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超重与失重、临界问题单元知识点专题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一物理超重失重知识点超重和失重是物理中常用的概念,涉及到天体运动、重力以及物体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等方面。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了解超重和失重的知识点对于理解物体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物理中的超重和失重知识点。
1. 超重的概念及原因超重是指物体在受到支持力作用时,所具有的实际重力大于其重力。
具体来说,当物体在加速度为g的电梯或电梯下降时,人体所受到的支持力小于其实际重力,此时人体会感觉自身重力增大,产生压力感。
这种现象被称为超重。
造成超重的原因是受到了加速度的影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知,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有关,而不仅仅是物体的重力。
因此,在加速度的作用下,物体会感受到超过其重力的合力,从而产生超重感。
2. 超重的计算公式超重的计算公式为:超重力 = 物体的实际重力 - 物体的支持力超重力的计算可以通过代入实际重力和支持力的数值来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当物体在垂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中时,超重力为0,因为此时物体不受到支持力。
3. 失重的概念及原因失重是指物体在无重力环境中的运动状态。
在太空中,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几乎为0,因此物体将处于一种没有重力的状态,称为失重状态。
此时,物体自由运动,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影响。
造成失重的主要原因是物体所处的环境中重力的影响极小。
在地球上,失重状态可以通过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来模拟。
在这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等因素都可以忽略不计,物体将近似处于失重状态。
4. 超重和失重的实际应用超重和失重是理解天体运动、航天器设计等领域的重要概念。
在航天器发射和返回过程中,乘员将会遭遇超重和失重的状态。
了解这些状态对于设计合适的安全设备和保障乘员健康非常重要。
此外,在天体运动的研究中,超重和失重的概念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人造卫星的轨道计算、行星运动的模拟等都需要考虑到超重和失重的影响。
总结:高一物理中的超重和失重是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重力、支持力以及物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动力学行为等方面。
物理超重与失重的知识点
超重和失重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物体在引力场中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以下是关于超重和失重的一些知识点:
1. 超重现象:
-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 产生条件: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即加速度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
- 示例:电梯加速上升时,人对地板的压力会大于自身重力。
2. 失重现象:
-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 产生条件: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即加速度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
- 示例:电梯加速下降时,人对地板的压力会小于自身重力,产生“轻飘飘”的感觉。
3. 完全失重:
-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的现象。
- 产生条件: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且加速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时。
- 示例: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因为他们所受的重力被航天器的加速度所抵消。
4. 超重和失重的应用:
- 在超重状态下,物体的重量会增加,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设计和测试某些机械结构的承载能力。
- 在失重状态下,可以进行一些特殊的实验,如微重力实验,研究物体在无重力环境下的行为。
- 在航天领域,超重和失重现象是航天器发射和返回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总之,超重和失重是物体在引力场中运动时的特殊现象,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和大小有关。
理解和掌握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知识详解 1. 实重与视重 (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不会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2)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时(即0a y≠),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叫物体的视重。
说明:正因为当物体竖直方向有加速度时视重不再等于实重,所以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时,强调应在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下进行。
2. 超重和失重现象(1)超重现象:当支持物存在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本身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
若支持物或悬挂物为测力计,则超重时“视重”大于实重,超出的部分为ma ,此时物体可有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两种运动形式。
(2)失重现象:当支持物存在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力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本身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
失重时“视重”小于实重,失去的部分为ma ,此时物体可做向上减速运动或向下加速运动。
在失重现象中,物体对支持物体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状态称为完全失重状态。
此时“视重”等于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为g 。
【典型例题】例1. 据报载,我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的质量为63kg (装备质量不计),假如飞船以2s /m 6.8的加速度竖直上升,这时他对坐椅的压力多大?杨利伟训练时承受的压力可达到8个G ,这表示什么意思?当飞船返回地面,减速下降时,请你判断一下杨利伟应该有什么样的感觉?(g 取2s /m 10)训练1:. 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kg 60的物体,而在一个加速下降的电梯里最多能举起kg 80的物体。
求(1)此电梯的加速度多大?(2)若电梯以此加速度上升,则此人在电梯里最多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多少?(g=2s /m 10)训练2. (2006年全国II )一质量为m=40kg 的水孩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0t =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至6s 内体重计示数F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一、超重和失重的定义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 。
