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旅特色小镇从顶层设计到战略落地

文旅特色小镇从顶层设计到战略落地

文旅特色小镇从顶层设计到战略落地
文旅特色小镇从顶层设计到战略落地

文旅特色小镇从顶层设计到战略落地

中国旅游业迈入万亿投资的文旅时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已势不可挡,不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成为这个时代下的消费主流,也为众多企业转战旅游行业带来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

如何抢占文旅产业先机,指导文旅项目顺利开发?这里借助五矿哈施塔特小镇与韶山银河旅游区两个项目,通过阶梯分析四步推进法,从开发角度,看顶层设计如何助推文旅特色小镇项目战略落地。

一、把握需求:明确企业“文旅时代”诉求

文旅时代,企业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但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也开启了大企创新,万企创名的时代。在不断创造自我品牌价值的同时,两类企业成为发展文旅项目的重要企业。

1. 品牌升级需求。多为大中型房地产企业,这类企业有实力、有经验、有视野、有运作力,房地产开发经验丰富,易于接受新生产品并勇于尝试,开发文旅项目在于探索易于复制的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生命力,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这类企业需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形成独具特色的开发模式,如万达、恒大、海昌、碧桂园、绿城、五矿等企业。

2. 跨界整合需求。多为上市、国营等企业,这类企业原有主业与旅游地产相关性不高,跨界进入文旅产业在于寻找新的增长点,摆脱现有经营困局,或者寻求新的产业延伸,实现企业转型、品牌创新,进而资产持续增值。如华谊兄弟、复星集团、福星科技、韶灌工程管理局等。

二、找准方向:破题突围实现“文旅开发”

从开发的角度采用倒推分析法细分项目难点与重点,最短时间解决“文旅开发”核心问题,寻找最佳突破口,迅速破题。

1. 创建模式转型扩张需求

项目简介:五矿哈施塔特小镇位于惠州博罗县,总规模1800亩,总投资60亿元。其中住宅115万平米,商业配套2万平米。依托哈施塔特小镇建筑风貌以及未开发的土地资源,需明确小镇未来开发方向,打造传统景区,旅游地产还是主题公园?同时如何建立“五矿模式”,便于复制与品牌输出?

解决策略:小镇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大游客量基础,在对比交通区位、资源条件、消费群体与场地条件等分析后,我们认为项目具备开发文旅产业的条件,确定打造一站式全龄全包全时度假综合体,以此为突破口,形成可复制创新性五矿模式。

实现目标的四个重要环节

2. 跨界融合多元发展需求

项目简介:韶山灌区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流经湘乡市、湘潭县、韶山市,长度约52公里。作为湖北省最大的引水灌溉水渠,通水50年以来,以续建配套工程与节水改造为主。2016年韶灌工程管理局明确转型方向,将韶山灌区打造成为全国现代灌区示范试点——韶山银河旅游区。开发难点在于如何拓展灌渠的功能,进行最佳产品组合与产业融合,以求最佳综合效益,实现良好的招商。

解决策略:从投资角度分析,较强的招商吸引力和商业价值,在于凸显产品的特色、发展潜力和综合收益。因此产品策划阶段明确了以下

几个重要环节。

实现目标的五个重要环节

三、核心创意:有效凸显利用“文旅资源”

避开撒网式、雷同式开发,因地制宜,从资源特色出发,对地块“文旅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与利用,提炼开发较为成熟且具有潜力的地块做引爆点,打造一系列精品旅游线路,串联逐点突破。

1. 地产项目的“文旅”升级

五矿哈施塔特小镇小镇要解决的是一个典型的地产项目如何实现“文旅”升级。从五矿哈施塔特小镇升级为一站式全龄全包全时度假综合体,我们制定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注入强大的产业支撑,全产业链下产品落位。

建立七大产业链条,产业互补,实现产业闭环。

构建两大核心产业:文旅地产+幸福文化创意产业。

形成五大支撑产业:休闲商业+商务会议业+健康运动产业+生活服务产业+亲子教育产业。

对七大产业链展开梳理

以婚庆产业分析为例

第二步:明确特色鲜明主题文化。

三大维度明确小镇发展文化内涵

第三步:创新运营模式,为企业定制可复制推广的运营模式。

第四步:量身定制、化繁为简,提供一站式服务。

一站式一价包服务包括接送机服务、住宿、一日三餐及全天候茶点饮料、运动和娱乐项目、演出和晚间娱乐活动等,关注和迎合客人需求。

一站式服务模式结构图

2. “不沾边”旅游项目的“文旅”复兴

韶山银河旅游区作为惠民工程,50年来以蓄水、灌溉、泄洪抗旱、供水发电等为主要功能,从韶山灌渠升级为韶山银河旅游区,我们制定了六个步骤。

第一步:细分研学旅游与休闲度假两大主力市场客群,精准满足客户

需求。指导产品设计。

四类研学旅游主力客群

第二步:拓展产业链,挖掘具有开发价值的产品,注入新的产业增强旅游区活力。

现代水利综合功能区功能结构示意

第三步:体现地块资源价值,打造情景体验、营造即时的历史现场感,与非红旅游联动。

产品布局与主题文化紧密结合

第四步:组团式开发,主题化打造,取舍有道,注重旅游+运用。

第五步:立体交通串联景区内外,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畅达旅游体验方式。

第六步:开发模式注重长中短期结合。

采用综合价值最佳的开发模式:最值得想的旅游项目(人气、品牌)

+最值得做的地产项目(溢价、升值)+最值得拿的水电项目(短期见效,收入稳定,风险小)。

综合价值最佳的开发模式

四、量化效益:谋划“文旅价值”效益最大

根据企业资金状况与投资需求,长线与短线收益结合,谋求“文旅价值”综合效益最大化,制定最佳财务规划。

1. 价值溢价、低投入高回报,立见成效

目前五矿模式——一站式全龄全包全时度假模式正在构建中。

2. 体现大投资、惠民工程与经济效益结合

目前湖南建工集团已与韶灌工程管理局签订韶山银河旅游区战略合作,计划投资65亿元,重点打造“全国生态水利先导区、现代农业样板区、产业融合示范区,城乡统筹引领区、改革创新探索区”的现代灌区新模式。

结语

文旅一直是一个有情怀有温度的话题。文旅项目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也是当下热点探索创新课题。中国的文旅产业发展迅猛,投身其中的企业坚持产品创新、运营创新、商业创新、金融创新,为文旅产

