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近十年来各区平均房价统计表统计

北京市近十年来各区平均房价统计表统计

北京市近十年来各区平均房价统计表统计
北京市近十年来各区平均房价统计表统计

北京市近十年来各区平均房价表(元/平方米)

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项目x1 x2 x3

时间朝阳海淀丰台内城四区石景山昌平通州大兴顺义怀柔房山门头沟平谷周边200339004200430056001100449021003870350039003870470043002000 200445004800480066001240470022004300393048904790510047802380 200558005000520090001200534023005410485056005300640051002410 2006720080007800140001500660030006100490072106840701055603000 2007130001300011000270002100730038007550562079407200756059103700 200811000110009500180002500870043009800630088007900894064804210 200923800340002500047000120001650081001445083009870865011350122007000 201028000380003100055000157001780062001540015000140001290015400129007560 2011335004320037000580002000021000190001640011630143001380016300135007900 2012376004780041000600102220018700240001750016500130001123017630100005300

2013485005489537650586243312427820193302635022510157731388016985131158730

房价与地价的关系

关于房价与地价因果关系的研究进展评述 姓名:陈婧怡学号:10108092003 摘要:地价与房价的关系是争议已久的话题,其研究不仅是房地产市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和协调发展的关键,对房地产企业的土地获得和开发经营决策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近几年来房价的不断攀升和上海地王的接连出现,到底是房价决定地价,还是地价决定房价,开始成为房地产市场乃至学术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房价和地价的辩证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地价和房价的内涵和外延,对房价和地价之间的一般性影响进行理论的分析。 关键词:地价房价地价和房价的关系 Abstract:As a long-disputed issue,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price and housing pric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real estate market research, but also the key to acceler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 market. Moreover, it is also of great reference value for those estate developers’ decision-making on land-getting and their business development plans. With the continuously increase of the housing prices and land prices, whether the land prices determine the housing prices or the housing prices determine the land prices has a problem calling for the immediately solution. This article i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d prices and housing prices from the basic economy theories, combining the intension of the housing prices and land prices, mak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general effect of the land prices and housing prices. Key word: land price housing pri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price and housing price

三年级数学下册3《复式统计表》平均数习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一、填空。 1. 小林三次口算分别算对了14题、10题、18题。平均每次算对了()题。 2. 学校气象小组一天中测得气温如下:14度、16度、20度、21度、14度,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度。 3. 三个笔筒平均每个笔筒是6枝笔,第1个笔筒里有6枝笔,第2个笔筒里有7枝笔,第3个笔筒里有()枝笔。 4. 在读书比赛中,小朱读了6本,小明读了4本,小华读了3本,小军读了7本,平均每人读()本课外书。 5. 小华一星期共练了84个大字,平均每天练()个大字。 6. 三(5)班有69人,平均每人向学校捐2本书,一共捐了()本。 7. 平均每堆有()个小方块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下面()平均数是不合理的。 ①小力走8步,共走了520厘米。他每步都是走65厘米。 ②学校买来120盒粉笔,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得20盒。 ③电梯里有8人,他们体重的和是430千克。平均每人的体重大约是54千克。 2. 池溏的平均水深140厘米,小华身高是145厘米。他下河玩水()。 ①不会有危险②可能有危险 3. 四位同学进行100米跑的成绩分别是:小明15.3秒,小军16.8秒,小华16秒,小山 15.1秒。跑第一的是() ①小明②小军③小华④小山 4. 在“书香校园”活动中,我校同学平均每人捐书5本。 ①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5本书。②可能有捐4本书的。 5. 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 ①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 ②学校篮球队中可能有身高超过160cm的队员。 三、解决问题。 1. 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540米,小明上学要走9分钟,回家时比上学少用两分钟,那么小明往返一趟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周三 (1)()修得最多,()修得最少。 (2)平均每天修的米数大概在()到()之间。 (3)实际算算,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4)照这样计算,再修6天,还能修多少米?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9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教学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

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 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三、实践应用

