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井复习题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测井复习题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测井复习题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测井复习题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习题一>

已知:原油密度为O.8,原始油水界面海拔为-950m ,试分析在哪个井区范围内形成了低压区。

2、某油田一口位于含油区的探井,实测油层中部原始地层压力为90MPa ,油层中部海拔为-1000m ;位于含水区的一口探井实测油层中部原始地层压力为11.7MPa ,油层中部海拔为-1300m ,原油密度0.85,地层水密度1,求该油田油水界面海拔。

3

、某油田在开发初期钻了四口探井,实测油层中部深度原始地层压力资料如表所示,以后又钻了一口井,油层中部海拔为-980m ,但未测压。试根据已有测压资料推算此井油层中部原始地层压力值。

4、20℃的水渗过砂层,渗滤速度ν=1.5m/d ,砂层孔隙度Φ=0.2,渗透率K=1.4μm 2试计算渗流的雷诺数值。

5、管状地层模型中通过的流量Q=12cm 3/min ,模型直径D=2cm,实验液体粘度μ=9mPa ·s ,密度0.85,模型孔隙度φ=O.2,渗透率K=1μm 2。

问:液体的渗滤速度、真实速度各为若干?渗流是否破坏线性关系?

6、某井放喷时估算产量1500t/d ,原油密度0.85,体积系数1.2,油层厚度20m ,孔隙度20%,渗透率640×10-3μm 2,地下原油粘度9mPa ·s ,油井半径10cm ,试判断井底渗流是否破坏线性关系。

7、某实验室做实验测定圆柱形岩心渗透率。岩心半径为lcm ,长度为5cm ,在岩心两端建立压差,使粘度为lmPa ·s 的液体通过岩心,2min 内测量出通过的液量为15cm 3,从水银压差计上知道岩心两端压差为157mmHg 高,试计算岩心的渗透率。

8、圆柱形石英砂模型长为40cm ,横截面直径D=2.5cm ,渗透率2.5μm 2,试验用液体粘度3.45mPa ·s ,为了使通过模型的流量为4cm 3/min ,需要在模型两端建立压差为多少? 5

※<习题二>

1、推导油、气、水三相同时渗流时的连续性方程。包括: ①气只溶于油中;

②气可溶于油和水中。

2、推导油、气、水三相同时渗流时的数学模型,其中气只溶于油中。

已知自由气的状态方程,

溶解气的状态方程,

原油的状态方程;

式中:ρg为气体密度;ρga为大气压下气体密度,C(P)为表征气体密度的压力函数,M为地下单位体积原油中溶解气的质量,ρp为单位体积脱气原油中溶解气的质量,B O (P)为石油的体积系数,ρoa为脱气石油的密度。

5

※<习题三>

1、在刚性水压驱动方式下,某井的供给边缘半径为250m,井半径为10cm,供给边缘上压力为9.0MPa,井底流压为6.0MPa,油层厚度为10m,渗透率为500×10-3μm2,地下原油粘度为9mPa·s,原油体积系数为1.15,地面原油密度0.85。

求:①试问从井底到供给边缘之间压力是如何分布的,作图表示(取r=lm,5m,10m,25m,50m,100m,150m)。

②求该井日产量(t/d)。

2、刚性水压驱动油藏,地层厚度15m,渗透率0.5μm2,孔隙度0.2,地下原油粘度9mPa·s,原油体积系数1.15,地面原油密度0.85,地层静压10.8MPa,油井半径10cm,井距500m。问:①为使油井日产60t,应控制井底压力为多少?

②供油区内平均地层压力为多少?

③距井250m处的原油流到井底需多长时间?

3、刚性水压驱动油藏,地层厚度10m,渗透率400×10-3μm2,地下原油粘度9mPa·s,原油体积系数1.15,地面原油密度0.85;某井静压10.5MPa,流压7.5MPa,单井供油面积0.3km2,油井折算半径10-2m,求油井日产量(t/d)。

4、油层和油井参数同上题。当油井以40t/d日产量生产时,油井井底压力为多少?

L

L1

x

K1

K2

5、在刚性水压驱动下,均质液体向排液道作单向渗流。地层模型如下图所示,渗透率分两段发生突变,求产量公式和压力分布曲线的表达式。

6、在刚性水压驱动下,均质液体向井作平面径向流。地层模型如右图所示,渗透率分区发生突变。求产量公式和压力分布曲线的表达式。

7、通过解刚性水压驱动方式下渗流的基本微分方程

求向排液道单向渗流的压力、分布公式和产量公式。

8、某井稳定试井成果如下:

Q(t/d)60 50.6 40.3 35.5

∑△P(×10-1MPa) 25 20.5 15.5 12.5

已知,油层厚度15m,地下原油粘度9mPa·S,地面原油密度0.35,原油体积系数1.2,油井供油面积0.3km2,油井折算半径10cm,求油层渗透率。

9、某井用198mm钻头钻开油层,油层深度为2646~2664m,下套管固井,射孔后进行试油,试油成果如下表:

地下原油粘度为9mPa·s,原油体积系数为1.12,脱气原油密度0.855,供给边缘半径250m,油井折算半径lOcm,求油层渗透率。

10、某井稳定试井成果见表1,以后对油井进行了酸化作业,酸化后又一次进行试井,成果见表2,试分析此次酸化作业是否成功。

表1

5

※<习题四>

1、某井距直线供给边缘的距离为250m,要求确定该井产量(地下值)。已知:地层厚度8m,渗透率300×10-3μm2,地下原油粘度9mPa·s,采油压差为2MPa,井半径10cm。如果供给边缘是半径为250m的圆时,井产量为若干?比直线供给边缘情况高出百分之几?

2、直线供给边缘一侧有两口生产井如下图所示,供给边缘上压力P e=IOMPa,油井折算半径R w=10-2m,地层厚度5m,渗透率1μm2,地下原油粘度2mPa·s,原油体积系数1.2,地面原油密度0.9,问:当两口井各以50t/d产量生产时油井井底压力各为若干?

