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6日09:00

来源:《求是》作者:中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和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加速发展,已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为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城镇到农村、从职业人群到城乡居民的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开始进入统筹城乡、覆盖全民和制度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中央首次提出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作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社会保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社会保障工作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今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又强调,我们必须“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这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重大决策部署,反映了党中央在新时期对社会保障工作的战略定位,极大提升了社会保障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二、坚持不懈推进制度改革,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10年来,我国填补了多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空白,已有的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制定实施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开展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企业年金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建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于2012年底实现制度全覆盖;建立并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今年建立了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从制度上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对城乡居民的全面覆盖;基本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积极探索保障生活、促进就业、预防失业的制度体系;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普遍实施;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经过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实现了由单位和家庭保障向社会保障、由覆盖城镇职工向覆盖城乡居民、由单一保障向多层次保障的根本性转变。

覆盖人群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社会保障。10年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从城镇扩大到农村,从国有企业扩大到各类企业,从单位职工扩大到城乡居民。2011年,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4亿人、4.73亿人、1.43亿人、1.77亿人、1.39亿人,比2001年分别增长100.18%、549.79%、38.27%、307.24%、302.08%。2011年,新农合参合8.32亿人,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64亿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全国数亿人被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计划,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保障水平较大幅度提高,保障和改善了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2005年至2012年,连续8年调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2012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人月均基本养老金预计达到1700元,是2002年的2.8倍。开展了门诊统筹,逐步提高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2012年的240元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职工年均工资的4倍提高到6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生育保险待遇以及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的稳步提高,为改善人民生活、使更多的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创造了条件。

社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各级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进一步规范社保基金收支和管理,基金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城镇5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和累计结余分别达到2.40万亿元、1.81万亿元和2.90万亿元。社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2009年至2010年,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社会保险领域首次实施对困难企业缓缴5项社会保险费、降低4项社会保险费率,并加大3项社会保险补贴力度,直接为企业减负807.7亿元,为6000万职工稳定了就业岗位,促进了经济较快企稳回升。

历史遗留问题加快解决,一些突出矛盾逐步得到化解。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再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对各类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中央财政安排509亿资金,帮助地方将关闭破产国有企业未参保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统筹解决其他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医疗保险问题。还将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将未参保集体企业和“五七工”、“家属工”等群体纳入养老保险。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保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服务网络逐步延伸。形成了以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主干、以银行及各类定点服务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基础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并逐步向乡镇、行政村延伸。全国县及县以上经办机构8100多个,工作人员达16万人;全国街道、社区、乡镇、行政村建立的基层服务站所超过19万个,专兼职工作人员达37万人;医保定点医院9.6万个,定点零售药店11.3万个。社会保障

服务中心建设、“金保工程”建设和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初见成效。建立了中央、省、市三级网络,并全部实现了省、部联网,实现了数亿参保人员的监测数据上传,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级各项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业务,2011年底社会保障卡已发行1.99亿张。全面实现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77.3%的企业退休人员纳入了社区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获益最多的时期。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和特殊人群保障问题。10年来,我们坚持以农村、居民和部分特殊群体为重点,加快推进各项保障制度建设,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计划,使社会保障覆盖人数成倍增长;同时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多方筹集资金,基本解决了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以及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等历史遗留问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改革创新,努力破解重大体制机制问题。根据城镇化提速、老龄化加剧、人口流动性增强等新形势,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制定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以退休人员为重点推动异地就医结算,为流动人员提供更加方便、高效、快捷的服务,切实减轻参保人员负担。

加大政府投入,不断提升保障能力和待遇水平。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公共财政支出更多地向社会保障领域倾斜,推动实现人民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10年来,各级财政仅对城镇职工5项社会保险的投入累计就达到1454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088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障待遇的及时足额支付。

强化法制建设,依法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10年来,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立法进程不断加快,对依法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维护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利,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王海玲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主要内容及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它具体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社会保障的首要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2)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3)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4)社会保障的手段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它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杠杆之一;(5)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6)社会保障既是一种社会行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也是一项社会事业,还是一种社会政策,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同时还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是对社会保障最简洁的概括。

