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CM系统的性能分析设计说明

PCM系统的性能分析设计说明

PCM系统的性能分析设计说明
PCM系统的性能分析设计说明

题目PCM 系统的性能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院(系)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03班学生姓名刘龙娟

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PCM系统的性能分析

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自2015 年 1 月10 日起至2015 年 6 月15 日止

三、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地点: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实验室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

数字通信系统己经成为现今通信发展的方向,但是经过传感器的转换以后自然界中的很多信息,大多数依旧为模拟量,PCM(脉冲编码调制)它是一种调制方式就是把模拟信号转换作数字信号。重点运用在语音传输,并且在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当中得到了广阔的运用。因此,选择PCM系统进行仿真研究。本次毕业设计运用仿真软件对PCM系统进行性能分析。

本次毕业设计要求:

1.运用仿真软件实现三种不同段内码的PCM系统的仿真并观测调制解调过程中观察各个环节时域和频域的波形;

2.结合三种不同信道环境对比三种不同段内码的PCM系统的频谱特点与误码率情况;

3. 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五、毕业论文﹙设计﹚应收集资料及参考文献:

阅读和学习关于PCM系统和计算机仿真技术方面的专业资料,参阅的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

六、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

1月10日─3月20日:查阅资料,完成外文翻译原文和开题报告。

3月21日——4月20日:完成PCM系统的基本仿真设计并提交中期检查报告。

4月21日——5月20日:进一步完善PCM系统的仿真设计,准备作品验收。

5月21日——6月15日:撰写、修改毕业设计论文,准备并完成答辩。

指导教师系(教研室)

系(教研室)主任签名批准日期

接受论文 (设计)任务开始执行日期学生签名

PCM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刘龙娟

(陕西理工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11级3班,陕西汉中723003)

指导教师:魏瑞

[摘要] 脉冲编码调制(PCM)是将模拟语音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一种方式。本次设计建立了基于Simulink的PCM仿真系统,系统包括PCM编译码模块、数字调制解调模块。详细介绍了三种不同段内码的编码方式下PCM 编译码模块的构建;针对数字调制解调,构建了含BPSK、信道以及滤波器在内的子系统;最后通过仿真得出三种编码方式下系统的误码率和频谱图。根据仿真结果分析找出了相对最优的系统配置方案,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脉冲编码调制(PCM)

Analysis of the PCM system performance

Liu Longjuan

(Grade 2011,Class3,Major of CommunicationEngineering ,Dept of Electri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3,Shanxi)

Tutor:Wei Rui

Abstract: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 is a way of changing the analog voice signal into a digital signal . The PCM system was designed in the Simulink simulation environment, including PCM coding and decoding module, digital modem module. The PCM codec module constructed in three segments inner code was to be introduced.For the digital modem, A subsystem including BPSK, channel and filter was built.Finally,the BER and spectrum of the three coding system was derived.Optimal system configuration was to be found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MATLAB;Simulink simulation platform;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

目录

引言 (1)

1 研究方案 (3)

1.1 研究目标 (3)

1.2 方案选择 (3)

1.2.1 基于FPGA的PCM系统仿真 (3)

1.2.2 基于Simulink的PCM系统仿真 (4)

1.2.3软硬件结合实现PCM系统仿真 (4)

1.3方案比较 (5)

1.4软件介绍 (6)

1.4.1 MATLAB简介 (6)

1.4.2 Simulink介绍 (6)

2 PCM基本原理 (8)

2.1 抽样 (8)

2.2 量化 (9)

2.3 编码 (10)

2.4 译码 (12)

3 PCM系统仿真 (13)

3.1 总体设计思想 (13)

3.2 各模块的设计和仿真 (13)

3.2.1 PCM编码模块设计 (13)

3.2.2 PCM解码模块设计 (14)

3.2.3 PCM系统总体模块 (15)

3.3 格雷码编译码设计 (17)

3.3.1 格雷码的程序实现 (18)

3.3.2 格雷码的仿真设计 (19)

3.4 折叠码编译码设计 (21)

3.4.1 折叠码的程序实现 (21)

3.4.2 折叠码的仿真设计 (22)

3.5 性能分析 (24)

4 结束语 (27)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附录A 英文文献 (30)

附录B 格雷码系统总体设计 (40)

附录C 折叠二进制系统总体设计图 (41)

引言

当今社会,人们无处不享受着数字通信网络和系统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数字化多媒体产品带给我们的多彩的生活娱乐。数字信号因其易于存储和传输,并且没有累积失真等数字的高品质而被广泛应用。在语音信号的领域中,数字化的语音传输和存储,不论其在可靠性,抗干扰性,速交换,易保密和廉价格等方面都远远高于模拟语音信号。但是,数字化的语音信号也有它的的缺点,就是数字语音信号的带宽要远远高于模拟语音信号的带宽,因此要求传输数字语音信号的信道更大才能够传输数字语音信号,为了来降低这种高成本从而促使发展了一种新的技术既压缩编码。PCM 通信系统就是采用了这种技术。

