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合集.doc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合集.doc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合集.doc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合集.doc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速度公式

二、重力公式

G=mg (G:重力,m:质量,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

四、密度公式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

五、浮力公式

(1)F浮=F下-F上(压力差法)

(2)F浮=G物(漂浮、悬浮法)

(3)F浮=G--F(称重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 V排(排水法)

(F浮:浮力,G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m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g:10N/kg或9.8N/kg)

六、压强公式 (1)普适公式

S

F

=

p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p :液体压强 ρ:液体的密度; h :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

七、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 1l 1=F 2l 2 ( F 1:动力 ;L 1:动力臂;F 2:阻力; L 2:阻力臂 )

八、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 物:物体的重力;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 :物体升高的距离; G 动:动滑轮的重力;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 (1)定滑轮: F=G 物 s=h (2)动滑轮:)G (2

1

F 动物+=

G S=2h (3)滑轮组:)G (n

1

F 动物+=

G s =nh

九、功、功率、机械效率

(1)功 a 、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 b 、把物体举高时W =Gh 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 (2)功率

Fv t

Fs

t W P ===(一般) (P :功率W ,W :功J;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

(3)有用功

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4)总功 W 总=F 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 (5)机械效率 %100W W ?=

η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九年级物理 热学部分(第十二、十三章)

1、吸热、放热 Q 吸或Q 放=c mΔt

(c :物质的比热容; m :质量 ;△t :温度的变化值 ;△t=t 高-t 低) 2、热值

Q=mq (固体、液体) Q=Vq (气体) (m :质量, q :热值,m :质量,V :体积)

3、热机效率:%100Q Q ?=完全燃烧

有效利用

η 电机效率η=W 有W 电 x100%

电学部分(第十四、十五、十六章)

1、电流定义式 :t

Q

I =

(I :电流A ,Q :电荷量c ,t :时间s ) 2、 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I

U R IR U R U ===

,,I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R ) 3、电功公式

(1)普适公式W=UIt (W :电功J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R ,t :时间s )

(2)纯电阻公式(焦耳定律) Rt

I t I RI W t

R U t W 22

R U U =??==??=

4、电功率: (1)普适公式 t

W

P =

(P :电功率W 或kW ,W :电功J 或kW ·h ,t :时间s 或h ) P=UI (P :电功率W ,U :电压V, I :电流A )

(2)纯电阻公式 R

U R I P 2

2

==

5、串联电路的特点: (1)各处电流相等 I =I 1=I 2

(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 =U 1+U 2 n 个阻值相同的R 串联时,R 总=nR

(3)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R 总=R 1+R 2 (4)串联分压:各部分电压比等于电阻比

2

1

21R R U U = 由此得,当R 1、R 2串联,t 相同、I 相同

2

1

212121R R U U P P W W === 6、并联电路的特点:

(1)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 =I 1+I 2

(2)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一般等于电源电压 U =U 1=U 2

(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21R 1R 1R 1+=总 [2

12

1R R R R R +=总] (4)并联分流:各支路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倒数比 ,当R1、R2并联,t 相同时

1

2

212121R R I I P P W W === 7、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 :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

8

m/s );λ:波长m ;ν:频率Hz 】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 =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 =340m/s (15℃)

3、重力与质量比值:g =9.8N/kg≈10N/kg

4、1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5、水的密度ρ=1×103kg/m3 冰的熔点0℃ 水的沸点100℃ 水的比热容:c =4.2×103J/(kg?℃)

6、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7、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8、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 (不高于36V ) 9、家庭电路电压:220V

