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公路施工与养护
- 格式:pdf
- 大小:175.54 KB
- 文档页数:2
第4期(总第117期) 翘楚建村 施工技术■
山区农村公路旋工与荠护
黄新章
(藤县公路管理局,广西藤县543300)
摘要山区农村公路建设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山区农村水泥
混凝土公路施工质量。本文从施工前准备到具体施工每一个工序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当前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
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路:施工:养护
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络的基础组成部分,在一些偏远 山区,农村公路是走出大山主要甚至是唯一途径。山区农村
公路的质量不仅与农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也关系到
农村走向小康社会,实现建立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大局。随
着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逐渐重视。各项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部署都离不开山区农村公
路的建设。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县与县、县与乡镇、乡与乡之间 的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这也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
地区当地生活条件的主要措施。然而,我国目前农村公路的
总里数还远远没有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农村公路网络深
度不足、施工技术水平低、灾害反应能力弱。仍然是一个十分
突出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山区农村水泥混凝
土路面的施工技术与养护管理进行总结,・以期同行批评指
正。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施工组织与技术准备
在工程正式展开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施工准备工作.主
要包括:施工单位的机械设备进入现场。相关施工作业和管
理人员已经就位;混凝土搅拌站的位置已经确定,能够方便 各原材料和混凝土的运输。并能确保稳定的电力和用水供
应;已经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工
程,在施工前需要对采用的配合比进行验证性实验.以确保
混凝土强度。通常情况下.在农村地区混凝土路面最大的水 灰比为O.48;42.5级水泥最小单位用量为290kg/m.32.5级 水泥最小单位用量为305kg/m。
1-2原材料制备与性能测试
为了保证水泥混凝土的强度需要对各种原材料质量进
行严格控制。在山区地段湿气大,水泥储存应注意防潮。最长
保管期不超过3个月;粗骨料可以使用砾石、碎石和卵石等,
其技术要求不应低于Ⅲ级粗骨料的技术指标要求。级配等级
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不得使用不加分级的统料,且各分级
材料须分开堆放:细骨料可使用质地坚硬、干净无杂质的的
天然砂、混合砂。用于路面施工的细骨料应采用中砂,不低于
Ⅲ级砂技术指标的要求,细度模数为2.0~3.5之间。
1.3设置垫层路段的施工要求 公路土石方工程完成后.在需要设置垫层路段根据就近
原则尽量选择当地的材料,如砂石或矿渣等;施工前对可能
造成路基病害的地段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并且对排水设施进
行改善;垫层经过压实后能够满足下一道施工要求。 1.4公路基层施工前准备
在公路基层施工之前.需要对基层的压实程度、平整度、
海拔高程、宽度、轴偏差移位程度等指标进行检查。特别要注
意对较为松散、开裂、不平整和其他存在质量缺陷地段的处
理。
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2.1安装模板 根据工程设计图纸放样定下公路的中心线和路边线后,
即可进入安装模板工序。模板应采用钢制模板,其高度与混
凝土板厚度保持一致。拼接模板时必须平顺、紧凑,使用钢钎
将模板固定到基层中,支撑扎实,确保不出现任何移位现象。
与地面接触所造成的裂缝用砂浆密封。模板安装完成后,应
在内侧面均匀刷上一层肥皂液或者废机油。为了保证工程进
度。模板的储备数量不应少于3d所需用量。 2.2混凝土拌和及运输
水泥混凝土采用双卧轴式强制混凝土搅拌机进行各种
原材料的混合。混合时间控制在60~90s之间,单纯混合时间
不应少于30s,总时间最长不宜超过最高时间值的2倍。已经
混合好的水泥混凝土应尽快用于工程中。在运输过程中要防 止混合物遭受污染和离析。遇到高温、大风天气或运输距离
较远时,要对混凝土进行遮盖。
2.3混凝土摊铺 当混凝土混合物运抵施工现场后,应立即开始路面摊铺
作业。在摊铺前需要再次确认模板、传力杆和拉杆等部件已
经正确安装好:公路基层干净、平整。如果路基有损坏应及时
修复,并在摊铺前清扫湿润完毕。
2.4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铺平后。可使用插入式振动棒、平板振动器及振
动梁各机械相配合使路面混凝土振捣成型。在振捣时插入式
振动棒的插入点呈梅花状.要求每个点的振动时间不应少于
30s。待混合物停止下沉,表面无气泡且不再泛出水泥浆即可。
・91・ ●施工技术 翘楚建妨 2010盘
各振动点移动间距小于50cm.不超过模板边缘20cm,不可触
及模板和钢筋。 2.5平整路面
水泥混凝土振捣操作后使用滚杆提浆初步对路面进行
平整。在平整第一阶段应该短距离慢慢地一进一退式拖滚或
推滚,然后再以匀速较长距离拖滚2遍,并且将水泥浆赶在 滚杆前面。经过初步平整后,使用抹面机压浆整平路面。抹面
机应来回往返2—3遍进行压浆和清洁平整表面。抹面机作业