脉冲编码调制,由A.里弗斯在1937年提出的,这一概念为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60年代它开始应用于市内电话网以便扩充容量,使已有音频电缆的大部分芯线的传输容量扩大24~48倍。到70年代中、末期,在同轴电缆通信、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中、大容量传输系统中,都相继采用了脉码调制。到了80年代初,脉码调制已成功应用在市话中继传输、大容量干线传输以及数字程控交换机中,并且在用户话机中采用。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传输的是由二进制数字信号对光源进行通断调制而产生的二进制光脉冲“0码”和“1码”。而数字信号是称为PCM即脉冲编码调制,它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产生的。现在的数字传输系统都是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体制,这种电的数字信号称为数字基地信号,由PCM电端机产生。PCM最初并不是用来传输计算机数据的,而是使交换机之间有一条中继线不只传送一条电话信号。PCM有T1和E1两种标准(表现形式)。中国采用的是欧洲的标准E1。E1的速率是2.048Mbit/s,而T1的速率是1.544Mbit/s。脉冲编码调制可以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既可以提供从2M到155M速率的数字数据专线业务,也可以提供话音、图象传送、远程教学等其他业务]1[。

脉冲编码调制是70年代末法发展起来的,记录媒体之一的CD。脉冲编码调制的音频格式也是被DVD-A所采用,它支持立体声和5.1环绕声,1999年由DVD讨论会发布和推出。脉冲编码调制的比特率,从14-bit发展到16-bit、18-bit、20-bit一直到24-bit;而采样频率从44.1kHz发展到192kHz。PCM脉冲编码调制这项技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方面则越来越小。但是只是增加了PCM脉冲编码调制比特率和采样率,没有解决它的根本问题。其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1)任何脉冲编码调制数字音频系统都需要在输入端设置急剧升降的滤波器,仅仅让20Hz到

22.05Hz的频率通过(高端22.05kHz是由于CD44.1kHz的一半频率而确定)。

(2)在录音时采用多级或者串联抽选的数字滤波器(减低采样频率),在重放时采用多级的内

插的数字滤波器(提高采样频率),为了控制小信号在编码时的失真,两者又都需要加入

重复定量噪声。这就限制了PCM技术在音频还原时的保真度。

本次设计是利用Simulink强大的工具箱和其建模的优势建立了PCM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与模拟通信相比,数字通信具有很多明显的优点,现已成为了现在通信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廉价格、易保密、便于加密处理和便于实现通信网的管理等都是它主要的特点。实现数字通信,必须使发送端发出的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既“模拟信号数字化”。模拟信号数字化有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为“抽样”,就是对连续的模拟信号进行离散化,通常是以相等的时间间隔来抽取模拟信号的样值。第二步是“量化”,将模拟信号样值变换到最接近的数字值。因抽样后的样值在时间上虽是离散的,但在幅度上仍是连续的,量化过程就是把幅度上连续的抽样也变为离散的。第三步是“编码”,就是把量化后的样值信号用一组二进制数字代码来表示,最终完成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数字信号送入数字网进行传输。接收端则是一个还原过程,把收到的数字信号变为模拟信号,即“数字信号还原模拟信号”,从而再现声音或图像。

论文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为设计方案的选择。在综合了不同软件及硬件的分析优缺点后,综合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方案。我最终选择了在利用matlab下进行设计仿真。Simulink是MATLAB软件提供的可以实现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的一个软件包,它操作简单方便、调试直观,为通信系统的软件仿真实现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第二部分为PCM系统基本原理的阐述。PCM系统包括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调制解调和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三个模块,其中,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是把连续的模拟信号转化为用二进制代表的数字信号,分为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信道是信号传输的通道,在传输过程中会引入噪声而影响信号的质量;数字信号还原模拟信号解码、低通等过程组成,它把数字信号恢复成连续的模拟信号。

第三部分是PCM系统仿真模块的总体设计。包括总体设计思想和编码、解码、调制解调等子模块的设计。首先进行自然二进制的模块搭建,在运行分析之后,将其转换为折叠二进制和格雷码的模型,分析加入噪音前后波形输出的变化,并且分析编码时三种不同码型的优缺点。

第四部分是结束语。总结了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最终解决办法,感谢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对自己的督促及帮助。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目标

数字通信系统现己成为现今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经过传感器的转换以后,自然界中的很多信息仍旧为模拟量,PCM它是一种将模拟信号转换作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重点运用在语音传输之中,并且在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当中得到了广阔的运用。因此,选择PCM系统进行仿真研究。

本次毕业设计要求:

?实现三种不同段内码的PCM系统的仿真并观测调制解调过程中观察各个环节时域和频域的波形;

?结合三种不同信道环境对比三种不同段内码的PCM系统的频谱特点与误码率情况;

?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1.2 方案选择

分析PCM系统可以有多种手段,最常用的就是基于单片机的硬件电路实现、基于FPGA的软件仿真和MATLAB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实现,方案选择时对以上几种方法都进行分析,综合确定自己的方案。

1.2.1 基于FPGA的PCM系统仿真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既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它是在PAL、CPLD 等可编程器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后的产物。作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领域中的一种半定制电路而出现,FPGA不仅解决了定制电路在设计中的不足,而且改善了原有可编程器件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经实践表明,FPGA可以有效地运用于PCM高码速率场合。

FPGA采用了逻辑单元阵列LCA(Logic Cell Array)的概念,内部包括可配置逻辑模块CLB (Configurable Logic Block)、内部连线(Interconnect)和输出输入模块IOB(Input Output Block)三个部分。它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采用FPGA设计电路,用户不需要投片生产就可以得到合用的芯片。