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上讲,参加社会保险是公民的义务,获得社会保障并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是公民的权利。从政府职能上讲,对公民实行社会保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一项基本责任。 (二)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臵和社会互助等内容。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共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项目。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其保障对象主要是全体劳动者,目的是保障基本生活,具有补偿收入减少的性质。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政府给予资助并承担最终责任。社会保险实行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劳动者只有履行了缴费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收入补偿权利。 2、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救助的对象有三类:一是无依无靠、没有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主要包括孤儿、残疾人以及没有参加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XXX部门: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统筹城乡发展、保障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的惠民工程。我市在“新农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于2011年7月开始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截止2012年10月,全市居民应保人数为136万人(其中“新农保”应保人数为132.6万人,“城居保”应保人数为3.4万人),已参保129.3万人(其中“新农保”127.3万人,“城居保”2万人),参保率达95%,为32万60周岁以上参保对象发放养老金,发放率达100%。经过努力我市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已从“养儿防老”时代进入到制度养老时代。但跟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高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市政协组成课题组深入有关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形成合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把它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来抓,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直23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也相应成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态势。

(二)主动作为,增强保障。 各县(市、区)主动作为,基本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四个到位。各县(市、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省各级农保经办机构编制问题的补充通知》(闽委编办[2010]16号)精神,普遍增加县、乡农保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长汀、武平、漳平、永定等县市特事特办,缩短招聘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全市县级“新农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新增编制45人,新增乡镇“新农保”经办人员133人。同时,确保农保经办工作经费和必要条件,为“新农保”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人、财、物保障。 (三)加强培训,优化服务。 为了提高新增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市农保中心及时组织业务统计和信息系统软件应用、档案管理培训。各县(市、区)经办机构一方面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市举办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对县、乡、村三级经办人员进行政策和业务培训,培训了一批懂政策会办事的工作人员,真正做到“送政策上门,送服务到家”。 (四)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各县(市、区)都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新农保政策。利用户外大型广告牌、宣传栏、横幅标语进行宣传;印制宣传材料、宣传年画、发送短信息;在节假日期间开展咨询活动,摆摊设点、编排文艺节目;通过电视滚动播放相关政策;发挥村干部、党员示范作用,带头参保,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进行政策宣传;各地举办基础养老金发放仪式,让居民感受到实惠;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组织

社会保障学参考答案

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1883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任务一试题(2014) 一、判断 3 、对受保人提供资助或直接服务的措施,通常称为“实物补助”方案。 A、正确 B、错误 9 、新加坡在20世纪80年代规定,凡是工资收入每月低于200新元的雇员,一律免缴社会保障费,而由其所在企业的雇主代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 、瑞典的医疗保险主要包括医疗实物补贴和医疗补贴两部分。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0 、社会救助的核心范畴是贫困,即确定该地区或该社会应否进行救助的关键是确定贫困。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4 、慈善事业的组织基础是民间公益社会团体,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2 、英国规定劳动者一年内必须缴纳保险费26周,并且上一年度已经缴费50周,才能享受疾病津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5 、英国的国民卫生保健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国家作为提供全体国民健康的责任主体。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8 、按照现行的政策规定,合作医疗的资金应该是来源于农民个人的缴费以及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7 、我国的新型农村医疗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铺开。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6 、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用待业。 A、正确 B、错误 C、 二、名词解释 3 、社会保障基金 1 、慈善机构 2 、受益基准制 三、不定项选择 6 、计划经济体制下相对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A、国家保障制 B、企业保障制 C、个人保障制 D、乡村集体保障 E、农村居民保障制 F、城市居民保障制 参考答案:A, B, D 25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为各国制定社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内容提要】自解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数十年来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有了可靠的保障。但从根本看,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急待继续建立和完善。本文即围绕该问题展开浅层次的论述,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社会保障,现状,不足,对策,意义

