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2017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

山西2017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

山西2017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
山西2017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

第三节课标文言文综合训练

(一)山西2016未考课标篇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

B.必以分.人自非亭午夜分.

C.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D.曹刿请见.才美不外见.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人不知而不愠.(wēn),不亦君子乎?/博学而笃.(dǔ)志。(《论语》十二章)

B.下视其辙.(zh?),登轼而望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曹刿论战》)

C.初为霖.(lín)雨之操。/更造崩.(bēng)山之音。(《列子》一则)

D.朝服衣冠,窥.(kuī)镜。/时时而间.(jiàn)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yua)乎。(《论语》十二章)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曹刿论战》)

C.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也。(《富贵不能淫》)

D.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马说》)

4.下列句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列子》一则)

B.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冥。(《醉翁亭记》)

D.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

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书写错误的一组选项是(3分)()

A.祇褥.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糟.枥之间(《马说》)

B.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C.是非木杮.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

D.怀民亦未寝.水中藻、荇.交横(《记承天寺夜游》)

6.下列句中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一箪.(dān)食,一瓢饮。(《论语》十二章)

B.往之女.(nǚ)家,必敬必诫,无违夫子!(《富贵不能淫》)

C.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D.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或者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觥.(ɡuānɡ)筹交错/树林阴翳.(yì)(《醉翁亭记》)

B.棹.(zhào)数小舟/曳.(ya)铁钯(《河中石兽》)

C.即加冠.(ɡuān)/益慕.(mù)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D.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执策.(ca)而临之(《马说》)

8.下列句中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B.是非木杮.(fa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C.呕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D.吾日三省.(xǐng)吾身。(《论语》十二章)

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论语》十二章)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曹刿论战》)

C.相与

..步于中庭。(共同,一起)(《记承天寺夜游》)

D.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再次)(《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思而不学则殆.(疑惑)(《论语》十二章)

B.安居而天下熄.。(指战争平息,天下太平)(《富贵不能淫》)

C.未尝稍降辞色.。(颜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D.小惠未徧.,民弗从也。(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记承天寺夜游》)

B.环.滁皆山也环:环绕(《醉翁亭记》)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一样(《马说》)

D.时时而间.进间:中间(《邹忌讽齐王纳谏》)

1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钟子期辄穷其趣.趣:旨趣,意味(《列子》一则)

B.能面刺.寡人之过刺:指责(《邹忌讽齐王纳谏》)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通晓(《马说》)

D.相与步.于中庭步:脚步(《记承天寺夜游》)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B.一讲学家设帐

..寺中设帐:设立帐篷(《河中石兽》)

C.山肴野蔌.蔌:菜蔬(《醉翁亭记》)

D.曲肱.而枕之肱:胳膊(《论语》十二章)

14.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尔辈不能究.物理究:推究(《河中石兽》)

B.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记承天寺夜游》)

C.野芳发.而幽香发:散发(《醉翁亭记》)

D.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马说》)

15.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独行其道”中“道”意思是“道路”。(《富贵不能淫》)

B.“执策而临之”中“临”意思是“面对”。(《马说》)

C.“卒逢暴雨,止于岩下”中“卒”通“猝”,意思是“突然”。(《列子》一则)

D.“旦日,客从外来”中“旦日”意思是“第二天”。(《邹忌讽齐王纳谏》)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有朋自远方.来/今齐地方.千里

C.伯牙善.鼓琴/王曰:“善.”

D.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衣食所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B.择其善者而从.之/民弗从.也

C.温故.而知新/公问其故.