? FPGA可做其它全定制或半定制ASIC电路的中试样片。

? FPGA内部有丰富的触发器和I/O引脚。

? FPGA采用高速CHMOS工艺,功耗低,可以与CMOS、TTL电平兼容。

? FPGA是ASIC电路中设计周期最短、开发费用最低、风险最小的器件之一。

可以说,FPGA芯片是小批量系统提高系统集成度、可靠性的最佳选择之一。

FPGA设置其工作状态是由存放在片内RAM中的程序来实现的,因此,工作时需要对片内的RAM进行编程。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配置模式,采用不同的编程方式。加电时,芯片将EPROM 中数据读入片内编程RAM中,等配置完成后,FPGA进入工作状态。掉电后,FPGA恢复白片,内部逻辑关系消失,因此,FPGA能够重复使用。FPGA的编程不需要专用的编程器,只须用通用的EPROM、PROM编程器即可。当我们需要修改功能时,只需要更换一片EPROM即可。这样,同一片FPGA,不同的编程数据,就可以产生不同的电路功能]2[。因此,FPGA的使用是非常灵活

的。

利用FPGA开发时,所用软件为Quartus II。Quartus II是Altera提供的FPGA/CPLD开发集成环境。Altera是世界上最大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供应商之一。Quartus II在21世纪初推出,是Altera前一代FPGA/CPLD集成开发环境MAX+plus II的更新换代产品,它界面友好,使用便捷。在Quartus II上可以完成设计输入、布线布局(适配)、HDL综合、仿真、下载和硬件测试等流程,它提供了一种与结构无关的设计环境,使设计者能方便地进行设计输入、快速处理和器件编程。下图1.1所示的上排是Quartus II的编译设计主控界面,它显示了Quartus II自动设计的各主要处理环节和设计流程,包括设计输入编辑、设计分析与综合、适配、编程文件汇编(装配)、

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汇总1_参考答案

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 第1章信息系统分析员涉及的领域 一、填空题: 1. 系统分析是理解并详细说明信息系统应该是做什么的过程。 2. 系统设计是详细说明信息系统的许多组件在物理上是怎样实施的过程。 3. 信息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件集合。其收集、处理、存储和产生完成业务任务所需信息的输出。 4. 作为一个系统的分析员所需的技能包括: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业务知识和技能、 人的知识和技能。 5. 业务流程重组指研究、分析和重新设计企业的基本业务过程,为企业降低成本和/或提高效益。 6. 事务处理系统是收集和记录影响组织的事务信息的信息系统。 7. 决策支持系统与基于知识的系统是允许用户探究有效的选择或决策效果的支持系统或自动制定决策路线。 二、选择题 1. 一个组织为核心信息系统提交使用一组集成的软件包的过程,称 C A. 战略规划 B.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C. 企业资源规划 D. 应用程序结构计划 2. 接收事务处理系统收集的信息并为管理人员生成计划和控制业务所需报表的信息系统:D A. 决策支持系统 B. 基于知识的系统 C. 企业应用 D. 管理信息系统 3. 支持企业范围内的操作与数据的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通常包括TPS、MIS等系统的某些方面,则该系统称 C A. 决策支持系统 B. 基于知识的系统 C. 企业应用 D. 管理信息系统 4. 是为实现业务职能,一个组织所需的集成信息系统的说明,其常列出整个信息系统的数据清单。称 A A. 应用程序结构计划 B. 技术结构计划 C. 企业应用 D.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5. 实现计划的信息系统所需的硬件、软件和通信网络的说明,称: B A. 应用程序结构计划 B. 技术结构计划 C. 企业应用 D.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三、判断题 1.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个组织为核心信息系统提交使用一组集成的软件包的过程。对 2. 企业资源计划软件购买后可直接被企业应用,无需再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定制。错

图书馆借还书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图书馆借还书管理系统 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一、引言 1.1项目背景介绍 1.2系统目标 二、系统分析 2.1功能需求描述2.2数据流程图 2.3数据字典 三、系统设计 3.1 登陆界面 3.2 借书界面 3.3 还书界面 一、引言

1.1项目背景介绍 图书管理是高校内每一个系部或院部都必须切实面对的工作,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的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图书资料,这种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且较为繁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迅速发展,这种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必然被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技术所取代。图书馆里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个分支,有着手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馆里的效率。因此,开发一套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的图书管理系统将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1.2系统目标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总目标是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开发方法,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支持并规范图书和读者资料的管理,借书还书等过程,并加强上述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应用,提高各部门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述评,实现各部门信息的准确,及时处理和沟通及共享,为图书馆对库存资料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反馈信息,以实现图书馆的总体目标。 二、系统分析