《房产销售统计表》项目指导书

《房产销售统计表》项目指导书 (金华东) 本项目使用的函数有: ①SUMIF(条件求和); ②RANK(排名); 1.利用公式,计算Sheet1中的房价总额。房价总额的计算公式为:“面积*单价” ①选择I3单元格——输入“=F3*G3”——按Enter键 ②选择I3单元格——鼠标定位到右下角变为十字光标时拖动(即自动填充) 2.使用数组公式,计算Sheet1中的契税总额。契税总额的计算公式为:“契税*房价总额” ①选择J3单元格——输入“=H3*I3” ②选择J3单元格——鼠标定位到右下角变为十字光标时拖动(即自动填充) 3.使用函数,根据Sheet1中的结果,统计每个销售人员的销售总额,将结果保存在Sheet2中的相应的单元格中。 ①单击Sheet2表——单击B2单元格——单击“插入函数”按钮——选择“SUMIF”函数 ②设置参数如图所示:

③对该列下方的值实行自动填充 4.使用RANK函数,根据Sheet2的结果,对每个销售人员的销售情况进行排序,并将结果保存在“排名”列当中。 ①单击C2单元格——单击“插入函数”按钮——选择“RANK”函数 ②设置参数如图所示: ③对该列下方的值实行自动填充 5.将Sheet1复制到Sheet3中,并对Sheet3进行高级筛选,要求: a.筛选条件为:“户型”为两室一厅,“房价总额”>1000000; b.将结果保存在Sheet3中。 ①选择A1到E26——复制——单击Sheet3表——粘贴 ②在表中输入筛选条件,如图所示: ③数据——筛选——高级筛选——设置如图所示: 6.根据Sheet1中的结果,创建一张数据透视表Chart1,要求: a.显示每个销售人员销售房屋所缴纳契税总额; b.行区域设置为“销售人员”; c.计数项设置为契税总额。 d.将对应的数据透视表保存在Sheet4中。 ①单击“Sheet1”表——数据——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 ②按向导完成如下操作: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认真分析新教材不难发现,教材其实没有把“平均分”这一概念解释深奥,也没有让我们把“平均分”的所有特点向学生作详细的介绍,更没有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所有特征。 首先来看例1,教材呈现了全队小朋友收集矿泉水瓶的统计办法。显然教材选用这样的统计材料和这样的统计图,目的有以下三点。其一是让学生体会到“平均分”就在我们身边。其二通过动手操作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空瓶,也就是让学生经历“平均数”是怎么得来的过程。其三运用平均分的思想得到求“平均数”的方法。这样的编排不但加强了学生的统计意识,而且使学生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经历得到“平均数”的过程。 再看例2,教材安排了一幅情境图和两个小朋友关于两队队员踢毽个数的对话及两张简单统计表。我们不难看出教材是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大小会受到数据的影响,但是个别数据不能代表整体情况。其核心是让学生真正感悟到“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最后看例3,通过给某地区做城市人口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该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的认真冲突,激起思维的矛盾,进而激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情分析: 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进行教学,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及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画出条形图。 2、经历条形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感受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树形结合和统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难点:经历条形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征。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来自哪里吗? 师:对,老师来自美丽的图们。你们去过图们吗?去过图们的同学请举手?现在就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领略一下图们的美丽风光。(课件播放宣传片) 师:图们美吗?你还想继续了解图们吗?那么,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继续去了解图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统计人数,收集数据。 师:(课件示4幅图)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图们四处景点的美丽,你最喜欢哪个景点?(多找几个孩子说)

师:你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准备带领同学们去参观图们市的景点,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只能去其中的一个景点参观。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做些什么?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 师:现在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喜欢的景点,然后选一人把你们的圆片贴在喜欢的景点上。(分组来贴) 2、整理数据,描述数据。 师:刚才通过贴圆片的形式把同学们的想法展现在黑板上了,同学们能一眼看出参观哪个景点的人数最多?哪个最少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师:用象形图(重读)表示人数,这种方法你觉得怎样?对,用图(重读)表示的方法能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大小。 师:除了用象形图表示想去每个景点的人数外,我们还学过用什么方式清楚地表示想去每个景点的人数呢? 师:现在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数、一个人填统计表。 学生汇报,师课件出示。 师:观察一下,想去每个景点的人数各是多少?用统计表(重读)表示人数,这种方法你觉得怎样?对,统计表用数字来表示人数能清楚地看出每个数量的多少。 3、对比优化。 师:刚才我们用象形图和统计表两种方法统计出了想去参观每个景点的人数,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课件出示)

