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礼仪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2
西方拜访礼仪引言在跨国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多的当今社会,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礼仪规范变得尤为重要。
西方国家作为全球主要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其拜访礼仪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西方拜访礼仪的基本原则和常见要点,以便更好的适应和融入跨国交流和合作的环境中。
1. 前期准备在进行西方拜访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拜访的顺利进行。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拜访对象的背景和文化差异,包括其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等。
此外,我们还应该提前确认拜访的时间和地点,并与拜访对象进行沟通,以便协商确定一个适合双方的时间安排。
2. 拜访礼仪2.1 穿着打扮在西方国家,穿着打扮是表达尊重和认真态度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拜访中应该注意合适的着装。
一般来说,商务拜访中男性应穿着正式的西装、领带和皮鞋,女性则可以选择正装或套装。
此外,还应注意不要穿戴过于华丽或过于暴露的服装,以避免给人不恰当的印象。
2.2 礼貌与尊重在拜访中,态度和礼貌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尽量准时到达拜访的地点,如果因故不能准时到达,应提前通知拜访对象。
在交谈中,我们应该保持微笑并注意眼神交流,同时应避免过多的身体接触。
在交谈中,我们也应表现出尊重和倾听的态度,不应打断对方发言并尽量避免使用有争议的话题。
2.3 交换名片在西方国家,交换名片是商务拜访中的重要环节。
在交换名片时,我们应使用右手递交,并注意将名片正面朝上。
同时,我们也应当细致地阅读对方的名片,以表达对其身份和职位的重视。
此外,在接收到对方名片后,我们应当妥善地存放在名片夹或口袋中,并避免将名片随意丢弃或放在口袋中。
2.4 用餐礼仪在西方国家的商务拜访中,用餐礼仪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首先,我们应在用餐时等待主人或主持人发起用餐的信号,不要过早地开始用餐。
在用餐时,我们应使用正确的餐具,并避免发出噪音或以不恰当的姿势进食。
在交谈中,我们应当保持尊重和礼貌,并注意不要用嘴含食物或发出各种噪音。
国外传统节日的服饰与礼仪在国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通常伴随着特殊的服饰和仪式,体现了该文化的深厚历史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一些国外传统节日的服饰和礼仪,以展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多样性和魅力。
一、圣诞节(Christmas)圣诞节是世界范围内庆祝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圣诞节的传统服饰通常是红色和绿色的装饰品。
圣诞老人就是圣诞节的象征,他通常身穿红色外套、白色长袍,戴着红色帽子,脚踩黑色靴子。
圣诞节期间,人们还会戴上圣诞红帽、圣诞袜等装饰物,以表达对节日的喜庆和热爱。
在圣诞节的礼仪中,人们通常会送互相礼物并相互祝福。
同时,圣诞节的传统餐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火鸡、圣诞布丁、姜饼等。
此外,圣诞节还有许多特殊的活动和习俗,如互换圣诞卡片、唱圣诞颂歌、参加教堂庆典等。
二、感恩节(Thanksgiving)感恩节是美国和加拿大的特色节日,旨在感谢土地的丰收和所有给予的恩惠。
感恩节通常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庆祝。
感恩节的传统服饰色彩较为朴素,注重舒适和温暖。
人们会穿着舒适的毛衣、毛绒外套和卡其裤。
女性则常穿着暖色调的裙子或长裤。
虽然没有特定的服饰要求,但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舒适和时尚的衣物来迎接这一重要节日。
感恩节的主要仪式是家庭团聚和共进丰盛的感恩晚餐。
家人们会一起准备传统的感恩节菜肴,如火鸡、蔓越莓酱、南瓜派等。
而在晚餐期间,人们通常会分享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并通过传递火鸡腿来表达对彼此的友善和关爱。
三、复活节(Easter)复活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之一,庆祝耶稣基督的复活。
复活节通常在每年春季(3月或4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举行。
复活节的传统服饰主要以轻快明亮的色彩为主。
女性会穿着漂亮的连衣裙或裙子,男性则倾向于选择轻便的衬衫和长裤。
此外,复活节还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他们会穿上可爱的复活节兔子装扮,运动着寻找藏在草地上的彩蛋。
复活节的庆祝活动包括教堂仪式、家庭野餐和游戏等。
论述中西方基本礼仪的特点及区别一、中西方基本礼仪的特点(一)中方基本礼仪的特点在中国呀,礼仪那可是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儿呢。
咱们的礼仪特别注重长幼有序。
就比如说在家庭聚会的时候,晚辈见到长辈得主动问好,而且吃饭的时候得等长辈先动筷子,晚辈才能开吃。
这可不是什么刻板的规定,而是表达对长辈的尊重呀。
还有咱们的社交礼仪,很讲究谦逊。
别人夸自己的时候,可不能大大咧咧就接受了,得谦虚地回应。
