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

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

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
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Measurement of discharge

by hydraulic structures

SL20—92

主编部门:山东省水文总站

批准部门:水利部

目次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设施布设与观测

第一节测验断面布设

第二节观测设备的安装

第三节高程、断面、建筑物尺度测量

第四节水位、水头观测

第五节闸门开启高度和开启孔数观测

第六节流态观测与判别

第三章流量系数率定、综合和检验

第一节流量系数现场率定

第二节流量系数综合

第三节模型试验和经验流量系数的应用第四节流量系数检测

第五节流量系数检验

第四章堰流流量推算

第一节自由堰流

第二节淹没堰流

第三节感潮堰流

第五章孔流流量推算

第一节自由孔流

第二节淹没孔流

第六章隧、涵洞流量推算

第一节有压、半有压自由管流

第二节有压、半有压淹没管流

第三节无压管流

第四节进口段设置有压短管和闸门的无压自由管流第七章水电站和电力抽水站流量推算

第一节水电站流量推算

第二节电力抽水站流量推算

第八章流量测验不确定度估算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流量测验误差来源

第三节单项不确定度估算

第四节一次流量推算值综合百分不确定度估算

附录一量的符号与计量单位

附录二测验表式和填表说明

附录三弧形闸门垂直开启高度换算方法

附录四堰流流量系数计算方法和图表

附录五管、洞临界坡计算和流量系数查算表

附录六流量不确定度估算实例

附加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给利用已建的水工泄水建筑物施测流量提供技术标准,保证成果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凡使用以下类型的水工建筑物测流者,均应遵守本规范。

第 1.0.3条本规范中有关水文测验的术语、符号和含义,均遵守国家标准GBJ95—86《水文测验术语和符号标准》中的规定。本规范专用术语和符号规定如本规范附录一所示。流量测验的基本要求和率定流量系数的流速仪法测流、水位观测、普通测量,应遵循国家标准GBJ138—90《水位观测标准》及现行河流流量测验规范的有关规定。流量系数关系线(式)的检验,可参照《水文年鉴编印规范》SD244—87中的有关规定。

第1.0.4条用于测流的标准型式水工建筑物,其边界条件和水力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堰闸、无压洞、涵等过水建筑物能对水流产生垂直或(和)平面的约束控制作用,形成水面明显的局部降落,产生一定的水头或水头差。遇有淹没出流时,建筑物上下游的水头差不应经常小于0.05m。淹没度(h1/H)不应经常大于0.98。

二、堰闸、无压洞、涵等过水建筑物的上下游进出口和底部均不能有明显影响流量系数稳定性的冲淤变化和障碍阻塞。

三、位于河渠上的堰闸进水段,应有造成缓流条件的顺直河槽。河槽的顺直段长度不宜小于过水断面总宽的3倍。有淹没出流的堰闸,下游顺直河段长度不宜小于过水断面总宽的两倍。

第1.0.5条确定水工建筑物流量系数有现场率定、模型试验、同类综合和经验系数等方法。采用哪种方法确定流量系数,应根据建筑物条件、资料精度要求及经济效益等综合考虑。

一、设于水工建筑物处的基本水文站以及资料精度要求较高的专用水文站,都应现场率定流量系数。

二、非标准型式的水工建筑物,根据实际情况,对流量系数进行现场率定,或直接用实测水力因素和流量建立关系,推求流量。

三、水库基本水文站或重要专用水文站的溢洪闸、分洪闸由于溢洪的机遇很少,难以取得现场率定的流量系数资料,但符合第1.0.4条标准型式水工建筑物的要求条件时,均可应用模型试验、同类型综合的流量系数或直接应用本规范推荐的经验流量系数推求流量。

四、设在水工建筑物处的一般专用水文站、辅助水文站和进行水文调查的堰闸等建筑物,如符合第1.0.4条的要求,或不具备现场率定流量系数的条件,均可用同类型综合流量系数或本规范推荐的经验流量系数推求流量。无论用哪种方法确定的流量系数,当应用一定时间以后,只要有条件都应检测原流量系数。

第1.0.6条根据基本水文站的类别,流量测验精度应按照现行河流流量测验

规范中的规定分为三类。根据工程和测验条件不同,流域机构或省级主管部门可对各站的精度类别作适当调整。对于一般的专用水文站、辅助水文站和水文调查点均可遵照现行河流流量测验规范中规定的第三类精度要求执行。第1.0.7条设于水工建筑物处的水文测站,必须对建筑物的型式、结构、水力特性及边界条件等作详细调查了解,搜集有关资料,编制“考证簿”,作为技术档案长期保存。

考证簿应固定格式。编好后,如工程型式、结构、标准、水力特性及边界条件等发生变化,或上下游河槽、水准点、基面、断面、测验设施发生变化,都应对考证簿进行补充修订。

水文站每10年(公历逢5年份)应对考证簿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补充修订。并应将旧考证簿作为技术档案保存。

考证簿的表式内容和填制要求见本规范附录二。

第二章设施布设与观测

第一节测验断面布设

第2.1.1条堰闸水尺断面应按下列要求布设:

一、河、渠堰闸上游基本水尺断面应设在堰闸进口渐变段的上游,其距离应根据表2.1.1确定。

当堰闸上游水流受到弯道、浅滩等影响可能产生横比降时,则应在两岸同一断面线上分别设立水尺。

二、水库溢洪闸(道)上游基本水尺断面,应根据下列情况布设:

1.当堰闸上游进水段长度超过表

2.1.1的规定时,则按表2.1.1的规定设立闸上游水尺断面。

2.当堰闸进口前为开阔水面(如湖泊或水库),如坝前水尺距堰闸较近(不宜超过500m),且水流不受阻隔时,可用坝前水尺代替堰闸上游水尺。

3.当堰闸上游虽无顺直进水段,坝前水尺距堰闸较远(超过500m),坝前水位对堰闸出流反映不灵敏时,则应在堰闸上游进口附近、避开堰闸引起的壅水或跌水影响处,设立专门的上游水尺。

三、堰闸下游水位有独立使用价值的,应设立下游基本水尺断面。断面位置应设在堰闸下游水流平稳处,距消能设备末端的距离,应不小于消能设备距堰闸距离的3倍。当测流断面设在堰闸下游时,可将下游基本水尺断面与测流断面重合设立。

四、有淹没出流的堰闸,应在闸后淹没水跃区附近设立堰闸下辅助水尺。当设置有困难时,可用堰闸下游基本水尺代替观测。

五、当流速仪测流断面与堰闸上下游基本水尺断面相距不远时(两处水位差不大于1cm),可用堰闸上下游基本水尺代替;如两断面相距较远,则应专门设立测流断面水尺。

第2.1.2条隧洞、涵洞(管)水尺断面按下列要求布设:

一、洞上游基本水尺断面应设在进水口附近水位平稳处。建筑物进水口附近如已设有其它用途的水尺,则可借用。

二、有淹没出流的隧洞、涵洞,应在洞口附近水流平稳便于观测处,设立下游辅助水尺。

第2.1.3条水电站、电力抽水站水尺断面应按下列要求布设:

一、水电站、电力抽水站:

站上水尺断面应设于建筑物进水口附近水流平稳便于观测处。

站下水尺断面应设于建筑物出水口附近水流平稳便于观测处。

二、属于下列情况的水电站和电力抽水站可以不设站下水尺:

1.计算水头用站上水位减喷嘴中心高程的冲击式水轮机电站。

2.出水管口位于水面以上,用管口中心高程减站上水位计算扬程的电力抽水站。

第2.1.4条流速仪测流断面应按下列要求布设:

