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习题——第1课时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习题——第1课时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习题——第1课时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习题——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习题

一、基础过关

1.我来填一填:

(1)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长的消化系统。

(2)人吃食物后,牙嚼完后,食物到了,再到。

(3)食物经过消化道胃里后,接着和再排出体外。

(4)小肠是营养还有营养。

2.我来选一选:

(1)人吃完饭后,经历的消化器官,按顺序是。

A.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口腔、食道、大肠、小肠、胃、肛门

C.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2)食物消化完,最后经过排出体外。

A.小肠 B.大肠 C.肛门

(3)胃的作用是挤磨成食糜吸收营养,对吗?。

A.对 B.不对

二、综合训练

1. 食物在人体内经过了哪些器官?

2.科学探究:

消化道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三、拓展应用

请你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谈谈人吃进去的食物是怎么消化食物的?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1)7米

(2)食道胃

(3)小肠大肠

(4)吸收运送

2.(1)A (2)C (3)A

二、综合训练

1.(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道用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人能倒立能吃东西的原因是食道、胃肠的逐段蠕动,推动食物前进。

三、拓展应用

食物首先得在口腔里被咀嚼成细小的颗粒,吞咽后食物颗粒经食管进入胃,胃像个袋子,里面很宽敞。等食物一集中后,胃就不停地蠕动,分泌胃液帮助混合搅拌这些小颗粒,以便消化吸收。接下来食物被送到小肠。小肠很长,在腹部盘成一团。食物进入到小肠,就像在一条弯弯曲曲的传送带上。凡是传送带经过的地方,都可以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混在血液里,然后被输送到全身的各个部位。食物在传送带上被小肠绒毛吸收了营养成分之后,剩下的是些对身体没用的残渣。这些残渣被送到大肠。大肠会吸收残渣里的水分。最后这些残渣将通过肛门排出体外,这就是粪便。就这样,食物完成了它在人体的旅程。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题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题例答案 一、填空 1.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的温度最低。 3.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气体。 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5.声音是由物体_振动__产生的,以__波__的形式传播。 6.从外形上,人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7.人们说话时的声音是由___声带__振动产生的。 8.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9.人体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10.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的。 11.我们的肢体活动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 12.食物中的营养主要是在小肠里被吸收的。 13.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 14.我们的牙齿按形状可以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二、选择 1.下列物质中,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是 B 。 A、食盐和水 B、面粉和水 C、冰糖和水 D、高锰酸钾和水

2.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进行比较, C 增多了, B 减少了。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3.用相同的力敲打盛水的玻璃杯子的口子,水越满,听到的声音越 A 。 A、高 B、低 4.降水量是指24小时内降的雨量,它的计量单位是 B 。 A、毫升 B、毫米 C、厘米 5.做过滤实验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 C 滤纸的边缘。 A、相平于 B、高于 C、低于 6.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 B 个等级。 A、11 B、12 C、13 7.用小锤敲击两个粗细相同,但长短不同的铁管发声, B 发出的声音高。 A、长铁管 B、短铁管 8.要分离食盐和水可以用 B 的方法。 A、过滤 B、蒸发 C、振动 9.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方时,当时的风向是 A 风。当你看到旗帜飘向南方,这时的风向是 D 风。 A、东 B、南 C、西 D、北 10.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越 B 。 A、高 B、低 C、轻 11.烟垂直上升,这时的风力为 C 。