2.1功能需求描述 依据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高层数据流程图,确定借还书系统的5项处理功能,即借阅管理、还书管理、统计管理、读者信息管理和图书信息管理。根据借书业务流程图和还书业务流程图,确定借还书处理相应的处理功能,比如借书处理又细分为读取借阅证、输出书籍信息和输出不可借阅信息3项处理功能;还书处理又细分为确认破损情况、确认丢书情况和办理还书3项处理功能,其中确认破损情况又可分为打印警示单和修改读者信息2项处理,确认丢书情况可细分为获得读取借阅证、打印罚款单和修改数据库的处理。 除此之外,依据借还书系统高层数据流程图,并根据实际操作的需要,衍生出系统管理(包括密码管理和用户管理)、读者信息管理(包括读者信息修改、查询、添加)和图书信息管理(包括图书信息查询、修改、添加)3项处理功能。 2.2 数据流程图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题库和答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填空 1. 信息按照( )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A. 应用领域 B. 加工顺序 C. 管理的层次 D. 反映形式 答案: C 2. 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 ( ) 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 A.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B. 作业信息系统 C. 决策支持系统 D. 情报处理系统 答案: B 3. 信息系统对管理职能的支持,归根到底是对 ( ) 的支持. A. 计划 B. 组织 C. 控制 D. 决策 答案: D 4. 业务系统规划法(BSP)的核心是( ) A. 明确企业目标 B. 定义(识别)业务过程 C. 进行数据分析 D. 确定信息结构 答案: C 5. 下面哪一项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特点是错误的: ( ). A. 少量的易于识别的可操作的目标 B. 可确保企业的成功 C. 由企业的所有CSF决定组织的信息需求 答案: B 6. 下面哪一项不是信息系统局部开发层次的优势:( ). A. 相对简单的IT开发 B. 帮助理论的证明 C. 组织变化的阻力最小 D. 优化组织过程 答案: D 7. 一般子系统的划分是在系统( )阶段,根据对系统的功能/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的. A. 需求分析 B. 逻辑阶段 C. 总体设计 D. 详细设计 答案: A 8. 在新产品开发机构重组中,以开发某一新产品为目标,组织集设计,工艺,生产,供应,检验人员为一体的承包组,打破部门的界限,实行团队管理,以及将设计,工艺,生产制造并行交叉的作业管理,这属于( ). A. 功能内的BPR B. 组织间的BPR C. 功能间的BPR D. 功能内的BPR 答案: C 9. 数据存贮设计则根据数据资源分布具体确定了数据存贮的( ). A. 逻辑方式 B. 物理方式 答案: A 10. 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 )为基础绘制的. A. E-R图 B. 管理功能图 C. 业务流程图 D. 数据流程图 答案: D 11. 在关系规范化过程中,一般来讲,满足( )的关系即可满足信息处理的要求,就可以认为是比较规范的关系. A. 第一范式 B. 第二范式 C. 第三范式 D. BC范式 答案: C 12. RUP中的软件生命周期在时间上被分解为四个顺序的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Inception),细化阶段(Elaboration),构造阶段(Construction)和交付阶段(Transition),每个阶段结束于一个主要的里程碑(Major Milestones).构建阶段结束时是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初始功能(Initial Operational)里程碑.

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单选题 1、关于企业中物流与信息流的正确的提法就是: ( B ) B、信息流就是双向的 2、关于系统分析错误说法就是: ( D ) D、进行程序设计 3、开发人员获得企业领导意见的最好形式就是: ( C )C、面谈 4、以下哪种数据库语言可以实现对数据表中数据的查找等操作 B、数据操纵语言 5、以下结构中,不属于结构化语言的结构就是: ( D ) D、层次 6、实体关系图中,商品实体与顾客实体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 C )C、多对多 7、系统规划的主要特点就是: ( D ) D、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 8、在系统分析阶段抽象地反映信息的流动、处理、存储与使用的工具就是: A、数据流程图 9、系统分析员最基本与重要的能力就是: ( C )C、与人沟通的能力 10、在下述各项中,属于数据库最主要的特点就是: ( D ) D、数据共享 1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 B ) B、目标含糊 12、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操作的最小单位就是: ( B ) B、字段 13、实体关系图中,产品实体与零件实体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 C ) C、多对多 14、系统开发工作的目的与出发点就是: (C )C、满足用户要求 15、数据流程图的外部项的作用就是: B、系统之外提供或获得数据的组织机构或个人 16、所谓的逻辑模型就就是对信息系统的功能抽象地加以定义与描述,暂时不涉及到其实现的: ( D ) D、具体技术手段 17、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哪个阶段,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接触最多: ( A )A、系统分析阶段 18、数据流图中的哪个要素就是建立新系统的功能模块的基础: C、数据处理 19、全程参与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过程的人员就是: ( B ) B、系统分析员 20、对于影响大、出现概率高的信息系统风险采用的主要措施就是: ( B ) B、控制 21、决策支持系统就是MIS的一个重要分支,它( C )。C、强调支持而不就是代替决策22、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 ( A )A、自顶向下原则 23、数据建模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 (C ) C、实体关系图 24、实体关系图中,医生实体与患者实体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 C ) C、多对多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DOC

第1章软件工程基础知识 1.1软件工程知识体系 ●软件需求(Software Requirements) ●软件设计(Software Design) ●软件构造(Software Construction) ●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 ●软件维护(Software Maintenance) ●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软件工程管理(Softwar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软件工程过程(Software Engineering Process) ●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Software Engineering Tools and Methods) ●软件质量(Software Quality) 1.2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型 ● 1.2.1 软件生存周期 ●Boehm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GB 8566-1988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GB/T 8566-1995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模型 ●GB/T 8566-2001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模型 ●UP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 1.2.2 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 ●演化模型(evolutionary model) ●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 ●喷泉模型(water fountain model) 1.3软件质量模型与软件质量管理 ● 1.3.1 软件质量模型 ●软件产品的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 ●质量特性、质量子特性和度量 ●功能性:适宜性、准确性、互用性、依从性、安全性 ●可靠性:成熟性、容错性、可恢复性 ●可用性:可理解性、易学性、可操作性 ●效率:时间特性、资源特性 ●可维护性:可分析性、可修改性、稳定性、可测试性 ●可移植性:适应性、易安装性、一致性、可替换性 ● 1.3.2 软件质量管理 ●质量需求分析 ●质量计划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质量改进 ●软件质量管理体系