一、为对流量系数进行现场率定和检验,应在泄水建筑物的上游或下游附近设立流速仪测流断面。

二、流速仪测流断面,宜设在建筑物下游河(渠)道整齐、顺直,水流平稳的河(渠)段上。测流断面距消能设备末端的距离应不小于消能设备距堰闸距离的5倍。

三、当在建筑物下游选择不出适宜的测流断面时,则可在建筑物上游的适宜位置,设立测流断面,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建筑物上游应有足够长度的顺直平缓河段,流速分布正常,处于缓流状态,顺直河段长度,一般应不小于过水断面总宽的3倍。当堰闸宽度小于5m时,顺直河段长度应不小于最大水头的5倍。

2.无闸门的堰,测流断面设于堰上游水流平稳处,与堰进口的距离,应不小于水尺断面至堰的距离。高堰则应避开堰坎对断面垂线流速分布的影响。

3.有孔流出现的堰闸,测流断面距闸的距离要远一些,要避开闸门阻水对断面流速分布的影响。

4.当闸门经常处于小开度运用,闸前水深较大,流速很小,流速仪难以测定流速时,则不宜将测流断面设于闸上游。

5.在堰闸上游测流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一般不宜用船测流。

四、测流断面离开建筑物不宜过远,应避免区间分流或汇入以及河槽调节水量的影响。

第二节观测设备的安装

第2.2.1条观测闸门开启高度的设备应按下列要求安装:

一、每孔闸门的上边,都应装置便于直接观读闸门开启高度的标尺。闸门开启高度观测标尺的零点,应从闸门关闭时的上边缘开始,向上刻划在闸墩壁上便于观测处,标尺应刻划至厘米,闸门上边缘应装有指针,与标尺刻划相切,对准读数,以保证观测精度。

用钢丝绳悬吊的闸门,当用钢丝绳收放长度观测闸门高度时,应注意钢丝绳在开闸和关闸中由于受力不同而有伸缩,特别在关闸时由于钢丝绳的松弛,造成开启高度的观测误差要进行改正。

二、弧形闸门的开启高度,应换算为垂直高度,换算方法见本规范附录三。

三、用闸门开高指示器或自记仪器观测闸门开启高度时,要求指示器和自记仪能读到0.01m,并经常校正零点位置,以保证观测精度。

四、水库输水洞、隧洞、涵洞设置的闸门多数在洞内,难以直接观测闸门的开启高度,可用柔性好的细钢丝绳,系在闸门上,同时用适宜重量的悬

锤,将细钢丝绳吊在闸门启闭机房内的定滑轮上,另在悬锤的一旁设置观测闸门开启高度的标尺,标尺应刻划至厘米。当闸门启动时,悬锤下降的距离即为闸门的开启高度。

用丝杠启闭的平板闸门,可在丝杠一侧竖立垂直标尺,在丝杠适宜部位设立固定指针,以观测闸门开启高度。

第2.2.2条水位观测设备、水准点、测量标志等设施的设置要求,均应按照国家标准《水位观测标准》规定执行。

第三节高程、断面、建筑物尺度测量

第2.3.1条一般测量技术要求,精度指标,均应符合现行河流流量测验规范和水文普通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2.3.2条堰顶、闸(洞)底高程,水电站、电力抽水站出水管口中心高程,均用四等水准测量。高程测定以后,可根据情况,每隔5~10年复测一次,当有变动的迹象时,应随时复测,检验原用高程。高程测量记至0.001m,取用至0.01m。

第2.3.3条水工建筑物上下游基本水尺大断面的测量次数要求:冲淤变化较大的河流,每年测量一次;河槽稳定的河流,其水位与面积关系点偏离曲线不超过±2%时,第3~5年测量一次;闸前后无冲淤变化以及无进水段的堰闸、隧洞、涵闸、水电站、电力抽水站等均可不进行大断面测量。

第2.3.4条流速仪测流大断面和水道断面的测量次数,按现行河流流量测验规范规定执行。

第2.3.5条建筑物过水断面宽度,应用钢尺往返精确测量,并分别测记其最高水头变幅内上、中、下三个部位的数值,取其平均数,测量误差要求控制

在1/500以内。当堰闸单孔过水断面宽度大于10m时,绝对误差不超过0.02m。一次测定以后,只在有变动的迹象时,再行复测。

建筑物其它有关尺度,如顺水流方向的堰厚,闸墩厚度、长度,闸门高度,弧形闸门的圆弧半径、支点高,消力池(坎)的长、高、宽等,一般均可采用工程竣工后经过核实的资料。当缺少这种资料时,要作实地测量。测量时可用一般的测量仪具,精确到0.01m。第一次测量以后,只在有变动的迹象时,再行复测。

第2.3.6条水准点、校核水准点和水尺零点高程的设置及高程测量,大断面测量要求及测量标志的设置,均按照国家标准《水位观测标准》和现行水文普通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节水位、水头观测

第2.4.1条使用水尺和自记水位计时的水位观测要求,按国家标准《水位观测标准》规定执行。另根据水工建筑物水位观测的特点,本规范作下列补充规定:

一、人工观测水尺时,在每次闸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包括开始开闸和开闸终止、开始关闸和关闸终止)及变动前后过程中,一般应每0.5~1.0小时加测水位一次,待闸门变动终止、水位基本稳定后,再观测水位一次,以后转入正常水位观测。

二、淹没出流时,建筑物上下游基本水尺和闸下辅助水尺,必须同步观测。

第2.4.2条水头观测计算方法如下:

一、上游实测水头(h),用建筑物上游基本水尺观测水位减堰顶(闸底)

高程求得。

二、下游实测水头(h L),用建筑物下游水尺观测水位减堰顶(闸底)高程求得。

一、总水头(H)计算用下式:

四、水头差(同水位差)(ΔZ),用上游水位减堰闸下(或闸下游)水位求得。上游水位应包含上游行进流速水头在内。

第2.4.3条水头应用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用于单站现场率定流量系数推求流量时,可用实测水头代替总水头。

二、用于流量系数综合,研究流量系数规律,且进口段的行近流速较大(v0≥0.361h)时,应采用总水头。

第五节闸门开启高度和开启孔数观测

第2.5.1条每次开闸、关闸及闸门有变动时,应随时测记闸门的开启高度、

开启孔数、开启时间及闸孔自左至右的编号。当各闸孔闸门开启高度不一致时,应分别记载其开启高度及闸孔编号。当出现各闸孔闸门开启高度及流态不一致以及闸门两边不等高、闸门漏水等情况时,均应在记载簿的备注栏内注明。当闸门提出水面后,不记开启高度数时,仅记“提出水面”字样。第2.5.2条闸门开启高度要求测记至0.01m。

第2.5.3条应将弧形闸门开启的弧形长度换算为垂直高度,作为弧形闸门的开启高度。闸门落点在堰顶时,以闸门底边距堰顶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作为闸门开高;当闸门落点在堰顶下游时,闸门开启高度可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当用现场率定流量系数推求流量时,仍可用闸门落点在堰顶的开高计算方法计算闸门开启高度。另一种是当用经验流量系数推求流量或作流量系数综合分析时,应用闸门底边距堰面的最短距离作为闸门开启高度,事先可计算出弧形闸门开启角度与开启高度的关系图或关系表,以备查用。

第2.5.4条用启闭机的记数器测记闸门开启高度时,应经常校正零点,由于悬吊闸门钢丝绳伸缩造成的读数误差,应及时检验校正。

第2.5.5条闸门开启高度必须由观测人员现场直接观测记载,不得由他人传报记录。

第六节流态观测与判别

第2.6.1条水工建筑物出流有堰流、孔流、管流三种,其中又分为自由流、淹没流、半淹没流。管流可分为无压流、有压流和半有压流。

第2.6.2条流态观测以目测为主,当遇到不易识别的流态,以及缺乏流态观测记录时,可辅以有关水力因素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确定流态。流态观测应与水位观测同时进行并作记录。

第2.6.3条自由孔流和自由堰流分界可按下列方法判别:

一、当堰闸闸门或胸墙接触水面对过闸水流起到约束作用时为孔流,闸门或胸墙不接触水面时为堰流。闸门或胸墙是否接触水面,主要由观测员目测确定。

二、现场未能观测记录下孔、堰流的分界或观测有误时,可根据堰闸型式和实测的闸门相对开度(e/H)值进行判别:

第2.6.5条自由孔流可按下列方法判别:

一、宽顶堰闸(包括平底闸)闸下水位低于闸门底边,即闸下水头小于闸门开启高度(h L<e),闸下游水头没有淹没垂直收缩断面,闸孔出流不受下游水位影响。

二、实用堰闸和跌水壁闸,水流过闸后水跃产生在堰壁以下,且堰下水位低于堰顶。

第2.6.6条淹没孔流可按下列方法判别:

一、宽顶堰闸(包括平底闸)闸下出现淹没水跃,水跃前端接触闸门,闸下水头高于闸门底边,即闸下水头大于闸门开启高度(h L>e)。

二、实用堰闸和跌水壁闸,闸下水位高于闸门底边,闸下出现淹没水跃,水跃前端接触闸门底边。

第2.6.7条半淹没孔流,发生于实用堰闸和跌水壁闸。闸下水位高于堰顶,低于闸门底边,界于自由流和淹没流之间。

第2.6.8条平底平板门闸的孔流与堰流及自由流与淹没流几种流态,均可用图2.6.8进行判别。

图2.6.8中分A、B、C、D、E五个区,在应用时,根据实测e/H和h L/H 值,在图上查得纵横坐标值延线交于所在区,即为所求流态。

第2.6.9条隧洞、涵洞(管)自由管流和淹没管流判别:

一、有压、半有压洞(管)出流:主要观测下游洞口是否被淹没,如洞下游出口处水位高出洞顶部,洞口全部淹没即为淹没流,反之洞下游水位低于洞顶,洞口不被淹没即为自由流。

二、无压短管出流:当h L≥0.75H时,即为淹没流。(h L为洞下游水头,即洞口底板高程与下游水位之差)。

三、无压长管出流:均为淹没出流。

无压流的长管与短管的判别见第六章第6.3.2条。

第2.6.10条隧洞、涵洞(管),有压、半有压,无压流判别,可根据洞内水流的充满情况决定。洞内全部为自由水面时,为无压流。洞内全部充满水,没有自由水面,或自由水面很少时,为有压流。洞内自由水面不固定或只有部分自由水面时,为半有压流。当上游洞口露出水面时,则为无压流。当洞内闸门后的管流状况难以直接观测时,可用下列指标判别:

一、具有各式翼墙进口。

隧洞横断面为矩形或接近矩形:

H/D<1.15,为无压流;1.15<H/D<1.5,为半有压流;H/D>1.5,为有压流。

隧洞横断面为圆形或接近圆形:

H/D<1.10,为无压流;1.10<H/D<1.5,为半有压流;H/D>1.5,为有压流。

二、无翼墙的进口。

H/D<1.25,为无压流;1.25<H/D<1.5,为半有压流;H/D>1.5,为有压流,其中,D为洞高,m。

第2.6.11条有闸门的隧洞、涵洞流态判别,包括孔流与管流的流态和有压、半有压、无压几种流态判别,应以水头和闸门开高进行判别。当隧洞底坡在0~0.005,洞长与洞高之比L/D在20~50的范围内时,可参考图2.6.11-1和图2.6.11-2进行流态判别。

由于洞涵的出口条件不同,用上图查出的流态亦有差别。在使用图2.6.11-1及图2.6.11-2时,根据实测H/D和e/D的坐标位置,如交于图中半有压管流区内,当出口为平底槽,则为有压管流;当出口为跌坎无侧限洞口,则仍为半有压流。如坐标线交其它区域,流态即为图中所示。

第三章流量系数率定、综合和检验

第一节流量系数现场率定

第3.1.1条流量系数现场率定,可用流速仪法实测建筑物出流量和实测水头(水头差)等水力因素,用水力学公式计算流量系数,通过多次测验,分析流量系数规律,建立流量系数与有关水力因素的相关关系。当一处工程有多种形式的泄水建筑物混合出流时,应分别逐个率定流量系数。

第3.1.2条流量系数现场率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每一流量系数关系线或关系式,应积累不少于3年30次的实测资料,均匀分布于流量系数相关因素的全变幅内(至少应控制相关因素变幅的75%以上)。当精度符合要求时,所建立的流量系数关系线或关系式可用于推求流量,以后每隔3~5年应检测一次。

二、当有些建筑物由于水情和运用条件的限制,在短期内难以测得水力因素全变幅的流量测次时,可以分阶段率定流量系数推求流量。每条流量系数关系线上流量测次不应少于20次,点据均匀分布,且控制相关水力因素的变幅不小于实测水力因素全变幅的80%。

三、如当年实测流量不少于10次,且测点均匀分布,控制实测水力因素变幅不少于80%,可用当年率定的流量系数推求流量。

四、以上二、三款要求定出的流量系数关系线,可以用于当年推求流量,但要继续积累实测次数,直至达到第一款的要求时,才算率定完成,以后每隔3~5年再作检测。

第3.1.3条现场率定流量系数关系线的实测流量点据,应在相关水力因素变幅内均匀分布密集成带状,75%以上的测点与关系线的偏离相对差值应符合表3.1.3的要求。

第3.1.4条现场率定的流量系数关系线和关系式,应在实测资料范围内应用。需要延长时,应根据系数曲线的线型特点慎重进行。

第3.1.5条流量系数关系线中上部与下部的分界,用相关水力因素变幅的百分数划分。从关系线底部零开始向上计算,占全变幅30%以下为关系线下部,

以上的为关系线的中上部。

第二节流量系数综合

第3.2.1条当进行流量系数综合时,应将

各个同类型建筑物和同流态的流量系数

与无量纲的水力因素建立相关关系线或

关系式。当单站流量系数关系线与建立的

综合关系线或关系式的偏差符合表3.2.3

的规定时,综合的流量系数可以用于同类

型建筑物的流量推算。

第3.2.2条流量系数综合,应在单站流量系数率定的素全变幅的75%以上。

第3.2.3条流量系数综合,不得少于3个站的实测资料。参加综合的单站流量系数关系线与综合线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第三节模型试验和经验流量系数的应用

第3.3.1条应用经验流量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用经验流量系数时,应严格按照建筑物的型式、结构、边界条件和水力特性选择本规范推荐的经验公式和查算图表确定流量系数,并按规定的应用范围和限制条件使用。

二、当用经验流量系数推求低堰流量时,如进口段河槽不顺直平坦,行近流速分布不正常,应考虑堰前流态影响,可用本规范第4.1.10条的图4.1.10查进口流态系数进行修正。

第3.3.2条应用模型试验流量系数时,应进行模型缩尺影响的改正。

一、对于溢流堰,当模型雷诺数大于35000时,可不改正,小于35000时,应借用同类型建筑物实测或试验资料进行改正。在无资料借用时,可用下式改正:

钢结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新内容有关调整部分:新规范于2002年3月1日启用,原规范(GBJ9-87)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新规范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共13条,具体分配为:第1章有1条、第3章有3条、第4章有5条、第6章有2条、第7章有2条;楼面活荷载作了一些调整和增项,屋面不上人活荷载也作了一些调整;风、雪荷载由原按30年一遇重新规定为按50年一遇,同时对滁州市的风、雪荷载值也作了一点调整:10米高50年一遇基本风压值为0.35KN/M2,雪压值为0.40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为0.2,属于第Ⅱ分区;在计算风载时,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来确定:原规范(GBJ9-87)将地面粗糙度类别分为三类(A、B、C)。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城市房屋的高度和密度日益增大,因此,对大城市中心地区的粗糙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新规范(GB50009-2001)特将地面粗糙度改为四类(A、B、C、D),其中A、B类的有关参数不变,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其粗糙度指数α由0.2改为0.22,梯度风高度HG仍取400m,新增添的D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有大量高层建筑的大城市市区,其粗糙度指数α为0.3,梯度风高度HG取450m;专门规定了围护结构构件的风荷载及相关计算;在常用材料和构件的自重之“附表A”中,增设了“建筑墙板”一览表。强制性条文部分:第1章“总则”之强制性条文:第1.0.5条: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一律为50年;第3章“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之强制性条文:第3.1.2条: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