此时有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 。
此时有二、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条件1、发生超重现象的条件:当物体向上做加速运动或向下做减速运动时,物体均处于超重状态,即不管物体向什么方向运动,只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 。
2、发生失重现象的条件:当物体向下做加速运动或向上做减速运动时,物体均处于失重状态,即不管物体向什么方向运动,只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 。
3、并非只有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运动时,物体才处于超重状态,其实物体运动时,只要加速度具有向上的分量,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同理只要加速度具有向下的分量,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 。
超重和失重现象,仅仅是一种表象。
所谓超重和失重,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拉力)的增大或减小,是视重的改变而实际重量(实重)并不变 。
三、超重与失重现象的拓展分析1、 对超重的理解设物体的质量为 m ,物体向上的加速度为 a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则其中 F 视 即视重 ,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实际压力或对悬挂物的实际拉力的大小. 由此可以看出,超重时视重等于实重加上ma,超出的部分可理解为使物体产生向上的加速度,同时还可看出超重的物体所受重力没变 .2. 对失重的理解设物体的质量为 m ,物体向下的加速度为 a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则由此可以看出,失重时视重等于实重减去ma,失去的部分可理解为使物体产生了向下的加速度,同时可看出,失重的物体所受重力也没变 .所谓完全失重,就是视重等于零的现象 . 即当 a=g 时,代入上式可得3、 当物体的加速度不在竖直方向上时,而具有向上的分量 a 上 或者具有向下的分量a 下 ,则物体的视重与实重的关系为:( 1 )超重时:,视重等于实重加上 ma 上 ,视重比实重超出了ma 上 。
《超重和失重》知识点总结1.初步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2.分析并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
3.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
一、重力的测量方法一: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再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得:G=mg。
方法二: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对重力进行测量。
将待测物体悬挂或放置在测力计上,使它处于静止状态,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反映了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二、超重和失重1.视重:体重计的示数称为视重,反映了人对体重计的压力。
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竖直向下(选填“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竖直向上(选填“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4.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的状态。
(2)产生条件:a=g,方向竖直向下。
详解:1.视重: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的压力。
当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未变化,只是视重变了。
2.超重、失重的比较特征状态加速度视重(F)与重力关系运动情况受力示意图平衡a=0F=mg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超重向上由F-mg=ma得F=m(g+a)>mg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失重向下由mg-F=ma得F=m(g-a)<mg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完全失重a=g 由mg-F=ma得F=0自由落体、抛体、正常运行的卫星等3.对超重、失重的理解(1)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只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2)发生超重和失重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3)发生完全失重现象时,与重力有关的一切现象都将消失。
比如物体对支持物无压力、摆钟将停止摆动等现象,靠重力使用的仪器也不能再使用(如天平),只受重力作用的一切抛体运动,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知识点归纳高一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7节讲了超重和失重的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知识点(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 N =mg+ma。
(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 a=g 时 F N =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合合=ma,F 合是力,ma 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 合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
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
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一、课前认真预习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
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二、主动提高效率的听课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
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
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物理总复习:超重和失重【考纲要求】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会解决应用问题;2、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会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并能解决具体超重和失重。
【考点梳理】考点:超重、失重、完全失重1、超重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包括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两种情况),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自身重力的现象。
2、失重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包括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两种情况),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自身重力的现象。
