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意目标:

通过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的复习,使学生认识到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性。

2、能力目标:

通过复习减数分裂、遗传规律及其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逻辑思维能力。

3、认知目标:

(1)加深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2)理解减数分裂是遗传规律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

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对比、归纳

教学说明

一、教学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宗旨,更是贯彻、实施二期课改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是历年生物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并通过一定的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使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在新情景下得到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构思

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复习减数分裂过程的基础上,比较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帮助学生归纳整理三大遗传规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理解三大规律都发生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在生物的遗传中是同时起作用的。

本课主要采用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思考回答的方法,帮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复习。同时,通过一定量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类遗传病》优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类遗传病》优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类遗传病》优质教案 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学编著,《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任志鸿主编,《高中优秀教案·生物·必修:Ⅱ》2005年9月第2版,南方出版社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学编著,《新课标教案生物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一、课标解读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内容要求:简述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说出医学遗传学对遗传病的分类原则,列出遗传病的类型;举例说出各类单基因病的遗传方式和患病率;列举染色体病对新生儿的严重危害。调查某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二、教材分析 《人类遗传病》包括“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于人体健康”。课程标准对人类遗传病的要求是了解水平,教材辅以实例,简要介绍了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这部分,教材还根据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安排了“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旨在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该教学设计面向高中二年级综合班学生。学生已经习得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知识后,不难理解遗传病依据其病理进行的分类。而且学生在第二章第3节已经学习

了伴性遗传,已经学会分析了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综合班的同学,学习生物的时间有限,而且学习的兴趣不一定很高。所以采取资料搜集和实用性实例分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学习以后能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健康生活。对于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他们虽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教师可启发学生先自学,再尝试用概念图的方法对遗传病加以概括分类。对于实践调查,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先加以趣味性引导,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人类遗传病主要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调查社会人群中的遗传病,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生物学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进行遗传调查和实验活动中,善于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和进行自主性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培养勇于创新与合作的科学精神。 (2)引导学生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宣传遗传病的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的优生意识,从而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难点: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测试题

高一减数分裂和遗传定律测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鉴别一株黄色子叶的豌豆是否为纯合子,常用的方法是( ) A .杂交 B .测交 C .检查染色体 D .观察性状 2.两只杂合子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3只小羊是白色。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 A .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B .一定是黑色的 C .一定是白色的 D .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3.现有AaBb 和Aabb 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自交,假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力均相同,在自然状态下,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 A.1/2 B.1/3 C.3/8 D.3/4 4.某种基因型为Aa 的高等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 ) A .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 B .雌配子︰雄配子 = 1︰3 C .A 雌配子︰a 雄配子 = 1︰1 D .雌配子︰雄配子 = 1︰1 5.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 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间行种植。 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 )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 、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6、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 ,下列图象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依次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④② D .③④ 7采用哪一组方法,可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问题 (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合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 1的基因型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8.人类多脂基因(T)对正常(t)是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A)是隐性,两对基因位于二对同尖染色体上。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有两种病的几率分别是 ( ) A 、1/2、1/8 B 、3/4、1/4 C 、1/4、1/4 D 、1/4、1/8 9.水稻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关系的是( ) ①有芒×有芒→有芒 ②有芒×有芒→有芒215 + 无芒70 ③有芒×无芒→有芒 ④有芒×无芒→有芒101 + 无芒97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某男子患先天聋哑,他的父母和妹妹均无此病,如果他妹妹与先天聋哑患者结婚,出生病 孩的几率是( )A .21 B .32 C .3 1 D .41 1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共有的特点是 ( )①DNA 复制 ②形成赤道板 ③纺锤体出现 ④联会 ⑤着丝点分裂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⑤⑥ D .①②③⑤ 1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高中生物 《人类遗传病》教案示例

《人类遗传病》教案示例 广州市第一中学孙淑贞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主要讲述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与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联系密切。本节活动较多:一个调查,两个资料搜集和分析,一个科学·技术·社会(STS)。本节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紧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学对象分析 本人所任教的班级是高二级文科班的学生,对于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他们虽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教师可启发学生先自学,再尝试用概念图的方法对遗传病加以概括分类。 对于实践调查,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先加以趣味性引导,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相关的资料收集看似简单,运用互联网搜索的结果易造成大量资料的积压与浪费;文科班的学生个性鲜明,语言表达能力强,若能利用自已搜索到的资料在辩论会中展示自我个性,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②概述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监测和预防的方法。 ③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 ①调查某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②搜集和交流人类基因组计划或基因诊断和治疗研究方面的资料。 3.情感目标 ①在进行遗传调查和实验活动中,善于从自已亲身经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和进行自主性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培养勇于创新与合作的科学精神。 ②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认同遗传学研究的新成就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积极思考遗传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联系,为普及遗传学知识做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调查法、辩论法、讨论学习法、赏识性评价 2.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设计调查表 四、教学流程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以此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常见遗传病教案

