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抗冻胀设计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9.80 MB
- 文档页数:77
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的定义,是指根据渠系工程的需要,制定的冻胀体系的规范,用以确定抗冻胀设计的规则和方法,保证渠系工程的可持续运行。
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抗冻胀设计原则,二是抗冻胀设计条件,三是抗冻胀设计规范。
第二部分:抗冻胀设计原则抗冻胀设计原则是指在抗冻胀设计中,需要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1、设计原则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抗冻胀设计的规定和要求;2、抗冻胀设计必须针对实际情况,采用最合理的设计方案,认真计算,数据无公差;3、建设设施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以确保抗冻胀质量;4、应采用高质量的冻胀设计原料,避免违规更换;5、施工过程中,对抗冻胀体系的特性应及时控制,确保抗冻胀质量。
第三部分:抗冻胀设计条件抗冻胀设计条件的设定,是抗冻胀设计的基础,是抗冻胀设计的核心,是决定抗冻胀质量的关键。
抗冻胀设计条件主要分为三方面: 1、抗冻胀技术设计条件:主要包括设计温度、冻结深度等抗冻胀参数,以及抗冻胀分级设计原则、冻胀体系冻结深度等冻胀特性等。
2、抗冻胀工艺设计条件:主要包括抗冻胀材料安装工艺和凝固剂型号等等。
3、抗冻胀构造设计条件:包括抗冻胀结构的形式和参数的设计,以及抗冻胀构造的阻力计算等。
第四部分:抗冻胀设计规范抗冻胀设计规范是抗冻胀设计过程中,最终形成的一个体系。
它是将“抗冻胀设计原则”和“抗冻胀设计条件”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设计规范,它将抗冻胀设计的原理和技术实践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工作机制。
抗冻胀设计规范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抗冻胀设计过程的规范化流程:抗冻胀设计的过程中,从设计任务的交底、分析设计条件,设计方案的论证和确定,到设计图纸的编制、设计方案的更改,实施方案的施工管理等,都是抗冻胀设计规范中的重要内容。
2、抗冻胀设计分析规范:抗冻胀设计分析是抗冻胀设计的基础,它要求在进行抗冻胀设计前,必须经过系统分析,包括冻胀体系结构分析、冻胀体系型号分析、抗冻胀材料分析、热桥效应分析、施工效应分析等。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水工建筑物结构牢固,防止冰冻破坏,提高水工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首先,应根据水工建筑物的地理位置,确定该区域的冰冻深度,以便确定设计时的冰冻深度;
其次,应根据水工建筑物的结构特点,采用适当的冰冻防护措施,包括混凝土的配置,钢筋的弯曲半径,混凝土的防冻剂添加,以及混凝土的抗冻等级;
再次,应采用冰冻防护技术,比如预防冰冻措施,如增加地表覆盖物,改善地表蓄热性能,使用蓄热材料,积雪隔热,增加热源,活动式防冻技术,等;
最后,应采取有效的抗冻措施,如加固地基,改善地基抗冻能力,采用防冻技术,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采用防冻技术,等。
总之,水工建筑物抗冻设计规范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须根据水工建筑物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冰冻防护技术和抗冻措施,以保证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渠道防冻层的设计依据《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211-98)规定,渠道衬砌结构的抗冻胀稳定性验算应根据渠道的土、水、温的变化情况取地基土的冻胀量作为衬砌结构的冻胀位移量。
该工程的的渠系除过斗渠外,其余大部分渠道为西北——东南向渠道,渠道断面较小,各渠段沿线气象条件一致且地质条件亦相近,因此设计取其中一条渠段为代表,按渠底部位的最大冻胀量进行衬砌结构的抗冻胀设计。
(1)工程区基本资料项目区最低气温在元月份,多年月平均气温在-8.5~-9.5℃,属于寒冷地区。
项目区地下水位埋深1.5~2.5m。
渠道沿线均为壤土,粘粒含量高,属于冻胀性土。
项目区最大冻土层深度67cm。
(2)设计冻深的计算根据《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211—98)附录B公式计算设计冻深Zd:Zd=φƒφdφwZ k式中:Zd-设计冻深,m;Z k-标准冻深,m;按工程区冻土平均深度0.67m取值;φƒ-冻土年际变化的频率模比系数,根据标准冻土深度值按规范图B.1.1-1查的,4级建筑物按频率为10%的曲线查取,则φƒ=1.22;φd-日照及遮荫程度影响系数,按下式计算:φd=a+bφi其中:φi-典型断面(N-S,B/H=1.0,m=1.5)某部位i的日照及遮荫程度修正系数,阴(或阳)面中部的φi由规范图B.1.1-2查得为φi=1.1,底面中部的φi由图B.1.1-3查得为φi=1.1;a、b-系数,根据建筑物所在的气候区(根据规范图 B.1.1-4查得本灌区位于南温带),建筑物计算断面的轴线走向、断面形状及计算点位置可分别由表B.1.1-1、表B.1.1-2查取。
本工程渠线大致呈N-S走向,取a、b值边坡分别为0.38和0.62,底部分别为0.32和0.68,则:边坡φd=a+bφi=0.38+0.62×1.10=1.062底部φd=a+bφi=0.32+0.68×1.10=1.068φw-地下水影响系数,按下式计算:φw=(1+αe-Z w0)/(1+αe-Z wi)其中:Z w0-邻近气象台(站)的地下水位深度,m;根据规范规定对于轻壤土、砂壤土,取Z w0=2.5m。