像人家说“你这孩子真聪明”,一般都会回答“哪里哪里,就是运气好”之类的话。
而且咱们中国的礼仪在人际交往中很重视人情往来,逢年过节互相送个礼呀,这礼不在多贵重,重要的是那份心意,表示咱们心里还记挂着对方呢。
(二)西方基本礼仪的特点西方的礼仪呢,感觉就比较讲究个人空间和独立性。
在西方的社交场合中,人们很注重彼此之间的距离,不会轻易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
他们在交往中也很直接,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出来,不像咱们中国人有时候会比较含蓄。
比如说表达爱意,西方情侣可能就会很直白地说“我爱你”,而咱们可能会用一些比较委婉的方式。
还有西方的餐桌礼仪,餐具的使用可复杂了,不同的食物要用不同的餐具,像吃牛排就有专门的刀叉。
而且他们在餐桌上也比较安静,不会大声喧哗。
二、中西方基本礼仪的区别(一)礼仪观念的区别咱们中国人的礼仪观念更多是基于家族观念和社会等级观念,像前面说的长幼有序就是家族观念的体现。
而西方的礼仪观念更多是基于个人主义和平等观念。
在西方,不管是长辈和晚辈,还是上级和下级,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所以他们的礼仪更多是为了维护这种平等关系。
(二)礼仪形式的区别在见面礼仪上就很不一样。
咱们中国人见面可能会握手、鞠躬,熟人之间还会拍拍肩膀什么的。
而西方呢,常见的是拥抱、亲吻脸颊,不过亲吻脸颊也分亲几下,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还有不同的讲究呢。
在宴请礼仪上,咱们中国的宴席那菜可丰富了,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还会互相夹菜。
西方的宴请呢,菜品相对比较精致,而且都是各吃各的,不会互相夹菜,因为他们觉得这样不卫生。
西餐就餐礼仪文化6篇西餐就餐礼仪文化 (1) 品尝西餐,应知道西餐的菜序。
所谓西餐的菜序,在此是指享用西餐时正规的上菜顺序。
西餐的菜序与中餐具有明显的不同。
例如,在中餐里,汤是用餐的标准“结束曲”;而西餐中,汤是被用来“打头阵”的。
应当说明的是,西餐亦有正餐与便餐之分,其莱序,二者是有很大差异的。
1.正餐的菜序西餐的正餐,特别是较为正规的正餐,其菜序不仅复杂多样,而且十分讲究。
在大多数情况下,西餐正餐往往会由七八道菜肴所构成。
一顿完整的正餐,进餐时间约需1—2小时。
(1)开胃菜。
所谓开胃菜,即用来为进餐者开胃的菜肴。
因为在西餐里它首先上桌,所以亦称之为头盆。
在西餐的正餐里,有时它并不列入正式的莱序,而仅仅用来充当“前奏曲”。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开胃菜都是由蔬菜、水果、肉食、海鲜等组成的拼盘,大多以各种调味汁凉拌而成,不但色泽悦目,而且口味宜人。
(2)汤。
西餐中的汤必不可少,它的口感芬芳浓郁,具有极好的开胃作用。
依据传统的`讲法,汤才是西餐之中的“开路先锋”。
只有开始喝汤时,才可以算是正式开始吃西餐了。
西餐的汤有白汤、红汤、清汤等几种。
享用西餐时,仅可上一种汤。
(3)主菜。
主菜是西餐的核心内容。
西餐里的主莱通常有冷有热,但大都应当以热菜作为主角。
比较正规的西餐,一般都要上一份冷盘和两份热菜。
在上桌的两份热菜中,往往还讲究一份是鱼菜,另一份是肉菜,有时还会添加上一份海味菜。
在西餐的主菜里,肉菜被用以代表用餐的档次与水平。
(4)点心。
吃过西餐的主菜后,根据需要可点一些诸如蛋糕、饼干、吐丝、馅饼、三明治之类的小点心,使那些还没有吃饱的人借以填满肚子。
要是已经吃饱了,可以不吃。
(5)甜品。
西餐中最为常见的甜品有布丁、冰淇淋等。
这些甜品在正餐上,被视为一道例莱。
因此,就餐者应当尽可能品尝。
(6)热饮。
西餐用餐结束之前,应为就餐者供应热饮,以此作为“压轴戏”。
最正规的热饮,是红茶或者不加任何东西的黑咖啡。
二者只选其一,不宜同时享用。
浅谈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古语有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西方社会则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
当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
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
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从不同的方面看中西方礼节的具体差异:一、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
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
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二、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
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
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
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一、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一般来说,人际交往,本质上就是文化。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这是民族社会在长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各种地理气候、政治生态、经济等因素的无形凝聚,已成传统,相对坚固。
它是一种思维习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在与作为异己文化的载体—-外国人的交往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价值取向上的比较、碰撞或融合。