房价与地价的关系

一、房价决定地价 自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房价、地价谁决定谁”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在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房地产价格受市场供求规律的影响,但由于房地产位置的固定性、差异性、不可替代性等特点,房地产市场又不是完全的市场,并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政府住房制度、银行政策、土地供应政策等方面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都有较大影响。 (一)国外研究动态 李嘉图探讨“玉米法律悖论”(Corn Law Debate)、地租理论以来,土地上产品价格决定地租、地租(地价)的剩余观点(residual land price)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这类观点将土地看作生产要素、从引致需求的角度出发,认为不是地租决定土地产品的价格,而是土地产品的价格决定地租。这一理论引申到住房领域而形成的房价决定地价的观点,被视为房地产领域起码的常识(Small,2000;Priemus,2003),在多数城市经济学教科书中都有明确的阐释,如O’Sullivan(2000),在经济学上占据了主流(野口悠纪雄,1997),成为城市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预设,为大多数学者所应用,如Peng and Wheaton (1994)和Needham (2000)。Smith(1976)从城市住房供给的角度,将土地作为住房的生产要素,探讨了地价和房价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国内研究动态 朱道林、董玛力(2005)用玉米法律悖论和引致需求理论的道理来说明地价和房价的因果关系问题。土地的价格太高,事实上是因为对住房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开发商们不断增购土地来满足住房的需求。对土地引致需求的增加必然导致土地价格的上升,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其价格的变化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结果而并非原因。黄健柏、江飞涛、陈伟刚(2007)用方差分解法将前人实证研究的方法统一在一个框架下,研究发现:土地出让制度改革后,地价上升对房价上升的推动作用反而较之前大大减少,地价变动对房价变动的贡献

三年级数学下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第三章统计 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说出统计的内容和数量,会比较数量的多少。 2知道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 3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 4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必须考虑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 5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对一些事物进行统计,并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的大小,正确、科学地确定1刻度(一格)所表示的数量。 教学用具 配套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动物们开运动会啦,他们开心的坐着各种各样的车去参加运动会了(出示条形统计图书上P41页)

车辆类型大客车轿车摩托车自行车 数量/辆15 32 24 37 师:看看这张表上有些什么?知不知道这张表叫什么? 生: 生:大客车、轿车、摩托车、自行车、数量、单位、名称等等。 板书:图 小结:像这样的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统计图我们叫做条形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师:先数一下大客车的数量占了多少个格子?为什么有半格? 生:有7格半,因为一格是2,半格是1。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来补充完这张图?试一试。 学生动手画。老师抽一名学生把画好的条形统计图投影到屏幕上进行讲解。师:这里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大家,这里的最高的数字是40,能不能最高是30或者50呢?为什么? 生:30的话自行车画不下,50的话没必要。 师:这个条形统计图看到同学们很高兴,就摆了个他自认为比较帅气的姿势,看看同学们还认识吗?

