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全膝关节置换护理的效果分析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然而,置换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合理的护理也是治疗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就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效果。
1.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护理1.1 术后疼痛的处理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治疗方案。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此外,冰敷、体位调整、按摩等也可以缓解疼痛。
1.2 切口伤口护理术后切口伤口护理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重要环节。
患者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此外,还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状况,以保证伤口愈合。
1.3 动作康复训练术后动作康复训练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重要措施。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恢复膝关节的活动能力。
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跟踪评估。
1.4 患者心理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不必要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2. 全膝关节置换护理的效果经过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和护理的患者通常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研究表明,置换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疼痛缓解,关节功能恢复,行走能力增强等。
具体效果如下:2.1 生活质量的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他们的日常活动能力得到了恢复,足以实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与手术前相比,他们的身体功能、心理状况和社会参与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改善。
2.2 疼痛的缓解置换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研究显示,手术后疼痛评分较之前显著下降,大多数患者已不再需要长期镇痛药物治疗。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的体会【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一项新的关节成形手术,它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引起的膝关节畸形、疼痛或活动受限。
我科自2004年至2006年为25例膝关节病患者进行了膝关节置换术。
在长期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观察学习与探讨,得到了一些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在25例患者中,女性15例,男性10例。
年龄54岁~76岁,平均年龄岁,其中骨性关节炎16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
双侧3例,单侧22例。
2 术前护理术前教育包括心理护理和术后康复计划的解释。
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活动及负重关节,一旦失去灵活性,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患者在选择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时,大多经历了长时间的中、西医保守治疗,对手术期望值过高,希望通过手术恢复年轻时的膝关节功能。
这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客观治疗效果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
使患者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手术后的功能锻炼,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此外,还要教会患者使用拐杖,为术后康复训练做准备。
饮食指导膝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创伤较大的手术之一。
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饮食、营养知识,嘱患者多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补充含钙高的食物。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刺激患者的食欲,以储备能量,达到耐受手术的目的。
肌肉功能的训练膝关节疾病的患者由于疼痛、病程长、腿部活动少,多伴有股四头肌萎缩及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活动受限。
为保证术后关节的稳定,术前4周即开始指导患者做肌肉的张力及力量训练,积极的配合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以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对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皮肤护理严格备皮、洗澡,局部皮肤反复擦洗,减去指(趾)甲。
皮肤不可有破损,如有感染病灶须治愈后方可手术。
3 术后护理一般护理患者返回病房后,即用软枕将患肢抬高20°~30°,冰袋冰敷膝关节两侧,2次/d,30 min/次,连续2 d以减少局部出血、肿胀、疼痛,避免不适感,使患者尽快地投入到康复训练中。
糖尿病病人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关键词糖尿病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是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可以有效纠正畸形、缓解疼痛、增强患膝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科自2006年6月~2010年12月共收治60例合并糖尿病的骨性关节炎病人,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科自2006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60例合并糖尿病的膝关节损伤病人,实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年龄54~75岁,平均68.6岁。
入院前有糖尿病史者20例,10例患者入院查体后诊断为糖尿病。
患者术前空腹血糖7.6~19.8mol/l。
8例长期注射胰岛素,10例长期口服降糖药,2例饮食控制。
全部患者均在血糖稳定后及患者基本情况允许下手术。
住院期间,1例发生低血糖现象,经过治疗后缓解;2例术后创口表浅感染,经过抗炎治疗后延迟数天出院。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平均15天。
护理(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患者因膝关节病多年,且合并糖尿病,受双重疾病的折磨,害怕手术失败及预后不佳,担心手术所需的经济负担等,易产生恐惧、不安等心理。
有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的抑郁发生率33.43%[1],膝关节炎病人年龄较大,加上长期的躯体疼痛、活动障碍、自理能力下降,更易出现负性情绪。
