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
- 格式:pdf
- 大小:173.62 KB
- 文档页数:4
GJB 国军标标准对应名称 GJB3932-2000抗震钨丝规范GJB3933-2000激光晶体用超纯三氧化二铝粉体材料规范GJB3934-2000军用光缆膨胀阻水填充膏规范GJB3935-2000舰船用防弹钢板规范GJB3936-2000气动系统润滑脂规范GJB3937-2000装甲车辆发动机CD+级润滑油规范GJB3939-2000军用芳纶绸规范GJB393A-95导弹用多晶氟化镁整流罩规范GJB394-87空-空导弹用多晶氟化镁头罩试验方法GJB3940-2000碳化用粘胶基原丝规范GJB3941-2000弹性织物变透气量试验方法GJB3942-2000航天用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规范GJB3943-2000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整体毡规范GJB3944-2000GJB3944-2000反坦克火箭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发动机壳体规范 GJB3945-2000芳纶/环氧树脂预浸料规范GJB3946-2000舰船动力设备隔振装置通用规范GJB3947-2000军用电子测试设备通用规范GJB3948-2000潜艇均衡泵规范GJB395-87空-空导弹调制盘用单晶氟化镁GJB3950-2000舰舰导弹飞行试验规程GJB3951-2000水面舰艇磁场测量要求GJB3952-2000舰船电气安全通用要求GJB3953-2000综合试验船姿态测量录取系统接口要求GJB3954-2000水雷爆炸试验规程GJB3955-2000潜舰导弹运载器试验规程GJB3956-2000舰船灯光管制要求GJB3957-2000鱼雷武器系统陆上联调试验规程GJB3958-2000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仿真试验要求和方法GJB3959-2000无线电高度表检验验收规程GJB396-87空-空导弹调制盘用单晶氟化镁试验方法GJB3960-2000军用飞机燃油副油箱检验验收规程GJB3961-2000对空情报雷达天线罩通用规范GJB3962-2000短波单边带对空通信设备遥控装置通用规范 GJB3963-2000短波单边带对空通信设备通用规范GJB3964-2000机载雷达告警设备通用规范GJB3965-2000瞄准吊舱前视红外系统通用规范GJB3966-2000被测单元与自动测试设备兼容性通用要求GJB3967-2000军用飞机质量监督规范GJB3968-2000军用飞机用户技术资料通用要求GJB3969-2000军用飞机大修程序和要求GJB397-87炮弹用合金钢GJB3970-2000军用地面雷达测试性要求GJB3971-2000航空燃气涡论辅助动力装置通用规范GJB3972-2000对空导弹综合测试设备通用规范GJB3973-2000导弹空中靶标通用规范GJB3974-2000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检验验收规程GJB3975-2000地空导弹武器装备部队试验规程GJB3976-2000岸对海侦察雷达安装程序和要求GJB3979-2000地面通信干扰设备试验场试验方法GJB397A-98炮弹用合金钢棒规范GJB398-87炮弹用碳素钢GJB3980-2000通信对抗压缩接收机通用规范GJB3981-2000红外干扰机通用规范GJB3982.1-2000电子对抗装备软件通用要求第1部分:电子对抗装备软件开发要求GJB3982.3-2002电子对抗装备软件通用要求第3部分_电子对抗装备数据库通用要求GJB3982.4-2001电子对抗装备软件通用要求第4部分:电子对抗专用计算机支撑平台软硬件要求GJB3982.5-2002电子对抗装备软件通用要求第5部分_电子对抗装备软件维护要求GJB3983-2000舰船光电对抗设备定型试验规程激光侦察告警设备 GJB3984-2000电子对抗装备的质量监督与质量控制管理GJB3985-2000军用气象预报保障车通用规范GJB3986-2000可扁平盘卷聚氨酯输油软管规范GJB3987-2000军用平地机通用规范GJB3988-2000装甲车辆射击模拟器通用规范GJB3989-2000装甲车辆用发电机通用规范GJB398A-98炮弹用碳素钢棒规范GJB399-87舰用电动中频发电机组技术条件GJB3990-2000稠化三乙基铝燃烧剂规范GJB3991-2000装甲车辆内温度限值GJB3992-2000军用铅酸蓄电池检验验收规则GJB3993-2000装甲车辆报废准则GJB3994-2000GJB3994-2000装甲车辆防护性能评定GJB3995-2000轻武器射击精度计算方法GJB3996-2000干扰弹检验验收规则GJB3997-2000军用舷外机系列(1)GJB3997-2000军用舷外机系列GJB3998-2000高炮部队试验规程GJB3999-2000高地炮火控系统检验验收规则GJB399A-99舰船电动交流发电机组通用规范(1)GJB399A-99舰船电动交流发电机组通用规范GJB39A-1996舰炮通用规范GJB39A-96舰炮通用规范(1)GJB4.1-1983舰船电子设备环境实验总则GJB4.10-1983舰船电子设备环境实验霉菌试验GJB4.11-1983舰船电子设备环境实验盐雾试验GJB4.12-1983舰船电子设备环境实验日光辐射试验GJB4.13-1983舰船电子设备环境实验外壳防水试验GJB4.2-1983舰船电子设备环境实验高温试验GJB4.3-1983舰船电子设备环境实验低温试验GJB4.4-1983舰船电子设备环境实验低温储存试验GJB4.5-1983舰船电子设备环境实验恒定湿热试验GJB4.6-1983舰船电子设备环境实验交变湿热试验GJB4.7-1983舰船电子设备环境实验振动试验GJB4.8-1983舰船电子设备环境实验巅震试验GJB4.9-1983舰船电子设备环境实验冲击试验GJB400-87舰用电动直流发电机组技术条件GJB4000-2000(0组)舰船通用规范0组舰船总体与管理GJB4000-2000(1)舰船通用规范1组船体结构GJB4000-2000(1组)舰船通用规范1组船体结构GJB4000-2000(2组)舰船通用规范2组推进系统GJB4000-2000(3组)舰船通用规范3组电力系统GJB4000-2000(5组)舰船通用规范5组辅助系统GJB4000-2000(6组)舰船通用规范6组船体属具与舱室设施GJB4000-2000(7组)舰船通用规范7组武器发射装置与保障系统 GJB4000-2000(8组)舰船通用规范8组综合与工程GJB4000-2000(9组)舰船通用规范9组建造与建造保障GJB4000-2000(总)舰船通用规范总册GJB4000-2000GJB4001-2000炮用子母弹检验验收规则GJB4002-2000压制火炮部队试验规程GJB4003-2000陆军水雷通用要求(1)GJB4003-2000陆军水雷通用要求GJB4004-2000陆军装备变形迷彩图册GJB4005-2000地雷爆破器材可靠性要求GJB4006-2000航天器定轨精度评定GJB4007-2000飞船乘员舱照明的工效学要求GJB4008-2000飞机外挂物高速风洞测力试验规程GJB4009-2000航天员系统对飞船应用系统的技术要求GJB400A-98舰船电动直流发电机组通用规范(1)GJB400A-98舰船电动直流发电机组通用规范GJB401-87辅助舰船分类GJB401-87辐助舰船分类GJB4010-2000联机联合编目技术要求GJB4011-2000飞船乘员舱大气环境控制工程设计的医学要求 GJB4012-2000高超声速推进风洞导弹冷/热喷模型设计准则 GJB4013-2000氢氧三级运载火箭测试发射规程GJB4014-2000氦气安全应用准则GJB4015-2000卫星在轨测控管理规程GJB4016-2000航天员医学选拔标准GJB4017-2000风洞试验代码GJB4018-2000飞船乘员舱电离辐射防护要求GJB4019-2000航天员系统对着陆系统的技术要求GJB4020-2000航天员系统对发射场系统的技术要求GJB4021-2000步兵近战武器燃烧弹和发烟弹定型试验规程 GJB4022-2000航空炸弹引信定型试验规程GJB4023-2000单兵火箭弹定型试验规程GJB4024-2000炮用子母弹定型试验规程GJB4025-2000常规兵器遥测试验规程GJB4026-2000铌酸锂集成光学器件通用规范GJB4027-2000军用电子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方法GJB4028-2000航天遥感数据编目检索方法GJB4029-2000波谱测量规程GJB403.1-87舰载雷达通用技术条件总则GJB403.2-87舰载雷达通用技术条件战术技术项目及测试GJB403.3-87舰载雷达通用技术条件设计制造要求GJB403.4-87舰载雷达通用技术条件环境要求GJB403.5-87舰载雷达通用技术条件可靠性要求GJB403.6-87舰载雷达通用技术条件可靠性试验方法GJB403.7-87舰载雷达通用技术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 GJB403.8-87舰载雷达通用技术条件检验规则GJB403.9-87舰载雷达通用技术条件包装、运输及贮存GJB4030-2000军用雷达和电子对抗装备低压电源用模块规范 GJB4031-2000航天遥感数字图像产品存储条件GJB4032-2000熔黑梯类炸药通用规范GJB4033-2000潜艇均衡泵规范GJB4034-2000GJB4034-2000卫星搭载通用要求GJB4035-2000GJB4035-2000卫星搭载通用要求GJB4035-2000战术导弹天线罩通用规范GJB4036-2000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对发射场的技术要求GJB4037-2000地地导弹子母弹战斗部试验规程GJB4038-2000地地导弹子母弹战斗部试验规程GJB4039-2000战术导弹抢修车通用规范GJB403A-98舰载雷达通用规范GJB404-87导弹和航天技术有关大地参考系统和基本常数GJB4040-2000穿甲弹通用规范GJB4041-2000航天用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要求GJB4041-2000飞机拦阻设备安装和场地要求GJB4042-2000地地战术导弹武器系统通用规范GJB4043-2000战略导弹安全规则GJB4044-2000导弹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校准方法GJB4045-2000飞机燃油箱设计和安装要求GJB4046-2000直升机桨叶设计要求GJB4047-2000直升机桨毂设计要求GJB405-87救生伞垂直着陆速度限值GJB4050-2000武器装备维修器材保障通用要求GJB4050-2000航空涡轮发动机进气道防护网系统通用规范 