显著下调PBMC的增殖活性,并且能明显抑制IL-6和TNF-α的分泌。
这说明雷公藤可能通过抑制RA患者PBMC功能和细胞因子活性,在治疗RA、阻止其病程进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谭晴心等[4]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患者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同时吕丽萍等[5]也发现雷公藤内酯酮(T7)也具有抑制Ⅱ型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CIA)大鼠脾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的水平,从而在治疗RA时发挥作用,而且T7大剂量组(3.6 mgkg-1)的作用略优于醋酸泼尼松。
盐酸非索非那定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田涛,袁菲[摘要]目的观察盐酸非索非那定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慢性荨麻疹与盐酸非索非那定单独应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75例过敏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60m g,2次/d,雷公藤多甙片10mg,3次/d,对照组单独使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用法同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4周,计算疗效指数,判定疗效。
结果两组有效率(84.21%和6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药物协同作用明显。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盐酸非索非那定;雷公藤多甙[中图分类号]R75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089(2011)04-0327-02C lin i cal O bservation of Fexofenadine H ydrochloride Co m b i ned w ith T rip terygiu m G lycosi des for Chron ic U rticar i aT reat m entT I AN T iao,YUAN F ei(A llergy and I mmuno l ogy D epart m ent,Shandong Q i ngdao China and W estern M e d ici ne Integration H osp ital,Q in gdao266002,China)[Ab stract]O 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 li n ical e ffects o f fexo fenadi ne hydroch l o ride comb i ned w ith tri pte ryg i u m g lyco-sides treati ng f o r chron i c urtica ria and fexofenadine hydroch l o ri de trea ti ng for chronic u rticar i a so lely.M eth-od s Serenty-fi v e chron ic urticaria pa tien t se lected from a llerg ic cli nic w ere di v ided i nto treat ment g roup o f38cases and contro l group of37cases rando m l y.T rea t m en t group app lied fexofenad i ne hydroch l or i de,60mg,t w i ce a day,comb i ned w ith tr i pteryg i um g lyco si des,10mg,t hree ti m es a day.Con tro l group app lied fexo f ena-di ne hydroch l o ri de so l e l y,60m g,t w ice a day.T rea t m en t course w as4weeks.Effecti ve i ndex w as used to cac-ulate t he effecti ve ra te.R esults T he effecti ve rate o f the treat m ent g roup w as84.21%and that of the con-tro l group w as62.16%.There w as si gn ifican t d iffe rence bet ween the t w o groups(P<0.05).Con cl u si onT he fexo fenadine hydroch l o ri de co m bined w ith tr i pteryg i u m g l ycosi des had t he e ffecti ve to treat chron i c urt-icar i a.There i s severe si de reacti on,and drug synerg is m i s pro m i nen t.[K ey words]Chron i c urticar ia;F exo fenadine hydroch l o ri de;T ri p teryg i u m g lycos i des慢性荨麻疹是变态反应科(过敏科)的常见病,表现为反复发生的皮肤红斑、风团,伴剧烈瘙痒,病程超过6周。
雷公藤长期毒性作用及其时间节律性研究童 静1 马 瑶1 吴建元1 陈 俊1 倪 倩1 丁 虹1 杨祥良2 (11武汉大学药学院,武汉430072;21华中科技大学纳米药业有限公司,武汉430074) 摘要 目的:观察雷公藤(TW)对小鼠的长期毒性作用并探讨其时间节律性规律,为降低雷公藤临床使用的毒副作用实验依据。
方法:成熟雄性小鼠,分别于每天早上10∶00及晚上10∶00灌胃给予雷公藤105mg/kg(含雷公藤甲素40μg/kg),分别于给药4周、12周后,观察雷公藤对小鼠外周血象、脏器系数、附睾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畸形率及肝、肾功能的变化。
结果:给药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对小鼠体重及肝、肾、脾、胸腺等器官的脏器指数无明显影响,早上给药组与晚上给药组之间也未见显著差异(P>0105);给药组血液常规中WBC、L YM 及RBC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105);附睾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明显降低(P<0105),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P<0105);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给药12周后,给药组WBC、L YM、MID、RBC、HG B各指标明显下降,早上给药组较晚上给药组下降更明显;肝脏及睾丸脏器系数明显降低;早上给药组精子密度和活力较晚上给药组低,差异显著;给药12周后,可见血清AL T、AST活性明显升高,其中早上给药组较晚上给药组升高明显,Cr、UN未见明显变化。
结论:雷公藤毒性作用具有时间节律性;雷公藤毒性与糖皮质激素不同,对胸腺等免疫器官无明显影响;雷公藤长期毒性首先表现为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