价值观念体系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处于无形,但是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文化群体具有规定性和指导性的作用,是这个文化群体无意识的民族性格的基础。
每一种传统礼仪原则都反映了他所代表的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可以说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是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1。
“天人合一”和“天人两分”思想体系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它提倡“以类和之,天人和一”(董仲舒)的思想。
中国人传统上把“天”看作自然,主张“天人合一”,亦即主张人应顺从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哲学一直把“天人合一”视做一切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们认为自然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主宰整个宇宙万物,人们不思征服自然,而是努力顺其自然,通过改变自身去适应自然,顺从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由于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自然的迷信、惧怕和崇拜,使人们不得不力求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2。
群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
34个国家的礼仪⽂化(⼿抄报)1、意⼤利:意⼤利⼈在路上见⾯⼀般是握⼿或简单打个招呼,称呼⼤学毕业⽣要加上他们通⽤的头衔。
进⾏商业会晤要提前安排,但不⼀定准时,因为在社会活动中,准时并不被认为是意⼤利⼈的美德。
意⼤利⼈热情好客,如果你被⼈邀请,则不能拒绝,那样做是不礼貌的。
午餐在⼀天中是最丰盛的⼀餐,时间⼀般持续两三个⼩时。
意⼤利⼈交谈的话题⼀般有⾜球、家庭事务、公司事务以及当地新闻等,避免谈美式⾜球和政治。
2、俄国:俄罗斯⼈在⽤餐时⾮常讲究餐台设计,⼀定要摆桌,即铺上桌布,摆好餐具。
就餐⼈⼊座后,姿势要端正、⾃然,后背微靠椅背。
不要坐在椅⼦边沿,因为按照俄国⼈的说法,只有不速之客才会这么坐。
也不要坐在桌⾓,按照俄国⼈的风俗迷信,坐在桌⾓的⼈要倒霉的。
3、英国:在交往中,情感极少得到表露,礼节受到极端的重视。
⼈们见⾯称呼时,即使在熟⼈之间,⼤多数头衔也要被冠在名字的前⾯。
最好的办法是先听别⼈是怎样称呼你的,然后仿之以称呼别⼈。
交谈时,不要说有关君主制的闲话,也不要谈宗教。
不能以“你是⼲什么的”做为谈论的开始,那被认为是个⼈私事,不宜进⾏讨论。
4、法国:法国⼈⼀般⽐较拘泥于形式并且很保守,当地⼈对其他⼈所说的话语总持挑剔态度,在法国赴约要准时,不然会被认为是缺乏礼貌的表现。
法国⼈极少上门作客,除⾮是在主⼈的盛情之下,如果去别⼈家作客,要为⼥主⼈带⼀些花或巧克⼒之类的⼩礼品,以⽰你的谢意。
在法国,平时谈话时不要以个⼈、政治或钱作为话题,那样会引起别⼈的反感。
法国⼈在社交场合与客⼈见⾯时,⼤都以握⼿为礼。
⼀般是⼥⼦向男⼦先伸⼿,年长者向年少者先伸⼿,上级向下级先伸⼿。
少⼥通常是向妇⼥施屈膝礼。
男⼦戴礼帽时,还可施脱帽礼。
法国⼈还有男性互吻的习俗,两位⼤男⼈见⾯,⼀般要当众在对⽅的脸颊上分别亲⼀下。
在法国⼀定的社会阶层中“吻⼿礼”也颇为流⾏。
不过施吻⼿礼时,嘴不应接触到⼥⼠的⼿;也不能吻戴⼿套的⼿;不能在公共场合吻⼿;更不得吻少⼥的⼿。
文化比较:中西方礼仪与习俗的异同1. 引言1.1 概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礼仪和习俗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行为规范、社交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异同。
本篇长文将着重探讨中西方礼仪与习俗的异同,并对其中共通的地方进行分析和比较。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重点讨论中西方礼仪与习俗之间存在的差异,包括礼仪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节庆活动等方面。
第三部分将探讨中西方礼仪与习俗之间的相似点,包括尊重敬意、交往方式和家庭价值观念等方面。
紧接着,在第四部分将对影响这些差异和相似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各个层面上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前文的异同点,并强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成长和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1.3 目的本篇长文旨在比较中西方礼仪与习俗之间的异同,并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这些差异产生的影响,增进读者对于跨文化交流中的困惑和误解的理解。
同时,通过对共通点的探讨,鼓励并促进中西方之间更加深入和有效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2. 中西方礼仪与习俗的异同2.1 礼仪观念的差异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礼仪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首先,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是一种普遍认可和强调的价值观,个人权利和个人独立性被重视。