GJB4051-2000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防喘系统通用规范GJB4053-2000航空发动机数字电子控制系统通用规范GJB4054-2000飞机液氧系统通用规范GJB4055-2000飞机冷凝器通用规范GJB4056-2000战场传感侦察设备通用规范GJB4057-2000 舰船噪声测量方法GJB4057-2000舰船噪声测量方法(1)GJB4057-2000舰船噪声测量方法GJB4058-2000 舰船设备噪声、振动测量方法GJB4058-2000低空核爆炸附加电离区对短波通信的影响等级 GJB4058-2000舰船设备噪声、振动测量方法GJB4059-2000自导鱼雷反对抗和目标识别试验方法(1)GJB4059-2000自导鱼雷反对抗和目标识别试验方法GJB406-87加注轻质燃油罐式汽车GJB4060-2000舰船总体天线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GJB4060-2000野战综合通信系统地域通信网试验方法GJB4061-2000短波高速调制解调器接口GJB4061-2000舰船消声装置通用规范GJB4062-2000舰船吸声装置通用规范(1)GJB4062-2000舰船吸声装置通用规范GJB4063-2000舰船富锌防锈底漆通用规范GJB4063-2000陆军应急机动师指挥自动化系统通用要求GJB4064-2000地面电子装备环境要求GJB4064-2000舰船海水淡化装置通用规范GJB4065-2000鱼雷自毁装置通用规范(1)GJB4065-2000鱼雷自毁装置通用规范GJB4066-2000军用小容量集成系列载波设备通用规范GJB4066-2000水雷引信通用规范GJB4067-2000锚雷规范(1)GJB4067-2000锚雷规范GJB4068-2000核潜艇舵机规范(1)GJB4068-2000核潜艇舵机规范GJB4069-2000舰船用电液伺服阀规范GJB406A-1999 加注轻质燃油罐式汽车通用规范GJB406A-99加注轻质燃油罐式汽车通用规范GJB407-87军用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JB4071-2000GJB4071-2000军用通信装备履历书编写规定GJB4072-2000军用通信设备软件质量监督通用要求GJB4073-2000预应力锚索试验技术规程GJB4074-2000GJB4074-2000电容近炸引信通用规范GJB4075-2000直升机活动射击装置通用规范GJB4076-2000聚奥炸药规范GJB4077-2000梯铵炸药规范GJB4078-2000火工品药剂相容性试验程序GJB4079-2000传爆药安全性鉴定程序GJB407A-97军用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GJB4080-2000军用直升机机体表面清洗剂通用规范GJB4081-2000军用直升机的良好准则与放飞准则GJB4082-2000直升机飞行谱编制要求GJB4083-2000复合装甲板规范GJB4084-2000军用直升机飞行人员救生物品配备要求GJB4085-2000军用储备汽油与轻柴油规范GJB4086-2000军用主题词组织机构名称缩略规则GJB4087-2000引信安全性检验方法GJB4088-2000车载质谱仪规范GJB4089-2000发烟罐通用规范GJB408A-97鱼雷定型试验规程GJB4090-2000伴随桥通用规范GJB4091-2000装甲车辆维修工程车通用规范GJB4092-2000侵彻爆破子弹试验技术要求GJB4093-2000双基型推进剂装药检验验收规则GJB4094-2000炮用发烟弹检验验收规则GJB4095-2000过滤式防毒面具部队试验规程GJB4096-2000坦克抢救车检验验收规则GJB4097-2000手榴弹检验验收规则GJB4098-2000军用通用移动电站系列GJB4099-2000自行火炮弹药输送车部队试验规程GJB4100-2000装甲车辆灭火及抑爆装置系列GJB4101-2000野战工事滤毒通风装置部队试验规程GJB4102-2000火箭燃烧弹通用要求GJB4103-2000火炮送厂修理规定GJB4104.1-2000轻武器测试规程枪械GJB4104.2-2000轻武器测试规程枪弹GJB4104.3-2000轻武器测试规程步兵近战武器GJB4104.4-2000轻武器测试规程光学仪器GJB4105-2000陆军核爆监(探)测系统通用规范GJB4106-2000热像仪系统部队试验规程GJB4107-2000火炮随动系统通用要求GJB4108-2000军用小型无人机系统部队试验规程GJB4109-2000军用光学仪器零备件包装通用要求GJB4110.1-2000军用轮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总则GJB4110.10-2000军用轮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灯光照明效果试验方法GJB4110.11-2000军用轮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噪声试验方法椅振动试验方法GJB4110.13-2000军用轮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严寒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GJB4110.14-2000军用轮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沙漠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GJB4110.15-2000军用轮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高原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GJB4110.16-2000军用轮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湿热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GJB4110.17-2000军用轮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可靠性试验方法GJB4110.18-2000军用轮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维修性试验方法GJB4110.2-2000军用轮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转向性能试验方法GJB4110.3-2000军用轮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行驶性能试验方法GJB4110.4-2000军用轮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制动性能试验方法GJB4110.5-2000军用轮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牵引性能试验方法GJB4110.6-2000军用轮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通过性能试验方法GJB4110.7-2000军用轮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起动性能试验方法GJB4110.8-2000军用轮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热平衡试验方法GJB4110.9-2000军用轮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视野试验方法GJB4111.1-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总则 