图书馆借还书系统的需求分析说明

图书馆借还书系统的需求分析说明 (小组成员:冯鹏、周森林、胡雷、郑煜彬、邵旭东) 1 引言 1.1编写的目的 随着图书馆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图书的数目也不断地增多,有关图书的各种信息也成倍增多,面对庞大的信息量,传统的人工管理会导致图书馆管理上的混乱,人力和物力的浪费,管理成本的增加,从而使图书馆的负担过重,影响整个图书馆的运作和控制管理,因此,制定一套合理、有效,规范和使用的图书馆借还书系统,对图书资料进行统一的储存和管理变得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IT产业和Internet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引起信息管理的革命,实现了信息管理自动化,提高了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图书管理系统面对大量的可模块化处理的信息,是当今信息革命的一个重要阵地。我们小组开发图书馆借还书系统就是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式代替手工管理模式,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做到信息规范化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让图书馆更好的为学校和社会服务。 1.2背景 项目名称:图书馆借还书系统 项目委托单位: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 项目开发人员:冯鹏、胡雷、周森林、郑煜彬、邵旭东 系统开发平台:SQL SERVER、windows pc、java等。 1.3定义 (1)系统:图书管理软件 (2)图书信息:图书的基本信息,包括书名、图书编号、作者、出版社、索书号、库存数量和库存位置等,以便于读者查阅。 (3)借书记录:包括借书人的姓名、班级、借书卡号、以及借书书名、书号、借书日期等。(4)借书规则:对于不同的借书人有不同的借书数量和借书时间。 1.4 参考资料 (1)朱群雄、汪晓男等,《系统分析与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王恩波,《管理信息系统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 (3)王珊,《数据库原理和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说明书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信管专业使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高校信息管理类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核心课程。因此在学习了有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工具等理论、方法和工具之后,要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设计是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步骤、开发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设计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的能力。 1.目的 通过了解实际企业或已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的案例,使学生建立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感性认识;通过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的主要步骤和各阶段文档的编写,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基本要求 (1)掌握系统调查方法; (2)掌握系统分析方法; (3)学会简单系统的设计; (4)训练程序设计能力; (5)学会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等。 3.主要内容 (1)调查一个实际单位或部门。如没有条件也可将此内容改为了解某个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 (2)在调查或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 (3)根据逻辑设计方案,进行系统设计。 (4)模拟系统实施。 (5)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4.步骤与方法 4.1 初步调查 (1)调查方法:询问、发调查表、开会、实习、查资料等。 (2)调查内容: ①企业总貌:组织概况、企业目标、现行系统情况、简单历史、企业产品、产值、利税、体制及改革情况、人员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中长期计划及主要困难等。 ②企业信息需求情况:了解各职能机构所要处理的数据,估计各机构发生的数据及频度,调查内、外部环境的信息及信息源。 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学习 4.2 可行性分析 根据初步调查的情况,从技术上、经济上、管理上进行开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

广州图书馆自助借还书系统人机学分析

人机工程学 (2013 -2014学年第一学期) (广州图书馆自助借还书系统人机工程学分析)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 报告名称广州图书馆自助借还书系统人机工程学分析 指导老师xxx 小组成员xxx 报告时间2013年12月31日

目录 1. 引言 (3)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3) 2. 人机界面分析 (4) 2.1 人体模型的选取 (4) 2.2人机界面组成 (5) 2.3 触控屏幕分析 (6) 2.4 其他分析 (11) 2.5尺寸分析 (12) 2.5.1 显示器尺寸 (12) 2.5.2 操作台尺寸 (15) 3. 用户行为分析 (15) 3.1 读者借书流程 (15) 3.2 读者还书流程 (16) 4. 用户行为仿真及仿真结果分析 (17) 4.1 创建产品模型 (17) 4.2可触及分析 (18) 4.2.1用户行为仿真及仿真结果分析 (19) 4.3视野分析 (24) 5. 总结与体会 (31)