而在中国文化中,集体主义是更为突出的价值观,强调社会群体和共同利益的重要性。
此外,在对待长辈和上级等权威人物时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尊敬和听从权威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注重平等和合作,并将民主决策视为基本原则。
2.2 礼节行为的差异中西方礼节行为也有明显差异。
举例来说,在问候方式上,中国人通常以握手、问好或鞠躬表示尊重和友好;而在西方国家,习惯使用握手并进行简短寒暄。
另外,在进餐过程中,中国人注重使用筷子,并避免小声说话;而在西方国家则使用刀、叉、勺,并且对于谈话的音量没有特别的要求。
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语言差异1)打招呼中国人打招呼是基于对外的一种礼貌,而且越是先问候别人,越显得热情、有教养。
例如:“吃饭了吗?”“到哪儿去?”“上班呀?”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方式却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
西方人打招呼时流露的是一种更随意的感觉:通常招呼道:“Hello!”按时间来分就是“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2)称谓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在西方,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
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家庭关系,亲属间称谓语大都能把身份、辈分、亲疏关系表明得一览无余。
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强调独立的个性,家庭观念不如我们强烈,因此亲属称谓不如汉语复杂。
西方人称“uncle”,可以涵盖我国的“伯伯、叔叔、舅舅”等;“aunt”可以涵盖“婶婶、伯母、姨”等。
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但在西方,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
(3)感谢对于别人的赞扬,中国人通常表示谦虚,并有一套谦虚之词,象“惭愧”、“哪里”、“寒舍”、“拙文”等。
而西方人总是高兴地回答“Thank you”以表接受。
中国人用“谢谢”的场合较西方人少,尤其是非常亲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不常说“谢谢”。
而西方人整天把“Thank you”挂在嘴边。
中国人收到礼物时往往放在一边,看也不看(生怕人家说闲话)。
而西方人收到礼物时要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
(4)告别中国人送客人时,主人对客人常说:“请慢走!”“路上注意安全!”“再见,一路走好啊!”“你们进去吧!”“你们请回吧”“请留步”等等。
而西方人只说:“Bye Bye!”“See you later!”“See you next time!”“Goodnight!”。
浅谈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摘要:礼仪文化是个较为广泛笼统的概念,它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实现社会和谐起到了巨大作用。
中西两家由于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进而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生,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西方礼仪在交际、打招呼、礼貌、中西方文化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的形态,并且分析了中西礼仪差异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礼貌用语影响引言:礼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方面来说,礼仪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另一方面,礼仪也是一个人道德素的体现。
因此,在注重我国本土礼仪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国际礼仪。
现代社会主要以西方的礼仪为主,也就要更加注重学习西方的礼仪文化。
只有认清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地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成和谐社会的理想。
首先造成中西方礼仪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环境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各国的人民有着基本上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体系和价值观。
梁启超在有名的《劝学篇》里面讲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致身心,西学应世事。
”在礼仪的表现中,西方更多的聚焦在行为、语言的面上。
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
西方文明它的历史较短,而它的人民是从各个地方移民而来的,众多不同民族和种族都融合在一起,文化的兼容性很强。
他们信奉的西方精神,是在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那么中方和西方的礼仪差异具体体现在哪些部分呢?在历史,传统文化上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传统背景,他们都是经过沉淀而形成的。
