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史(2015-8-31 17-56-33)(调整稿件)
- 格式:pptx
- 大小:15.59 MB
- 文档页数:59
1931-1945中国抗曰战争全纪录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大约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给我们民族留下了太多国耻的烙印和积弱难振的辛酸。
国耻饱含着国民的沉痛,是国人不应也不会忘记的。
中国宪兵部队在宝山路、虬江路口。
中国守军在长城作战中国军队缴获的日军军械中国军队的高射机枪在射击敌机在四行仓库奋战的谢晋元团“八百壮士”在司令部天台负隅顽抗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新四军忻口战役中缴获的日军武器万宝山事件的冲突现场淞沪会战期间日军承认:中国军队之中战力最强的是中央直系部队日军占领卢沟桥日军炮击旅顺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向日军猛烈射击平型关战斗缴获日军大批辎重武器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战士凯旋而归。
卢沟桥事变半景画局部辽宁抗日义勇军在战壕中作战抗日战争中的第二十九军大刀队锦州前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在锦州大虎山东新民屯西所设的第一道防线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举行抗日誓师大会,决心为保卫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
妇女们参加了西安的群众示威活动。
陕西的领导人杨虎城的夫人走在全国妇女救亡同盟队伍的前面。
东征红军西渡黄河后,在休整待命。
东北抗日联军警卫战士八路军铁骑冲破平型关,长驱出击。
(1937年,沙飞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北区设伏1938年春,邓小平在山西黎城县向部队进行战斗动员。
1931年1月榆关事变中,在山海关上与日军作战的独立步兵第九旅。
右二为旅长兼警备司令何柱国。
8月下旬,罗店前线中国军队反复与日军肉搏,曾使日军迂回守军阵地的企图未能得逞。
8月23日,日本援军在上海登陆“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沿长城开赴前线。
“九一八”当晚,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攻占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
1 融爱国情感于高中历史复习中 ———《抗日战争》教学实录
说明:高三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高考服务,但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最能培养学生的情操。爱国主义不是空话,它可以融进高三总复习中,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更加勤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下面是我上的一堂备课组的公开课实录——《抗日战争》 师:上课开始,请熊鹏程同学上黑板写出: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 xx同学的板书: 19世纪60年代 侵略台湾 1894—1895年 发动侵华甲午战争 1897年 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 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xx同学的答案很清楚,好。
师:请大家看教材75页,76页,77页“南京大屠杀”“潘家峪大屠杀”“李贵珍芥子中毒”的图片材料,我用多媒体展示了相关的图片。关于“南京大屠杀”我说了一串形象比喻: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尸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如果把这些人一个个叠起来,将达到七十四层高。我还说了一句74层楼有2个丰城的希尔顿那样高。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O”(零)吗? 不—— 分明是一颗颗屈死的头颅, 正面对屠刀, 怒目相看!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0”(圈)吗? 不____分明是一根根高悬的绞索, 东条英机们 ,不正吊死在耻辱柱上?! 凝视300000,—— 2
字字在喷火,声声在呐喊: 多行不义必自毙, 血债定要用血来偿还! 同学们对日寇侵华的滔天罪行愤怒之情已溢于言表。 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主要是为了获得原料、市场及资本投资市场(以英国为代表),或者是为了从中国掠夺一些土地(如沙俄),日本与他们都不同,日本是以“灭亡中国”为国策的。这样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就显得格外残忍。 我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中突然提出:全班起立,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们用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整个课堂气氛完全调动起来了! 下面的课就在这种氛围中很自然地进行下去。 师:板书抗日战争 请同学思考:30年代日本为什么又大规模地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左松同学站在座位上回答上面那个问题: 根本原因:日本发展资本主义面临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的困境,必然要对外扩张; 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野心; 1936年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时机有利:中国国内国共对峙,国民党尚未做好抗战准备; 欧美无瑕东顾,推行绥靖政策。 师:xx同学的答案很清楚,好。 这就是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30年代日本大规模地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日本局部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1)九· 一八事变 1931.9.18 攻占沈阳,侵占东北 (2)一· 二八事变 1932.1.28 袭击上海 (3)建立伪满洲国 1932.3 (4)华北事变 1935 日军入关,威逼平津 师:全民族的抗争 记住12331 1.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2.两个战场,两条路线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片面抗战路线 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全面抗战路线 3.三种力量:日本,国民党,共产党 三个阶段: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 1.一个结果: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师:重点讲了三个阶段,三种力量的较量 防御阶段1937.7—1938.10 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原因:做了充分准备,国小资源少,经不起长久战。 国民党——积极片面抗战,1937.8.14蒋介石发表自卫宣言; 3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与战略分析二战期间,中国成为了盟军中唯一一支参与了整个战争的国家,而中国抗日战争也成为了二战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之一。
这场战争虽然已经远去多年,但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它的历史地位永远不会被忘却。
今天,我们来回归这段历史,对中国抗日战争以及其背后的战略进行分析。
第一节: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概述在1931-1945年,中国的东北地区先后被日本占领并建立了满洲国,同时,日本侵略者又不断对中国其它地区实施了战争侵略。
中国共产党在太原召开了中共七大,确立了武装斗争的基本路线,成立了中国红军。
同时,蒋介石宣布国共合作,组建了国共合作政府,成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以抗击日本侵略军为主要方向,同时一些地区在解决国共之间的问题方面也得到了初步解决。
但是由于国共在背后的政治斗争和利益之争等问题未能得到圆满解决。
在抗日过程中,敌我力量悬殊,对中国的经济、人口、基础设施等方面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
第二节:抗日战争中的战略调整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战略防御,第二阶段为战略相持,第三阶段为战略进攻。
其中,要特别提到的是第三阶段的战略进攻。
主要表现为:在不断压缩日本侵略者的占领区域的同时,在进攻中全面摧毁皇军,直到全部消灭为止。
以较大的力量突破威胁最紧张的地方,使对方不能集中兵力迎敌,在各地利用比较集中的部队,进行战场的转移和局部歼敌。
第三节:战略意义与历史地位中国抗日战争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战略意义。
其中首先要提到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对日作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阻止和消耗了日本侵略者的兵力,成为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特殊贡献的战场之一。
而中国抗日战争也对中国自身的国家建设和民族团结产生了积极影响。
无论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还是独立自主的政治方向得到了大力推进。
同时,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也飞速成长,掌握了先进的战争技术和策略,为中国军队进行后来的重大行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