3、直线断层一侧有两口生产井,如下图所示,求这两口井各自的产量(t/d),已知:供给边缘上压力10.OMPa,供给边缘半径10km,油井半径10cm,地层厚度l0m,地层渗透率0.5μm2,地下原油粘度9mPa·s,原油体积系数1.15,地面原油密度0.85,油井井底压力均为7.5MPa。

4、如下图所示,两断层相交成120o角,在分角线上有一口生产井,求该井产量(t/d)。已知:供给边缘上压力10.OMPa,供给边缘半径10km,井半径10cm,地层渗透率0.5μm2,地下原油粘度9mPa·S,原油体积系数1.15,地面原油密度0.85,油井井底压力7.5MPa。油层厚度10m。

5、两断层相交成直角,其中有一口生产井,如下图所示:求产量计算公式。

6、如下图所示带状油田布有3排生产井,1排注水井。已知:各排井井距均为500m,井的折算半径10cm,注入井排至第一生产井排距离L1=1100m,生产井排间排距为L2= L3=600m,油层厚度16m,渗透率0.5μm2,地下原油粘度9mPa·s,注水井井底压力19.5MPa,各排生产井保持相同的井底压力7.5MPa,各排井数均为16口,原油体积系数1.12,地面原油密度0.85,求各井排上单井平均产量。

7、如果各排井单井产量均保持为50t/d,则各排井的井底压力分别为多少?其余数据同6题。

8、圆形地层中如下图所示在半径为R1,R2,R3的圆周上布置三排生产井,已知:第一井排井数n1=18口,第二井排井数n2 =11口,第三井排井数n 3=4口,油井折算半径10cm,供给边缘半径R e=3km,R1=1500m,R2=900m,R3=300m,油层厚度10m,渗透率0.5μm2,地下原油粘度9mPa·s,供给边缘上压力12MPa,各排井井底压力均保持7.5MPa,原油体积系数1.2,地面原油密度0.85,求各井排产量和各井排上单井平均产量。

9、带状油田中二排注水井夹三排生产井如下图所示。已知各井井距均为500m,井折算半径均为10cm,L1= L4=1lOOm,L2= L3= 600m,各排井井数均为20口,油层厚度20m,渗透率0.5μm2,地下原油粘度9mPa·S,注水井井底压力19.5MPa,油井井底压力7.5MPa,原油体积系数1.2,地面原油密度0.85,求各井排的产量和各井排上单井平均产量。

10、已知平面势流的流函数ψ=xy+2x-3y+10。

求:势函数φ及流速分量。

11、已知势函数φ=xy,求流函数ψ及流速分量。

12、已知平面流动的流函数ψ=3x2y-y3,求势函数,并证明流速与距坐标原点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13、已知平面流动的流函数ψ=6(x2一y2),求势函数及点(1,1)处的流速。

14、已知一平面渗流场的复势ω(z)=-q0z,(q0>0)。

求:势函数及流函数,并绘出渗流场图。

15、已知平面渗流场的复势,其中q为实常数,C为复常数,试求其势函数和流函数并绘出渗流场图。

16、已知一平面渗流场的复势,试求其势函数及流函数,并绘出渗流场图。

5

※<习题五>

1、某封闭油藏面积F=30km2,油层厚度10m,岩层孔隙度0.2,原始地层压力12.0MPa,饱和压力8.0MPa,岩石压缩系数2×10-4/MPa,原油压缩系数7×10-4/MPa,地面原油密度0.85,原油体积系数1.2,求该油藏依靠弹性能量能采出多少吨原油。

2、某封闭油藏面积10km2,油层厚度15m,岩层孔隙度0.2,导压系数1545cm2/s,岩层渗透率0.5μm2,原始地层压力12.OMPa,饱和压力8.OMPa,地面原油密度0.85,原油粘度9mPa·s,原油体积系数1.2,求该油藏的弹性储量。

3、某井地质储量134×104t,原始地层压力和饱和压力之差值为4MPa,地层原始含油饱和度0.8,束缚水饱和度0.2,原油压缩系数7×10-4/MPa,束缚水压缩系数3×10-4/MPa,岩石压缩系数为2×10-4/MPa,岩层孔隙度0.2,求该井的弹性储量(t)。

4、在弹性驱动方式下,某探井以30t/d的产量投入生产,试求生产30d后井底流压为多少?已知:原始地层压力11.OMPa,原油体积系数1.32,地下原油粘度3mPa·s,渗透率500×10-3μm2,地层厚度l0m,综合压缩系数3×10-4/MPa,折算半径lOcm,脱气原油密度0.85。

5、由于压力表灵敏度的原因,只有当压力降超过0.2×lO -1MPa 时才能在压力表上反映出来,如果距离前题中探井500m 处有一停产井,问要多长时间后才能在停产井中看到探井投产的影响。油井数据同4题。

6、弹性驱动油藏中某井以20t/d 生产,第二口井以40t/d 生产,第三口井以79.2t/d 注入,已知:原始地层压力11.OMPa ,原油体积系数1.32,地下原油粘度3mPa ·s ,地层渗透率0.5μm 2,地层厚度l0m ,综合压缩系数3×10-4/MPa ,孔隙度0.2,地面原油密度0.85,问在一口距这三口井均为500m 的停产井中,3d 后会有多大压降。

7、弹性驱动油藏某区h=10m ,K=0.4μm 2,μ=2mPa ·s(地下),B 0=1.12,?=104cm 2/s ,该区有四口生产井,两口注水井,各井投产(或投注)时间,产量和距观察井距离数据如下表:

问:到1979年12年31日观察井中压力降为若干?

8、某油田有一探井以20t/d 产量投入生产,生产15d 后,距该井1000m 处又有一新井以40t/d 产量投入生产,试问第一口井在生产30d 后井底压力降为多少?已知:K=250×10-3μm 2,h=12m ,C=1.8×10-4/MPa ,μ=9mPa ·s ,B 0=1.12,ρ=0.85,R wr =10cm 。

9、弹性驱动油藏中两口生产井共同生产T 时间,然后关闭一口井,而让另一口井继续生产,试推导出关闭井井底压力的表达式。

10、弹性驱动油藏中某井以Q 生产t 1时间后关井,至t 2时刻又开井以原产量继续生产,试推导出该井再生产t 时间的井底压力表达式。

11、在某封闭油藏中均匀分布井,利用原油和地层的弹性能开采,井距400m ,各井产量保持40t/d ,导压系数?=104cm 2/s ,原油体积系数B 0=1.12,地下原油粘度3 mPa ·s 。地面原油密度0.85,地层厚度h=10m ,渗透率1.0μm 2,井半径10cm ,若生产一段时间后侧得井底流压为9.0MPa ,试求此时供油区内平均地层压力和供油区边界上压力各为若干? 12、某油田开发初期进行矿场试验,研究利用原油和地层弹性能采油时油井动态变化规律。已知:井网500×600m ,地层导压系数1500cm 2/s ,地层厚度20m ,原始地层压力10.0MPa ,饱和压力6.0MPa ,地层渗透率0.5μm 2,地下原油粘度9mPa ·s