GJB4111.10-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牵引性能试验方法GJB4111.11-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爬坡性能试验方法GJB4111.12-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通过泥泞、沙地、起伏地通过性试验方法GJB4111.13-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涉水性能试验方法障碍试验方法GJB4111.15-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起动性能试验方法GJB4111.16-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热平衡试验方法GJB4111.17-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视野试验方法GJB4111.18-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灯光照明效果试验方法GJB4111.19-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噪声试验方法GJB4111.2-2000GJB4111.2-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转向性能试验方法GJB4111.20-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乘员座椅振动试验方法GJB4111.21-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严寒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GJB4111.22-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沙漠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GJB4111.23-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高原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GJB4111.24-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湿热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GJB4111.25-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可靠性试验方法GJB4111.26-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耐久性试验方法GJB4111.27-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维修性试验方法GJB4111.3-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各档最低稳定速度试验方法GJB4111.4-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各档最高速度试验方法GJB4111.5-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直线行驶性能试验方法GJB4111.6-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加速性能试验方法行驶速度、最大行驶里程及油耗试验方法GJB4111.8-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夜间和雨天行驶性能试验方法GJB4111.9-2000军用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定型通用试验规程制动性能试验方法GJB4112-2000个人防护器材生理评价方法防毒面具舒适度GJB4113-2000装甲车辆效能分析方法GJB4114-2000GJB4114-2000卫星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要求GJB4115-2000GJB4115-2000卫星发射场合练大纲编制要求GJB4116-2000GJB4116-2000卫星研制方案报告编制要求GJB414-871:25000、1:50000、1:100000军用地形图图式GJB415-871_25000、1_50000、1_100000军用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JB4152-2001多层瓷介电容器及其类似元器件剖面制备及检验方法GJB4153-2001军用通信保密设备静止图像编解码摸快通用规范GJB4154-2001散热器安装功率线绕固定电阻器总规范GJB4155-2001J90LWX系列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规范GJB4156-2001控制电机装置通用规范GJB4157-2001高可靠瓷介固定电容器总规范GJB4158-2001微波电子管用氧化铍陶瓷输出窗片规范GJB4159-2001陶瓷片式载体插座总规范GJB416-871_25000、1_50000、1_100000军用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JB4160-2001通用信息处理平台通用要求GJB4161-2001聚奥炸药规范GJB4162-2001半可燃药筒通用规范GJB4163-2001梯铵炸药规范GJB4164-2001电容近炸引信通用规范GJB4165-2001引信传爆药通用规范gjb4166-2001GJB4166-2001复合装甲板规范GJB4169-2001军用通信保密设备中、低速语音编解码模块通用规范GJB417-871_25万协同图编绘规范及图式GJB4170-2001装甲车诱导轮规范GJB4171-2001铅-二氧化铅贮备电池通用规范GJB4172-2001炮射导弹武器系统规范GJB4173-2001潜艇核动力装置核安全有关的舱室防火安全要求GJB4174-2001火炮身管规范GJB4175-2001舰船防腐蚀通用要求GJB4176-2001舰载光电跟踪仪设计定型试验规程GJB4177-2001核潜艇舱室环境辐射监测系统要求GJB4178-2001金属打捞浮筒系列GJB4179-2001舰船红外辐射控制要求GJB4180.1-2001海军导弹装备综合保障要求总则GJB4180.10-2001海军导弹装备综合保障要求包装、装卸、储存和运输GJB4180.2-2001海军导弹装备综合保障要求规划使用保障与规划维修GJB4180.3-2001海军导弹装备综合保障要求人力和人员GJB4180.4-2001海军导弹装备综合保障要求供应保障GJB4180.5-2001海军导弹装备综合保障要求训练和训练保障GJB4180.6-2001海军导弹装备综合保障要求保障设备GJB4180.7-2001海军导弹装备综合保障要求技术资料GJB4180.8-2001海军导弹装备综合保障要求计算机资源保障GJB4180.9-2001海军导弹装备综合保障要求保障设施GJB4181-2001红外引信通用规范GJB4182-2001航空地平仪通用规范GJB4183-2001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伪装要求GJB4184-2001机载稳定瞄准平台通用规范GJB4185-2001肩带惯性强制拉紧机构通用规范GJB4186-2001飞机风挡玻璃失效判定准则GJB4187-2001航空发动机吞冰试验要求GJB4188-2001机载导航吊舱雷达通用规范GJB4189-2001精密进场雷达通用规范GJB4190-2001静止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资料计算机存储模式GJB4192-2001飞机全姿态指示器通用规范GJB4193-2001军用飞机刹车盘通用规范GJB4194-2001飞机液压系统油液采样阀通用规范GJB4195-2001外设部件互连(PCI)总线GJB4196-2001对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行试验杀伤概率评定方法GJB4198-2001飞机燃油流量传感器通用规范GJB4199-2001平视显示器模拟器通用规范GJB420-87飞机液压系统用油液固体污染度分级GJB4200-2001反辐射导引系统试验场试验方法被动雷达导引头 GJB4201-200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薄壁式地面雷达天线罩规范GJB4202-2001雷达敌我识别器接口要求GJB4203-2001军用雷达敌我识别器性能测试方法GJB4204-2001反雷达伪装遮障使用要求GJB4205-2001GJB4205-2001通用电子对抗装备设计定型文件编写规定GJB4206-2001电子对抗系统辐射源情报信息种类和内容要求GJB4207-2001无线电引信对抗设备安全要求GJB4208-2001区域综合通信系统各网系间的互连要求GJB4209-2001作战态势图信息交换格式GJB420A-96飞机液压系统用油液固体污染度分级GJB4210.1-2001GJB4210.1-2001军用无线电通信设备通用检验验收规程超短波电台GJB4210.2-2001军用无线电通信设备通用检验验收规程短波电台 GJB4211-2001军用通信台站通信电源系统通用要求GJB4212-2001野战综合数字交换机测量方法GJB4213-2001军用长途光缆通信系统入网要求GJB4214-2001军用天气雷达通用规范GJB4217-2001地面火炮寿命部队试验规程GJB4218-2001反装甲弹药部队试验规程GJB4219-2001软体储油罐规范GJB421A-97卫星术语GJB422-88舰艇火力控制系统数字数据输入/输出接口GJB4220-2001舰用柴油机油鉴定试验规程GJB4221-2001车用汽油使用指标GJB4222-2001遥测系统飞行试验大纲编写规定GJB4223-2001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抗干扰定型试验规程GJB4224-2001特种弹定型试验规程GJB4225-2001榴弹定型试验规程GJB4226-2001连续波测量系统通用规范GJB4227-2001地面统一S频段测控系统通用规范GJB4228-2001卫星与运载火箭对接尺寸型谱GJB423-88舰艇火力控制系统电气模拟信息输入/输出接口GJB4230-2001地地弹道式战术导弹靶场飞行试验测控规程GJB4231-2001有效载荷/运载火箭接口控制文件编制要求GJB4232-2001激波风洞压电天平设计准则GJB4233-2001导弹(火箭)卫星发射场技术安全规则GJB4234-2001人体坐姿着陆冲击安全限值GJB4235-2001波谱测量仪器技术要求GJB4236-2001潜水与高气压设备术语GJB4237-2001运载火箭合练大纲编制要求GJB4238-2001军用目标特性和环境特性术语GJB4239-2001GJB4239-2001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GJB424-88野战通信线缆品种系列GJB4248-2001GJB425-88交流工频汽油发电机组通用技术条件GJB4255-2001舰船舱室命名GJB4256-2001核潜艇反应堆