3、完全失重物体以加速度a=g向下竖直加速或向上减速时(自由落体运动、处于绕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里或竖直上抛时以及忽略空气阻力的各种抛体运动),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
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由重力产生的一切物理现象都会消失。
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没于液体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水银气压计失效等,但测力的仪器弹簧测力计是可以使用的,因为弹簧测力计是根据F=kx制成的,而不是根据重力制成的。
要点诠释:(1)当系统的加速度竖直向上时(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发生超重现象,当系统的加速度竖直向下时(向上减速运动或向下加速运动)发生失重现象;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正好等于g时(自由落体运动或处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里面)发生完全失重现象。
(2)超重、失重、完全失重产生仅与物体的加速度有关,而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无关。
“超重”不能理解成物体的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能理解为物体的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不能理解成物体的重力消失了,物体超重、失重以及完全失重时重力是不变的。
(3)人们通常用竖直悬挂的弹簧秤或水平放置的台秤来测量物体的重力大小,用这种方法测得的重力大小常称为“视重”,其实质是弹簧秤拉物体的力或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
例、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G的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
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答案】D【解析】 人从静止→加速向下→最大速度→减速向下→静止,可见从静止到最大下蹲速度,人处于失重状态,台秤读数变小;从最大的下蹲速度到静止,人处于超重状态,台秤读数变大,最后其读数等于人的重力。
高一物理超重与失重知识点导语: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关重力的问题,如超重和失重。
这两个概念可能初听起来有些抽象,本文将通过分析实例和详细解释,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高一物理中的超重与失重知识点。
定义及简介:超重是指物体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受到的真实重力大于其自身重力的现象;而失重是指物体在某个特定条件下减少或消失重力作用的现象。
例一:太空中的失重我们都知道,在地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向下的,使我们感受到地球的重量。
但是当飞船进入太空,离开地球的引力范围后,物体就会体验到失重的感觉。
这是因为在太空中,物体没有外力作用于它,所以失去了受到地球引力的束缚,从而造成失重。
例二:电梯中的超重我们都有乘坐电梯的经历,当电梯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我们往往会感受到身体变得更重的感觉,这就是超重现象。
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我们身体所受到的支持力会超过平时的重力,所以会感到超重。
当电梯减速向下运动时,我们身体所受到的支持力会减少,所以会感到轻松或失重。
超重和失重的原理: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背后有一个重要的物理定律,即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净力成正比,与物体下方支持物的质量成反比。
”在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
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如上文提到的太空中和电梯中,净力和物体下方支持物的质量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我们感受到超重或失重的现象。
结论及拓展:通过上述例子与原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超重是物体受到真实重力大于自身重量的现象,失重是物体减少或消失重力作用的现象。
2. 在太空中,物体失去了受到地球引力的束缚,从而会体验到失重。
3. 在电梯中,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体感受到超重;当电梯减速向下运动时,人体感受到轻松或失重。
4. 牛顿第二定律提供了解释超重和失重现象的重要原理。
进一步了解:除了上述例子中提到的情况,我们还可以探究其他导致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因素。
例如,高海拔地区的重力相较于低海拔地区要减小,这会导致人体产生一种轻松或失重的感觉。
超重、失重一、知识要点1.视重:视重G视即弹簧秤的示数,它是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或拉力的大小。
实重G实:物体实际受到的重力,大小为mg。
2.超重:当物体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此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T)大于物体本身的重力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T)=mg+ma>mg。
即视重大于实重(实际重量)。
视重加速度g视=g+a3.失重:当物体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此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T)小于物体本身的重力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T)=mg-ma<mg。
视重小于实重(实际重量)。
视重加速度g视=g-a当物体向下的加速度为g 时,F N(T)=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视重为零,但仍然受重力)。
4. 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的液体(或气体)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视重,即:F浮=ρg视V排当液体(或气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F浮=0二、例讲与练习三.经典例题:例题1、升降机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站在升降机里的人质量是50 kg,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多大?若此时人站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大?例题2、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 kg的重物,当此人站在以5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最多能举起kg的重物.(g取10 m/s2)例题3、一架客机在垂直气流作用下失去控制,在10s 内高度下降了1700m,但最终得到了控制,未酿成事故。
若在竖直方向将飞机的运动看作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当时飞机的加速度为多大?一个质量为60kg 的人坐在座椅上,安全带对它的拉力为多大?例题4、据报载,我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的质量为63kg (装备质量不计),假如飞船以加速度8.6m/s 2竖直上升,这是他对坐椅的压力多大?杨利伟训练时承受的压力可达到8个G ,这表示什么意思?当飞船返回地面,减速下降时,请你判断一下杨利伟应该有什么样的感觉?(g 取10m/s 2)三、递进练习:(一)双基训练1. 在封闭系统中用弹簧秤称一物体的重力,由弹簧秤读数的变化可以判定系统的运动状态,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读数偏大,系统可能向上作加速运动;B .读数偏小,系统一定向下作加速运动;C .读数准确,系统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D .读数时大时小,系统一定上、下往复运动。