1.引言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图书馆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图书的数目也不断地增多,有关图书的各种信息也成倍增多,面对庞大的信息量,传统的人工管理会导致图书馆管理上的混乱,人力和物力的浪费,管理成本的增加,从而使图书馆的负担过重,影响整个图书馆的运作和控制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迅速发展,这种传统的手工作业方法必然被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方法所取代。自助借还书系统是让读者在图书馆内利用机器设备自行借阅或归还图书资料,而无需经过馆员手工作业的一种服务方式。这种借还书方式而自助服务提供的则是一种全新的选择,通过简单的人机对话,就可以自主完成图书的借还。实现了信息管理自动化,提高了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受到读者们的广泛青睐。 在此,我们通过对借还书系统的物理尺寸分析、空间尺度分析及操作过程的效率分析,对借还书系统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1.2主要分析方面 本文将通过以下方面对借还书系统人机系统进行分析: 1)人机分析 2)用户行为分析 3)用户行为仿真及仿真结果分析分析 图1.1 广州图书馆 3M读者自助借还书系统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鞋店进销存管理系统 一.项目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它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早在1954年,银行、大公司和大企业纷纷采用计算机进行账户和账目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统计报表等。从数据的收集、存储、整理到检索统计,应用的范围日益扩大,使计算机的应用很快超过科学计算,成为最大的计算机应用领域。 鞋店管理的特点是信息处理量比较大,所存的鞋种类多,而且由于进货单、销售单、需求单等单据发行量特别大,关联信息多,查询和统计的方式各不相同等原因,因此在管理上实现起来有一定困难。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息的重复传递,单据报表种类繁多,各个部门管理规格不统一等问题。 在本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满足计算机管理的需要,我们采取了下面的一些原则: 1、统一各种原始单据的格式,统一账目和报表的格式。 2、删除不必要的管理冗余,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3、程序代码标准化,软件统一化,确保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实用性。 4、界面尽量简单化,做到实用,方便,尽量满足书店中不同层次员工 的需要。 二.定义 “鞋店进销存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添加、修改、查询、退货操作等服务。用户在登陆界面输入用户名,密码后系统核对正确进入系统内部。系统就要求用户选择事务类型(添加、修改、查询、退货等),直至用户选择退出应用服务,询问用户是否退出应用服务,如果用户选择结束,系统重回登陆界面。用户进入添加界面后,首先可以输入的数字必须大于等于100),否则系统显示输入有误。用户点击确认后,由系统查询,判断该取值是否超出库存量,如果没有,则系统会显示确认界面,用户单点击“确认”后,系统自动生成账单,并在后台进行工作,系统进行清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说明书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说明书 §.项目开发背景 系统开发背景 随着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和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希望通过发表意见、查询数据,甚至进行网上购物,这就迫切需要实现与数据库的互连。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可以把数据库技术引入到系统中。数据库技术发展比较成熟,特别适用于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组织管理,技术具有较佳的信息发布途径,这两种技术的天然互补性决定相互融合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采用的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有高度的交互性,高效的用户界面等优点,但存在数据交互和交互规则移至客户端,代价高,维护成本高,缺少中央控制,多媒体要素不易扩展等缺点。基于瘦客户机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数据库技术采用三层或多层体系结构,它通过服务器及中间件访问数据库,能够克服以上缺点。 我国不少高校都实行了学分制,它的核心是允许学生自由选课,即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在这里,学生选课时的制约因素比较复杂,工作量也很大,而且往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运用计算机辅助选课,即能实时地对大量选课数据进行检验和统计,十分方便地输出选课结果,同时也避免了人工处理时容易产生的错误。 现行业务流程分析 现今,有很多的学校都是初步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选课情况的统计和查询等往往采用对课程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学生的选课权限、以及选课代号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学校都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学校采取手工方式对学生选课情况进行人工管理,由于信息比较多,选课信息的管理工作混乱而又复杂;一般选课情况是记录在文件上,课程的数目和代号也记录在文件中,学校的工作人员也只是当时对它比较清楚,时间长了,如再要进行查询,就得在众多的资料中翻阅、查找了,造成查询费时、费力。如要对很长时间以前的选课进行更改就更加困难了。 经过调查现学院选课流程如图一所示: 图一:选课流程图

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

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 撰写要求 实验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是报告原则上不少于4000字,需在封面注明设计选题、班级、姓名、学号及课题设计日期、地点,其正文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简介和系统可行性分析 (2)系统分析部分 1)组织结构图 2)管理功能图 3)业务流程图 4)数据流程图 5)数据字典 6)数据加工处理的描述 7)管理信息系统流程设想图(新系统模型) (3)系统设计部分 1)功能结构图设计 2)新系统信息处理流程设计 3)输出设计(主要指打印输出设计) 4)存储文件格式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 5)输入设计(主要指数据录入卡设计) 6)代码设计(职工证号和部门代号等) 7)程序设计说明书 (4)系统实施部分(信管班需写此部分内容,非信管班不作要求) 1)程序框图 3)模拟运行数据 4)打印报表 5)系统使用说明书 (5)附录或参考资料

案例: 东方红照明有限公司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施说明:本例时间较早,开发工具选用VFP。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现有的硬件和软件环境进行系统再开发实现,学习重点放在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实际过程、方法及内容。 这里给出一个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实例,目的是使大家进一步深入了解开发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必须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在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上开发者应当完成的各项工作内容和应当提交的书面成果。 一、东方红照明有限公司产品库存管理系统简介 东方红照明有限公司是我国东北地区一家生产照明灯的老企业,每年工业产值在四千万元左右。该厂目前生产的产品如表l所示。 表1 某厂产品品种规格、单价及定额储备 工厂的产品仓库管理组隶属于销售科领导,由七名职工组成,主要负责产品的出入库管理、库存帐务管理和统计报表,并且应当随时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提供库存查询信息。为了防止超储造成产品库存积压,同时也为了避免产品库存数量不足而影响市场需求,库存管理组还应该经常提供库存报警数据(与储备定额相比较的超储数量或不足数量)。

大学图书馆借阅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实验1:结构化需求分?析—大学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1.实?验内容说明: 开发一?个大学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图书?信息查询、读者信息查?询、借书、还书、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图书?注销、处罚、图书预订?、缺书登记。 读者借?书要办理借书手续,出?示图书证,没有图书证?,需去图书馆办公室申?办图书证。如果借书数?量超出规定,则不能继?续借阅,系统规定本科?生最多只能借阅10本?,借期1个月;教师最?多能够借阅20本,借?期3个月,均可以续借?1次。超期者每本每天?处罚1元,丢失者处罚?原价值的5倍,破损1?页处罚1元。 读者可?以预订图书,如果图书?馆当前有读者预订的图?书,则通知读者并对预?订的图书保存3天,超?期后自动消除预订;如?果当前馆内没有读者预?订的图书,则在将来有?此书后,自动以EMA?I L方式通知读者,自?通知时间起保存3天,?超出3天,此书不再为?预订者保留。 当读者?还书时,流通组工作人?员根据图书证编号找到?读者的借书信息,查看?是否超期。如果已经超?期,则处罚。如果图书?有破损,则进行破损处?罚。登记还书信息,做?还书处理,同时查看是?否有预订记录,如果有?则发出EMAIL通知?到书。 系统每天自动?查找借还书记录,提前?3天通知读者应准备还?书。 图书采购人员采?购图书时,要注意合理?采购,每册图书采购5?本。如果有缺书登记,?则随时进行采购。采购?到货后,编目人员进行?验收、编目、上架,录?入图书信息,检查却书?登记,发到书通知,进?行新书信息发布。如果?图书丢失或旧书淘汰,?则将该书从书库中清除?,即图书注销。 系统?的各种参数设置最好是?灵活的,由系统管理人?员根据需要设定。例如?:借阅量的上限,应还?书提示的时间,预订图?书的保持时间等参数。?2.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结构?化需求分析的方法、过?程和相应的文档内容与?格式。特别是熟悉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和I?P O图三个核心技术 的?应用。 2)以小组形式完?成本实验,锻炼同学之?间的协作和沟通能力、?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熟?练掌握常用的CASE?工具。 3.实验学时?: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影印版 第七版 (Lonnie D.Bentley Jeffrey L.Whitten) 课后答案[1-4章].khda