10、单位换算(1)1m/s =3.6km/h (2)1g/cm 3 =103kg/m 3(3)1kw?h =3.6×106J (4) 1mm 2=1x10-6m 2 (5)1cm 2=10-4m 2 (6)1cm 3=10-6m 3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公式归纳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公式归纳 1 (1)路程(S )的单位及其换算:==dm m 101210=cm 310=mm m μ610=9 10nm ; (2)时间(t )的单位及其换算:=h 160min ;=min 160s ; =h 13600s ; (3)速度(v )的单位及其换算:=s m 1 3.6h km ; = h km 16 .31 s m ; 2(知一求一) (1)重力常数:g=Kg N 8.9;题目有说明g 取Kg N 10才能取。 (2)质量(m )的单位及其换算:1t =3 10kg =6 10g =9 10mg ;1公斤=1kg ;1斤=500g ; (3)重力(G )的单位:N ; 注意:应用此公式计算时质量(m )的单位必须是Kg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3(1)体积(v )的单位及其换算:1m 3 =310dm 3 =610cm 3 =310L = 6 10mL ; (2)密度(ρ)的单位及其换算:=31cm g 10003m kg ; =31m kg 1000 1 3cm g ; 2、阿基米德原理 推导公式:g F v 液浮 排ρ= 5、压强的计算:注意根据题目合理选择压强的计算公式 (1)固体压强的计算:(都是选下面这个公式) 图2

①压力(F ):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F G=mg; ②受力面积(s )的单位及其换算:1m 2 =2 10dm 2 =4 10cm 2 ; 注意:应用此公式计算时受力面积(s )的单位必须是m 2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液体压强的计算:(基本上是选gh p ρ=,有时须选用F p = 配合解题) ①重力常数:g=Kg N 8.9;题目有说明g 取Kg N 10才能取。 6 (1)距离(S )的单位必须用m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机械功(W )的单位:J ; 7(1)时间(t )的单位必须用秒(s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机械功率(p )的单位:瓦(w ); 1Kw=1000w ; 8、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速度公式 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速度v V=s/t m/s Km/h 1m/s=3.6km/h 路程s S=vt m Km 1km=1000m 时间t t=s/v s h 1h=60min=3600s 二、重力公式 G=mg (G:重力,m:质量,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 四、密度公式 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密度ρρ=m/v Kg/ m3g/ Cm31g/ Cm3=1000kg/ m3 质量m M=ρv Kg g 1kg=1000g 体积v V=m/ρm3Cm3 1 m3=103dm3=106cm3 1L= 103ml(c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 五、浮力公式 (1)F浮=F下-F上(压力差法) (2)F浮=G物(漂浮、悬浮法) (3)F浮=G--F(称重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 V排(排水法) (F浮:浮力,G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m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g:10N/kg或9.8N/kg)

六、压强公式 (1)普适公式 S F = p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p :液体压强 ρ:液体的密度; h :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 七、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 1l 1=F 2l 2 ( F 1:动力 ;L 1:动力臂;F 2:阻力; L 2:阻力臂 ) 八、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 物:物体的重力;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 :物体升高的距离; G 动:动滑轮的重力;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 (1)定滑轮: F=G 物 s=h (2)动滑轮:)G (2 1 F 动物+= G S=2h (3)滑轮组:)G (n 1 F 动物+= G s =nh 九、功、功率、机械效率 (1)功 a 、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 b 、把物体举高时W =Gh 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 (2)功率 Fv t Fs t W P ===(一般) (P :功率W ,W :功J;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 (3)有用功 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4)总功 W 总=F 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 (5)机械效率 %100W W ?= 总 有 η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九年级物理 热学部分(第十二、十三章)

初中物理公式(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八年级物理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第二章p23) 二、重力公式(第六章p113) G=mg (G:重力N,m:质量kg,g: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七章p133) 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F:力N) 四、密度公式(第五章p94)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 五、浮力公式(第九章) (1)F浮=G-F (称重法) (2)F浮=G (漂浮、悬浮法)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 V排(排水法) (F浮:浮力N,G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N,m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ρ液:液体密度kg/ m3,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m3,g:10N/kg或9.8N/kg) 六、压强公式(第八章)