业高速发展文旅项目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实力保障。

推荐案例:相关文旅特色小镇开发模式研究

1. 束河模式——企业参与的旅游小城镇开发模式

案例简介:

位于云南的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束河古镇在开发过程中依靠“一个资源、一个企业、一个特色旅游城镇”的模式,使得得天独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展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小城镇。

发展特点:

①公司开发与政府监管相结合

束河镇政府将经营权出让给昆明某公司,该公司仅一年就投入多达3亿的资金,充分解决了小镇政府开发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开发过程中企业可以决定资金支配和开发进程,但必须在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下进行,不能在损害当地居民利益和后代利益的情况下进行开发。

②公司开发与居民参与相结合

该公司在开发过程中,注重对当地居民利益的保护,推行“游富带民富”策略。公司让当地居民成为开发的参与者,推出“庭院旅游”,通过家庭客栈、庭院商店、家庭茶吧等项目带领居民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共享利益。这使得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大提高,社区和谐度大大提升。

③公司开发与古镇保护相结合

公司在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古镇的保护,一方面,公司对古镇现有景区进行修复和保护;另一方面,着力恢复镇区古时街道风貌。这些举措在对古镇进行保护的同时完成了古镇旅游景观的构建,对于公司和古镇而言是双赢的举措。

④公司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公司先后投入了1.2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包括连接束河古镇与香格里拉大道长1.1km的四车道柏油马路、6km五花石古巷道路、7.1km“三线两管入地”等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基础设施的提升为束河未来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长子营经验——生态型旅游小镇的发展模式

案例简介:

长子营镇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东部。当地畜牧业、农业都相当发达;万亩原始次生林保持了原始的丘陵地貌,林地条件优越。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留民营、国家“九五”重大产业项目北京高科技蔬菜示范区都在该镇。

发展特点:

①农业先行,农旅互动

低碳农业生产带动的观光之旅。顶着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全球生态500佳光环的留民营村是以低碳生态的农业生产技术为特色的大型农业生产基地。该村以沼气能源为中心,充分利用生物能和太阳能,串联农、林、牧、副、渔生态系统,真正做到了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这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理念带动了农业观光之旅,形成了有机农业示范区、畜牧养殖区、工业区、有机农业观光和生态旅游区等几大农业观光区域。

优美农业景观带动的踏青之旅。地处长子营镇赤鲁村桃源谷拥有万亩梨树,开花季节时能够欣赏到万亩梨花盛开的场景。除此之外,游客还可以深入赤鲁桃源谷,赏桃花,看杏花,观梨花。由农业(果林业)

生产所形成的优美的农业景观也成为旅游业发展之处。

悠闲农事体验带动的体验之旅。长子营是北京的蔬果之乡,一年中有三季可以进行蔬果采摘。优质的蔬果生产基地为来这里旅游的游客不仅提供了采摘绿色有机蔬菜的机会,还提供了采摘温室蟠桃、凯特杏、樱桃、洋梨、鸭梨、芒果、冬枣、山楂等个性化水果的机会。而捡鸡蛋、亲手栽种花草、到大棚里摘菜等个性化的农事体验项目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长子营,为该镇生态旅游增加了更多乐趣和吸引力。

②环境保护,生态人居

京南绿肺,长子营以其万亩的次生林成为京南面积最大的都市“绿肺”,在此背景下,结合当地大规模农业生产的背景,长子营生态条件较好,空气质量较高。

低碳循环。前面已经提到留民营依靠沼气发电,目前以这个村为中心实现了七村联供,联供工程以沼气和有机肥料生产为纽带,链接禽畜养殖、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观光休闲,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宜居宜建。长子营经过多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宜居环境。目前全镇已基本形成了三大发展带:以高速路千亩自然水域、千亩片林为依托的牛坊至佟庄居住发展带;沿凤河、长采路、万亩菜田形成的留民营、镇工业区至路城营的宜居发展带;以国家森林公园、万亩果品基地为依托的沿安大路而形成与和顺场至再城营的宜居发展带。三大宜居发展带的形成将为长子营镇的旧村改造和城市人口疏散工作提供可用的空间,创造居住发展空间。

4. “五朵金花”绽放——对接大都市旅游小镇发展模式

案例简介:

成都三圣乡以种植花卉为主要旅游资源,花卉种植面积多达8000余亩。“三圣花乡”涵盖成都锦江区的五个村落,包括幸福村的“幸福梅林”,江家堰村的“江家菜地”,红砂村的“花乡农居”,驸马村的“东篱菊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五个村子并称为“五朵金花”,形成“春有红砂,夏有荷塘,秋有菊园,冬有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之旅游情景。

发展特点:

①满足都市人向往田园的需求,实现田园生态化

大都市人群平时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在周末或节假日时亲近自然、

享受自然的愿望更加强烈。三圣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结合旅游农业的农家乐模式恰好满足了大都市人群这方面的需求。不论是“江家菜地”展示的“周末都市菜农采摘忙”的场景,还是“东篱菊园”营造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浪漫,都深深吸引了都市人,为他们在乡村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

②对接都市的基建标准,实现设施服务城市化

三圣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积极接轨城市,充分考虑了人性化的需求。道路建设依傍地势地貌和自然山水,交通布局做到人车分流;水电供应稳定;电话、宽带到户;天然气供应充足且为未来铺设留有余地。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让都市人来到三圣乡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便利,进一步增强了三圣乡的旅游吸引力。

③依傍大都市的技术力量,实现发展技术化

靠近大都市的旅游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更容易得到大都市的技术支持。例如“五朵金花”中的“东篱菊园”在建设时,依托四川省农科所的技术力量,以规模种植菊花为支撑,引导村民规模化、多样化进行大田种植菊花,形成1000余个菊花品种、300余万盆盆栽菊花、2700余亩的菊花种植规模。与此同时,在农科所的引导下,村内农房进行改造,和菊花景观一起形成整体和谐、色彩缤纷的农村景观系统,给游客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④承接大都市资本投入,实现资本多样化

三圣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民间资本的介入。锦江区政府以8300万资本搭建融资平台,成功撬动了当地民间资本1.6亿来投资建设三圣乡。二是政府对基础设施的资本投入。“五朵金花”每个村都投入一千多万的资金用于乡镇基础设施的改造。三是集体资产的参与。乡镇以固定资产入股来参与三圣乡的旅游发展建设。三种来源中,获得资本数额最大的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注资三圣乡旅游。在此过程中,成都市相对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开明开放的投资空间为民间资本的注入奠定了基础。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

