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 格式:doc
- 大小:15.54 KB
- 文档页数:4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简称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技术,通过利用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来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状态。
它已经成为神经科学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和临床治疗方法。
rTMS技术是基于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的进一步发展而来。
与TMS不同,rTMS在时间上进行了重复刺激,通过连续短时间内多次刺激大脑区域,可以产生持久性的效应。
这一特点为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rTMS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特定频率和强度的电流在脑皮层中产生变化的磁场,这个磁场又能穿透头皮和颅骨,直接刺激大脑区域。
通过调节rTMS刺激的频率、强度和位置,可以有选择地激活或抑制特定区域的神经元活动,从而对神经元网络进行调控。
rTMS在临床上已经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等。
此外,rTMS还被用于研究大脑功能,探索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连接。
尽管rTMS在治疗和研究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它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对刺激参数的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rTMS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来揭示其作用机制和效应。
在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改进,rTMS有望成为一种更加有效、便捷和安全的治疗手段。
同时,也期待它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的进一步探索和应用,为我们揭示大脑的奥秘,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综上所述,本文将对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定义、原理以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对该技术的全面了解,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布局方式,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文章内容。
经颅磁刺激在神经康复中的前景在当今的医学领域,神经康复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创新的治疗手段应运而生,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便是其中之一。
这一技术为神经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其应用前景广阔,正在逐渐改变着神经康复的治疗格局。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它通过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
简单来说,就像是给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发送了一个特殊的“信号”,以激发或抑制它们的活动。
那么,经颅磁刺激在神经康复中到底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和优势呢?首先,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经颅磁刺激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治疗手段。
脑卒中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运动障碍、语言功能受损等问题。
经颅磁刺激可以针对受损的大脑区域进行刺激,促进神经重塑和功能恢复。
例如,对于偏瘫患者,通过刺激运动皮层,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提高运动功能的恢复速度和程度。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经颅磁刺激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
帕金森病患者主要存在运动迟缓、震颤和肌肉僵直等症状。
经颅磁刺激可以调节基底节区的神经活动,改善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经颅磁刺激可以缓解疲劳、改善认知功能和运动能力。
这对于长期受到疾病困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
此外,经颅磁刺激在颅脑损伤后的康复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颅脑损伤往往会导致认知、情感和运动等多方面的障碍。
经颅磁刺激能够刺激受损区域的神经细胞,促进神经修复和功能重建,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与传统的神经康复方法相比,经颅磁刺激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是非侵入性的,避免了手术带来的风险和痛苦。
而且,经颅磁刺激可以精准定位刺激区域,实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治疗过程相对简便,患者的依从性较高。
然而,经颅磁刺激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也并非一帆风顺,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幻觉、妄想、失去现实感等症状,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疗法。
本文将重点讨论两种物理疗法: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rTMS是一种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神经元来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
它通常是通过在患者头部施加短脉冲的磁场来刺激特定大脑区域,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
MECT是一种通过在患者身体施加电流来诱发癫痫发作,从而改善精神症状的方法。
两种方法都被认为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手段,但它们在操作方法、疗效和副作用上有很大的区别。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种治疗方法的操作方法。
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患者只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坐在椅子上,接受磁场刺激即可。
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需要使用麻醉剂,也不会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
相比之下,MECT需要患者接受全身麻醉,然后通过在患者头部施加电流来诱发癫痫发作。
MECT的操作过程相对更加复杂,而且患者需要接受麻醉,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身体不适感。
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研究表明,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幻觉、妄想等症状。
而MECT的疗效则更为显著,往往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减轻患者的症状。
不过,MECT的疗效可能会伴随着一些记忆缺失等认知副作用,这是rTMS所不具备的。
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MECT可能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我们来看一下两种治疗方法的副作用和安全性。
rTMS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它的主要副作用是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感。
而MECT的副作用则更为明显,包括认知副作用、肌肉痉挛、心律不齐等。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需要权衡患者的病情和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从而做出更为合理的决定。
[文章编号]1006-2440(2020)03-0283-02[引文格式]邱建成,胡亚兰.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脑电波变化[J].交通医学,2020,34(3):283-284.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精神疾病,以情绪持续低落为基本特征,常伴注意力低下、思维迟钝、行为迟缓、认知功能减退及各种躯体化症状[1]。