完成后,用抹刀清除抹面机留下的痕迹。最后用刮尺在纵向
和横向水平方向精心平整路面,使路面没有任何抹面的痕
迹,平整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施工时,注意将时间控制在可允
许的最大时长之内完成。 2.6防滑构造施工
为了增加路面行车的安全性能.需要采用拉毛和拉槽的
方法对路面进行防滑处理。特别是在山区路段.这一工序十
分关键。根据规范要求,二级及以下公路防滑构造深度为2—
4 mill。在弯道等特殊路段为3~5 mm。
2.7混凝土养生及交通管制 养生关系到混凝土强度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减少干缩裂
缝的产生。因此,平整路面后应当及时进行混凝土养生。通常 采用湿法养生,该方法在混凝土表面全部覆盖上养生薄膜、
土工布、麻质或草质编织袋等,每天统一浇水多次,始终保持
覆盖物底部湿润状态。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
以上时可以结束养生。这一过程一般为14—21d(夏季高温时
不少于l4d。冬季寒冷天不少于21d)。由于开始养生的前7d
是混凝土强度增长最快的时期。应特别注意加强保湿工作。
在路面进行养生时,严格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直到混凝土
能够满足设计强度的40%后才可让行人通过。 2.8接缝施工
(1)缩缝施工。缩缝一般采用5m长等距横向布局。如遇
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板长时,最大板长也应不超过5.5 m。最小
的长度不应小于板宽。缩缝施工优先考虑使用切割的方法。
时问以磨损小、缝边缘不裂为准,倘若控制不好时间易发生 早期断裂缝。
(2)垂直施土缝。当公路的总宽度大于混凝土一次摊铺
宽度时,需设置垂直施工缝。从安全与美观角度考虑,垂直缝
与车道线位置一致。施工时,从模板侧面预留孔中插入拉杆,
各拉杆在混凝土硬化完全前防止碰撞和松动。
(3)伸缩缝施工:当路面摊铺到需要设伸缩缝的前方1—
2m位置时,将伸缩缝的支架定位牢固;铺筑混凝土和振动压
实两侧的路面。伸缩缝应贯穿整个公路面,两边的钢铁支架
应短于摊铺机3cm宽.同时应满足密封槽高度的要求。密封
槽可先用木条充填,待填缝时再取出。
(4)填缝。当混凝土养生结束,解除交通管制后,要及时
用充填材料进行填缝。经过清理缝隙后,使用特别的工具将
充填材料嵌入合适的深度。根据规范要求,填缝完毕后缩缝
与施工缝的密封槽的深宽比为1~2,胀缝为1。
・92・ 3山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
3.1日常养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干线公路,山区农村公路路线曲折,路面等级水
平比较低,而且主要通行各种载重量小、速度慢的农业车辆
和机械。此外,在使用农村公路中有严重违规现象,如在路肩
上行车或停车的现象非常普遍。当前我国公路缺乏有组织养 护,或缺乏基本的管理,使用状态较为混乱。而且,农村公路
有关的使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如:有相当数量的公路无排水
设施,有些路段没有边沟,导致降水容易侵入路面乃至于路
基,大大降低了公路承载能力,使公路各种病害频发。 3.2原因分析 农村地区现有道路管理系统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
其组织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经过多年实践,这一制
度能够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公路建设的热情。并且在公
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公路
管理体制越来越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甚至 在新的形势下对农村公路建设事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3.3对策建议 (1)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养护管理制度。必须加快
发展公路维修养护市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日常养护运行
机制。允许和鼓励各种所有权形式的工程队或公司参与公路 养护项目.取代现有的公路养护道班。改变目前分散、效率低
的道路养护单位现状,逐渐朝着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方向
发展,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并且有利于公路管理机
构从生产型转变为管理型。公路的改进、大中型修复、绿化、
重大病害处理等适合市场竞争中养护项目实行招标方式进
行,以促进公路养护市场的培育,减少项目成本支出和提高
投资资金的效率。 (2)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力度。鉴于山区农村公路线形差,
路基保护设施和交通配套设施落后,有的标志标识不到位,
给用户造成不便。也影响了公路的正常使用和预期寿命。因
此。山区农村应设置齐备的交通标志,特别是在陡坡、急弯和
危险区段设置警示性交通标志。同时。还要制止”三无车辆”上 路通行,加强交通知识宣传和学习,使人们的护路素质与道
路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分路司.农村公路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
版社.2007. 【2】何耀金.浅谈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o】.交通标
准化.2oo5(10). [3】史辉田.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序管理Ⅱ】.山西建筑,2007
(7).
作者简介:黄新章,1976年出生,助理工程师,从事公路 桥梁建设施工以及养护工程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