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药物制剂复习提纲
- 格式:docx
- 大小:80.09 KB
- 文档页数:20
药学基础复习提纲药学基础复习大纲1.药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药学属于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对受体、神经递质、核酸、多肽、基因、蛋白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为药物构效关系、药物先导化合物和新药研究提供了基本理论和方法,药学为生命科学提供重要的信息。
药学推动着生命科学向纵深发展。
2.现代药学发展的特征?药学发展的高科技特征;药学学科分化、综合、交叉发展的特征;药学的社会化发展特征;药学发展模式转变的特征。
3.生物技术药物的特征?产品纯度高、性质均一;生产低耗能、无污染、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在体内特异性高,生物活性强。
4.21世纪药学主攻的疾病方向是什么?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抗感染药物;老年病药物。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老年性痴呆症。
)5.生物技术药物按其技术系统分类?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药物;细胞工程药物;酶工程药物;转基因动物制药药物。
6.基因药物与反义药物?所谓基因药物有二重含义:一是研究疾病基因,寻找具有基因活性的药物,利用基因研究提供的信息寻找药物作用的新靶点,根据其结构功能特性,设计、筛选先导物,最后发现全新的药物。
二是基因本身作为药物来进行基因治疗,利用基因疗法,将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的特殊细胞中,修补失去的或缺陷的基因,为患者提供可发挥正常功能的基因。
反义药物治疗也属于基因疗法,用人工合成或生物中自然存在的寡聚核苷酸片段(反义或反义),与目标基因特定的序列(靶核酸)结合,有效地抑制或封闭癌基因的转录与翻译。
7.生药(或药材)的含义?"生药"实质上是指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从广义上讲,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药材、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植物药,其次是动物药,还有少量的矿物药。
是药物发现与创制的源头之一。
8.生物检定的定义?生物检定又称生物测定,是利用药物对生物所起的作用,即药理作用来测定药物的效价或作用强度的一种方法。
《药物分析》复习提要一、复习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掌握的内容1、药物分析和药品质量标准的概念。
2、药典的内容及结构。
(二)熟悉的内容1、药物分析的任务。
(三)了解的内容1、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一)掌握的内容1、鉴别反应的灵敏度。
反应灵敏度是指在一的条件下,能在尽可能稀的溶液中观察出尽可能少量的供试品,反应对这一要求所能满足的程度。
最低检出量是指某一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观察出的供试品的最小量。
最低检出浓度(minimum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空白试验:是指在与供试品鉴别试验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除不加供试品外,其它试剂均同样加入而进行的试验。
2、一般鉴别试验的项目与原理。
ChP附录中有:丙二酰脲类、托烷生物碱类、芳香第一胺类、有机氟类、无机金属类(Na, K, Li, Ca, Ba, Fe.,Al, Zn,Cu, Ag,Hg等)、有机酸盐类(水杨酸盐)、无酸盐类。
原理见PPT、教材23页(二)熟悉的内容鉴别试验的条件。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温度、溶液的酸碱度、试验时间、干扰成分的存在(三)了解的内容鉴别试验的方法。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一)掌握的内容1、杂质的来源、分类及杂质的限量检查和计算。
来源: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引入;二是在贮藏过程中引入。
分类:按杂质的来源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按性质可分为信号杂质和有害杂质。
杂质的限量检查和计算:PPT第十张2、氯化纳、重金属、砷盐的检查方法及原理。
教材43页(二)熟悉的内容1、药物纯度及其评价。
药物纯度的概念:药物的纯度是指药物的纯洁程度。
评价:应把药物的性状、理化常数、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作为一个有联系的整体来评价药物的纯度。
2、其他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及原理。
教材43页(三)了解的内容1、一般杂质检查的规则。
2、特殊杂质检查的方法和原理。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分析(一)掌握的内容制剂分析的特点及分析结果的计算。
复习提纲第一讲与第二讲药学是研究药物的一门科学,是揭示药物与人体或者药物与各种病原生物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药学也是研究药物的来源、成份、性状、作用机制、用途、分析鉴定、加工生产、经营使用及管理的一门科学。
药学的服务对象是人,研究的对象是药品,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疾病,最终的目的是维护人类的生命与健康。
基本范畴:生命、健康、疾病、衰老与死亡、药品1.提供药物发现的研究学科:药物化学、植物化学、微生物药物等2.评价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学科: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药理学3.药物的生产、质量的学科:药剂学、药物分析、制药工程、生物技术制药4.药物的经营管理的学科:药事管理学、医院药学、社会药学、药物经济学(P19)1)创新药物2)中药现代化3)药物新剂型1)仿制为主到创仿2)国内市场到内外并举3)工业结构从原料到原料与制剂并举4)技术结构从单纯合成药到合成药生物药并举5)企业规模结构从分散到集中的战略转变第三讲生药学(Pharmacognosy):研究生药的来源、鉴定、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应用的学科。
