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作为冠心病危险标志的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283.13 KB
- 文档页数:3
血清总胆固醇(TCH)测定及临床意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血清总胆固醇(Tch)测定及临床意义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血清,胆固醇,Tch,测定,临床,意义,,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血清总胆固醇(Tch)测定及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人群血脂水平主要取决于生活因素,特别是饮食和营养,所以各地区调查所得参考值高低不一,以致各地区有各自的高Tc划分标准。
现在国际上以显著增加冠心病危险的Tc水平(医学决定水平)作为划分界限。
在方法学标准化的基础上,采用共同的划分标准,有助于避免混乱。
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提出的标准为:理想范围:<5.2mmol/L(<200mg/dL)边缘升高:5.23~5.69mmol/L(201~219mg/dL)升高:≥5.72mmol/L (≥220mg/dL)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提出的医学决定水平如下:理想范围:<5.2mmol/L(<200mg/dL)边缘升高:5.2~6.2mmol/L(200~239mg/dL)升高:≥6.21mmol/L(≥240mg/dL)【临床意义】影响Tc水平的因素有:①年龄与性别:Tc水平往往随年龄上升,但到70岁后有所下降。
中青年期女性低于男性,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
②长期的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和高热量饮食,可使Tc增高。
③遗传因素。
④其它:如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等可能使Tc升高。
增高:高总胆固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常由遗传因素引起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陷)、家族性apob缺陷症、多源性高Tc、混和性高脂蛋白血症等。
继发的见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胆总管阻塞、粘液性水肿、妊娠等。
减少:低总胆固醇也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前者常由遗传因素引起如家族性的无或低β脂蛋白血症,后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dbil)水平与血脂变化的关系。
方法观察6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血脂的浓度,同时观察6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血脂的浓度作为对照。
结果 chd 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对照组(p 0.05)。
1.2 方法所有对象均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采用改良重氮盐法(血清中的胆红素在酸性条件下,与重氮盐反应形成偶氮胆红素,在相应波长下测定,其值与血清中的胆红素含量成正比),间接胆红素由总胆红素减直接胆红素得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直接法(试剂中的聚阴离子和特殊活性剂抑制血清中其他成分的反应,从而选择性作用于hdl-c或ldl-c,生成醌亚胺,在相应波长下测定可得hdl-c或ldl-c 的含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采用酶法(血清中的tc、tg在试剂中一些酶的作用下产生的过氧化氢与试剂中其他成分反应生成醌亚胺,在相应波长下测定,其值与血清中tc、tg的含量成正比)。
以上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说明书操作,使用日立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正常状态下测定,质控合格。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血脂的浓度采用线性相关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胆红素与血脂的检测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冠心病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高密度脂蛋白偏低,低密度脂蛋白偏高00以上指标说明你的脂代谢和尿酸代谢都出现了异常,反应身体总体代谢机能下降,除了适当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饮食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严格控制肉类、海鲜和动物内脏等丙类食物的摄入,中等量减少乙类食物摄入,进食以甲类食物为主。
甲类食物(100克食物中嘌呤的含量0~15mg):除乙类外的各种谷类、除乙类外的各种蔬菜、糖类、果汁类、乳类、蛋类、乳酪、茶、咖啡、巧克力、干果、红酒;乙类食物(100克食物中嘌呤的含量50~150mg):肉类、熏火腿、肉汁、鱼类、贝壳类、麦片、面包、粗粮、芦笋、菜花、菠菜、蘑菇、四季豆、青豆、豌豆、菜豆、黄豆类、豆腐;丙类食物(100克食物中嘌呤的含量150~1000mg):动物内脏、浓肉汁、凤尾鱼、沙丁鱼、啤酒。
2.多饮水,戒烟酒。
每日饮水量保证在1500ml以上,戒烟,禁啤酒和白酒,红酒每日适量有助于降低血尿酸。
3.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入。
4.坚持运动,控制体重。
每日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以上。
肥胖者应减体重,使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高密度脂蛋白在生理上起着将肝外组织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的运载工具的作用,因而可以防止游离胆固醇在肝外组织细胞上的沉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它的降低是临床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并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临床意义: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预示着冠心病的出现。
临床上常同时测定高密度脂蛋白和血清总胆固醇,并根据它们的比值作为冠心病的信息指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约占血浆脂蛋白总量的40-50%。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体内的胆固醇。