D.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

18.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许可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C.丈夫

..之冠也,父命之(《富贵不能淫》)

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D.初为霖雨之操.(《列子》一则)

古义:弹奏今义:拿,抓在手里

1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论语》十二章)

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C.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古义:汤药今义:事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

D.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今义:无事可做的人

20.下列句中“闻”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听到(《醉翁亭记》)

B.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邹忌讽齐王纳谏》)

C.卒或有所闻.听说(《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D.不求闻.达于诸侯闻名,扬名(《出师表》)

21.下列句中“远”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有朋自远.方来远方(《论语》十二章)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长远的,深远的(《曹刿论战》)

C.又弗如远.甚距离远(《邹忌讽齐王纳谏》)

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僻远(《岳阳楼记》)

2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论语》十二章)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C.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富贵不能淫》)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2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C.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D.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河中石兽》)

B.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C.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列子》一则)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25.对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A.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D.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醉翁亭记》)

B.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C.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27.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十二章)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愉快吗?

B.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河中石兽》)

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能找到。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他们的意思。

D.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28.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B.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C.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名字叫什么?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29.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不相信他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C.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实现志向,就与老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D.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30.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列子》一则)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登上高山。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语文版】2020中考面对面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训练_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训练 一、(’15衡阳)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0分) 雕花烟斗 冯骥才 ①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②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③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④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⑤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黝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⑥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⑦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⑧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②效:献,呈献。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王闻之闻:听说 B. 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愿望 C. 燕王尚未许也许:答应 D. 王且何利利:好处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B.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 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 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 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 ②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答案】(1)B (2)C (3)D (4)①(1)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②魏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 【解析】【分析】(1)B.“寡人愿子之行也”翻译为“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愿”意思是“希望”。故选B。 (2)“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翻译为“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

2017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 中国的汉字构型独特,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书法艺术创造了条件。根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原因是() ①汉字的演变与成熟②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③造纸术的发明④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59 873 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 103 450人。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人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A.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 B.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 C.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 D.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作出贡献 4. 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5. 为下表中的历史人物找到准确的对应项,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 6. 1862年6月26 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7. 山西现有红色遗址600多处,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不同时期发生在我省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图是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去参观太原解放纪念馆时拍摄的照片及批注说明。据此判断,与太原解放的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②病:担心,忧虑。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 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 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 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 (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馈,赠送。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堪,能承受。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余,我。④就都用水浇灭了。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 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故答案为:⑴① 馈赠,赠送;② 胜任,胜用;③ 我;④ 于是,就。 ⑵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⑶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2020-2021中考语文专题题库∶文言文的综合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石门阎正衡,字季蓉,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读之数月,皆能记。同里某翁家有《史记》,请借不许,请就其家读之又不许。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乃毕。苦下县寡陋,复游学长沙,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皆谢不见。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墨子、杜诗等莫不手抄。为文章峭劲雄悍,略如半山老泉①,然不多作。尝曰:“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吾学未至,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注)①半山老泉:“半山”“老泉”分别是王安石、苏洵的号。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媵人持汤.沃灌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3)请借不许. (4)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A.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B.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C.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D.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27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4.甲乙两文都表现人物的勤奋好学,但写法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1)热水(2)破(3)答应,同意(4)肩负,扛 2.B 3.(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2)十年以内正应该读书,四十年后才考虑写文章罢了。 4.甲文先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再写物质条件的匮乏,与同舍生对比,衬托作者的勤奋好

2017年山西省中考作文《____一直都在》优秀范文(5篇)