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开发

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开发 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各地对特色小镇进行了大量探索,做出了一些成绩。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委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 那么,如何搞好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开发? 我想结合自己10多年来对国内外特色小镇研究和策划设计实践,谈谈如下体会: 一、什么是特色小镇? 我认为:特色小镇,就是有特色的小地方。“有特色”主要是指产业有特色,不管是制造还是服务,也不管是文化还是旅游,其实都是产业,都必须有特色;“小地方”主要是指有一定数量的人口,集聚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理空间上。这个空间不一定就对应某个行政区划,但在这个空间里活动的主体,一定有极为紧密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的联系。由业而聚人,由人而兴文,由文而引游,最后自然地、历史地发展成为一个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的有机体,生态、生产、生活有机融合的生态圈。 大如小城,小如街市,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这是世界各地特色小镇留给乐游者们的最深印象。由于特色小镇设施齐全、景色动人,又各自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它作为一种人类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呈现的同时,它还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形态,备受青睐,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乐而忘返。小镇强劲的旅游功能及由此带来的自身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二、开发建设特色小镇的独特意义 特色小镇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尤其是在目前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将

江浙十大文旅特色小镇

江浙十大文旅特色小镇 有重点、有特色发展是指导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原则,浙江省2015年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建设,截止目前共有79个特色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51个特色小镇列入培训名单。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创新推动“产、城、人、文”融合,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对探索新型小城镇之路有重要意义。现将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实践、10个特色小镇建设情况,供学习参考。一、江南药镇2015年6月,浙江省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名列其中。 江南药镇位于磐安县新渥镇境内,距离磐安县城不到10公里。自古以来磐安便是浙江省中药材之乡,尤其盛产以“白术、元胡、玄参、白芍、玉竹”为代表的磐五味,被誉为“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中国药材城“磐安浙八味市场”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大型药材特产批发地。磐安以此为基础,以浙江省特色小镇为发展契机,打造融“秀丽山水、人文景观、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江南药镇。近期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江南药镇定位为“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旅游胜地”,通过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旅游服务业和养生养老产业三大新

兴产业,融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于一体,建设成为以中草药文化为主、集高端中药产业、旅游度假养生、区域联动发展的特色小镇;塑造一个尊重和传承中国中医药文化、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精致特色小镇。江南药镇总投资51.5亿元,主要用于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其中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投入约11.5亿元,主要用于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中医药养生园、特色文化街区和中药产业园建设。分为三大功能区:一是结合浙八味市场,通过药文化园、养生博览馆、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生园的建设打造江南药镇的核心区,作为药镇对外服务的主体部分;二是主题展示区,包括中医药主题公园、百草园,以中药材的种植和展示功能为主;三是以中医药产业园建设为代表的产业区。磐安县“江南药镇” 被列为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对象,由县委书记牵头专门成立了小镇建设指挥部。截至2015年底,已开发建设面积112 公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10.05亿元,吸引120家企业、990家个体工商户、2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江南药镇初见成效,中药材特色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已经突破五亿元,百草园、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生园等项目也已经在规划建设中,逐步将药镇的功能从简单的种植、生产、销售延伸至旅游服务、医疗保健、养生研发等多个领域。江南药镇作为浙江省唯一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2018年1月

一、项目背景 1、旅游小镇的发展及现状 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当前国民经济增长,同时也为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可行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批旅游城镇,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为特色的江南古镇周庄,有独特魅力和浓郁民族风情的云南丽江古城,以及分别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题旅游品牌的桂林的兴安、龙胜、阳朔等县,利用主题特色,形成了旅游竞争优势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星。 在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和旅游目的地功能不断增强的今天,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也向一定的主题化发展,综观中外的知名小城镇,都具有一定的主题特色。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一城九镇”是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市建设的经验,把每个镇的风貌都以欧美发展国家风貌为特色主题来打造。如浦江镇将被建成为具有意大利为特色主题的新城、安亭将建成具有德国为特色主题的新城。而意大利的丽晖谷则是以滑雪和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旅游小镇、法国的枫丹白露则是以皇家历史建筑、大型原生态森林和浓郁的艺术气息构成了一个浪漫、诗意的主题小镇。以及其他欧美知名小镇都以自然、音

乐、艺术、运动等为主题的城镇。 2、旅游小镇建设的政策保障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3、项目区域优势 项目选择在某某县草沟镇于城村新汴河沿岸区域内,主要是依托该区域附近独具特色、三面环水的生态农业环境和得天独厚的交通环境(距343国道旁及明徐高速出口处),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文化、旅游、生态农业产业基础环境,有力的保证了项目经营效果。充分利用项目区内的荒地、苇地、滩涂等低价格、低产业密度用地,建设新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机制 第三章:编制内容 第四章:成果要求 第五章:审议程序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概念定义: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集聚高端要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第二条编制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导则。 第三条建设发展规划要求:

(一)产业特色鲜明。根据城市发展定位,聚焦支撑未来发展的优势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选择一个所在镇(区)最具基础优势、最具成长空间的细分产业作为特色小镇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做精、做特、做强,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须统筹协调周边镇(区)发展,鼓励跨镇(区)协同发展及整合资源共建特色小镇。 (二)规划布局合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多规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环境禀赋和存量资源,升级改造区块内锌铁棚区、传统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空间。规划面积要适当控制,要设立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推动核心建设区紧凑布局、高效利用。其中,规划须选址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社区服务完善的区域,促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融合发展。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须选择与“三规”相符合、规划建设条件优越、产权清晰的区域,便于发展建设。规划须坚持“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理念,落实智慧城市、健康城市、海绵城市、公交示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等规划建设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以及公共产品供给。 (三)功能融合完备。规划须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优质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突出产业、景观、文化、生态等特色。规划须加强非遗等传统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活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名村,保护山水人文,增强绿色休憩空间。 (四)创新创业活跃。规划须立足高新、高端、高质、高效,推动技术、产业、业态、模式、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规划须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汇聚创新人才、风投资本、众创空间、孵化器等高端要素,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形成具有基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最后,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突出‘个性’。 如何进行农味突出的特色小城镇规划?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深度解读:文旅特色小镇实战构建-徐忠明操盘拈花湾等