临床治疗困难,80%以上患者症状反复发作,10%~15%患者存在自杀倾向。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近年投入临床使用的神经电生物技术,但关于不同频率rTMS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尚未取得统一定论[2]。
本研究择取我院门诊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57例,比较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和对脑电波波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抑郁症患者57例,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
观察组中男性12例,女性17例;年龄25~53岁,平均(40.8±8.7)岁。
对照组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24~55岁,平均(40.6±9.1)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纳入标准:(1)符合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5(DSM-5)抑郁症相关诊断标准;(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3~24分;(3)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4)一般状况良好,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I)3~4分;(5)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存在rTMS禁忌证者;(2)合并精神病性障碍或伴精神病性症状者;(3)药物滥用或依赖者,精神发育迟缓、精神性厌食或贪食者;(4)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5)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或计划妊娠者。
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丹麦MagPro公司第二代重复经颅磁刺激器R30,8字型刺激线圈。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原理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磁场线圈,产生磁场脉冲刺激来改变大脑神经元的活动。
其治疗原理在于通过刺激大脑特定区域,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或抑制性,从而改善相关疾病的症状。
rTMS的治疗原理基于神经可塑性的概念,即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功能可以通过外部刺激来改变。
磁场线圈在特定区域上的重复刺激可以引起该区域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进而影响与该区域相关的神经回路和功能。
具体而言,当经颅磁刺激施加于大脑皮层区域时,磁场脉冲会通过皮层和脑脊液传递到深部的神经元。
这些脉冲刺激可以激发或抑制神经元的电活动,从而调节神经元之间的通信。
通过重复施加磁场刺激,大脑神经元的兴奋性或抑制性可以发生可塑性变化,即长期增强或抑制(LTP或LTD),这也被认为是大脑学习和记忆的基础。
在治疗实践中,rTMS常用于抑郁症、焦虑症、帕金森病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
例如,对于抑郁症患者,rTMS可通过刺激前额叶皮层来增加该区域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调节抑郁症患者情绪的异常。
类似地,对于帕金森病患者,rTMS可刺激基底神经节区域,以增强运动控制相关的神经回路的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可调控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和较高的安全性。
它不需要药物介入,不会对身体其他系统产生明显影响,且治疗过程中患者无需住院,可以在门诊进行。
然而,rTMS治疗的疗效和持续时间仍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需要个体化的调整和长期的治疗计划。
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刺激大脑特定区域来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或抑制性,从而改善相关疾病的症状。
其治疗原理基于神经可塑性的概念,通过改变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功能来实现治疗效果。
虽然rTMS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可调控的治疗手段,它为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在现代医学领域,精神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逐渐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崭露头角,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经颅磁刺激的基本原理经颅磁刺激是通过在头部特定位置放置磁场线圈,产生短暂、强大的脉冲磁场,这些磁场能够穿透颅骨,在大脑皮层中诱导出局部电流,从而改变大脑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神经连接。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磁场来“刺激”大脑,调节其功能。
这种刺激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参数可以根据治疗的需要进行调整,以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
例如,高频刺激通常会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而低频刺激则可能抑制神经元的活动。
二、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抑郁症抑郁症是经颅磁刺激应用较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研究表明,对特定脑区(如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进行高频刺激,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认知和行为症状。
许多抑郁症患者在经过多次经颅磁刺激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甚至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精神分裂症对于精神分裂症,经颅磁刺激也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潜力。
虽然其效果可能不如在抑郁症治疗中那么显著,但对于缓解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以及改善认知功能方面,仍具有积极的作用。
3、焦虑症焦虑症患者常常饱受过度担忧、紧张和恐惧的折磨。
经颅磁刺激可以调节与焦虑相关的脑区活动,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情绪,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4、强迫症强迫症患者常常被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所困扰。
经颅磁刺激通过调整大脑的神经活动,有望打破这种不良的神经环路,减轻强迫症的症状。
三、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优势1、非侵入性与传统的药物治疗和一些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如电休克治疗)相比,经颅磁刺激不需要手术、注射或口服药物,避免了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和手术的风险。
2、个性化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脑功能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选择不同的刺激部位、强度和频率,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82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1年5月 第42卷第3期 IntJGeriatr, May 2021, Vol. 42 No. 3 © 2021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编辑部 © 2021 by the Editorial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s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康复的研究现状朱书月叶小青彭娟娟…王磊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摘要] 帕金森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进展性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可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探究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 康复手段至关重要。
本文整理了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最新的康复治疗方法,分析其有效性和局限性,旨在让 康复从业人员更好地掌握多种疗法,从而有效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预防并发症。