关键词 雷公藤 长期毒性 时间节律 雷公藤(T ripterygi um w ilf ordii Hook1f,TW)又名黄藤、黄藤木、黄蜡藤、断肠草等,属卫矛科植物,是祖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一种,也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报道发生中毒事件最多的中草药之一。
现其药用部分多用去二层皮的根木质部,其化学成分有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伴半萜类等。
时闻研究证实中药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烜、张奉春、唐福林教授团队联合多家单位,通过对自身免疫病(AID)发病机制和诊疗关键技术长达16年的系统研究,揭示了AID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和分子、创建高敏感特异性诊断技术、创新开展靶向免疫和中成药治疗研究。
以具代表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研究为例,项目组通过严格的临床前瞻性研究证实了中成药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成功率达76.8%,高于国际甲氨蝶呤方案。
该研究在国内外首次证实了雷公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低廉有效的中成药雷公藤带入了国际社会的视野,或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几千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策略。
美国梅奥诊所首席风湿病学专家Eric L.Matteson评价说,这项研究发现雷公藤多苷的治疗效果很明确,既值得深入研究,又具有发展前景。
AID是由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攻击及破坏自身组织和器官导致功能障碍的免疫性疾病,代表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等。
AID患病率和致残致死率较高,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
相当大比例病人糖皮质激素和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欠佳,往往会产生诸多副作用。
因此,明确AID发病机制、提升诊疗技术尤为重要。
该项目建立和推广了AID的中国治疗方案和新技术,将我国AID发病机制和诊治研究提高至国际领先水平。
软饮料危害有多大?美国研究称将增加过早死风险新知软饮料是指酒精含量低于0.5%的天然或人工配制的饮料,又称清凉饮料或无醇饮料。
有研究称,经常喝人工配制的软饮料可能会引起肥胖、牙齿损伤、肾脏受损等健康问题。
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更加严重,据美国网络杂志“SLATE”报道,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经常饮用软饮料将会显著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
据研究项目负责人,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研究员瓦桑提·马里克表示,通过对37716名美国男性及80647名美国女性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饮用过多汽水、功能型饮料、果汁饮料之类的软饮料将会显著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
雷公藤的毒副作用及在肾病中的合理应用【摘要】雷公藤为我国传统中药,因其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抑制以及足细胞保护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疾病,尤其在临床治疗棘手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领域,如:膜性肾病、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和狼疮肾炎等,展现出独特优势而令人瞩目。
但目前仍有不少临床医生对该药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或畏惧毒性避而不用、或追求疗效疏于监测,影响了该药的正确使用。
因此,认识雷公藤的药理及毒副作用,掌握正确的防范措施及合理应用方法,将有助于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
【关键词】雷公藤;毒副作用;肾脏疾病味苦、辛,性凉,大毒,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根的去根皮木质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的功效[1]。
雷公,原为神话中司雷之神,借以为名,以示其毒性之烈,又有断肠草之别名。
不少临床医生因惧其毒性敬而远之,然大毒者大效也,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在风湿免疫性疾病和肾脏病领域,尤其是难治性肾病中都显现出其独特的疗效[2]。
因此,全面了解雷公藤的药理及毒副作用对临床合理应用十分重要。
一、雷公藤成分分析雷公藤成分有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类等100多种。
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类和二萜类,毒副作用主要来自二萜类化合物,其次为生物碱。
雷公藤二萜类成分中研究比较清楚且最广泛的是环氧二萜类成分,该类成分具有相同的母核-环氧二萜内酯,其代表成分是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内酯二醇、雷公藤氯内酯醇、山海棠二萜内酯和13-外-19-正-迈诺氧化物-18-羧酸等。
三萜类化合物则可分为齐墩果烷型和木栓烷型,该类成分中很多具有三萜羧酸结构,代表成分有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等。
生物碱类成分按结构分为半萜生物碱和精眯类生物碱,代表成分有雷公藤特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定碱、雷公藤晋碱、雷公藤碱戊等。
其中在肾脏疾病中应用最多的是雷公藤内酯醇(二萜类)和雷公藤红素(三萜类),故以下主要围绕这两种成分展开讨论。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软骨和骨骼受损,导致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复杂,治疗也较为困难,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
雷公藤多苷片和甲氨蝶呤是两种常用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两者联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本文将对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进行详细介绍。
一、雷公藤多苷片的药理作用雷公藤多苷片是一种中药提取物,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其主要成分为雷公藤多苷,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疼痛传导,改善关节肿胀和活动障碍。
雷公藤多苷片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助于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
