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答谢中书书》翻译与赏析

关于《答谢中书书》翻译与赏析

关于《答谢中书书》翻译与赏析
关于《答谢中书书》翻译与赏析

关于《答谢中书书》翻译与赏析 作品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课《短文两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 26 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中华书局 1958 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 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 陶弘景 (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有《陶 隐居集》。 译文 译文一: 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 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 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 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译文二: 山、 水美丽的景色,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山, 高耸入云; 水, 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早晨,雾将散 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 是人间仙境。但从谢灵运后,就没有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译文三: 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河流澄澈
1/8

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 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 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 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陶弘景 (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 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 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 山川:山河 之:的 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 青林:青葱的林木 翠竹:翠绿的竹林 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 7.晓雾将歇 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 沉鳞竞跃: 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 潜游在水中的鱼, (这 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 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 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4. 康乐: 指南朝著名山水人谢灵运, 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 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 家。 15 .自:从。 16 .未:没有。 17.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8.奇:指奇山异水。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2/8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赏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 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 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 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 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 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 的山石相映衬, 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 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 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 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 传入耳际; 夕阳的余晖中, 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 又为画 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 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谢灵运以来, 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 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 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国维 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 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 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 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情感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 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 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 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 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
3/8

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全文只有 68 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 四时, 兼顾了晨昏, 山川草木, 飞禽走兽, 抒情议论, 各类皆备。 先以感慨发端, 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最后以感慨收束。 全文表达了作 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 的句子 ,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 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 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 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 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 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 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 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 文学小常识: 汉魏时,极盛于汉代的辞赋,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逐渐产生变化,最后在 南北朝时代形成新的赋体——骈文。骈文注重形式整齐、藻饰华美,是南北朝常 用的文体,成为这时期的代表文学。在这段时期,骈文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由南 朝入北朝的庾信作品中,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都 是传诵千古的山水名篇,风格雅淡,文字清丽,可以和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比 美。 佳句赏评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俊俏的山,直直耸立,有白云轻绕;俊美的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嬉戏。溪 水两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绝伦:绿树、青草、翠竹、红花、蓝天、白云……四时 不同、景色各异,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特别是青翠的丛林,碧绿的 修竹, 四季常青、 生机盎然。 这一句是概括描写, 作者紧紧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 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 山川秀美图。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作者选择了两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 早晨, 群山叠翠、 清雾朦胧: 山, 似出浴的西子, 亭亭玉立、 超凡脱俗; 雾, 似斜披的轻纱, 若隐若现、 似有似无。 这是一天最美的开始。 山, 阳光相拥, 雾, 紧紧依偎。漫步崎岖的山间小路,看舒缓的溪水流淌,品轻巧的小鸟婉鸣,听通 灵的猿猴长啸,乐趣无限。山是质朴的、独特的,水是自然的、灵动的。多么清 净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际间飘来,顿时让人耳聪目明,如悟禅机。 黄昏、 夕阳, 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 落日余辉铺就大地、 淙淙溪流碧波荡漾; 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
4/8

生辉;调皮的锦鳞,时而在水底觅食、嬉戏,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 圈荡漾到远远的岸边。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自然,不禁会产 生这样的疑问: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不带一丝 人间烟火。语言简明、质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总评 文章开始,作者从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入手: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赞美青山绿 水的, 特别是江南的山山水水, 更是柔媚亮丽、 清秀绝尘, 是如此的典雅、 飘逸。 接着描写了山水、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达作者 对山水的赞美之情。最后,作者发出慨叹:从谢灵运后,又有谁能欣赏如此美景 呢?望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能全身心投入自然的人,还有多少呢?一片黯 然之情,悄然流露。 整篇文章,六十八言,有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鳞,有比喻、夸张、 拟人,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说不完无限情趣、道不完生机盎然。这在魏晋 六朝“诗尚玄理,文工骈体”的文风中,可谓一枝独秀。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 外,心清神明。
5/8

6/8

7/8

8/8

答谢中书书的字词翻译

答谢中书书的字词翻译 《答谢中书书 》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 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 精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答谢中书书》的字词翻译以及原文的文言现象, 各位同学可以了解一下。 《答谢中书书》原文 作者: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字词翻译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 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谢中书, 即谢徵, 字元度, 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 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 山川:山河 之:的 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 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 青林:青葱的林木 翠竹:翠绿的竹林 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 7.晓雾将歇 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 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 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 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4.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 公。是南朝文学家。 15 .自:从。 16 .未:没有。 17.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8.奇:指奇山异水。 《答谢中书书》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 答谢中书书中考重点
2. 《答谢中书书》佳句赏评
3. 《答谢中书书》作者详解
4.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答谢中书书翻译四时