水工建筑物冰冻破坏及抗冻措施研究水工建筑物冰冻破坏及抗冻措施研究水工建筑物冰冻破坏及抗冻措施研究摘要:我们必须根据水工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不同、位置不同和冰冻破坏程度的不同等综合选用不同预防措施与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文中结合水工建筑物冰冻破坏的形式和原因,提出有效地抗冻措施。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冰冻破坏抗冻措施Key words: Hydraulic structure; frost damage;antifreeze measures一、水工建筑物冰冻破坏的形式冰冻破坏常发生在混凝土建筑物,表现为强度降低,层状脱落,表面酥松,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
冰冻破坏之所以会发生在混凝土建筑物上,是由于渗水孔隙存在于混凝土内部,水又存在于孔隙中,这些水在结冰时体积会膨胀,膨胀产生压力,作用在毛细管壁或孔隙上。
同时,在冻结过程中,冷水还可能出现在孔隙中迁移,使渗透压力产生在混凝土中,在管壁上也有作用,在混凝土冻结过程中出现这两种压力,消失在融化过程中,如此周期性的作用,会使微裂缝产生在孔隙壁上,并逐渐增多扩展,降低强度,混凝土表面开始剥落甚至整体破坏。
二、水工建筑物冰冻破坏的原因冻害涉及到气、液、固3相介质之间的关系,冻害成因归纳起来,分为冻胀力、冻融、蠕动变形和冰压力等。
(一)冻胀力地基土或混凝土冻结时,其中的水分冷却成冰,冰吸附未冻水分聚流到冻结锋面,冰晶体急剧增大所引起的作用力。
冻胀力对建筑物的作用方向不同,一般分为切向冻胀力、水平冻胀力和竖向冻胀力3种。
冻胀力对水工建筑物的破坏,改变基础土和混凝土的结构,降低了建筑物强度。
1、切向冻胀力水工建筑物桩、墩基础周围土体冻胀时,由于受到基础的约束而作用于基础侧面向上的作用力。
基础与基土间的冻结力是切向冻胀力形成、传逆的媒介。
2、水平冻胀力水工建筑物挡土墙后或基础侧面的土冻胀时水平作用在墙或基础侧面的作用力。
与墙后填土的冻胀成正比例关系。
3、竖向冻胀力地基土冻胀时作用于基础底面垂直向上的作用力。
(3)抗冻胀设计
根据民乐县气象资料,项目区多年平均冻土层深度为1.42m,
渠床经过地段为黏土、粉土,属冻胀性土层。
依据《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2006)渠系工程的
设计冻深计算公式:
Zd=ψd×ψw×Z m计算工程设计冻深,式中:
ψd---日照及遮阴程度修正系数,ψd=α+(1-α)×ψi
ψw—地下水影响系数,因项目区地下水埋深较大,取值为1
Z m—项目区历年最大冻深为1.42m
ψi—典型断面(渠道走向E-W,宽深比1:1.1,坡比m=0.8)
某部位的日照及遮阴程度修正系数。
查表得:渠道阴面中部的ψ
i=1.1824,阳面中部的ψi=0.8145,底面中部的ψi=1.1944。
α—系数,查表计算:阴面为-2.6476, 阳面为4.7092,底
面为-1.4304
依据以上计算,支渠各部位设计冻深见下表
垫层置换厚度:按公式Z e=ε×Z d-δo计算,式中:
ε—置换比,坡面下部及渠底取70%,坡面上部取50% Z d--工程设计冻深
δo—衬砌板厚度,渠底为30cm, 坡面8cm
经计算,支渠阴面置换垫层厚度为89cm, 阳面及底部置换
厚度均为50cm,根据民乐县近几年渠道建设中置换抗冻胀垫层厚
度的实践经验,在本次项目区渠道建设时,其置换垫层厚度适当减小,亦能满足渠道抗冻胀要求。
设计置换厚度见下表。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抗震设计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减少因地震而造成的损害。
然而,由于水工建筑物的建设性质和特殊的结构,其抗震设计的要求比其他建筑物更高。
为此,就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而言,必须立足于当前结构分析和抗震预防设计理论,考虑地区地震发生条件,综合考虑结构型式、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场地条件、地震发生分区要求等因素,根据结构特点确定抗震级别,结合相关抗震设计理论,结合地震特征、结构特性和建筑使用条件,采取较为综合的优化设计措施,提出具有水工建筑特点的抗震设计规范。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动力学分析理论和抗震设计原则。
水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分析,主要基于动力学分析,采用结构物理模型,对支上力、剪力、压力和振型的变化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以确定构件材料的强度及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确定结构抗震设计的各项参数。
其原则是,在设计立面尺寸的范围内,尽量增加结构整体力学强度,减少受力构件和支撑部位的体积,增强抗震性能,使结构能够经受地震作用;
二、抗震设计细节要求。
抗震设计应根据结构物理模型进行计算,确定结构受力部分所需要的抗震设计要求,提出结构抗震设计细节要求,包括基础支护、主体结构抗震设计、建筑装饰装修抗震设计等;
三、减震措施。
减震措施应根据水工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选择和安装钢质减震器或有限元分析技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四、结构极限状态设计要求。
在设计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时,应根据抗震设计细节要求,结合减震措施,确定结构极限状态设计要求,确保结构在极端状态下的安全性。
以上是《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概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范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从而保证人们的安全。