燃料元件堆外核临界安全要求GJB4257-2001军用雷达测距机用模块规范GJB4258.1-2001水面舰艇水声设备定型(鉴定)海上试验规程总则GJB4258.2-2001水面舰艇水声设备定型(鉴定)海上试验规程回声声纳GJB4258.3-2001水面舰艇水声设备定型(鉴定)海上试验规程拖曳声纳GJB4258.4-2001水面舰艇水声设备定型(鉴定)海上试验规程通信声纳GJB4258.5-2001水面舰艇水声设备定型(鉴定)海上试验规程声线轨迹仪GJB4258.6-2001水面舰艇水声设备定型(鉴定)海上试验规程猎雷声纳GJB4259-2001照相侦察卫星相片几何精纠正规则GJB425A-2001交流工频汽油发电机组通用规范GJB426-88电控罗经设计定型试验规程(1)GJB426-88电控罗经设计定型试验规程GJB4260-2001侦察雷达测试性通用要求GJB4261-2001激光测距侦察设备部队试验规程GJB4262-2001侦察微光夜视仪战术性能试验方法GJB4263-2001卫星通信地面侦察站设备监控接口及数据格式GJB4266-2001卫星通信地面侦察站多波束天线系统通用规范GJB4267-2001军用计算机并行处理设计要求GJB4268-2001通信对抗数字式搜索接收机通用规范GJB4269-2001便携式雷达对抗设备通用规范GJB427-88舰艇惯性导航系统设计定型试验规程GJB4270-2001夜视对抗设备通用规范GJB4271-2001消光材料通用规范GJB4272-2001雷达对抗信号复制器通用规范GJB4273-2001雷达对抗脉内特征分析器通用规范GJB4274-2001对数周期天线通用规范GJB4276-2001战术卫星通信系统通用要求GJB4277-2001军用UHF移动通信系统通用要求GJB4278-2001通信系统测量方法GJB4279-2001指挥自动化系统应用软件通用要求GJB428-88舰炮跟踪雷达设计定型试验规程GJB4280-2001军用数字保密自动电话网密钥管理中心通用规范 GJB4281-2001军用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通用技术要求GJB4282-2001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的遥控接口要求GJB4283-2001野战分组网分组组装/拆卸设备通用规范gjb4284-2001GJB4284-2001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通用规范GJB4285-2001目标指示雷达部队试验规程GJB4286-2001军用护听器防护性能评价方法GJB4289-2001弹道式导弹子母弹头通用规范GJB429-88核潜艇放射卫生防护规定GJB4291-2001天地数字音频、视频及静止图像通信业务的体制与接口GJB4292-2001军队装备科技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与著录格式GJB4293-2001弹道光测图像信息通用自动判读仪规范GJB4294-2001地地导弹外弹道测量与数据处理要求GJB4295-2001导弹、航天器试验场测控设备代号命名方法GJB4296-2001风洞试验术语和符号GJB4297-2001风洞测力、测压和测热试验信息采集要求GJB42A-2000舰炮和水面舰艇导弹发射装置随动系统通用规范GJB43-85水面舰艇鱼雷发射装置规范GJB4300-2002GJB4303-2002GJB4304-2002GJB4306-2002GJB431-1988产品层次、产品互换性、样机及有关术语GJB431-88产品层次、产品互换性、样机及有关术语GJB432-88卫星/奥米加组合导航仪设计定型试验规程GJB4326-2002鱼雷直流推进电机规范GJB4327-2002鱼雷包装通用规范GJB4328-2002潜艇纯方位解算目标运动要素性能评定方法GJB4329-2002潜艇作战系统通用规范GJB433-1988炮兵光学仪器核防护安全技术条件GJB433-88炮兵光学仪器核防护安全技术条件GJB4330-2002舰船用压缩空气系统高压空气干燥过滤装置规范 GJB4331-2002深潜器用铅酸蓄电池规范GJB4332-2002舰船主机增压器通用规范GJB4333-2002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用模块规范GJB4334-2002舰船通信对抗测向设备试验场试验规程GJB4335-2002军用飞机干荷电式锌银蓄电池组规范GJB4337-2002耐环境圆型电连接器总规范GJB4338-2002空空导弹雷达导引头通用规范GJB4339-2002军队档案分类标引规则GJB434-88伪装术语GJB4340-2002舰船红外警戒设备规范GJB4341-2002传输型成像侦察卫星机动地面站技术要求GJB4344-2002雷达识别数据库数据格式GJB4345-2002雷达对抗侦察设备通用规范GJB4346-2002电子对抗装备维护技术资料编写导则GJB4348-2002通信对抗训练模拟设备通用规范GJB4349-2002地面雷达干扰设备试验场试验方法GJB434A-98伪装术语GJB435-88军用桥梁设计荷载GJB4350-2002电子侦察船电子对抗侦察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JB4351-2002机载雷达对抗系统加卸载处理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JB4352-2002舰(岸)炮照明弹通用规范GJB4353-2002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与性能测试要求GJB4354-2002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通用要求GJB4355-2002备件供应规划要求GJB4356-2002军用航空产品图解零部件目录编制要求GJB4357-2002三军协同多频段电台通用规范GJB4358-2002甲基膦酸二异丙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JB4359-2002甲基磷酸二甲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JB436-88四折带式舟桥GJB4360-2002二甲胺基磷酸二乙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JB4361-2002军用集装箱类型、尺寸和额定质量GJB4362-2002军用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GJB4363-2002舰船通用柴油机规范GJB4364-20022号坦克润滑脂规范。
详解美军现役单兵武器装备和工兵与反雷装备(图)]单兵武器装备士兵是陆军中部署最为广泛的战斗“系统”,也是美国陆军武库中最重要的武器。
自2004年4月开始,“士兵”项目执行办公室通过集中开发、采办、部署和维护等现存的有关士兵穿的和戴的装备等,实现了将“士兵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管理。
“士兵”项目执行办公室的任务是提高士兵们的作战效能,保护士兵们的生命,改善士兵们的基本生活条件。
作为对战争变化和新技术演变的反应,无论我们的全球利益指向哪里,“士兵”项目执行办公室都随时准备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我们的士兵装备最为合适的武器。
“士兵”项目执行办公室所开发技术和所部署的装备能够适合今天和未来的挑战。
它们的产品现在被驻守世界各地的每一个美军士兵每天都在使用。
项目经理士兵勇士(PM SWAR)PM SWAR通过对勇士系统的采购来保障士兵。
当前,勇士系统主要包括“陆地勇士”(LW)、“车上勇士”(MW)和“空中勇士”(AW)。
勇士系统产品经理开发和综合了许多组件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用以提高战斗效能,减少战斗负载,改善任务柔性。
只要可能,这些组件和技术都将被“螺旋式增量”改进以尽早尽快将它们部署到士兵的手中。
“陆地勇士”系统是士兵近程战斗的第一代综合模块化战斗系统。
它集成了计算机、激光、导航技术和无线电以及其它任务设备,以充分提高单兵的态势感知能力。
该系统优化和集成了许多战斗能力,最小化了战斗负载和后勤需要。
在伊拉克自由行动的高潮阶段,“陆地勇士”和“车上勇士”装备了第2步兵师第4旅第9步兵团的第4营,一共装备了从营指挥员到队指挥员的229套陆地勇士系统,133套车上勇士,该营成为了历史上第一支在战斗行动中装备数字网络化士兵系统的部队。
战区中使用了该系统的士兵反映在战场环境中的可靠性超过了所有预期水平,其附加的其他能力是无法用价值衡量的。
图1 配备“陆地勇士”的士兵地面士兵系统(GSS)综合了许多士兵系统的组件和现有技术。
其能力开始于对“陆地勇士”的升级,并建立在核心士兵系统能力之上,以满足执行地面作战的士兵的需要,同时为未来战斗系统提供下车步兵组件。
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摘要:武器装备信息化管理是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带有全局性、基础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促进部队战斗力生成、巩固和提高的重要保障。
本文从武器装备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出发,分析了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加强武器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应对举措,为进一步提升武器装备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对策引言:当前,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在现代战争中已经成为军队战斗力新的构成要素,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加强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部队装备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装备管理信息化是在部队装备管理活动中,通过深入应用信息技术,依托军队信息网络平台,建立涵盖各层级、各专业的综合保障体系,涉及管、训、修、保、战等各项业务,形成全系统、全业务、全要素综合集成的装备管理信息平台,对管理目标进行实时动态控制,实现“平时精细化管理、战时精准化保障”的动态过程。