2017年3月

全国特色小镇联盟副理事长 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主任 特聘专家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 美丽乡村协同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特聘专家 灵山文旅集团、灵山旅游文化研究院商业运营总监 美国西南大学MBA 工商硕士 十余年专业从事中国文化旅游事业,在灵山集团体系内,亲自一线操盘十余个大型文化旅游项目。2010年至2016年, 全程参与了灵山小镇拈花湾的前期策划、市场研究、产品定位、规划指导、商业招商、商业管理、活动策划、生活禅的落地执行等各项工作。 在旅游度假的理论研究;文化主题的创意表现;建筑景观肌理的研究;旅游商业业态的定位、招商、运营管理等专业层面有相当的专业高度与实操经验。 主要操盘案例: 灵山梵宫、灵山小镇拈花湾、陕西汉中汉文化新城、山东尼山圣境、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上海浦江郊野公园、长江双山国际旅游岛、河南云台山太极文化小镇、武 汉东方山琉璃小镇、湖北黄梅菩提小镇、西安诗经小镇、河南少林寺嵩山小镇、南京无 想水镇、汝州温泉小镇等文旅项目。

灵山小镇 拈花湾: ——这也许是近年来在旅游微信圈里流传的最为广泛的一个段子

“灵山小镇?拈花湾”, 就是这样一个由“品质偏执狂”反复磨砺出来的奇观, 许多人来此看过之后,无不惊叹这群“品质达人”惊世骇俗的举动, 有的甚至说:“拈花湾的建造者简直是一群疯子!”

为何大家要如此评价? 让我们先从最不起眼的一片瓦、一丛苔藓、一堵土墙、一块石头、一排竹篱笆、一个茅草屋顶入手, 深入拈花湾的建造过程,向您揭秘一个“品质偏执狂”故事。

为了编制出竹韵质朴、艺术质感的竹篱笆,硬是请来了二位70多岁的日本工匠,29把制作工具、29道标准工序, 编制出来充满拈花湾禅意美学的竹篱笆。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与建筑风貌设计方法研究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与建筑风貌设计方法研究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地区特色小镇建设近年来卷起一股风潮。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逐渐涌现。本文针对特效小镇的建筑特征,从多个角度诠释小镇整体规划以及建筑风貌设计的要点与方法,希望借此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资料借鉴。 标签:特色小镇;建筑设计;规划建设 1、建筑特色分析 特色产业是整个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目前,全国已经大大小小不下上百个特色小镇项目在如火如荼施工中。高度同质化的小镇建设势必给人带来审美疲劳以及缺乏创新等体验。因此,小镇的产业特色建设在整个规划中尤为关键,找准特色、突出特色并圍绕特色打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是小镇建设的核心所在。同时,特色小镇所处当地的地域文化,作为软实力基础也应当将其纳入特色小镇建设中。 此外,在规划设计特色小镇阶段也应当抓准小镇的核心,以人为本,从而完善周边及配套设施服务。其中包括提供工业园区以及办公楼区,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提供生产办公场所。必要的图书馆以及厕所等公共设施设计,可以为外来人员以及当地居民提供惬意舒适的生活环境。商业以及旅游区的国家设计,可以更好的实现生产、生活、居住、旅游的和谐共存。总而言之,对于特色小镇建设其必须要实现经济与周遭环境的和谐共存,可以更好的满足居民生活的物质以及精神需求,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2、规划以及建筑设计 2.1区域选择及文化建设 通过对已经建成的较为成功特色小镇分析,结果发现往往特色小镇是否建设于优势区域,将决定其未来是否成功发展的关键。良好的地域位置选取需要综合考虑一下两点:首先,考虑大城市的优势性,应当以其为核心,在周边进行位置选取。对于具有明显特色的小镇建设,往往需要大量的消费人群以及资源作为运营支持,而大城市恰恰具备这两点优势,因而以大城市为核心,围绕其黄金氛围圈搭建特色小镇,无疑迎合了经济发展规律。其次在选址上还应当依据当地的乡村风貌,考核期升级改造可行性。此类特色小镇建设主要是基于原有的小镇地理风貌以及历史人文资源,深度挖掘地区特色有针对性的转型改造升级。此类小镇建设往往需要其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自然景观资源作为条件基础。 作为特色小镇最重要的地区软实力,地区文化是吸引旅游资源的重要核心。在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小镇文化迎合市场的大环境发展趋势,势必会在未来极具市场前景。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中,不应当漠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而应当充分结合当地文化合理配置本地的资源,从而深度挖掘小镇内涵最终形成

文旅特色小镇项目概念规划设计方案招投标书范本

江津区文旅特色小镇项目概念规划设计方案招标公告 经我委研究讨论,决定对本区的文旅特色小镇项目概念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公开招标,现诚邀各单位踊跃报名。 一、项目概况 (一)招标项目名称:江津区文旅特色小镇项目概念规划设计方案 (二)招标单位: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委员会 (三)资金来源:上级专项资金 (四)最高限价:万 二、投标须知 合格投标人应首先符合招标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同时符合根据该项目特点设置的特定资格条件。 1.基本资格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及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且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专业技术。 (4)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特定资格条件 ()拥有一批专职的、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知名度的国内外文旅营销策划专家。 ()投标企业或法人必须无失信行为,没有进入信用体系黑名单。 ()本次投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三、规划设计的总体任务 项目原则:充分表达项目业态布局的设计内容。要借鉴国内外优秀旅游景区、小镇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本项目在地区的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有独创性、创新性,合理布局规划区域内的景观点,合理设计规划区域内道路交通和各项生活必要设施,深刻体现融生活、会议、商务、休闲、度假等多元化为一体的开发思路。 四、规划设计成果要求: 成果构成——包括文字说明及概念型图片展示 .文字说明 概述:项目编制的背景概述、项目立项的价值;规划编制的依据、原则、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总体规划结构、功能分区及业态布局、用地布局和特色要求、区域特色文化内涵;景观框架:景观分区特色、景观视廊、标志建筑确定;项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分析等

【特色小镇】日本十个经典文旅小镇案例

日本有许多天然形成的小镇,以人文资源为基础而自生特色,藏着日本特有的“田舍文化”,以日出日落计算时间,用热茶和暖食陪伴看遍青山流水。从城市的钢铁森林中逃离,若想清净心神。 1.上胜町 上胜町被称为“日本超级环保小镇”“日本零垃圾小镇”,隐藏在日本德岛县森林茂密的群山之中,人口只有2000多人,因为经济危机,一半以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但却是世界有名的“垃圾分类模范小镇”。