,地面原油密度0.85,原油体积系数1.12,油井产量保持20t/d ,井半径10cm ,试计算t=100d 、200d 和300d 时油井井底流压,供油区内平均地层压力,供油区边界上压力,并绘制动态预测曲线。

油井数据:关井前稳定产量Q=28t/d,地面原油密度0.85,原油体积系数1.12,地下原油粘度9mPa·s,油层综合压缩系数3.75×10-4/MPa,油层有效厚度8.6m,油井完井半径R w

=10cm。

试求:①油层流动系数和渗透率。

②油层导压系数。

③油井折算半径。

14、试用极限法公式处理前题中压力数据,推算原始地层压力和计算油层参数。已知:关井前累积产量为986t,其余数据同前题。

油井数据:油层中部深度921.5m,压力计下人深度800m,关井前稳定产量73t/d,静压梯度为8×10-1MPa,油井供油面积0.3km2,射开有效厚度23.8m,试用松I法推算地层压力。

16、用外推时间法处理前题中压力数据,推算地层压力,已知:油藏驱动类型属于水压驱动,原油体积系数1.12,脱气原油密度0.855,油层综合压缩系数3.79×10-4/MPa。17、两断层相交成120o角,在此角的分角线上有1口油井,井至断层的垂直距离为d,试推导:

①油井关井后井底压力恢复规律的表达式。

②压力恢复曲线第二直线段与第一直线段斜率的比值。

③计算井到断层距离d的公式。

※<习题六>

已知:油藏饱和压力9MPa,气体溶解系数α=O.83m3/m3/l0-1 MPa,地下原油粘度1.5 mPa·s,地下气体粘度0.018mPa·s,地面原油密度0.86,原油体积系数1.2,井半径10cm,井距500m,地层厚度8m,处理中可选用H*通用曲线。

3、用指数式处理上题中气井稳定试井资料,求产气方程式和气井绝对无阻流量。

5

※<习题七>

wc

渗流区平均含水饱和度值。

2、某油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数据如下:

已知:地下原油粘度3.4mPa·s,地下水粘度0.68mPa·s,求:

①绘制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②确定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值。

③绘制f w~S w关系曲线。

④用图解法确定水驱油前缘含水饱和度和两相渗流区中平均含水饱和度值。

⑤确定水驱油前缘含水饱和度下的f wˊ(S wf)值。

3、带状油藏宽4 000m,油层厚度8m,孔隙度0.18,地层渗透率0.6μm2,注水井排距离生产井排L e=1000m,井排保持产量1000m2/d(地下值),注水井排处压力P e=10.0MPa,计算时将注水井排,生产井排分别看成是注水坑道和排油坑道,相对渗透率数据,油水粘度

数据同前题。求解:

①计算生产井排见水时间和无水采油量。

②绘制μrω0~Z关系曲线。

③计算μrω0=A+BZ+CZ2多项式的系数A、B、C。

④计算水驱油前缘位置L f=500m,150m,50m时,生产井排处压力。

4、某油藏原始地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油藏开发后即处于溶解气驱状态下,油藏以井距500m的均匀井网布井。已知:原始地层压力10.2MPa,井半径lOcm,地层厚度lOm,孔隙度0.2,油层渗透率0.2μm2,原始含油饱和度S oi=1,地面原油密度0.85,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资料如表1所示,油气性质与压力关系如表2所示。

表1

求解:①地层平均压力、油气比随地层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关系,绘制成曲线。

②地层平均压力、油气比随地层采出程度的变化关系,绘制成曲线。

③当保持井产量20t/d时,计算地层平均压力,油气比,井底流压随时间变化关系,绘制成曲线。

表2

5、某溶解气驱油藏以井距500m的井网均匀布井,原始地层压力10MPa,井底压力8MPa,

地层厚度lOm,油层渗透率0.2μm2,井半径lOcm,地面脱气原油密度0.85,已知:K ro/(μo B o)=0.001P-0.32,求油井地面日产油量(t/d)。

6、某溶解气驱油藏以井距500m的井网均匀布井,原始地层压力10.OMPa (绝),井底压力8.8MPa (绝),地层厚度10m,油层渗透率0.2μm2,井半径10cm,气体粘度0.016mPa·s,原油粘度1.5mPa·s,原油体积系数1.1,气体溶解系数1.5m3/m3/10-1MPa,油气比560m3/m3,原油密度0.85,油、气相对渗透率资料如下表:

求油井日产油量(t/d)。

毕业论文(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普通混凝土框架结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信阳学院图书信息楼建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姓名: 学号: 性别:男 专业: 土木工程 年级: 学习中心: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培训学校 奥鹏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2019年9月25日

信阳学院图书信息楼建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摘要 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施工组织的核心和灵魂,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构思设想和具体安排,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信阳学院图书信息楼建安工程施工的纲领性文件。编制时对施工总体部署、施工准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施工现场管理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适用性及针对性,是确保优质、低耗、安全、文明、高速完成全部施工任务的重要经济技术文件。 本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施工平面布置图、具体施工方案。为确保工期、质量及安全、文明工地,节约成本等条件,编制出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结构特征,施工难易程度工期和质量要求,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指导施工顺利地完成本工程项目的建设,控制工程成本,创建合格工程。 关键词:质量;进度;组织管理;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1工程建设概况 (1) 1.1.1工程名称 (1) 1.1.2 建设地点 (1) 1.1.3 建设规模 (1) 1.1.4 参与建设单位 (1) 1.1.5承包方式 (1) 1.1.6 承包范围 (2) 1.1.7施工合同要求 (2) 1.2 各专业设计简介 (2) 1.2.1建筑专业设计简介 (2) 1.2.2结构设计简介 (4) 1.2.3机电安装工程简介 (4) 1.3工程施工条件 (6) 1.3.1 建设地点气象状况 (6) 1.3.2 区域地形及工程地质、水文情况 (6) 1.3.3 现场施工条件 (7) 第二章施工部署 (8)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考研《油层物理CAI课件》练习检测题目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考研《油层物理CAI课件》练习检测题 目 9年第号 1。2.3.4.5.6.7.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天然气有哪些分类?它是如何分类的?代表天然气成分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压缩因子z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如何确定多组分物质的表观临界压力和表观临界温度?天然气的体积系数是多少?天然气的可压缩性是多少?什么是泡点和露点?地层油的饱和压力是多少?如何定义 地层油的溶解油气比?试分析它与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度的区别和联系。 8。一个带刻度的活塞气缸配有45000cm3(在10325帕,00摄氏度时)。当温度和压力从 03 变化到地层条件(17.8兆帕,71C)时,测量体积为265厘米。气体压缩系数是多少?9.当天然气的相对密度为0.743,局部地层压力为13.6兆帕,地层温度为93.30℃时,计算天然气的压缩系数。 10。天然气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4。地层压力为8.3兆帕,地层温度为320℃表1-4由CH4 C2H6 C3H8 IC4H10Mol组成,分为0.902 0.045 0.031 0.021 (1),并得到天然气的压缩系数。(2)计算天然气的体积系数;(3)尝试将地下10000m3天然气所占的体积转换;