因此护士要用诚恳的态度、和蔼可亲的语言、积极与患者沟通,耐心讲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讲明不良情绪会影响血糖变化;同时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法、目的,人工关节材料的性能及特点,介绍手术医生的精湛技术与当今医疗水平的进步与发展,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消除顾虑,稳定情绪,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适量蛋白质、高纤维、适量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所给的热量分配进行饮食。
合理饮食既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营养状况,又能提高手术效果。
用药护理: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手术成功的第一步。
血糖少于10mmol/L[2]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适应能力,为达到要求除了严格的饮食控制外,本组患者均选用胰岛素治疗。
护理论著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32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明显缓解患者膝关节的疼痛感,并具有矫正畸形的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上有效、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1,2]。
现对收治的28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28例,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
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60~75岁,平均(68.37±3.57)岁。
术后观察:对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了解术后患肢的肿胀程度,告知患者可自行按摩,进而逐渐减轻肿胀程度。
观察是否存在出血现象,如有,应立即上报医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并做好有关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术后康复护理:①心理护理: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大多都有较长的患病时间,其自身承受的痛苦较大。
因此,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应采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向患者普及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相关知识以及优点、进行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建立接受治疗的自信心,有效消除心理顾虑,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康复锻炼。
②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在患者手术结束后,将其送回病房,护理人员应立即将患肢抻直,将枕头垫于足跟和小腿下面,有助于血液回流,进而减轻肿胀的现象发生。
使用冰袋对膝部切口进行冷敷,有效减少出血现象的发生。
在麻醉消退后,需进行踝泵练习,每5min 1组,每次进行60min。
此方式可有效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进而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肿胀的发生。
在术后第1天,帮助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使用一只手将脚踝固定,使用另一只手将大腿固定,在屈曲最大角度时,应保持20s。
在进行伸展练习时,用双手对膝部进行轻度按压,记录患者疼痛减轻时间。
每天进行3次练习,每次练习时间不可>20min。
锻炼后对其冰敷,冰敷时间20min 左右。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膝关节是结构最复杂、全身最大的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难度因并发症较多而护理难度加大。
因此,在长期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观察学习与探讨,得到了一些经验与体会。
制定正确的护理计划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就显得特别重要,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8例,对其术后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标签: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54~78岁,平均68岁。
其中骨性关节炎33例,风湿性关节炎7例。
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跛行及膝关节伸直、屈曲活动受限。
手术全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
1.2 出院标准:膝关节主动屈曲超过90°,主动伸直0°,刀口愈合好,能独立行走,辅助下,可上下楼梯,无明显肿胀及疼痛。
2. 结果所有4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
3 .术前护理3.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害怕疼痛、担心出血、不愿行早期功能锻炼等心理,给予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向其耐心讲解术后康复锻炼的目的和过程,使其了解康复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患肢肿胀的消退。
同时做好家属工作,使其主动参与患者康复训练,以利于出院后继续协助患者康复锻炼。
3.2 饮食护理: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患者机体虚弱,精神状态差,术前应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高维生素的食物,劝导吸烟者戒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术后发生感染的机会。
3.3 康复指导:向患者解释手术情况,介绍术后康复方案,并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以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10 s,每l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
指导患者坐于床上,行患肢的直腿抬高及踝关节抗阻屈伸运动,次数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每天重复2~3次。
教会正确使用拐杖或助行器。
3.4 术前准备:①术前3 d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为术后做准备。
膝关节人工表面置换术病人护理心得摘要】随着医学模式与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已经不仅停留维持生命和没有病痛的水平上,而是需要不断地保持和促进健康。
健康教育贯穿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而与护理行为融会贯通的新型护理模式的广泛应用使医疗护理质量更提高了一步,使医疗技术得到更好的发挥,使病人的医学知识普遍提高。