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
渠系工程的抗冻胀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问题,在渠系工程的抗冻胀设计中有很多设计规范,它们不仅是为了保证渠系工程的结构工程质量,还是在开发渠系结构工程施工行业上获得极大的成就。
首先,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规定,应采用抗冻胀措施来减少渠系结构工程的冻胀现象,其中包括增加弹性支撑,减少渠系结构的等压面变形,增加渠系结构地基的稳固性,优化结构材料的质量及性能,改进结构设计,以及改进地基施工技术等。
其次,渠系工程的抗冻胀设计规范要求,当渠系结构施工施工工程中出现冻胀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增加水泥饼以改善基础层弹性支撑,给予结构层积渠系施工质量检验等。
此外,在冻胀情况下,应加强渠系结构施工施工工程的监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抗冻胀结构质量的受损。
最后,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要求,应对工程场地或施工区域进行充分地测试和分析,以了解冻胀现象的发生规律,有效判断抗冻胀设计中的各种参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满足抗冻胀设计的要求,从而有效防止渠系结构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冻胀现象。
总之,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是一份重要的工程施工指南,它不仅可以让抗冻胀设计更加合理、高效,而且能够有效防止冻胀现象的发生,确保渠系结构工程的质量及安全性。
因此,渠系工程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抗冻胀设计规范的要求,以确保渠系工程的质量及安全性。
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渠系工程是指渠道、沟渠和与之有关的附属设施,其中渠道是重要组成部分。
渠系工程随着区域温度变化明显,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抗冻胀能力,因此,设计渠系工程的抗冻胀能力至关重要。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4-2007)规定: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影响工程抗冻胀设计的设施、材料和渠系内部结构等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渠道和沟渠因冻胀而发生变形、破损或严重污染等危害。
1.抗冻胀设计原则抗冻胀设计原则是指将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考虑在内,采用有效技术措施和设计措施,根据工程使用环境、气温和地形条件,合理设置施工结构尺寸及安全间距,以确保渠系工程具有良好的抗冻胀性能。
a)设计应根据气温的最低温度值,采取有效的抗冻胀措施,确保工程具有足够的抗冻胀性能。
b)设计应考虑施工结构体积,节点和排水渠应考虑地形条件,需要在水流受力较大的区域设置支护工程,以减少渠系结构因冻胀所产生的力学变形及泥沙堆积的危害。
2.抗冻胀设计材料a)渠系结构材料应选用具有较高抗冻胀能力的混凝土,其抗冻胀温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的低温环境的稳定值。
b)采用碳钢、不锈钢管道,管道应采用热喷塑技术,增加管道的抗冻胀性能。
c)渠系内部抗冻胀工艺设计应考虑气流、液流及温度分布特点,采用有效的抗冻胀措施,减少渠系内部设施、管道等构件变形。
3.相关标准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应符合《建筑抗寒冷地区设计标准》(GB 50045-2001)、《建筑施工防冻技术规范》(JG/T 32-2001)、《机电设备工程防冻技术规范》(JGJ/2- 2002)等标准的要求,根据该标准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抗冻胀技术措施,确保渠系工程具有良好的抗冻胀性能。
综上所述,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是一项重要的设计,应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抗冻胀设计措施,以确保渠系工程具有良好的抗冻胀性能。
抗冻胀设计不仅要考虑结构尺寸及安全间距,还应考虑材料的抗冻胀性能,采用有效的抗冻胀措施,以确保渠系工程的抗冻胀能力。
论水工建筑物的冻胀破坏和防治措施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工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会直接受到冻胀破坏的影响,为此,针对水工建筑物的冻胀情况影响因素进行问题解决和防治措施应用能够有效实现水工建筑物施工技术的新突破。
针对近年来我国水工建筑物的冻胀破坏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希望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提出相关的防冻胀措施,控制冻胀危害的同时,增加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
这也是对我国兴修的水利工程使用安全性的直接保证,研究水工建筑物的防冻胀问题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冻胀破坏,防治措施水工建筑物在近年来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且在乡村振兴中兴建水利工程也经常会应用水工建筑物,为此,针对水工建筑物的施工重难点进行逐一分析,找到造成水工建筑物冻胀破坏问题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就能有效控制建筑物因为冻胀造成的混凝土板裂缝产生,也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渠道下滑问题的出现。