1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1.1武器装备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现有装备管理信息化网络并没有延伸到各个装备场所,相关配套设备还不够完善,软件系统不兼容、功能单一、整体利用率低。
部队配发使用的各种管理系统种类繁杂,软件系统兼容性差,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
有的系统功能单一、通用性不强;有的设计初衷欲求综合全面,但忽视了实用性。
主要原因是现行装备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多头领导、分散管理,顶层设计不足,导致建设、使用、管理的不统一。
1.2装备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整体偏弱装备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备全面的分析判断能力,能够自主运用科学的研判方法,整合各类数据信息,提出有针对性的装备管理方案。
同时,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客观评估,制定解决方案,提出完善管理系统和相关标准的意见建议。
FAN(;n一边防海l肋浅谈边海防部队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鹾力建设一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刘宝山郝伟一、着眼系统集成。
打牢信息化装备建设基础出抓好库房工问、机具设备、物资器材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特别是要按照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建立信息资边海防部队信息化装备建设要紧紧同绕提高基于信源开发利用框架结构,确定数据格式和接口规范,明确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这一根本目的,借鉴全军信息化使用总体单位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申的责任,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法,在现有成果向科技管边控海能力转化装备的综合集成打下r竖实基础。
上用真功。
一要着力优化装备体系结构。
边海防部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指挥控制要二、突出训练重点,抓好信息化装备实践运用素、情报侦察要素、信息网络要素,是边海防部队基于信息化装备的实践运用,是形成基j二信息系统体系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主体。
在装备建设过程中,应着眼长远,按照“填平补齐、优化完善、系统集成、作战能力的关键。
边海防部队指挥员要了解所属信息化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和用途,以及在复杂电磁环境体系聚合”的建设思路,将现有的指挥控制、侦察情报、通信网络、执勤巡逻、综合保障等装备系统进行有或恶劣自然环境中的使用原则,掌握互联互通、用频筹机重组。
以期形成远处能警、近处能控、全域能通的边划、战术对抗、信息防护等基本程序方法,能成体系地海防信息化装备体系。
二要努力实现各类装备的有机筹划组织运用各类信息化装备;各装备操作人员要熟练融合。
要运用共同的软件、标准、协议、规程,拆除掌握手中信息化装备的战术和技术性能、T作原理和技“篱笆”,整合“烟囱”,使各种装备融为一体,为术规范,并能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熟练操作使用、维护保边海防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生成奠定物质与养并及时排除故障。
一是在训练方法上要分层递进。
按技术基础,以期形成越级直达、灵敏高效的指挥控制照先理论后应用、先模拟后实装的方法,突出单个信能力,多维覆盖、多源综合的侦察监视能力,全域能息系统的操作使用和武器装备系统的联通训练;按照通、及时精确的信息传输能力,远警近控、水陆兼备先单元后集成、先分训后合训的方法,突出单级单系的快速反应能力,网电一体、严密可靠的安全防护能统、多级单系统、单级多系统、多级多系统的统分结合力,军民融合、精确集约的综合保障能力,实现边海防训练,抓好边海防部队“五大系统”的组织运用和联部队管边控海能力的整体跃升。
随着众多新型武器系统研制成功,诸多电子装备遇到了产能与故障同步提升的问题,部队官兵对其可靠性多有怨言,维修部门对这些新型复杂电子装备,缺少充分的原理认知、缺少检测维修手段,严重阻碍了当前军事装备快速发展的建设需要。
美军在新型装备研制合同中均提出了PHM(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智能诊断的技术要求,并进行了成功的应用。
受制于基础薄弱、技术成熟度、研制周期、经费等问题制约,我军装备至今尚未见到类似的有效应用和成果推广。
本文详实地分析了当前形势、问题根源,比较了诸多解决方案的利弊,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电子产品硬件随机失效的自然规律,充分理解众多国军标和国标之间的技术关联,按照型号研制中设计、工艺、质量、检验、六性、管理部门普遍接受的要求,从总体论证的宏观角度到信号处理的微观角度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实践,对多个重点型号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创造性地形成了这一全军普适的电子装备质量监测、安全预警、智能诊断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与实现方法。
一、新形势下装备智能化保障的需要目前我军主战装备均采用三级维修体系(基层级、中继级、基地级),其管理体制、维修方式主要参照机械化装备维修保障特点规律构建,已经很难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部队装备维修的需求,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1)层级偏多的维修作业体系难以适应装备高效化维修的要求,部分装备上装与平台由于维修管理体制的不同,结构特点和故障规律的差异,使得两者没有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实施全寿命、全系统维修。
(2)相对滞后的方法手段难以适应装备智能化维修的要求,社会面已经成熟的资源可视化、虚拟维修、远程维修、交互式电子技术手段等技术,促进了传统监测与诊断技术进步,推动了维修决策支持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加速了维修信息系统与作战指挥等系统的融合。
现有装备维修仍以传统的拆解、检查、修复(换件)、组装、试验为主,维修新技术、新方法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11期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计量保障袁晓彤(武警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81)摘 要:随着军事任务的扩大,战争方式的演变以及武器装备的迅猛发展,装备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计量保障在武器装备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的计量保障现状和特点,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武器装备;计量保障;对策引言随着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深入发展,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步伐正在逐步加快,打击精度高,机动性强的武器装备为部队提供了装备。
新的武器对计量保障的需求不断增长,计量保障在武器系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必须对武器计量保障的独特特性进行研究,并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1.武器装备计量保障的特点首先,计量保障具有零散性。
在现阶段,随着军队进行驻地训练和实战训练,需要在训练间隙进行保障,保障和训练相互错开,时间是不连续的,而且比较零散。
其次,计量保障的现场条件恶劣。
大多数实战训练都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进行,例如戈壁和深山,对计量系统和其他保障设备的稳定性,适应性和便携性有更高的要求。
第三,计量保障工作繁重。
由于保修期分散,因此需要充分利用设备培训间隙来计量装备,这也对操作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计量保障测试是集中的。
对于系统的计量保障,必须根据程序系统地执行保障目标,并且较少需要并行开发。
最后,计量保障要求更高的人力能力。