[1]让病人做到知、信、行是护理工作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护理健康教育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P)可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状态,缓解关节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舞。
[2]此手术风险性高,术后并发症多,手术后发生感染,延缓伤口愈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将导致此手术的失败。
因此,加强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此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1年5月—2011年9月我院骨二科李庆恩主任成功的为2例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实施了膝关节人工表面置换术,改善了患者关节的功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将护理心得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1年9月收治膝关节炎病患者2例,择期行膝关节人工表面置换术。
年龄59~65岁老年女性患者。
(1)左膝关节疼痛伴行走困难、无内外翻畸形、不能伸直、屈曲可达90°、浮髌试验(+),合并高血压1例。
(2)右膝关节疼痛加重、右膝关节伸屈受限、内翻畸形即呈“O”型腿1例。
2例患者均经X线正侧位拍片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且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
1.2治疗结果两位患者均在手术后第16天出院,患者现活动自如,肢体无肿胀,无疼痛。
经6个月的随访该患者对预期的效果感到满意。
2 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尊重关心和体贴患者,向病人介绍与手术相关的事项,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手术。
2.1.2术前准备①已完善相关检查。
②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膝关节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综合护理体会【摘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就是用手术的方法将人工膝关节代替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膝关节,目的是切除病灶、解除疼痛、恢复膝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纠正关节畸形、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引起的膝关节严重畸形,人工全膝置换术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是目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做好手术前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已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病的治疗,可缓解疼痛,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而围术期护理措施对手术效果有直接影响,其中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早期康复锻炼是关键环节。
2015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10例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疗效理想,现将围术期综合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10例患者中,女6例,男4例;单侧9例,双侧1例;年龄56~66岁,平均61岁;骨性关节炎6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患者患肢关节均出现疼痛,行走不便。
2 护理方法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一般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都是经过长久的考虑,希望能通过手术解决行动不便和疼痛等问题。
术前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生活要求、文化程度等因素,尽量全面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项手术方法和本院医生技术水平,并详细的讲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目的、效果及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多向患者介绍身边的成功案例,使病人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根据护理程序解决患者各种心理问题,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担心和顾虑,使其在手术前对医院放心,对医生放心,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充满信心,使其认识到早期康复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进行有计划的训练确保医患关系和谐,患者心态稳定,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3 饮食护理老年患者的咀嚼功能减退及胃肠道功能较差,常出现营养状况不良现象。
大小弧形拉钩也叫“大小S”拉钩。
在讲解穿无菌手术衣时,为什么要面向无菌区?高护生仔细的观察,认真的听讲,并让高护生反复练习。
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培养了高护生的无菌观念和领会了操作的技巧。
防止上台后不规范的操作给手术带来不良的影响。
第2周高护生通过反复练习后,带教老师“现身说教”,可领高护生参加一些基本的手术,边讲边演示,高护生边看边听,边做一些简单的操作,从而达到熟悉和掌握。
同时,带教老师要教高护生接送病人、提血、打扫卫生等其他护理工作,并认真讲解这些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高护生的工作主动性。
第3~4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安排高护生独立参加基本手术,高护生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体验和领悟手术配合的技巧,带教老师应严格遵守“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的原则,认真督促检查高护生的手术配合工作,发现问题应立即向高护生指出,并给予具体指导。
除此之外,带教老师还要培养高护生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
出科前安排高护生参与管理,使高护生对手术室工作有一个全面的整体化的了解,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2]。
出科前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检查教学计划完成情况,并不断修改和完善计划,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3 体 会根据高护生思想顾虑多,理论知识较强而动手能力较弱及缺乏工作主动性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带教,使高护生很快消除思想顾虑,培养了良好的工作主动性,提高了高护生的动手能力。