答谢中书书翻译四时 《答谢中书书 》一篇散文 ,短短 68 个字,却成为古今共谈山水的经典作品。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 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 一作:阳) 四时:四季。俱:都。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 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 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 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 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 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 (526 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 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 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题解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 书信。文题中的 “ 答 ” 是 “ 回复”“ 写给 ” 的意思。 “谢中书”, 即谢徵(zhēng), 字元度, 陈郡阳夏(河南太康)

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 是一种应用 性文体。 《答谢中书书》教学片段及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一: 师: 这些美景, 经过我们的努力, 都能发现、 欣赏。 陶弘景却在文中说: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所发觉的美是不是仅仅是我们 所体会到的那些“清峻的山水,丰富的色彩,勃勃的生机”?再自由 朗读课文 ,看看透过这些文字,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从“实是欲界之仙都”看出,作者非常超脱,体会到了美景 背后的洒脱。 师:“欲界”什么意思? 生:人界。 师:作者为什么不用“人界”,而用“欲界”? 生(陷入沉思):…… 师:这“欲”字,传递着陶弘景的独有的人生感悟。 “ 欲:欲, (欠,张大嘴巴,急于进食),《说文解字》:欲,贪欲也。 陶弘景一生历经宋、齐、梁三朝。政权交替频繁,时局动荡不安,战争连绵 不断,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 追问:“欲界”看出陶弘景怎样的情怀? 生:是以超凡脱俗之心,观俗世之景,一份恬淡浸在这两字上。 教学反思:汉字从形、音、义的关联上分类,可大致分为四种:表形文字、 形义文字、形音文字、义音文字。中国的汉字有相当一部分是形义文字,这些汉 字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有着衣钵的传承。甲骨文、金文往往蕴含这个汉字本初 的意思,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主旨与情感。学生可以轻易地借助翻译书, 说出它们的字面的意思, 但学生不会主动地走进这些言语的背后。 教师应在学生 觉得易懂的词语 上追问,使学生不断地深入思考,抓住字形、字义,抵达文字所寄托情意的 最深处。 教学片段二: 师:“实是欲界之仙都。”其中“实是”,一词是什 么意思?

答谢中书书 原文、译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整理编制:巍山县紫金中学左增福) 一、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现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有《陶隐居集》。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有《陶隐居集》,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帮助修订《本草集注》。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因为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其思想源于老庄,并受葛洪道教影响,亦杂有儒佛观点。主张儒、佛、道三家合流,鼓吹“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二、原文及注释: 山川之[1]美[2],古来[3]共[4]谈。高峰[5]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6]。青林[7]翠竹,四时[8]俱备。晓雾[9]将[10]歇,猿鸟乱[14]鸣;夕日欲颓[15],沉鳞竞跃[16],实[17]是[18]欲界之仙都[19],自[20]康乐[21]以来,未[22]复有能与其奇[23]者[24]。 1、之:的。 2、美:美景。 3、古来:自古以来。 4、共:都。 5、高峰:高耸的山峰。 6、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7、青林:青葱的树林。8、翠竹:翠绿的竹林。 9、四时:四季。10、俱:都。11、备:长久存在 12、晓雾:早晨的雾。13、将:将要。14、歇:消散。 14、乱:此起彼伏。15、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6、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 17、实:确实,的确。18、是:这(是)。 19、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20、自:从。 21、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22、未:没有。20、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23、奇:指奇山异水。24、者:...的人 三、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除我以外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

一、激情导入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答谢中书书》 二、解题,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两个“书”字连一起,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前一个“书”与“谢中”连读指的是一个人,最后一个“书”是指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dú”或曰“信札[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著有《陶隐居集》,被称为“山中宰相”。 补充简介: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作品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微)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画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颓(tuí)歇(xiē)鳞(lín)与(yù)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及停顿。 a.四字句两两停顿 b.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学生齐读。 (4)学生个别读。(教师做适当点评) 四、小组活动 找出你们组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然后提问 ⑴重点字词: 谈(赞叹);欲:将要;俱:都;竞跃:争着跳跃; 交辉:交相辉映;奇:指奇山异水。 四时(四季);歇(消散); 鳞(鱼)用鱼身上的鱼鳞来代指鱼,这种写法是我们学过的哪种修手法啊?生:借代。; 自(从);未复(不再);与(参与,这里是欣赏)。 ⑵重点句子 A、实是欲界之仙都。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引导语:《》中感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及原文翻译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插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山川:山河之:的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青林:青葱的林木翠竹:翠绿的竹林