11。画出油层的烃相状态,在图上标出纯油层、饱和油层、凝析气藏和气藏的位置,注意压力和温度的范围 12。什么是一次脱气和多次脱气?一次脱气和多次脱气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3.第一油层温度为750℃,饱和压力Pb=18MPa,饱和压力下溶解汽油比Rob=120 m3/m3当压力降至15兆帕时,气体已经分离,气体的相对密度为0.7,r为115。m3/m3,Pb=1.25,两相的体积系数是多少?40.地层水的分析结果如下。试着计算它的水类型。1-10钠+镁+钙+氯-硫酸-HCO 3-4952 838 620 10402 961 187 14。定性绘制天然气的体积系数Bg、压缩系数Cg和粘度系数Pg如下图所示,以及温度的变化规律 15。试画出原油体积系数B0、两相体积系数U、压缩系数Co和粘度μ0随压力和温度的定性变化规律如下(如果有饱和压力,应该注意) 16。定性图显示了不同温度下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度随压力的变化规律。17.利用物质平衡原理,推导出以下条件下的储层储量计算公式。 油藏的原始状态是溶解气驱油藏,没有气顶和边水。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地层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以下,形成二次气顶,但储层的孔隙体积不变,如图7所示。 图7开发前后储层流体状态变化示意图 集:原始储油量为Ni (S?M3) 累积石油产量为Np (S?M3)溶解气油比?M3/米)累计平均生产气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课后题问题详解

简要说明为什么油水过渡带比油气过渡带宽?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 宽? 答:过渡带的高度取决于最细的毛细管中的油(或水)柱的上升高度。由于 油藏中的油气界面张力受温度、压力和油中溶解气的影响,油气界面张力很 小,故毛管力很小,油气过渡带高度就很小。因为油水界面张力大于油气界 面张力,故油水过渡带的毛管力比油气过渡带的大,而且水油的密度差小于 油的密度,所以油水过渡带比油气过渡带宽,且油越稠,水油密度差越小, 油水过渡带越宽 四、简答题 1、简要说明油水过渡带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并说明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由于地层中孔隙毛管的直径大小是不一样的,因此油水界面不是平面,而是一个过渡带。从地层底层到顶层,油水的分布一般为:纯水区——油水过渡区——纯油区。由下而上,含水饱和度逐渐降低。 由式:,在PcR 一定时,油水的密度差越小,油水的过渡带将越宽。油越稠,油水密度 差越小,所以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来源于骄者拽鹏 习题1 1.将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如下: %404-CH ,%1062-H C ,%1583-H C ,%25104-H C ,%10105-H C 。 解:按照理想气体计算: 2.已知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55%,35%,1012510483---H C H C H C 将此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

解: 3.已知地面条件下天然气各组分的体积组成:%23.964-CH ,%85.162-H C , %83.083-H C ,%41.0104-H C , %50.02-CO ,%18.02-S H 。若地层压力为15MPa , 地层温度为50C O 。求该天然气的以下参数:(1)视相对分子质量;(2)相对密度;(3)压缩因子;(4)地下密度;(5)体积系数;(6)等温压缩系数;(7)粘度;(8)若日产气为104m 3,求其地下体积。 解: (1)视相对分子质量 836.16)(==∑i i g M y M (2)相对密度 580552029 836 16..M M a g g == = γ (3)压缩因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模板(2017)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文) 题 ——副标题 学生姓名:张 三 学 号:1301013101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3-5班 指导教师:李 四 2017年 6月15日

——副标题 要 数据结构算法设计和演示(C++)树和查找是在面向对象思想和技术的指导下,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C++)和面向对象的编程工具(Borland C++ Builder 6.0)开发出来的小型应用程序。它的功能主要是将数据结构中链表、栈、队列、树、查找、图和排序部分的典型算法和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封装成类,并通过类的对外接口和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来实现这些算法,同时利用C++ Builder 6.0中丰富的控件资源和系统 解、辅助教学和自我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near form ——副标题 Abstract 外文摘要要求用英文书写,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使用第三人称。 “Abstract” 字体:Times New Roman,居中,三号,加粗,1.5倍行距,段前、段后0.5行间距,勾选网格对齐选项。 “Abstract”上方是论文的英文题目,字体:Times New Roman,居中,小二,加粗,1.5倍行距,间距:段前、段后0.5行间距,勾选网格对齐选项。 Abstract正文选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字体:Times New Roman,字号:小四,1.5倍行距,间距:间距:段前后0.5行间距,勾选网格对齐选项。 Keywords与Abstract之间空一行,首行缩进2字符。Keywords与中文“关键词”一致,加粗。词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3-5个,Times New Roman,小四。如需换行,则新行与第一个关键词首字母对齐。 Keywords:Write Criterion;Typeset Format;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实验报告

2014—2015学年第3学期传感器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报告日期 2015年7月20日