过去普遍反映的高护生动手能力不如中专生的情况,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使高护生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高分高能”,为临床第一线输送优秀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1] 石丹岳,彭霞.护理本科生手术室实习带教方法探讨.护理学杂志,2003,18(11):853.[2] 孙兰英,杨旭跃,胡秀琴.定人阶段式带教法在手术室带教工作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1998,33(3):162.(收稿日期 2008-07-09)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护理体会李 锋 陈红磊 胡红霞河南省平顶山煤业医疗集团总医院骨科(467000) 【摘要】 目的 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经验。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摘要;全膝关节置换术为临床一种行之有效的关节重建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改善关节畸形情况,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 [1] 。
然而,如果术后康复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不得当,将会导致膝关节屈伸度达不到生理需求,甚至发展为膝关节强直,影响膝关节正常功能的发挥,因此手术前后全面细致的康复护理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对于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尤为重要。
关键词;全膝关节;护理;康复指导前言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膝部疾患日益增加,膝关节增生性退行性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其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自2019年 8 月~ 2020年12月年以来,我科收治了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8例进行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了耐心细致、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取本院自 2019年 8 月~ 2020年 12月实施膝关节置换术病例 8例,本组 8例均为女性,年龄55 ~ 65 岁,均为类风湿性骨性关节炎,其中 3例行单侧、2例行双侧膝关节置换。
2护理2.1 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
由于此类病人病程较长,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同时又害怕手术失败等复杂的心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紧张、恐惧。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介绍过去成功的例子。
并强调只有加强膝关节术前及术后的功能锻炼,才能达到手术的预期效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同时,让患者在术前了解一些相关的功能锻炼的知识,也有利于术后锻炼的配合,消除顾虑,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从而达到提高手术疗效,达到预期效果。
2.1.2 术前准备。
(1)术前 3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为术后做准备。
(2)禁食。
术前8h禁食、4h禁饮。
(3)皮肤准备。
术前为患者做好术肢备皮,术晨用碘伏消毒膝关节,范围为膝关节上下 20cm,而后用纱垫包扎膝关节。
骨关节置换的护理经验及体会摘要:目的:总结骨关节置换的护理经验及体会。
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情况。
结果:经过0.5-3年时间随访,本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100%,其中优者47例,良者13例。
并未出现假体松动、前后向不稳等并发症。
结论: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骨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骨关节炎主要是由于膝关节增生所致,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关节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临床疗效。
目前,TKA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多种膝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感,纠正关节畸形,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精心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为总结有效的护理办法,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进行TKA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TKA手术治疗。
本组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患者年龄最小48岁,最大73岁,平均(57.4±7.3)岁。
1.2方法1.2.1术前护理1.2.1.1心理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主动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
同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关于骨关节置换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大致了解手术的方法、手术过程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指导患者一些注意事项,正确的配合手术治疗。
其次,应多向患者讲解一些临床治疗成功的病例,或者邀请一些恢复良好的患者到现场进行现身说法,这样有利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体会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成形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是膝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
效方法,主要治疗膝关节严重骨性退变、类风湿性、创伤、炎症等疾病引起的关
节疼痛、畸形及关节功能丧失,解除患者病痛,矫正畸形,恢复膝关节功能及提
高日常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1]。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
近年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而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笔者所在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共收治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12例,现将
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标签:关节置换手术;全膝关节;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一项新的关节成形手术,是
膝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主要治疗膝关节严重骨性退变、类风湿性、创
伤、炎症等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畸形及关节功能丧失,解除患者病痛,矫正畸
形,恢复膝关节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1]。我科对2014年1月~