人类遗传病教案 学习目标 1.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遗传病。知道人类遗传病的三种类型。 2.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3.优生的概念。知道优生的含义。 4.优生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能说出优生的四种措施。 学习重点、难点 1.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遗传病。 2.优生的措施 教学过程: 教师:既然说到人类遗传病,那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人类遗传病么? 学生:人类遗传病指的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家族性遗传疾病。 教师:没错,人类遗传病呢,我们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这些内容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涉及了一些 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目前世界上有6500多种,每年以10~50种的速度递增 1.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低。 2.常有显隐性,有明显的家族传递格局。常染色体隐性: 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 常染色体显性: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指甲髌骨综合征。X染色体隐性血友病、色盲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X染色体显性抗维生素VD佝偻病 多基因遗传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目前发现有100多种 1.家族聚集现象 2.易受环境影响 唇裂、无脑儿、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脊柱裂。 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目前发现100多种 1.几乎涉及到每一对染色体 2.遗传物质的改变很大 3.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胎儿期间自然流产染色体 结构猫叫综合征 (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2.染色体数目常染色体个别增加21三体综合征 (先天愚型)性染 色体 个别 减少特纳氏综合征 (性腺发育不良) 教师:在这里清同学们注意:

人类遗传病备课教案

第三节人类遗传病 富源县胜境中学李琪仙一、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本着这一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习者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让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主动地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则对学生知识加以组织,从而使学生记忆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其中有“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的世界,涉及更多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发生的变化,并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兴趣,学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理解上也更加深入。 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人类遗传病的概念。 2、通过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能举例说 明人类遗传病的种类,并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2、掌握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家庭系谱图,提高学生识图、解图的能力。 2、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培养学生温故知新、注重知识内在联系、 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关注人类健康。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掌握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2、教学难点 掌握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五、教学策略 1、学生课前完成《预习案》,理解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师生课堂进行知识梳理。 3、学生分活动小组和点评小组,重点完成《探究案》。 4、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强调。 六、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遗传学知识、基本的探究性学习的探究方法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本课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具备了可行性。 2、指导思想: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体现“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

高中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测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 高一生物(必修二)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 :请将第I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第II卷的答案填在规定的答题纸上。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B.兔的白毛和羊的褐毛 C.玉米的黄粒与圆粒D.豌豆高茎与绿色豆荚 2.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三次,在F3代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 A.1/8 B.7/8 C.7/16 D.9/16 3. 某纯合红花植物与另一纯合白花植物杂交,F l在低温强光下开红花,在高温荫蔽处则开白花, 这一实例说明 A.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形式B.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C.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4.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A.产生配子的比例B.产生配子的数量C.产生配子的种类D.基因型 5.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 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6.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进行测交,其测交后代中,与两个亲本的基因型都不同的个所占的比例是 A.0 B.25% C.50% D.100% 7. 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8.下列基因型中哪一项是纯合体 A. BbDD B. DdCc C. EERr D. AAbb 9.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能产生四种类型配子的基因型是 A.YyRR B.MmNnPP C.BbDdEe D.Aabb 10. 下列杂交组合中,子代基因型种类和表现型种类数相同的一组是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11.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与 aaBb 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 l的表现型比例是: A . 9 :3 : 3 : 1 ; B .1 :1:1:1 C . 3 :l : 3 ; l ; D .3 :1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F2代种子为480粒,从理论上推测,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数大约是 A.60粒B.30粒C.120粒D.240粒13.两个黄色圆粒豌豆品种进行杂交,得到6000粒种子均为黄色,但有1500粒为皱粒。两个杂交亲本的基因组合可能为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14.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优质教案

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 一、教材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人类遗传病及其病例 (2).什么是遗传病及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4).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2.能力目标: 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难点:(1)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几种遗传病,教材前几章已经出现伴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基础。另外“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是了解水平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

