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音乐疗法(刘晶秋)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4.31 KB
- 文档页数:1
自闭症音乐符号医治训练纲要研发人:赵小明第一,理论预备固定模式行为固着1随机自发创新行为少行为缺乏--创新行为少行为过度--固定行为多2传统与经典的ABA 行为主义--强化与大量的初期刺激数学分析变量持续寻觅灵敏刺激3 音乐符号医治核心(1)成立沟通一路注意跟从镜像(2)音乐符号滑动--语言(沟通力增加)(3)冲动行为--刻板转为游戏--跟从引导转变4 ABA--主导训练音乐符号--跟从增进变异5 ABA--命名表达(1)跟从镜像刻板行为音乐符号--(2)音乐符号命名6 口语仿说音乐符号训练师主导或训练师跟从动作仿照第二,训练刚要(配合自闭症音乐符号医治课件)•沟通是一切教育训练起作用的前提•所有的非药物医治都以沟通为大体训练式沟通模式--1、训练师指令儿童音乐符号沟通模式--2、训练师镜像儿童•每一个儿童都要经历镜子心理进展时期•当现实打破镜子时,一部人选择了退回内在训练示范—1、给儿童的行为配旋律与节拍镜子训练示范—2、节拍性语音、语调、躯体刺激、节拍抱持(标点训练师的语音语调)•拉康的脐带•拜昂的子宫训练示范—1、训练师--儿童纽带跟从训练示范—2、儿童双人纽带联接•一路注意理论•刻板行为理论训练示范—1、训练师跟从儿童注意训练示范—2、制造刻板例外(例外发生时音乐符号命名)•冲动操纵障碍•刻板与仪式化训练示范—1、冲动即沟通,匹配给儿童音乐符号训练示范—2、固按时刻固定仪式--每次上课开始和即将终止时有节拍地敲击(多次以后增加间隙与例外)•刻板的滑动•音乐符号的多维滑动训练示范—1、镜像并匹配给儿童音乐符号,并固定节拍滑动(滑动且固定维度)训练示范—2、语音、语调、语言、形状符号的滑动引导(进展儿童的非语言符号,寻机转化为语言符号)•建构沟通理论•音乐符号的多维滑动训练示范—1、跟从儿童行为、镜像儿童行为、组成建构双人舞建构即产生引导与符号转换的可能训练示范—2、为ABA配上音乐符号,主动干与引导,并寻机转向语言符号(在语言教育之前,多留一些间隙,加入更多的非语言符号教育,用摆渡完成语言教育)要求:训练师要会玩(节拍性音乐符号游戏,训练师要会滑(对头吹气、声音、节拍音乐、形状风、语言风)--进行曲-旋转敲击,转圈--570拉德进行曲--若是幸福来临配备工具:1、可画图笔与可画图的平安双面玻璃2、镜像录音强化--凡是小孩自行制造的声音都要录音。
第1篇一、案例背景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起源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
自闭症幼儿在语言、社交、行为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困扰。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治疗和康复功能。
本案例旨在通过音乐教育,帮助一位自闭症幼儿改善社交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案例描述1. 案例对象小华(化名),男,5岁,患有自闭症。
小华从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与人交往困难,行为刻板,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音乐教育方案(1)课程设置:根据小华的兴趣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音乐教育课程,包括歌唱、节奏、乐器演奏、音乐欣赏等。
(2)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化、互动式教学,激发小华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3)教学目标: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小华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案例实施(1)歌唱教学:在歌唱环节,教师通过简单的儿歌、童谣,引导小华模仿跟唱。
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增加歌曲的难度,提高小华的歌唱技巧。
(2)节奏教学:教师利用打击乐器,如铃鼓、木鱼等,引导小华感知音乐节奏,培养其音乐节奏感。
(3)乐器演奏:教师指导小华学习简单乐器,如尤克里里、口风琴等,使其在演奏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4)音乐欣赏:教师播放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小华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其审美能力。
4. 教学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教育,小华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社交能力:小华逐渐学会与人交流,愿意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互动。
(2)语言表达能力:小华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音乐素养:小华的音乐节奏感、音乐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音乐。
(4)情绪管理:小华在音乐活动中情绪稳定,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案例分析1. 音乐教育的优势音乐教育具有以下优势:(1)激发潜能:音乐能够激发自闭症幼儿的潜能,提高其学习兴趣。
(2)促进社交:音乐活动有助于自闭症幼儿与他人建立联系,提高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