2017山西中考作文《____一直都在》优秀作文5则 【作文原题】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颗无名的小草…… 请以“_______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5分,含书写分5分)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提示:点此可查看2017山西中考语文试卷 【优秀范文】 【范文一】:爱原来一直都在 世界万物,都会变化,唯独他们拥有一颗爱你的心,永远不会变。 爱如春,慢慢萌发,爱如夏,热情似火,爱如秋,成熟可亲,爱入冬,默默付出。 我拥有着一个普通的家庭,我拥有着平凡的父母,但他们给予我的却是不平凡的爱。还记得小时候,由于胆小的原因,每天晚上睡觉,都要妈妈陪着我,我拉着母亲的手,渐渐进入梦乡。可如今,我再也感受不到这样的爱。我认为他们除了对我有批评外,不会再有别的,当我放松时,你们总是在一旁唠叨,我丝毫看不见你们对我的关心疼爱和一丝丝的心疼。当我考试失败时,愤怒,生气的你们,让我看不到安慰,只有一次次沉重的打击。时间飞快,你我变化都很多,我正步入青春期,你也向更年期迈进,当青春期步入更年期,那真是火药味十足。我认为你们对我的爱逐渐消失,因为我没有小时候那样活泼,可爱,乖巧,听话。你们也没有以前那样和蔼,慈祥。 但是,我渐渐发现,我的想法是错误的,你们对我的爱依旧那样,丝毫没有变,丝毫没有减少。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当那天我肚子疼的满床打滚时,你在我身边嘘寒问暖,看着疼痛难忍的我渐渐进入梦乡,过了几天,我的病情好了很多,我看出了你的劳累,后来听你跟爸爸交谈时,才知道你昨晚一夜没睡,怕我疼的更严重,就在我身边一直坐着。通常,在家里,你都是最早睡觉的,我难以想象,你经过了一天的劳累,下班后,仍没有休息,一直都在照顾我的情景,经过了你对我的精心的照顾,和打了几天的针,我的病情一天天好转,很快,我又步入了课堂,看着每天快乐的我,背着书包去上学,你笑了!这一件件事将我感动,后来我又痛过身边的小事慢慢发现,你对我的爱还像以前一样,一直在我身边,从未离开过,只是爱我的方式跟以前有所不同。 其实,爱一直在我身边,只是我缺少了发现,只是我没有用心去感受,当我考试失败时,你们的愤怒是为了激励我下次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你们的唠叨,是为了让我养成良好的生

湖南省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2015~2017) 第1类热点关注 一、(2017衡阳)【见课时讲解2】 二、(2017张家界)阅读下文,完成1~3题。(6分)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2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需要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 ℃;第二要有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海底大陆坡上段、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2017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7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计算﹣1+2的结果是( ) A .﹣3 B .﹣1 C .1 D .3 2.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下列条件不能判定直线a 与b 平行的是( ) A .∠1=∠3 B .∠2+∠4=180° C .∠1=∠4 D .∠3=∠4 3.在体育课上,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5次跳远测试,经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相同.若要比较这两名同学的成绩哪一个更为稳定,通常需要比较他们成绩的( ) A .众数 B .平均数 C .中位数 D .方差 4.将不等式组26040 x x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下面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 .01)1= B .291(3)44-÷= C .5x 2﹣6x 2=﹣x 2 D .(2m 3)2÷(2m )2=m 4 6.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BD 折叠,得到△BC′D ,C′D 与AB 交于点E .若∠1=35°,则∠2的度数为( ) A .20° B .30° C .35° D .55° 7.化简2442 x x x x ---的结果是( ) A .22x x -+ B .26x x -+ C . 2x x - + D .2x x - 8.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布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成为世界上首个在海域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据粗略估计,仅南海北部陆坡的可燃冰资源就达到186亿吨油当量,达到我国陆上石油资源总量的50%.数据186亿吨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湖南省中考语文面对面口语交际 练习