2015年6月12例人工全膝关节手术患者前后的护理,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中,男5例,女9例,年龄53~81岁,平均65.7岁。单膝关节
置换11例,双膝关节置换3例;病程1~20年,平均10年;骨性关节炎2例,
类风湿关节炎3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住院时间10~35 d,平均17 d。出院后
随访10~15个月,平均12个月;功能评定:置换后末次HSS评分82~98分,
平均90分。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护理 为了全面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情况,术前1天
去病房做术前访视,认真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各项检查及化验结果,掌握患
者的心理特点,然后与患者及家属作面对面的沟通,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可靠性
及安全措施,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和设施,手术的整个流程以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
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最佳的心理状态来迎接手术。
2.1.2皮肤准备 该手术皮肤条件要求非常严格,注意全身和局部皮肤清洁,
观察关节周围的皮肤,如有皮肤破损、虫咬搔痕、化脓性感染病灶、足癣等需治
愈后才能手术。
2.1.3术前功能适应性训练 取得置换手术后功能的最大恢复,就要在术前使
患者熟练掌握肌肉训练及关节活动的要点方法,适度加强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
直腿抬高以及踝关节的主动活动,要求功能训练5 min/组,完成5~10组/d,循
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宜;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
发生;教会患者正确抬臀,正确放置大小便器,学会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不习
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和便秘。
2.1.4术前注意事项 术前1 d晚常规禁食禁饮,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如精神
紧张入睡困难者,可适当服用镇静剂。
2.2手术后护理
2.2.1注意生命体征观察 手术后常规心电监护,特别是双膝关节置换术后,
早期伤口负压引流量高峰时也是患者麻醉未完全恢复时,患者反应能力差,极易
并发休克而被忽略。此时生命体征的变化是反应体内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最重要的
指标,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的有力证据。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2.2.2注意肢端血运的观察 术后患肢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以
软枕垫起,保持膝关节过伸位,坐位时将垫枕取出。注意患者肢端血运,观察外
露足趾趾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运动情况。防止包扎过紧引起肢端血液供应障
碍。
2.2.3做好创口负压引流的护理 手术后应保持创口负压引流通畅,保持切口
敷料清洁干燥,严密观察早期出血性休克的发生。
2.2.4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早期患者一般
无明显的疼痛症状,故应严密观察肢体是否肿胀,皮肤温度及静脉回流情况,尤
其对高位人群如高龄、过度肥胖、高血压者,更应注意预防。术后早期常规应用
低分子肝素(博璞青)皮下注射;患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鼓励足趾趾端、踝关
节主、被动伸曲运动,鼓励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等。②感染:本组患者均为老年
人,手术创伤大,加上假体的异物作用,全身和局部抗感染能力差,做好切口感
染和肺部感染的预防对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体温的变
化。若术后患者体温超过38.5℃,且切口红肿热痛,关节肿胀充血,应及时报告
医生处理。另外,要鼓励患者做有效的咳嗽排痰和深呼吸,为患者翻身拍背,有
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
2.2.5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功能锻炼时手术成功的关键,原则是早期开始,循
序渐进,被动加主动,等长和等张,但应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功能锻炼一定要
掌握好原则,主动与被动练习相结合。各个阶段的功能锻炼都要循序渐进。术后
第三天行CPM锻炼,应尽早、按时、正规进行锻炼,可被动帮助患者膝关节活
动,防止关节粘连,最大限度恢复关节的功能,同时辅以镇痛泵达到无痛锻炼。
CPM机活动角度依手术部位、类型和要求而区别,应从小角度逐渐增大,以防
关节囊或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而造成关节脱位[2]。
2.3预防并发症
2.3.1预防血栓 深静脉血栓(DVT)是膝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可继发危及生命的肺栓塞。有研究证明约50%的下肢DVT发生于术后第1 d,
30%发生在术后第2 d[3]。临床观察越早活动,预防DVT越有效。术后当天患者
返回病房后,由于手术创伤、麻醉、切口疼痛、出血等原因,患者很难进行有效
的主动活动。可指导患者家属给予下肢肌肉向心性按摩,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
足趾运动,待麻醉消失后,鼓励患者逐渐主动屈伸踝关节,并最终采用足踝的主
动”环转”运动进行锻炼。3~5组/d,20~30次/组。
2.3.2预防感染 术前1 d预防性使用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术后连用7 d。
切口换药常规消毒后络合碘棉球覆盖,无菌包扎。观测记录体温变化,如体温持
续在39.5℃以上,肢体肿胀时间长,持续疼痛或术后疼痛缓解,膝关节功能良好,
疼痛又急性发作,应警惕感染。
3 讨论
3.1人工膝关节置换对无菌要求非常高,一旦感染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所以我们医护人员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注重每一个细节,患者手术肢体不能有感
染性病灶。手术人员要严格按规范消毒双手,均戴双层手套上台。手术问用物准
备要充分,避免术中不必要的走动,严格控制参观人员。本组TKR手术患者未
发生1例感染。
3.2膝关节结构复杂,要求护士在术前熟悉膝关节的解剖结构,熟练掌握手
术步骤和关节置换的器械及安装,术中传递器械要准确无误,随时保持器械清洁
整齐,器械护士能熟练地配合手术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争取在一个止血带时间内完成(90 min),因为在止血带作用下手术部位出血很
少,松开止血带后髓腔内可以迅速渗血200~500 ml,这对于老年人是一个不小
的打击。
参考文献:
[1]钱文伟,翁习生,林进,等.一期双膝关节与单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
发症[J].中华骨科杂志,2008,28(3):298.
[2]张晶,梁英琳.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
16(1):31.
[3] 戴国锋,王韶进,刘琦,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预防及康复[J].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0):3050-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