将肝脏内的胆固醇经血液转运到各个组织进行利用。
它是动脉硬化的重要检测指标。
临床意义:(1)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协助诊断高脂蛋白血症。
(2)降低可见于家族性低β-脂蛋白血症,无β脂蛋白血症,其原因是体内合成载脂蛋白β减少或不能合成载脂蛋白β。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解决方案“高密度”就是人们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得通俗简称、在评价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时,需综合分析各项血脂读数,例如高密度要高才好,低密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低,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不能超过正常范围等。
最新发现,承担着胆固醇“清道夫”工作、从而被戏称为"好胆固醇"得高密度,与冠心病关系最为密切。
按美国现行标准,高密度读数低于1(单位为mmol/L,即毫摩尔/升,下略),就是冠心病发病得一个独立危险因子,也就就是说,不论您得总胆固醇、低密度、甘油三酯有多高,只要提升您得高密度,使它达到正常或最佳数值,冠心病发病危险就会大大下降;高密度每提升0。
025,冠心病发病几率即减少2%~3%、男性高于1、16、女性高于1.42较为理想。
其次就是比例,高密度在总胆固醇中占得比例越多,冠心病发病危险就越低。
美国人总胆固醇与高密度之比平均为4.5:1;冠心病人为5、5:1。
当比例达到3:1时,冠心病发病危险低。
高密度脂蛋白就是把胆固醇从外周运回到肝脏代谢,这样可以使周围血管内得胆固醇降低,因此就是保护心脑血管得。
高密度脂蛋白对转运胆固醇有很大得作用,对于防止出现高脂血症有一定得作用,如果低了可以用饮食得方法来改善得。
关键要多吃香菇等蘑菇类食物,海藻类食物,豆类,芝麻。
要摄入足够得必需脂肪酸。
摄入富含EPA,DHA得油脂,如果您瞧到哪种油富含亚油酸与亚麻酸得食用油就可以用用,它们对提高HDL有一定得作用。
比如胡麻油,不过口感不一定能习惯啊,有点麻。
还要避免饱与脂肪酸,如动物油;要摄入不饱与脂肪酸,它存在于如:玉米油,葵花子油,红花油,亚麻子油等植物油中。
高密度脂蛋白就是血液中密度最高,颗粒最小得一种脂蛋白,具有清除体内多余血垢,清洁血管作用。
所以,高密度脂蛋白就是血脂中得“好”胆固醇。
被认为就是一种抗高脂血症、抗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得保护因子。
所以,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胆固醇升高一样,就是高脂血症得一种表现,也就是冠心病与脑血管病得易患因素、在平常得饮食方面应该注意.调节高密度脂蛋白:1、减轻体重:临床试验证实,减轻体重不仅能降低血脂,还能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2、适量运动:运动有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得效应。
血脂的正常值及意义血脂分析:通过血脂分项测定了解体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等在体内水平,进一步指导日常饮食及治疗,降低冠心病及血管硬化发生减少高血压病进一步演变。
1、总胆固醇(Tch、CHOL)增高: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
减低:甲亢、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2、甘油三酯(TG、TRIC):增高: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蛋白酶缺陷、脂肪肝等。
减低:甲亢、肝功能严重衰竭等。
3、高密度脂蛋白(HDL-C):减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
因其称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故增高时反有益。
4、低密度脂蛋白(LDL-C):增高: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
因其称为致动脉硬化脂蛋白,故减低时反有益。
▲ 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总胆固醇,英文缩写为TC,参考范围:<5.17mmol/L(<200mg/dl)。
影响TC水平的因素有:年龄与性别。
TC 水平中青年期女性低于男性,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长期高脂饮食、高热量饮食可使TC升高;遗传因素;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等。
高TC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胆固醇血症,TC>6.47mmol/L(>250mg/dl),严重高胆固醇血症,TC>7.76mmol/L(>300mg/dl)。
总胆固醇增高见于以下病症。
(1)家族性高TC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乏),家族性载脂蛋白B缺乏症、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
(2)肾病结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糖尿病等。
总胆固醇降低见于以下疾病:(1)家族性无β或低β脂蛋白血症。
(2)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
▲ 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甘油三酯,英文缩写为TG,参考范围:<2.3mmol/L(<200mg/dl)。
正常人甘油三酯水平的高低受生活条件影响,其个体内差异及个体间差异均大于总胆固醇,且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多少正常呢?导语:我们知道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一种基本物质,人体中蛋白质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
在人体内,有一种物质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种物质呢我们知道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一种基本物质,人体中蛋白质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
在人体内,有一种物质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种物质呢在人体的血脂代谢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物质像很多其他的物质比如说血糖一样有一个正常的范围,那么它的正常值是多少呢?首先,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好"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胆固醇,因为HDL-C可减少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是由肝脏合成。