专题七口语交际 语言得体 1. (2017 巴中)中考前夕,同学们讨论如何度过漫长的暑假,张杨想邀约李璐到河边游 玩,李璐不想去 ..的一项是(2分)( C ) ...、得体 ...。李璐的表述最恰当 ...,同时也想劝张杨不要去 A. 不行,我父母说不安全,那里经常发生溺水事件,不让我去。 B. 你脑子有病吧,河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人多又不安全,反正我不去。 C. 我俩年纪小,家长又没有时间陪伴,河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假期人多会更不安全。我们都不要去了。 D. 去哪里?你是不是不想活了。你想去就去,我可不陪你去。 【解析】A项中“不行”态度强烈直接,不得体;B项中言语、态度恶劣,直接攻击他人,不得体;D项言语直接且无理,不得体。 2. (2017邵阳模拟)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D ) A. 妻子对酒驾的丈夫说:“你想死别带上我!” B. 小明为了阻止过道上乱停车的行为,贴出标语:乱停则放气! C. 医院欢送康复病人的临别赠言:但愿您身体健康,哪怕我们的药生虫也不怕。 D. 周长邀请赵明参加父亲的寿宴,赵明高兴地说:“祝令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解析】A项“你想死别带上我”,语言暴力,语气强烈直接,不得体;B项“乱停车”本是不文明行为,不能选用“放气”这种不文明行为来阻止,不得体;C项“但愿”不得体,应该改为“祝”。 3. (2018原创)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D ) A. 今天是哥哥18岁的生日,妹妹端起酒杯说:“哥哥,今天是你的寿诞,祝你长寿!” B. 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走进商场,年轻的店员迎上去说:“美女,您需要点什么?” C. 小新看见有人把空瓶子扔在地上,忍不住上前说:“喂,没长眼睛吗?垃圾桶在那儿!” D. 张强在演讲比赛中被淘汰,同桌安慰说:“别气馁,再加一把劲儿,下次会成功的!” 【解析】A项“寿诞”“长寿”对年轻人来说不合适;B项“美女”通常是用来称呼年轻女子的,此句用来称呼“上了年纪的女士”,不得体;C项语言粗暴、没有礼貌,不得体。 4. (2018原创)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 D ) A. 一位顾客对商场的售货员说:“喂,把最好的那款照相机拿给我看看。” B. 一位学生给抗战老兵留言:“你们的事迹非常感人,我要求你们老当益壮,再为祖国立新功。” C. 班长对上课睡觉的陈明说:“你不学习,来这里干嘛?是想给咱们班抹黑,拖我们后腿的吗?”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 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许允妇临事不惊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① 收之。其妇出戒允曰: “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 “‘ 举尔所知’ 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其妇自若,云: “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 “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 “无预诸儿事。” 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③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 “汝等虽佳,才具④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⑤;不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 选自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 贤媛》) 【注释】 ①虎贲(b ēn): 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②举尔所知: 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提拔你所了解的人”。③ 才流: 指才能品级。④才具: 才能,才干。⑤会止便止: 古人按礼节慰问死者家属时当哭泣。 【练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 为称职与不( )

(2) 皆官得其人( ) (3) 举家号哭( ) (4) 寻还( ) (5) 早知尔耳( ) (6) 无预诸儿事。( ) 2. 选出“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 ) A. 魏明帝遣虎贲收之( 本文) B. 句读之不知( 《师说》) C. 臣之乡人( 本文) D.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E. 帝核问之( 本文) F. 顷之( 本文)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4. 第一段中许允最终获释的原因是什么? 二、李夫人不欲见帝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 “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上曰: “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 “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以燕媠①见帝。 上曰: “夫人弟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夫人曰: “尊官在帝,不在一见。”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乡歔欷而不复言。于是上不说而起。夫人姊妹让之曰: “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邪?何为恨上如此?”夫人曰: “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

中考语文面对面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语文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记叙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1~4 题。(共16 分) 做故乡深处一株安详的稻麦 李丹崖 ①去拜访一位老作家,在他的书房里看到一幅书法作品:稻香茶暖。 ②这位以写批评杂文而著称的作家,怎会在自己的书房里悬挂如此温婉的 横幅?我心里直犯嘀咕,通过与他聊天才知道,原来老作家是“笔头老辣、心 肠极热”之人,面对社会的不良风气,他针砭时弊,但是,生活中的他却极其 喜欢两种光阴。一是故乡的稻子熟了,万里金黄;二是新泡的红茶在盏,香 气莹然。 ③真是一想起故乡,心头总会滤过汩汩温泉;一念及故乡的草木,心底就盛 放出了一整个春天。 ④前不久,在附近的农家乐田园餐厅旁见到一处梨田书屋,原以为它是作为农家乐的配套产品。走进去,才发现,古风悠悠,所陈展之书,全部是古版竖排线装书,书架和堆头也都是由原木和根雕制作而成。书屋坐落在村口一座大梨 树下,与周遭整个环境融合在一起,浑然天成。出于好奇心,