生:认识。“就是大客车和数量的位置换了。”原来是竖着的,现在是横着的。师:小动物们运动完了想去买点冷饮和饮料,正好有2个售货站,让我们去看看小动物们在2个售货站买了些什么好吃的。 师:仔细观察这2张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号售货站雪糕卖得最好,2号售货站矿泉水卖得最好。等等。 师:雪糕和冷狗哪个卖出去的数量更多?为什么? 生:雪糕。因为它长一些。 师:所以直条的长短与数量的多少有关。 师:雪糕和矿泉水哪个卖出去得多? 没显示单位数量时,生回答:雪糕。因为雪糕的直条长 显示单位数量时,生回答:矿泉水,因为左边一格表示的数量是5,雪糕是40个,右边一格则是10,矿泉水一共卖出去70瓶,所以矿泉水多。 师:所以收集比较不同统计图中数据时要注意单位数量的大小。老师还有个问题,如果第2张图中的单位数量改成5,那么矿泉水的直条应该是几格? 生:14格。 师:也就是说,同样表示70瓶矿泉水时,如果单位数量是10,那么只需要7格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复习资料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复习资料 平均数: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 2、先合后分计算: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练习: 1、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平均数为78,去掉的数是______ 。 2、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级中考平均分是_______ 。 3、有5个数,其平均数为138,按从小到大排列,从小端开始前3个数的平均数为127,从大端开始顺次取出3个数,其平均数为148,则第三个数是_______ 。 4、某5个数的平均值为6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0,平均值为70,这个数是________ 。 5、如果三个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年龄最小的没有小于18岁。那么最大年龄可能是___岁。 6、数学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六位同学的平均分是91分,这6个同学的分数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同学得65分,那么居第三名的同学至少得_______分。 7、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钟走40米,18分钟达到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走60米,小刚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每分_______米。 8、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考试,平均分是63分,其中男生平均分是60分,女同学的平均分是70分,男生比女生多_______人。 9、一些同学分一些书,若平均每人分若干本,还余14本,若每人分9本,则最后一人分得6本,那么共有学生_______人。 10、有几位同学参加语文考试,赵峰的得分如果再提高13分,他们的平均分就达到90分,如果赵峰的得分降低5分,他们的平均分就只得87分,那么这些同学共有________人。 11、有四个数每次取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再加上另一个数,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四次,分别得到以下四个数: 86,92,100,106 那么原4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 。 12、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拿出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3个面包的钱,丙没付钱。等吃完结算,丙应付4角钱,那么甲应收回钱_______分。 二、分析解答题。 13、今年前5个月,小明每月平均存钱4.2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14、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5朵。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求有多少个同学在做花?

(完整版)人教版四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同步测试题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同步试题 一、填空 1.看图填空。 如图,甲、乙、丙三人各集邮票3张、5张和4张,乙给甲()张时,三个人的邮票同样多。 2.观察统计图,请你算一算,填一填。 三年级平均每组植树()棵;第()组和第()组植树棵树比平均棵数少;第()组植树棵树与平均棵数持平。 3.看图回答问题。 (1)收入最多的是()月,支出最少的是()月; (2)5个月一共收入()元; (3)()月余额最多,()月和()月余额同样多。 4.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数码相机()月的销售量最多,普通相机()月的销售量最少;(2)()月两种相机销售量差距最大。 5.根据下面统计图填空。

(1)乙品牌的电视机二月比一月销售量增加了()台; (2)甲品牌第一季度共销售电视机()台; (3)三月份甲品牌电视机销售量比乙品牌少()台。 二、选择 1.某公司上半年生产饮料42万箱,平均每月生产()万箱。 A.42÷12B.42÷2C.42÷6 2.丽丽数学、英语的平均分是95分,期中英语是91分,数学是()分。A.90B.95C.99 3.师傅和徒弟两人用3天合作生产一批零件,第一天生产234个,第二天生产287个,第三天生产293个,平均每人生产()个。 A.(234+287+293)÷2 B.(234+287+293)÷3 C.(234+287+293)÷2÷3 4.三年级4个班同学捐图书,一班和二班共捐23本,三班捐了15本,四班捐了22本,平均每班捐图书()本。 A.20B.15C.5 5.五个人踢毽子,丽丽踢了39个,明明踢了28个,华华踢了10个,另外两个人踢的个数比明明少、比华华多。这五个人踢毽子的平均数应是()。A.大于10小于28B.28C.大于28小于39 三、解答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认识“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5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⑶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1格表示一个单位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请你首先认识一下天气符号,他们表示什 么天气?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清楚的表示出? 学生尝试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表示出来? 反馈:①我用统计表 ②我用象形统计图