(1)普适公式(p144) S F p =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p150) p =ρgh (p :液体压强Pa ;ρ:液体的密度kg/ m 3;h :深度: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m ) 七、杠杆的平衡条件(第十章p187) F 1l 1=F 2l 2 ( F1:动力N ;L1:动力臂;F2:阻力N ; L2:阻力臂,L1、L2应同单位) 八、滑轮(组)公式(第十章p191-193)(不计绳重和摩擦) (1)定滑轮: F=G 物 s=h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N ; G 物:物体的重力N ;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 h :物体升高的距离m ) (2)动滑轮:)G (2 1F 动物+=G S=2h (F 、s 、h 、G 物:同上, G 动:动滑轮的重力N ) (3)滑轮组:)G (n 1F 动物+= G s =nh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同上) 九、功、功率、机械效率(第九章) (1)功 a 、普适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p196) b 、把物体举高时W =Gh 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 (2)功率(p200) Fv t Fs t P ===(一般)W (P :功率W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m/s ) (3)有用功(p202) 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4)总功(p202)W 总=F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 (5)机械效率(p203) %100W W ?=总 有η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九年级物理 热学部分(第十一、十二章) 1、吸热、放热(p42-p43)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材分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 期教材分析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材分析 黄山三中李建宏焦玉芬 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四“注重”)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 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 8年级教材上学期 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二、运动的世界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 总结归纳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1cm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 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 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 (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 (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 I→安(A) 9.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 I→安(A);R→欧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全)精编版

邦洞中学物理公式总汇 ———————杨海深 1、速度:V=S/t{推理---已知前、后半段路速度,求全程平均速度V=2V1V2/(V1+V2);1m/s=3.6km/h;往返求距离s=1/2ⅹvt } 2、重力:G=mg{推理—-m=G/g ;G月=1/6G地;质量m不随地理位置、温度、状态等的改变而改变,但重力G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可变的. } 3、密度:ρ=m/V {推理-—m=ρV; V= m/ρ;求酒水密度:ρ=(100-0.2ⅹ度数) /100,单位:g/cm3;冰与水的状态变化:ρ水V水=ρ冰V冰;关于坛坛罐罐瓶瓶桶桶的容积及装物公式:V容积= m1/ρ1= m2/ρ2} 4、压强:(主要用于固压;口诀:硬对硬):p=F/S (1pa=1N/m2)(面积取小) 5、液体压强:(液压公式,口诀:液压固):p=ρ液gh (大小只与ρ液、h有关,与 容器的形状无关) 6、浮力: (1)(称量法):F浮=G空-G液 (2)(压力差法):F浮=F下-F上=ρg s(h下-h上) (3)(平衡法):F浮=G物(漂浮或悬浮,不全排或全排,悬浮时v物=v排,轮船航行时排水情况是:“河下海起”) (4)(阿基米德三步法):F浮=G排=m 排g=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推理---G1L1=G2L2,m1L1=m2L2,格个=格个 } 8、理想的不计摩擦的省力斜面:F/G=h/L 或者Gh=FL 9、理想的不计摩擦、绳重的动滑轮:F拉=G物/2 10、理想的不计摩擦、绳重的滑轮组:F拉=(G物+G动轮)/ n (竖直方向拉) (n代表绳子段数,口诀:上算下不算,动算定不算,连算断不算) 11、功:W=FS { 克服重力做功: w=Gh (把物体举高、拉高等) }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参照沪科版排列,并标明公式在书中的页码,部分公式书中未明确呈现,属于课堂笔记 注意:书本是根本,本资料属于复习时的参考,最好的复习是把书本看一遍。 八年级物理 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第二章 p27) 、重力公式(第五章 p92 ) G =mg (G:重力 N ,m :质量 kg ,g :常 g 取10N/kg ,题目未交待时 g 取9.8N/kg )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六章 p112) p128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 m 水=m 冰 水>冰 v 水<v 冰 五、浮力公式(第七章) (1)F 浮=G -F (称重法 ) 3)阿基米德原理: F 浮=G 排= m 排g=ρ液 g V 排 (排水法)(p134) 方向相同: F 合=F 1+F 2 ; 方向相反: F 合=F 1— F 2 (F :力 N ) 2)F 浮=G (漂浮、悬浮法 )(p137)

