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学习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以喀什师范学院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387.66 KB
- 文档页数:4
民族类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分析度关于学业倦怠的调查也延伸到了很多方面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学业倦怠的弊端,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和领域。
例如有很多学者从文献人手,研究学业倦怠在我国的传播、发展与演变历程:也有些学者从学校的类型人手,研究专职高校、综合类院校、师范类院校、艺术类院校等的学业倦怠现状,而本文将以民族类院校为蓝本,研究民族类院校学生的学习状态。
一、学业倦怠的现状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课题组成员设置了相关问卷,以Z院校为例,进行了问卷调查。
我们共发放问卷200份,得到有效问卷189份,其中男生81份,女生108份,大一学生45份,大二学生53份,大三学生51份,大四学生40份,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13份,汉族学生76份。
根据问卷所得到的结果,我们初步统计分析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业倦怠情况与民族有关,其中少数民族的学生学业倦怠情况比汉族学生高;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还发现学生的学业倦怠情况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有所加重,在毕业年级情况最为明显;另外我们发现学业倦怠在学生的性别上差异不大,这与以往很多学者的调查结果存在出入。
二、分析学业倦怠产生的原因(1)课程设置因素从问卷结果来看,课程因素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学生反应课程枯燥,课程过多,内容与未来工作内容脱节等。
多数学校课程安排上只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希望使学生获得其所在专业领域各个方面的知识,于是所开课程越来越多,学生负担越来越重,的知识。
而选课制的出现也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 在本以至于学生在巩固课上所学习的内容后,没有时间扩充课外仍有大部分学生认为开设的课程太多,没有过多自由选择的余地。
(2)就业前景问题随着高考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大学生群体中讨论最多的话题,民族类大学生也是如此。
由于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这个沉重的话题不得不被提起。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近34. 8%的学生认为其就业前景不好,持有这种观点的民族类大学生的比例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加。
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习适应问题及研究对策作者:马莉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14期摘要: 少数民族预科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特殊的心理与文化特征,在进入预科陌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之后,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适应问题。
本研究以具有典型的多民族特征的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的学生为个案,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展开研究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Abstract: Minority matriculants is a special group,because of their special psychnology and cultural identity, after entering the preparatory course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in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re have been some adjustment problems. In this study,we take the students of Ningxia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national preparatory education as examples which have typical charateristics of multiethic nationalities to analyse the problems of learning to adapt of minority matriculants and put forward some valuable suggestions.关键词: 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习适应问题;研究对策Key words: minority matriculants;problems of learning to adapt;research 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4-0211-020引言我国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为帮助民族地区培养高规格的人才、更好地推进我国民族地区社会义建设事业而设立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新疆预科汉语教学现状
殷军
【期刊名称】《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19)001
【摘要】本文就预科汉语教学工作的现状、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材选择、预科汉语教学与汉语专业教学的区别,以及与中、小学汉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学环节衔接问题略表一点拙见.
【总页数】4页(P114-117)
【作者】殷军
【作者单位】新疆喀什师范学院,汉教部,新疆,喀什,8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
【相关文献】
1.浅谈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J], 王强
2.新疆高职高专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J], 华锦木
3.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现状研究 [J], 崔新丹;尹桂丽
4.新疆职业院校预科汉语教学现状分析--以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邵云鸽;白新菊;娜仁图娅
5.新疆预科汉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 [J], 张建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业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全球化的趋势,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新疆作为中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其教育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一样,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业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1.语言障碍由于新疆地理位置和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语言环境和文化差异较大,普通话并不是当地人的母语。
因此,许多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时困难重重。
而且,学生从小学习的是维吾尔语或哈萨克语,与汉语有很大区别。