我去问这位书屋的主人,得到的回答却是一位“无名氏”。三 年前,村委会收到了一笔莫名的巨额汇款:50 万元。 ⑤随着巨款,还有一封信,大意是,20 年前,他南北闯荡,落魄到此地,身无分文,心灰意冷想起对家人的信誓旦旦,再看看如今一事无成,在一棵梨树下,他抽掉了自己的腰带,几欲轻生。后来,一位老人跑过来,笑容可掬地递给他两颗梨子,笑着说,看你刚才松动皮带,一定饥渴难耐,吃下它吧,甜着呢! ⑥年轻人无法拒绝,一口气吃下了两颗梨子,那梨子真甜,甜到足以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全部希望。他吃下梨子后,老人又给了他一篮子梨子说,你提着这篮子梨子上路吧,别饿着。后来,年轻人靠着这篮梨子充饥到了省城,终有建树。他不知道当年那位老人的姓名,投资这个书屋,算是报答他对这片土地的恩情。 ⑦我想,这位匿名的年轻人虽不在此地出生,他却把这片梨园当成了他灵.魂.的.原.乡.。 ⑧古人多智慧呀!在造字时候,把“乡”和“香”同音, 这是多么美妙的祝福。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②病:担心,忧虑。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 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 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 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 (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馈,赠送。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堪,能承受。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余,我。④就都用水浇灭了。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 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故答案为:⑴① 馈赠,赠送;② 胜任,胜用;③ 我;④ 于是,就。 ⑵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⑶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山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解析版)

山西省2017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测试(中考) 语文试卷 一、读·写(12分) 1.对联是汉语独有的文学形式,书法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二者结合更有无穷的魅力。请赏析这副对联,并用楷体将下联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 【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汉字的书写,看似简单,实则还是需要用心,准确、规范地用楷体书写. 【解答】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书写时,注意“余”的写法)(字的大小要适度,太大了有饱胀之感,太小了又太小气,所以大小要安排恰当) 示例:诗书见古今 【点评】平时要把书写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每天拿出10分钟时间练字,掌握好字的间架结构. 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黄鹤楼》崔颢) (2)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 (3)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苏轼)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王安石) (5)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6)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庄子》一则) (7)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出师表》诸葛亮) (8)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张岱) (9)杜牧在《赤壁》一诗中,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语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

(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 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 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1)B (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B原来;原因。C好像。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时时:不时。间或:偶然。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

湖南省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八综合性学习练习(含答案)

专题八综合性学习 第1类热点关注(4道) 1. (2017重庆B卷改编)综合性学习。(11分) 5月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3分) (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4分)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上阅读】书店将要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说一小段话,劝说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 ③鲁公治国________ 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 汝心之固公善之 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 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5)【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 (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1)筑径通之 / 设栏护之 / 又何忧焉? (2)改变;穷尽;修建;决断或决定

2017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7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3分)计算-1+2的结果是 A.Z 仁/ 3 B.Z 2+Z 4=180° C.Z 仁/4 D.Z 3=7 4 3. (3分)在体育课上,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 5次跳远测试,经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 相同.若要比较这两名同学的成绩哪一个更为稳定,通常需要比较他们成绩的( 则7 2的度数为( ) 20° B . 30° C . 35° D . 55° (3分)化简一--的结果是 宀 K -2 5. (3分)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 . (乙-1) 0=1 B . (- 3) I 2 ) 「J C. 5X 2- 6x 2=- x 2 4 4 D . (2m 3) 2-(2m ) 2=m 4 6. (3分)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BD 折叠,得到△ BC , C 与AB 交于点E.若/仁35° -3 B .- 1 C . 1 D . 3 a , b 被直线 c 所截,下列条件不能判定直线a 与b 平行的是( ) A .众数 B.平均数C .中位数D .方差 x+4>0 4. (3分)将不等式组 I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下面表示正确的是( A . B . [厶 ........... I, -5-^3-2-1012 34 7. A . A .