(F 浮:浮力 N ,G 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 N ,m 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 ρ液:液 体密度 kg/ m 3,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m 3, g : 10N/kg 或9.8N/kg ) 六、压强公式(第八章) ( 1)普适公式( p143) p F (p :压强 Pa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固体平放时 F =G =mg S ( 2)液体压强公式( p149) p =ρgh (p :液体压强 Pa ;ρ:液体的密度 kg/ m 3;h :深度: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 m ) 七、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九章 p166) F 1l 1=F 2l 2 ( F1:动力 N ;L1 :动力臂; F2:阻力 N ; L2:阻力臂, L1、L2 应同单位) 八、滑轮(组)公式(第九章 p171-173 )(不计绳重和摩擦) (1)定滑轮: F=G 物 s=h (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N ; G 物:物体的重力 N ; s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m ; h :物体升高的距离 m ) (2)动滑轮: F 2(G 物 G 动 ) S=2h (F 、s 、h 、 G 物: 同上, G 动:动滑轮的重力 N ) (3)滑轮组: F ( G 物 n G 动) s =nh (n :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同上) 九、功、功率、机械效率(第九章) (1)功 W 有= W 总- 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4)总功( p181)W 总= FS (F :总动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W 总= W 有+W 额 a 、普适 W = Fs W :功 J ,F :力 N ,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m )(p176) b 、把物体举高时 W = Gh ( 2)功率( p179) P W (一般) Fs Fv tt ( 3)有用功( p181) 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 (P :功率 W ;t :时间 s ; F 、 s :同上, v :速度 m/s ) W 有= Fs=Gh (与功相同)

初中物理(粤沪版)公式大全最新版2016

初中物理(粤沪版)公式大全 一.【物质】 1、密度公式: 变形公式:m=ρv, 体积:v =ρ m 二.【力 学 部 分】 1、速度公式: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3、压强公式:p = 变形公式 : F=PS ,S=P F 4、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推导:gh S Shg S Vg S mg S G S F p ρρρ==== =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单位换算: 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 1mL=1cm 3 V m =ρ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v s t = t s v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竖直距离;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S F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姜有志 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四“注重”) 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 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 8年级教材 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二、运动的世界三、声的世界 四、多彩的光五、熟悉而陌生的力六、力与运动 七、密度与浮力八、压强九、机械与人

十、小粒子与大宇宙 9年级教材 十一、从水之旅谈起十二、内能与热机十三、了解电路 十四、探究电路十五、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十六、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十七、电从哪里来十八、走进信息时代十九、材料世界 二十、能量与能源 分章教材分析举例: 第四章多彩的光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4.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自然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所发生的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并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也只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能够了解。但是,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则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归纳和总结,

初中物理全部公式及符号

初中物理全部公式及符号、意义、单位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 4、密度的定义式 求物质的密度:ρ=m/V 求物质的质量:m=ρV 求物质的体积:V=m/ρ 4、压强的计算。 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 求压力:F=pS 求受力面积:S=F/p 5、浮力的计算 称量法:F浮=G—F 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 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 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 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7、功的定义式:W=Fs 8、功率定义式:P=W/t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 (F为动力)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对于提升物体来说: W有用=Gh(h为高度) W总=Fs 10、斜面公式:FL=Gh 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 Q吸=cmΔt (Δt=t-t0) Q放=cmΔt (Δt=t0-t)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 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 14、热机效率:η=W有用/ Q放( Q放=qm) 15、电流定义式:I=Q/t ( 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 16、欧姆定律:I=U/R 变形求电压:U=IR 变形求电阻:R=U/I 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R=R1+R2 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1/R=1/R1+1/R2 19、电功的计算:W=UIt 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

初中物理知识整理(沪科版)