传感器课程设计暑期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变送器电路实验 一:实验仪器和设备 DT9208万用表一只、+5/24V直流电源一台、万能电路板一块、镊子一只、导线若干、XTR106等芯片、常用电子元器件若干。 二:实验步骤 2、了解电阻式传感器原理、测量转换线路。 把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物理信号转换成电阻值变化的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输出精度高、线性和稳定性好的特点。主要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等。 测量转换线路:桥路电阻(以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为例) 图1全桥式应变片测量电路 当作用在应变片上的压力发生变化时,其阻值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其中R1和R3、R2和R4的阻值变化方向一致(变化方向如上图所示)。 3、阅读XTR106芯片厂家英文资料,掌握其工作基本原理。 XTR106 是高精度、低漂移、自带两路激励电压源、可驱动电桥的4 ~ 20 mA 两线制集成单片变送器,,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对不平衡电桥的固有非线性进行二次项补偿,。它可以使桥路传感器的非线性大大改善,,改善前后非线性比最大可达20:1。

4、分析图3电路的工作原理。 图2 XTR外部电路连接示意图 原理: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使桥路产生相应的mV级压差,桥路的输出分别连到运放的两个正输入端,经运放以后产生V级电压差。运放的输出再进入到XTR106芯片进行线性化调整(阻值和输出电流值之间)之后产生4~20mA电流输出。其中桥路需要的5V和运放需要的5.1V供电电压由XTR106芯片提供,而XTR106芯片需要的24V供电电压由实验台提供。 5、利用万能电路板搭建上述电路,要求分部分搭建,分成电阻桥路部分、差动放大部分、XTR本体部分,要求对前两部分电路线进行测试,确认符合相关要求时方可接入第三部分电路。 在本案例中,我们完成桥路和差动放大部分的搭建后,对桥路和差动放大部分进行了测试。 当电桥平衡时: 桥路部分:,桥路的两端分别都有电压,但桥路输出为零。 差动放大部分:输入分别对应桥路两端的电压值且相等,输出为零。 电桥不平衡时: 桥路部分:桥路的输出不为零,最大时压差为0.6mV。 差动放大部分:对压差进行放大后产生V级压差,本案例中,我们的放大倍

重磅信息!!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复试试习题!!

1-1 何谓采油指数的物理意义?如何获取?影响单相渗流和油气两相渗流采油指数的主要因 素有何异同? 1-2 已知A井位于面积4.5×104m2的正方形泄流区域中心,井眼半径r w =0.1m,根据高压物性资料 B O =1.15,μ O 为4mPa.s;由压力恢复试井资料获得S=3。试根据下表中测试资料绘制IPR曲线, 并求采油指数J O 及油层参数Kh。 1-3 0, 1-4 1-5 , 1-6 v )。 1-7 80m3/d,1-8 1-10 p =6.4mm, 、20 1-15 、0.65和℃/100m。 4-1 %;产液指数 0.6;油相对密度0.86;气体偏差系数0.86。设计和选择完整的潜油电泵系统。 4-2 设计潜油电泵时为什么要进行粘度校正? 4-3 潜油电泵井中,为什么井液必须通过电机? 4-4 潜油电泵井中,为什么采用高效率的井下分离器更加优越? 4-5 设计和选择螺杆泵系统,已知条件与习题1相同。 4-6 试述螺杆泵的采油装置、采油原理和特点。 4-7 设计和选择完整的水力射流泵系统,已知条件与习题1相同。

下列计算题已知基本数据如下: 油井数据:垂直井,井距300m×300m,井深2000m;油管内、外径分别为Ф62mm和Ф73mm,套管内、外径分别为Ф121.36mm和Ф139.7mm;射孔密度16孔/m,孔眼直径10mm。 地层数据:上覆层岩石平均密度2300kg/m3,地层压力系数1.0,岩石弹性模量20000MPa、泊松比0.20,岩石抗张强度2.5MPa,地层温度70°C,孔隙弹性常数取1.0;产层有效 厚度15m,储层渗透率2×10-3μm2,孔隙度12%;原油饱和度60%,压缩系数1.7×10-2压裂液性能:牛顿流体密度1020kg/m3,粘度80mPa.s,减阻率60%;初滤失系数5×10-4m3/m2, 压力校正后造壁性滤失系数8×10-4m/m in。 支撑剂性能:φ0.45~0.9mm宜兴陶粒,颗粒密度2800 kg/m3,砂堆孔隙度35%。 生产限制条件:生产时井底流动压力10MPa,最大排量3.0m3/min,最大砂浓度720 kg/m3。6-1 根据低渗透储层中水力压裂泵压变化典型示意曲线说明地层破裂、裂缝延伸和闭合特征。 6-2 6-3 6-10 6-11 6-12 6-15 取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第1题??产生相态转化的内因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相态转化的原因 第2题下列关于纯组分和双组分P-T相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纯组分和双组分P-T相图特征 第3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泡点、露点、临界点等基本概念 第4题下列关于典型油气藏气油比、地面油密度等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典型油气藏相图特征 第5题下列关于油气分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脱气方式 第6题下列不属于影响原油高压物性的因素有——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影响原油高压物性的参数 第7题地下原油采到地面时,原油体积收缩,体积收缩程度大者为高收缩率原油,体积收缩程度小者为低收缩率原油,下列关于两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低收缩原油与高收缩原油比较 第8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原始溶解汽油比、饱和压力、原油体积系数、两相体积系数等基本概念 第9题石油与天然气储层主要为——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储层岩性 第10题下列关于岩石孔隙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岩石孔隙度 第11题下列关于岩石渗透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岩石渗透率 第12题下列关于岩石孔隙类型按照其大小分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岩石孔隙按大小分类 第13题下列关于饱和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饱和度 第14题下列关于地层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毕业论文(样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低渗透油田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 姓名: 学号: 性别: 专业: 石油工程 批次: 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年月