前言: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实现完全意义社会主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条件。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放在当前全国发展议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这项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之快显而易见,已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不保险,下岗人员基本生活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个模块共同运作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该体系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已初见成效。人民的生活已有较好的保障和改善。但是,目前的成绩并不能掩盖现行制度的缺点和不足,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要符合整个国情的发展要求,仍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SOCIALSECURITY)亦可理解为社会安全,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基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以及遭受意外灾害的情况下,可以得到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概括地说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和优抚安置等五大体系。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每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基本制度之一,由国家建立并实行。同时,国家必须立法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规范的调整。所有相关法律总称社会保障法,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表现和实施依据。建设一个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一个人国家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从历史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途径,被称为“铁血宰相”的贝斯麦曾说:“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士最安分守己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从现实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有切身关系的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活动迅速和世界接轨。市场变化日新月异,随着外来竞争力的影响,企业的兼并和破产使下岗和失业成为一个社会现象。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为市场经济创建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同时也避免了下岗人员可能产生的不良心理,保证了社会稳定。从未来的角度看,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不但养老金的需求增加,而且医疗需求也将大幅上升。我们人口老龄化具有的三个特点:规模大,速度快,底子薄。更说明了在当前社会建立以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关于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完善社会养老机制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社保是民生之基,近几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迈出了较大步伐,初步建立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是,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相适应,从而影响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养老机制,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保障的内容 所谓社会保障,是指根据国家制定的法规,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每个公民应当享受的权利。当社会成员遭遇到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年老疾病、失业待业或丧失自救能力时,国家和社会应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资助,这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最基本的保障职责。

(2)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由劳动者及其劳动者的所在单位或政府多方共同筹资,帮助劳动者在遭遇工伤、死亡、疾病、年老、失业、生育等风险时,防止因收入中断造成较大的困难,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制度。社会保险由国家政府部门举办,它带有普遍性,一定的强制性,互济性,储蓄性及补偿性的特点。在我国,社会保险是通过立法和各级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推行的,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向社会成员提供的优价服务的社会制度。如居民的住宅、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基础义务教育、公益文化设施等,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4)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实施的一种特殊制度。如在我国对现役军人及其家属,退休、下岗职工和退伍军人及烈属等,为保证其一定的生活水平而提供的资助和服务。 但是,目前从总体上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经济体制改革相比仍明显滞后。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比较窄,地域性差别较大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建设,也是一项开拓创新性的重大改革任务。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必须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改革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政策更加配套、管理更加规范、运行更加稳健. 坚持三个原则,把握社会保障发展方向。一是坚持社会保障标准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既尽力而为,让人民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又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承受能力。二是坚持从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满足不同水平的社会保障需求。三是坚持由近及远、循序渐进、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要注意把握改革政策出台的时机,注意保持有关政策的相对稳定和衔接配套,注意采取平稳可行和符合国情国力的过渡措施,避免社会矛盾的发生。 推进四个转变,强化社会保障意识。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城市和企业职工为主向城乡全体劳动者转变。二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向多种所有制转变。三是适应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四是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单位管理为主向由社会机构提供管理和服务转变。

完善三个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完善稳定可靠多元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通过利益导向鼓励参保缴费,强化基金管理和监督检查,建立社会保障基金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的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统筹调剂机制,将养老、失业保险金的下拨与上解挂钩,与扩面征缴情况挂钩,对基金困难的地方,省、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调剂金予以支持。三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机制,及时落实参保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积极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优势企业对慈善机构进行捐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定点挂钩、定向捐赠、结对认养等方式,参与集中供养。 强化两项措施,夯实社会保障基础。一是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严肃查处不参加社会保险、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建立起覆盖广泛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将社会保障资金的缴纳、记录、核算、支付、查询服务等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对所有服务对象跟踪一生、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块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

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十二五”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制度建设。明确目标任务,把握基本方针,推进制度建设,抓好重点工作,是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合理构建和健康运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任务 社会保障体系是由政府主导、社会统筹而构建的防范和化解经济生活风险,提供生活保障和提升生活质量的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制度、体制、机制和网络。社会保障的援助是通过采取公共措施实现的,是由政府主导的行为,可见,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三次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同时,社会保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特征,因此,社会各方都要强化社会保障意识,积极参与社保工作,承担应有义务和责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广西在“十二五”期间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做到突出重点,增强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与全国同步,到2020年完成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 二、正确把握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方针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十二字”方针。“十二字”方针明确了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原则和要求,正确把握和坚持“十二字”方针,是做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 “广覆盖”是要尽快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育有所补、学有所教、