每个国家发展的速度与方式,也就意味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所形成的历史传统也不尽相同。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儒家思想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中中庸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行为准则,它是要求我们不仅要认识客观规律,还要遵循客观规律,对任何事物都要保持谨慎理智的态度,做到适可而止,点到为止,儒家的中庸首先是指适宜、符合“礼”的行为。
中西方礼仪文化有哪些差异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一、餐饮礼仪的差异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
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
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
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
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
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
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
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
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
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二、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
希腊文化礼仪知识希腊的历史可始终上溯到古希腊文明,希腊被视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它的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着独特的语言。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希腊文化礼仪,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习俗注意装扮衣着端庄希腊人讲究着装,尤其中老年人更在意衣着端庄大方,外出肯定要装扮一番,老年妇女爱穿颜色明丽的服装。
婚礼上新娘所穿婚纱,多选白色,并配有面纱和花环;新郎穿黑色或白色礼服。
社交场合,男子通常穿深色西装,打领带或系领结;夏季男士西装面料较薄,式样保守。
社交活动中,希腊男士西装上衣左口袋会放一块儿手绢,且会露出手绢一角,跳舞时往往会挥动手绢。
女士着装,不过分暴露,爱穿长裙,戴头巾,颜色艳丽。
牧师穿黑色长袍,戴礼帽。
妇女去教堂要穿长衣长裙,不得露出胳膊,不行站在圣坛后。
希腊马其顿地区的妇女,习惯以上衣装饰的颜色来显示她们的“身份”:穿绿色花边紧身上衣者为待嫁少女;穿白色花边上衣者为新娘;而穿淡紫色花边上衣的为寡妇。
饮食多样讲究“原味”希腊烹饪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饮食风格。
现代希腊人爱吃全麦面包,所食肉类以牛、羊肉为主,讲究“原味”;地中海菜蔬也不行少,如蕃茄、青椒、洋葱、茄子、小黄瓜、西洋芹、大蒜等以及新奇渔货、奶酪等,再配以橄榄油、葡萄酒及香料等,构成了希腊人基本的饮食图谱。
在希腊,不论午餐晚餐,他们都要喝酒,一年四季都非常喜爱饮用冰水,白葡萄酒必需是冰镇的,而早晨一般爱喝浓咖啡。
希腊人的晚餐较晚,像雅典,一般晚上10时以后才开头。
豪爽大方盛情好客希腊人豪爽大方,爱开玩笑,有时性子急,说话好感动,同人发生争吵在所难免,不过争吵后会很简单平静,事情一过,便会若无其事。
希腊人宁可自己吃亏,也决不行丢面子。
他们请客吃饭,客人若强行付费,会让仆人尴尬,甚至可能葬送友情。
希腊作为文明古国,其人民对本国的悠久历史和绚烂文化深以为荣,因此对于同样拥有古代文明的中国人颇有好感。
希腊人热忱好客,广为流传的一句民谚是:“人也罢,神也罢,进了家门都应当被当成神来接待。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礼仪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礼仪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更加明显。
本文将从交际礼仪、餐桌礼仪和节日礼仪三个方面详细比较东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一、交际礼仪在交际礼仪方面,东西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问候、礼貌用语、身体语言等方面。
在西方,人们见面时通常会用“Hello”、“Hi”等问候语,而在东方,人们则通常会使用“你好”、“您好”等礼貌用语。
此外,在西方,人们在交流时较为直接,有时会使用一些比较直接的语言表达,而在东方,人们则更注重委婉和含蓄的表达方式。
在身体语言方面,西方人的交流方式比较开放,他们习惯于和别人用手握手、拥抱等方式表达亲近感,而在东方,人们则更倾向于使用微笑、鞠躬等方式表达尊重和礼貌。
二、餐桌礼仪在餐桌礼仪方面,东西方的差异也很大。
在西方,人们在用餐时通常会先摆开餐具,然后按照顺序上菜,用餐时也会使用刀叉等工具。
而在东方,人们则通常会使用筷子,用餐时也更注重家庭氛围和亲密感。
在东方,人们通常会先让长辈和客人先动筷子,表达尊重和礼貌。
而在西方,人们则通常会先让女士和年长者先开始用餐,体现出对女士和老人的尊重。
三、节日礼仪节日礼仪是不同文化之间最为显著的差异之一。