计量保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技术支持能力和较强的工作责任感,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尤其是检定人员和号手之间的默契合作,可以有效完成对武器装备的计量保障。
2.装备计量保障模式的现状当前,武器装备的计量保障基本上是实验室计量和现场计量的组合。
传统的实验室计量保障模型有其自身的优点,但是该模型被应用于现代军事装备领域的计量保障时,面临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首先,很难对无法移动的大型复杂设备进行计量验证。
其次,响应速度很慢,军方无法立即响应紧急和紧迫的计量需求。
“士兵突击”:未来步兵将用数字化武装2007年各国军队在对武器实施信息化改造中,也为步兵植入一体化的信息化设备,将陆战单兵打造成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武士,以适应未来战争对士兵突击的需要。
美军“陆地勇士”系统:可谓一个人的陆军头盔呈现可视化战场美国《防务宇航》日前报道,通过驻伊美军使用“陆地勇士”系统的反馈情况来看,其性能远远超出了预期。
“陆地勇士”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是世界单兵装备发展的路标,有史以来首次“着眼于将士兵看作一个完整武器系统”,士兵从战场上武器操纵者,首次转变为一个综合武器系统的核心。
它由5个子系统组成:武器子系统、综合头盔子系统、计算机/无线电子系统、软件子系统、防护服与单兵设备子系统,可适应于陆地作战的突击队员、空降兵、空中突击人员、轻载和机械化部队人员。
在5个系统中,最为突出的是综合头盔子系统和计算机/无线电子系统。
综合头盔子系统最核心的目的,是为士兵提供可视化的战场,然后根据战场情况和指挥官的命令,协同作战。
头盔安装有计算机和传感器显示装置,能使士兵看到计算机发出的图解数据、数字化地图、情报资料、部队位置,还包括安装在武器上热成像武器瞄准器(TWS)和摄像机的成像。
当使用武器热成像瞄准器扫描一个区域时,士兵将能够看清这个区域的特性,包括地形和敌人位置,并且能够看穿欺骗伪装。
装在武器子系统上的夜视传感器与计算机信息处理器相联,处理后的信息会显示在“头盔安装显示器”上面,这将允许士兵在黑暗下与敌交战。
同时,它可以让士兵在射击时,仅暴露出他的双臂和手,从而提高士兵的战场生存率。
计算机/无线电子系统(CRS)则会为士兵提供一体化的战场数字地图和位置/导航系统,使士兵能够确定关于自己和其它友好单位,以及敌人的战场位置,使士兵具有空前的战术意识,协同同伴或者有邻作战。
该系统还能让士兵使用安装在武器上的摄像机,发送视频给他们的指挥员,指挥员和士兵或士兵之间也可交换信息。
美军认为“陆地勇士”系统作用极大,可谓“一个人的陆军”。
美国陆军C4I系统项目实施是21世纪战术数字和部门运作的基础。
陆军部门必须掌握,发展和维护C4I系统。
系统中包括美国陆军电子通信指挥系统,电子通信搜索系统,研发和工程中心;以及下列的计划执行处(PEOs):PEOs指挥,控制和战术通信系统;PEO情报系统,电子战和传感器系统以及PEO机构情报系统C4I项目可提供并维护先进的数字和电子系统,能够在战术环境中,支持多种任务区域,包括:数字战斗指挥、平台和硬件支持,防空和导弹防御的C4支持;网络作战的C4支持;情报行动、传感器和传感器系统、夜视系统和其相关设备、战术无线电以及卫星通信系统的C4支持。
数字作战指挥系统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 是一种指挥和控制系统集成体系,受计划执行处指挥、控制和通信战术系统(PEO C3T)管理。
数字化战场操作系统是在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支持下发展和使用起来,包括:1.火力支援指挥和控制系统,即:便携式推进设备(PFED)和先进野战炮弹战术数据系统(AFATDS),一种可用于火力支援的多功能指挥和控制系统;2.作战指挥维护支持系统(BCS3), 是陆军后勤融合中心,为所有部队提供机动维护支持;3.产品管理者陆军机构计划处“以网络为中心的指挥能力” (PdM ACPO, NECC),可提供部队准备就绪报告、部队计划和投送、态势感知,并将信息反馈到联合共用作战图(COP);是战略核心下部结构的基础;4.战术战斗指挥系统,包括机动控制系统(MCS)和未来作战指挥所系统(CPOF)。
战术核心下部结构的基础,包括未来作战指挥所系统(CPOF)和网站入口;为指挥官决策提供综合协作工具。
现在,作战指挥系统在为战区作战员提供最好的指挥和控制能力的同时,继续革新、整合和改善系统集成。
这引领着文化上的改变,为战争中的陆军部队提供丰富的资源。
通过在动态的环境中快速适应和行动,并设计硬件和软件战略以使其达到最佳的战术应用支持状态,作战指挥系统使用有效的能力并针对当前的战斗环境而调整技术。
世界军事高技术前沿:信息战装备凸现集成化优势 2004年08月18日07:16 解放军报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蓬勃兴起,军事科技以多学科、边缘性、尖端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为特点迅猛向前推进,一大批信息化武器装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且升级换代速度陡升,并呈现出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和高度集成的发展新趋势,使战争机器的整体结构和作战效能产生了质的飞跃。
发展模式通用化模块化首先,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空前发展,使得武器装备设计水平日趋成熟,从而大大推动了武器装备的通用化、模块化和集成化建设水平。
而今,充分运用“一机多能”、“一机多型”、“一弹多用”等通用化、模块化发展思路,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武器装备效能的重要战略选择。
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在经济上、技术上和战术上具有长远意义,而且有助于国防工业提高产品精密性和降低武器装备的成本,避免生产规模小、成本高、科研与生产重复浪费等现象,使武器装备生产和应用的效费比大增。
由于采用了模块化与通用化设计和生产工艺,在战前或战时,通过嵌入或更换高技术模块,便可使现役或在研武器装备的性能迅速增强,且使用范围得以拓宽,既可以缓解经费不足和大大缩短研制周期,又可以保持高技术装备的良好发展势头,有效地提高综合作战效能。
信息化武器装备实现“通用化”与“模块化”,解决了诸军兵种信息互联,武器装备互补互用,简化了操作使用和保障程序,缩短了武器装备维护和修复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总体作战能力,同时也满足了不同作战需求,更加贴近信息化作战要求。
军事应变实战化全民化在漫长的战争历史上,“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一直是兵家的金科玉律。
而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战场情况更加复杂多变,在很多时候将会转变为“打什么仗造什么武器”,战争准备和兵员及武器装备生产与保障将呈现出“实战化”和“全民化”的趋势。
出奇制胜。
信息化武器装备“实战化”趋势,是指在战争爆发后,根据战场上的激烈对抗和实战中的迫切需求,研制和生产针对性的武器装备,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战果。
研近年来,美军通过总结经验和深化理论研究,使装备保障理论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以可靠性为中心”成为装备保障管理理论的核心,保障理论从“事后维修”、“预防为主”发展到现在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其实质是以装备的可靠性分析为依据,对其进行系统监控,用原位检测代替大量的离位检测,将单一的定时定程维修转变为按需维修的方法。
此外,“精确化保障”也成为装备保障发展的重要目标。
例如,美军吸取海湾战争装备保障“供过于求”,浪费时间和经费的教训,在伊拉克战争中采取“即时补给”策略,一切装备和物资器材都是按需要的时间投入到需要的地点。
再是装备保障研究日趋定量化、系统化。
为了全面、准确、及时、有效地进行装备保障,外军将信息理论和战斗恢复力理论(CR)引入战场抢修活动的研究中,力图建立“战场损伤近年来,美军通过总结经验和深化理论研究,使装备保障理论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以可靠性为中心”成为装备保障管理理论的核心,保障理论从“事后维修”、“预防为主”发展到现在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其实质是以装备的可靠性分析为依据,对其进行系统监控,用原位检测代替大量的离位检测,将单一的定时定程维修转变为按需维修的方法。
美军装备保障及对我军的启示■ 马润翔评估”模型,为战场抢修的系统设计、维修指挥、物资准备及战场修复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装备保障社会化程度也逐步提高。
近年来,在装备保障体系中,广泛积极地利用地方支持能力,建立补给、维修、回收等保障。
精确保障是指充分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精细而准确地筹划和运用各种保障力量,在准确的时间、地点提供准确数量、质量的装备技术保障,使保障的适时、适地、适量原则达到尽可能精确的程度,最大限度地节约后勤资源。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将其作为新的作战理论、保障理论和作战兵器的试验场,依靠其先进的技术优势,尝试了“精确保障”的新模式,实现了保障需求预测的精确化、保障实施的自动化和保障过程的可视化,展现了信息化作战条件下装备保障发展的新趋势。