代谢产物:生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物质1)准确识别和鉴定生药及基源的种类。
2)调查、考证药用植物和生药资源。
3)制订生药或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评价中药材品种优劣。
4)寻找紧缺药材的代用品和新资源5)利用植物生物技术,扩大繁殖濒危药用物种、优质物种及转基因物种。
6)促进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根(Radix);根茎(Rhizoma);茎(caulis);木材(Lignum);枝(Ramulus);树皮(Cortex);叶(Folium);花(flos);花粉(Pollen);果实(Fructus);果皮(Pericarpium);种子(semen);全草(Herba);树脂(Resina);分泌物(Vemen);初生代谢产物:生物体产生的维持其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RNA、DNA、酶、纤微素等等次生代谢产物:生物体产生但对生物体本身生命活动无明显作用的物质次生代谢产物的主要化学类型:糖(碳水化合物):2、苷类3、苷键:C、N、O、S等,4、黄酮类5、生物碱类6、萜类7、香豆素类8、鞣质类9、挥发油10、脂类11、有机酸12、其它:如无机元素。
药物分析工中级工考核复习提纲一、药物分析基础知识1.药物分析的概念、种类和方法,对常用药物分析方法的原理和特点进行掌握。
2.药物分析中常见的试剂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3.药物分析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方法。
二、药物分析实验技术1.药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方法。
2.药物分析实验的操作规范和实验安全措施。
3.药物分析实验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4.药物分析实验中的色谱分析、光谱分析和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
三、药物质量管理与评价1.药物质量标准及其评价体系的了解。
2.药物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标准。
3.药物质量评价和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
四、药品安全管理1.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处理。
2.药品安全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3.药品的贮存、运输和配送管理。
五、药物分析工作实践能力1.能够独立完成常见药物样品的分析和检验。
2.具备识别和处理药物分析中的常见问题和困难的能力。
3.能够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药物分析实验的方案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
六、职业素质及相关知识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素养。
2.了解药物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其他科室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复习建议:1.对药物分析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复习,包括常用药物分析方法和试剂仪器的使用方法。
2.加强药物分析实验技术的训练,熟悉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
3.关注药物质量管理和药品安全管理的最新要求和方法,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
4.多参加药物分析实验和相关实践工作,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职业素质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包括药物法规、职业道德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药物分析工中级工考核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纳米药物制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药物制备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纳米药物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可调节的输运性能,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纳米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药物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一、纳米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1.溶剂沉淀法溶剂沉淀法是纳米药物制剂制备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控制溶剂的沸点、挥发性以及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可以调节纳米颗粒的粒径和形态。
然而,该方法制备的纳米药物制剂常常存在晶型不纯、溶解度差等问题。
2.油水乳化法油水乳化法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形成稳定的乳液,然后通过加热、超声等方法将油束聚并形成纳米颗粒。
该方法制备的纳米药物制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3.共沉淀法共沉淀法通过将药物与载体同时沉淀或沉淀后再进行药物的封装,制备纳米药物制剂。
该方法可调控纳米药物制剂的尺寸、载药量以及释放性能。
二、纳米药物制剂的性能研究1.药物释放性能研究纳米药物制剂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控制药物的释放性能。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评估纳米药物制剂的释放性能,如体外释放实验、动物体内药物分布以及药物代谢等。