四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填空题:第一单元 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2. 苹果树上的苹果是(果实),苹果籽是(种子)。 3. 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氧气),根具有(吸收水分、养分)和(固定)植物身体的 作用。 4. 在植物的根吸水实验中,过一段时间容器内水量会(减少)。 5.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6. 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 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叫(光合作用)。 7. (阳光)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一般背阴的植物长势(不如)向阳的植物。 8. 植物的叶蒸发水分的作用叫叶的(蒸腾)作用。 9. 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养料的运输)。 第二单元 1.骏马在(草原)上奔驰,大猩猩一般生活在(森林)里,鸟儿可以(飞翔),鱼儿 可以在(水)中游。 2. 我的身边最常见的动物有()。 3. 动物的身体特点是和(环境)相适应的。 4.像兔子、牛、熊猫这样()生,靠()长大的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5. 我认识的会飞翔的鸟有()。 6.鸟类的飞行工具是()。 7.鸟类的皮肤表面有(羽毛),具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 8. 鸟类是体表有()覆盖,善于(),()生的恒温脊椎动 物。 9.()被称为“国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10.我知道的珍稀动物有() . 11.保护珍稀动物,首先要保护它们生存的(),禁止滥砍乱伐森林。 12.企鹅的双翅变成了(鳍)状,失去了(飞翔)能力,却能在(水里)很快地(游泳)。 13.松鼠生活在()里,鲤鱼生活在()里。 14.动物的食性各不相同,我们把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 食物的动物叫做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腐食动物。 15.鲸是在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体型像(鱼),前肢成(鳍)形。 16.丹顶鹤、中华鲟、金丝猴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7.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境内,是大熊猫生存和繁衍后代的理想地区。 第三单元 1.声音)可以供人们互相交流。 2.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3.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5.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平时声音是靠(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6.声音的大小可以(控制),当声音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时,就会变成(噪音)。 7.人的听觉器官是(耳朵),我们一定要保护听觉。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 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 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我 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 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 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 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 云; 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 化的一些规律。 2. 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3. 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作业练习题

第一单元《天气》 1、关心我们天气姓名 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 球上的。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我们可以通过、、、和等天 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和、、云量是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5、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2、天气日历姓名 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 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和时间、,气温、风向和。如果有云,还要记录。 云的类型。 3.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时间、地点。 4.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或 后,才能读数。 5.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3、方向和风速姓名

1.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和 来描述。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个方位 来描述风向。 风的速度是以风来计算的。是 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4、降水量的测量姓名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 是。 2.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等。 3.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 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我们 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 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或组成的,云可以 看作是天上的雾。 5、云的观测姓名

1.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和。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3.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和。 4.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5.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第二单元《溶解》 1、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姓名 1.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和,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来取。 2.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水面,再,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3.、、高锰酸钾、胶水、、、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姓名

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类 ●《冷与热》 ●1、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水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 缩。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 计。 ●3、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测量人体温度 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4、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 ●《溶解》 ●1、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微粒是均匀地分散的,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则不行。因此我们可把它们分为可溶物质和不 可溶物质。 ●3、我们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切碎、加热以及搅拌等。 ●4、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5、溶解现象不仅发生在液体与固体之间,还发生在液体与液体以及液体与气体等多种 状态的物质之间。 ●6、水里的动物和植物呼吸的就是溶解在水里的空气。 ●《电》 ●1、发电厂发出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 人死亡的电)5500V以上是高压电,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2、我们将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直流电一般比较安全,交流电 一般比较危险,不安全。 ●3、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在点亮小灯泡的电路中,电从电 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电线、小灯泡流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小灯泡特别亮。两 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 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电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所以一般在电线中间安一个开关。 ●6、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 物质叫绝缘体。例如金属是导体,铜、铁、铝、锌、大地等是导体;丝绸、陶瓷、塑料、橡胶、干木材、空气是绝缘体。) ●7、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因为大树容易遭雷击。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四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一、填空: 1、空气会(流动),要占据(空间),有(质量),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2、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冷、热空气循环交替流动就形成了(风)。“孔明灯”、热气球都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支持燃烧的叫(氧气),占21%,其它的主要是(氮气),占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 4、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健康,污染的空气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生长)。所以说:空气是(生命之源)。 5、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多植树造林)、(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不烧垃圾)等。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6、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冷却时体积(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温度计)就是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7、热总是从(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和(形态)。 8、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如金属片的吸热性比纸板的吸热性好;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也不同,(深色物体) 的吸热性比浅色物体的吸热性好。 7、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还与蒸发面积的(大小)、周围(温度)的高低有关。 8、物体冷热的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叫(温度计)。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 )37℃,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9、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停止振动,声音消失;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是借助于土地、空气、坛子传入侦察兵的耳朵。 10、(噪音)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它和(废气)、(废水)被列为环境污染之一。 11、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不相同,米饭、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供给人能量,支持人(活动);鱼、豆、奶类物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长身体的营养;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一