高一物理失重和超重知识点高一物理:失重和超重知识点引言:在高一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有趣的现象和概念。
其中,失重和超重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个话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失重和超重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失重是什么?1. 失重是物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现象。
当物体所受的作用力等于或者小于零时,物体表现出失重状态。
2. 失重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处于真空中的物体才能真正实现失重状态,因为真空中没有任何气体分子的阻碍。
但是在实际中,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模拟失重的状态,例如在高空中的飞机或者太空中的航天器中。
二、失重和质量的关系1. 失重和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是一个物体所具有的物质的多少的度量。
失重是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的消失或减小。
2. 在失重状态下,物体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在太空中,物体的质量都是恒定的。
只是由于失重的产生,物体所受的重力作用变小,给人一种失去质量的感觉。
三、失重现象的应用1. 在航天器的设计和发射过程中,失重现象是十分重要的。
当航天器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就会感受到失重的状态。
这也是航天员进行各种实验和操作的最佳时机。
2. 同样地,在飞机上也可以模拟失重的状态。
飞机在进行特定的机动动作时,通过改变飞行姿态和速度,可以使乘客感受到失重的状态。
这也是我们乘坐过山车时产生的类似失重的体验。
四、超重是什么?1. 超重是相对于正常重力状态而言的一种现象。
当物体所受的作用力大于重力的时候,物体表现出超重状态。
2. 超重的常见表现是乘坐高速转弯的电梯或者过山车时,人们会感受到额外的“重量”。
这是因为在高速转弯的情况下,物体会受到一个向外的离心力。
五、超重现象的应用1. 超重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过山车、云霄飞车等娱乐设施中,设计师会利用超重现象来制造更加刺激、惊险的体验。
2. 在科学实验中,超重也是被广泛应用的概念之一。
超重和失重【学习目标】1.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含义。
2.能通过牛顿定律对超重和失重进行定量地分析。
【要点梳理】要点一、超重与失重(1)提出问题你乘过垂直升降式电梯吗?当电梯开始启动上升时,你会心慌同时也会充分体验到“脚踏实地”的感觉,电梯即将停止上升时,则会头晕同时有种“飘飘然”的感觉,这就是失重和超重造成的.(2)实重与视重①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物体所受重力不会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变化.②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即a ≠0),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叫物体的视重.【说明】正因为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时视重不再等于实重,所以我们在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时,强调应在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下进行.(3)超重和失重现象①超重现象:当人在电梯中开始上升时,感觉对底板的压力增大,即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这个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绳的拉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称为超重现象.如用弹簧竖直悬挂一重物静止,当用力提弹簧使重物加速上升时,弹簧伸长,弹力就会变大,这就是一种超重现象.②失重现象:当人在电梯中开始下降时,感觉对底板的压力减小,即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这个物体对支持而的压力(或悬挂绳的拉力)小于它所受的重力,称为失重现象.如果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绳的拉力)等于零,叫完全失重现象.如用弹簧竖直悬挂着一重物保持静止,人拿着悬挂点加速下移时,弹簧会缩短,说明弹力变小,这就是一种失重现象.若人松手,让弹簧和重物一起自由下落,则弹簧的示数为零,此为完全失重现象.【注意】a .超重与失重现象,仅仅是一种表象,好像物体的重力时大时小.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等于支持力或拉力,但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加速运动时,重力和支持力(或托力)的大小就不相等了.所谓超重与失重,只是拉力(或支持力)的增大或减小,是视重的改变.b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不一定是竖直向上做加速运动,也可以是竖直向下做减速运动.即只要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物体都处于超重状态.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 同理,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下,物体既可以做竖直向下的加速运动,也可以做竖直向上的减速运动.c .物体不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即y a ≠0时,则当y a 方向竖直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y a 方向竖直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念.d .当物体正好以向下的大小为g 的加速度运动时,这时物体对支持面、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即视重为零,称为完全失重.完全失重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假若地球上重力消失,则重力作用下产生的所有现象都将消失,如天平失效、体重计不能使用、小球不会下落等等.③超重和失重的判断方法:若物体加速度已知,看加速度的方向,方向向上超重,方向向下失重.若物体的视重已知,看视重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视重大于重力,超重;视重小于重力,失重. 要点二、超重、失重问题的处理方法超重、失重现象的产生条件是具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我们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分析到其本质,故对超重、失重问题的处理方法有:(1)用牛顿第二定律去定量地列方程分析,以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列方程,注意使用牛顿第三定律,因为压力和支持力并不是一回事,同时注意物体具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无关.(2)对连接体问题的求解,如测力计、台秤示数变化的问题,对于其中一物体(或物体中的一部分)所处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导致系统是否保持原来的平衡状态的判断,若用“隔离法”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再通过对系统整体的运动状态的分析推理而得出结论固然可以,但繁琐费力.如果从整体观点出发,用系统的重心发生的超重、失重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则会更加简捷方便.【典型例题】类型一、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例1、(2015 武清区期末考)某同学乘电梯从一楼到六楼,在电梯刚启动时()A.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B.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C.该同学的重力变大D.该同学的重力变小【答案】A【解析】A 、某同学乘电梯从一楼到六楼,在电梯刚启动时,向上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故A正确,B错误。