《答谢中书书》中的虚词

《答谢中书书》中的虚词 山川景色的奇美,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有高雅情怀的人才会品味出山川之美,陶弘景便是这样的人。 《答谢中书书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答谢中书书》赏析 中学八年级《语文》课本(人教版)上册第 27 课《短文两篇》的第一篇《答 谢中书书》,是南朝梁陶弘景晚年写给谢中书的一纸短札,可见诸清严可均《全 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全梁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歇,停止,消散。颓,落下。欲界,佛教三界之一,即人间。仙都,神话中 仙人居住的地方。康乐,即南朝宋山水诗派创始人谢灵运,因世袭康乐公,世称 康乐。全文意思的是: 山河的绮美壮丽, 自古以来都为人们热切地交谈和议论。 高高的山峰插入云 霄,清彻的流水一望见底。两岸峙立的陡峭石壁,在阳光的照耀下相交辉映五彩 缤纷。青葱的树林和翠绿的竹篁,一年四季全都齐备。每当清晨岚雾即将消失, 可以听到猿猴的长啸声和鸟雀的高鸣声混杂在一起;而每当傍晚夕阳西下将要沉
1/6

《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 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所陶醉。其实,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现在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学习要点 【一】重点 1. 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 2. 抓住重点词语,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二】难点 理解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 整体感知 【一】理解文题 〝答谢中书书〞即作者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答〞是回复的意思,〝书〞即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二】结构梳理 1. 说说课文分几层,概括各层的意思。 一层:〔1句〕概述山川之美的无穷魅力。 二层:〔2-6句〕具体描绘〝四时〞〝晨昏〞的山川之美。 三层:〔7句〕总体评价,侧面衬托山川之美。 2. 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总——分——总 3. 文章的主题。 本文以清峻的笔调描绘了秀美的山川,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三】走近作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一带〕人。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文学

家,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对本草学贡献尤大,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陶隐居集?等。 课文解析 【一】分析课文,疏通文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 重点词语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时:季节。 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歇:消散。 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⑤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之:的。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复:再。与〔yù〕: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 2. 重要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

《答谢中书书》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 ①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②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 ③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④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清晨,今义:知道 ⑤夕日欲颓.:古今异义,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 ⑥古来共谈.:古今异义,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 ⑦五色交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辉映。 2、一词多义: 欲: ①夕日欲颓:将要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与“界”合用,欲界,指人间 自: ①自康乐以来:自从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②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 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三、课内简答题: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总领全文,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答:全文抓住“美”字来写。写了山峰、水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游鱼。描写特点: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句中“歇”“颓”把“晓雾”和“夕日”拟人化了,赋予自然景色以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对“山川之美”心驰神往并完全融入其中的情感。“乱”巧妙地体现了猿和鸟叫声的此起彼伏,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是一种不规则美,通过“乱”字,写出了山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沉鳞”指潜游在水中的鱼,运用了借代)“竞”字生动地描绘了鱼争先恐后跳出水面的景象。这两个字使文章生气盎然,富有情趣。

答谢中书书译文翻译

答谢中书书译文翻译 导语: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 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 的答谢中书书 译文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课《短文两篇》、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6 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 文·全梁文》〔中华书局 1958 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 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 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有 《陶隐居集》。 译文 译文一: 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 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 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 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 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译文二: 山、 水美丽的景色,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山, 高耸入云; 水, 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早晨,雾将散 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 是人间仙境。但从谢灵运后,就没有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译文三: 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河流澄澈 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 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 1、解释下列词语 (1)交辉:(2)四时:(3)歇:(4)夕日:(5)颓:(6)沉鳞:(7)欲界:(8)仙都:(9)奇:(10)与:2、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重点问题: ⑴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 ⑵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⑶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⑷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 ⑸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的? ⑹“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 的? 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