社会保障学网上任务参考答案分解

任务二-(学号1444001202155)试题(2014) 一、判断 1 、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人寿保险一样,不存在保障待遇标准化问题,遵循的是“多投多保、少投少保”的原则。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2 、在新加坡,加入公积金的成员每人都有三个账户,普通账户、特别账户和保健储蓄账户。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3 、慈善事业的组织基础是民间公益社会团体,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 A、正确 B、错误 C、 参考答案:A 6 、养老保险统筹账户与医疗保险统筹账户比较中,在账户作用方面,前者保障劳动者医疗费用的支出,属于支出保障,后者保障劳动者退休后的收入,属于收入保障。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7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教会组织的慈善济贫活动,后随着英国两部《济贫法》的颁发,逐渐成为制度化、规范化的社会救济。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8 、“下岗”这个概念是8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名词。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9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与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在账户构成比较中,前者个人出资较多,企业或用人单位负担相对较小,后者个人出资少,企业或用人单位负担相对较大。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0 、实行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养老制度的国家是新加坡。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二、名词解释 1 、灾难救助 参考答案:国家和社会对在遭遇各种自然灾害及其他特定灾害等袭击,并因此而陷入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现金或实物援助,以帮助其度过特殊困难时期的一种社会救助。 2 、医疗社会保险费用中的扣除法

参考答案:被保险人只有在支付一定数额的医疗服务费用后,保险机构才负责支付部分或全部的医疗费用。这个规定的数额就被称为起付线费。 3 、自愿失业 参考答案:工资未能随劳动情况的变化和自动调整,因而劳动者不能接受现行工资或不愿降低收入水平而自动放弃工作。 三、不定项选择 1 、实行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A、英国 B、新加坡 C、德国 D、前苏联 参考答案:B 4 、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中最古老的项目,始建于(),后迅速向其他工业化国家推进。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参考答案:C 5 、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中的实行部分积累式的国家有:() A、美国 B、新加坡 C、日本 D、智利 E、法国 F、瑞典 参考答案:A, C 6 、世界各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遵循的原则是:() A、国家强制实施的原则 B、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 C、养老金与居民生活指数同步增长的原则 D、自我保障的原则 E、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F、养老金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原则 参考答案:B, C, E, F 8 、实行扩面型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的省份有:() A、广东 B、深圳 C、河南 D、陕西 E、甘肃 F、北京 参考答案:A, B, C, D, E 9 、实行由雇主和受保人分担的失业保险基金筹集方式的国家是:()

常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常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劳动工会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常政发[2012]138号 【发布部门】常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9.05 【实施日期】2012.09.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常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常政发〔2012〕138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为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苏发〔2011〕22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1〕128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又好又快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紧紧围绕民生幸福工程,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

设,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统筹解决社会保障问题,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建设目标 以全面落实社会保险法为重点,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持续扩大参保覆盖面,稳步提高待遇标准,着力提升统筹层次,巩固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构建覆盖城乡、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社保体系更加优化。围绕人人享有更高水平保障的目标,顺应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强化城乡统筹,推进政策整合,促进相互衔接,形成全方位、系统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三位一体的功能,发挥工伤保险制度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作用。 (二)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到2015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工伤、生育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三)待遇保障更加有力。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正常待遇调整机制。基本医疗保险规定范围内住院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 (四

如何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精)