2000年,为了小镇的生态环境,当地人决定将镇上两个焚化炉关闭。全镇只设有一个垃圾站,站内却有44个垃圾桶。从豆腐盒、蛋盒、塑料瓶盖、免洗筷、日光灯管、地板垫子、书报杂志、一次性杯子以及不同的金属都要分类放置。真正做到了垃圾零焚烧。 分类好的垃圾,干电池、荧光灯泡运到北海道加工处理;塑料瓶子送往冈山县;钢铝金属送到广岛;塑料用品运往九州岛。分类越细,可再生的资源就越多,这就是上胜町的秘诀。 这里山泉清澈,鲜花盛开,空气清新,一年四季都是美景。上胜当地有温泉,很多游客都喜欢到这里来泡温泉,你可以在这里吃到最天然最朴素的料理,即使你不懂日语,也可以和这里的人们一起开怀大笑。 2.白川乡

白川乡位于岐阜县西北部白山山麓,是四面环山、水田纵横的山村。那里“合掌造”(茅草的人字形木屋顶)式的民宅,110 多栋连成一片,1995 年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不管哪个季节,白川乡都呈现着不同的意境,像是画中的风景。 3.小樽

相比说它一个城市,我倒更愿意说它是一个小镇。《情书》里的唯美空灵,静静流淌的运河,具有文艺气息的咖啡店,温暖有浪漫的灯光… 北海道的小樽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后来成为指定的国际贸易港,但繁华过后却成了一个落寞的小港口,人口外流、国际货轮不再,小樽却能善用旧有、废弃的仓库等公共设施,由一个过气的小商港,发展成观光重镇、浪漫之都。 而小樽最出名的玻璃工业,也让这个城市有“灯的故乡”等美誉,看精致的玻璃工艺,是小樽另一种浪漫。小樽到处都是博物馆,也到处都是美食餐馆。 4.汤布院 位于九州大分县的“日本最美温泉小镇”,汤布院温泉包括由布院温泉、汤平温泉、冢原温泉3个温泉。汤布院温泉一带田园风光曾令日本文人墨客为之感怀,由布院车站附近有很多温泉旅馆和各种礼品店充实,街道独具特色,旅游价值极高。 据说这里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画龙猫时的灵感发源地,因此汤布院有一家架设着龙猫公车站牌的龙猫专卖店,邀请你入店找回童年梦想和感动。 5.郡上八幡

特色小镇设计

特色小镇建设目前持续受到各界关注,掀起了建设热潮,如何建设好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成为了其中的重点。特色小镇设计到底该如何做呢?下面上海思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就给大家带来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特色小镇规划是集小城镇适用的产业规划、小城镇的人居环境规划及风貌设计、基础设施规划、文化挖掘研究、旅游规划、新技术的应用、体制机制创新和规划建设管理的行动计划为一体的综合规划,并在空间落地;是策划、产业、文化,在空间关系上的反映;是和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小城镇规划注重空间或产业等几个方面不同的;是全新的、不一样的规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空间规划;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综合规划,是在城市规划中所不能也不宜叠加在一起的建设指引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个定位策划+5个专题研究+2个提升+1个空间优化落地。

1个定位策划: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独特的潜力,抓准特色,明确特色小镇的精准定位,进行充分的策划来支撑特色小镇发展。 5个专题研究:产业、宜居、文化、设施服务、体制机制五个方面的专题研究和实施方案,保障特色发展; 2个提升:旅游和智慧体系两个提升规划; 1个空间优化落地:最终通过一个空间优化落地规划落实所有规划设想,并明确实施步骤。 以上主要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特色小镇规划体系,系统解决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其中每部分的内容的关键又各有侧重。 思纳史密斯集团成立于1853年,是美国运营历史最悠久的设计和咨询集团,近二十年都在权威的世界建筑排名前十位,集团在中国设立策划设计和投资运营二大事业板块。 上海思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SYM 836121)及其下属

特色小镇设计技术要点

特色小镇设计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18-07-25T10:45:32.1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作者:陈耀[导读] 我国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不断推进特色小镇创建,要求保持乡镇基本格局与街区的传统风貌 陈耀 浙江省台州城建设计研究院 318020 摘要:我国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不断推进特色小镇创建,要求保持乡镇基本格局与街区的传统风貌,促进城镇建设和旅游共同发展,形成宜居宜游宜业的特色旅游小镇。乡镇传统街区是乡镇特色的主要体现,我国的特色小镇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为我国特色小镇街道建筑立面改造带来参考价值。关键词:小城镇;立面改造;要点 一、项目背景 2016年9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用3年时间,使全省所有乡镇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服务功能持续健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乡容镇貌大为改观、乡风民风更加文明、社会公认度不断提升,使小城镇成为人们向往的幸福家园。这里面包含了整治行动的6大方面,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乡容镇貌的改善升级,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尤其是特色小镇的建设,将为小城镇的发展树立样板,推广经验。 二、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涵、原则与目标 2.3.1、建设内涵 特色小镇是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形成集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旅游发展、人居环境建设于一体的发展模式(如下图所示)。利用乡镇现有的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同步推进乡镇整体环境的景观风貌改造,提高乡镇旅游业发展的潜力,提升特色小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价值。特色小镇虽依托产业发展作为小镇建设经济支撑,但是乡镇旅游品牌打造与项目开发要凸显出小镇的文化特征,创造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2..2、特色小镇建设原则 a、创新性原则 针对特色小镇的创建,要将理念创新与产业创新结合起来,了解乡镇产业发展状态,转变乡镇发展模式,把握传统产业发展,积极促进环保、健康、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发挥各产业对乡镇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同时将特色名村镇创建与风貌整治结合,实现乡镇发展模式的创新及文化传承的创新。 b、特色性原则 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创建,能够优先发挥产业优势,增加市场的拓展面,重点突出地促进先进产业发展。其次,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从旅游项目实施、街区环境综合整治、建筑立面改造等方面彰显乡镇特色,提高乡镇的综合价值和吸引力。 c、统筹性原则 将产业发展及乡镇综合环境整治结合,营造绿色生态空间,提高乡镇的宜居水平,逐步完善乡镇基础设施,增加旅游服务及旅游功能,既能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同时又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平台,实现产城融合。 三、特色小镇建设基本思路 3.1、立足现状,注重可操作性 建筑立面改造需要立足现状,在风貌选择上,充分考虑所处区域聚居民众的民族文化特性,顺应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只选择传统建筑风貌,需要从现状出发,适度将传统文化以不同的形式融入建筑风貌中。此外,改造需要考虑经济因素,在原有基础上创造性艺术性的加以完善和提升,以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如顶部加坡加檐,立面外包或用格栅进行遮挡等。 3.2、强调“统一与变化”的形式美法则 弱化不协调的建筑质量、建筑色彩、店招对建筑界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尽量求统一。对于现状平淡呆板的建筑序列,则丰富造型,点缀图案,增加立面变化。 3.3、展示文化特色 通过建筑立面改造,展示民族文化特色是本次设计的重要内容。改造通过建筑立面的细部装饰设计、色彩规划、文化元素运用等,体现街道风貌特色。 3.4、可持续发展理念 加大力度引进专业人才,推行驻镇设计师制度,破解“远水难解近渴”的尴尬局面,通过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乡镇的发展包括一些重要的决策起到支撑作用,促进规划体系的下延。 四、特色小镇主要设计步骤 4.1、建筑立面改造定位 a、建筑风貌定位 街道建筑风貌应主要以当地现有建筑为特色,抓住当地特有的山水、民俗资源特色,从建筑立面改造风格、材料选取、色彩控制确保建筑风貌的统一协调。对现有建筑的改造以及今后建筑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符合特色小镇的长期发展的定位。 b、建筑功能定位 立面改造时应综合考虑居民的实际使用需求以及商业功能。不能盲目拆除建筑现有外立面的构筑物,如空调机位、种植槽、顶层露台搭建的棚架,改变建筑的使用功能。应统一外立面构件的位置、立面装饰图案,满足功能性的同时也保证美观性。 c、建筑技术定位