重庆交通大学港口水工建筑物考试试卷及答案

重庆交通大学港口水工建筑物考试试卷 《8800340 港口水工建筑物》课程模拟考试试卷(1)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 分数 阅卷人日期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计28 分) 1、码头结构上的作用按时间的变异可分为和三种。 2、系缆力对于有掩护的海港码头主要由产生;对于河港码头主要由和共同作用产生。 3、在块体码头的三种断面型式中,相对而言型式的抗震性能较好。 4、在码头后抛石棱体的三种断面型式中,以防止回填土流失为主要目的的通常采用,以减压为主要目的的一般采用。 5、作用在板桩墙上的荷载有、、、和等。 6、高桩码头横向排架中桩的数目和布置取决于和。 7、高桩码头悬臂梁式靠船构件一般按、构件设计,如有可靠的纵向水平撑也可按构件计算。 8、斜坡码头实体斜坡道由、和组成。 9、防波堤沿其纵轴线方向应按、和条件的不同进行分段设计。 10、机械化滑道的主要尺寸有、、轨道的条数和间距及各区的尺度等五方面的尺度。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 1 个最合理的答案,请在其前面打“√”,多选、错选均 无效,每题2分,共计28分) 1、主动土压力强度:eai=(qkq+∑rihi)kicosai 表示 (1)沿墙高度分布的土压力; (2)沿墙背单位斜面积上的土压力; (3)沿墙高度水平方向的土压力; (4)沿墙高度垂直方向上的土压力; 2、选择重力式码头墙后回填的基本原则是: (1)自重大而且不透水; (2)填筑方便,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3)对墙产生的土压力小和透水性好; (4)来源丰富,价格便宜。 3、在原地面水深大于码头设计水深的软土地区间码头时,适宜于采用: (1)明基床; (2)暗基床; (3)混合基床; (4)无基床; 4、大直径圆筒码头的工作机理是: (1)圆筒与其中的填料整体形成的重力来抵抗作用在码头上的水平力; (2)圆筒与上部结构形成一体来抵抗作用在码头上的水平力; (3)由圆筒前的被动土压力来抵抗作用在码头上的水平力; (4)由圆筒前的水压力来抵抗作用在码头上的水平力; (5)由圆筒前的水压力和被动土压力共同来抵抗作用在码头上的水平力;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汇总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汇 总 1.0.1 为了适应建筑结构设计的需要,以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 1.0.3 本规范是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的原则制订的。 1.0.4 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荷载)和间接作用(如地基变形、混凝土收缩、焊接变形、温度变化或地震等引起的作用)。本规范仅对有关荷载作出规定。 1.0.5 本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 年。 1.0.6 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或荷载,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其他国家标准的规定。 2.1.1 永久荷载permanent load 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 2.1.2 可变荷载variable load 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以 忽略不计的荷载。 2.1.3 偶然荷载accidental load 在结构使用期间不一定出现,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 短的荷载。 2.1.4 荷载代表值representative values of a load 设计中用以验算极限状态所采用的荷载量值, 例如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2.1.5 设计基准期design reference period 为确定可变荷载代表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2.1.6 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nominal value 荷载的基本代表值,为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例如均值、众值、中值或某个分位值)。 2.1.7 组合值combination value 对可变荷载,使组合后的荷载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能与该荷载单独出现时的相应概率趋于一致的荷载值;或使组合后的结构具有统一规定的可靠指标的荷载值。 2.1.8 频遇值frequent value 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为规定的较小比率或超越频率为规定频率的荷载值。 2.1.9 准永久值quasi-permanent value 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约为设计 基准期一半的荷载值。 2.1.10 荷载设计值design value of a load 荷载代表值与荷载分项系数的乘积。 2.1.11 荷载效应load effect 由荷载引起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反应,例如内力、变形和裂缝等。 2.1.12 荷载组合load combination 按极限状态设计时,为保证结构的可靠性而对同时出现的各种 荷载设计值的规定。 2.1.13 基本组合fundamental combination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的组 合。 2.1.14 偶然组合accidental combination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一个偶 然作用的组合。 2.1.15 标准组合characteristic/nominal combinatio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标准值或组 合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 2.1.16 频遇组合frequent combinations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对可变荷载采用频遇值或准永 久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最新版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最新版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最新版 篇一:11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1990年原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90)水规字11号”文件的安排组织制订的。其目的在于统一水利水电工程结构设计的作用(荷载)取值标准,以利于按照GB50199—94水利水电工程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水工结构设计。 本规范必须与按照GB50199—94 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制订的其他水工结构设计规范配套使用。本规范中所列全部附录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规范由电力工业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电力工业部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有:电力工业部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西北勘测设计

研究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水利部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梁文治、家常春、苗琴生、张学易段乐斋、周芙、黄东军、范明桥、刘文灏、陈厚群、席与光卢兴良、薛瑞宝、赵在望、岳耀真、吕祖伤、潘王华、刘蕴供吴孝仁、侯顺载、据常忻、王鉴义、汤书明、聂广明、徐伯孟潘玉喜、唐政生、郦能惠、李启雄、黄淑萍。 篇二:水工建筑荷载设计规范 摘要:对于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中,我国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改进。很多时候都是在经济发展,带动了水工建筑荷载设计更好的完善。很大程度上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的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本文笔者主要针对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做一个简单的要求。希望能对大家了解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水工建筑;建筑荷载;设计规范; 前言: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必须与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制订的其他水工结构设计规范配套使用。这是有非常严格的规范体系的。无一规矩不成方圆,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也是这样的道理。水工建筑荷载设计中的美哟个方面都要在设计规范的范围之内。只有这样,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标准

3 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 3.1 荷载分类和荷载代表值 3.1.1 结构上的荷载可分为下列三类: 1 永久荷载,例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 2 可变荷载,例如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等。 3 偶然荷载,例如爆炸力、撞击力等。 注:自重是指材料自身重量产生的荷载(重力)。 3.1.2 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3.1.3 永久荷载标准值,对结构自重,可按结构构件的设计尺寸与材料单位体积的自重计算确定。对于自重变异较大的材料和构件(如现场制作的保温材料、混凝土薄壁构件等),自重的标准值应根据对结构的不利状态,取上限值或下限值。 注:对常用材料和构件可参考本规附录A采用。 3.1.4 可变荷载的标准值,应按本规各章中的规定采用。 3.1.5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或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标准组合设计时,对可变荷载应按组合规定采用标准值或组合值作为代表值。 可变荷载组合值,应为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组合值系数。 3.1.6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频遇组合设计时,应采用频遇值、准永久值作为可变荷载的代表值;按准永久组合设计时,应采用准永久值作为可变荷载的代表值。 可变荷载频遇值应取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频遇值系数。 可变荷载准永久值应取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准永久值系数。 3.2 荷载组合 3.2.1 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3.2.2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γoS≤R (3.2.2)

(完整word版)培训教材--第一章流速仪测流法第二章水工建筑物量水率定

流速仪测流法 及水工建筑物量水率定 郭宗信 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

第一章流速仪测流法 第一节流速仪测流的基本方法 与测线布设 流速仪测量河渠流量是利用面积~流速法,即用流速仪分别测出若干部分面积的垂直于过水断面的部分平均流速,然后乘以部分过水面积,求得部分流量,再计算其代数和得出断面流量。 从水力学的紊流理论和流速分布理论可知,每条垂线上不同位置的流速大小不一,而且同一个点的流速具有脉动现象。所以用流速仪测量流速,一般要测算出点流速的时间平均值和流速断面的空间平均值。即通常说的测点时均流速、垂线平均流速和部分平均流速。 (一)基本方法 流速仪测流,在不同情况或要求下,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其基本方法,根据精度及操作繁简的差别分为精测法、常测法和简测法。 1.精测法: 精测法是在断面上用较多的垂线,在垂线上用较多的测点,而且测点流速要用消除脉动影响的测量方法。用以研究各级水位下测流断面的水流规律,为精简测流工作提供依据。 2.常测法: 常测法是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在较少的垂线、测点上测速的一种方法。此法一般以精测资料为依据,经过精简分析,精度达到要求时,即可作为经常性的测流方法。 3.简测法:

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经过精简分析,用尽可能少的垂线、测点测速的方法叫简测法。在水流平缓,断面稳定的渠道上可选用单线法。 (二)测线布设 测流断面上测深、测速垂线的数目和位置,直接影响过水断面积和部分平均流速测量精度。因此在拟订测线布设方案时要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 国际标准规定,在比较规则整齐的渠床断面上,任意两条测深垂线的间距,一般不大于渠宽的1/5,在形状不规则的断面上其间距不得大于渠宽的1/20。测深垂线应分布均匀,能控制渠床变化的主要转折点。一般渠岸坡脚处、水深最大点、渠底起伏转折点等都应设置测深垂线。 测速垂线的数目与过水断面的宽深比有关。精测法的测速垂线数目与宽深比的关系式为: B N0=2 D 式中:N0——测速垂线数目; B——水面宽; D——断面平均水深。 常测法的垂线数目与宽深比的关系式为: B N0= D 简测法的测速垂线数目及其布置,应通过精简分析确定。主流摆动剧烈或渠床不稳的测站,垂线不宜过少,垂线位置应优先分布在主流上。垂线较少时,应尽量避免水流不平稳和紊动大的岸边或者回流区附近。 由于灌溉渠道的断面一般都比较规则,有些测站修建了标准断面,故可将测深垂线与测速垂线合并起来。即在测线处既测深又测速。

水工建筑物 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水工建筑物”本科模拟试题一 二. 填空题 1.水利枢纽的功能可以是单一的,但多数是兼有几种功能的,称为[综合利用 ]水利枢纽。水利枢纽按其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态分为[ 平原地区 ]水利枢纽和[ 山区 ]水利枢纽。(1)-(3) 2.水工建筑物按其作用可分为[ 挡水(壅水)]建筑物,[ 泄水 ]建筑物,[ 输水]建筑物,[取(进)水 ]建筑物等。(4)-(7) 3.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级别,与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对应分为[ 3 ]级。(8) 4.水工建筑物抗震分析,抗震设防等级为甲类的水工建筑物应采用[动力 ]法计算,乙类、丙类水工建筑物可采用动力法或 [拟静力]法计算,丁类水工建筑物可采用拟静力法或着重采取工程措施。(9)-(10) 5.重力坝应力分析的目的是[检验大坝在施工期和运用期是否满足强度要求;同时为设计中的某些问题(如混凝土标号分区、某些部位的配筋等)提供依据]。重力坝应力分析常用的方法是[材料力学 ]法和[ 有限元 ]法。(11)-(13) 6.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期温度控制标准包括[地基 ]容许温差、 [上、下层 ]容许温差和[内、外 ]容许温差三个方面。(14)-(16) 7.电力行业标准DL5108-199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规定,重力坝剖面设计采用[ B.分项系数极限状态设计法 ](A.单一安全系数法、B.分项系数极限状态设计法)。(17) 8.溢流重力坝是重力坝枢纽中重要的[ 泄洪 ]建筑物,用于将库容不能容纳的大部分洪水经坝顶泄向下游。溢流面由[坝顶曲线 ]段、中间直线段和[下部反弧 ]段三部分组成。坝身泄水孔按所处的高程可分为[ 中 ]孔和[ 底 ]孔。(18)-(22) 9.水工混凝土,除强度外,还应按其所处的部位和工作条件,在[抗渗]、[抗冻]、[抗冲刷 ]等性能方面提出要求(列举三方面)。(23)-(25) 10.重力坝横缝的作用是[ 减小温度应力,适应地基不均匀变形和满足施工要求(混凝土的浇筑能力、温度控制等 ]。纵缝的作用是[ 为了适应混凝土的浇筑能力和减小施工期温度应力]。(26)-(27) L的深切河谷可以修建 H /< 11.地形条件对拱坝体形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5.1 [ 薄 ]拱坝,0.3 /= 0.3 L的 ~ H 5.1 L的稍宽河谷可以修建[中厚 ]拱坝,5.4 /= ~ H 宽河谷可以修建[重力 ]拱坝。(28)-(30) 12.拱坝的类型,按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可分为[ 常规混凝土 ]拱坝、[碾压混凝土 ] 1

船闸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doc 8页)

船闸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doc 8页)

2.2.2 在综合性枢纽中,位于挡水前沿的闸首和闸室等挡水建筑物的级别应与枢纽中其他挡水建筑物级别一致。 3.1.1 船闸结构计算应考虑运用、检修、完建、施工和特殊工况等情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1 运用情况应考虑下列最不利的水位组合: (1)上游或墙前为上游最高通航水位,下游或墙后为相应的最低水位或排水管水位; 3.2.1 船闸结构设计应进行下列验算和计算: (1)结构整体抗滑、抗倾和抗浮稳定性验算; (2)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地基沉降计算; (3)渗透稳定性验算; (4)结构各部位强度计算和限裂验算; (5)边坡整体稳定性验算; (6)其他验算或计算。 3.3.1* 当采用式(3.2.2-1)验算岩基船闸或采用式(3.2.3-1)和式(3.2.3-2)计算土基船闸抗滑稳定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c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c 表3.3.1 3.3.2* 当采用式(3.2.2-2)验算基岩船闸抗滑稳定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c′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c′ 表3.3.2 荷载组合安全系数 基本组合①≥3.0

②≥2.5 ①≥2.5 特殊组合 ②≥2.3 3.3.3* 当采用式(3.2.8)计算船闸结构的抗倾稳定时,抗倾稳定安全系数K0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抗倾稳定安全系数Ko 表3.3.3 3.3.4* 当采用式(3.2.9)计算船闸结构的抗浮稳定时,抗浮稳定安全系数Kf应符合表3.3.4的规定。 抗浮稳定安全系数Kf 表3.3.4 水工建筑物级别安全系数 1、2≥1.1 3、4、5≥1.05 3.3.6* 土基上的分离式闸墙结构,地基不得出现拉应力。 3.3.7* 岩基上分离式船闸结构地基反力的最小应力σmin应大于零。3.4.1 在闸首、闸室和导墙等结构间,新旧建筑物间及地基土质、高程突变处,均应设置伸缩一沉降缝。 4.1.5 地基设计应包括承载力、稳定性和沉降的计算。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 4.2.4* 地基承载力的安全系数应满足式(4.2.4)的要求。 4.3.3 当土坡和地基土体中有渗流时,应考虑渗流对稳定的影响。4.3.4* 当采用式(4.3.2-1)、式(4.3.2-2)和式(4.3.2-3)计算土坡和地基稳定时,稳定安全系数K不得小于表4.3.4中规定的数值。