《报告》对2010年社会保障工作出重要部署。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强调: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现在起,用不到11年的时间,在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意义重大。为落实2010年社会保障各项任务,加快宏伟目标的实现,2010年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一是扎实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认真组织全国首批320个县和4个直辖市的部分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做好扩大试点工作。继续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巩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成果,完善省级统筹办法。推进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落实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暂行办法。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历史遗留问题。二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政策。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落实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职工医保的政策,逐步将尚未参保的其他关闭破产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医疗保险。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落实基本医疗保险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政策。加强生育保险医疗服务。三是改革完善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积极推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加大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工作力度。建立失业保险动态监测制度和失业预警机制。四是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落实和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加大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好扶残助残政策,增加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和重病患者等特困低保家庭的生活补助。将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二、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和征缴工作。重点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或居民社会保险。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全部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做好“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力争到2010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000万人、41000万人、12700万人、15000万人、11000万人。基金征缴坚持两手抓,一方面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关于“五缓四降三补贴”稳定就业政策延续一年的措施落实,另一方面抓生产经营正常企业的参保缴费工作,实现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持续增长,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三、继续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认真做好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研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做好新农保试点地区的基础养老金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习题(含答案要点)[1]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哪一个?A A.国家 B.企业 C.个人 D.其他社会组织 2.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满足人们什么水平的生活需要? 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现代化生活需要 3.实行特殊性保障原则的国家,其社会保障的对象面向哪一层面? A.全体社会成员B.部分社会成员 C.全体劳动者 D.部分劳动者4.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依据是什么? A.社会立法 B.企业和个人的自觉性 C.思想教育 5.现阶段我国城镇职工按规定需要缴纳保险费用的社会保险有几种? A.一种 B.二种C.三种 D.四种 6.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哪一个? A.美国 B.英国C.德国 D.日本 7.下述哪一个不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 A. 单位缴费 B.个人缴费 C.财政补贴 D.社会捐赠 8.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核心的保障是什么项目?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9. 现阶段我国法定的社会保险有几种? A.二种 B.三种 C.四种D.五种 10.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主要保障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的基本生活不受影 响? A.年老、失业、下岗、工伤、生育 B.年老、失业、患病、工伤、 生育 C.年老、失业、下岗、疾病、工伤 11.我国建国早期所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哪种社会保障模式? A.储蓄保障型 B.福利国家型 C.传统保障型 D.国家保障型 12.以下哪个国家是储蓄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代表? A.美国 B.英国 C.德国D.新加坡 13.最高颁布《社会保障法》的是哪一个国家?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新加坡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模式的初探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模式的初探在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发展日益步入正常轨道的现阶段,从宏观上系统地考察并研究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发展道路已经显得必要而且迫切了。社会保障改革经过十多年的艰难探索,也充分暴露出传统社保制度的缺陷和各种改革方案在实践中的问题,社会保障改革仅作为配套工程难以发挥其主要的重要作用。因此,我认为要摆脱改革滞后的局面,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改变社保制度被动配套的改革推进方式,把社会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建设作为整个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主体工程,并主动性地推进,把社保改革真正引入快车道,使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创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1、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和保证 创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提高综合国力,造福于人类和社会,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深化改革,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完善市场机制,保障人才流动,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兴旺劳动力市场,作用重大。 2、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使企业和劳动者既有机遇又有风险,市场规律自发地倾向激励强者,而不会保护弱者,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障运用“大数法则”的原理来分散劳动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可以说是对市场经济缺陷的一个弥补。因此建立社

会保障体系是实现我国《宪法》和《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的需要,保护合法权益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才会具有充分的效力,才能维护社会安定,真正反映社会保障的强制性原则。 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深化社会保险改革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各地相继加快社保改革的进程,出台了许多新的改革措施。因此,要因势利导,把社保纳入市场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实现劳动力配置——合理流动(或失业)——社会保险的良性循环,使企业和个人充分认识社会保险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保改革,促进社会稳定,文明、进步。 4、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配套工程,它实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企业要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营销者,成为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因而要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丢下包袱,轻装上阵,改变企业办社会的传统做法,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二、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及其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已初步形成。如上海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军人优抚、医疗保障及再就业工程等方面做了大量而又有成效的工作,使其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有力地推动了上海经济迅速发展,为全国各地做出了表率,成绩斐然。但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全国尚处

如何推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如何推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如何推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摘要: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业、生育、残疾、死亡、灾害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时,社会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协调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重要制度。它是经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以确保公民基本生活权利而制定的安全保障制度。它作为现代国家的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是对资源配置中市场失灵的弥补,也是为了纠正市场经济形式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或者说实质上不平等而作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经过社会资源的调节和再分配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进而保障社会成员共享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成果。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它主要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制度组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中产生和发展的,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文明成果。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群体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必要性途径注意的问题 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1、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转型期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是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而社会保障制度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重要载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