师:他们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师: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生:边上有数据:0、1、2、3、4、5、6、7、8、9、 师:最下面一个数字是1吗? 生:下面是各种天气情况: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师;在这个图中,最下面一个格子碰着的横线对着几?在这个图中,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晴天和多云最多 生:雷阵雨最少 生:阴天比多云少3天 生:阴天比阵雨多1天 3师:和统计表相比,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能更清楚直观的表示数据的大小 二、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 出生 月份 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用条形图表示出

房地产统计数据来源分析

2012年09月 学术探讨 房地产统计数据来源分析 文/孙淼 徐一千 摘 要:房地产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由于不同的统计部门所发布的统计数据差异性很大,给宏观调控的决策者和消费者带来困惑。本文从房地产统计数据的来源加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统计;数据;来源 中图分类号:F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9-0297-01 《国家统计年鉴2010》显示,2010年全年长春市商品住宅均价为5097元,,同比上涨28%,而中国房产信息集团提供的数据表明,2010年1-12月长春市商品住宅均价5980元/,同比增长38.6%。不同机构提供的数据差别之大令人感到困惑,那么房地产统计数据的来源值得探究。 数据是研究的基础。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统计能够加强行业监督,进行市场预测,避免资源浪费,揭露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房地产统计数据是能够给开发商、银行、政府提供开发信贷调控的一种重要工具,需要具备客观、全面、科学的特点。 在我国房地产调查体系中主要存在两大调查系统:一是由国家统计局、各省市统计局及其调查总队所组成的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主要对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资收入、房产价格进行统计等。二是由建设部和地方政府房地产主管部门所组成的部门统计系统,由政府部门负责,主要对房产交易、物业中介进行统计,以及发布有关房地产信息等。 一、两种调查系统的对比分析 (一)统计报表不同。国家统计局制定房地产开发统计指标,确定统计范围和口径,编制《房地产开发统计报表》,下发报表表样到各省统计局。各省统计局将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样依次逐级下发给各省辖市统计局、区县统计局以及各区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并要求其填写。据此,施工单位上报工程量,作为当期投资额数据,其他部门上报其他数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统计部门根据这些数据填报报表后向所在地的区县统计局上报,区县统计局汇总数据依次向省辖市统计局、省统计局报送。各省统计局汇总数据后报送给国家统计局。建设部向省级房地产主管部门下发印制的《房地产统计报表》,省级房地产主管部门依次向省辖市房地产主管部门、区县房地产主管部门下发房地产统计报表。据此,住房建设单位、房地产中介企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住房置业担保公司如实上报各种经营数据,汇总到区县房地产主管部门,区县房地产主管部门逐层报送省辖市房地产主管部门、省级房地产主管部门以及建设部,形成最终的统计数据。 (二)统计方法不同。统计局执行国家统计局的标准,采用的是抽样调查的方法,即采取动态检测跟踪方式对固定地点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局将一个城市不同类型和地段的商品房价格汇总,依照一定的权重指标,计算出这类房屋的价格。与实际的市场成交价格相比,这个价格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这个城市的房价水平和增长幅度。房地产主管部门统计时采用的是房屋均价的方法,将一定时期内备案销售的房屋销售总额和销售面积分别汇总,然后用销售总额除以销售面积计算出平均交易价格,由于是以房地产交易中每套商品房的实际成交数据进行统计的,客观反映了房屋的交易情况,能够反映该时期内新增住宅的价格走势,同时也可与过去不同时期的价格进行对比,能够为购房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统计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房地产统计数据由于统计部门的不同造成参考数据的差异性很大,给宏观调控的决策者和消费者带来困惑。主要原因有:(一)由于统计部门执行的是《房地产开发统计报表制度》,房地产部门执行的是《房地产统计报表制度》,两种制度的统计口径不同,造成了数据统计不一致的现象,甚至差距还比较大。 (二)统计部门计算价格时,采用的加权法来计算平均价格,而房地产开发企业向房地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时,申报的是实际成交价格,再加上房地产中介机构使用所谓的阴阳合同,虚报房地产成交价格,这就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使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决策者和消费者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由于统计局、调查队、建设部、房地产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同时给基层企业布置调查任务,各种统计报表种类繁多,尽管按专业下发,但其中有60%甚至更多的指标是重复的,使得基层负担较重,在人力、财力上都造成了浪费。很多房地产企业的统计人员都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兼任,未经过专门的培训,对报表的理解能力、业务素质以及责任心等因素造成统计报表数据质量不高,其结果导致统计数据源头失真,有偏差。 三、提高统计数据有效性的建议 (一)调整基础数据的来源渠道。2011年起房价统计改革方案开始正式执行。新方案中,新房价格统计将直接采用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的网签数据,不再采用房地产开发企业上报的样本数据,每月18日将发布上月房地产价格统计信息。此举将明显提高新房价格统计的准确性。对房地产报表制度进行改革,政府各部门尽可能整合报表,能合并的尽量合并,对用处不大的指标修改或删减,并且统一统计口径和范围,提高房地产信息统计效率。 (二)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对于房地产企业要加强统计法宣传,重视统计工作,指定专业的统计人员来进行统计。统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持证上岗。不仅要具备专业技术,还要了解财务知识,避免统计原始数据不准确的现象,从根源上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对于出现的违法统计行为,一定要严肃处理,以此来警戒广大房地产数据统计人员。 (三)正确看待两种统计数据的参考作用。两种统计数据同时公布在现实仍有一定的意义。统计部门抽样调查取得的房地产市场数据,宏观方面的价值更大一些,可作为各级政府和更高层的决策参考;而房地产主管部门在房地产交易管理的基础上获得的房地产市场数据,微观方面的作用更大一些,可作为房地产商、普通消费者、其他专业投资者投资和购房消费的参考。 作者单位:长春建筑学院参考文献: [1]薛茹,王茂平,隗斌贤.我国房地产价格统计方法探讨[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2,5. [2]申凤群.浅析房地产统计方法制度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2010,4. [3]王旭东.房地产统计制度与方法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6. [4]郑新,张皓,胡小友.房地产统计数据时如何出炉的[J].数据,2009,9. 2012.09 297