高一超重失重知识点一、引言超重失重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一种特殊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超重和失重的情况,比如搭乘过山车时的超重感,以及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失重状态。
本文将介绍高一物理学生需要了解的超重失重的知识点。
二、什么是超重和失重1. 超重:物体在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体验,人体感受到的是比平时更重的重力。
这种情况常见于坐过山车、电梯下降等加速度较大的运动中。
2. 失重: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或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体验,物体和人体的质量似乎变得很轻。
这种情况常见于宇宙空间中的自由落体状态或微重力环境。
三、超重的原理1. 牛顿第二定律:F = ma,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当物体加速度增大时,所受合外力也会增大,这就是超重的原理。
2. 载人运输工具中的超重:在过山车和电梯等载人运输工具中,这种超重是由于运输工具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所致。
乘客体验到的超重感是由加速度产生的惯性力造成的。
四、失重的原理1. 自由落体状态下的失重:当物体处于自由落体状态下时,物体与重力的合外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知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所以人体会感到失重。
2. 宇宙中的失重:在太空中,物体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处于微重力的环境中。
因此,宇航员在太空中会体验到失重的感觉。
五、超重和失重的实际应用1. 超重感的应用:过山车和其他娱乐设施的设计中,会利用超重感来增强乘客的刺激感和快感。
2. 失重环境中的实验: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进行一些失重环境下的实验,例如种植植物、研究人体生长等,以探索人类在失重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应用前景。
六、总结超重和失重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两种特殊状态,物体在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时产生超重,而物体在自由落体状态下或处于微重力环境中时产生失重。
这些知识点对高一物理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对物理世界中的运动状态有更清晰的认识。
2012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超重与失重、临界问题单元知识点专题复习第四课时:超重与失重、临界问题上课时间:【高考要求与解读】1.理解超重、失重的概念,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2.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有关临界问题【题型探究】一、超重与失重【例1】关于超重与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水平桌面上,给物体一个向下的压力,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将大于重力,因此,物体处于超重状态B.物体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并小于物体的重力mg,所以物体处于失重状态C.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物体在最低点,由于速度水平,所以物体既不超重也不失重D.同步卫星中的物体也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训练1:(09•广东物理•8)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秤称得体重为490N。
他将弹簧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至时间段内,弹簧秤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训练2;如图所示,在升降机中挂一个弹簧,弹簧下面吊一个小球.当升降机静止时,弹簧伸长4cm.当升降机运动时弹簧伸长2cm,若弹簧质量不计,则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以1m/s的加速度加速下降B.以4.9m/s的加速度减速上升C.以1m/s的加速度加速上升D.以4.9m/s的加速度加速下降【例2】如图所示,台秤上有一装水的容器,容器底部用一质量不计的细线第着一个空心小球,体体为1.2×10-3m3,质量为1kg,这时台秤的读数是40N;剪断细线后,在小球上升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是多少?(水的密度是1.01×103kg/m3)训练1:如图,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B为铁片,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的大小为()A.F=mgB.Mg<F<(M+m)gC.F=(M+m)gD.F>(M+m)g训练2:(2009届广东湛江市高三下学期)如图所示为杂技“顶杆”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杆对地面上的人的压力大小为(A)A.(M+m)g-maB.(M+m)g+maC.(M+m)gD.(M-m)g二、接触物体分离的条件及应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可能存在弹力相互作用。
2012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超重与失重、临界问题单元知识点专
题复习
第四时:超重与失重、临界问题
上时间:
【高考要求与解读】
1.理解超重、失重的概念,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2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有关临界问题
【题型探究】
一、超重与失重
【例1】关于超重与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水平桌面上,给物体一个向下的压力,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将大于重力,因此,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B.物体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并小于物体的重力g,所以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物体在最低点,由于速度水平,所以物体既不超重也不失重
D.同步卫星中的物体也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训练1:(09•广东物理•8)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秤称得体重为490N。
他将弹簧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至时间段内,