基础性工程,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和促进社会公平的战略举措。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运行的物质基础,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十一五”时期,是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要以完善城镇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城乡保障制度接轨。同时,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保障资金来源,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及体现和谐社会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 2、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安全网。建立和谐社会最大的挑战,是建立覆盖城乡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是按要素分配的,主要体现效率因素,难以实现社会公平,而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弥补收入分配领域的缺陷,实现社会相对公平。随着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收入差距总体来说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如果不注意及时加以矫正,就会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十世纪拉美地区有的国家发展很快,由于只重视效率而忽视了社会的公平,结果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化,社会问题积累造成严重危机,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缺乏社会公平,效率也难以持久。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协调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是一

申论范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申论范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兼顾公平效率完善社保制度当前,新常态环境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地在此方面纷纷出现一些探索和实践。部分一线城 市,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明确责任科学规划,下狠心、怀决心,持恒心,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难顽疾,保障了住有所居,促进了社会公平。 然而,从养老保险断保现象迭出,到“看病难、看病贵”人们习以为常;从异地高考政策艰难破冰,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对较低;从社会保障城乡差异、地区差异较为悬殊,到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紊乱…… 凡此总总,无不凸显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效率和保障公平。社会保障制度,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切身福祉,关乎社会成员能动性的激发,关乎着民心所向政通人和。一言以蔽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辙,不可偏废。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手段,能够调节社会不同阶层收入再分配,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是民生工作的兜底网。俯瞰荷兰,各方高度重视,制定多元化的社会福利政策,实行全民社会保障;反观国内,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举步维艰,缘何社会保障发展不尽 如人意?究其原因,根本在于社会保障制度没有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两者间的关系。 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是效率的最终归宿。从吴兢“治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到王夫之“论天下者, 必循天下公”,再到何启“公与平者,国之基址也”……无不凸显出社会保障制度,在追求效率的同时, 必须关注公平。社会保障制度,互助救济,扶危济困,嘘寒问暖,保障公平,是其应有之义,是其建立初衷。倘若本末倒置,过度追求效率,忽视公平,将会产生马太效应,导致社会两极分化,阶层固化。因此,必须关注民心,倾听民意,重视公平,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广覆盖、保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唯有如此,方能为社会保障制度锦上添花,保驾护航,添砖加瓦。 社会保障制度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工作最重要的灵魂,是提高效率。过分关注公平,忽视效率 会导致严重的负面效果。一些人,会逐渐形成社会保障的惰性,导致更多“懒汉”产生。同时,我国人口众多,过高的社会保障支付水平,会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出现财政赤字和预算透支。当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偏低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更需要我们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高效率运行。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支出水平,不能“摊大饼”,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结合国情,因地制宜,制定多元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完善,犹如一颗定心丸,是弱势群体的保护伞,能够打开社会稳定的安全之阀。 治国莫先于公,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之要,在于公平,要做到一把尺子来丈量。而作为硬币的另一面,提升效率才能奠 定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之一生,命途多舛,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坎坷挫折是常态。上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_展望_十三五_时期的中国社会保障