摘要 水力压裂是低渗透油气藏开发评价和增产增注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而油气井压后的压裂液返排又是水力压裂作业的重要环节。目前,对压裂液返排的控制,大多采用经验方法,没有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压裂液的返排过程和压后井底压力的确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为压裂液返排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在以压裂液的滤失量计算的基础上,运用流体力学和数值模拟的相关理论以及物质平衡原理,针对返排期间裂缝闭合的过程,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建立了压裂液返排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压裂液返排数学模型的数值解法。研究表明,为了减少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低渗透储层中的压裂井应采用停泵后立即返排的方式,使裂缝强制闭合。实测井口压降曲线与计算值的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裂缝闭合过程和压裂液返排过程。 最后,对返排的过程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研究,通过岩心实验,发现了返排过程中的一些特定规律。然后以滤失机理研究为基础,通过了建立裂缝壁面上的渗流模型,编制了返排参数预测程序,可通过对压裂返排效果的预测来指导压裂液返排作业。 关键词:水力压裂;裂缝闭合;压裂液返排;数学模型;井底压力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目前关于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存在的不足 (2) 第2章低渗透油田特点及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现状 (3) 2.1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储量分布及特点 (3) 2.1.1 国外低渗透油田储量分布 (3) 2.1.2 国外低渗透油田的主要特点 (3) 2.1.3 国内低渗透油田储量分布 (4) 2.1.4 国内低渗透油田的主要特点: (4) 2.2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现状 (5) 2.2.1 国外压裂液返排的推荐做法 (5) 2.2.2 国内压裂液返排的研究现状 (7) 2.3裂缝形态的数学模型 (8) 第3章裂缝闭合期间压裂液返排模型 (9) 3.1裂缝闭合过程中模型的假设条件 (9) 3.2压裂液返排的二维数学模型 (9) 3.2.1 压裂液从地层返排的数学模型 (9) 3.2.2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13) 3.3模型的数值解法 (14) 3.3.1 返排模型的离散 (14) 3.3.2 求解方法 (17) 3.4裂缝闭合时间及压裂液返排量的确定 (18) 3.4.1 裂缝闭合时间确定 (18) 3.4.2 压裂液返排量的计算 (18) 3.4.3 停泵后裂缝体积变化量的计算 (19) 3.5实例计算与分析 (20) 3.6室内实验模拟研究 (22) 3.6.1 实验方法 (22) 3.6.2 实验数据及处理 (23) 第4章压裂液返排的实验研究 (26) 4.1实验仪器材料 (26) 4.2实验步骤 (26) 4.3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26) 4.3.1 采用瓜胶压裂液进行压裂实验 (26) 4.3.2 采用田菁胶压裂液进行实验的结果 (29) 图4-6 累计流量与渗透率恢复值 (30) 4.4结论与建议: (30) 第5章压裂过程中的滤失与返排效果预测 (31) 5.1压裂液滤失理论 (31) (32) 5.1.1 受压裂液黏度控制的滤失系数C 1 5.1.2 受地层流体压缩性控制的滤失系数C2 (32) (34) 5.1.3 压裂液造壁性控制的滤失系数C 3

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联合站

1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联合站是油田生产中地面工程最关键的一环,是将从采油井采出来的原油经集输管网汇集、存储、分离、加热脱水、计量后进行外输。原油计量是油田开发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国内大部分油田开发都进入到后期产能递减,产液量增加,原油综合含水上升,油井计量站规模增大。同时,联合站外来进液量波动增大,给原油准确计量和稳定外输带来很大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联合站的自动化水平还很低,还停留在人工手动状态,对物位、液量、压力和温度等过程参数都需要靠人工检测,人为误差大,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针对联合站实际状况,以满足联合站原油外输计量生产要求,开发这一套原油外输计量监控系统,它能对生产现场实现原油计量高精度的远程集中化科学管理和实时在线监控;实现流程操作全自动化;根据监控中心提示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存储设备运行参数以便分析生产状况,统筹规划。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联合站原油计量监控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计量结果直接影响油田的效益和信誉,这套监控系统的研发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将人工计量改为自动连续计量,人工取样化验改为自动连续检测,能够提供更及时、准确的信息。 (2) 实现计量站无人值守,减员增效,彻底改变计量站生产作业制度,改善了劳动条件。 (3) 在现场生产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中控室信息处理自动化,提高了联合站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管理水平。 (4) 为保证油气田生产安全、平稳、优化运行提供了有力手段。外输过程,必须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安排优化运行,以求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1.2 原油计量监控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 1.2.1 国内现状和趋势 在我国,原油计量控制系统最先采用的是DDZ-II型仪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这些常规仪表组成的控制系统在处理复杂控制系统、集中监控和控制精度等方面具有局限性。随着计算机在石油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西部塔里木、吐哈、准格尔三大盆地的开发和建设,油田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控制和管理得到了明显、迅速的发展。1992年5月,西部新建的都善油田采用美国Action公司CIM-PAC900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历年考研专业课真题和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历年考研专业课真题目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历年考研 代码 真题年代 专业课真题科目 211 翻译硕士英语2011 212 翻译硕士俄语2011 242 俄语2008---2011 243 日语2008---2011 244 德语2011 245 法语2008---2011 357 英语翻译基础2011 358 俄语翻译基础2011 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2011 703 公共行政学2011 704 数学分析2011 705 普通物理2011 706 有机化学2000,2005---2009,2011 707 无机及分析化学2007---2009,2011 708 生物化学2011 法学基础(法理学、民法学、刑 2011 710 法学)

711 中国古代文学2011 71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原理2008,2011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体育教育 2011 716 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 801 沉积岩石学2005---2008 802 构造地质学2003---2010 803 地震勘探2003---2009,2011 805 电子技术基础2011 806 软件技术基础2011 808 地理信息系统2011 809 石油地质学2001---2011 810 测井方法与原理2005---2011 811 工程流体力学2001---2009,2011 812 理论力学2008---2011 813 材料力学2006---2011 814 物理化学1999---2009,2011 815 渗流物理2001---2009,2011 816 油田化学基础2011 817 工程热力学2008---2011 818 化工原理1999---2009,2011 819 生物工程2011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习题答案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Log d i W Wi 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 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Φa 、Φe 、Φf 的关系怎样?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 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2)由绝对孔隙度a φ、有效孔隙度e φ及流动孔隙度ff φ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 φ>e φ>ff φ。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模板(2014)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春风油田沙一段储层夹层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资源勘查1005 指导教师: 2014年 6月20日

摘要 钙质砂岩是一种致密性的岩石,一般存在于干层中,是现在油田开发中尽可能避开的开发位置,因此能够正确的预测钙质砂岩的分布能够增加打到油气层的几率,减少经济损失。主要以P609区块为研究主体,首先分析钙质砂岩的成因,统计区块内钙质砂岩的物性,然后分析其影响因素,正确预测钙质砂岩的分布。研究区内浅滨湖提供了良好的钙质砂岩来源,水下分流河道将钙质砂岩输送到目的区内,然后在沉积环境作用下形成了钙质砂岩。 论文降低重复率、论文排版、答辩幻灯片制作请联系Q2861423674 诚信服务,通过后付款https://www.doczj.com/doc/d96685954.html, 关键词:钙质砂岩;分布;沉积条件;P609区块