Who are the typical stakeholders in an information system?what are their roles? system owners System owners is an information system s sponsor and executive advocate,usually responsible for funding the project of developing,operating,and maintaining the information system. System owners usually come from the ranks of management.For medium to large information systems,system owners are usually middle or executive managers.For smaller systems,system owners may be middle managers or supervisors.system users System user is a customer who will use or is affected by an information system on a regular basis capturing,validating,entering,responding to,storing,and exchanging data and System users make up information workers in any information system. system designer System designer is a who translates system user s business requirements and constrains technical solutions.She or he designs the computer databases,inputs,screens,networks,and software that will meet the system user s requirements.system builder System builder is a technical specialist who constructs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components based on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 generated by the system designers. systems analyst Systems analyst is a specialist who studies the problems and needs of an organization to determine how people,data,processes,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est accomplish improvements for the business.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ole of system analysts and the role of the rest of the stakeholders? ing,val information. the vast major ing, entering ajority majority of the echnical technical special specialist trains into techn outputs,scr ments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

读《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一书有感 作为一个软件专业的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阅读《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一书中以及加上老师教导,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不少。 系统就是由若干可以相互区别、由相互联系并且各自独立的单元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同样是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和环境适应性。在开发完成一个软件项目的过程中,系统工程必须经过开发阶段、建造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维护阶段。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又称瀑布法)、原型化方法(迭代法)、面向对象方法。 按时间过程来分,开发方法分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实际上还有许多处于中间状态的方法。原型法又按照对原型结果的处理方式分为试验原型法和演进原型法。试验原型法只把原型当成试验工具,试了以后就抛掉,根据试验的结论做出新的系统。演进原型法则把试好的结果保留,成为最终系统的一部分。 按照系统的分析要素,可以把开发方法分为三类: ①面向处理方法(Processing Oriented ,简称PO)。 ②面向数据方法(Data Oriented ,简称DO)。 ③面向对象的方法(Object Oriented ,简称OO)。

系统分析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 系统开发是面向客户的,应从客户的角度考虑。 诸如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之类的产品更新换代机构应该在所有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中建立起来。 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并不是一个顺序的过程,它允许步骤的重叠和倒转等。 如果系统的成功可能性受到很大限制时,应取消整个项目。 文档材料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重要的可递交成果,应加以重视。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主要集中于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整体描述,包括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环境,信息系统构件,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期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系统开发过程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信息系统和软件的CMM框架用来帮助改善其系统开发过程的成熟度。CMM包括了五个成熟度等级: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期中,每个等级都是下一个等级的必须条件。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可能被称为定义阶段或者逻辑设计阶段。需求分析阶段的第一个任务是确定需求,在这个阶段至少将目标转换成为满足其需要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的框架。在这个阶段需要交付的成果是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的草稿。在初步定义完了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后,得排列需求的优先次序。如果一个项目落后于进度或者超出预算,,知道哪个需求比其他需求更重要可能是很有用的。在排列需求的优先次

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复习纲要)

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复习纲要) 目录 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 (1) 第一部分 (2) 第1章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环境 (2) 一.基本概念 (2) 二.重点内容 (2) 第2章信息系统构件 (3) 一.基本概念 (3) 二.重点内容 (3) 第3章信息系统开发 (4) 一.基本概念 (4) 二.重点内容 (4) 第4章项目管理 (6) 一.基本概念 (6) 二.重点内容 (6) 第二部分 (6) 第5章系统分析 (6) 一.基本概念 (6) 二.重点内容 (7) 第6章需求获取的调查研究技术 (8) 一.基本概念 (8) 二.重点内容 (8) 第7章使用用例建模系统需求 (8) 一、基本概念 (8) 二、重点内容 (9) 第8章数据建模和分析 (9) 一.基本概念 (9) 二.重点内容 (10) 第9章过程建模 (10) 一.基本概念 (10) 二.重点内容 (11) 第10章使用UML进行面向对象分析和建模 (12) 一.基本概念 (12) 二.重点内容 (12) 第11章可行性妇女系和系统方案建议 (13) 一.基本概念 (13) 二.重点内容 (13) 第三部分系统设计方法 (14)

第一部分 第1章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环境 一.基本概念 1.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人、数据、过程和信息技术之间相互作用,收集、处理、存储和提供支持企业运作的信息的集合体。 2. 二.重点内容 1. 七类信息系统应用: 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信息系统、主管信息系统、专家系统、通信和协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2.系统关联人员(参与者) 1)系统所有者: 2)系统用户: 内部系统用户(如技术人员、服务人员、中间经理、高层经历) 外部系统用户(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 3)系统设计人员(如网络架构师、数据库管理员、web架构师) 4)系统构造人员(应用程序员、系统程序员) 5)系统分析员 6)外部服务提供者 7)项目经理 3.系统分析员的角色 系统分析员既懂业务又懂技术,他们首先研究业务问题和机遇,然后把业务和信息需求转换为对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规格说明,而这个信息系统则由包括程序员在内的技术专家来实现。 4.系统分析员所需的技能 有效的信息技术知识 一半商业知识 通用的解决问题的技能 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 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项目名称:南阳理工学院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指导教师:李倩 班级:12软工移动2班 学生名单:

目录 一绪论 (1) 1系统简介 (1) 2设计目的 (1) 3设计内容 (1) 二需求分析 (1) 1. 系统目标 (1) 信息系统目标 (1) 目标说明 (1) 2 系统结构 (1) 信息系统需求结构 (1) 需求结构的说明 (1) 3 功能用例模型 (1) 4 系统性能需求 (1) 三系统分析 (1) 1 创建类图的步骤 (1) 2 系统类图 (1) 3 序列图和协作图 (1) 4 活动图 (1) 四系统设计 (1) 1 逻辑体系结构设计 (1) 2 系统数据库设计 (1) 概念模型设计 (1) 逻辑模型设计 (1) 3.系统流程图 (1) 五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 (1) 六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 七输入输出设计 (1) 八系统界面设计 (1) 九总结 (1) 十小组分工 (1)

一绪论 1系统简介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针对学校人事处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主要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另外还考虑到学生选课,针对这些要求设计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2设计目的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或及时升级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本设计是对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总体的把握,以便在后续的进一步开发过程中更好的控制总体进度,系统主要面向的对象是在校的学生。 3设计内容 本系统主要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针对这些要求设计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本设计主要解决与学生信息管理相关的问题,设计一个功能齐全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生档案信息的增删查改以及学生选课及课程的增删查改、学生成绩的录入和对学生成绩的分析等主要功能。

图书馆管理系统系统分析与设计doc资料

大学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 1 概述 1.1现行系统简介 图书管理系统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分为两大部分:流通系统和采购系统。 采购系统分为订单管理、图书入库、图书著录、图书上架、新书报道和书目审查、系统设置;流通系统分为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借阅证管理、图书借阅、图书归还、系统设置等模块。其中,核心模块是采购系统:图书入库、图书上架;流通系统: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借阅证管理、图书借阅、图书归还等。 而对于当前手工处理系统的流程大致为: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附带的描述书本信息的卡和读者借阅证一起放到一个小格栏,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上贴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书时读者将要还的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根据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写相应的还书信息。 图书馆领导机构与组织机构如下图: 1)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学校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图书馆工作。有关图 书馆工作的重大事项由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图书馆设馆长一名,设副馆长两名,由学校聘任。

2)馆长主持全馆工作,领导制订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及经费预算,组织贯 彻实施。副馆长协助馆长工作。 3)图书馆从实际出发,以方便读者和有利于科学管理为原则,经学校批准,设立办公 室、采编部、借阅部、期刊部、南馆借阅部、信息咨询部和情报技术部等七个部室,各部室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至二名,由学校聘任。 4)学校设立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作为全校文献信息工作的咨询和协调机 构。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成员以教师为主,吸收学生参加。学校主管图书馆工作的 副校长担任主任委员,图书馆馆长担任副主任委员。 1.2 可行性分析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 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图书馆信息而设计的。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现今,有很多的图书馆都是初步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书天数、超过限定借书时间的天数)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以及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 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的图书馆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 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图书馆采取手工方式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人工管理,由于信息比较多,图书借阅信息的管理工作混乱而又复杂;一般借阅情况是记录在借书证上,图书的数目和内容记录在文件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管理员也只是当时对它比较清楚,时间一长,如再要进行查询,就得在众多的资料中翻阅、查找了,造成查询费时、费力。如要对很长时间以前的图书进行更改就更加困难了。 基于这此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 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方面(图书借阅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需求。图书借阅者的需求是查询图书馆所存的图书、个人借阅情况及个人信息的修改;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借阅者的借阅及还书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形成借书或还书报表给借阅者查看确认;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功能最为复杂,包括对工作人员、图书借阅者、图书进行管理和维护,及系统状态的查看、维护并生成催还图书报表。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期末考试题-B卷-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2006——2007学年第2学期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期末考试试题(B)答案

答题卡:1—30题

一.单重选择题:(45分) 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总分45分。每个小题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合适的, 请你把所选择的答案在答题卡上标记出(A, B, C, D, 或E), 其余的回答方式无效. UML Modeling T ool 1.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view in Rational Rose? https://www.doczj.com/doc/d95884815.html,ponent view B.Deployment view https://www.doczj.com/doc/d95884815.html,e case view D.Logic view E.Static view 2.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UML diagrams is critical in Rational Rose forward-engineering in order to create skeletal code? A.Class diagram https://www.doczj.com/doc/d95884815.html,e case diagram C.Sequence diagram D.Collaboration diagram E.State diagram UML diagrams in UML 1.x Class Diagram 3.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Class Diagram Modeling doing for a class is FALSE? A.It helps to collect attributes in association B.It helps to collect attributes and methods in heritance relationship C.It helps to collect signature in method in dependency relationship D.It helps to collect attributes and methods in dependency relationship E.It helps to collect attributes in aggregation relationship Object Diagram 4.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difference between Class Diagram and Object Diagram is FALSE? A.Object Diagrams are about instant and instance B.Object Diagrams are only used when Class Diagrams are not good enough C.Class Diagrams are commonly used D.Object Diagrams are used to replace the Class Diagrams E. A Object Diagram is a scenario of a Class Diagram State Diagra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