1.水工建筑物产生冻胀破坏问题的成因1.1冬季对水工建筑物结冰控制不足对于水工建筑物而言,尤其是北方冬季的早晚温差比较大,需要进行昼夜温差的监控,防止水工建筑物周边产生结冰的现象。
一旦在水工建筑物周边产生结冰问题,就会对水工建筑物地下土层产生冻胀影响,进而会影响建筑物地下的基础稳定,对水工建筑物的施工安全和使用安全都产生一定的隐患。
长此以往,在水工建筑物的施工基础中的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就会因为低温产生冻结,进而内部就会形成冻胀的作用力,进而造成混凝土表面甚至内部的基础产生裂缝。
而水工建筑物自身的受力也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这也会导致冻胀形成的破坏逐步加大,这也对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和寿命都造成很大的影响。
1.2有关部门对冬季建筑物土层含水量研究不足施工有关部门在水工建筑物的施工前期和养护过程中缺乏对建筑施工环境和使用环境的了解,包括温度、湿度以及土壤基础的含水量等情况,这就会导致在北方冬季昼夜温差比较大的情况下,土壤中的含水量出现冻结,水凝结成冰就会使得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基础内部空间增大,一旦昼夜温差减小就会使得基础内部已经凝结成冰的水分融化,混凝土本身的受力就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
浅析水工建筑物抗冻设计【摘要】水工建筑顾名思义是指那些为了储备水资源,预防水涝灾害而建成的建筑物。
由于水工建筑长期接触到水的特殊因素,在零度以下时,水变成了冰,就不得不考虑到建筑抗冻的能力了。
在水工建筑过程中,若能够提高钢筋混凝土对冰冻条件的耐受力及施工技术水平,那么对于水工建筑方向的研究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将减轻国家水工建筑经费的负担,利国利民。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抗冻;混凝土0.前言以我国北方地区为例,一年四季,冷热交替。
所以由冬季到春季的过渡阶段冰融现象十分常见。
由于冰雪经一个冬天都会覆盖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表面,当其融化成水时会渗透到建筑物表层的混凝土中。
长此以往会使混凝土表面松懈,俗称“往下掉渣”,极大的影响了混凝土的力学强度,严重的会使水工建筑物大面积损坏甚至崩塌。
所以根据相应的抗冻保护措施对水工建筑物加强管理,若是能够防止混凝土力学强度降低是最好不过的。
1.充分了解水工建筑的外部影响因素1.1注意温度对水工建筑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散热条件有所不同,温度外低内高,形成温差梯度。
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控制由内部埋设热电耦测温,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升变化及内部最高温度的发生时间,通过蓄热保温使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
混凝土外部直接与空气接触,其外部温度即为天气气温。
只有了解了水工建筑物冻结期内的天气气温的变化情况,才能更好的分析其对建筑的影响。
其中包括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日平均最低气温,结冰期天气升温的变化情况。
温度对水工建筑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
1.2注意冻胀土对水工建筑的影响了解冻结期及冻结前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土的类型;冻结前土的含水量,土的极限摩阻力;冻结期冻土的热学参数,标准冻深,设计冻深基础下土的冻深,地表冻胀土及土的冻胀性级别。
所谓的冻胀土一般指的都是季节性冻胀土,而土层发生冻胀的原因归结起来是在寒冷的季节,当地的水会冻结成冰而使自身的体积发生膨胀,在水冻结的过程中也加速了当地的土层发生冻结,并且使得冻结土层的含水量越来越多,土地冻结的面积也越来越大。
免费标准网() 标准最全面ICS93.160 p55SL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211-2006替代 SL211-98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Hydraulic Structures against Ice and Freezing Action2006-09-09 发布2006-10-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免费标准网()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免费标准网() 标准最全面前言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总局科[2002]15 号 “关于 2002 年水利水电 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制定、修订项目及主编单位的通知”,对《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 规范》(SL211-98,以下简称原规范)进行修订。
其编写格式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 规定》(SL 1-2002)执行。