在西方,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比如在圣诞节,人们会互赠礼物,举行晚宴等。
而在东方,春节、中秋节等节日则更注重家庭团圆和亲情。
在东方,人们在春节期间通常会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而在西方,人们则通常会在圣诞节期间装饰圣诞树、唱圣诞歌曲等。
总的来说,东西方的礼仪文化差异很大,但这并不代表哪一种文化更好或更优越,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学习和借鉴不同文化之间的优点,以建立更加和谐和包容的社会。
1. what is etiquette?什么是礼仪? Etiquette is respect, good manners, and good behavior. It is not just each of these things, but it is all of these things rolled into one. 2. 礼仪与文化有什么关系? Etiquette is a kind of external forms of cultural quality, and cultural is the core of etiquette, they are a reciprocal causations, supplement each other symbiotic relationship 3. 大学生学习西方礼仪文化有什么意义? Learning the western etiquette and culture make it convenient that contacts with western people, and to prepare for go abroad; To understand the western culture through study the western etiquette,,and to increase our knowledge , open field of vision; Etiquette can influence the temperament of people , it will let you temperament improved. 4. 握手的方式有哪些? Fencing handshake,Wear gloves handshake,Dead fish handshake,Hand clasp hands handshake, 5. 你应该给哪些服务员小费? The people should be give tips included: porter, serving waiter, barber, cab driver. 6. 西餐的七道菜是什么? Appetizer-soup- deputy food- entree- vegetables- dessert- beverage 7. 西方的餐桌礼仪是什么? 1) As soon as the hostess picks up her napkin(餐巾), pick yours up and lay it on your lap. Sometimes a roll of bread is wrapped in it; if so, toke it out and put it on your side plate. 2) The Soup Course:Dinner usually begins with soup. The largest spoon at your place is the soup spoon. It will be beside your plate at the right-hand side. 3) The Fish Course:If there is a fish course, it will probably follow the soup. There may be a special fork for the fish, or it may be similar to the meat fork. Often it is smaller. 4) The Meat Course:The main Course is usually served by the host himself, especially if it is a fowl(鸡禽) or a roast which need to be carved. He will often ask each guest what piece he prefers, and it is quite proper to state your preference as to lean or fat, dark(红肉) or light(白肉). 6) Helping Yourself and Refusing:If a servant passes food around, he will pass the dish in at your left hand so that you can conveniently serve yourself with your right hand. Never serve yourself while the dish is on your right; it is then the turn of your neighbor on the right. It is polite to take some of everything that is passed to you. But if there is something you may not like, you may quietly say: "No thank you." 7) Second Helpings:The hostess may or may not ask if you would like a second helping, according to the formality of the meal. If she does and you accept it, you should pass your plate to her or to the servant with the knife and fork still lying on it. 8) The Salad Course:A salad is eaten with a fork only held in the right hand with points turned up. There is usually a special one for the salad, a little smaller than the meat fork. 9) Bread and Butter:Bread is taken in the fingers and laid on the side plate or the edge of the large plate, it is never take with a fork. Butter is taken from the butter dish with the butter knife and placed on the side plate, not on one's bread. 