它是由载脂蛋白、磷脂、胆固醇和少量脂肪酸组成。
其次,总胆固醇低而高密度脂蛋白高对健康有利,那么是不是总胆固醇越低越好,而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好呢?不是的。
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男性最好小于 4.5,女性最好小于 3.5;即对成年男性来说,高密度脂蛋白应在1.2毫摩尔/升(45毫克/分升)以上,成年女性在1.4毫摩尔/升(55毫克/分升)以上。
如果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大于5,其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最后,是否总胆固醇低,就能保证不发生冠心病呢?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是不是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就保证不发生冠心病呢?也不是。
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正常最重要。
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越低,心脑血管系统就越健康。
相信大家现在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种物质和心脑血管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一。
高密度脂蛋白为血清蛋白之一。
缩写为HDL。
亦称为a1脂蛋白。
比较富含磷脂质,在血清中的含量约为300mg/dl。
其蛋白质部分,A-Ⅰ约为75%,A-Ⅱ约为20%。
由于可输出胆固醇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所以现在作为动脉硬化预防因子而受到重视。
高密度脂蛋白运载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再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动脉造影证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所以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俗称“血管清道夫”。
HDL主要由肝和小肠合成。
肝合成的新生HDL以磷脂和ApoAⅠ为主。
在LCAT作用下,游离胆固醇变成胆固醇酯,脂蛋白则变成成熟球形HDL3,再经LPL作用转变成HDL2。
HDL可将蓄积于末梢组织的游离胆固醇与血液循环中脂蛋白或与某些大分子结合而运送到各组织细胞,主要是肝脏。
实际上是胆固醇逆转(RCR),RCT促进组织细胞内胆固醇的清除,维持细胞内胆固醇量的相对衡定,从而限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Golmset指出,LCAT通过转酯化反应完成新生盘状HDL向HDL3、HDL2的转化,减少血浆HDL中游离胆固醇的浓度,构成胆固醇从细胞膜流向血浆脂蛋白的浓度梯度,降低组织胆固醇的沉积。
分类HDL是多向分散体系,基于水化密度、颗粒大小、带电荷及构成的载脂蛋白种类的不同可将其进行不同分类。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HDLs可分为HDL2、HDL3和VHDL;通过梯度凝胶电泳又可将HDL分为HDL2b,2B,3a.3b,3c。
通过磁共振可将个体HDL脂蛋白基于颗粒大小进行分类。
此外,双向凝胶电泳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类方法,它可将HDL颗粒分为乏脂的前-β1,与前-β2:脂蛋白以及成熟的含a-HDL的球形胆固醇酯。
基于构成的载脂蛋白不同将HDL进行分类的方法还为进一步理解HDL功能及其代谢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脂蛋白(Lp)A-I与LpA-I:A-II是HDL中富含最多的两种蛋白,而LpE与LpE:A-I,贝lJ是HDL 中最为重要的较小脂蛋白[1]。
如何看血脂化验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验项目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6项。
各级医院因医疗条件不同,以上项目不一定都能检查。
在看化验单时最常遇到的问题是看不懂上面写的一些简写英文代号。
在此,介绍一些化验单上多用的符号:TC:代表血浆总胆固醇,也有用T-CHO代表血浆总胆固醇的。
TG: 代表甘油三酯: HDL-c代表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代表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Apo-Al: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Al。
Apo-B: 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 B。
看化验单时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指标的正常数值应该是多少。
现介绍一般情况如下: 总血浆胆固醇:3.36~5.78mmol/L(130~200mg/dl)。
血浆甘油三脂:男性为0.45—1.81mmol/L(40--160mg/dl);女性为0.23--1.22mmol/L(20--108mg/dL);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2.19mmol/L(35--85mg/dL);载脂蛋白Al:110--160mg/dL。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2mmol/L(120mg/dL);载脂蛋白Al:110~160mg/dl;载脂蛋白B:69~99mg/dl;血脂检查正常值-----------------------------------------项目中文名称参考值范围单位-----------------------------------------CH 总胆固醇 3.0~6.0 mMol/LTG 甘油三酯 0.47~1.71 mMol/LHDL 高密度脂蛋白 0.83~1.96 mMol/LLDL 低密度脂蛋白 1.9~3.8 mMol/LApo-Al 载脂蛋白Al 1~1.6 g/LApo-B 载脂蛋白B 0.6~1.1 g/L-----------------------------------------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参照国际标准,推荐我国正常血脂标准为:A.总胆固醇≤200mg/dl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0 mg/dlC.血清甘油三酯≤150 mg/dl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 mg/dl一、血脂正常值:1、总胆固醇(TC):200ml/dl以下或3-5.2mmol/L左右2、甘油三酯(TG):150mg/dl以下或1.7mmol/L左右3、低密度脂蛋白(LDL-C):120mg/dl或3.12mmol/L以下4、高密度脂蛋白(HDL-C):40mg/dl或1.04mmol/L以上.次项指标太低不好。