工作研究:特色小镇的生态内涵和生态建设

特色小镇的生态内涵和生态建设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生态内涵 为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促进创新创业、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兴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杭州大力推进云栖小镇、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梦想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态融合”发展的重要原则,其中生态元素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也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特色小镇的生态元素。 建设“生态小镇”,是在不过度消耗和损害能源的基础上,在社会需求、环境健康和经济繁 荣之间寻求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可控的土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改造与绿色建筑、低碳出行和低碳生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三废处理及循环再利用等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内容。

2、生态与生产的融合发展。 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必须坚持生态与生产的融合发展。一是围绕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提高土地产出率,积极发展低碳、生态产业。坚决控制禁止(淘汰)类产业发展;二是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持续性开展清洁生产,特别是重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清洁生产工作;三是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推进生活垃圾集中和工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重点开展太阳能光电、光热、水源(地源)热泵等应用;四是设计优化环保生产工艺,加强环境污染监测和防治,全力抓好水、气、声、渣的整治工作。 3、生态与生活的和谐共生。 特色小镇建设要从环境设计、建筑外观、功能布局、能源利用以及生活设施、现代服务等角度着手,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旅游业外部环境,加快人口集聚,促进产城融合。一是立足生态和景观,做好园林绿化工作,抓好公园建设项目,实施屋顶绿化项目和水体绿化项目,提升绿化品质;二是结合庭院改善、三改一拆工作,实施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泡沫生态厕所、雨水利用等生态技术;三是推进生

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中的主题民宿型文旅小镇

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中的主题民宿型文旅小镇 主题民宿型文旅小镇,是以民宿集群为核心的文旅小镇类型,该类型文旅小镇以当下旅游业界最受欢迎的非标准住宿产品民宿为吸引点。主题民宿型文旅小镇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是休闲度假游客首选,如浙江临安中国民宿小镇、河桥民宿小镇、古北水镇等,并且随着民宿的市场火爆和攀升该类型小镇将越来越多。 下文将以河桥民宿小镇为例来为大家进行民宿型文旅小镇发展模式解析

河桥古镇位于杭州临安市,因河多桥多而得名。全镇地域面积190.8平方公里,人口1.8万。境内自然物产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拥有溪江漂流、瑞晶石花洞两个国家AAAA级景区,是一方富丽奇特的宝地。 河桥古镇有千年历史。据记载,鼎盛时期,人口稠密、商贸繁荣,文化昌明,又地处三江交汇,货船竞发,帆影如云,被称作“唐昌首镇”。20世纪40年代抗战时期,河桥再度繁荣,诸多机构在此设立,颇具影响。

然而,随着陆路交通的兴起和水路交通的衰落,河桥逐渐归于平淡。拂去尘埃,河桥古镇的价值并未被世人遗忘。作为山区小镇,凭借周围秀丽的山水风光,轮廓依旧的老街,百余幢清代民国时期的建筑,2000年,河桥入选浙江省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10年,杭州打造13个“风情小镇”,河桥位列其中。

在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大背景下,临安市政府在狠抓省市特色小镇建设机遇,加快规划申报和创建工作,在这一要求下河桥镇在规划引领、项目带动、优化环境、着力打造中国民宿小镇项目。 河桥民宿小镇项目投资15个亿,打造集古镇民宿,商业购物、滨水休闲、康体运动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旅游核心区,本工程预计2018 年建成完工。

古建中国总结:文旅特色小镇,2019年成为一种热门新选择!

古建中国总结:文旅特色小镇,2019年成为一种热门新选择! 近年来,旅游过年逐渐成为中国人春节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数据显示,2 019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8.2%,旅游市场和春节一样红火。 2019年春节期间,国内旅游市场活跃,旅游成为居民过年的新民俗。据统计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游客旅游项目中,选择美术馆的游客比例占到44.2%,而选图书馆的和选科技馆、博物馆占比相当,分别为40.6%、40.5%,有18.4%的游客选择历史文化街区。此外,有34.8%的游客观看各类文化演出。在三四线城市及各地乡镇春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类民俗活动、文化展览等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 整体来看,春节出游的游客在文化休闲旅游方面的消费更加活跃。“文化+旅游”的形式受到大众欢迎,无论是中老年人群体还是年轻一代,对于文化民俗体验、人文景观都持有热情。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人文景观旅游产品在线购票同比增长近16%。其中,历史遗迹类、名人旧宅、宗教寺庙和红色旅游区门票在线购票同比增长分别达12.1%、68.1%、26.8%和78.5%。