-水工建筑物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4分) 1、枢纽中的水工建筑物根据所属等别及其在工程中的总要性和作用分为五级。2.重力坝的稳定分析目的是检验重力坝在各种可能荷载组合情况下的稳定安全度。3.重力坝的基本剖面一般指在主要荷载作用下,满足坝基面稳定和强度控制条件的最小三角形剖面。 4.当拱坝厚高比(T B/H)小于0.2时,为薄壁拱坝;当厚高比(T B/H)大于0.35时,为重力拱坝。 5.土石坝渗流分析内容包括确定浸润线位置、确定渗流的主要参数(流速和坡降)、确定渗透流量。 6.水闸是由闸室、上游连接段和下游连接段组成。7.按照闸墩与底板的连接方式,闸室底板可分为整体式底板和分离式底板。8.闸底板结构计算,对相对紧密度Dr>0.5的非粘性土地基或粘性土地基可采用弹性地基梁法。 9.正槽溢洪道由引水渠、控制段、泄槽、出口消能段和尾水渠组成。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为使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与其造价的经济合理性恰当地统一起来,水利枢纽及其组成的建筑物要进行分等分级。( ) 答案:正确 2.溢流重力坝设计中动水压力对坝体稳定有利。( ) 答案:正确 3.如果拱坝封拱时混凝土温度过高,则以后温降时拱轴线收缩对坝肩岩体稳定不利。( ) 答案:错误 4、心墙土石坝的防渗体一般布置在坝体中部,有时稍偏向上游,以便同防浪墙相连接,通常采用透水性很小的粘性土筑成。( ) 答案:正确 5. 水闸闸室的稳定计算方法与重力坝相同均是取一米的单宽作为荷载计算单元。( ) 答案:错误 6. 重力坝的上游坝坡n=0时,上游边缘剪应力的值一定为零。( ) 答案:正确 7.深式泄水孔的超泄能力比表孔的超泄能力大。( ) 答案:错误 8.底部狭窄的V形河谷宜建单曲拱坝。( ) 答案:错误 9.土石坝的上游坝坡通常比下游坝坡陡。( ) 答案:错误

新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主要修订精品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主要修订内容简介《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修订从2009年开始,到2012年5月28日发布,同年10月1日实施,再到10月中旬正式上架,经历的时间是够长的。结合这次新版规范的培训,查阅相关资料以及个人的理解进行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一、扩充荷载规范的涵盖范围和内容 第条,规范编制依据由《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改为《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以便扩大设计范畴。 第条,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荷载)和间接作用。前者是指分布或集中作用中结构上的力,习惯称之为荷载,如恒载、活荷载、风雪荷载等,后者是指引起结构变形的原因,如温度、收缩和徐变等。现行荷载规范只涵盖直接作用,这次增加了温度作用后,规范内容覆盖了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根据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荷载规范属于通用设计标准,名称为“建筑结构荷载和间接作用规范”。但本着尊重习惯、方便使用的原则,新的荷载规范名称保持不变。 修订后的荷载规范共有10章、10个附录。其中增加l了“永久荷载”、“温度作用”和“偶然荷载”3章,增加了“消防车荷载考虑覆土厚度的折减系数”、“横风向及扭转风振的等效风荷载”和“高层建筑顺风向和横风向风振加速度计算”等3个附录。 二、荷载分类和组合

1.增加可变荷载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 设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要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 主要体现在调整荷载设计值和耐久性两个方面。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规定的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如下表: 类别设计使用年限 示例 (a) 15临时性建筑结构 225易替换的结构构件 350普通房屋和构造物 4100标志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在强条第条的荷载基本组合式中,增加可变荷载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荷载基本组合公式改为: (1-1) (1-2)式中,、分别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第i个可变荷载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分别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效应值;可变荷载的组合系数。

流速仪测流法知识讲解

中国灌区协会“全国灌区量水技术研讨班”教材 流速仪测流法 及水工建筑物量水率定 郭宗信 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

第一章流速仪测流法 第一节流速仪测流的基本方法 与测线布设 流速仪测量河渠流量是利用面积~流速法,即用流速仪分别测出若干部分面积的垂直于过水断面的部分平均流速,然后乘以部分过水面积,求得部分流量,再计算其代数和得出断面流量。 从水力学的紊流理论和流速分布理论可知,每条垂线上不同位置的流速大小不一,而且同一个点的流速具有脉动现象。所以用流速仪测量流速,一般要测算出点流速的时间平均值和流速断面的空间平均值。即通常说的测点时均流速、垂线平均流速和部分平均流速。 (一)基本方法 流速仪测流,在不同情况或要求下,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其基本方法,根据精度及操作繁简的差别分为精测法、常测法和简测法。 1.精测法: 精测法是在断面上用较多的垂线,在垂线上用较多的测点,而且测点流速要用消除脉动影响的测量方法。用以研究各级水位下测流断面的水流规律,为精简测流工作提供依据。 2.常测法: 常测法是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在较少的垂线、测点上测速的一种方法。此法一般以精测资料为依据,经过精简分析,精度达到要求时,即可作为经常性的测流方法。

3.简测法: 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经过精简分析,用尽可能少的垂线、测点测速的方法叫简测法。在水流平缓,断面稳定的渠道上可选用单线法。 (二)测线布设 测流断面上测深、测速垂线的数目和位置,直接影响过水断面积和部分平均流速测量精度。因此在拟订测线布设方案时要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 国际标准规定,在比较规则整齐的渠床断面上,任意两条测深垂线的间距,一般不大于渠宽的1/5,在形状不规则的断面上其间距不得大于渠宽的1/20。测深垂线应分布均匀,能控制渠床变化的主要转折点。一般渠岸坡脚处、水深最大点、渠底起伏转折点等都应设置测深垂线。 测速垂线的数目与过水断面的宽深比有关。精测法的测速垂线数目与宽深比的关系式为: B N0=2 D 式中:N0——测速垂线数目; B——水面宽; D——断面平均水深。 常测法的垂线数目与宽深比的关系式为: B N0= D 简测法的测速垂线数目及其布置,应通过精简分析确定。主流摆动剧烈或渠床不稳的测站,垂线不宜过少,垂线位置应优先分布在主流上。垂线较少时,应尽量避免水流不平稳和紊动大的岸边或者回流区附近。 由于灌溉渠道的断面一般都比较规则,有些测站修建了标准断面,故

水工建筑物试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4分) 1、枢纽中的水工建筑物根据所属等别及其在工程中的总要性和作用分为五级。 2.重力坝的稳定分析目的是检验重力坝在各种可能荷载组合情况下的稳定安全度。 3.重力坝的基本剖面一般指在主要荷载作用下.满足坝基面稳定和强度 控制条件的最小三角形剖面。 4.当拱坝厚高比(T B/H)小于0.2时.为薄壁拱坝;当厚高比(TB/H)大于0.35 时.为重力拱坝。 5.土石坝渗流分析内容包括确定浸润线位置、确定渗流的主要参数(流速和坡降)、确定渗透流量。 6.水闸是由闸室、上游连接段和下游连接段组成。 7.按照闸墩与底板的连接方式.闸室底板可分为整体式底板和分离式底板。 8.闸底板结构计算.对相对紧密度Dr>0.5的非粘性土地基或粘性土地基可采用弹性地基梁法。 9.正槽溢洪道由引水渠、控制段、泄槽、出口消能段和尾水渠组成。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为使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与其造价的经济合理性恰当地统一起来.水利枢纽及其组成的建筑物要进行分等分级。()答案:正确 2.溢流重力坝设计中动水压力对坝体稳定有利。()答案:正确 3.如果拱坝封拱时混凝土温度过高.则以后温降时拱轴线收缩对坝肩岩体稳定不利。() 答案:错误 4、心墙土石坝的防渗体一般布置在坝体中部.有时稍偏向上游.以便同防浪墙相连接.通常采用透水性很小的粘性土筑成。()答案:正确 5.水闸闸室的稳定计算方法与重力坝相同均是取一米的单宽作为荷载计算单元。() 答案:错误 6.重力坝的上游坝坡n=0时.上游边缘剪应力的值一定为零。()答案:正确 7.深式泄水孔的超泄能力比表孔的超泄能力大。()答案:错误 8.底部狭窄的V形河谷宜建单曲拱坝。()答案:错误 9.土石坝的上游坝坡通常比下游坝坡陡。()答案:错误 10.非粘性土料的压实程度一般用相对密度表示。()答案:正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第 1 章总则 第 1.0.1 条为了适应建筑结构设计的需要,以符合安全实用、经济合理的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 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结构设计。 第 1.0.3 条本规范是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的原则制订的。 第 1.0.4 条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荷载)和间接作用(如地基变形、混凝土收缩、焊接变形、温度变化或地震等引起的作用)。本规范仅对荷载作出规定。 第 1.0.5 条本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 年. 第 1.0.6 条建设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或荷载, 除按本规范执行外, 尚应符合现行的其他国家标准的规定. 第 2 章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1 术语 第 2.1.1 条永久荷载permanent load 在结构使用期间, 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 第 2.1.2 条可变荷载vaiable load 在结构使用期间, 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在可以忽略不计的荷载.