高密度脂蛋白开放分类:化学医学名词生物生物化学科学高密度脂蛋白(HDL)是脂蛋白的一种,有的时候大小会发生变化(直径8–11 nm),它们通常用于把胆固醇从身体组织运输到肝脏。
血液中大约百分之三十的胆固醇是通过HDL 运输的。
编辑摘要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为血清蛋白之一。
缩写为HDL。
亦称为a1脂蛋白。
比较富含磷脂质,在血清中的含量约为300mg/dl。
其蛋白质部分,A-Ⅰ约为75%,A-Ⅱ约为20%。
由于可输出胆固醇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所以现在作为动脉硬化预防因子而受到重视。
脂肪在血液中有赖于蛋白的携带与结合。
脂肪与蛋白的结合即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液中密度最高、颗粒最小的一种脂蛋白,是血脂代谢的基础物质,所谓高密度脂蛋白(HDL-C),是可通过超速离心方法分离出来的一种血液脂蛋白。
HDL是血液中密度最高、颗粒最小的脂蛋白。
HDL 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蛋白质等。
利用超速离心技术分离出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然后,再测定其中的胆固醇,即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这是最为准确的测定HDL-C的方法。
高密度脂蛋白- 基本介绍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主要由肝和小肠合成。
肝合成的新生HDL以磷脂和ApoAⅠ为主。
在LCAT作用下,游离胆固醇变成胆固醇酯,脂蛋白则变成成熟球形HDL3,再经LPL作用转变成HDL2。
HDL可将蓄积于末梢组织的游离胆固醇与血液循环中脂蛋白或与某些大分子结合而运送到各组织细胞,主要是肝脏。
实际上是胆固醇逆转(RCR),RCT促进组织细胞内胆固醇的清除,维持细胞内胆固醇量的相对衡定,从而限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Golmset指出,LCAT通过转酯化反应完成新生盘状HDL向HDL3、HDL2的转化,减少血浆HDL中游离胆固醇的浓度,构成胆固醇从细胞膜流向血浆脂蛋白的浓度梯度,降低组织胆固醇的沉积。
高密度脂蛋白:它运载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再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动脉造影证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注:以下各项所述临床意义,仅是表明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一定患有某病。
请勿随便对号入座!如有疑问请至医院由专业医生结合体格检查等后确诊!!!肝功能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英文缩写 ALT正常参考值 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英文缩写 AST正常参考值 0-40I/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检验项目转肽酶英文缩写 GGT正常参考值 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英文缩写 ALP正常参考值 30-115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检验项目总胆红素英文缩写 TBIL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 DBIL正常参考值 0.00-6.00umol/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英文缩写 IBIL正常参考值 0.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检验项目总蛋白英文缩写 TP正常参考值 55.00-8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检验项目白蛋白英文缩写 ALB正常参考值 35.00-5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血浆脂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摘要】血浆脂蛋白是血脂在血浆中的运输形式,密度分类法可将其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四种成分。
血浆脂蛋白测定是临床上常规检测项目,是代谢障碍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指标;对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血浆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高脂蛋白血症血脂是指血浆中脂类物质的总称。
包括三脂酰甘油(TG)、磷脂(PL)、胆固醇(Ch)、胆固醇酯(CE)和游离脂肪酸(FFA)。
由于脂类难溶于水,在血浆中会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
用密度分类法(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四种成分。
此外,还有中间密度脂蛋白(IDL),它是VLDL在血浆中的代谢产物,其组成和密谋介于VLDL与LDL之间。
正常人空腹血浆中的脂蛋白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占血浆脂蛋白总量的2/3)和高密度脂蛋白(占血浆脂蛋白总量的1/3)血浆脂蛋白测定是临床上常规检测项目,是代谢障碍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指标;对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通常以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作为测定LDL和HDL浓度的间接方法。
现将这两个项目测定的原理、操作及临床意义介绍如下:1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原理:空腹血清中主要含有HDL、LDL和VLDL,用聚乙烯硫酸盐-聚乙二醇甲醚选择性地沉淀LDL,离心后上清液中含HDL和VLDL。
测出上清液中胆固醇含量代表HDL-C与VLDL-C之和,同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以总胆固醇减去上清液胆固醇含量即为LDL-C。
操作:1.LDL分离:于小离心管中加血清200μl和沉淀剂量100μl,混匀,置室温15分钟,然后3000rpm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与血清同时测定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