Study on Reservoir and Mezzanine of N1s in Chunfeng Oilfield Abstract Calcareous is a kind of sandstone rocks,which generally present in the dry layer is now possible to avoid the development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position, and therefore able to correctly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of calcareous sandstone reservoirs can increase the chance of hitting, reduce economic losses. This paper mainly P609 blocks for the study subjects, the first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calcareous sandstone, calcareous sandstone within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block, and then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correctly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of calcareous sandstone. Shallow Lake study area provides a good source of calcareous sandstone, calcareous sandstone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will be transported to the target area, then at ambie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calcareous sandstone. 论文降低重复率、论文排版、答辩幻灯片制作请联系Q2861423674 诚信服务,通过后付款https://www.doczj.com/doc/d96685954.html, Keywords:distribution of calcareous sandstone; blocks P609; deposition conditions

东北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要求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作者:实践科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29 更新时间:2010-10-13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及各种能力的综合应用与升华,是对各专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的全面检验,为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详实,文字简练,推理有据,立论严谨。内容一般包括题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几部分。我校毕业设计(论文)装订次序依次为:1.封面2.任务书3.中文摘要4.外文摘要5.目录6.正文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 1.1 封面 采用教务处下发的统一封面,填写论文题目、专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等内容。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设计(论文)的研究内容。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1.2 任务书 任务书的格式指导教师可到教务处网页上下载,要逐项填写,经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签字后发给学生。1.3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学术论文内容的简短叙述,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论文的主要信息。摘要内容应概括研究题目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获得的主要结论。中文摘要约300字左右,要求中、英文摘要内容一致,文字精练。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关键词一般列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要求相同。 1.4 目录 目录作为论文的提纲,应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目录应独立成页,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要求编排到第2级题目)。 1.5 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写作内容可因题目的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概述或前言、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5.1 概述(或前言) 概述一般作为第1章。应说明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若采用前言说明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等项时,可不必编写章号)。 文管类论文的概述(或前言)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可以不必编写章号。 来源于科研项目的课题要在概述(或前言)的第一页页面下端划横线进行标注。横线的设置:大小宽度为8厘米,水平对齐方式为页边距左对齐,垂直对齐方式为距页面23厘米。课题标注方式:在横线下以“课题来源:”为开头注明课题来源及课题编号,字体为宋体五号字。 1.5.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我校毕业设计(论文)按学科类别划分为理工类和文管类两大类。 (1)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主要类型

油层物理期末复习2017

油层物理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7个,21分, 二、按题意完成:5个,42分, 三、计算题:3个,37分,4-5分8-9分20几分(多步完成,按步给分) 第一章 1.粒度组成概念,主要分析方法,粒度曲线的用途 2.比面概念,物理意义 3.空隙分类(大小,连通性,有效性;毛细管空隙,超毛细管空隙,微毛细管空隙), 孔隙度概念(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连通孔隙度的概念与区别), 孔隙度的测定(给定参数会计算,不要求测定的具体步骤) 4.岩石压缩系数及其含义,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弹性驱油量的计算 5.流体饱和度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物质,油、水、气;初始含油、水、气饱和度,残余流体饱和度的概念,束缚水饱和度) 饱和度测定(各种饱和度,会根据给定参数计算) 7.达西定律,及达西公式的物理意义,岩石绝对渗透率感念,液测、气测渗透率的计算方法,液测气测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关系,根据达西定律测定岩石渗透率要满足的三个测定条件,气体滑脱效应对气测渗透率的影响,及影响滑脱效应的因素。 8.胶结概念与类型,

粘土矿物:水敏,酸敏,速敏等,会判断具体的矿物如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 第二章 1.烃类体系P-T相图,划分相区,临界点,临界凝析温度,临界凝析压力,露点线,泡点线,等液量线,等温反凝析区等术语,露点,泡点,露点压力和泡点压力概念,等温反凝析概念,反凝析作用,对凝析气藏开发的影响,用相图判断油气藏类型。 (露点概念:气相体系生出第一滴液滴时的温度压力点;露点压力:气相体系生出第一滴液滴时的压力) 2.油气分离的两种方式,特点及其结果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天然气分子量概念,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规律 3.油气高压物性参数的概念,高压物性参数随压力的变化关系,(肯定会考曲线;不考随温度的变化) 4.平衡常数概念(哪两个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平衡中的一些平衡关系(物质平衡,相平衡) 第三章 1.界面张力的概念,界面吸附的两种类型 2.润湿接触角概念,润湿程度判定参数、方法(常用接触角),润湿滞后概念,前进角,后退角概念,润湿滞后对水驱油得影响。 3.油藏润湿性类型,油藏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4毛细管压力概念,毛细管中液体上升高度计算,毛细管滞后,吸入和驱替过程等概念(毛管力是动力,阻力),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测定方法(3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层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8 —2009学年第二学期 《油层物理》期末考试试卷A(闭卷考试)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试题和试卷一同交回) 一.解释下列名词与基本概念(每题3分,共12分) 1.原油相对密度 2.露点压力 3.克氏渗透率 4.双重孔隙介质 二.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水敏、速敏的含义各是什么? 2.简述岩石润湿性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性,并举例说明。 3.试举例说明等渗点的定义及其渗流物理涵义。 三.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 1.什么是饱和压力?在油藏开发过程中,一般需要控制地层压力高于还是低于饱和压力?为什么? 2.论述地层原油粘度随溶解气油比和压力的变化规律(注意区分当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或高于饱和压力时)。 四.计算与求证(每题12分,共48分) 1.某油藏含油面积为A=14.4km2, 油层有效厚度h=11m, 孔隙度φ=0.21,束缚水饱和度S wi= 0.3, 原油体积系数B o=1.2,原油相对密度d420=0.87, 试计算该