第 2.1.3 条偶然荷载accidental load 在结构使用期间不一定出现,一旦出现,其值很大 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 第 2.1.4 条荷载代表值reprsentative values of a load 设计中用以验算极限状态所采用的荷载量值,例如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第 2.1.5 条设计基准期design reference period 为确定可变荷载代表值而选用的时间参 数. 第 2.1.6 条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nominal value 荷载的基本代表值,为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例如均值.众 值. 中值或某个分位值). 第 2.1.7 条组合值combination value 对可变荷载, 使组合后的荷载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 能与该荷载单独出现时的相应概率趋于一致的荷载值; 或使组合后的结构具有统一规定的可靠指标的荷载值. 第 2.1.8 条频遇值frequent value 对可变荷载, 在设计基准期内, 其超越的总时间为这规定的较小比率或超越频率为规定频率的荷载值. 第 2.1.9 条准永久值quasi-permanet value 对可变荷载, 在设计基准期内, 其超越的总时间约为设计基准期一半的荷载值. 第 2.1.10 条荷载设计值design value of a load 荷载代表值与荷载分项系数的乘积. 第 2.1.11 条荷载效应load effect 由荷载引起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反应, 例如内力, 变形和裂缝等. 第 2.1.12 条荷载组合load combination 按极限状态设计时, 为保证结构的可靠性而对同时出现的各种荷载设计值的规定. 第 2.1.13 条基本组合fundamental combination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 永久作用和 可变作用的组合. 第 2.1.14 条偶然组合accidental combination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永久作用,可变 作用和一个偶然作用的组合.

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变化条文总结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从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本文列出影响结构设计的主要修改内容,以备审核时查阅。 一、强制性条文的变化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共有强制性条文13条,分别为1.0.5、3.1.2、3.2.3、3.2.5、4.1.1、4.1.2、4.3.1、4.5.1、4.5.2、6.1.1、6.1.2、7.1.1、7.1.2条。 修订后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版共有强制性条文13条,分别为3.1.2、3.1.3、3.2.3、3.2.4、5.1.1、5.1.2、5.3.1、5.5.1、5.5.2、7.1.1、7.1.2、8.1.1、8.1.2条,即强制性条文数未增加,内容的主要变化有: 1、原1.0.5条调整为3.1.3条(确定可变荷载代表值时应采用50年设计基准期)。 2、原3.1.2条文字略有调整,主要内容维持不变。 3、原3.2.3条参与组合的永久荷载由单项改为多项叠加(j=1~m);增加参与组合的各项可变荷载应乘以考虑设计适用年限的调整系数的 规定。 4、原3.2.5条调整为3.2.4条,文字略有调整,主要内容维持不变。

5、原4.1.1条调整为5.1.1条(增加了第4章永久荷载,以下各章顺延),主要修改包括:①教室活荷载由2.0KN/m2提高到2.5KN/m2(由第1项(2)款改为第2项);②第5项(2)款增加了运动场活荷载(4.0KN/m2);停车库明确为9人以下客车的停车库(不包括消防车及其他大型车辆停车库),增加了板跨为3m×3m的双向板楼盖活荷载,附注第4条明确当双向板跨介于3m×3m与6m×6m之间时按跨度线性插值确定【规范用词为“板跨不小于3m×3m”,似应为不大于,否则与附注第4条有矛盾】,消防车通道活荷载频遇值系数由0.7改为0.5,准永久值系数由0.6改为0;③厨房的分类用词由“一般的”改为“其他”;④第1项中的民用建筑卫生间活荷载由2.0KN/m2提高到 2,5KN/m2;⑤教学楼的走廊、门厅活荷载由2.5KN/m2提高到3.5KN/m2; ⑥楼梯活荷载单独列出为第12项,除多层住宅仍取2.0KN/m2外,其他均取3.5KN/m2;⑦阳台的分类用词由“一般情况”改为“其他”;⑧附注第6条非固定隔墙自重不小于每延米墙重的1/3,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应”。【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中百货食品超市活荷载5.0KN/m2未列入规范正式版】 6、原4.1.2条调整为5.1.2条,文字略有调整,主要内容维持不变。 7、原4.3.1条调整为5.3.1条,文字略有调整,增加屋顶运动场地活荷载3.0KN/m2。 8、原4.5.1条调整为5.5.1条,文字略有调整,雨篷明确为悬挑雨篷。 9、原4.5.2条调整为5.5.2条,原栏杆“顶部水平荷载”改为“活荷载”,住宅、宿舍、办公楼、旅馆、医院、托儿所、幼儿园的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取值由由0.5KN/m2提高到1.0KN/m2;学校、食堂、剧场、电影院、车站、礼堂、展览馆或体育场的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取值不变,增加“竖向荷载应取1.2KN/m2,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应分别考虑”。

水工建筑物试题及答案

1:上游连接段用以引导__过闸__水流平顺地进入闸室,保护__两岸和闸基__免遭冲刷,并与__防渗刺墙__等共同构成防渗地下轮廓,确保在渗透水流作用下两岸和闸基的抗渗稳定性。 2、水闸消能防冲的主要措施有消力池、__海漫__、防冲槽等。 3、海漫要有一定的柔性,以适应下游河床可能的冲刷;要有一定的粗糙性以利于进一步消除余能;要有一定的透水性以使渗水自由排出。 6、隧洞进口建筑物的型式有__竖井式_、___塔式___、__岸塔式__、___斜坡式__。其中__塔式__受风浪、冰、地震的影响大,稳定性相对较差,需要较长的工作桥。 7、正槽式溢洪道一般由_ 进水渠_ 、_控制段_、__泄槽__、消能防冲措施_ 、__出水渠__五部分组成。其中___控制段___控制溢洪道的过水能力。 8、泄水槽纵剖面布置,坡度变化不宜太多,当坡度由陡变缓时,应在变坡处用__反弧段__连接,坡度由缓变陡时,应在变坡处用__竖向射流抛物线__连接。 9、水工隧洞按水流状态可分为__有压洞__、__无压洞__两种形式,___________更能适应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但其_________复杂,所以应避免平面转弯。 10、回填灌浆是填充__衬砌__与__围岩__之间的空隙,使之结合紧密,共同受力,以改善__传力__条件和减少__渗漏__。 1.水闸是渲泄水库中多余洪水的低水头建筑物。(×) 2.辅助消能工的作用是提高消能效果,减少池长和池深,促成水流扩散,调整流速分布和稳定水跃。(√) 3闸下渗流使水闸降低了稳定性引起渗透变形和水量损失。(√) 4.水闸的水平防渗设备指的是铺盖,垂直防渗设备指的是齿墙、板桩和防渗墙。(√)5.整体式平底板常在顺水流向截取若干板条作为梁来进行计算。(√)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之前进水闸设计

《水工建筑物》课程课程设计 前 进 闸 初 步 设 计 学号: 08 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 姓名: 封苏衡 指导教师: 潘起来老师 2011年 12 月 19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资料和枢纽设计 (4) 1.设计资料 (4) 2.枢纽设计 (5)

1.闸室结构设计 (7) 2.确定闸门孔口尺寸 (7) 第三章消能防冲设计 (11) 1.消力池设计 (11) 2.海漫的设计 (13) 3. 防冲槽的设计 (14) 第四章地下轮廓设计 (15) 1.地下轮廓布置形式 (15) 2. 闸底板设计 (15) 3.铺盖设计 (16) 4. 侧向防渗 (16) 5. 排水止水设计 (17) 第五章渗流计算 (19) 1.设计洪水位情况 (19) 2. 校核洪水位情况 (23)