2.体内药物输运性能研究纳米药物制剂在体内的输运性能是了解其药效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体内显像技术、药物分布实验等方法来研究纳米药物制剂在机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从而评价其药效和安全性。
3.药物靶向性能研究纳米药物制剂具有良好的靶向性能,可以通过改变制备条件或者表面修饰来提高其在特定靶标上的作用效果。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荧光标记等方法来验证纳米药物制剂在体内的靶向性能。
三、纳米药物制剂的应用前景纳米药物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抗感染、基因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可调控的尺度和药物释放性能,使其能够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吸收性,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总结:本文首先介绍了纳米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溶剂沉淀法、油水乳化法和共沉淀法。
《纳米材料与技术》期末复习第一章: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1、1959年12月,美国物理学家费曼在加州理工学院召开的美物理学会会议上作了一次富有想象力的演说“最底层大有发展空间”,费曼的幻想点燃纳米科技之火。
2、1981年比尼格与罗勒尔独创了看得见原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3、1989年在美国加州的IBM试验内,依格勒博士采纳低温、超高真空条件下的STM操纵着一个个氙原子,实现了人类另一个幻想——干脆操纵单个原子。
4、1991年,日本的饭岛澄男教授在电弧法制备C60时,发觉氩气直流电弧放电后的阴极碳棒上发觉了管状结构的碳原子簇,直径约几纳米,长约几微米碳纳米管。
5、1990年在美国东海岸的巴尔的摩召开其次届国际STM会议的期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该会议标记纳米科学技术的诞生。
其次章:1、纳米材料的分类:按功能分为半导体纳米材料、光敏型纳米材料、增加型纳米材料和磁性纳米材料;按属性分为金属纳米材料、氧化物纳米材料、硫化物纳米材料、碳(硅)化合物纳米材料、氮(磷)等化合物纳米材料、含氧酸盐纳米材料、复合纳米材料。
按形态分为纳米点、纳米线、纳米纤维和纳米块状材料。
2、纳米材料的四个基本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1)量子尺寸效应与纳米材料性质a.导电的金属在制成超微粒子时就可以变成半导体或绝缘体;绝缘体氧化物相反。
b.磁化率的大小与颗粒中电子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
c.比热亦会发生反常变更,与颗粒中电子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
d.光谱线会产生向短波长方向的移动。
e.催化活性与原子数目有奇数的联系,多一个原子活性高,少一个原子活性很低。
2)小尺寸效应的主要影响:a.金属纳米相材料的电阻增大与临界尺寸现象(电子平均自由程)动量b.宽频带强汲取性质(光波波长)c.激子增加汲取现象(激子半径)d.磁有序态向磁无序态的转变(超顺磁性)(各向异性能)e.超导相向正常相的转变(超导相干长度)f.磁性纳米颗粒的高矫顽力(单畴临界尺寸)3)表面效应及其影响:表面化学反应活性(可参加反应)、催化活性、纳米材料的(不)稳定性、铁磁质的居里温度降低、熔点降低、烧结温度降低、晶化温度降低、纳米材料的超塑性和超延展性、介电材料的高介电常数(界面极化)、汲取光谱的红移现象。
纳米化学复习提纲一.纳米:尺寸或大小的度量单位千米f米厘米毫米微米f纳米(IO® m)二.原子团簇:是指几个至几百个原子的聚集体,其粒径小于或等于1 nm原子团簇既不同于具有特定形状的分了也不同于以弱结合力结合的松散的分子团簇。
它的形状可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尚未形成规整的晶体。
所以又不像晶体那样具有很强的周期性。
除惰性气体外,他们都可以看成是以化学键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聚集体。
三.纳米材料的广义划分:0D■零维纳米材料:纳米颗粒,原了团簇1D-—维纳米材料:纳米棒,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管等2D■二维纳米材料:纳米片,纳米薄膜,超晶格四.纳米结构的基本单元团簇(clusters)人造原子(artificial atoms)纳米颗粒量子点(零维纳米材料,OD, QDs)纳米管(NTs),纳米棒(NRs),纳米线(NWs)(一维纳米材料,1D)纳米孑L洞(nanopores, mesoporous)超结构纳米阵列(nanoarrays)同轴纳米电缆(nanocables)五.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1.电子能级的不连续性:当材料尺寸小到一定程度时,在纳米颗粒中原子个数是有限的,此时能级之间的间隔不容忽视,也就是说纳米材料的电子能级是不连续的.2.量了尺寸效应:当粒了的尺寸下降到某个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和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分子轨道能级,能隙变宽现象。
3.小尺寸效应: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的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波长和透射深度等物理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物理周期性的边界条件被破坏,非晶态纳米颗粒的微粒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性质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4.表面效应:随着颗粒直径变小,表面能高,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增大,表面原了所占的百分数将会显著地增加。
5.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
纳米药物制剂的设计和制备技术随着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药物制剂作为新一代的药物传递系统,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重点讨论纳米药物制剂的设计原理和制备技术。