分析地价与房价的关系

分析地价与房价的关系 班级:土管1姓名:王学号:201 地价是指土地所有者向土地需求者让渡土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是买卖土地的价格。我国目前由于土地不得买卖,"买卖"(具体称为出让和转让)的是有一定使用期限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所以人们通常所讲的地价,是出让或都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价格,是国家一次性出让若干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或者土地使用权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其本质是一次性收取的若干年的地租。房地产价格,是一种双重实体价格。即在开发、建设经营房地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全部社会必要劳动所形成的价值与土地所有权价格相综合的货币表现,是建筑物连同其占用的土地的价格。大多数所研究的房地产价格是房地产交易双方的实际交易价格,即“房价”。房地产价格的涵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房地产价格实体构成具有二元性;房地产价格是房地产权益的价格;房地产价格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的发展,不断上升的房价成了社会群众议论的焦点。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居住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那么对房子的需求就必然会多。尽管这几年国家颁布了很多的调控政策,可是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在政策的调控下房价也还是只增不减。房地产业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全国连续几年都出现了房价和销量的持续增长,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价格逐年攀升,尤其是近两年价格涨势强劲。面对商品房价格的快速上涨,很多人认为是由于土地政策的改变,使得土地价格上涨,从而引起了商品房价格的上涨,也有人认为是高居不下的房价引起了土地价格的上涨,一时间“地价与房价的关系”成为了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有些人把房价上涨直接归因于土地价格过高,进而把地价过高归咎于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土地招标、拍卖,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见解。首先,地价与房价有关联,但并非线性关系,即使地价上涨,房价也并不一定随之上涨,要降低房价,也并非只有降低地价一个途径。与其他商品一样,住房价格是由开发商的成本和利润两部分构成,成本包括建筑成本、地价、财务成本等,其中地价约占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理论上说,如果地价上涨而其他成本下降,或者开发商利

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二)探索发现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2)表示数据。 师: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汇报展示。 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统计表示。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的例1及第93页练习二十二部分题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 (1)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2)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 2.揭示课题: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 二、自主探究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