学习目的。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传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使由此发育成的个体患先天性遗传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学生分组讨论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练习题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 时同源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如下图。叙述正确的是() A. 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B. 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 C. 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 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2.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 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过程中,赤道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时期 B. 有丝分裂过程中,ef期的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C. 减数分裂过程中,cd期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D. 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 3.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器官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A细胞中 B. A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叫极体或精细胞

C. A、C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为2、2 D. A、C细胞属于减数分裂,A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4.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右图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 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bbTT B. 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表现型全部为花纹蛇 C. 让F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 16 D. 让F1花纹蛇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 8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5.如图是某种遗传病的家谱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遗传病遗传图谱判断: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性遗传。 (2)I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3)Ⅲ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其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4)若Ⅲ1与Ⅲ2婚配,其小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 6.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 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Ⅱ-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回答问题:

(完整版)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第3节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常见人类遗传病类型及其病例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2.能力目标: 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难点:(1)21三体综合征形成的原因。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四、教学设计思路 1.学案导学。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发导学案、布置预习→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新课导入 幻灯片展示白化病和感冒发烧两病图片,两种病有什么特点?前者能遗传,后者不会遗传!引入人类遗传病。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合作探究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 学生分组讨论 1.什么是遗传病?感冒发热是不是遗传病? 2.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一定是遗传病吗? 学生展示,点评。 教师讲述: 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人类遗传性疾病。 而感冒发热是由感冒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因而不是遗传病。 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是先天心脏发育不良所致。 (1)单基因遗传病: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疾病。 PPT展示列表总结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 PPT展示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2)多基因遗传病:多对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常见病例: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特点: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减数分裂和遗传的基本规律练习题

高一生物自我检测17 (减数分裂和遗传的基本规律) 1.具有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对作母本的植株必须采取的人工措施是。 2.测交就是让和相交。在杂种后代中显出不同性状的现象叫 。把杂种F 1 中显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叫。 3.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 4.豌豆子叶黄色(Y)与绿色(y)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将子叶黄色豌豆与子叶绿色豌豆杂 交,F 1为黄色。F1自花受粉后结出F 2 代种子共8003粒,其中子叶黄色豌豆种子6002粒。 试分析回答⑴为显性性状,为隐性性状。 ⑵亲本的基因型为和。 ⑶F 1 代产生配子的类型是,其比例是。 ⑷F 2 的表现型是和,其比例是,其中子叶绿色为粒。 ⑸F 2 的基因型是,其比例是。 5.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正确叙述是 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 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植物 C.遗传规律适用于受精过程 D.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6.在杂交后代中,生物的性状一旦出现,该性状就能稳定遗传的是 A.显性性状B.隐性性状C.相对性状D.优良性状 7.高梁红茎(R)对绿茎(r)是显性,用纯种的红茎和纯种的绿茎杂交 (1)预期子一代的植株是() (2)预期子二代的植株是() (3)F 1 的测交后代植株是() (4)绿茎高梁的相互受粉,后代植株是() A.1/2红茎,1/2绿茎 B.全部绿茎 C.3/4红茎,1/4绿茎 D.1/4红茎,3/4绿茎 E.全部红茎 8.番茄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为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 性状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aabb ,在1600株F 2 中紫缺占()新类型占()纯合子占() A.600 B.900 C.400 D.100 9.根据右图所表示的某种生物精原细胞中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 填充有关内容: ⑴同源染色体是 ⑵非同源染色体是 ⑶等位基因是 ⑷进入配子时分离的基因是 ⑸在配子中自由组合的基因是 10.色盲病的遗传方式是,其遗传特点是 。