我们已经进入了2015年,这一年是“十二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制定国家“十三五”规划的 年份。“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时期,这一特定背景决定了2015年不仅需要完成 相应的社会保障改革任务,而且需要确定社会保障 “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这就是全面建成覆盖 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实现基本保障制度全覆盖, 让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首要目标就是实现基本保障制度全覆盖。因为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宽窄,直接反映着这一制度的普惠性与公平性,虽然具有普惠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一定能够同时实现公平性,但没有普惠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却绝对不可能有公平性。因此,普惠性是决定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的首要指标,也是让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第一步。将基本保障制度全覆盖确定为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首要目标,至少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面向全民的制度安排能够真正覆盖全民。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无疑是面向全民的支柱性制度安排,检验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的指标是将城乡居民全部纳入医疗保险制度,检验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指标是所有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展望“十三五”时期的中国社会保障 ■文/郑功成 开栏的话: 2015年,“十二五”规划收官, “十三五”规划编制开启。目前社会保障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能否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宏伟目标的关键。从本期开始,论坛板块设立“十三五?社保前瞻”栏目,特邀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为社会保障“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适龄人口全部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和所有老年人都能够按月领取养老金。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实现了所有老年人都能够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初步目标,但还有5%左右的城乡居民因各种原因遗漏在医疗保险制度外,更有1亿多适龄劳动人口还未被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因此,“十三五”期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重大任务,就是在巩固已经加入医疗保 险、养老保险人群的基础上,将遗漏在制度外的未 参保人群全部纳入进来,这是“十三五”期间的硬 任务,也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第二,面向特定群体的保障制度安排能够真正 覆盖到该群体全体成员身上。它包括:一是工伤保 险、失业保险等应当覆盖所有职业劳动者,以确保 劳动者能够真正解除职业伤害与失业风险的后顾之 忧。二是社会救助全面托底,将贫困线下的城乡居 民以及有急难救助需求的城乡居民悉数纳入并施以 援助,不再有任何人因生计困难而陷入绝境,这一 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低收入群体与不幸者能够合理分 享到国家发展成果。三是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 人的社会福利及相关服务体系建成,并能够覆盖到 有需要的所有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身上,这一目 标的实现意味着让这些群体合理分享到了国家发展 成果。四是保障性住房能够满足那些既买不起私人 住房也租不起房的人的需要,它同样是收入有限者 参与合理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途径。与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上述制度无疑不具有全民性或十三五社保前瞻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2] 2.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2] 3.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这就以为着社会保障要由()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付诸实施和管理。(国家)(国家) 4.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制度。(安全)[2] 5。社会的提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不可逆性)[2] 6.社会保障的功能有()、()、()。(补偿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 [2] 7.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个人) 8.从共性上看,()、()、()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2] 9.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方向发展。(多样化)(复杂化)[3] 10.社会保障理论由()、()、()三大部分构成。(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理论)[3] 1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慈善阶段)(济贫阶段)[3] 1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是以160多年前社会保障开始形成()为起点。(制度)[3] 13.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实行的新()。(《济贫法》)[3] 14.从时间顺序上看,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是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美国)[3] 15.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3] 二、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P7)[9] ——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行为及其机制、制度的总称。 2、就业关联制度(P12) ——就业关联制度是对受保人提供保护的一种方法属于“收入维持”方案的一种它规定,享受年金或其他定期补助的权利,一般取决于工作或独立劳动时间(即工龄)的长短,家属津贴和工作保障,则取决于是否存在雇佣关系。政府是所有保障待遇的最后保证人。 3、普遍保障制度(P12) ——是对受保人提供保护的一种方法,属于“收入维持”方案的一种,又称按“人头”补助制度,即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一的标准提供现金补助。补助资金通常来源于国家财政收的拨款,补助金一般普遍适用于已在这个国家居住达到规定年限的申请人。其中部分保障资金来自工人和雇主交纳的保险金。

关于某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某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社会保障是国家的一项基本经济社会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稳定石”和“调节器”。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也是实现海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动全岛开放开发的支撑。为了加强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助推平潭“后大桥时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根据政协工作安排,县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对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以维持最低生存为目标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一是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我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基本实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不断深入。我县低保制度从2004年开始全面启动,至2009年4月底止,工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户数有7489户、16622人,全额低保的对象(五保户)1958户、2541人。月发放低保金111.105万元,人均月补差51.56元,全额补助对象人月均100元。城镇低保从1998年试行以来,低保对象已扩展到611户、1831人,低保标准单人户为155元,多人户为

145元。月发放低保金12.998万元,人均月补差70.99元。二是各种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我县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建立实施了多项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卓有成效,不断提高农村低保家庭医疗救助标准,将农村低保户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救助标准提高到50%,五保户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救助标准提高到80%。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社会救助不断推进,落实了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经济适用房和政府廉租房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二)以维持温饱水平为目标的社会保险逐步完善。截止2009年4月,全县养老保险参保单位852家,在职缴费职工9999人,退休职工5432人,养老基金收入944万元,支出1681万元;工伤保险参保单位190个,参保职工8556人,基金收入32.88万元,基金支出26.47万元,历年滚存节余161.93万元;生育保险参保单位190个,参保职工7249人,基金收入18.8万元,历年滚存节余208.2万元。医疗保险参保职工19273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500.87万元,支出274.78万元,居民医保参保人员28638人,累计节余540.78万元。机关社保共有投保单位290个,在职参保人员7262人、离退休人员3235人,实现基金收入312809万元,历年滚存节余4594.61万元。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新农合工作运行平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