修订后的《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211-2006,以下简称本规范)发布 后,水工建筑物设计中有关抗冰冻设计部分应按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共 12 章 33 节 254 条和 6 个附录。
其主要技术内容为: ——土冻胀量的分级及其确定方法; ——冰冻荷载的分类、取值和组合; ——抗冰冻材料、结构的选用与布置要求; ——各类水工建筑物(结构)的抗冰冻设计。
本次对原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有: ——将原规范总则中的适用范围改为“适用于新建或改建的 1、2、3 级水工建筑 物的抗冰冻设计,4、5 级水工建筑物的抗冰冻设计和多年冻土区水工建筑物的抗冰冻 设计的有关内容可参照执行。
”; ——本规范增加“主要术语、符号”一章; ——土的分类按现行国家和水利行业标准作了修改; ——取消原规范第 2 章中的标准冻深等值线图; ——本规范简化了单位法向冻胀力取值表; ——将原规范第 4 章“材料”改为“材料与结构的一般规定”,混凝土的抗冻级 别增加了 F250 一级,并增加“结构构造”一节; ——将原规范第 5 章“堤坝”改为“挡水与泄水建筑物”,增加“堤防与护岸” 一节,有关堤防与护岸方面的内容纳入本节; ——将原规范第 6 章“取水与电站建筑物”改为“取水与输水建筑物”,取消原 规范第 6 章中有关调压井方面的内容; ——取消原规范第 7 章“渠道衬砌与暗管”中有关渠道衬砌方面的内容,将有关标准分享网 免费标准网()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免费标准网() 标准最全面暗管方面的内容纳入本规范第 7 章,并增加有关隧洞方面的内容; ——本规范增加“泵站与电站建筑物”一章, 将原规范第 6 章中有关前池排冰和 地面厂(泵)房方面的内容纳入本章; ——修改了原规范第 9 章“挡土墙”中水平冻胀力的分布和计算公式; ——修改了保温层厚度和换填非冻胀性材料范围、深度的确定方法; ——将原规范第 10 章 “桥梁和渡槽” 中按可靠度的计算公式改为按单一安全系数 的计算公式; ——取消原规范第 11 章“水工金属结构”中的油热防冰冻法, 将原规范 第 6 章的 “露天压力管道”一节的内容纳入本章; ——修改了附录 C 的冻胀量计算方法; ——取消了部分暂时不宜列入规范的抗冰冻措施。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随着抗震技术的不断发展,抗震工程的安全领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
水工建筑物作为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比一般建筑物更高的受震利用能力。
为了帮助水工建筑物在遇到地震灾害时能够保护自身的安全性,提高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为此,《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应运而生。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旨在保护水工建筑物免受地震灾害的侵害,保证它们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确保其自身和其周围环境的安全,同时要求水工设计人员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当遵循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1、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必须依据当地地震活动状况,采用有效的抗震设计技术。
根据不同的地震烈度,设置不同的抗震等级,确定不同的结构耐震性能要求。
2、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必须考虑到结构质量,特别地,应考虑结构材料的弹性模量、各种组件的连接方式和加固措施,以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3、在设计抗震设施时,应将抗震设施的性能和效率放在首位,考虑不同的流体动力环境、工程参数等因素,力求达到抗震设施设计的最优化效果。
4、水工建筑物设计应采用连续结构,将整体结构上下段分离,并采用有效的连接方式,以防止结构破坏。
5、设计时,应采用抗震钢板桩、抗震活动桩等抗震技术,使水工建筑物抗地震破坏能力更强。
6、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应重视水工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性,采用节能、生态、可持续的抗震技术,以便在长期使用中节约成本,保护环境,提高水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通过以上抗震设计的规范,将有助于提高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有效的保障。
抗震设计不仅与抗震设施和材料相关,而且需要考虑地震规律及其属性,以达到最佳的抗震设计结果。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是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基础和参考,对于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尤为重要。
海洋工程混凝土抗冻技术规程海洋工程混凝土抗冻技术规程一、前言随着海洋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海洋工程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成为海洋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技术规程,以指导海洋工程混凝土的抗冻设计和施工。
二、抗冻机理海洋工程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混凝土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孔隙结构等有关。