弹簧秤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训练2;如图所示,在升降机中挂一个弹簧, 弹簧下面吊一个小球.当升降机静止时, 弹簧伸长4.当升降机运动时弹簧伸长2,若弹簧质量不计,则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以1/s 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B.以49/s 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以1/s 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D.以49/s 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例2】如图所示,台秤上有一装水的容器,容器底部用一质量不计的细线第着一个空心小球,体体为12×10-33,质量为1g,这时台秤的读数是40N;剪断细线后,在小球上升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是多少?(水的密度是101×103g/3)
训练1:如图,A为电磁铁,为胶木秤盘,A和(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B为铁片,质量为,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的大小为()
A.F=g B.g<F<(+)g
.F=(+)g D.F>(+)g
训练2:(2009届广东湛江市高三下学期)如图所示为杂技“顶杆”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杆对地面上的人的压力大小为(A )
A.(+ ) g -a B.(+ ) g +a
.(+ ) g D.(-) g
二、接触物体分离的条及应用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可能存在弹力相互作用。
对于面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间弹力变为零时,它们将要分离。
抓住相互接触物体分离的这一条,就可顺利解答相关问题。
下面举例说明。
【例3】一根劲度系数为,质量不计的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的物体,有一水平板将物体托住,并使弹簧处于自然长度。
如图所示。
现让木板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a<g=匀加速向下移动。
求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开始与物体分离。
训练1:一弹簧秤的秤盘质量1=1.g,盘内放一质量为2=10.g的物体P,弹簧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为=800N/,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9所示。
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0.2s内F是变化的,在0.2s后是恒定的,求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是多少?(g=10/s2)
训练2:(08宁夏理综20)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
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 )
A若小车向左运动,N可能为零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
若小车向右运动,N不可能为D若小车向右运动,T不可能为零三、临界问题
【例4】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紧靠在一起的AB两物体,B的质量是A的2倍,B受到向右的恒力FB=2N,A受到的水平力FA=(9-2t)N,(t的单位是s)。
从t=0开始计时,则:
A.A物体在3s末时刻的加速度是初始时刻的/11倍;
B.t>4s后,B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t=4s时,A物体的速度为零;
D.t>4s后,AB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训练1: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0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的小球。
当滑块至少以加速度a= 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当滑块以a=2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T= 。
训练2: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定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1g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
有一质量=10g的猴子,从绳的另一端沿绳向上爬,。
不计滑轮摩擦,在重物不离开地面的条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g=10/s2)()
A.2/s2 B./s2 .10/s2 D.1/s2
【同步训练】
1.某人站在升降机底板上的台秤上,他从台秤的示数看到自己的体重减少了20%,则由此可以判断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升降机以a=02g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B.升降机以a=02g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
.升降机以a=02g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D.升降机以a=02g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
2.如图所示,在原静止木箱内的水平底面上放着物体A,A被一伸长的弹簧(弹簧轴线沿水平方向)拉住而静止。
在以后的运动中发现物体A被拉动了,则木箱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加速下降B.减速上升
.匀速向右运动D.加速上升
3.如图,升降机内有一定滑轮,两侧用绳子挂着两个质量分别为、
的物体,已知>。
当升降机作何种运动时,升降机中的人会看到两个物体相对于升降机均静止( )
A.向下加速运动,a=g B.向上加速运动,a=g
.匀速运动D.因>,所以不可能相对静止
4.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和杆的质量为,环的质量为,已知环沿着杆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a<g),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N的大小是()A.g B.(+)g
.(g+g)-a D.(-)g+a
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
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
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 6.将金属块用压缩的轻弹簧卡在一个矩形的箱中,如图所示。
在箱的顶板和下底装有压力传感器,箱可以沿竖直轨道运动,当箱以a = 20/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上顶板的压力传感器显示压力为60N,下底板的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100N(g取10/s2),若上顶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是下底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的一半,试判
断箱的运动情况;要使上顶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零,箱沿竖直方向运动情况可能怎样?
7如图所示,=4g的小球挂在小车后壁上,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求:
(1)小车以a=g向右加速;
(2)小车以a=g向右减速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1和后壁对小球的压力F2各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