从年龄来看,春节期间人文景观在线购票中80后、90后占比分别为31.0%和33.6%,而同期60后、70后游客的占比分别为36.7%和32.4%。相比之下,6 0后、70后相对更偏爱自然景观,而80后、90后更热爱休闲度假景区。 如今,不论是中老年人或是年轻人都成为了春节期间文化旅游的主力军,文旅融合进一步加深。近年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效显现。文旅融合下的产品多样,不论是展览、演出还是当地风俗文化体验等均受到游客欢迎。其中,文旅小镇成为一种热门新选择。 文旅特色小镇受欢迎 特色小镇分类很多,其中文旅特色小镇受到欢迎。文旅特色小镇的最初形态是以江南六大古镇和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为代表的古城古镇,这个时期对古城古镇以观光为主。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文旅特色小镇从单纯的观光游升级为休闲度假游,无论是人文景观的游览还是风俗文化的体验都可以在文旅小镇享受到。近年来,文旅小镇快速发展,已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春节出游旅客们的热门选择之一。

谈析特色小镇建设下环境艺术设计途径

谈析特色小镇建设下环境艺术设计途径 摘要:特色小镇的建设应秉承生态发展理念,以科学合理的角度构建小镇的特 色环境设计理念,以人们生活环境为基础进行建设,避免对日常作息、生态环境 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就从特色小镇建设下环境艺术设计途径展开分析。 关键词:特色小镇;环境艺术设计;途径 1、关于环境艺术设计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城镇建设中需要 寻找一种合理的设计理念及方法,在满足人们生存及生活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将物质环境(包含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用非物质环境(包含政治、 文化、经济及艺术等环境)粘合起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状态。其理念主要是: 1.1以自然环境为主体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是其主干思想,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立在对自然 环境有所尊重的基础上,不被狭隘的思想禁锢,在设计过程中将人类看作是自然环境中的一员,摒弃一切破坏环境的思想,努力达到二者的有机融合。 1.2以整体环境为前提 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尽量将局部的利益关系与整体的环境发展结合在一起进行考量, 找出可行性的设计途径,使可持续性利益得到实现,同时也满足特色小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1.3以高效集约为思路 就目前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来看,粗放型的发展战略已经不适用与当前的发展状态,应 逐渐转粗放型为集约型。就当下特色小镇的建设来看,比较注重空间的有效利用,这将对有 效的土地资源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也为特色小镇的立体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以人 们的行为特征、心理需求为主,设计与之符合特色小镇立体空间,并有效提供空间事物的利 用率。 1.4以多元融合为途径 环境艺术设计中比较注重自然、人文以及艺术的有机融合。这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是遵 从人们整体需求的,能够满足听觉、视觉以及触觉的需求,同时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气象气候特点,对绿化植物、市政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此来满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共处,从精神层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2、特色小镇环境艺术设计途径 2.1特色小镇整体环境艺术设计 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功能与目的是实现区域内的产业整合升级或者转型、人文信息的挖 掘与传承、旅游形象的塑造与品牌的打造,也就是说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城乡统筹的有利途径,也是文化传承的最新手段。 以此来看,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与设计过程中,要针对小镇的自然环境、人文信息、文化 底蕴、地质特征、绿化植物、经济发展、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勘探与分析,从而才能对小镇 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利用,以此才能从整体上设计出符合审美、符合生态发展的特 色小镇。 2.2特色小镇建设环境艺术设计 高品位的城镇,其重要标志是建筑具有鲜明的特色。富有特色个性,是城镇建筑的生命 力所在。宏观上要做好小镇景观设计,指导和控制建筑在高度、密度、体系、色彩及轮廓线 等方面与山水的融合。利用借景、对景、造景艺术,结合山势、水形布局,建设小镇形象中 心区。从微观上对街景、建筑单体,坚持风格多样化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地借鉴国 外建筑和本地民居特色,在整体色调和色彩协调的基础上力求层次和造型的丰富多彩,突出 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景观效应,精心设计,着重美化。对街头建筑小品要进行精心造型,为城市点睛。按照山麓、水滨等景观控制带及城镇交叉路口、进出口等城镇节点的控制性规划,建设城市特色街,开辟纳山水于一体的生态型绿色长廊和开敞式迎宾通道。以创造宜人 的居住环境与亲和的住区氛围为目标,对住区空间进行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建筑单体及附属 设施,保证必要的生态环境、休闲交往的场所及优美的建筑空间,使之成为富有特色的高品

特色小镇的旅游景区化打造方案

目前国内旅游小城镇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经营上存在很多问题归 根结底是因为小镇旅游主题化差异不明显,文化特色不鲜明,或休闲产品不够创意创新,旅游核心产品不具有核心吸引力。 一个好的旅游小城镇本身就是一个景区,当休闲已经成为这个城镇、村庄的一种生活方式时,会吸引大量的游客驻足观看、游览、体验。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两相宜的意境。因此旅游小城镇的打造,关键在于景区化打造手法的运用。 完整的景区开发建设,是一个严谨而专业的流程,需要经历资源评价、文化内涵挖掘、景区总体定位、产品体系设计、规划总体布局、建筑景观设计落地等多个步骤。 旅游小城镇要实现景区化打造,前提是要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进行评价与整合,通过资源的整合及文化的挖掘明确小镇的旅游总体定位及产品谱系,选择相应的景观设计模式,在景区总体规划

布局及功能分区的框架下,按照传统景观打造手法进行景观核心及景观节点的设计,如入口形象设计、核心广场设计、夜景照明设计、景观小品设计、绿化植被设计等。 景区化打造手法主要聚焦于景区设计模式指导下的总体布局规划及传统的景观节点设计手法升级。 一、四大景区化设计模式 景区化打造的关键,是要将旅游要素有机结合到旅游小城镇的环境当中,这首先需要将景区化设计模式加以总结,形成一种基本指导思路并加以运用。创新的四大景区化设计模式: 自然生态式:这类小镇一般处于独特的地形地貌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景观资源。其打造应以自然景观环境为背景,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强调原生态的环境景观,景观设计为画龙点睛之笔,对于人工

景观的打造应强调遵循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理念,最终形成城景共融、人在景中、景在城中的氛围。 主题营造式:这类小镇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形成某种主题,如滑雪小镇、温泉小镇、滨海小镇等。对其打造,应强调主题式的设计,整体建筑和小镇环境都应该体现主题内容,整体上形成鲜明的主题形象。 文化体验式:该类小镇的旅游活动以艺术文化体验为主,如中国传统的古镇古村,或是现代的壁画小镇、动漫小镇等。其空间体验的尺度可以小到一条休闲商街,也可以大到整个空间环境,从建筑的文化符号到整个小镇的肌理形态,构成了完整的文化体验氛围,在打造时应突出有韵味的文化空间体验。