高一下期第二次周练(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

淮阳中学高一富洲部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二次周练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非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减数分裂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复制—联会—四分体B.复制—四分体—联会 C.联会—四分体—复制D.联会—复制—四分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B.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不分裂 C.同源染色体不分离,着丝点分裂D.同源染色体不分离,着丝点不分裂 3.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一条染色体复制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形状、大小一般相同的染色体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染色体 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 A.第一次分裂的间期B.联会时 C.四分体时期D.第二次分裂的间期 5.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及对象是: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②减数第二次分裂③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④非同源染色体之间⑤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A.①③B.②④C.①⑤D.②⑤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 A.同时发生于第一次分裂后期 B.同时发生于第二次分裂后期 C.同时发生于第二次分裂末期 D.分离发生于第一次分裂,自由组合发生于第二次分裂 7.下面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步骤,选出正确的顺序是: ⑴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分开⑵形成四个子细胞⑶进行第二次分裂 ⑷同源染色体分开⑸染色体交叉互换⑹联会⑺染色体的复制⑻细胞质分裂 A.7→8→6→1→2→4→3→5 B.1→3→5→7→2→4→6→5 C.7→6→5→3→1→8→4→2 D.7→6→5→4→3→1→8→2 8.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时都会出现的现象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B.着丝点分裂 C.细胞质不均等分裂D.染色体复制 9.人的体细胞有23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四分体: A.46个B.92个C.184个D.23个 10.若精子中DNA含量为a,则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DNA含量分别是: A.2a和a B.4a和2a C.a和2a D.2a和4a 11.某生物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4条染色体,那么该生物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应是: A.12条B.48条C.24条D.36条 12.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A.2对B.4对C.1对D.0对 13.正常进行分裂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之比为0∶0∶1∶1,则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时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人类遗传病教案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生物 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 一、教材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人类遗传病及其病例 (2).什么是遗传病及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4).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2.能力目标: 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难点:(1)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几种遗传病,教材前几章已经出现伴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基础。另外“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是了解水平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传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使由此发育成的个体患先天性遗传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学生分组讨论 1.什么是遗传病?举例? 2.怎样做到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第三节人类遗传病教案

第三节人类遗传病 富源县胜境中学李琪仙 一、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本着这一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习者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让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主动地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则对学生知识加以组织,从而使学生记忆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其中有“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的世界,涉及更多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发生的变化,并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兴趣,学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理解上也更加深入。 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人类遗传病的概念。 2、通过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能举例说明人 类遗传病的种类,并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2、掌握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家庭系谱图,提高学生识图、解图的能力。 2、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培养学生温故知新、注重知识内在联系、 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关注人类健康。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掌握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2、教学难点 掌握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五、教学策略 1、学生课前完成《预习案》,理解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师生课堂进行知识梳理。 3、学生分活动小组和点评小组,重点完成《探究案》。 4、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强调。 六、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遗传学知识、基本的探究性学习的探究方法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本课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具备了可行性。 2、指导思想: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体现“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教学过程:

减数分裂和三大遗传学定律的关系

第4期 戴文远,等:基于3S的闽江下游湿地景观空间分异研究 73 Study on spatial patterns for wetland landscap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based on 3S DAI Wen-yuan,HUANG Wan-li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Abstract:Researched the patterns and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wetland through landscape diversity,dominance,evenness,fragmentation and isolation,with the help of RS,GPS and GIS. The results shown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region space among coastal counties,island counties and inland counties,spatial pattern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wetland landscape are dominated by landform,costal wetland has more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values than river and artificial wetland and it becomes the core of the structur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wetland landscape. Key words:landscape ecology;3S;wetland;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减数分裂和三大遗传学定律的关系 宋敏 经典遗传学的三大定律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连锁交换定律,是遗传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就如对基因的认识一样,最初基因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后来知道了它的实质——一段有特定功能的DNA序列之后,人们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三大遗传学定律背后也有与之关系密切的物质基础即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发生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仅在性母细胞中进行.表现为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由一个细胞形成4个子细胞,子细胞的遗传物质是母细胞的一半.减数分裂由两次连续分裂构成: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每次减数分裂都可以分为前、中、后、末4个时期.其中前期I比较复杂,又细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 亲代传递给子代各一个减数分裂的产物——配子(n),2个配子结合成合子(2n),在基因的指导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发育成个体.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行为与基因的行为具有一致性,所以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与遗传密切相关的事件. “减数”并非是染色体数目随机的减半,而是遵循严格机理的.来自父母双方的经复制含有2条单体的同源染色体在前期Ⅰ配对,在后期Ⅰ分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决定了等位基因的均衡分离,这正是经典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一——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的分离导致性状的分离,纯合体(AA,aa)稳定遗传,就是说自交后代与亲本表型一致,杂合体(Aa)必然分离,自交后代表型不一致.染色体在减数分离过程中的“分”与在受精过程中的“合”,使有性生殖的生物保持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各对染色体中的2个成员在后期Ⅰ分向两极是随机的,即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与任何另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不发生关联,各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均可能自由组合在一个子细胞里.也就意味着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是独立分配的,对于一个二倍体生物来讲,如果有n对染色体的话,那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结果会出现2n配子.在受精的过程中,两性之各类型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故合子种类数是(2n)2.人有23对染色体,就可能有223(约8×106)种配子,精子和卵子结合,就有(8×106)2即64×1012种遗传组合,除同卵双生子外,人类的每一个成员彼此都是不同的,这个数量甚至超过了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人数.这正是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因为变异是各生物物种进化的重要因素. 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反映了经典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粗线期,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片段交换,在接下来的双线期会出现可见的交叉,这样分开来的染色体就不是原来的染色体,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同线关系(顺式排列)变为异线关系(反式排列),而异线关系变为同线关系,这就是交换事件,导致了遗传物质的非随机组合,增加了变异性.这正是经典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三——连锁交换定律的基础. 两基因连锁遗传显然不符合独立遗传规律,那么可以认为由于非等位基因间相互影响每对基因就不按分离规律进行遗传,肯定不对,这有其中的道理. 遗传现象是复杂的,当理解了基因和染色体位置的从属关系,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之后,一些遗传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定律及人类遗传病教案_高三生物教案