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8)“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 (9)“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10)《答谢中书书》一文体现了作者的志趣,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字点明了全文中心。 教师版参考答案: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1)五色交辉。青林翠竹,(2)四时俱备。晓雾将(3)歇,猿鸟乱鸣;(4)夕日欲(5)颓,(6)沉鳞竞跃。实是(7)欲界之(8)仙都。自(9)康乐以来,未复有能(10)与其(11)奇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四季。 (3)歇:消散。 (4)夕日:夕阳。 (5)颓:坠落。 (6)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 (7)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指人间。 (8)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9)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10)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11)奇:指奇山异水。 2、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6-9题。(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③不售:不中。 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四时俱备俱( ) ②夕日欲颓颓 ( ) ③或好作诗古文或( ) ④恐因愤激之久恐 ( )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9.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5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5. 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实是欲界之仙都然是中有深趣也 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年与时驰 C. 复与疏钟相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倘能从我游乎一狼仍从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赏析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 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 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 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 山峰插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 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

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山川:山河之:的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青林:青葱的林木翠竹:翠绿的竹林 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四时,四季;俱,都 7.晓雾将歇将:将要。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4.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15 .自:从。

答谢中书书的题目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的题目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 是南朝文学 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答谢中书书的题目及翻译, 我们来看 看下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 (1)答谢中书书( ) (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10.将下列句子 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 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

人的景象。 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参考答案 9.(4 分)(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 10.(4 分)(1)肉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2)太阳快要落山的 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11.(3 分)C(“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 12. (4 分)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 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 (以上两点各 2 分,意合即可) 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 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 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 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简析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 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 遁迹山林, 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 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 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 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 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 创作了具有相 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答谢中书书注释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注释及翻译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枢鸿胪(掌 管朝廷机密文件)。那么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大家是否了解呢?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 1.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微 (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 (河南太康) 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 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 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多记 事陈情。 2.山川:山河。之:的。 3.共谈:共同谈赏的。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 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6.四时:四季。俱:都。 7.歇:消。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 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 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 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

公。是南朝文学 家。 13.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 异。 译文一: 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 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 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 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译文二: 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早晨,雾将散 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 是人间仙境。但从谢灵运后,就没有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译文三: 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河流澄澈 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 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 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 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

《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赏析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 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 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 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念无与为乐者()(2)盖竹柏影也() (3)晓雾将歇()(4)四时俱备() 10、用原文填空(3分) (1)《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之美的句子是: 答: (2)《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答: 11、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闲人”即清闲之人,也就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之人。

B、(乙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句,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的特点。 C、(甲文)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苦闷心情。 D、(乙文)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心态。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句2分,共4分)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答: 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参考答案 9、(2分)念----想到盖----原来歇----散四时----四季 10、(3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1、(2分)A 12、(4分) 张怀民也没有睡,一同走到庭院中。 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山峰高耸入云,溪流清澈见底)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

《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和注释

《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和注释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 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 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 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字词注释】 1、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 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山川:山河。之:的。 3、共谈:共同谈赏的。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6、四时:四季。俱:都。 7、歇:消。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 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 界分为欲界, 、 无。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 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 公。是南朝文学 家。 13、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作品鉴赏】
1/5

《答谢中书书 》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 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 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 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 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阅读全文,则朗朗爽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 如兰。“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 贯通。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 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 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一个心声一句话, 不多也不少。 “夕日欲颓”, 势在必然。 “沉鳞竞跃”,变化突然。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 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 遁迹山林, 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 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 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 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 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 创作了具有相 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2/5

答谢中书书翻译简短

答谢中书书翻译简短 《答谢中书书 》文章最后,作者发出慨叹,从谢灵运后,又有谁能欣赏如此美景呢?望天 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能全身心投入自然的人,还有多少呢?一片黯然之情, 悄然流露。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 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 一作:阳) 翻译一: 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 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 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 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翻译二: 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早晨,雾将散 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 是人间仙境。但从谢灵运后,就没有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翻译三: 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河流澄澈 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 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 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 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赏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 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 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 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 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 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 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 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 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 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 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 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 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 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 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 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 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 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情感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 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 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 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 作品 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 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全文只有 68 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 四时, 兼顾了晨昏, 山川草木, 飞禽走兽, 抒情议论, 各类皆备。 先以感慨发端, 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最后以感慨收束。 全文表达了作 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 的句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