临床研究表明,雷公藤多苷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二、甲氨蝶呤的药理作用甲氨蝶呤是一种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腺苷脱氨酶的活性,阻断DNA合成,抑制白细胞增殖和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和组织损伤。
甲氨蝶呤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减少自身抗原的释放,从而延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进展。
临床研究表明,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肿胀和关节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雷公藤多苷片和甲氨蝶呤是两种具有不同药理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雷公藤多苷片可以减轻炎症,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甲氨蝶呤可以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延缓疾病的进展。
雷公藤多苷片和甲氨蝶呤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联合使用可以协同调节免疫功能,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降低自身抗原的产生,有助于控制疾病的发展。
雷公藤多苷片和甲氨蝶呤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联合使用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临床研究证据临床上已有多项研究对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雷公藤功能主治的功效1. 缓解风湿病症•雷公藤是一种中药,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散瘀的功能。
•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通过调理气血,促进关节的灵活度,减缓炎症和疼痛。
2. 缓解肌肉疼痛•雷公藤具有镇痛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肌肉酸痛、背部疼痛等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可以舒缓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疼痛和不适感。
3. 改善风湿性皮炎•雷公藤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特性。
•对于风湿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可以缓解皮肤瘙痒、红肿、水肿等症状,促进皮肤的康复。
4. 促进血液循环•雷公藤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液淤滞的情况。
•通过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减少血液的黏稠度,增加血管的弹性。
•有助于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5. 缓解神经痛•雷公藤对于神经痛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可以缓解神经的过度兴奋,减轻神经痛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对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6. 抗炎消肿•雷公藤具有较强的抗炎消肿的作用。
•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
•对于关节炎、扭伤等炎症性疾病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7. 提高免疫力•雷公藤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
•对于感冒、咳嗽等疾病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8. 抗肿瘤作用•雷公藤对于某些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对于肺癌、乳腺癌等肿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总结:雷公藤作为一种中药药材,具有多种主治功效,包括缓解风湿病症、缓解肌肉疼痛、改善风湿性皮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神经痛、抗炎消肿、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作用等。
使用雷公藤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雷公藤的毒性作用及减毒研究进展黄之镨;陈普;马伟光【摘要】雷公藤药效独特,但毒副作用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因此如何在保持雷公藤活性的同时降低其毒副作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雷公藤毒副作用研究、毒性与化学成分以及减毒研究等方面的报道整理、分析与归纳,为雷公藤的安全有效用药所亟待开展的研究奠定文献基础和开拓思路.【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3(022)012【总页数】2页(P20-21)【关键词】雷公藤;毒副作用;减毒研究【作者】黄之镨;陈普;马伟光【作者单位】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的根,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名莽草。
随着药理、化学和临床方面的研究深入,雷公藤制剂的迅速崛起,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银屑病、肾炎等多种疾病,已成为了国内首选的免疫抑制剂之一,在抗炎、抑菌、抗肿瘤、男性抗生育作用等方面也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但雷公藤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疗效与剂量呈明显的量效关系[1],限制了雷公藤的深入应用。
现就雷公藤的毒性研究及其减毒对策进行综述,旨在为保证雷公藤的安全有效用药所亟待开展的研究奠定文献基础和开拓思路。
雷公藤有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报道发生中毒事件最多的中草药之一,对消化、泌尿、生殖、心血管、骨髓及血液等系统有较明确的损害。
1.1 肝脏毒性雷公藤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但其肝毒性的发病率亦呈明显上升趋势。
临床表现与急性病毒性肝炎类似,且在正常剂量范围内就可发生。
主要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巩膜黄染、肝脏肿大、有压痛等。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雷公藤可使肝血清中ALT、AST、GGT、MDA、LPO含量升高,SOD、GSH-Px活力降低,并损伤肝实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