8. (3分)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布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成为世界上首个在 海 域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据粗略估计,仅南海北部陆坡的可燃冰资源就达到 186亿吨油当 量,达到我国陆上石油资源总量的 50%.数据186亿吨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 186X 108 吨 B . 18.6X 109 吨 C. 1.86X 1010 吨 D . 0.186X 1011 吨 9. (3分)公元前5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中的一名成员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 「,导致了 第一次数学危机, 匚是无理数的证明如下: 假设 二是有理数,那么它可以表示成’(p 与q 是互质的两个正整数)?于是(J 2 =(匚) P P 2 =2,所以,q 2 =2p 2 .于是q 2 是偶数,进而q 是偶数,从而可设q=2m,所以(2m ) 2 =2p 2 , p 2 =2m 2 , 于 是可得p 也是偶数?这与“胃q 是互质的两个正整数”矛盾?从而可知“二是有理数”的假 设不成立,所以, 二是无理数. 这种证明“匚是无理数”的方法是( AC 与BD 是。O 的两条直径,首尾顺次连接点 A ,B , C, D ,得到四边形ABCD 若AC=10cm / BAC=36,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5 n crm B. 10 n crm C. 15 n crm D. 20 n cr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 11. (3 分)计算:4 ?二-9 二= ______ . 12. (3分)某商店 经销一种品牌的洗衣机,其中某一型号的洗衣机每台进价为 a 元,商店将 进价提高20%后作为零售价进行销售,一段时间后,商店又以 9折优惠价促销,这时该型号 洗衣机的零售价为 ______ 元. A .综合法 B.反证法 C .举反例法 D.数学归纳法 10. (3分)如图是某商品的标志图案 ,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贾:gǔ做买卖。穷困:困厄,窘迫。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 ①鲍叔不以我为贪________ ②三战三走 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_______”、“不肖”、“________”和“_______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答案】(1)是;跑 (2)C (3)愚;怯;无耻 (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解析】【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①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为:是。②三战三走: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走: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尝:曾经。三:多次。逐:驱逐。见:免职。于:被。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以我怯……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归纳答案: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鲍叔牙的胸怀,管仲可能很难在历史上留名;如果没有管仲的雄才大略,鲍叔牙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商人。所以,天下人都赞扬管仲的才能,但更赞扬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故答案为:⑴是;跑; ⑵ C; ⑶愚;怯;无耻; ⑷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2017年山西省中考英语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7年山西省中考英语试卷 一、听力测试(共2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第一节:听小对话,从 A、B、C三幅图画中选出符合内容的一幅,每段对话读两遍. 1.(1分) 2.(1分) 3.(1分) 4.(1分) 5.(1分) 6.(1分)A.Thursaday.B.Friday.C.Saturday. 7.(1分)A.The library B.The lab C.The playground. 8.(1分)A.A policewoman B.An actress C.A doctor. 9.(1分)A.A parent and a teacher B.A father and a daughter C.A boss and a customer. 10.(1分)A.She will keep a bird as a pet

B.She will get a bird and set it free C.She will buy a bird for her father. 二、语篇理解(每小题5分,共5分)本题你将听到一篇短文.请你根据短文内容和所提出的5个问题,从每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1.(5分)11.Which country was Mark born in? A.America. B.China. C.England. 12.When did his mom ask him to buy fish? A.On Christmas Eve. B.On New Year's Day. C.On Spring Festival Eve. 13.What did he mean by saying"Xian Sheng Yu"? A.The fisherman's name. B.Fresh fish. C.The name of a dish. 14.Why did the people at the fish store laugh at him? A.Because he told a Chinese joke. B.Because he spoke funny Chinese. C.Because the fisherman made fun of him. 15.What does Mark want to tell us by sharing his story? A.We needn't care about what others think of us. B.It is important to speak more than one language. C.Nobody is supposed to forget his own traditional culture. 三、听力填空(每小题 1 分,共 5 分)本题你将听到一篇短文.请你根据所听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并将获取的信息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