这就使得这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沟通不畅、理解能力不强等语言障碍问题,往往难以跟上教学进度。
2.学习态度问题由于学校的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习惯差异较大,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教育并不感兴趣,学习态度较为消极。
在家庭和社会方面,也有不少人对教育不重视,认为务农生产、育儿养家更为重要,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在学校中缺乏学习激情和动力。
3.家庭环境问题许多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较为落后和贫困的家庭中,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家庭支持。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原因无法保证正常上学时间,或家里有人患病需要照顾,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还有一些学生面临着家庭纷争、父母离异等问题,这也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语言障碍问题,需要开设普通话和汉字等语文课程,加强学生对中文的学习。
同时可以在学校中设置语言角或中文角,让学生在校外时间也能有机会接触、练习中文。
另外,通过外籍汉语教师的助教或汉语教师的进修等形式,提高师资队伍中汉语教师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师对多语言学习的培训,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2.注重学习氛围在学习态度问题上,需要教师加强教育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增强对学校教育的认同和重视。
除此之外,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满足感,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消除学生学习态度上的问题。
少数民族预科生国家通用语学习现状与教学对策作者:朱爱娴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20期当前,全国上下都在积极推进国家通用语的学习,对于新疆的少数民族预科生来说学习好国家通用语更是迫在眉睫的事。
但是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国语学习方面存在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发音、表达能力薄弱等现状,针对以上问题,在国语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语言教学模式,增加第二课堂教学,以有效提高国家通用语的学校效果。
根据《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我国将于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这项工作对于新疆的各大高校和中小学都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目前新疆高校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推广使用国语交流的工作,特别是在教学楼内随处可见“你已进入教学区域内,请使用国家通用语”的标语。
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已蔚然成风。
1 新疆普及国家通用语的必要性1.1 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推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增强新疆人民的民族认同感,有利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方便各民族间的交流,也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有利于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习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交往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必须建立的一定的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关系的动态表现。
他把交往行动和言语行为统一起来,使得人与人之间在语言性的对话中达成一致和团结。
因此,使用国家通用语可以使新疆各民族之间更深入地了解、帮助。
民族团结是生命线,是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前提条件。
新疆高校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新疆的中坚力量。
品位·经典教学实践144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字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谌梅芳(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预科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摘 要】 汉字教学是国家通用语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之一。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字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 汉字教学;……学习效率;……中华文化【作者简介】 谌梅芳,乌鲁木齐职业大学预科部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家通用语 教学。
汉字教学是国家通用语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
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教学中,学习和掌握汉字是我们目前学习国家通用语的重点之一。
汉字学习必须要学习汉字的笔画、偏旁、部件、汉字的构字法和汉字蕴含的文化,从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提高汉字学习效率。
一、少数民族学生汉字学习存在的问题(一)学习汉字兴趣不高在国家通用语教学中,通常开设了精读课、阅读课、听说课和写作课。
精读课是主干课程,涵盖语音、词汇、语法、汉字书写和文化等要素。
广大学生对词汇和语法很感兴趣,也善于钻研,学习兴趣十足。
而语音中的声调和汉字的书写一直是学生面临棘手的问题,于是很多学生在语音与汉字的学习上存在为难情绪和恐惧心理,加之多年养成的汉字错误书写习惯,于是在短的时间内很难校正。
甚至有些学生的认识也不到位,认为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按照笔画顺序书写汉字,对于偏旁部首的学习更是没有兴趣,对汉字的造字方法和汉字的演化过程也不善于学习和积累。
在平时的学习中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也较少。
学生书写汉字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很多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较弱。
(二)没有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维吾尔族学生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倒笔画”“倒笔顺”现象。
没有掌握汉字书写规则。
笔顺规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书写方向。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是每一笔书写时的走向,是判断派生笔画的基础,也是查阅工具书时准确计算笔画数的依据。
二是笔画和部件书写时的顺序“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里后外”。
——学科窗—— 2016年12月 浅谈如何激发高职少数民族预科学生 汉语学习动机,提
李钰婷 高学习兴 局芋习: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昌吉83l100) 趣