混凝土中的水会在低温环境下结冰,导致混凝土的体积膨胀,从而引起混凝土的破坏。
因此,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率,降低混凝土中的自由水含量,从而减少混凝土的冻胀损伤。
2. 通过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混凝土的孔隙结构,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从而减少混凝土中的自由水含量,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3. 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掺合料,如矿渣粉、石灰石粉等,通过填充混凝土中的孔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4. 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气泡剂,通过形成微小的气泡,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三、抗冻设计1. 抗冻等级根据混凝土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抗冻等级。
2. 配合比设计根据混凝土的抗冻等级和使用要求,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
在设计配合比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控制水灰比,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
(2)适当增加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的使用量,填充混凝土中的孔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3)适当增加气泡剂的使用量,形成微小的气泡,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
3. 材料选择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水泥、骨料、砂、掺合料和气泡剂等材料。
在选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
(2)骨料应选择硬度高、强度大、耐冻性好的骨料。
(3)砂应具有良好的级配和角质砂性质,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4)掺合料应选择矿渣粉、粉煤灰等能够填充孔隙的掺合料。
(5)气泡剂应选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泡孔性能的气泡剂。
4. 施工工艺(1)混凝土的浇筑应在气温适宜的情况下进行,避免在低温环境下浇筑。
海洋工程混凝土抗冻技术规程一、前言海洋工程混凝土在海洋环境中长期受到海水、潮汐、波浪、风等多种因素的侵蚀,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抗冻性能。
本技术规程旨在对海洋工程混凝土抗冻性能的要求及其技术措施进行规范化说明,以保证海洋工程混凝土在极端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二、抗冻性能的要求1.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应符合GB/T 50082-2009《混凝土抗冻性能及其试验方法标准》中规定的相应要求。
2.混凝土抗冻强度损失率应小于50%。
3.混凝土冻融循环应符合GB/T 50082-2009《混凝土抗冻性能及其试验方法标准》中规定的相应要求。
三、材料的选择1.水泥:应选用标号为P.O 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细集料:细集料应选用符合GB/T 14684-2011《混凝土用细集料》中规定的相应要求的石英砂。
3.粗集料:粗集料应选用符合GB/T 14685-2011《混凝土用粗集料》中规定的相应要求的骨料。
4.掺合料:可选用矿物掺合料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5.外加剂:可选用缓凝剂、增稠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小水灰比等。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水胶比:水胶比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不得大于0.45。
2.砂率:砂率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控制在40%-50%之间。
3.石粉掺量:石粉掺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控制在10%-15%之间。
4.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掺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控制在20%-30%之间。
五、现场施工措施1.混凝土搅拌应使用强制搅拌机进行,搅拌时间应控制在2-3分钟。
2.混凝土浇筑应采用渐进浇筑法,避免出现冷缝。
3.混凝土表面应进行充分的密实和抹平,避免出现孔洞和裂缝。
4.混凝土浇筑后应进行及时养护,养护期间应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5.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充分的水化热控制,避免温度过高造成混凝土的裂缝。
六、试验方法1.混凝土抗冻性能的试验应按照GB/T 50082-2009《混凝土抗冻性能及其试验方法标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