[关键词] 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康复治疗;有效性doi : 10. 3969/j. issn. 1674 -7593. 2021.03.014Current Research on Rehabilitation of Parkinson ,s disease with DyskinesiaZhu Shuyue , Ye Xiaoqing , Peng Juanjuan * * , Wang Le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72444)* *通讯作者:彭娟娟,电子邮箱pjuan0508@ 163. comThe Secon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Nanjing 210029* * Corresponding author : Peng Juanjuan , E -mail : mailpjuan0508@ 163. com[Abstract] Parkinson 會 disease is a commo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dyskinesia , which canaffect the daily activities and self - care ability of patients , lead to a variety of complications , even life - threatening. So it is very im portant to explore the rehabilitation methods of dyskinesia in Parkinsons diseas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atest rehabilitation treat ment methods of dyskinesia in Parkinson^ disease , analyzes its effectiveness and limitations. The aim is to make the rehabilitation practitioners better master a variety of therapies ,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otor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andprevent complications.[Key words ] Parkinson 色 disease ; Dyskinesi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 Effectiveness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s , PD),又称震颤 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中脑黑质的多巴胺(DA)神经元 变性,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减少,胆碱能活性相对亢进,主要临床特点为进展缓慢,可导致运动功能受损,伴有缓慢运动、震颤冻结步态和平衡障W [1-2]o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其 存在各种并发症,手术治疗虽可有效改善运动障碍,但价格比较昂贵,且有明确的适应证。
关于经颅磁刺激疗法1、什么是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系统性(不经过全身血液循环的)、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疗法,通过把相当于核磁共振强度的磁脉冲高度聚焦于大脑有关部位刺激神经细胞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应用。
英国、德国、美国、丹麦、日本、以色列、中国等很多国家和地区应用该技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诊断、治疗和科研项目。
2、经颅磁刺激疗法的机制是什么?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是建立在生物电磁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医疗技术。
它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强电流在线圈上产生磁场,然后磁场无创伤地穿透颅骨进入大脑皮层,并在相应的皮层引起局部微小感应电流,改变大脑皮层的膜电位促使大脑皮层产生相关的生理效应,比如激发神经介质的释放(如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使神经介质功能正常化,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3、经颅磁刺激能治疗哪类疾病?经颅磁刺激主要用于难治性脑功能疾病的治疗,涵盖精神科、神经科、康复科。
目前,经颅磁刺激用于抑郁症的疗效已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并通过了FDA认证。
同时,每年都有上万篇TMS项目的文章发表,内容涉及TMS应用在精神领域对抑郁、幻听、神经性耳鸣、焦虑、睡眠障碍、强迫症等适应症的治疗;在神经领域的神经损伤后的康复、帕金森病、癫痫病的治疗等;在康复领域涵盖了各类精神、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康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等。
4、经颅磁刺激真的有效吗?经颅磁刺激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无数的科研及临床试验证明了其有效性。
2 008年美国FDA批准经颅磁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并得到了全球神经科、精神科、康复科医生的广大认可。
它目前是美国FDA批准的唯一的非系统性非侵入性治疗抑郁症的疗法,尤其适用于曾经用过抗抑郁药物而疗效不佳的成人患者。
这些患者平均已尝试过四种抗抑郁药,并且至少完成过一种完整用药疗程。
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妄想、幻觉、情感混乱等症状。
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MECT)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将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探讨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
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通过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刺激或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
与药物治疗相比,rTMS不会引起药物副作用,且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需要住院。
研究表明,rTMS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幻觉等阳性症状,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
rTMS治疗的疗效持久性较好,适合长期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MECT)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大脑,引起癫痫发作的治疗方法。
虽然MECT 在过去曾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其严重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目前已经较少被采用。
一些研究表明,在一些特定情况下,MECT可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治疗效果。
MECT可以缓解重度抑郁症状,同时也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MECT的安全性问题仍然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并且其疗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相对于无抽搐电休克(MECT)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优势更为明显。
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较少出现副作用,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影响较小。
rTMS的疗效持久性较好,适合长期治疗。
而MECT则存在严重的安全性问题,需要密切监测和严格控制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关于rTMS和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数据仍然不足,尚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的疗效如何,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接受性等问题。
未来需要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以充分评估rTMS和MECT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前景。
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情感混乱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一些介入性治疗方法。