。 : 。 : ( )叫 . 1km=1000m=103m ;1d m=0.1m=10m 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的零刻度线;(3).刻度 m 1 ( - 2 - 3 , (4). , 快 经 在 , 公式 v / / 物 在 , v = 15. 根据v = s 可求路程:s = vt 和时间:t = s t v 、 ; 1 1 发声也停止。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6.特殊测量方法: , 再测 340m/s . 八年级 物理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 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 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 设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 合作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 上一 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 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 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物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 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 它们关系是: -1 1cm=0.01m=10 m ;1mm=0.001m=10m ; 1u m=10-6m ;1nm =10-9m 。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 .. 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 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 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 慢不变、 过的路线是直线 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度的定义: 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 s 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 ,速 t 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 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直线运动: 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 线运动。 14. 平均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 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 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s ; t 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 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 们常用毫升做单位,毫升= 厘米 3 ;测量液体 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 相平。 第三章 声的世界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 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 量出它的总长度,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 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 体快。 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大全

1 / 8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t=s/v 密度公式: V m = ρ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压强公式: P=F/S 该公式:固体为主,液体也适用 改变压强大小的方法:1、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2、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规律:1、同一深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 2、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3、不用液体同一深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浮力公式: F 浮= G 物 – F 示 F 浮= G 排=m 排g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1 m/s =3.6 km/h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物体的重力 N F 示——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质量 kg 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10-3m 3 1mL=1cm 3=10-6m 3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1dm 2=10-2m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_全部公式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m 千克kg m=p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电流I 安培(安)A I=U/R 电压U 伏特(伏)V U=IR 电阻R 欧姆(欧)R=U/I 电功W 焦耳(焦)J W=UIt 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焦)J Q=cm(t-t°) 比热c 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八年级物理下册 知识点归纳 粤沪版

第六章力和机械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物理意义:质量是1千克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方向 1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18.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19.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20.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21.三种杠杆: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公式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公式、知识点汇总,学习方法和技巧 总结! 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 kg/ 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 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102d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S=nh)W总=W有/ηW总=W有+W额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沪科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物理量 计算公式 公式中符号的名称 速度V (m/S ) v=S/t; S :路程, t :时间 重力G (N ) G=mg; m :质量 ; g :9.8N/kg 或者10N/kg 密度ρ(kg/3 m ) ρ= m/V m :质量; V :体积 合力F 合(N ) 方向相同:合F =1F +2F 方向相反:合F =1F -2F 方向相反时,1F >2F 浮力F 浮(N) 浮F =物G -视G ; 视G :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 浮(N) 浮F =物G ;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 浮(N) 浮F =排G =排m g=ρ液g 排V ; 排G :排开液体的重力; 排m :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 排V :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1F .1L = 2F .2L 1F :动力, 1L :动力臂 2F :阻力 2L :阻力臂 定滑轮 F=物G ,S=h,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物G :物体的重力,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 :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物G +动G )/2, S=2 h, 物G :物体的重力, 动G :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物G +动G )/n, S=n h , n :承担物重的段数 机械功W (J ) W=FS F :力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 有W ,总功: 总W , 有W =物G ·h, 总W =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 置时机械效率 η =有 W /总W ×100% 功 W = F S = P t F :力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率 P = W / t = F.v(匀速直线) 1KW = 3 10 W , 有用功 有W = 物G h= 总W – 额W =η 总W 额外功 额W = 总W – 有W =动G ·h (忽略轮轴间摩擦) = f L (斜面) 总功 总W = 有W + 额W = F S = 有W / η 机械效率 η= 有W / 总W η=G /(n F )= 物G /(物G + 动G )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 滑轮组 功率P (w ) P= W/t; W :功 ;t :时间 压强p (Pa ) P= F/S F :压力/S :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 :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 Q=cm △t c :物质的比热容 m :质量, △t :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 (J ) Q =m q ; m :质量, q :热值 电学部分 1、串联电路 电流I (A ) I=1I =2I =…… 电流处处相等 电压U (V ) U=1U +2U +……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电阻R (Ω) R=1R +2R +…… 2、并联电路 电流I (A ) I=1I +2I +……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电压U (V ) U=1U =2U =…… 电阻1/R (Ω) =1/1R +1/2R (并联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3、电学 欧姆定律 I= U/R

2020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 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动与静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③换算关系:m 101km 3 ,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

2、时间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 (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5、测量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3)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