第28卷第2期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Vol.28No.22020年4月JOURNAL OF UNMANNED UNDERSEA SYSTEMS Apr. 2020收稿日期: 2019-08-29; 修回日期: 2019-09-17.作者简介: 李 杰(1982-), 男, 硕士, 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下航行器试验研究与评估技术.[引用格式] 李杰, 朱勇. 一种武器装备体系组合试验验证与评估方法[J].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0, 28(2): 225-230.一种武器装备体系组合试验验证与评估方法李 杰, 朱 勇(昆明船舶设备研究试验中心, 云南 昆明, 650051)摘 要: 针对武器装备体系试验验证存在的完整体系试验难以开展而仿真推演又存在一定偏差的问题, 文中提出一种体系试验组合验证思路, 将体系试验分解成多个串联的试验阶段/环节, 各试验阶段/环节可在不同试验场进行或通过仿真推演实现。
经推导得出, 体系组合试验验证等效的关键在于试验阶段/环节的马尔可夫性, 归纳并提出了试验阶段/环节马尔可夫性的关键公式, 并给出了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最后建立了适用于体系组合试验验证的评估方法。
文中方法可满足武器装备体系试验验证与评估需要。
关键词: 武器装备体系; 组合验证; 马尔可夫性中图分类号: TJ6; E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3920(2020)02-0225-06 DOI: 10.11993/j.issn.2096-3920.2020.02.017Combined Test Ver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 forWeapons Equipment SystemLI Jie , ZHU Yong(Kunming Shipborne Equipment Research and Test Center, Kunming 650051, China)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complete system test is difficult to conduct and simulation deduction has some deviation in the test verification of weapons equipment system, a combined verification method for system test is pro-posed. The system test is decomposed into several series of test stages or links, which can be carried out in different test range or via simulation. It is deduced that the key factor for verification equivalence of the combined test is the Markov property in the test stage or link. The principal formulas of Markov property in the test stage or link are summarized and put forward, and the methods for dealing with special cases are given. Consequently, an evaluation method suitable for combined test verification of weapons equipment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is method may facilitate the test ver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weapons equipment system.Keywords: weapons equipment system; combination verification; Markov property0 引言武器装备体系是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总体要求, 为发挥最佳的整体作战效能, 而由功能上相互联系、性能上相互补充的各种武器装备系统按一定结构综合集成的更高层次的武器装备系统。
第28卷第6期 兵工自动化 Vol. 28, No. 6 2009年6月 Ordnance Industry Automation Jun. 2009
·20·doi: 10.3969/j.issn.1006-1576.2009.06.008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
杨晓段,李元左,尹向敏,刘曙云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基础部,北京 101416)
摘要:以陆军武器装备及其结构关系构成陆军武器装备的基本体系,含主战装备、电子信息装备和综合保障装备;以陆军部队和装备的体制编制现状提出陆军武器装备的编制体系,按编制级别划分为战区级、军级、师(旅)级、团(营)级4层;以基本体系和编制体系为基础,以一体化联合作战背景下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应用提出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按作战层次划分为战略级、战役级、战术战斗级和格斗级4层。 关键词:陆军武器装备;体系结构;综合集成;效能评估;系统复杂性 中图分类号:TH166 文献标识码:A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System of Army Weapon Equipment
YANG Xiao-duan, LI Yuan-zuo, YIN Xiang-min, LIU Shu-yun (Dept. of Basic, Institute of Command & Technology of Equipment, Beijing 101416,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rmy weapon equipment and its structures, the basic architecture of army weapon equipment includs main battle equipment,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quipment and integrated support equipment; proposes a compiling system of army weapon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ystem and establishment, which is divided into 4 grades: war zone, corps, division (brigade) and regiment (battalion); proposes the integrated joint operation system based on application of army weapon equipment’s integrated synthesis system on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ed joint operation, which contains 4 grades of strategy, campaign, tactics and combat. Keywords: Army weapon equipment; Architecture;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Efficiency evaluation; System complexity
0 引言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是由陆军多种武器、装备系统通过信息网络连接而成的特殊集合,通常由陆军主战装备、综合保障装备、电子信息装备组成,是庞大而复杂的武器装备系统。必须以一体化联合作战需求为牵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运用综合集成方法,实现横向互联、纵向衔接,重点解决不同指挥系统之间,侦察、预警、导航、电子战/信息战、通信、火力打击系统间,主战装备之间,主战装备、综合保障装备及电子信息装备之间,以及各武器系统内部基本单元之间的信息集成问题,以满足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求。
1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 陆军武器装备体系是由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的装备系统构成的大系统。从装备单体到装备系统、从装备系统再到装备体系,是以完成一定的作战任务为目标,按照一定的机制综合集成,使结构趋于完备、功能得到跃升的过程。