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2)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3)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 (4)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移多补少”) (5)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 (6)小结: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2.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14+12+11+15)÷4 =52÷4 =13(个) 3.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小结: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把多的塑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塑料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生2: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生3:当个数不同,用总数量不能比较出结果时,可以用两组量的平均数来比较。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可以利用移多补少法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来求平均数。 生2:我学会了用数据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3:我知道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五、布置作业 完成优化设计。

广州市房价与地价关系研究

广州市房价与地价关系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2班李淑敏 摘要:我国商品房价格连续数年快速上涨,广州各大开发区的价格更是居高不下,通过搜集资料我们可以得知广州自2002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上升趋势,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价格逐年攀升,尤其是近两年价格涨势强劲,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探讨价格形成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己成为热点问题。因此分析价格的影响因素对理顺住宅房地产价格的形成机制,打破当前制约住宅房地产业发展的价格“瓶颈”现象、消除价格因素对住宅房地产业的不利影响、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培育住房市场有效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仅如此,面对商品房价格的快速上涨,很多人也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一部分人认为是由于土地政策的改变,使得土地价格上涨,从而引起了商品房价格的上涨,也有人认为是高居不下的房价引起了土地价格的上涨,一时间“地价与房价的关系”成为了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我觉得此时开展对“地价与房价的关系”的研究,从地价与房价的形成机制、市场环境去分析,合理定位地价和房价、正确分析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价房价关系供需平衡影响因素 1.房价、地价、房地产的内涵 1.1.1 房价的内涵: 房地产价格表示为交换价格,同时也表示为使用和收益代价的租金,即交换价格和租金都是房地产价格的表现形式。一般认为,房地产价格是房地产经济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在一般的说法中房地产价格就是指交换价格。房价是有多重因素共同决

定的,是地价、建筑安装管理费、开发投资贷款利息和税金的总和。 1.1.2 地价的内涵: 地价的本质不是土地的购买价格,而不是土地的地租的购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 由于我国的土地公有制,土地市场只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土地价格是土地使用权的交易价格。而且我国人口众多,由于这一特殊国情,尽管土地总面积不小,但是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却不多,造成我国土地稀缺性,土地自然供应没有弹性,其经济供给收到自然供给的限制,也缺乏弹性,因此地价主要有需求决定,确切的说是有引致需求决定。 1.1.3房地产的概念与社会地位 概念:房地产是房产和地产的统称,广义的房地产是指土地和定着与土地之上的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附属设置,以及包括水、矿藏、森林等在内的自然资源,还包括与上述物质有关的权益及由此所衍生的权利。 社会地位:房地产业是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修缮、信托与中介的服务行业。按照联合国制定的《国际标准行业分类》及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的分类,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它在贡献国家建设、加速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同时,也逐渐发展和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广州市地价与房价的表现及相互关系 (一)早在亚当·斯密创立经济学之初,就对房价和地价的关系有着明确的讨论,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地租理论。如果用现代金融学的观点来看,与一般资本品的价格一样,土地的价格取决于其收益率(也即地租)的高低。不过,亚当·斯密指出,“地租成为构成商品价格构成部分的方式,与工资和利润是不同的。工资和利润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原因;而地租的高低则是价格高低的结果”。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马克

条形统计图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课题: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制条形统计图的第(2)、(3)步,即分配条形的位置和决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长度.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我们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 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拆线和扇形统计图(用投影器逐一显示)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已初步认识了条形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及特点. 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 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特点: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 l、图中统计的内容是什么? 2、图中画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请你看看水平射线和垂直射线分别表示什么? 3、每个车间多少人?哪个车间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 (二)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1、出示例1 某地1996~2000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根据上表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2、教学制作方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讲述:要制的统计图有年份和降水量两方面的内容,需要用两条射线来表示. 先画一条水平的射线(向右)表示年份,再画一条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表示降水量. 教师说明:水平射线下面及垂直射线左面都要留有一条空白,因为水平射线下面要注明每个直条所表示的内容,垂直射线旁要注明各直条的数据,两条射线不能画在图纸的中间部位,因为那样会因高度不够画不下,或排不下五个直条. ②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教师提问:例1的统计表中有几个年份?那么图中要画几个直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