1. 闸室的底板 (24) 2. 闸墩的尺寸 (24) 3. 胸墙结构布置 (24) 4. 闸门和闸墩的布置 (24) 5. 工作桥和交通桥及检修便桥 (25) 6. 闸室分缝布置 (26) 第七章闸室稳定计算 (27) 1.确定荷载组合 (27) 2. 闸室抗滑稳定计算和闸基应力验算 (27) 第八章上下游连接建筑物 (31) 1.?上游连接建筑物 (31) 2.下游连接建筑物 (31) 参考文献 (31) 第一章设计资料和枢纽设计 1、设计资料

工程概况 前进闸建在前进镇以北的团结渠上是一个节制闸。本工程等别为Ⅲ等,水闸按3级建筑物设计。该闸有如下的作用: (1)防洪。当胜利河水位较高时,关闸挡水,以防止胜利河的高水入侵团结渠下游两岸的底田,保护下游的农田和村镇。 (2)灌溉。灌溉期引胜利河水北调,以灌溉团结渠两岸的农田。 (3)引水冲淤。在枯水季节。引水北上至下游红星港,以冲淤保港。 规划数据 (1)团结渠为人工渠,其断面尺寸如图1所示。渠底高程为,底宽50m,两岸边坡均为1:2 。(比例1:100) 图1 团结渠横断面图(单位:m) (2)灌溉期前进闸自流引胜利河水灌溉,引水流量为300s m/3。此时相应水位为:闸上游水位,闸下游水位;冬春枯水季节,由前进闸自流引水至下游红星港,引水流量为100s m/3,此时相应水位为:闸上游水位,闸下游水位。 (3)闸室稳定计算水位组合:设计情况,上游水位2204.3m,下游水位2201.0m;校核情况,上游水位2204.7m,下游水位2201.0m。消能防冲不利情况是:上游水位2204.7m,下游水位,引水流量是300s m/3 (4)下游水位流量关系:

水文判断题

第二章 (三)判断题 1.计算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原理有影响。[ ] 2.计算区域的大小,对水量平衡计算原理没有影响。[ ] 3.水资源是再生资源,因此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4.河川径流来自降水,因此,流域特征对径流变化没有重要影响。[ ] 5.闭合流域的径流系数应当小于1。[ ] 6.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常常比较发育,流域常常为非闭合流域。[ ] 7.非闭合流域的径流系数必须小于1。[ ] 8. 雨量筒可观测到一场降水的瞬时强度变化过程。[ ] 9.自记雨量计只能观测一定时间间隔内的降雨量。[ ] 10.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纪录的是降雨累计过程。[ ] 12. 用等雨深线法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适用于地形变化比较大的大流域。[ ] 13. 用垂直平分法(即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时,它的出发点是流域上各点的雨量用离该点最近的雨量站的降雨量代表。[ ] 14. 垂直平分法(即泰森多边形法)假定雨量站所代表的面积在不同降水过程中固定不变,因此与实际降水空间分布不完全符合。[ ] 型、E601型蒸发器是直接观测水面蒸发的仪器,其观测值就是当时当地水库、湖 19. 20 泊的水面蒸发值。[ ] 20. 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流域日蒸发量基本上与土壤含水量成正比。[ ] 21.采用流域水量平衡法推求多年平均流域蒸发量,常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 ] 22.降雨过程中,土壤实际下渗过程始终是按下渗能力进行的。[ ] 23.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大于下渗能力时,下渗按下渗能力进行;降雨强度小于下渗能力时,下渗按降多少下渗多少进行。[ ] 24.人类活动措施目前主要是通过直接改变气候条件而引起水文要素的变化。[ ] 25.天然状况下,一般流域的地面径流消退比地下径流消退慢。[ ] 26.对于同一流域,因受降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场洪水的地面径流消退过程都不一致。[ ] 27. 退耕还林,是把以前山区在陡坡上毁林开荒得到的耕地,现在再变为树林,是一项

三峡大学水工建筑物期末模拟试卷合集

目录 试卷一 (2) 试卷二 (5) 试卷三 (8) 试卷四 (10) 试卷五 (12) 试卷六 (15) 试卷七 (17) 试卷十 (19) 试卷十一 (21)

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 1、主要建筑物 2、双曲拱坝 3、渗透水压力 4、管涌 5、弹性抗力 二、填空题 1、水力工程的特点,除了工程量大、投资多、工期长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等。 2、常见的地基防渗设备: a、重力坝中有、等; b、土石坝中有、、、、等; c、水闸中有、、等。 3、作用于土石坝上的荷载主要有:、、、等。 4、分析以下各种水工建筑物失稳的可能形式: a、重力坝、; b、拱坝、、; c、土石坝、、; d、水闸、、。 5、水工隧洞进水口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等。 三、判断题 1、悬臂式重力坝的横缝面常做成梯形键槽,而整体式重力坝的横缝面常做

成平面键槽。() 2、有压泄水隧洞与无压泄水隧洞的根本区别,就是指水流对洞壁有无压力。() 3、一般说,单曲拱坝比双曲拱坝要厚些。() 4、褥垫排水适用于土石坝下游水深比较深的情况。() 5、砂土地基上的水闸一般采用垂直防渗。() 四、回答题 1、闸基防渗长度是如何确定的?确定的根据是什么? 2、改变实体重力坝的上游坡,对坝体的稳定和应力有何影响?实体重力坝合理的剖面形态是什么样的? 3、定性分析温度对拱坝应力、稳定的影响。 4、绘图表示正槽溢洪道一般的组成部分,并说明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特点和要求。 5、重力坝坝身混凝土标号为什么要分区?分区的依据是什么? 6、综合比较重力坝、拱坝、支墩坝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工作特点的异同。 7、重力坝、拱坝、土石坝岸坡开挖成何种形状好,为什么? 五、计算题 试用水力学方法推导在不透水地基上,无排水设备的均质土石坝的浸润线方程。并根据以下数据标出单宽流量q。 已知:H=20m 1 逸出高H2=20m L=210m,K=1×10-6m/s

2_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2006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Load code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GB 50009—200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2年3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通知 建标[2002]10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1997 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 50009-2001,自2002 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1.0.5、3.1.2、3.2.3、3.2.5、4.1.1、4.1.2、4.3.1、4.5.1、4.5.2、6.1.1、6.1.2、7.1.1、7.1.2 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 9-87 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年1月10日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1997]108 号文下达的“关于印发《1997 年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各有关单位对1987 年国家计委批准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进行的全面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开展了专题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的设计经验,参考了国外规范和国际标准的有关内容,并以各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修改通过审定后定稿。 本规范共分7 章和7 个附录,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1.按修订后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修改组合规则,并摈弃“遇风组合”的旧概念;对荷载基本组合增加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中,对短期效应组合分别给出标准和频遇两种组合,同时增加了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系数;对所有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给出各自的组合值系数。 2.对楼面活荷载作部分的调整和增项。 3.对屋面均布活荷载中不上人的屋面荷载作了调整,并增加屋顶花园、直升机停机坪荷载的规定。 4.吊车工作制改为吊车工作级别。 5.根据新的观测资料重新对全国各气象台站统计了风压和雪压,并将风雪荷载的基本值的重现期由30 年一遇改为50 年一遇;规范附录中给出全国主要台站的10 年、50 年和100 年一遇的雪压和风压值。 6.地面粗糙度增加一种类别。 7.对山区建筑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给出考虑地形条件的修正系数。 8.对围护结构构件的风荷载给出专门规定。 9.提出对建筑群体要考虑建筑物相互干扰的影响。 10.对柔性结构增加横风向风振的验算要求。 本标准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为了提高规范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