油藏的原油储量(地面体积)为多少m3(8分), 合多少吨?(4分) 2.当储层中只含有油水两相时,储层岩石的综合弹性压缩系数C t为: C t = C f + C Lφ= C f+(C o S o+ C w S w)φ 式中:C L, C f ——分别为储层流体与储层岩石的压缩系数,MPa-1 C o, C w ——分别为储层中油、水的压缩系数,MPa-1 φ——岩石孔隙度,小数。 试求证:C L=C o S o + C w S w 3.在一砂岩岩样上测得油、水相对渗透率数据如下表。 试计算或回答下列问题:(1)、驱油效率。(4分) (2)、若岩芯的绝对渗透率185毫达西,求Sw=50%时油、水的有效渗透率。(4分) (3)、如果水的粘度μw=1.1mPa.s,油的粘度μo=1.9mPa.s,计算Sw=64.4%时的水的分流量fw。(4分) 4.实验室内由水驱气实验资料确定的J(Sw)函数如下表: 已知油藏数据:孔隙度Φ=0.30,渗透率K=300×10μm,天然气密度ρg=24kg/m3;水的密度ρw=1000kg/m3;气-水界面张力σgw=45dyn/cm,气-水接触角θgw=0°。试计算气藏气-水过渡带厚度。

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为了规范我校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制定本规范。 1 内容及要求 1.1 题目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该明确、精练、有概括性。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题目的字数要适当,一般在25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摘要 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以300~500字为宜。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1.3 目录 目录可按章、节、条、款、项五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绪论、主体、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 1.4 正文 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绪论(前言、引言) 绪论(前言、引言)一般作为第一章,是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的开端,应包括毕业设计(论文)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意义、研究方法、理论依据和具备的条件、毕业设计(论文)构成及主要研究内容等。 1.4.2 主体 主体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复习资料 (2)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复习资料1.txt我的优点是:我很帅;但是我的缺点是:我帅的不明显。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令堂可是令尊表姐?我是胖人,不是粗人。本文由梓悟青柠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一章油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1. 什么是油藏?油藏的沉积特点及其与岩石特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 沉积岩有几大类?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3. 油藏物性参数有些什么特点?通常的测定方法是什么? 4. 什么是粒度组成? 5. 粒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6. 粒度分析的结果是如何表示的?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7. 如何计算岩石颗粒的直径,粒度组成,不均匀系数和分选系数? 8. 岩石中一般有哪些胶结物?它们各自有些什么特点?对油田开发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克服或降低其影响程度? 9. 通常的岩类学分析方法有哪些? 10.如何评价储层的敏感性(具体化,包括评价地层伤害的程度)? 11.如何划分胶结类型,其依据是什么?它与岩石物性的关系怎样? 12.什么是岩石的比面?通常的测试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 13.推导岩石的比面与粒度组成之间的关系? 14.粒度及比面有何用途? 15.什么是岩石的孔隙度,其一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6.按孔隙体积的大小可把孔隙度分为几类?各自有些什么特点及用途? 17.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18.孔隙度有些什么影响因素,如何影响的? 19.岩石的压缩系数反映了岩石的什么性质?是如何定义的? 20.综合弹性系数的意义是什么?其计算式为: C * = C f + C Lφ 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是什么? 21.当油藏中同时含有油,气、水三相时,试推导: C= C f + φ (S o C o + S w C w + S f C f ) 22.试推导分别以岩石体积,岩石骨架体积和岩石孔隙体积为基准的比面之间的关系 S = S s (1 ? ? ) = φ ? S p S―以岩石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S p ―以岩石空隙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S s ―以岩石骨架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23.什么是岩石的渗透性?什么是渗透率?岩石渗透率的“1 达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4.什么是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测定岩石绝对渗透率的限制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些条件? 25.达西定律及其适用范围是什么? 26.试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证明渗透率的物理意义。 27.渗透率可分为几大类,其依据是什么? 28.水测,油测及气测渗透率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29.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滑脱效应对渗透率无影响,这一结论在理论和实验工作中有什么用途? 30.影响渗透率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31.什么是束缚水饱和度,原始含油饱和度及残余油饱和度,在地层中它们以什么方式存在? 32.流体饱和度是如何定义的? 33.对低渗岩芯,能用常压下的气测渗透率方法来测其绝对渗透率吗? 34.测定饱和度的方法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何优劣点? 35.什么是等效渗流阻力原理?利用等效渗流阻力原理推导出岩石的渗透率,孔隙度及孔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36.推导引入迂回度后,孔隙度,渗透率,比面及孔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37.推导泊稷叶方程。 38.在测定岩石的比面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9.矿场上是怎样用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指标划分储油气岩层好坏的? 40.有人说:“岩石的孔隙度越大,其渗透率越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41.试述实验室测定岩石孔隙度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并画出实验仪器的流程示意图。 42.试述实验室测定岩石渗透率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并画出实验仪器的流程示意图。 43.试述实验室测定岩石比面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并画出实验仪器的流程示意图。

2015秋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第二阶段在线作业及满分答案-更新

2015秋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及满分答案 1.( 2.5分)下列关于岩石孔隙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岩石的绝对孔隙度是指岩石的总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B、岩石的有效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有效孔隙的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C、岩石的流动孔隙度是指在含油岩石中可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D、绝对孔隙度>流动孔隙度>有效孔隙度 我的答案:D此题得分:2.5分 2.(2.5分)已知一干岩样重量为32.0038克,饱和煤油后在煤油中称得重量为22.2946克,饱和煤油的岩样在空气中的重量为3 3.8973克(注:煤油的密度为0.8045克/厘米3)请回答下列问题:(3)岩样的视密度(=骨架重量/岩石外表体积)为—— ?A、2.219g/cm3 ?B、2.35g/cm3 ?C、1.546g/cm3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5分 3.(2.5分)下列关于粒度组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砂岩的粒度组成是指不同粒径范围(粒级)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数(含量),通常用质量百分数表示,可用筛析法和沉降法来

测定 ?B、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曲线尖峰越高,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岩石中粗颗粒越多 ?C、粒度组成累计分布曲线上,上升段越缓,岩石颗粒越均匀?D、定量计算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的粒度参数有粒径中值、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 我的答案:C此题得分:2.5分 4.(2.5分)有一岩样长10厘米,截面积为2厘米2,在1.5大气压的压差下,通过粘度为2.5厘泊的油,气流量为0.0080厘米3/秒,此岩样为油100%饱和,则其绝对渗透率为—— ?A、0.67D ?B、0.067D ?C、0.0067D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我的答案:B此题得分:2.5分 5.(2.5分)三个定截面的分层,其渗透率分别为50、200和500毫达西,相应的各分层长度为12.19、3.05和22.86米,当三个层串联组合时,其平均渗透率为—— ?A、50mD ?B、500mD ?C、332m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