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一体化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一体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可以归纳为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三种具体形式,也可分别称为认知性实践教学、理解性实践教学和拓展性实践教学。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实践教学,并处理好认知性实践教学、理解性实践教学和拓展性实践教学的关系,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一体化。

[标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一体化

本研究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归纳为三种具体的形式,即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这三种形式也可分别称为认知性实践教学、理解性实践教学和拓展性实践教学,它们是实践教学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就是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三课堂”之中,形成“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认知性实践教学

认知性实践教学即课堂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第一课堂”。它是起点,更是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认知性环节。所谓课堂实践教学,是指以固定课堂为教学平台开展的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课堂实践教学都是被忽视的对象,其实这一实践教学形式在时空选择的灵活性上,与课程的紧密结合上,以及教师的跟踪指导上都优于其他实践教学形式。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而且还包括立足岗位的职业理想教育,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礼仪教育,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等。

高校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形式多样,根据操作难易程度、参与度大小、实效性强弱等多重因素的综合权衡,概括起来主要有课堂讨论、辩论、演讲、播放影视片等方式,创造条件将授课内容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及时抓住社会出现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讨论,让学生参与教育和教学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目前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内容抽象、教学方式单一等不足的现象,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效果,需要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让其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第一,整合高校思政课内容,让高校思政课课堂更真实。高校思政课课堂应当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礼仪教育、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与职业生涯紧密结合起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整合教学内容,活化教学内容,让高校思政课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努力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参与其中,使课堂“真”起来,才能收到“入耳、

入脑、入心”,“真听、真懂、真信、真用”的实效。

第二,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的力度。实践证明,开展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喜欢而且参与度高。实践活动课型使学生具有真实的体验,能学以致用,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要改变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增加课堂讨论、录像播映、课堂辩论和分析案例等形式,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

高校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指向性比较清晰。一方面,可以直接用理论指导问题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活跃思维、培养思辨能力,澄清对一些复杂理论问题的认识。这有利于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

二、理解性实践教学

理解性实践教学即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的校园实践,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第二课堂”,是实践中理解与体验性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引导学生参加实践的有效形式。校园生活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它对学生的思想、态度、品德、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校园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校内的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等,这些活动对学生的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如在校园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道德评判庭”、模拟法庭、现身说法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公益活动和社团组织,将高校思政课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强化教学效果。

开展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直接相关的校园实践活动,是高校思政课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学校可以将校园实践活动延伸到学生社团组织中去,指导学生社团针对社会热点开展一些主题活动,以及与高校思政课相关的研讨会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修养。也可以指导学生成立“青年志愿者”和“勤工助学”等社团组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社团的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又如,可在校园内实行“服务周”制度,其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服务周”制度,就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校内分期分批参加学校的行政服务管理、校园管理和学生服务管理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服务意识及实践能力。服务周可以实行每周轮换制度,学生被分配到各部门顶岗工作,一人一职,各履其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别担任部门办公室秘书、文员等,学习接听电话、使用办公设备、整理材料、迎来送往等。服务周结束后,学生写出个人总结,提交自评报告,各处室负责人对每个学生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合作性等做出评估。在校园实行服务周是一种加强实践的有效形式,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载体。在校园内实行服务周制度,努力营造“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职业氛围,可促进学生内在心理的形成和外部形象的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