文旅特色小镇的类型、模式以及功能现状

文旅特色小镇的类型、模式以及功能现 状 “十一黄金周刚刚过去,从各个机构统计的黄金周旅游数据中,出现了新现象:文化融合产品最受欢迎、文旅特色小镇成为游客出游的新热点。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旅游市场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同比增长9.43%;国内旅游收入5990.8亿元,同比增长9.04%。国内旅游中,长线旅游类型占比最大,然后是周边游,包括主题乐园、古镇、特色小镇等。文旅特色小镇在十一火了一把,比如XX甘坑客家小镇迎客20余万人次,XX嘉善巧克力小镇迎客20余万人次,XX大研花巷、香格里拉独克宗花巷、XX西塘花巷三个小镇迎客超50万人次……” 文旅特色小镇顾名思义,是以文化旅游产业植入为特色的小镇。在国家第一批特色小镇评选中,文旅特色小镇数量超过三分之二;在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评选中,评定更看重特色小镇是否有历史文化积淀,是否有成型的小镇IP。XX省特色小镇申报中明确提出要按照3A级景区标准打造小镇,XX省则专门出台了风情小镇的指导意见,可见文旅特色小镇的重要性。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是中国产业向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特别是特色小镇发展也必然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 【文旅特色小镇的类型】 文旅特色小镇从开发的角度来说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挖掘历史IP包装。依托历史遗存,比如古镇、古村、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产品整合,业态升级,统一包装华丽升级的文旅特色小镇;二是资源转化,重新打造。依托一定的历史遗迹、自然景观、故事或者民俗,通过将资源转化为产品,产品转化为项目,平地起新城的文旅特色小镇。 【文旅特色小镇的盈利模式】 特色小镇的基因决定了它的盈利模式,这也是开发特色小镇的前提。基因包括区位、本底、市场、操盘人,这几个方面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2011-12-30 大如小城,小如街市,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这是世界各地特色小镇留给乐游者们的最深印象。由于特色小镇设施齐全、景色动人,又各自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它作为一种人类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呈现的同时,它还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形态,备受青睐,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乐而忘返。小镇强劲的旅游功能及由此带来的自身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受此吸引,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开始看好特色小镇带来的综合效应,纷纷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借助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东风,先后启动特色小镇工程:四川中法风情小镇——白鹿镇,六月开始迎客;牡丹江市与房企合作,投资百亿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旅游小镇——镜泊小镇,进展迅速;北京,在2011年,把特色小镇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纳入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思路加以实施,等等。值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和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大好时机,打造一批具有崇明产业特点的生态型特色小镇,助推海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强海岛发展后劲,已成为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社会各界也予

以广泛关注。为此,我们民进崇明县委专门组织力量,就此深入调研。在充分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崇明“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形成了初步设想,以供政府决策参考。 一、特色小镇在崇明生态岛建设中的独特意义 当前,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成效已逐步显现,社会经济发展稳健。但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生态岛建设的长期性与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善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解决缓慢,海岛经济产业发展空间狭小问题依然存在,产业支撑相对乏力,海岛经济发展缺乏持续后续力等。特色小镇的建设,对崇明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尤其是在现代化生态岛的打造中,将会起到缓解突出矛盾、增强发展后劲、丰富发展内涵的独特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崇明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留存小镇众多,但这些小镇大多有着外貌破旧,功能配套不全,各类设施不完善,商业不发达,周边环境差等缺陷,与群众理想中的居住、生活状态相去较远。 特色小镇的建设,由于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打造,无论是环境设计、建筑外观、功能布局、能源利用,还是生活设施、现代服务,都从现代化、人性化的角度着手建设,这必将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位,真正让群众感受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设计案例

2018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大部分旅游景区又历经了一次“人从众”的过程,游客在大大小小的文旅特色小镇中也历经不同的悲喜,获得不同的体验。那么,在当下去房地产化,运营成为小镇关键之时,应当如何从游客的角度去判定一个文旅特色小镇运营的优劣呢?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管中窥豹,快速进行判别。 人流控制:每个景区都想人流如织,但却难以应对“人满为患”这种甜蜜的烦恼,不过,这种小镇管理者的甜蜜对游客来说就会是糟糕的体验了。没有人想在人挤人,看后脑勺的景区去体验什么文化,去做什么“深度沉浸式旅游”,虽然小镇看起来门票总额上涨了,餐饮、住宿等消费总额由于涨价而提升了,但一个个爆满的小镇景点带来的却是绝大多数游客个人消费欲望的下降。因此,一个好的文旅小镇运营一定要做到人流控制,保证游客基本的体验标准不至于因为假期人多而下降。从这个角度出发,除了人流预警、游客引导、安全疏导、临时管制、应急区域设置等软硬件措施外,管理者需要树立文旅景区游客体验第一的观念,而并非把短期经济效益放在前位。但说实话,在目前商业化投资压力下,这点几乎没有小镇管理者能够做到。于是,节假日人流是否能满足游客正常的文旅体验就成为判定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 厕所管理:虽然前几年合并前国家旅游局就一直在推广景区的“厕所革命”,并将其作

为景区评A的标准之一。但是事实上,虽然建好时可以说美轮美奂,但经过一个大假,就能看到从游客角度来看,大多数的景区厕所都是不合格的。因此我们判定特色小镇运营优劣的尺度可以从厕所的数量,分布,然后是内部清洁管理等方面进行。举例说明,我们可以看到还远远没有达到理论上“游客承载量高峰”的小镇公共厕所外排起长龙,小镇上居民开始用民居内厕所进行收费时,大可以判定其运营水平无法达标,在这种情况下,厕所内部的清洁和设施设备保护基本无法做到应有水准。 商业氛围:无可否认,在“房地产化”下的特色小镇必然有大量的商业,但是商业氛围是否与其核心吸引物,即文旅小镇的文化内核相违背则是小镇运营所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从游客角度来看,每个小镇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徽派建筑、木刻店招、石板路,大量铺面销售的鱿鱼、奶茶、义乌廉价小商品等均是在降低小镇核心吸引物的价值,彰显小镇的“文化空心化”。举例说明,袁家村的“一店一品”就围绕着“关中小吃”这一核心吸引物来做文章,而没有各地古街、小镇常见的各种网红奶茶、烧烤等。因此,从小镇商业氛围是否与其“气质”合拍,是否“独特”,能有效判断其运营优劣。 夜间活动:不管从消费者习惯还是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夜间无疑是游客有价值的消费时段,小镇要成为旅游目的地,有吸引力的夜间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而夜间活动的组织则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