第二讲遗传的基本定律及人类遗传病 能力呈现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1. 说出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学现象,利用比较、分析与综合,通过推理,作出合理假设和正确判断,最终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 2. 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决性状的自由组合问题。可先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分析每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再把不同对的等位基因的遗传进行自由组合。 3.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也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 (2013·南京、盐城一模)某鲤鱼种群体色遗传有如下特征,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 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 1皆表现为黑鲤,F 1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分析,若 用F 1 (黑鲤)与红鲤测交,子代中不同性状的数量比是( ) A. 1∶1∶1∶1 B. 3∶1 C. 1∶1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2. (2013·苏州一模)灰兔和白兔杂交,F 1全是灰兔,F 1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 2 中有灰兔、黑兔 和白兔,比例为9∶3∶4,则( ) A. 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 F 2 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C. F 2 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 F 2 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概率是1/3 3. (2013·无锡一模)下图为某家族中一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以下对该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女儿一定是杂合子

B. 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若该病是血友病,再生一个外孙还患血友病 D. 该病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4. (2013·常州一模)南瓜所结果实中黄色与白色、盘状与球状是两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表现型为白色球状的南瓜甲与表现型为白色盘状的南瓜乙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盘状一定是显性性状 B. 子代南瓜纯合子占1/4 C. 亲代南瓜乙是纯合子 D. 子代黄色和白色比例相同 5. (2013·镇江一模)下图所示的家族中一般不会出现的遗传病是( )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④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⑤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 A. ①④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②

人类遗传病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人类遗传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能力目标: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过孟德尔遗传规律,对于人类自身疾病也比较感兴趣,所以整体情况较好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教学难点: (1)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引言](2分钟) 引用杨焕明教授的话,赞美生命! [过渡]每一个人都想拥有健康、高质量的生活,而这世界上的一

部分人却因身体疾病而不能拥有健康,其中有些较严重的疾病是因为遗传所致,这些人的生活有着不为常人所知的痛苦,让我们一起来了 解遗传病吧! [引出主题]人类遗传病 认同生命的美丽在于生命的质量。 引用杨焕明教授的话,教师富有感情的过渡语,激发学生兴趣。 [主题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16分钟) 1.教师根据学生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引导学生思考:家族性疾病、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吗? 2.[展示图片] 几种常见的或是较严重的遗传病 3.遗传病的定义及分类? [引导]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和它的主要载体是什么? 4.请依据其病理,对常见遗传病进行分类(用表格进行总结一) [小组汇报调查情况] 小组1: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小组2:红绿色盲的的调查,看书释疑; [回答]基因、染色体; [巩固练习]看书完成表格。 在调查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从自已亲身经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和进行自主性探究。 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 [主题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0分钟)

高中生物必修二有丝分裂_减数分裂详尽分析

有丝分裂 (一)过程 ①着丝点分裂,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一、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过程(精子形成过程为例) 同源染色体分 离向细胞两 极,非同源染 着丝点分裂, 染色体一分为

三、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1、减数分裂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此时DNA 数目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染色体和DNA 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2、有丝分裂中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 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此时DNA 数目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在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DNA 数目不变。染色体和DNA 数目减半发生在末期..,原因是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 四、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

五、图形判断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分布,有染色单体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赤道板上 奇数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均匀:初级精母细 胞不均匀:初级卵母细胞 末期:染色体排列散乱,无染色单体 无同源染色体减Ⅱ 联会:四分体减一前期 有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一中期 偶数同源染色体分离减一后期均匀:初级精母细胞 不均匀:初级卵母细胞有同源染色体无、联会、四分体、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有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末期:染色体排列散乱,无染色单体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 姐妹分家—减Ⅱ后期 六、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七、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 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 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