摘要:在新疆,一些高职院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已经超过汉族学生,而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又都是比较薄 弱的。如何提高高职院校预科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成为了广大疆内高职院校普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针对预科少数 民族学生的学习现状、汉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来浅谈如何激发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从而提 高汉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预科汉语教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34—02收稿日期:2016—09—27 作者简介:李钰婷(1988一),女,江苏张家港人,本科,研究方向:高职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
众所周知,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个 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仅受到语言本 身要素及特点的影响,也受到其他一些 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其他影响因素中, 情感的影响是较为凸出的,它可以直接 影响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有效性。 情感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主要表 现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上。
一、
激发高职少数民族预
科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必要性
动机(motivation)是指激发、维持 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动 机对个体的行为和活动有引发、指引、 激励功能。而学习动机主要是指直接推 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 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教 育心理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
的教学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在新授课中, 就可顺利进行小组合作研讨。生本教育 的课堂尊重每~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 个学生,所以,课堂教学倡导全员参与, 或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或团队展示, 必须全程参与,不留给学生“偷懒、退 缩”的余地。在《项链》授课时,我采 用分小组合作讨论女主人公的优劣、善 恶问题。老师做好整体把控,分组之后 先提要求:各小组需全员参与,分工明 确,默契配合。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他们最终学会了综 合分析人物的性格,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也学着一分为二地去看待一件事,而不 是片面化“一刀切”。当堂展示分全员 展示和个别展示,个别展示前可以进行 小组讨论推选决定人选或直接抽签决定, 相互不得推诿。起初,让学生上台展示, 大家都有些紧张,但日积月累,学生甚 至争抢着进行展示。 3.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小结及拓展 环节 此环节教师要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 行归纳总结,比如,在讲授《小提琴的 034 力量》时,我们梳理了文中的两个故 事,最后,我提出小提琴的力量是什 么?是什么样的力量成就了两位大家? 这就帮助学生们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探 究和理解,经过大家相互独立思考和倾 听别人想法,大家体悟了这是一种爱的 力量。爱是多样、广博的,尊重他人, 维护他人的尊严也是一种爱,这一提炼 升华了文章主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宽 度,满足了学生好学好问的心理。在讲 授《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我这样跟 学生总结全篇:李白,在希望之中失 望,在失落之中追求,既然天空是灰暗 的,他就在自我心灵里翱翔。这就是李 白傲岸的人格品质。正是这结尾照亮了 全诗的内容,正是这句话,文中那些离 奇的想象才熠熠生辉。最后,学生明白 “梦游天姥”与“离别”的关系,它完 全突破了一般留别诗老套的惜别伤离, 而是借离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 的政治态度。诗歌没有平铺直叙,而是 围绕着一场游仙梦来构思的,直到最后 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 思,给诗人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4.课后“后置作业”在生本课堂 的环节中能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再说《项链》的授课,我设计了 如下后置作业:请你重新理解“一件小 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你认 为“丢项链”这件事是败坏了她还是 成全了她,请做好班级调查,汇总统计 数据,并写一篇400字的小作文。此作 业意在巩固本课的教学重点,并培养学 生的思辨能力。这种思考、解题锻炼了 学生的思辨能力。 总之,生本教育的探索于本人才只 是个开端,理念的践行和推广仍任重道 远。期待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的教育理念指引下,高职语文教学必将 焕发全新的生机和活力。
新疆师范类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学探析作者:赛买提·塔什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5期摘要:在预科汉语学习中,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汉语水平低、对预科汉语学习的认识以及高校在预科汉语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一些不足,制约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预科汉语学习。
本文通过认真探索和深入研究,提出新疆师范类学校预科教学的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以及这些问题的对策方案。
关键词:预科教学;汉语;少数民族学生;教学研究预科汉语教学作为高校汉语言学科教学中的第二语言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空间等多个方面与传统意义得第一语言教学有着极大的差异。
我们可以较为宏观总结出预科汉语教学是依托于有限的空间(学校教室)在限的条件(汉语教师)作用之下进行有限时间(一年)的学制。
预科即大学基础课程或桥梁课程,属大学前的预备教育,一般都要求高中毕业生读1年左右的预科,以适应预科教学的学习方式。
大学一般都有预科课程或指定学院教授预科课程,少数民族学生完成1年预科后,根据成绩决定能否升入原先选择的院校。
大学预科也可以称高等教育最基本的课程,属于大学前的预备教学,一般为一年或两年。
预科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国内教育系统中属于高等教育的范围,是从高中教育向大学教育过渡的桥梁,它被称为基础教育跨越到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石。
大学预科课程是为学生将来进入大学后能顺利完成其大学学业提供必备的知识。
一、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新疆高校推行预科教学制度至今已有着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其所取得的成就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隐藏在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得以曝露与凸显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加大对其的探索力度的。
1.教学对象水平相差太大。
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对象主要是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是学习汉语的主要成员,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及特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