近年来,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MECT)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方面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一、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在头皮上施加高强度的磁场以激发大脑神经元的活动,从而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
rTMS治疗通常在每天30分钟至1小时,连续治疗数周。
研究表明,rTMS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些研究发现,rTMS可以减轻患者的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并改善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
rTMS治疗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主要包括头痛、头晕等短暂的不适感。
二、无抽搐电休克(MECT)无抽搐电休克(MECT)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通过给患者施加电刺激来诱发癫痫发作,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
MECT需要将患者麻醉后,通过电极向大脑施加电流,诱发癫痫发作。
每次治疗通常持续几分钟,每周1-3次,疗程通常为6-12周。
研究表明,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较好。
一些研究发现,MECT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阳性症状和消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MECT的副作用较为严重,包括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等。
三、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在对比rTMS和MECT的疗效时,需要考虑到它们的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患者的耐受性等因素。
研究表明,rTMS和MECT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具体的疗效差异仍有待深入研究。
一些研究发现,rTMS在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MECT 在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健康讲座-治疗失眠“新武器”--重复经颅磁刺激一、睡眠知识概述睡眠生理✧睡眠是生命的一种状态✧睡眠是主动过程✧睡眠个体差异大✧睡眠能力随增龄而衰退睡眠时间✧新生儿:14~18h✧10岁:9~10h✧成人:7~8h;1/5 ≤6h✧60岁-:6h左右✧70-80岁:≤6h或更少睡眠结构✧非快速动眼期NREM:75~80%✓入睡期/1期(5~10%)✓浅睡眠/2期(50~60%)✓深睡眠3期(15~25%)✧快速动眼期REM:20~25%✓REM睡眠与梦--梦境一般出现在快速动眼(REM)睡眠期。
REM睡眠期出现快速眼球运动,推测做梦者正在“观看”梦的场景,因而眼球运动与梦的内容相关,生动的梦与活跃的眼球运动相一致。
二、失眠概述什么是失眠:✧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一周内至少有3个晚上出现以下症状✓1、入睡困难和(或)难以维持睡眠✓2、有无法恢复精力的睡眠引起的不适✓3、伴随白天的苦恼或影响社会功能✧疾病严重性:与频率和强度相关✧频率:每周必须要至少三个晚上有失眠问题✧强度:至少30分钟才能入睡或醒后超过30分钟不能再入睡失眠病因:✧1.急性应激:过度兴奋、焦虑、精神紧张、近期居丧、躯体不适,以及睡眠环境的改变、时差反应;✧2.疾病:如抑郁症和躁狂症;✧3.药物:咖啡因、茶碱、甲状腺素、可卡因、皮质激素和抗震颤麻痹药,撤药反应的反跳性失眠等;✧4.心理因素:过分关注自己的入睡困难,占失眠的1/3。
✧恶性循环: “失眠→担心→焦虑→失眠”失眠的危害✧高血压、免疫功能障碍/普通流感的易感性增加、慢性疼痛、2型糖尿病以及糖耐量异常✧抑郁、焦虑以及其他精神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三、经颅磁刺激与失眠失眠治疗:✧非药物治疗:调作息、改环境、放心态等,效果较差✧药物治疗:镇静剂为主,有依赖性及副作用。
✧经颅磁刺激技术(TMS)--利用时变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磁刺激技术。
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评估
[摘要] 目的对比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给予左前额叶背外侧rTMS治疗,B组给予右前额叶背外侧rTMS治疗,C组给予随机性左右侧相应部位的伪刺激治疗。
对比3组治疗效果。
结果A、B两组治疗后UPDRSIII评分分别为(35.0±14.1)和(28.1±17.0),HAMD评分为(11.4±6.4)和(9.4±4.4),与治疗前比较,UPDRSIII、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B组UPDRSIII、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
(P<0.05)。
结论低频、高频rTMS治疗帕金森病,均能改善患者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值得应用。
[关键词] 低频;高频;颅刺激;帕金森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5(b)-018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low frequency and high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reatment of Parkinson disease. Methods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the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left prefrontal cortex rTMS,the 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right prefrontal cortex rTMS,the group C were given the pseudo stimulation therapy of the corresponding parts on random left and right sides,and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UPDRSIII score and HAMD score were respectively (35.0±14.1)and (11.4±6.4)in the group A and (28.1±17.0)and(9.4±4.4)in the group B,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the UPDRSIII score and HAMD score obviously de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fter treatment,the HAMD score in the group A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C(P<0.05),and the UPDRSIII score and HAMD score in the group B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C(P<0.05). Conclusion Low frequency and high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reatment of Parkinson disease can improve the motor
symptoms and non-motor symptoms of patients,which is worth application.
[Key words] Low frequency;High Frequency;Transcranial stimulation;Parkinson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运动缓慢、震颤等运动功能受损,常伴有睡眠障碍、抑郁等症状。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群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在1%左右[1]。
目前,经颅重复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国内外文献报道,对帕金森患者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刺激参数和刺激部位不同其取得的效果也不一致。
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刺激频率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了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病例为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共90例,均符合英国帕金森协会相关诊断标准[2]:①起病缓慢;②静止性震颤、运动障碍或强直至少出现2项;③左旋多巴治疗有反应。
排除标准:①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及帕金森综合征者;②体内放置金属内置物
者;③有癫痫病史者;④其他严重躯体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者。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和C组均为男16例、女14例,B组男女各15例,入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