2017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一、运动着的世界1、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 2、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 3、(搜集资料)、(制作卡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4、在搜集资料时,要注意(爱护)公共资料。 5、完整的资料卡片包括(类别)、(编号)、(来源)、(作者)、(题目)、(内容摘要)、(摘录时间)等。 二、动物运动会1、我们都喜欢动物,根据动物的运动方式,可以把它们分为:跳跃动物、飞行动物、爬行动物、奔跑动物和游泳动物。 2、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观察动物的运动?(3个)参观动物园、上网查询、看电视、画报和动物卡片、观察家里院子里饲养的小动物。 3、我会模仿青蛙跳,你会模仿小鸟飞、兔子跳、乌龟爬、青蛙跳。 4、动物运动会上,老鹰、鸽子、麻雀、蝗虫和燕子可以进行飞行比赛;袋鼠、青蛙、跳蚤和兔子可以进行跳跃比赛。 5、给动物分类的标准有哪些?按动物的食物分:草食性的、肉食性的、杂食性的;按动物的外形分:有翅膀的、没翅膀的;按动物的生存环境分:在水中生存的、在陆地生存的、水陆两生的。 6 动物通过运动获得食物,逃避天敌的伤害,找到适合的生存环境。 7、已经发现的动物大约有150 多万种。 7、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飞行最高的是,飞行距离最长的是燕鸥,游速最快的是旗鱼。 三、生命在于运动1、你最喜欢的运动是跑、跳绳、散步,每天进行大约半小时的运动。 2、我们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是为了锻炼身体,所以,要提醒家人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体育锻炼。 3、对运动前后的身体状况进行测量前,一定要保持平静,否则对运动前后身体变化的比较就不够准确。 4、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发生扭伤。 5、运动后心跳和呼吸都会加快,经过长期运动,身高和体重都会增长,肌肉会变粗。 6、游泳运动员的(肩膀)比较宽,举重运动员的(上臂)比较粗。 7、正常人的心跳次数比运动员的心跳次数(慢)。 8、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并坚持按计划进行(锻炼),就会有利于健康。 四、小吊车1、吊车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机械。 人们利用它可以把比较重的物体提到高处。 2 小吊车臂是怎样工作的?答: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放松下牵引绳,拉紧上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3、我们人体的上臂是怎样运动的?答: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前臂向内收;当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时,前臂向外伸展 4、人体的运动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5、手臂的运动是肌肉收和放的结果。 6、请你举出仿生学的例子?根据的复眼发明了蝇眼照相机、根据蛋壳发明了薄壳建筑结构屋顶、根据草的叶子发明了锯、根据竹叶发明了筒形叶桥、根据蛇发明了机器蛇。 根据飞蓬草发明了车轮,根据响尾蛇的热眼发明了人造热眼,根据狗鼻子发明了电子鼻,根据萤火虫发明了日光灯。 7、飞机的飞行与鸟的运动方式相似,超声定位仪是在蝙蝠的启示下发明的,电子蛙眼是受青蛙的启示制造的。 8、机器蛇的作用:可以在有粉尘、有毒及战场环境下,执行侦察任务;在地震、塌方以及火灾后的废墟中寻找伤员;在狭小和危险条件下探测和疏通管道。 9、(仿生学)是人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制造或改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的科学。 10、小吊车臂的运动与牵引它的(绳子)有关。 11、2001 年10 月,我国第一条(蛇形机器人)研制并实验成功。 又称(机器蛇)。 12、在(飞机)的发明过程中,无数科学家对鸟类进行了研究。 五、确定位置 1、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 2、要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有参照物、方向、距离。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四周较薄)(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8、至少两个以上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练习题

四年级科学期末练习题 第一单元 1.1听听声音 一、选择题 1.不能用来描述声音的是() A.高、低 B.强、弱 C.多、少 2.无论在任何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声音。() A.正确 B.错误 3.下列声音中,()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 A.海浪声 B.歌声 C.风声 1.2物体怎样发出声音 1.声音是由物体____而产生的。 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钢尺没有()。 A.受到力 B.断裂 C.振动 3.我们平常听到蚊子“嗡嗡”声,是由蚊子的()振动引起的。 A.口器 B.翅膀 C.触角 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练习题 1.填空。 (1)上课时,老师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传人同学们的耳朵中的。(2)“隔墙有耳”是因为()能传播声音。古时候,人们常用耳朵贴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追兵,这是因为()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最慢的是()。(4)花样游泳的选手头部潜入水中时,仍能随音乐起舞,这说明()能传播声音。 (5)甲、乙两位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次敲击声。2. 选择。 (1)拉小提琴时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木头 B.空气 C.琴弦