一、纳米药物制剂设计原理纳米药物制剂的设计原理基于药物传递系统的关键需求: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目标组织或靶点的选择性,同时减轻副作用。
以下是纳米药物制剂设计的几个重要原则:1. 药物包裹: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通过药物包裹来保护药物、增强其稳定性,并实现靶向输送。
2. 靶向策略:利用靶向分子(如抗体、配体等)来选择性地识别和结合特定的细胞、组织或病变部位。
3. 缓释性能:通过调控纳米药物释放速率,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实现治疗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4. 细胞内递送:纳米药物制剂需要能够穿越细胞膜,以便将药物有效地输送到细胞内部。
5. 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考虑到纳米材料对生物体的毒性和免疫反应,设计纳米药物制剂时需要注意其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二、纳米药物制剂的制备技术纳米药物制剂的制备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常见的纳米制备技术包括下述几种:1. 高压均质法:利用高压机械或气流将药物和纳米载体进行均质,制备出均匀分散的纳米药物制剂。
2. 溶剂沉淀法:通过溶剂的挥发和冷却结晶使药物在载体表面形成纳米颗粒。
3. 胶体沉积法:利用胶体化学原理,将药物分子快速聚集和固化形成纳米药物制剂。
4. 共沉淀法:将药物和纳米载体同时溶解于适宜溶液中进行共沉淀,形成纳米药物复合物。
5. 乳化法:通过乳化剂将药物和载体均匀分散在水相或油相中,制备纳米药物制剂。
6. 真空喷雾干燥法:将药物和载体溶液喷雾至真空条件下,快速干燥形成纳米药物颗粒。
7. 生物合成法:利用生物体内的细胞或酶等生物介导作用,通过生物合成方式制备纳米药物制剂。
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制备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总结:纳米药物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轻副作用、改善药物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药剂复习提纲一、知识点(选择题中出现)1.将药物制成适用于临床应用的形式是指2.主要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灭菌的是3.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注射用水的制备方法是4.注射用水的pH为5.树脂柱的最佳组合形式是6.油脂性基质的灭菌方法是7.无菌产品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后一次清洗用水应使用8.对于热不稳定的药物干燥可采取的方法是9.难溶性药物欲得极细粉,用何种方法粉碎10.处方中各组分比例量相差悬殊时,混合时宜用11.乳剂贮存时发生哪种变化但不影响使用的是12.增加药物的溶解度的方法有13.宜采用低温粉碎的药物14.哪类情况宜采用单独粉碎15.乳剂分层的原因是16.加入电解质可能会产生絮凝而使稳定性增强的物质是17.一般注射剂的pH应为18.冷冻干燥的特点19.密度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最好的混合方法是20.制粒前,需将原辅料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制粒技术是21.软胶囊的胶皮处方,较适宜的重量比是增塑剂:明胶:水为22.不适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是23.普通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要求是24.片剂平均片重为0.2g,其重量差异限度为25.包糖衣的工序26.滴丸的特点27.有效除去热原的方法28.痱子粉属于哪种剂型29.颗粒剂中,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五号筛总和不得超过供试量的多少30.制备空胶囊时加入的甘油是什么用途31.片剂平均片重为0.5g,其重量差异限度为32.片重差异检查时,所取片数为33.滴丸常用的水溶性基质有34.处方:白蜂蜡120.5g,石蜡120g,液体石蜡560g,硼砂5g,蒸馏水加至1000g。
依上述处方配制的软膏基质属于何种性质35.常用水性凝胶基质包括36.水溶性基质栓全部溶解的时间应在()分钟37.膜剂的特点38.流浸膏除另有规定外,每毫升与原药材()克相当39.软膏剂常用的制备方法是40.栓剂的贮存温度应为41. 气雾剂特点42.浸出方法中的单渗漉法一般包括6个步骤为43.汤剂制备时,对于人参等贵重药材应该()44.含有毒性的药材酊剂每1ml相等于45.最适合制备缓释制剂的药物半衰期为46.在注射剂处方中氯化钠的作用47.在注射剂处方中尼泊金甲酯的作用48.在注射剂处方中枸橼酸的作用49.在注射剂处方中亚硫酸钠的作用50.粉末直接压片常选用的助流剂是()51.可做填充剂、湿粘合剂和崩解剂的是()52.常用作润滑剂的是()53.可作片剂干黏合剂的是()54.制备注射用水的反渗透法的特点55.干燥的目的56.常用混合技术有57.哪些方法可以增强混悬液的稳定性58.洁净室的洁净级别有几种59.制药用水的种类有60.在生产冻干产品时,其工艺过程包括61.热原污染的途径有()62.滴眼剂的定义和质量要求63.散剂必须进行哪些质量检查64.液体制剂中属于非均相分散体系的是65.将药物制成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目的是66.高速搅拌制粒在同一设备内可完成的过程有67.哪些性质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胶囊剂68.流化技术在片剂制备中可用于69.制备片剂时发生松片的原因是70.片剂包衣的目的有71.滴丸剂具有哪些优点72.一般空胶囊制备时需要加入下列哪些材料73.与黏冲有关的因素有74.在包制薄膜衣的过程中,除了各类薄膜衣材料以外,尚需加入哪些辅助性的物料75.哪些药物需要检测片剂溶出度76.选用脂溶性好的基质制备滴丸时,可选用的冷凝剂是77.气雾剂常用的抛射剂包括78.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可采用的提取方法有79.适用于渗漉法提取的药物有80.缓释制剂根据释药原理不同和制备技术不同可分为81.不同软膏剂基质的适用范围二、名词解释1.低温间歇灭菌法2.喷雾干燥3.HLB值4.絮凝5.崩解剂6.湿热灭菌法7.干燥8.助溶9.乳剂10.控释片三、简答题1.制备片剂时发生裂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2.除去热原的方法有哪些?举出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