1.1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建设涉及陆军武器装备的类型、体制编制、作战应用等方面的问题,需开展体系效能评估方法研究。 国内在军事复杂系统的研究中,应用复杂系统理论的概念去解释军事装备系统中的现象较多,而对军事装备系统复杂性的产生机理研究比较少。美国圣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 SFI)把系统在发展变化中的协调性称为系统的适应性,称这类系统为复杂适应系统,在研究中逐渐建立了相应的复杂适应系统(CAS,Complex Adaptive System)理论[6]。应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研究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复杂性特征及复杂性的产生机理,有助于从定性上把握体系的演化规律[8]。 综合集成是复杂系统的构建活动,是按照一定目的和限定条件,将属性或功能上关联的不同部分组织成为宏观有序、运行协调、功效最优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系统的结构优化和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整体作战效能。
收稿日期:2009-01-12;修回日期:2009-02-10 基金项目:军内科研计划重点项目(2005,装计字第910号) 作者简介:杨晓段(1964-),女,河北人,副教授,从事装备管理、军事运筹研究。 杨晓段,等: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 ·21·1.2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是以陆军主战武器平台、信息支援平台、保障装备平台为节点,以指挥控制系统为核心,以信息传输网络为纽带,以提高作战整体能力为目标,实现功能互补、信息互通、运行协调的网络化作战体系。 1.3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效能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效能是针对陆军武器装备的作战体系,是动态的、对抗的,是该体系自身的一种潜在能力[5],是在一体化联合作战环境中,该体系在对抗条件下完成规定任务的有效程度。 2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描述 2.1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组成 陆军武器装备从类型和功能上可分为主战装备、电子信息装备和保障装备3类。 主战装备是以直接用于毁伤对方兵力、武器装备和破坏对方各种设施的武器核心,加上相关的配套装备等构成的系统。主要由武器、武器的火控系统及平台构成。陆军的主战装备包括轻武器、反坦克武器、装甲武器、压制武器、防空武器及空中突击武器,是实施火力打击与战场突击的手段。 电子信息装备包括信息支援系统和电子战/信息战系统,是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的基础和纽带。信息支援系统主要用于获取战场信息、目标信息,指挥控制己方兵力兵器遂行机动与作战,确保各类信息的传输与共享,以及为己方兵力兵器提供导航定位、气象和海洋信息等。电子战/信息战系统包括干扰和破坏对方信息系统,削弱其获取、处理、传递和使用信息能力的军事装备系统和保护己方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工具和措施等。 保障装备包括作战保障、装备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装备。作战保障装备主要包括对核化生及对其他特殊杀伤和破坏性武器的防护、消洗、侦测、伪装和假目标设置以及工程保障等。装备技术保障主要包括装备补充、装备维修、弹药保障和装备使用管理;后勤保障主要包括物资保障和运输保障。 2.2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结构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具有:可扩展性、可持续性、可维护性、可演化性以及自学习性等特征。基于网络关联式的体系结构能够很好地描述体系组成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体系的整体特征。 体系的网络结构由底向上可分为3层,即单元层、系统层、体系层,如图1。椭圆表示武器装备作战单元;诸多作战单元间的有机联系构成武器装备作战系统,灰色方框表示武器装备作战单元在交互作用下构成的武器装备作战系统,系统层具有一项或某几项特定的功能;诸多武器装备作战单元、武器装备作战系统以一定的方式连接构成武器装备作战体系,白色方框表示相互连接的武器装备作战单元、武器装备作战系统在交互作用下形成的武器装备作战体系;不同的武器装备作战体系为完成一定的作战任务共同构成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
图1 系统网络结构的层次性示意图 2.3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运行过程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运行可从其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这3个相互关联的领域来描述,如图2。
认知域对抗 认知和决策优势
联合火力打击同步 信息流同步 火力打击协同 信息协同 敌方武器装备体系 物理域对抗 火力打击优势 共享火力打击资源 信息共享 意图同步 感知协同 感知共享
信息域对抗 信息优势
物理域 信息域 认知域
图2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运行过程的三域描述 物理域是陆军武器装备的物理平台和连接物理平台的通信网络存在的领域。物理域中各个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实现了安全、无缝和可靠的连通,是综合集成系统存在的实体基础。 在体系对抗条件下,物理域主要指火力打击域,由主战武器装备、保障装备与不同作战层次的C4ISR(战术、战役、战略)构成不同作战层次的物质体系。在这个物质体系内,诸多武器系统与作战人员形成诸多作战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按照一定的协作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作战力量联网,进而共享火力打击资源,实施联合火力打击,获得作战效能同步。共享火力打击资源、火力打击协同和联 兵工自动化 ·22·合火力打击同步是物理域的3个级别[3]。 信息域是产生、处理、共享信息、信息对抗以及网络攻防的领域。其物理基础是C4ISR系统联网。在体系对抗环境中,C4ISR系统联网具有搜集、获取、共享信息的能力,关联、融合和分析等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与敌进行信息对抗和网络攻防的能力。 认识域是感知、理解,通过推理做出决策的领域。认知域的物理基础是指挥控制系统联网。战场中的各指控单元通过各种网络途径互通信息,每个指控单元都有自己对战场环境的认识,不同指控单元的态势感知,依赖网络进行交互,磋商与协调,形成共识,利用共享态势进行协同,最终形成一致的作战意图,获得决策优势。感知共享、感知协同和意图同步是认知域的3个级别。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整体优势体现在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的对抗活动中。在体系对抗条件下,三者环环相扣,从物理域中来,经过信息域、认知域,再到物理域中去,形成完整的作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是武器装备综合集成的内因,网络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体系对抗在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式进行,每个域中都有共享、协同和同步3个级别,且都有敌我网络对抗的问题[3]。 正是依赖于物理域各作战单元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才形成了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主的网络优势,进而形成整个作战空间以C4ISR系统联网为基础的信息优势,再而形成以数据融合和知识发现为主的认知优势、以一体化联合作战构想与协同为主的组织优势、以一体化联合作战为表现形式的行动优势。依靠物理域、信息域和知识域之间的价值链运作,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形成了高效、可靠、自适应的信息化条件下的网络化作战体系。 3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分析方法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研究是体系效能评估、体系优化的前提和基础。由于体系研究面临不确定性、多维化、多目标和多重因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等特点,在体系分析中,首先遇到方法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是研究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唯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定性描述侧重于从质的规定性进行表征。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体系的作战能力和效能评估模型,及仿真技术方法获得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效果的定量结论。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系统分析如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