(2)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空气 B.棉线 C.纸杯 (3)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所以人们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A.空气 B.无线电设备 C.任何物质 (4)用耳朵紧贴钢轨,可以听到很远的火车在钢轨上行驶的声音,这个声音是通过()传到耳朵里的。 A.空气 B.火车 C.钢轨 (5)上课铃声响起,校园中各个地方的同学都听到了铃声,这不能说明()。 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中传播的能力强 B.声音能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 C.铃的振动会引起空气的振动 (6)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由()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A.闪电 B.空气 C.雨水 (7)把三个硬币放在铁罐里,摇晃铁罐会发出较响的声音。下面能让这种声音变得轻些的是()。 A.把里面的硬币用棉花包裹起来 B.把整个罐子用棉花包裹起来 C. A和B两个方法都可以 (8)体育老师吹响哨声时,操场上各个角落玩耍的同学们立马安静下来,这说明()。 A.声音在空气中只能向同一方向传播 B.声音在空气中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鼓膜的特点是( )。 A.薄而有弹性 B.厚而有弹性 C.薄而没有弹性 2.我们将手放在耳后,并朝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朵中()的作用。 A.鼓膜 B.耳道 C.耳郭 3.在用气球皮、口杯、橡皮筋做模拟鼓膜振动实验时,气球皮模拟的是()。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一、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一些未溶解的食盐,用什么方法能使这些食盐溶解? 我的方法:用玻璃棒搅拌,给浓盐水加热。 我的解释:使用玻璃棒搅拌可以使水流动,从而使盐溶解。 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溶解能力加强,可以使食盐溶解。 二、把一杯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杯子里的水蒸发,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 我的预测: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形成结晶状的颗粒,不能蒸发掉。 我的解释:蒸发只是把盐水中的水蒸发掉了,食盐不能蒸发。 三、酒精灯的使用我们应注意哪三点? ①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②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③不能用嘴吹灭火焰。 四、我会实验(每题5分,共10分) 实验材料:一支试管水食用油洗涤剂 步骤要求: 1、给试管中装入15毫升水,再加入2毫升食用油。 2、观察油在水中会怎么样。 3、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水和油发生了什么。 4、在试管中加入一滴洗涤剂,重复第3步。 记录和解释: 1.没加入洗涤剂前,水和油的混合物发生了什么?解释原因。 2. 当加入洗涤剂,水和油的混合物又发生了什么?解释原因。

第一种方法: (1)实验名称:搅拌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溶解 (2)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杯子,食盐,搅拌棒,水 (3)实验过程: 在两个杯子中放入同样多的水,再放入同样多的食盐,将其中的一个杯子用搅拌棒搅拌,另一个杯子静止不动,一会儿发现经过搅拌过的杯子中的实验很快溶解,而不搅拌杯子中的食盐溶解慢,所以,搅拌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第二种方法: (1)实验名称:加热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2)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杯子,水,食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 (3)实验过程: 在两个杯子中放入同样多的水,并放入同样多的食盐,将其中一个杯子静止不动,把另一个杯子放在三脚架上,用石棉网隔离,然后用酒精灯在底部加热,当杯子中的水温度升高后,杯子中的食盐很快溶解,而静止不动的杯子中的食盐溶解得慢,所以加热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六、实验探究题 制定“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2、研究的材料准备: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 3、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用量筒量出100毫升水倒入杯子中。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基础知识(带答案)

第一单元《天气》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第二单元《溶解》 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2-1.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2-2.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2-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2-2.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3.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2-3.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2-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2-4.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1