10) Other Things on the Table:When there are things on the middle of the table, such as bread, butter, jelly, pickles, nits, candies, you should not take any until the hostess ahs suggested that they be passed. 11) Leaving the Table:It is impolite for a guest to leave the table during a meal, or before the hostess gives the signal at the end. When the hostess indicates that the dinner is over, she will start to rise from her seat and all the guests she rise from theirs at the same time. 8. 西方结婚,为什么新娘要穿白衣服?为什么带鲜花?为什么戒指戴在左手的中指上?为什么新娘身上要有旧的、新的、蓝的、借的东西? White symbolizes beautiful ,happy, rich, pure there will be something not good in wedding , only with a powerful fragrance of spices and herbs get rid of not bad things, so the bride will holds flowers to ward off evil spirits . A ring on her left hand show the god give you luck,wear on the third finger mean she is in love. In Victorian era, if bride prepare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 in marry day ,she will be a bless. 9. 参加葬礼要说什么?死者的亲友要说什么? “I am sorry about that, My deepest condolences to you and your loved ones.” 这个没找到,自己说吧。举个例子: You silently walk, don't take one clouds. You come to this world, everyone was laughing, but you are the cry; You leave this world, everyone is cry, but you are the smile of...... When you riding crane go on the west, I know you already ran to a elysium, and you smile will always stay in our heart.. Wish you walk well….
10. 商业往来你应该如何打扮? Wear dark color suits or dresses,Red ties or scarves,Black shoes, freshly polished,Very little jewelry -worn discreetly. Calm, slow gestures and slow movements, Shoulders back, chin up. 11. 在西方,为什么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 Some Christian traditions have it that at the Last Supper, Judas, the disciple who betrayed Jesus, was the 13th to sit at the table. Triskaidekaphobia may have also affected the Vikings-it is believed that Loki in the Norse pantheon was the 13th god. More specifically, Loki was believed to have engineered the murder of Balder, and was the 13th guest to arrive at the funeral. This is perhaps related to the superstition that if thirteen people gather, one of them will die in the following year. 12. 做一个西方礼仪文化禁忌的列表: When you first talk with foreigners, don't talk about disease, death Don't ask women's age, ask the men's income In formal occasions, don't wear sportswear, casual wear Don' t rush to pay the bill after a meal Don't be mod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