小学科学总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复习题 1.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我们也能做科学。 2.我们怎样描述玩具的特点?答:从大小、形状、颜色、性能等方面对玩具进行描述。 6.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8.一名同学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前放。另一个同学用食指抵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坐在椅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 14.观察物体的方法及顺序是:(一看)、(二闻)、(三尝)。 16.用鼻子闻时,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用舌头进行观察时,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不能随意品尝物体,而应该在确定此物体可以尝的情况下才能品尝。 18.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的标准可以以“用途”为标准,可以以“大小”为标准,可以以“材料”为标准,可以以“使用寿命”为标准,也可以以“结构”为标准。 2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要根据被测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限度。不同的温度计可用来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测量人体温度的专用仪器叫(体温计)。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有(体温计),(地温计),(电子温度计)等 25、通常我们是通过观察物体的 (颜色),(形状),(大小),(光滑程度),(软硬)等来认识它们的外部特征的.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5、太阳是一个旋转的高密度炽热气体球,大部分气体是氢,其次是氦,每秒钟大约燃烧400万吨氢,产生巨大的能量。太阳的表层温度大约是5500摄氏度,内部温度大约是1500万摄氏度。太阳表面经常会出现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3.有关量筒的知识.(1)它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 (2)使用量筒读取数据时,观察视线要与凹(ao)面下缘相平. 5.举例说明其他物质有三态变化.(1)樟脑 (丸)由固态变为了气态.(2)液化石油气由液态变为了气态.(3)火山爆发时,岩浆由固态变为了液态.(4)炼钢时,钢由液态变为固态. 7.: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它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 9.生活中哪里用到了浮力?答:救生圈,游泳,划船,救生衣,海上的浮标. 10.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液体的比重、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品,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11.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答:水位的高低和水的流量。 13.硬币浮在水面上主要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的结果。 14、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完整)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填空。(24分)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会占据空间、有(质量)、有(弹性)、会(流动)、、能(压缩)。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4、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5、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6、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处所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形就(不同),各地的冷热水平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7、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8、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酿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况。 9、在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不能支持燃烧并且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10、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1、(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2、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3、森林的作用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 1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1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6、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17、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变圆了,主要应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 18、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度以下)。 19、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形成的,这种现象叫(凝结)。 20、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21、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度,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度。 2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 23、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4、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25、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 26、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 27、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 28、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29、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30、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和(体积)。 31、物体吸热和散热的快慢取决于(物质)和(颜色)。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32、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33、白气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极细小的水珠,它在高空为(云),在低空为(雾)。 15、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34、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聚成(固体)。 35、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36、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当物体振动大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强)。当物体振动小时,声音就(弱)。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强弱称为(音量)。37、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朝着(四面八方)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38、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39、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40、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41、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 和(距离)有关。声源振幅越大,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强)。 42、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 43、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越长)音高越(强)。 44、当物体快速振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变(高),当物体振动减慢时声音就变(低)。 45、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46、食物在人体内经由了哪些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47、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48、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49、(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50、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良)。 51、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 52、(加工)食品是指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 53、(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 54、加工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色素)。 55、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绿色食品)。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实验题: 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橡皮铅笔1只。制作过程: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二、制作雨量器 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 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小学科学知识点

小学科学知识点 生命世界 (一)生物的多样性 (1)常见的植物 观察植物 ①陆生植物 ②水生植物 ③植物的共同点 植物的生命周期 ①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茎的作用 叶:光合作用 花的构造: 花的分类: 传粉 种子的构造 种子的传播 种子的萌发 ②植物生长的条件 ③植物一生的变化 (2)常见的动物 观察动物 ①陆生动物 ②水生动物 ③动物的共同点 动物生的命周期 ①动物的生长发育 ②动物的繁殖 ③动物生命周期 ④动物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3)人体 人体的结构 心跳和呼吸 人体器官 人的生长发育

(4)生物多样性 植物类群 动物类群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遗传与变异 (5)生物与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环境影响生物 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 保护生物 生物影响环境(二)食物和健康 (1)食物的分类 (2)食物的营养 食物的营养成分 均衡膳食 (3)食物的消化 消化器官 消化和吸收 (4)食物的霉变 霉变 食物的储存 (5)健康

物质世界 (一)时间 (1)认识时间 (2)时间的测 (3)摆 (二)运动和力 (1)力与运动状态 (2)力的测量 (3)摩擦力 (4)常见的力 (三)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四)声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3)声音的传播 (4)耳的结构和功能 (5)听力的保护(五)光 (1)光 (2)影 (3)光的传播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光的利用 (六)电与磁 (1)电

静电 用电器 导体与绝缘体 开关 电路 电路故障 电路的连接 (2)磁 磁体 磁极及其相互作用 电磁铁 (3)电与磁的转化 (七)材料 (1)材料及其分类 (2)材料的性质 (3)材料的利用 (八)工具和机械 (1)杠杆 (2)轮轴 (3)滑轮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4)斜面 (5)利用机械 (九)形态和结构 (1)拱形 (2)框架 (3)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4)物体的形态和结构在现实中的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